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通常對美國、美國人與美國文化的不屑與「吐槽點」集中在哪些事物上?


謝邀。
1. 沒有悠久歷史。
2. 口音土鱉。
3. 說話沒禮貌,"please"等敬語用的太少。
推特上的假女王曾經發過一條推說:"For the avoidance of doubt,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merican English". There is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there are mistakes."
這世界上沒有一種東西叫做「美國英語」,只有英語和錯誤。

4. 地理教育挺失敗的。 關於這一點的笑話很多。

一個美國人說:「你們為什麼老說美國是世界上最SB的國家呢?我覺得歐洲才是。」

我們lab的奧地利人每次跟美國人介紹自己是從哪兒來的,說奧地利,大部分人都一臉疑惑。
他只好說:"Austria is a country next to Germany speaks German and not Australia AND WE DON"T HAVE KANGAROOS!!!"
(奧地利是德國的鄰國,說德語,不是澳大利亞,並且沒有袋鼠!!!)
而後他說,好幾次有美國人想了一會兒問他:"So Austria is a country next to Europe?"
(所以奧地利是歐洲的鄰國嘛?)


為嘛沒有人提食物啊。
summer semester的時候,有個美國正太來上兩個月的體育管理課程,住在我隔壁。
我有一個法國女鄰居和一個英意混血的男鄰居,早上會在院子里喝咖啡看報,晚上會在廚房做飯聊天。雖然我的廚藝拉低了祖國平均水平,但每次做飯動靜也是很大的絕不給祖國丟臉。
兩個月我們都沒怎麼見過正太在廚房出現,但他確確實實又在宿舍里。他冰箱和櫥櫃的格擋都是空的。終於有一天因為廚房爐灶維修不得不推遲了早餐時間,這才和美國正太打了照面。
超大杯可樂+巨型漢堡。三大袋。他說,早餐,午餐,晚餐。如果說中法意是這個世界上最愛美食的國度,那我們仨確實也沒什麼可說的了。正太把可樂塞進冷凍櫃,走之前說,這裡的東西太難吃,他想念紐約。然後又指了指手裡的漢堡說,this, is not a humburger, at all.
英意男笑了,指了指我和法國女手裡的三明治說,這個三明治里有四種乳酪,兩種義大利兩種本地的,三種有機蔬菜,還有雙層牛肉(很貴)。現烤穀物麵包,以及我自製的沙拉醬。
他站起來扒拉開正太手裡的漢堡說,this, is not FOOD, at all.
法國女舉起她手裡的咖啡說,food means, something you CAN eat.
我感覺我不演下去對不起祖國啊我說,get some real food.


上面已經有好多位舉了各種事例,不過大多是從歐洲人的立場來分析。
我多羅嗦兩句,從中國人角度來推測一下,為啥歐洲人會鄙視美國佬。
我在佛羅里達有個好朋友,徹底美國化的猶太人P君。
有多美國化呢?不過逾越節,也不過光明節,覺得猶太小帽子蠢弊了,車庫裡有一箱子超人錄影帶,中午吃金槍魚三明治,晚上吃牛肉漢堡炸土豆條……
2011年夏天我去找P君玩,他邀請我住在他家。為了讓我住的舒服點,P君就費勁琢磨了些適合招待我的東西。
眾所周知亞洲人喜歡喝茶,於是他就為我預備了些茶,並歡天喜地的通知我「準備了最棒的茶!」
讀到簡訊那一刻天真的我簡直感動爆了。
我到P君家後一起扯了會兒淡,他就興高采烈的去弄飲料。
我看著他從柜子里拿出一個好像小奶包一樣的東西蹦躂到一台熱水器前,打開熱水器蓋子,把小奶包塞了進去,摁下開關,哧~~~棕色的液體衝進了下面的杯子。
P君志得意滿地端著杯子來到我面前,熱情地介紹:「嘗嘗!現在最好的茶!桃子味兒的~」
你能記得我喜歡吃桃子我是很感謝……但是特么桃子味的速溶茶是腫么回事啊你個猶太佬……
我狐疑地喝了一口那東西,說真的,一股放熱了的Arizona涼茶的味兒……
我找P君要了幾個那種小奶包研究,這是一家名為Teavana的異端公司出品的系列速溶茶包,除了桃子,還有奇異果等各種口味。連那個熱水器都是他們專門沏茶用的『茶具』。
面對P君熱切的老臉,我只能昧著良心說「挺好喝的……」
看著一副功夫不負有心人表情的P君,我覺得在回應了他的熱情後,實話還是得說。
「但是啊,老兄,這不是茶啊……」
「哦,這是改進的茶。」
「這就不是茶。」
「這和速溶咖啡一樣,是改進後的茶。很棒,不是嗎?」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必須得說,這玩意算是種飲料,但是它不是茶。」
然後這傢伙聳了聳肩膀,那眼神好像在看一個老棺材。
「在美國茶就是這樣啦,我們喜歡現代化。」
畢竟吃人嘴短,我就不再繼續跟他爭辯這個話題了。但愛得瑟的P君之後又跟我介紹了好久Teavana的產品,說這玩意現在火極了,所有人都這麼喝茶。
並且開始打起把這玩意賣到中國的念頭……我當然是懇切的勸止了他。
在那個下午,我大概理解了老歐洲人看美國佬是啥心情吧。
「你們這幫不講究的土鱉……」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國的國民教育很失敗。大多數人對美國以外的世界一無所知,所以被稱為Dumb American。很多受教育程度比較高的美國人也會拿這個詞自我調侃。
歐洲人對美國人的「歧視」嚴重到什麼程度?有一些獨行的美國背包客會對歐洲人謊稱自己是加拿大人......


