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寶寶的運動習慣?
起先是看了這個新聞,兒童每日看電視兩小時 高血壓風險增加30%_新浪中醫
倒不是說看電視會導致患高血壓的風險增加,而是每天看電視普遍2小時的孩子不怎麼運動,而不運動可能導致肥胖等一系列問題……孩子的運動習慣要從什麼時候開始培養?多大了可以帶著一起健身跑步?有什麼適合孩子和家長一起做的親子運動嗎?
這個題目夠大的。我有時間慢慢寫吧:
從孩子6到7個月開始有撐起,坐起,在地上做「小飛機」動作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運動分成各種不同的內容。大肢體、小肢體活動構成了身體不同肌肉群和神經的發展。每一種都是有其獨有的發展路徑的。
大肢體運動主要以力量型的活動為主,對於孩子來說就是坐,站,爬,走,跑,跳等等。
小肢體運動以手和手指活動為主,主要以精細的控制活動為主,如抓,握,捏,由五指抓握分離變成三指抓握。
而這些運動的活動的發展過程之中,會增加孩子大量的經驗。認識到危險和失控的度。每當孩子學會一個新技能的時候,他們對於這個能力的危險性都會需要重新認識一下:
舉一個例子:當孩子剛學會爬的時候,遇到視崖的時候會毫不猶豫的爬過去,但當他爬過一個月以後,就會知道危險而止步不前了。這就是多次爬行之後,他的經驗長了。
而當孩子在學習走路的時候,類似的情況也會再次發生。孩子可能無法判斷眼前的斜坡或者坑洞走過去的時候,會不會導致他跌倒。但再過一個月活動,就會發現他會判斷出他能否做到了。
而當孩子在學習走路的時候,類似的情況也會再次發生。孩子可能無法判斷眼前的斜坡或者坑洞走過去的時候,會不會導致他跌倒。但再過一個月活動,就會發現他會判斷出他能否做到了。
而這個發展的程度,與經驗密切相關,整天抱著,或者活動受過多的限制的,就會發展得緩慢。
比如我發現身邊還是有可能會看到這樣的握筆法的:
而這種小肢體發展的不完全就會導致寫字慢,費力。進而影響孩子學習的效率和積極性。產生消極的馬太效應。
而這種小肢體發展的不完全就會導致寫字慢,費力。進而影響孩子學習的效率和積極性。產生消極的馬太效應。
而對於小肢體,從孩子自己吃飯開始,就是最好培養其抓握能力的練習,由一開始容易抓握,帶有粘性的食物開始(比如,米飯,微微泡軟的餅乾),進而發展到光滑的,不易抓握的形狀(比如剝皮的葡萄,櫻桃。PS:注意孩子的吞咽安全,給予合適安全的食物還是第一位的。)再由徒手轉成用勺,用叉,用筷子。同樣的,每進階一個工具,就要從新讓孩子感受由簡單食物到複雜食物的升級過程。就我的經驗來說,幼兒園大班畢業,用筷子已經可以處理絕大多數想得到的食物練。甚至可以玩夾玻璃彈子的遊戲了(當然是用筷子靠著碗壁將彈子托起來,而不是純靠技巧夾起。但這對於雙手協調,手眼協調,以及用筷子的手指的穩定和力度的控制都是要求發展比較徹底的。到小學就可以做一些更精巧的活動。比如:
到孩子幼兒園中後期,用托盤來搬運幾個裝著水的水杯,這種依賴手眼協調、平衡和力量的綜合性活動,要儘可能多的讓孩子參與。而這一切,則是用來預備好所有未來孩子有能力更好的適應體育運動活動的基礎。
而這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讓孩子充分的得到鍛煉,不要隨意的去幫助孩子。
請從2:15秒開始看起,這是一個比較好的典型的訓練的模式,幫助孩子做不能做得到的(比如將拉拉褲褪到膝蓋),讓孩子充分做能夠做得到的(將已經褪到膝蓋的拉拉褲脫下)成人最小幅度的幫助。讓孩子有充足的時間去訓練。隨著經驗的豐富,活動的多次重複帶來的肌肉和神經的刺激和發展,他的完成度也會越來越高,而成人的輔助也會變得越來越少。
0-3歲樣板蒙氏教育視頻
而在這個過程之中,家長需要做到的是耐心的重複演示;和孩子多次的共同完成,然後輔助的逐步減少。孩子的運動技能就會發展和完善起來。當然,即使孩子學會了某些技能之後,還是會有很多失敗的可能的,而且「淹死會水的」這種事情,出現在孩子身上也是很稀鬆平常的。往往是孩子平時很熟練了,在做的時候注意力就沒有剛開始學習的時候那麼集中了,搞砸也是很正常的。安撫理解,幫助孩子在心理上學會面對這種人都會有的「麻痹大意」也是一種成長。同樣也需要父母演示,共同完成,逐步退出輔助。而不是抽一頓了事。
