美劇或電影中經常看到的很多互助會是怎樣的?

例如戒酒互助會,戒毒互助會,就是很多相同問題的人在一起談自己的感受,相互討論。這些互助會是誰組織的?有沒有心理專家參與?在西方國家很普遍嗎?至少國內我沒見過。


之前在另外一個問題下回答過AA戒酒匿名會的一些介紹。
美劇里,人們在戒酒互助會上分享自己的悲慘經歷究竟有何效果?現實生活中真的在這樣做嗎? - 藍紫幻滅的回答

@卮言 的答案比較好的解答了戒酒匿名會的概括。
順便來回答一下題主問的幾個問題。
1. 這些互助會是誰組織的?
在美國,互助會有很多種大多數是在AA之後借用12步的方式展開,也有自成一派的。AA戒酒匿名協會是最初是由美國大兵和醫生一起共同創建的由非專業人士自發自願組成的小組會議。互助會是非盈利的組織,由成員自發捐贈募集資金運營。
一般單次的會議會有一位領導者主持去維持場內秩序,類似於,選擇話題,章節進行閱讀分享,這個位置是自願輪流進行主持的。
AA衍生出來的互助會有大概這幾種:
成癮類:【借鑒12步驟的方法為主】List of twelve-step groups
戒酒匿名、戒酒家屬匿名Al-NON,戒酒家屬青少年Al-Teen, 毒品匿名互助會NA Narcotics Anonymous (NA), Cocaine Anonymous (CA), 毒品家屬匿名會,暴食症匿名會Overeating Anonymous,共存依賴匿名會 Co-dependency Anonymous(CoDA),Home - CoDA.org
性癮匿名會Sex addiction Anonymous,
性和愛情成癮匿名會Sex and Love Addiction Anonymous SLAA 歡迎 | Sex and Love Addicts Anonymous,(中國大陸版的之前是有的,但是伺服器好像停了,不清楚是什麼原因,曾經有人在用的。)S.L.A.A. Meetings in Asia
賭博成癮匿名會 Gambling Anonymous
嗜酒者家屬之成年兒童匿名會Adult Children of Alcoholics (ACoA) 這個互助會是針對那些成長在家中有成癮患者的成年人(意思是他們的童年期是受到成癮家屬的影響)
創傷類:【形式會有別於AA的12步驟,更貼近團體工作中的support group的設置】
普通團體中互助形式一般來說是以成員之間對自身問題的一個分享和互相反饋,通過成員之間的緊密關係進行支撐。一般組織領導也是輪流制度。
哀傷喪親互助小組,家暴創傷互助小組,性侵創傷互助小組等
醫療類:
罕有疾病互助小組,各類癌症互助小組等。
心理疾患類:
抑鬱、焦慮、拖延(大家應該很熟悉的戰拖小組)自助小組
2. 有沒有心理專家參與?
互助會的初衷是為了在非心理治療的工作環境中進行自發自願的互助,是為了增加許多人在社會中的支持力量,因此大部分時候是沒有心理專家的組織與領導的。當然如果心理專家參與其中是有的,參與會議的心理專家可以有因為自身的疾病需要互助會或是了解互助會的情況而去體驗的。
3. 在西方國家很普遍嗎?至少國內我沒見過。
在美國非常普遍,其他國家普遍程度沒有做過調查,AA的world map還是比較廣的,亞洲各個國家也都分別有分會。Alcoholics Anonymous 這裡可以搜索不同國家的會議地址和時間表等信息。
中國目前有嗜酒者互誡會,不同城市都有他們的小組,我在2012年查詢的時候很多小組都是沒有在AA的官網註冊的,所以比較難以查找,近期有不少城市的互助會的報道。
匿名戒酒會幫嗜酒者「互助戒癮」
Beijing Alcoholics Anonymous 北京上海都有英文的AA互助會,有一些是只針對說英語的小組會,有些是開放的。