對世界其他國家的無知且自負。
Quora上有個題目是你碰到過的最蠢的美國人是怎樣的?(Who was the most ignorant person you have ever met in America?),我至少看見三個答主指美國人不知道英國人是講英語的。

第一個是個英國人,他在美國的一個中學裡教英文。學生們覺得他的英語口音很迷人,就問他你在你自己國家說什麼語啊?他說我當然是說英語啊。學生們說我知道你能說英語,但是你跟你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時候說什麼語啊?這個英國人氣楞了:嗨,我來自England,那就是為什麼你講的語言叫English! 。。。這說的是美國中學生

第二個是個澳洲小哥,在美國旅遊,他在橙縣的一個背包客棧里遇到一個英國人,兩人一塊兒去吃飯。在餐館裡他們盡情調戲女服務員,那個女服務員估摸著是個大學生,問他倆:你們從哪兒來啊?——我澳大利亞人,他英國人。——喲,那你們的英語講得可真不賴呢,你們在自己國家都講什麼語啊?
這澳洲小哥說作為一個澳洲人,他在美國經常被人這麼問,已經見怪不怪了,但那個英國人怒了:英語就是我們發明的!!! 。。。這說的是美國大學生

第三個答主是美國人,不過她娶了個英國夫人。他夫人本科是牛津讀的,來美國以後想繼續讀書,就申請了鄰州佛羅里達一個學校的研究生,結果拿到了offer但是附了一個條件,入學前必須要上一個英語課程以確保上課能聽懂。這女生一想我一英國人還用上英語課嗎?而且去上這課每次來回開車得4小時。於是她打電話給學校註冊處,說她是英國人,想免這個英語課。職員說對不起啊夫人,您是外國人,外國學生都要上這個英語課。夫人說我是英國人,你知道我母語是什麼嗎?職員誠懇地說對不起我不知道。。。夫人:我不跟你說了,叫你們主管來說。主管接電話。夫人:我是英國人,我是牛津大學畢業的,你知道牛津嗎?主管:我聽說過,但您作為國際學生,就得上這個英語課,這是我們學校統一規定。。。最後妥協結果是學校同意對她進行英語測試,合格就不用上課了。。。這說的是美國大學

還有吐槽美國人的地理知識的。
在課堂上,老師講中東問題,也放了些圖片,然後課堂討論。有個女生說:我不喜歡中東人,為什麼他們抗議的時候標語牌上不寫英文?。。。有個學生問她:你覺得中東在哪兒?這個女生想了想:肯塔基州?(這個梗是說美國地理常說Middle West中西部地區,這個女生以為Middle East應該就在Middle West以東咯)。

因為據說美國公立學校里地理教的很少。有不少美國人以為阿拉斯加靠近墨西哥——因為在美國地圖上,阿拉斯加那塊總是被裁下來放在地圖左下角,跟墨西哥做鄰居。

真事:2008年俄羅斯入侵喬治亞(Georgia),不少美國人嚇得不輕,以為老毛子已經打到喬治亞州了。


我boss是個英國人,他跟我說他在Boston讀書的時候、坐那種城市觀光車、


車上有個美國人拿著喇叭在熱情的介紹:

請大家看我們左邊的這個建築!你們一定不會猜到它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blablabla……

我boss脫口而出說:


oooh! That"s quit NEW then!