另一方面孩子,每天能不能讓孩子充分的運動和消耗也是很重要的。我自己的感受是孩子的體能是遠達過於我們的想像。我記得女兒在幼兒園中班的時候就差不多可以步行4k米以上的距離。不用背和抱。還不包括玩耍的消耗。大概是月湖公園繞湖一周,或者上海動物園從公園的停車場到熊貓館再出來回到停車場的距離。(中間小朋友還彎彎繞繞的。)孩子體力是可以實現得了的。但可能有些養育者則會擔心孩子的體力不支導致生病。但我的觀察來說,一般是因為孩子穿得過多導致大量出汗,反而讓孩子不適。孩子如果在運動的狀態下。最多和年輕父母穿成一樣,活動得興奮了,後背開始發熱冒汗,可以再少一點。老年人由於血液循環弱會怕冷,對這個判斷偏差會更大。我身邊有不少父母都會有一組相同的解釋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我們家這個愛出汗。
我們家這個容易感冒。
我們家這個少穿了不行。
最終,她們將孩子歸結為愛出汗,體質弱。
但實際呢?穿太多了。孩子大量出汗導致容易脫水的狀態,抵抗力就會下降,加上身上總容易包著一層水,就容易感冒發燒。
孩子的衣服要根據當時的氣溫和孩子的狀態來。不妨大膽一點。孩子要脫,就讓脫,的確她就是覺得熱了。但不活動了或者氣溫下降後父母及時記得補上即可。
再說回運動,孩子年齡越大,可以更多地參加技巧性和團隊性的遊戲。騎車,追逐,踢球,飛盤都是很好的選擇。
但也建議多次對於孩子的能力做取樣性的運動。了解孩子能夠跑多久,吊杆能夠吊多久,騎車能夠控制在多大範圍內不搖擺等等。根據自己孩子的能力增加活動的難度和力度。要將活動設定在一個既不會讓他覺得無聊,也不會覺得做不到的範疇之內。
如下圖:
當然,活動的器械要時刻關注是否合適孩子的尺寸。讓孩子能夠充分的發揮。同時也要注意買合適的護具和及時更替。運動保護的觀念一定要有要嚴。騎車旱冰之類頭盔護具必須全副武裝。當然,父母也要做好榜樣作用。
而針對不同年齡,發展的程度也會不同。但總體都是需要一個充分讓孩子活動開的環境。而這樣一個開放,安全充分的環境。這可能才是我們國內家長需要去費時間和精力學習搭建的。
而說到環境,我要強調的首先是父母或者養育者的心理環境。
我首先就是控制住自己的手和嘴。手不要過早的去急於幫助孩子。嘴不要急於指揮孩子。做好一個自然的觀察者,你會發現孩子會給你展現出一個生命極為強大的生命力和發展的渴望的。我記得我女兒有個讓我很難忘的經歷。那個時候,她還只會爬不會走,但已經會自己爬上床,沙發,攀爬能力也開始發展了,但在小區裡面的遊樂場裡面的爬架她剛開始嘗試。她自己在眼睛的幫助下很快的就爬了上去,但要下來的時候,發現頭無法低下看到落腳點(身體的肌肉不夠做出這個動作)。於是不敢下。當時就開始試圖找我幫忙。但我看她力道足夠,只是還略微再多嘗試一點就可以完成下來的動作,這個時候,媽媽在一邊就坐不住了。我說別破壞她可能的完美體驗。結果女兒這個時候腳指尖碰到了下面的杠子,然後就順利的下來了。下來後她是非常非常的興奮。這種體驗給她帶來的愉悅感讓她特別的快樂,在地上爬了好幾圈,然後就又再一次的投入到那個爬架上去了。在我看來,運動的愉悅激勵的循環的形成,就是從這樣開始的。任何過早過度的幫助與指揮,都會破壞這個循環的形成。
而控制住自己的手和嘴有多難呢?很難,我有嘗試著錄下和女兒在一起的時間,然後回看。就這樣畫了大半年時間才把自己的手和嘴勉強管下來。不信,大家可以也嘗試一下,和孩子在一起一到兩個小時,觀察著孩子但不說不必要的話,不是必要的安全問題不動手。
關於這個循環我覺得這個回答其中部分有很好的解釋。可以把生活設計成一個讓人沉迷的遊戲么? - 思丞steven 的回答
就是上圖這個循環的形成
而這對於家庭環境來說。有可能的話還是將家裡布置得合適兒童活動。減少尖角,台地,易碎物品,易吞咽的小裝飾都收起來。這也可以極大的減少育兒時的不必要的安全關注消耗。
對於中國的很多女性來說,喜歡運動也是需要一個從小的健康的運動觀念培養,女性的角色刻板印象在我們年輕父母一代中也是比較普遍的。更不要說好些孩子還是老人帶的。到現在我還看到不少父母會讓女孩穿鞋子不要穿太松,不然腳大這種說法還存在。更不要說其它方面了。女孩玩足球,籃球,這種可能性都應該給予和鼓勵。而不是一句陰陽怪氣的說:「怎麼女孩玩這個」。
另外,題主問的帶著孩子跑步這種事情,這不能自己想要求孩子跑了就去讓孩子去跑。還是要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來的。要是他就是不喜歡這個運動,沒有必要硬來。就算他喜歡這種運動,也沒必要變成一種負擔或者表演。特別是對於低年齡段的和青春早期的孩子。如何造就一種自然而然的參與感這是要慢慢摸索的。
發現自己想到哪裡寫到哪裡整個回答很亂,請大家就和著看,最近幾個月實在精力有限。等空下來再詳細整理。