ACA的中國的分支在北京和寧波都有互助會議。

Beijing
Thursday 8:30 P.M.B-1026,Yuanjia ApartmentDongzhong Street Dongcheng District.
(Chines)(NS)(C)(D) ACAs only (Closed), Discussion, Non Smoking. (CHI004) ask ACA/WSOMeeting ContactZHEJIANG, China (Haishu District Co)
Tuesday 5:30 P.M."ningbo Aca" - Upstairs In Laowaitan Starbucks, Laowaitan.
(en)(NS)(D)(12 Step) Open to all, Discussion, Steps, Some Chinese. (CHI005) ask ACA/WSOMeeting Contact

4.互助會的效果和理論依據:
1)社會支持系統:對於治癒我們的身心疾病而言,有一個團體的人跟你一樣歷經相似的經歷,感同身受,給予你支持和關愛,無形中就為你織起了一張社會支持力量的大網。緩解獨自戰鬥的孤獨感。有不少研究壓力系統的科研發現社會支持系統對我們應對壓力產生積極效果。
2)實驗性質的經歷知識:通過成員之間相互交流分享各自的戰鬥(問題)經驗,【類似百度經驗】在實際的生活情境中進行傳播和嘗試。
3)社會學習理論:成員中成功戒除成癮的或是擺脫共同困擾問題的,可以作為模仿對象,讓更多人效仿學習。(AA中的sponsor的角色就是一對一的指導學習)
4)助人:助人本身可以提供給成員一種成就感,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助傳遞模式。

以上是個人體會和工作中了解到的。


原本想著等資歷深厚的專業人士來系統地回答這個問題,不過等了這麼久都沒出現,那我也來說兩句吧。本人北美在讀master of social work,因為program特點,實習經歷還不算貧乏,接觸過幾種group(所以這翻譯成互助會?),也稍微研究過一下,不敢說精通,並且地區僅限紐約。另外因為研究生之前並未接觸過這個領域,所以有的詞不知道要怎麼翻譯,請見諒。

極富盛名的AA meeting(日常大家一般都這麼叫,全稱是Alcoholics Anonymous Meeting,應該是正好對應題主說的戒酒互助會)紮根在民眾之間,雖然名字上是針對alcoholic的,但我也聽過有參與者分享自己的吸毒經歷。AA meetings有的有facilitator(這就是 @mingyi提到的組長 ),有的沒有。

有一個網站New York Intergroup : Meeting List就列出了紐約州長期進行的AA meeting,有的是closed discussion meeting,這意味著參與者需要從一開始就參加,之後不接收新人,一直到一整期結束,優點在於私密性高,到後來大家都認識並熟悉了,更便於分享深入的私人經歷與想法;另一種則是open discussion,也就是形式極為自由,想來就來想去就去的類型,一般沒有facilitator,人來了想發言就發言,我觀摩過的就是這一種。我參加的那個在st. marks的一個小劇場里,上午進行,因為funding充足,所以還有早餐提供,牛奶咖啡以及各種點心水果。進去之後,大家在觀眾席隨意入座,開始之後,新加入者可以自願選擇是否要自我介紹,自我介紹也非常簡單,就是first name以及身份(一般是說my name is XXX and I"m alcoholic,像我這種角色,就直接說自己是哪個學校的學生就行了),然後就到自由發言環節了。想說話的人就輪流到台上去坐著說,大部分都會講自己已經保持sober多久了,講自己的人生經歷,尤其是怎麼成為substance abuser的,後來又是怎麼sober的。我聽到的一個故事,大概是一個美國中部的哥們兒,從小受到父母家暴,初中開始依靠酒精麻痹自己,十六歲的時候run away,顛沛流離,十九歲到了紐約,某一個迷茫的早晨,偶然闖入了一個AA meeting,聽到了別人的故事,深深地被觸動了,以此為契機,開始了自己人生的轉折,他現在已經sober了九年,以前想要達到的生活目標也基本上達到了,於是回到AA meeting來,希望自己的故事也能inspire別人。

別的group經歷發生在我的一段實習經歷中。那時我所在的agency會開設各種目的的group,有的教家長們具體的parenting skills,有的幫助家長領會self care的重要性並掌握相關技巧,有的是面向job seeker的職業訓練,幫助參與者求職。我身為intern,會作為co-facilitator與LMSW(licensed master of social work)或CLSW(licensed clinical social worker)一起主持group。

