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飽受飢餓的兒童會出現大肚子?

高中歷史課本中有張記錄內戰時期國統區飢餓情況的照片,幾個小孩赤身裸體,但肚子很大。當時不太理解,老師說是腹積水,我查了一下腹積水的相關成因,沒有發現跟飢餓相關的解釋。

穆旦《飢餓的中國》里也有「他們鼓脹的肚皮充滿了嫌棄」這樣的詩句,看來真是跟飢餓有關,但不知是什麼病?


應該是因為腹水的原因。


人體內有超過一半的成分是水,包括血管內的水(參與組成血液)和血管外的水。血管外的水,在細胞和組織之間 的大多數是膠凍狀態,只有一小部分的液態水,可以想像成吃的果凍,上面還漂著一點點的水,組織細胞間的水大體就是這種狀態的。
因為水分子很小,可以輕鬆通過血管壁的間隙,所以血管內外的水是可以相互交換的。那麼是什麼保障了血液量和組織間水分量的大體恆定呢?就是血管內外的壓力差。水往低處流,哪裡壓力低就往哪裡跑。而這個壓力,除了機械的壓力,還有一個滲透壓,可以理解成水分子密度差異造成的壓力,水分子要四處擴撒,從密度高的地方往低的地方流。
關於滲透壓,比較重要的是膠體滲透壓,而參與形成膠體滲透壓的,是一種叫做白蛋白的東西。可以把白蛋白想像成海綿,有吸水的功能,哪裡的蛋白多了,水就會被吸到哪裡去。一般血液里的蛋白量高於組織間。
這樣,血管里的機械壓力和組織細胞間的水壓,血管里的滲透壓和組織細胞間的滲透壓,兩組壓力達到某種平衡,血液量和組織間的水分也就達到了一個平衡。任何打破這種平衡的原因,都會造成血管和組織間的水分含量的改變。


長期嚴重飢餓的時候,這個平衡就被打破了,主要的原因是蛋白的缺乏。因為長期的飢餓,造成了嚴重的營養不良,本身蛋白質的攝入就少。同時,長期嚴重的飢餓、營養缺乏,可以影響肝臟的解毒功能,進而可以影響肝臟功能,肝臟同時具有合成功能,參與蛋白的合成,肝功能受到損傷的時候,蛋白的合成也下降。這樣,攝入的少,合成的少,最終的結果就是,血液里的蛋白量下降。這就是低蛋白血症。
血液里白蛋白的含量下降,血管里少了吸水的海綿,血管內外的平衡被打破了,於是水分大量流入組織細胞之間,使組織細胞間液態水增加。當這些水都積在腹腔的時候,就形成了腹水,外表看起來就是大肚子。
另外,腹水只是低蛋白血症的一種表現,如果水積在胸腔,就是胸水,可以影響呼吸,出現胸悶氣急。還可以出現下肢,表現為下肢水腫等等。


長期進食不足,導致營養不良。其實營養不良分為兩種:1.消瘦型(marasmus),由於熱能嚴重不足引起,小兒矮小、消瘦,皮下脂肪消失,皮膚推動彈性,頭髮乾燥易脫落、體弱乏力、萎靡不振。2.浮腫型(kwashiorkor)由嚴重蛋白質缺乏引起,周身水腫,眼瞼和身體低垂部水腫,皮膚乾燥萎縮,角化脫屑,或有色素沉著,頭髮脆弱易斷和脫落,指甲脆弱有橫溝,無食慾,肝大、常有腹瀉和水樣便。也有混合型,介於兩者之間。

血液與組織間的液體是通過毛細血管可以交換的,其中有多種影響因素。而血管內膠體滲透壓是主要的維持液體存在於血管之中的因素。其主要由血白蛋白產生。如營養不良導致血液中白蛋白含量低下,就會導致血管內的液體進入組織間隙,人也就出現浮腫。

附上毛細血管內壓力圖:



營養不良導致組織水腫。
之前給學生上課反覆強調引起組織水腫的原因,其中就包括營養不良。一般營養不良會導致蛋白質攝入量不足,從而導致血漿滲透壓降低,進而導致組織液增多,引起組織水腫。孕婦懷孕導致水腫的原因和這個相似,因為胎兒吸收了母體很多蛋白質,導致孕婦自身蛋白質缺乏,結果組織水腫。
附圖


這是營養不良造成低蛋白血症,由此導致的腹水啊。當然,可能還會摻雜其他緣故。


這個是營養不良性水腫。營養不良導致體內白蛋白水平下降,由於白蛋白的作用是把水拉在血管里不讓他出去,所以當白蛋白水平下降的時候這種作用就會減弱,導致水從血管中漏出。漏出的液體積聚在皮下就出現了水腫,積聚在腹腔就形成了腹水,即題主說的肚子大。


營養不良導致的低蛋白,然後導致的腹水


在多哥的時候看見當地村子裡的小孩好多是大肚子豆芽菜,老司機告訴我因為天天吃木薯糊糊,導致不消化加上營養不良╮(︶﹏︶")╭
不過豆芽菜小男孩們長大以後個個都是能媲美健身教練的身材,一身黝黑的腱子肉


組織水腫,由於缺乏蛋白質,組織液的滲透壓降低,血漿進入組織液,造成組織水腫。


長期營養不良導致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引起血液中的水大量滲透進入組織液中引發水腫。按一下就不癟下去不會彈回來的


組織液中蛋白質濃度過高引起組織水腫


飢餓兒童蛋白質攝入不足,肝臟合成白蛋白的原料就不足,這樣血漿中白蛋白減少,血漿膠體滲透壓就下降,於是產生腹水,肚子就鼓起來了。他們的肚子里其實都是液體。


低蛋白血症導致血漿膠滲壓太低,血漿滲出行程腹水。還有營養不良性脂肪肝,都是大肚子。


這個問題的正解是孩子的內臟生長發育比骨骼肌肉發育快,小孩和成人的內臟差不多大,同樣消瘦的情況下,孩子的肚子由於臟器比例問題,就突出了


還有就是一種寄生蟲病...叫什麼來著...


血管內外液體平衡依賴的是血管內外的蛋白質濃度差,因為組織液(血管、淋巴管外的細胞間隙中的液體)的蛋白含量低於血漿蛋白,而兩者電解質濃度是差不多的,這就造成了血管內溶質滲透壓比管外的組織液高,正常的人體會在這樣的滲透壓背景小形成血管內外液體交換的動態平衡。

因此,當血漿蛋白含量降低(主要緣於合成減少,如氨基酸蛋白質攝入不足、肝病),血管內外滲透壓差改變,血管內外液體交換失平衡(可簡單理解為血管內液體進入組織間隙),造成組織液增多。組織液增多在四肢和面部,會造成浮腫;而因為有腹腔的存在,腹部積蓄的組織液自然流入腹腔,造成腹水,也就是樓主說的大肚子。


我在猜想會不會有巨脾


低蛋白血症。腹水


水腫,缺少蛋白質攝入


原來是這樣啊我節食減肥過一段就水腫後悔啊
怎麼調理呢


地中海貧血?


看來不是病啊,長大也挺健康的


提供一個解釋,fat bank 系統——當人經常處於飢餓狀態的時候,(當然也存在判斷缺少 不確定身體什麼時候能一直處於飽的狀態)身體會自然而然的,習慣性的儲存能量(脂肪),自然會胖——有點窮怕了的感覺
——來自休學的初中生====如您所見,這個體系沒有具體的理論和實驗支撐 ,來自一篇久遠英語的英語閱讀——板磚手下留情。


單純飢餓因素的話應該是營養不良導致的低蛋白血症,不過不能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腹部膨大,例如解放前常見的血吸蟲感染等


推薦閱讀:

TAG:科普 | 腸胃 | 醫學 | 科學 | 內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