再來說說青少年的運動,我這方面接觸得比較少。但總體有個大原則就是父母是怎樣的,孩子就容易會是怎樣的。我平時觀察到的是我們作為父母其實不會玩。跑到那裡很容易抱著手機一坐。這裡其實我們注重學習輕體育的弊端就展現出來了。我很難看到有個很會玩的爸爸,更不要說媽媽了。我有一次在公園裡面看一個境外學校組織的戶外活動,首先遊戲的內容豐富多彩程度實在是讓我挺開眼界的。定向越野,障礙賽跑,GPS寶物搜尋等等花樣百出,而且父母同樣的大秋天短袖短褲上身。陪著孩子在公園裡面跑得滿頭大汗。
這一點上,我覺得作為新一代的父母應該要去做點什麼。別一出門就是爸爸皮鞋配媽媽高跟鞋。打一出門就沒打算陪孩子痛快的流汗。那很難說讓孩子特別愛運動。
當然,這一點說開了就特別大了。我在很多地方看到我們的家長在互動的時候特別的「害羞」,聚會的時候,很難被調動起來。總是冷得很快,熱得很慢。很難放開的玩。這種「害羞」其實很似曾相識,我們在學校裡面的時候,老師一個問題問下去,沉默的人很多。這一點在我學英語的時候,老外老師聊起來這就是他們最不能理解的,一提問沒人回答的,但點名了都是知道的,他們就奇怪你知道為啥不起來說。同樣的,活動的時候來個主動表演的人都很難找。人要是沒有那麼開放的話,也很難會特別喜歡運動。更不用說培養孩子了。往往是,自己運動不怎樣,卻對自己的孩子要求多的不得了。
未完待續
謝邀。以下是從事專門的體育教育工作的萌爸的專業回答,我只是搬運工。
如何培養兒童的體育鍛煉習慣,歸根結底是要培養兒童的體育鍛煉意識,最終形成終身體育(life-long education)思想,對其學習、工作、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並從中受益。對於父母來說,運動是運動,對於孩子來說,運動只是玩的一種形式。
先來說三個常見的誤區:
誤區一:一味追求專業技能和技術動作,是孩子體育鍛煉興趣的頭號殺手。
興趣和技能本就是一對矛盾體:技能強需要練習多,而練習多會導致意興闌珊。因此,體育教學需要在孩子的興趣與技能之間找到平衡點,而好的幼兒教練是能調動孩子運動的積極性,讓孩子覺得「好玩」,並且能「玩起來」的。
誤區二:不適合孩子年齡段的體育用品和項目,容易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以網球為例,成人的網球拍對於孩子的手臂力量來說太過沉重了,不適宜孩子練習。其他的體育用具也存在這一問題。因此,需要為孩子選擇適合發育階段和年齡段的體育用具,否則容易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誤區三:運動過量,是導致孩子抵觸運動的常見原因
過量運動導致腰酸背痛等過勞,從而在接下來的幾天內只想休息和恢復。這不僅是在培養孩子運動興趣中常見的原因,也是成人難以建立運動習慣的最大原因。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女生想減肥時運動過量,從而影響接下來的運動計劃,最終只能從「少吃」控制攝入。
所以萌爸帶我運動的時候一直以「身體微微出汗」即可,限制我的運動量,但由於運動後沒有感到異常勞累,所以我能堅持下來。事實是,我產後比孕前還輕了20斤。嗯。
再來說如何培養孩子運動的習慣:
首先,現場觀看培養運動的興趣
經常帶孩子去觀看體育比賽或觀看其他人參與體育活動,感受現場的氛圍,能促進孩子對體育運動的興趣。
其次,以身作則營造運動的氛圍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帶著孩子一起運動是非常有幫助的。有的爸爸總讓孩子出去玩,自己去窩在電腦前打DOTA,孩子反而會對爸爸正在做的事情感興趣,從事不願意出門。我們常常看到「虎父無犬子」的運動家庭,其實除了遺傳因素以外,家庭的運動氛圍也很重要。
再次,嘗試不同運動找到興趣所在
找出孩子的興趣所在,即先嘗試參與各類體育活動,看孩子喜歡哪類項目,再給孩子創造相應的運動條件。有的孩子喜歡跑步,有的孩子喜歡球類,有的孩子喜歡蹦蹦跳跳,父母需要多讓孩子去接觸和嘗試不同種類的運動,才能找到他喜歡並且適合他的運動。
第四,循序漸進
欲速則不達,帶孩子運動一定要循序漸進,不要一次就讓孩子玩太累,也不要一開始就讓孩子挑戰高難度的動作和遊戲。
第五,注意安全
注意安全,包括騎自行車、踩小滑板、跑步……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容易同時引起家長和孩子的畏懼心理。
第六,肯定、鼓勵與激勵
多對於孩子的行為、付出和取得的進步加以肯定,能促進孩子更加努力地去運動。實際上,學會真誠地表揚孩子,不僅能培養孩子的運動習慣,對孩子整個成長過程都是有極大裨益的!