另外在我學校的Student Health Center也會有各種各樣的group,比如大家一起吐槽壓力太大什麼的,還有專門給國際學生開設的group,幫助大家處理自己的各種情緒比如鄉愁。各個醫院也會為住院病人和門診病人開設不同目的的group,接觸過的有幫助mental disorder的人群,以depression為多。

總得說來,組織者形式豐富,有學校醫院NGO等,具體的facilitator起碼我知道的都是專業人士(由非專業人士來facilitate的大概是違法的吧?),如psychologist,LMSW,CLSW。

嗯, 以上。

希望我說的有cover到題主想問的東西。


作為企業EAP(點擊查看定義)相關從業人員、職業健康心理學方向畢業生來嘗試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互助會,顧名思義,就是一個互相幫助的協會組織,在這個過程中,大家會分享感受、情緒、觀點、經歷、措施、效果,以幫助大家解決一個或多個共同的問題,前面回答的諸位已經把相關概念介紹得非常全面了,這裡就不贅述了。

關於題主提到的:

至少在國內我沒見過

其實國內也是有的,上面各位回答者也提到了各種途徑,比如:

@mingyi

由於大陸的社會工作非常不成體系,我能想到的大概有三種途徑:
1. 各高校社會工作專業(心理學專業不確定有沒有這種團體治療的方法),在校內或線上發布的公告。
2. 相關機構:社會工作機構(社區、青少年活動中心)、政府背景機構(如婦聯、青基會、戒毒所)、民間機構(反家暴組織、青年組織),一些熱線(紅楓婦女)可能也會組織。
*3.心理諮詢師可能會提供相關信息,甚至諮詢師們可能組織一些有相同特點的來訪者進行團體工作。

以及 @藍紫幻滅

在美國非常普遍,其他國家普遍程度沒有做過調查,AA的world map還是比較廣的,亞洲各個國家也都分別有分會。Alcoholics Anonymous 這裡可以搜索不同國家的會議地址和時間表等信息。
中國目前有嗜酒者互誡會,不同城市都有他們的小組,我在2012年查詢的時候很多小組都是沒有在AA的官網註冊的,所以比較難以查找,近期有不少城市的互助會的報道。
匿名戒酒會幫嗜酒者「互助戒癮」Beijing
Alcoholics Anonymous 北京上海都有英文的AA互助會,有一些是只針對說英語的小組會,有些是開放的。
ACA的中國的分支在北京和寧波都有互助會議。」

不過,其實除了這些機會之外,在國內目前有一種得到更多組織應用、涉及人員範圍更廣的項目,那就是——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1、EAP與互助會是什麼關係?

EAP其實是從互助會發展起來的一種在企業裡面的應用形式,一般是將EAP作為員工福利的一部分,是組織為其僱員及僱員的家庭成員提供的。除了基本的互助小組之外,EAP還涵蓋許多其它預防、幫助措施。

由於20世紀初期,在西方的工作場所,工人們飲酒甚至酗酒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行為,隨著經濟不斷的發展,以及企業規模的擴張,美國一些企業不得不注意到員工酗酒問題對個人和企業安全與績效的影響了,於是有的企業聘請專家幫助員工解決這些問題,建立了職業酒精依賴項目(Occupational Alcoholism Program,OAP)。

1935年,酗酒者匿名團體(Alcoholics
Anonymous,AA)在俄亥俄州成立,這一團體的建立初衷是為那些有嚴重酗酒行為的員工提供幫助,並且最初多是隱蔽的,少為人知的,並且很少得到企業高層的支持。

但到了20世紀60~70年代,在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人們對酗酒現象的關注從酗酒者的健康問題轉到了酗酒對工作場所造成的不良影響上,並將關注面擴大到了藥物濫用、家庭暴力、離婚、精神抑鬱等問題上。其中企業管理者關注對工作績效的影響,因此一些有先見之明的企業,開始以企業的名義為自己的員工提供這種匿名團隊的服務,並提供了專家的支持。公會也開始參與其中,促使這些互助會更加正規化和公開化。

2、實施情況

根據文獻,EAP在目前西方社會得到廣泛應用,尤其是在美國。

陶夢軻, 王銳, 趙然. (2012). 員工幫助計劃 (EAP) 服務需求現狀綜述. 中國外資, (12), 18-21.