在法國一個小城出差的時候,為了給我家掌柜買把OPINEL,去逛刀具店。
店主是法國人,不會講英語,我也不會法語,就拿著OPINEL跟他豎大拇指,他一臉驕傲。我去看他柜子里的BUCK,他頭搖得跟撥浪鼓一樣說,NONONO,U.S.,NO!當時我就驚呆了,大哥你真的是來做生意的嗎?
他拿著OPINEL,假裝切牛排給我看,還特別享受地閉著眼送到嘴邊嚼了嚼,又指了指BUCK那柜子美國刀,先是曲臂展示了一下他的肱二頭肌,然後兩手像抱了機關槍似的突突一圈,最後帥氣地一擺手,U.S.,NO!
----------
2013.08.15 補兩張大叔店裡的照片,可能可以略微感受一下美國刀和法國刀的區別。手機匆忙捏的,像素極低,有介意的實在對不起了 -_-bb

上面兩張是前面提到的「BUCK那柜子美國刀」。下面這張是在店裡買的那把OPINEL:

上面兩張是前面提到的「BUCK那柜子美國刀」。下面這張是在店裡買的那把OPINEL:

當然,這些刀用途完全不同,我這個門外漢只是單純覺得,法國人追尋的優雅從最上面兩張圖裡應該是找不到的吧。歡迎大家賜教。

當然,這些刀用途完全不同,我這個門外漢只是單純覺得,法國人追尋的優雅從最上面兩張圖裡應該是找不到的吧。歡迎大家賜教。


謝邀。


我有法國同學覺得美國人講法語時口音爛,尤其美國人讀法語詞扭不過習慣發r音的時候。
有英國同學覺得美國人講英語時口音爛。
在威尼斯遇到的義大利咖啡館老闆,覺得美國人喝的就不叫咖啡。
在里斯本吃飯時遇到的一位葡萄牙家庭餐館大叔(做菜的是他太太),覺得美國人根本不會做鱈魚,也不懂如何調醬。
我們有位法國語音課老師,覺得美國人不懂得「慢慢吃飯」。
我們班有位俄克拉荷馬州來的美國姑娘,畫畫的,愛古著,打扮精緻,聲音很溫柔。班裡就有法國同學冒失的說:呀你真不像美國人。
我認識個波蘭姑娘,挺漂亮,但粗枝大葉不怎麼化妝,大冬天還是露胳膊露大腿,特別大嗓門。有一俄羅斯阿姨就說她「跟美國人似的」。
法國上年紀的老師不喜歡好萊塢,年輕一代還行,但都是帶著看熱鬧「以供批判」的心情,普遍覺得美國人的電影太湯水,尤其是輕喜劇,沒勁。
熱那亞遇到位大叔,覺得美國人開的連鎖超市,裡面都是些人造機械製品,水果和肉都不能吃,橡膠一樣。
馬德拉島有位司機說,美國人喝葡萄酒都是亂喝。
佛羅倫薩烏非齊美術館旁邊一條街,許多賣三明治的。有個在裡面喝酒吃三明治的(街口那家店的熏豬肉三明治是真好,特別補充一下)跟我說,美國人的三明治一點意思都沒有,吃的跟雨衣一樣,還以為自己很健康。另一個賣牛排的地方(50歐一份,真是極好的牛排,特別補充一下),門口排隊時,有個阿姨說:美國人的牛肉都做不好吃。