@zack西西爸 和 @豬豬 說得非常詳細,而且都是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了。不過大家不用擔心,並不是說錯過了孩子幼年時期,就沒辦法培養運動的習慣了。亡羊補牢,未為晚也;只要父母將以上幾點付諸行動,何時就不算遲。
還需要強調一點: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喜歡或者適合體育運動,這與孩子的性格、遺傳以及身體狀況密切相關。換句話來說,就是天賦不同。
西爾斯醫生提到瘦小孩比較喜歡運動,迫不及待就要掙脫爸媽的懷抱,很早就開始自己攀著站起來(我家小萌就是,七個月就攀著站起來走了,當然這和萌爸的運動基因也有莫大關係),這樣的寶寶往往精力充沛,也需要特別注意其運動的安全性;而有的寶寶不喜歡運動則是性格使然,他們寧願安靜地躺在媽媽的懷裡,看著別的孩子奔跑。
父母要做的,是儘力培養孩子運動的習慣,但如果孩子確實不喜歡運動,那也絕非父母的過錯。君不見不少學霸不就是不愛運動,而喜歡安靜的閱讀和思考嗎?他們把精力和體力都用來發育自己的大腦啦,也是蠻好的。希望孩子有良好的運動習慣是好的,但是也需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
謝邀!運動從出生開始,別小看那些還不會走路、爬行、甚至連翻身都不會的小嬰兒,他們那小手小腳就沒有停過,運動量比大人可大多了,不信你模仿著動動試試,早累趴下了。很重要的一點是,家長是否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且不干涉孩子自由地發展運動能力。
孩子2個月的時候,我們家白天是我一個人帶娃,我給他設置了一個遊戲床,這樣我可以很自由地做我自己的事,他也可以很自由地練習快速踢腿。遊戲床會隨著他的踢腿動作而搖擺,這時掛在遊戲床上的抓抓樂就會擺動起來,那時他還不會伸手抓,看著抓抓樂擺動興奮得要死,每天踢幾個小時,幾個月後終於把遊戲床兩邊都踢出一個大窟窿。
小嬰兒一旦學會了一樣新本領,會勤勞地反覆練習。
比如我們家孩子3個多月突然會翻身了,而那時他還不會抬頭呢,他從仰面翻成俯面,結果頭抬不起來,在那狗啃泥狼狽求助。這點困難顯然擋不住路易練習翻身的動力,經過一天的刻苦訓練,真的是從早到晚醒著時都在練習,小路易不僅翻身熟練,也終於會抬頭了,這樣就不必依賴我們的解救。
再後來他會爬了,會扶著走路了(9個月),我們給他設置了一個圍欄(當時白天只有姥姥一人帶娃,不可能一直盯著他,需要一個安全的環境),路易就沿著圍欄一圈一圈地扶走練習,有時候看見我們來為了走捷徑,他就從中間爬著穿過。很快他會走路了(1歲),圍欄關不住他,因為我們家客廳和餐廳有兩級台階比較危險,我們還是在他一個人時把他限制在客廳里。
可是很快,他還是學會了爬那兩級台階,自己抓著旁邊的欄杆就上來了,同樣反反覆復地練習越來越熟練,樓梯已不再是危險地帶。練習的成果是,1歲3個月時,他獨立扶著欄杆爬樓梯從一樓爬上了六樓(我們家住無電梯六樓),近100級台階。每爬半層樓,小路易都特別有成就感,特別高興,爬到中間常常停下來跳跳舞。只見他有時貪婪地一步一個台階,有時急得手腳並用變成了攀爬,輕輕鬆鬆不帶喘氣就爬到了家。
路易每天還不知疲憊地各種練功,總因地制宜發明些遊戲兼顧鍛煉,不需要健身器材,也不需要大人幫助和操心。
1歲4個月,路易沒事會一手扶著椅子單腳站立,一手握住另一隻腳,努力把腳伸直抬起來,跟練雜技一樣,洗澡時也不忘這樣練功。這個功法他從小就開始練基礎了,小時候吃奶也沒閑著,並行練習著用手把腳掰直。再比如,他扶著暖氣片踮腳,像跳芭蕾舞那樣。還有,他趴在墊子上,兩隻小腿夾住海豚不倒翁,把2公斤重的不倒翁抬起、放下練習腿部力量。手臂力量他也練,兩隻手抓著欄杆把自己吊起來,有時腳還順著沙發靠背來個飛檐走壁。他還會兩手同時拿兩個東西,兩胳膊同時掄一圈把東西扔出去。睡覺前,路易在床上把爸爸媽媽的兩個枕頭作為障礙物,一圈一圈玩起了障礙跑遊戲,顛兩步,踩上枕頭,再跑著衝下去,挑戰自己的靈活性和平衡能力,一個人玩得好開心。
1歲4個多月,路易開始對跑有了濃厚的興趣,並主動發起把我們訓練成了他的跑步機。他和我們牽手走路時,拉著我們飛快地往前,感覺是很想跑步,但又有點不敢自己一個人跑,需要牽著大人的手獲得點信心和安全保障。於是我們就配合著,在他快跑的時候跟著,說一句「跑步嘍」,一起興奮地飛奔一段。還時而給個動力,拉著他跑到極限速度,這不經意地加速帶給路易無限驚險刺激。他還會設定目標,比如我們在餐廳來回跑,他跑到兩頭時會摸一下牆或是桌子腿再折返,類似在游泳池游泳。
寶寶其實有很好的體力,只要他不需要去配合大人的步伐,能按照他自己的節奏來。
1歲5個月,我們帶著路易去公園跑步,一個人跑一段再返回,另一個人牽著他慢慢跑,他就拉著我們跑一段走一段(最近比較迷戀跑步)。他能從家走到公園,和我們一起跑步,從公園走回來,再爬樓梯回家,回到家還照常跑來跑去,而我們都快累趴下了。自從路易會走路,平時出門去周邊幾個公園玩,他可以一直走走跑跑兩三個小時,爬樓梯也靠自己,很少需要抱,也壓根用不到推車。他是如何保持體力的呢?
我們觀察發現,路易走一會就要停下來看看這玩玩那,好奇心使得他有機會充分休息。在家裡也是,別看他幾乎一刻不停,仔細觀察他是張馳有度的,這使得寶寶始終精力充沛,每天有著驚人的總運動量,大人們只能望其項背。
我們從來不會擔心他會不會累著,都給他運動的自主權。
1歲10個月,路易熟練地爬起來我們家閣樓狹窄的樓梯。他是怎麼做的呢?