而在國內,EAP屬於起步階段,還沒有相關的統計,不過在我認知範圍內:大約10個中字頭國企,大部分行業領頭的外企(一般跨國企業的總部都已經實施EAP),部分學校,已經採取多種形式為員工提供EAP服務。

舉一個具體的實施例子——為某企業客戶服務中心做的方案。

其中的團體輔導就是題主提到的類似於互助會的形式,但可以看到,除此之外,還包括評估培訓。這個項目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客服人員的工作滿意度,減少壓力。具體方案的實施就是通過解釋並體驗幾個方面的積極心理特徵,讓參與者完成自己設定的目標,並相互分享。

差不多想到的就是這些~我還是蠻看好這個形式在企業中的應用的~

差不多想到的就是這些~我還是蠻看好這個形式在企業中的應用的~


其實呢,互助會是眾多類型小組中的其中一個類型,即互助小組。在互助小組中社工和治療師的角色相對其他類型的小組(比如治療性小組、事工小組)較弱
所以@卮言答案中用group好像不是那麼準確,我覺得用mutual support group對應互助會比較準確~

經驗相關:社工,在HK某家庭互助中心開展過互助小組


也是等專業人士很久了,忍不住敲敲邊鼓。
我的研究興趣是家長參與早期干預,有的研究中使用家長支持小組(parent support group)這種社工服務方式。有一些已發表論文支持家長支持小組在提升家長自我效能感方面有效果。
但是,由於身在行為主義大本營,習慣了重視直接測量的效果(行為改變),不太能接受用「自我效能」這種與實際行動可能脫節的東東來證明「有效」。暫時沒發現用於家長的支持小組有使用直接行為數據衡量效果的研究。所以只能說效果不明。可能對吸毒酗酒家庭暴力支持小組的研究會有直接數據支持吧。期待高人發言。


問題挺好的,之前修改了標籤,期待專業人士回答,但一直沒有動靜,只能自己湊活答啦。
題主可以搜關鍵詞:團體工作(小組工作)找到一些相關信息。

一、互助會?
我也是通過一些影視作品看過」互助會「,聯繫自身專業,應該就是團體工作,但沒有在國外生活過不能完全確定。
區別:戒酒互助會等可以長期進行,並且組員流動性大;而下面介紹的是固定組員、同時開始、進行若干次工作。

二、團體工作
需要提一下社會工作專業,它的三大工作方法分別是個案、團體、社區。
我在念本科的時候有團體工作這一課程,由老師帶我們進行團體工作,一般叫「做團體」或是「團體治療」,在之後的實務課/畢業設計中,學生也可以選用團體進行實踐。

一般來說團體工作的參與者都有一些共性——比如都是大學新生
其次,團體工作會有一個主題,有成長性、發展性的,也有支持(艾滋病、同性戀、未婚媽媽)、治療性(戒煙戒酒)的等等——比如大學新生的適應性小組。
一共進行大概6-10次,每次約1H(記不清了,但是有標準的),每次有具體的工作目標——比如大學新生的溝通能力、信任建立。
小組成員大概是6-10人(同上)。小組中有組長和副組長,有時候只有組長,都由社會工作者擔任。
組長一般需要確保每一位組員的積极參与、確保談話圍繞主題、引導組員之間的互動等。
副組長一般是進行輔助,以及提醒時間。

三、大陸接觸機會
由於大陸的社會工作非常不成體系,我能想到的大概有三種途徑:
1. 各高校社會工作專業(心理學專業不確定有沒有這種團體治療的方法),在校內或線上發布的公告。
2. 相關機構:社會工作機構(社區、青少年活動中心)、政府背景機構(如婦聯、青基會、戒毒所)、民間機構(反家暴組織、青年組織),一些熱線(紅楓婦女)可能也會組織。
*3.心理諮詢師可能會提供相關信息,甚至諮詢師們可能組織一些有相同特點的來訪者進行團體工作。
總的來說,可以在網路上搜索看看。