說到歐洲人很不屑美國人,這種情緒是肯定的,我和歐洲同學、朋友打交道我也能感覺到,但原因是很複雜的,拿我所在的義大利來說,我覺得至少有以下幾點吧:
1,歐洲是很講究社會階級的,這個源於比較根深蒂固的貴族觀念,他們對於生活上的一些要求、對事情的態度都比較嚴格,比如我認識的出身比較好家庭社會地位比較高的女孩們,大多都有十分嚴格的飲食要求,但在義大利公立大學留學的美國學生(大多不是很富有,富有的在私立),很多身材都不好,很多是胖子,在歐洲學生當中真的會很受孤立。因為歐洲人對於貴族意識的追求多在於一種精神,比如你是否注重個人的形象,你的身材是否健康,這些反映你是否足夠重視和尊重你自己。美國人有時真的很隨便(經濟條件一般家庭,但是大家都知道美國其實最多的就是中產家庭啊!就是不愁吃穿但是也不是富貴血統那種),因為人家社會風氣就是很輕鬆好嘛,美國普遍倡導的價值觀是人人平等好嘛,所以美國佬要更直接,與他們接觸更輕鬆。但、是,歐洲人並不喜歡這種「糙」啊,你去歐洲人家裡做客,你是需要提前問這個聚餐是正式還是非正式,正式的話即使是家裡即使只有四五個人也要禮服出席啊,如果你不問就是標準美式T恤+仔褲,你不被鄙視誰被鄙視?
不要說歐洲很多女孩穿著都很隨便啊,尤其校園你當然可以很隨意,可是你的穿著打扮已經決定了你的圈子,我曾經和一個穿著較糙的本地女孩聊天,她自己都說了沒什麼朋友,像她這樣光顧學習又不願只跟書獃子做朋友的人,那些時髦精緻的盆友也不願和她打成一片,所以她就是形單影隻啊。
2,美國人有點點優越感,歐洲人就更煩,也不排除有嫉妒的小心眼。兩次戰爭後美國成了超級大國,但以前美洲大陸幹嘛的?不排除有很多是在自己土地上混不下去的人啊才到美洲去,美國的成長期短,沒有歷史,歐洲呢?歐洲本應該腰桿很硬,偏偏事物的發展永遠都有勝極必衰,歐洲的經濟危機我們都心知肚明,所以嫉妒里有看不起 看不起里有點嫉妒的心理很正常吧。況且因為美國這種「新興貴族」的崛起,畢竟感覺教養是不比歐洲傳統貴族要求,比如義大利人有多愛聊天啊眾所周知!但是!公車上,飯館裡,如果你看到一群外國人語調超高超亢奮,那他們一定是用英語的,因為他們一定是美國人!家裡教養好的歐洲人絕、對說話聲音不會大、音調不會高,即使他很愛說話!
3,歷史、經濟的發展原因催生了獨特的美式文化,美式文化最大的特點就是寬容度高。所以不求精細,專攻(高級學府非也),很多美國人被快餐文化吞噬,或因為追求收入而偏理輕文的現象也很多,人是很善良沒錯,但歷史地理啊等文化知識乏,讓相對保守、充滿文藝情懷的歐洲人看不起。比如很少人認為美國有藝術,而只是認為藝術到了美國會變成商業。就連美國的護膚品都會讓你真切地感受到,它們的特點就是「大」!美國的什麼都很大,車夠大夠寬敞吧,但是永遠漂亮不過蘭博基尼吧。
4,工業化的高度發達造成美國的高效率高量產,老友記里的菲比有多恨量產傢具啊,儘管它們很漂亮,但、是,一切可複製的都是不必太珍惜的,這些不用太珍惜的當然就是可以嗤之以鼻的。歐洲最講究的就是人工、手藝,歐洲人會覺得你美國佬翻過來倒過去機器里出來的相似的衣服相似的風格相似的炸雞漢堡相似的傢具運動鞋,我們連一粒紐扣都有手工師傅的名字在上面的這種品質你們懂嗎?速溶咖啡文化大肆流行的你們對我們這種濃縮摩卡瑪琪朵奶咖卡布奇諾吧啦吧啦吧這麼多品種手工咖啡的品質懂嗎?話不投機半句多啊懂嗎親?
所以誰看的起誰看不起重要嗎?文化差異造成的分歧你能總結出誰對誰錯嗎?自己活得舒服就行了!你精緻點你就告兒自己這是貴族氣質;你隨意點就告訴自己這是美式胸懷;你要是能上能下,能端能屈,就告訴自己這是中華傳統美德啊喂!

未免散亂,見諒。


分享一個現實的段子。有天和英國朋友喝酒,談到起泡酒,我大概是作死問了個蛋疼問題:

「香檳地區出產的起泡酒叫香檳,加泰的叫Cava,義大利的叫Prosecco…加利福尼亞那嘎達不也產氣泡酒嗎,他們叫啥?」

對方回了我一個極端鄙視的眼神:

「叫Shit。」


好幾天前我就把這個問題鏈接發給了敬愛的美國大老闆,人家給回了一個fxxk me
昨天大王回來了,一頓吃之後,我又問了這個問題,人家說,他們說的很有意思。然後我追問他自己的想法,他認真起來了,問我這對我來說是不是一個很重要的事兒,我老實回答,yes.
「討論這個宏大的題目,過於關注事實是個可怕的錯誤。他們說的這些小趣事,很可能是無數人一起長期努力的成就,我很愛它,我尊敬它,我捍衛它。這就是我的想法。我很高興你是認真地問我的。」


看了太多的「老外看中國」,今天就給你們來點不一樣的~~

英國人覺得典型的美國人是什麼樣子的?