路易探索的雙手幾乎觸及我們家的每一個角落,哪裡他都熟悉得不得了,除了一個神秘的禁區——閣樓。設置這個禁區是因為上閣樓的樓梯太危險了,樓梯很陡峭還有個急轉彎,每層台階之間都是空的,大人走都得小心,更別說孩子了,我們用一把大鎖鎖住樓梯口的門。偶爾我們上去拿東西,路易見門開著,也企圖上去,我們驚嚇的反應給了他停止的信號,他也就放棄了嘗試。後來我們為了哄他轉移注意力,也把閣樓樓梯這個工具拿來用,我們牽著他只上三層台階,他就很滿意地忘記了之前生的氣,很是管用。
日子漸漸過去,路易樓梯爬得輕車熟路,我們評估他有能力保護自己,便對他開放了閣樓的限制。當令人嚮往的神秘寶庫向他敞開大門,等待他上去一探究竟,路易卻死死堅守在第三個台階不願再往上走。看來之前設置的限制很成功啊!當探索欲遭遇安全感的挑戰,那是妥妥的完敗呀。我們鼓勵他吸引他都未遂,只好把他抱上閣樓。
歡迎來到新世界,路易一上來就感受到這裡的美妙,環視四周發現,咦,這不是客廳的吊燈么,那不是電視機么,還有空調,還有沙發,還有地墊,還有跳馬,還有爬行隧道,位置都變了,空間錯亂了還是怎麼回事呀。閣樓是位於餐廳的上方,和客廳空間是開放的。從另一個角度看熟悉的東西,給了路易不一樣的新鮮體驗,他不斷地向我們確認這些物品就是他的老朋友。重新定位了空間,路易開始探索新環境,他發現這裡的地板使勁踏起來咚咚響,他看看我們,我們表示很正常這地板是空心的嘛,他就放心地跳起舞來,聲效像踩著鼓一樣棒。就這樣開啟了閣樓探險之旅。
又一回,路易在客廳玩,聽到爸爸的呼喚,看了一圈只聞聲音不見人呢,順著聲音的方向去了餐廳,可發現聲音又更遠了,那麼接近卻失之交臂,路易一臉疑惑。閣樓樓梯敞開的門給了他提示,有了上次的探險經歷,這回他義無反顧地向閣樓爬去,麻利地就上了樓,出生牛犢不怕虎,全然不顧轉彎處沒有扶手的危險,看得人心驚膽戰。我們趕緊加強安全教育,緊緊跟著他保護他,他立刻明白還是有危險的,我們的行為幫助他找到一個合適的度。
再後來,他會扒著門要求要上去,他知道上下樓梯能力是自己還需要提升的,很刻苦地重點練習,一刻不停地練了一小時,媽媽一步不離跟著,腳板都走痛了。很快,路易老練了,媽媽可以只坐在拐角關鍵位置給予保護,路易也會勞逸結合,爬幾圈坐在台階上歇一會,從台階間空隙的新視角看爸爸,興奮又甜蜜地叫著「爸爸爸爸」。沒過多久,路易可以爬著樓梯跟爸爸玩「窩窩窩」遊戲,爸爸追著他,他連滾帶爬往上跑。即使他再熟練,我們仍會保留著適度的保護,提醒他危險性。
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路易在閣樓對盆摘很有興趣,不過他的興趣是破壞性的,他要把葉子、根、甚至是土弄下來,往下扔到客廳,把土扔到客廳一地也就算了,破壞植物的生命也太殘忍了吧。可不讓他弄他又很生氣,跟他說破壞生命是不對的人家不理解,怎麼辦呢?幸好爸爸旁觀者清找到了問題的關鍵,其實人家不是非要破壞植物,人家只是想扔東西而已,想體驗從這麼高的地方扔東西的快感,這欄杆旁邊只有植物,他沒有別的選擇,在他眼裡,扔什麼不重要,扔這個動作才是重要的。爸爸告訴路易閣樓上某處有一箱子球,果然,路易很開心地去拿球扔,那個破植物還要摘多麻煩,還沒有好看的拋物線,誰喜歡扔它呀。很多時候,孩子一些看似不良的行為,變換一下環境可能就輕鬆化解,這需要我們跳出表面的現象,去發現孩子本質的需求,對症下藥。
謝邀!
我孩子太小,才11個月,目前正在學走路,不比其他答主帶孩子有經驗。
我要說的是在懷孕期間,我和我愛人就達成共識,在三歲前盡量不讓孩子看電視、pad、手機(新聞:專家建議:3歲前盡量不要玩Pad 損害孩子天性);平常帶孩子時盡量不玩手機,多陪孩子互動玩耍(經常看到有些家長讓孩子自己玩,自己在一邊玩手機);天氣好的話去附近公園也好,還是在小區和別的小朋友接觸,但必須每天帶孩子出去走走(現在大多還是獨生子女,與同齡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很重要)。
有了孩子之後,我們基本做到了上面幾點,目前看來還是很有效果。
舉例:
1、因為每天都帶他出去,有次霧霾天沒出去,一天心情都比較低落,樓道一有響動就朝外看,有向外爬的意思。(此時大概6、7個月大)
2、爬台階,在沙發和爬爬墊直接墊了一層靠墊,把孩子最喜歡的玩具放到沙發上,讓他從爬爬墊上往上爬,爬上去玩一會後,把玩具拿下來讓孩子往下爬,如此反覆。不但鍛煉四肢、手眼協調能力,而且孩子玩的也很開心。
孩子小的時候對於社會、自然都有非常強烈的好奇和求知心理,在這個階段,家長要多讓孩子接觸外界,我家孩子太小,目前讓他做的就是多看(從十個月起就可以看到頭頂飛過的飛機,並用手指出來)、多摸(樹皮、石頭、熱水、冰等)、多爬(不喜歡爬的可以用孩子最喜歡的玩具誘導)、多游泳。。。目前看來還是挺喜歡運動的。等再大一點,我們打算帶孩子就近一兩日路程的地方郊遊、參加一些戶外類似爸爸去哪兒這樣的活動,到時候既可以培養孩子興趣,也可以和其他父母孩子形成交流圈。
最後,這是本人來知乎後的第一個回答,有人贊嗎?