四、實例
當時我和一個同學在智障人士機構做了一次實務。

主題:社交禮儀小組,共6次
參與者:智障人士,約15人
組長/副組長:各1人,輪流擔任組長
流程:選定工作對象→查閱文獻→擬定工作主題→查閱文獻→確定工作主題以及每次的具體工作安排→發布海報→參與者報名→進行工作→每次進行總結、評估,或進行調整

圖1:計劃


圖2:總結與反思


-因為大腦不喜歡不一致性。

不管是否承認,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受到社會價值觀的影響。比如,喝酒不好,吸毒不好。

那麼在你喝酒或吸毒的時候,你的行為與潛意識價值觀產生了差異。於是大腦就不舒服了,壓力產生了。

你會找種種理由為自己辯護,如放鬆一下,僅此一次等。但社會價值觀太強勢,潛意識還是保持與行為的對立。不管是面對朋友,還是家人,感覺世界都在對立面。壓力越來越大。

但是互助會,相當於在社會價值觀中找到小團體,可以放鬆,不僅僅是意識,更重要的是潛意識。可以全然接受自己,可以全然擁抱大家。更重要的是在改變自己的路上不再孤獨。

所以,關鍵是潛意識的放鬆,保持行為與大腦的一致性。

這就是互助會的魔力。
-


在美帝參加過三個月support Group的來答一發,匿了。 談到誰組織這個話題,大多都是當地比較有威望的(一般來說經濟條件相對優越)醫生或商人家庭。
至於有沒有專家參與,這要看你對專家的定義是什麼。一般的互助會不管是什麼主題,大多都跟宗教團體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說直白一點,一些宗教團體是在藉助互助會的形式有效地吸引會員。這種利用關係是相互的,我要發展壯大我的教會,我不吝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幫助;我處在我人生黑暗絕望的時候,我需要社群無私(或看似無私)的指引。而作為這當中的專家一角色,事實上還是有pretty decent的神學院的教授,有心理諮詢師執照(當然一般不會是本業)的其他專業人士(如要run for some position的政界人士,法律界人士)來充當。
形式上都比較靈活,比如定期在某個會員家中(通常是組織者)進行的Bible study,每周在某個公共建築(比如教堂)的禮拜,每個月舉行一次每個家庭share一個菜的picnic…雖說靈活,實際上也就那麼幾種。
補充一點,美國那麼大地區差異跟中國一樣,就像老外問你中國如何如何,你很難給一個蓋棺定論的答案,但凡是嚴謹一些人都會回答說It depends。
不得不說酒精和槍支的濫用把美國變成了一個家庭關係的爛攤子:我爸在我小時候開槍shot himself留下我和我媽我媽受不了也離家出走了;我男朋友酗酒被吊銷駕照(要知道在美國沒有車真是寸步難行啊)欠了一屁股債還被公司開除了;我最親最摯愛的人突然離開了人世除了喝酒沒有別的辦法能讓我relief…諸如此類的家庭悲劇讓很多人都選擇同居的關係而非結婚,似乎這樣就能減輕未知未來的傷痛等級。
其實為什麼中國沒有互助會的原因在我看來有那麼幾個方面:其一,人多,兩個臭味相投的人相遇的概率大,即便你是再渣的人,也能碰上和你一般渣的渣到一塊去;其二,中國社會對生陷泥沼的人寬容度低,你掛個牌子寫上戒酒互助會,那就跟酒吧掛個GAY BAR的牌一樣,屬於自斷手足的行為;其三,也是我黨比較受我讚賞(當然很多人吐槽的也是這個)的大技能——思想輔導,行為稍有偏差,你的上司,領導,輔導員,書記等等一干人等就開始變換隊形地對你進行轟炸式的干預,讓你想把自己搞一團糟的難度大了比在歐美不知道多了多少個等。


In a support group, members provide each other with various types of help, usually nonprofessional and nonmaterial, for a particular shared, usually burdensome, characteristic. Members with the same issues can come together for sharing coping strategies, to feel more empowered and for a sense of community. The help may take the form of providing and evaluating relevant information, relat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listening to and accepting others" experiences, providing sympathetic understanding and establishing social networks. A support group may also work to inform the public or engage in advocacy.---From Wikipedia