多往外面帶,他想動的時候你別攔著就行……小孩的天性就是愛動的,不愛動的都是家長擔心這個擔心哪個才培養出來的
兒童天生是愛運動的,我們要做的僅僅是提供適當的環境、條件和方法。
有一雙兒女,我是這樣給他們的運動提供條件和環境的。
1. 3歲的時候,給他們買一輛16寸的自行車,有輔助輪的那種。每天帶他們到小區騎一會,有時候周末也會讓他們騎到附近的公園。4歲半的時候,我女兒已經可以把輔助輪卸掉,沒幾天自己就可有獨立騎自行車了。現在8歲,騎的是20寸的山地車。
2. 5歲的時候,看到其他小朋友在小區裡面輪滑,纏著我買了一雙。自己慢慢摸索,摔了無數跤,現在已經滑的很溜了。對的,自學的,沒有在外面找過教練。
3. 6歲半的時候找了一個很好的游泳教練,學了一個暑假。之後經常帶她去游泳池。現在一口氣游個400-500米完全沒問題。
女兒現在每天都會去樓下小區騎車或者輪滑,每周都會去游泳池游泳。在初期對她進行安全方面的教育之後,我現在都不需要陪伴她去玩耍了,包括游泳,她都可以自己一個人去。更重要的是,通過運動,她認識了我們小區裡面所有同齡的小朋友。為了在天黑前可以出去運動,她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快速把學校裡面的作業做掉。
你們應該都看到了,為孩子們找到興趣所在才是關鍵。千萬不要逼著他們為了鍛煉而鍛煉,讓他們去跑步,跳繩,單雙杠什麼的。那些成年人都沒法堅持的單調東西,只會讓孩子們從小對運動產生抗拒。
或許你要說自己沒有這樣的條件,小區很小,周邊沒有泳池什麼的。我想說的是,為了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我現在是租房的。儘管我在同一個城市有兩套房子。有時候,你要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剩下的都是不重要的。為了保證女兒每天的運動時間,有時候考試考的不好,我也要頂住壓力,控制自己。
孩子不愛運動,很多時候是沒有合適的環境,亦或父母不願意放手。寶寶本來就愛動,所以要做到:他動給他動,她不動。也要讓他動,陪動。
身體健康的寶寶生來就是自帶優秀的運動基因的。我們看到的絕大多數非先天和病理性的肥胖等問題,都是家長搞!出!來!的!
健康的小嬰兒的運動量都是驚人的,不信你躺在孩子邊上,他蹬腿你就蹬腿,他伸你就伸,看誰先累!
我教過最小的寶寶是同事吳老師家的娃,第一次來上課時出生後40天。40天是吳老師第一次把娃抱過來,不代表40天之前吳老師在家沒有自己折騰過。40天的娃,運動相關的動作主要是【趴】。因為40天還不會翻身,趴這個動作需要幫忙!趴可以有效的鍛煉背部肌肉,為3、4個月的手臂支撐和之後的學習爬行打下良好的基礎。
嬰兒期成長過程中的絕大部分運動行為,都已經有很完善的指導方法了。指導的目的不是拔苗助長,是指導孩子使用正確的用力方法,逐步形成正確的姿勢。
舉個大多數家長最常犯的錯誤:拎著孩子手學走路。(這樣會破壞孩子建立自身的直立動態平衡,有時候會看到小區里孩子感覺很奇怪的腳跟不落地的前行。正確的方法是放低手,讓孩子扶著大人走,就像孩子自己站立扶牆走一樣。)
嬰兒時期更多的建立正確的姿勢,之後運動習慣的養成和其他各種習慣的養成都差不多:想盡辦法讓運動這件事變得有趣,並且堅持。
無器材小孩子最喜歡玩的是抓人遊戲:藏貓貓,老狼老狼幾點了這種。小區樓下的健身器材多數也可以帶孩子一起玩。
這個問題我覺得很適合我。我兒子下個月滿6歲了,現在進行的主要活動是攀岩足球籃球,打算再讓他去學體操。運動是人的天性,當然有人能坐有人愛跑,但還是需要父母的引導。
我本身就是一個體育愛好者,在懷兒子之前一直在攀岩。這也許是胎教,我兒子從小就喜歡往上攀爬。所以媽媽的鍛煉是孩子的基礎
從他一出生我們就堅持每天洗澡然後親子按摩,按照育兒大全里推薦的嬰兒按摩體操給他進行被動的練習,平時堅持讓他趴著練習,沒滿月就開始抬頭,100天會翻身,5個月爬行,6個月可以扶站,11個月獨立行走。所以在孩子不能獨立進行活動的時候一定父母每天堅持做被動操,如果有條件可以去嬰兒游泳或者早教的一些活動中心讓孩子去玩,畢竟家裡地方有限器材有限,去公園只能坐在車裡,活動量還是小的。