廣場舞本身就是一個互助的過程。鄰居帶動鄰居,牌友帶動牌友。


看到有人關心小組工作,激動的冒個泡,本人MSW一枚。
這種互助會很多是社會工作福利組織的互助小組。
社會工作是致力於助人自助么專業,它的服務開展主要有個案和小組兩種。小組工作就是針對特定團體開展的有針對性的系統服務。比如戒酒會,就是針對有酒癮的人。這些小組成員有時候是社工招募來的,有時候是機構本身的服務對象。
服務過程中一定有一個社工在,就是電視劇里經常看到的類似主持人的那個。社工必須在場,因為三個原因。首先,雖然電視上看不到,但是整個小組工作是有計劃有系統性的整套治療過程,社工必須一步一步來,及時記錄,及時反思。其次,整個流程的節奏由社工來把握,及時調整小組內情緒、討論方向。而且,社工要在這個過程中留意每個成員的表現、反應,及時引導、處理意外。可以說,社工是小組的背後主持人。
至於國內沒見過,很正常。一方面國內社工的社會認知度太低了,另一方面,社工服務的是有需要的人群。國內的話,有心理問題的就去看心理醫生,雖然很多時候問題不簡單的出現在心理層面,但即使這樣,看心理醫生的也不多。而且,基於種種因素,目前國內社工更多服務於弱勢群體。
至於有沒有心理醫生在,這個看情況。有需要的話,社工會聯繫心理醫生進行需求評估。不過,現在心理學也開始弄團體輔導了,所以也有不少心理工作坊的。
你若想了解社工小組的話,可以去一個社工機構參加一個小組。你也可以搜搜,汶川地震的時候,大陸和香港有不少社工人員前去開展小組工作,為他們建立支持。
ps.歡迎了解社會工作~


正在設想一個心理互助小組,想遇到合適的同伴一起為之努力。詳情鏈接:如果有這樣一個線上的【朋輩心理互助小組】,你會加入嗎? - 心理學 - 知乎

有興趣的話可進一步參見一篇松蔚老師的文章,知乎專欄
彼此看見,讓我們產生力量。


看到這個問題我好激動的說,因為我就是個正在做治療性小組的心理諮詢師。我目前做的團體屬於歐文亞隆模式的團體,和問題中的互助小組有相似之處,也有很多的不同。只不過國內的團體諮詢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沒有美國那麼好的群眾基礎,美國從七十年代在人本主義的影響下就開始盛行各種團體了。目前國內的互助型團體據我所知並不多,而且不太可能有受過培訓的諮詢師參與。


這個中國也有的只不過在美國更加普遍 這樣的小組以同類人群的相互交流為主 起到的主要是心理上的疏導作用 就像當你在學習時遇到了困難時你的小夥伴來告訴你他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你會突然覺得很釋放很解脫 因為困難而造成的壓力減輕了不少 利用的其實是人和人之間心理上的共鳴從而把個人的難題化成多個人共同對抗的難題從而讓患者以積極的心態對待困難和疾病


白度貼吧有戒擼戒色等吧。力量強大。


怎麼說呢,這個也是有關國情與地域差異的吧,中國人口眾多,而且共產主義思想讓大多數的人有種啥事兒都想參一腳的意識,面對不同於整個社會大向的行為,除了同情與調侃等泛濫的情緒外,並沒有那麼多的人會在意那人的初衷。中國人骨子裡的內斂要面子更是讓參與團體會的行為少兒又少,繼而越少越成為一種誨避。


「鼓勵!啪啪!鼓勵!啪啪!鼓勵鼓勵,鼓勵!啪啪啪啪,啪啪!……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
單純推薦一下《親愛的》這部國產電影。


國內的同志中心應該算,有心理醫生做志願者,有個體輔導和小組輔導,還有談心會。。。(BTW本人並沒有參加過。。。)


我叫馬修,今天我只聽就好


to realize you are not alone


推薦閱讀:

TAG:心理治療 | 心理諮詢 | 心理健康 | 社會工作 | 互助小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