會走路以後可以去的地方就多了,基本上他醒的時候都帶著去公園玩,有年夏天他被曬的只有手腕的那個紋裡面是白的。家裡一開始買了用腳走的摩托車,再大點買了那種像自行車一樣但是腳在路上走的腳踏車,很快他就可以踏的飛快。2歲半買了12寸帶輔助輪的自行車,由於有了腳踏車的平衡,3歲不到就可以去掉輔助輪兩個輪子騎了。那段時間回頭率真高啊,小小人騎著小小車在路邊騎得飛快。在公園裡他對踢球不是很感興趣,喜歡去遊樂園怕架子坐滑滑梯。2歲開始爸爸帶著去大人的游泳池游泳,一開始很害怕,爸爸買了各種道具引導很快他就喜歡在水裡玩還會潛水了
開始參加正式的培訓班性質是3歲多周六下午去踢足球。一開始一個小時不斷的跑動對這麼小的小孩真是累啊,每次在路上就累的睡著了,慢慢的我也就習慣了。4歲多幼兒園媽媽組織了周四放學後的一個籃球班,一幫認識的小朋友在一起玩的很開心。5歲不到報了游泳課,學習正軌的游泳姿勢,每次50米要游16圈,學會蛙泳自由泳,但他覺得累又無聊現在也就停了。輪滑什麼的可以滑但不是特別好,屬於打醬油。隨著籃球有進步,玩鬧的籃球課不能滿足他了又加了一節周六早上的籃球課,所以周六上午籃球下午足球也真是辛苦,但他喜歡也堅持了下來。幾個月前開始學習攀岩,也是報了培訓班。開始是周日一次,後來教練覺得他有潛力他自己也要求,現在是一三五放學都去練習,他不累我送他去都累了。我自己從小練習體操,又是在家倒立玩玩單雙杠什麼的他看了很感興趣又要求練體操,實在沒時間了只好打算周日的攀岩取消。日程真實滿滿,但他都喜歡自己要求堅持,我們也只好支持。去年過年前去了日本滑雪,他又出人意料地喜歡,他喜歡那種直直下來的速度,學了幾天居然上了中級道,讓我們汗顏。
馬上面臨小學,我們在選擇小學的時候也盡量考慮是否有足夠的空間以及課外興趣班的選擇。最終他也會選擇他的最愛放棄別的,父母只能在做好接受的準備了
我要說的反面例子是我兒子最好的朋友。他的朋友有個狼爸,非常重視體育練習,但這種練習只是為了鍛煉身體而不是興趣。他的朋友媽媽屬於不太動的,他天生也不是特別協調的那種,很小就可以坐下來很久看書畫畫搭樂高。但他爸爸就一直帶他去游泳踢足球滑雪,我曾看過他邊游泳變哭,發燒還去踢球。去年去滑雪的時候,我們累了準備回去休息,那個小朋友說你們去玩難道就不用練身體了么?他是一個很乖很聽話也很聰明的孩子,爸爸也投注了很多心血來培養他的運動。但這一切不是他發至內心喜歡的,也許是鍛煉了體質但他心裡是一種任務。所以培訓班不能拯救孩子,父母陪伴的玩耍才是孩子運動的基礎,一切都來得及,從自己開始動起來吧
你說:hi,兒子我們出去玩兒吧!有幾個孩子會拒絕你啊。這個問題應該改成「什麼運動遊戲適合和孩子一起玩」。實在沒轍了,玩你追我跑,也夠折騰一身汗的了。
愛看電視的孩子,多數都是因為除了看電視沒啥可乾的。父母先得有運動習慣
不知道你家寶寶多大。我寫過一篇關於培養孩子運動的文章發在公眾號上。
寶寶從剛出生就以驚人速度學習新技能,所以從一開始父母就可以通過撫觸、被動操、倒立等等鍛煉寶寶。其他人回答中介紹了很多經驗。我再介紹一下適合一歲到兩歲寶寶的室內親子運動。
13-18個月,球上平衡。把足球或籃球放家長雙腿之間,家長坐下,寶寶背對家長坐在球上抓住家長拇指,家長握緊寶寶手腕。然後嘗試向前後左右晃動寶寶身體。訓練平衡感。
小雪橇。準備一個雪盤讓寶寶坐中間,寶寶抓緊雪盤扶手。家長提起拉繩慢慢移動。可以慢慢加速,改變方向。停下時也要慢慢減速,以防寶寶因慣性摔倒。訓練平衡能力、抓握力量。
19-24個月,蹦蹦床。在家準備小型蹦床,開始牽著寶寶的手保證安全,鼓勵寶寶蹦跳,鍛煉一段時間後家長可放手。訓練平衡感下肢力量。
小吊環。幫寶寶用小手抓住吊環。家長握住寶寶腕關節以下部位,保護他的腕關節。小幅度前後搖擺5次幫寶寶落地。鍛煉上肢力量抓握能力。
寶寶天生愛運動,父母順其自然的引導就能培養孩子愛運動的習慣。
謝邀。
運動習慣從小開始培養
其實培養起來很簡單,就是爸爸媽媽陪著一起運動!
(好吧,這一點我自己也沒做到)
我家大概的進度是這樣的:
1. 每個周末去附近的公園玩,滑滑梯,盪鞦韆什麼的,大一點了天氣好的話去爬山。明年開始上小學,到時候可以全家一起爬山+宿營了,娃也要開始學習怎麼在野外做飯。
2. 兩歲左右吧,開始玩scooter,就是小朋友的那種滑板車。同時開始騎兒童三輪車。現在騎的是16寸的自行車。
3. 3歲多開始,陸陸續續上了足球,籃球,棒球,溜冰課。有非常喜歡的,也有上了一次再也不肯去的(溜冰)。目前堅持上的是足球,可惜和周末的另一個課外班衝突,否則準備加進球隊開始聯賽了。
(5歲小朋友的足球地區聯賽,哈哈哈,想一想都覺得好可愛)
4. 4歲半開始學游泳,每周上一次課,周末盡量帶他去體育館游泳。這個準備堅持到高中畢業。
我正想辦法讓我孩子怎麼能不動呢?
樓上大多數都是寶爸寶媽,我就從一個幼兒教師和學前教育從業者的角度來回答一下吧:
其實運動不僅限於跑步等等我們想到的體育項目,對於孩子來說,只要能夠鍛煉到他的身體,都是運動哦!
題主的問題其實比較寬泛拉,怎麼讓孩子運動起來,要取決於孩子的年齡,他這個年齡的身心發展需要以及他的個體發展水平。
具體的做法有很多,我在此分享一條我實際工作中的體會:
善用music movement
音樂對於孩子有種特殊的感染力,他們有一種聽到音樂就會被音樂本身所帶有的情緒感染的魔性。(魔性這個詞用得是不是。。哈哈但是真的是這樣!)比如我最近教他們的幾首歌:
We are the dinosaurs
蟲兒飛
春曉
蝸牛和黃鸝鳥
春天在哪裡
這幾首歌都是情緒很明顯的,dinosaurs一聽到前奏孩子就想跺腳marching;春天在哪裡一開始唱小朋友就很開心很活潑,會隨著歌詞情不自禁搖頭晃腦動來動去;黃鸝鳥那首孩子的表情有趣又調皮又認真;蟲兒飛,孩子的聲音很溫柔,會隨著音樂輕輕擺動小腦袋和身體。重要的是根據歌詞設計一些可以讓孩子動起來的小動作。
以上只是幾個範例,想要運動量大的musicmovement,家長可以選擇節奏感強的歌,流行歌曲也OK,比如我在別的班有看到有的老師用Justin Bieber的Baby,重複一些簡單的跳躍運動,是每天孩子最喜歡的歌之一,跳完以後他們都好累,都需要趴在地攤上休息一會兒。
設計動作這件事兒對於幼兒教師或者學過舞蹈的人不算什麼難事,如果家長覺得自己實在沒什麼好設計的,可以參考一些網上的兒童舞的視頻,網上好多
一個不愛運動的家庭是沒辦法培養喜歡運動的孩子的,所以改善父母的運動習慣是第一步
簡單地說一句~ 家長平時要做好榜樣~ 避免出現孩子運動家長只是在旁邊看著的情況~ 不要在孩子提出要一起運動的時候推脫說自己太累~
小學以前帶他到公園一起玩,上小學了選一項他喜歡的球類堅持下去,在同伴中突出了就會喜歡,自然也就養成運動的習慣了。
如何培養寶寶的運動習慣?
先來一組答非所問(跑題)的照片流。
嬰兒時(3-12個月),幫他做些簡單的按摩,對腳和手。像這樣(我幫寶寶按摩的照片找不到啦)早上上班前,帶她出去散步。
傍晚下班後,陪他跑跑。(照片是寶寶24個月零3天)
跑完之後,一起泡泡腳。
再練練平衡能力。
一起做幾組俯卧撐。
運動完之後,睡前看看書好睡覺。(今天小孩25個月13天,可以完整背誦四頁三字經)
寶寶看書了,不要打擾寶寶哈。(不知哪裡學來的)
好啦,睡覺吧。
最後一張,運動大的人基本都是吃貨。
總結:運動習慣,小孩天生就有。
我們要做的就是適當引導、保障陪伴,絕不制止即可。
當然,我這裡說的運動,不是運動員的運動。
最後回答下題主的問題。
1、孩子的運動習慣要從什麼時候開始培養?
出生就可以開始。
2、多大了可以帶著一起健身跑步?
可以走路了就可以,牽著,抱著。
3、有什麼適合孩子和家長一起做的親子運動嗎?
陪他玩。
帶孩子跑步是不聰明的做法,因為跑步枯燥,容易讓他對運動產生逆反心理,我覺得小孩子最好的運動方式就是讓他和他的朋友們一起玩耍。3歲前運動能力還沒發達,適當的戶外活動就行了,飯後帶他散散步,周末外出郊遊,不必刻意鍛煉身體,補充營養長個子才是最優先的。三歲後上幼兒園有了自己的圈子就有朋友玩耍了,平時有條件可以帶他去游泳。總之,對於孩子,培養運動的興趣才是關鍵,目的性不要太強,尤其是不要計劃性的培養某項運動,一旦產生逆反心理很難糾正回來。
推薦閱讀:
※小孩子在聚會中被開玩笑說「沒別人漂亮」之後慪氣大哭,由此聯想到如果孩子太自傲(嬌氣),家長該怎樣引導?
※孩子不肯吃飯怎麼辦?
※幼兒是否需要「更豐富的環境」,應該如何營造?
※五歲的孩子看不起保潔阿姨,怎麼辦?
※父母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時,「我數三下」的方法為何十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