英國小哥可以說是很直接了:蠢。




另一位小哥觀點類似:又蠢又笨。



妹子相對來說,就委婉多了。



總結英國人民對美國人的看法,就一個字:蠢。

接下來是德國人。

總結一下他們心中的美國人,無知


誇張



膚淺



對世界其他地方都漠不關心。



對世界其他漠不關心這一點,好像跟印象中的美國人不一樣啊,畢竟加拿大人眼中的美國人自我又自大,像世界領袖一樣。



還有一位荷蘭老太太,也是類似的看法,太自以為是。


另外一位加拿大女子被問到這個問題,第一反應是:我說完會被槍殺吧……



除此之外,還有以下印象:




同是英語國家,澳大利亞人民的回答亮了:他們覺得我們都是袋鼠,我覺得他們都是死胖子。



我們土澳人民可比他們聰明多了。



最後,壓軸的是一位荷蘭小哥……



各單位注意了,攝像師開機,燈光師就位,音響師準備收音,臨時演員全都準備好,話筒遞給這位小哥,請說出你的故事。



相比之下,日本民眾的吐槽真的是相當溫和呢。



As an American, I"m sick of people saying America is the stupidest country in the world. Personally, I think Europe is


智商是硬傷!

我高中數學老師是英國人,有次在黑板寫錯題目,同學提醒他有個低級錯誤,他擦了擦頭說:「oh, I"m not American.」我們問他啥意思,他說,這意思是「I"m not stupid.」

跟這些人生活久了很容易習慣性的黑美國,比如前段時間我做雅思老師,同事有個美國外教,秉承美國人熱愛黑英國人的傳統,一天到晚諷刺我去錯國家留學,從飲食到服裝到習俗到長相,黑的一無是處。有天他又喋喋不休的問我:「你在倫敦住了三年,見過的美女超過一個嗎?」我怒答「你在美帝住了四十年,見過長腦子的人超過一個嗎?」

從此,英美差異再也不做為我們之間的對話內容。


這個現象有耳聞,但是沒機會親見,我只能從我最近感興趣的男裝為切入點來分析一下。

1、男士正裝中很重要的領帶,斜紋算是比較正式的,英式領帶是左下右上的,這點@葛巾 大大有提到過:

在斜紋領帶中,一般只有美式領帶才用左上右下(圖片方向)的斜紋,所以這種斜紋領帶是用來搭配美式的暗扣領的。
而英式的左下右下的領帶,適用於其他場合。

多勸告一下,在亞洲,普遍存著以為條紋領帶是正裝領帶的錯誤看法,事實上,英式條紋領帶的正式名稱是「軍團式領帶」,它的用色,紋路寬細,象紋章一樣是代
表著不同的軍團的。因此老英們帶不同的條紋式領帶,過去的作用是用其區分出來自己的來歷。而後來,由於美國是英國殖民地,當時管理美國的官員大多又是軍
官,很多人就認為「條紋領帶就是當權人士帶「的印象,因此條紋領帶在美國大流行,而左上右下的領帶,如果我沒記錯,好象就是BB自己獨家推出的。

前,條紋領帶雖然很流行。,但在講究的老英看來,軍團式領帶是不可亂用的,除非你清晰的知道自己所屬的軍團(比如你父親曾經參加過這支軍團,或者你自己是
榮譽成員)那麼你是不可以隨便帶的。而如果實在要亂帶,也只有律師、政府公務員、政客,才視其為日常標誌,這是一種隱形的亞文化。

然後呢,斜紋領帶傳到美國,美國人為了表現自己的特立獨行,就改成左上右下了,這點自然會被古板守舊的歐洲人所bs。
PS:在我看來,英式斜紋領帶左低右高,很像我們常見圖表中的上升,美式斜紋則好像是在下降,這是我個人不喜歡美式斜紋領帶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呵呵。

2、襯衫的領子,傳統是以服帖的靠住身體為佳,歐洲人甚至為此發明了領撐片,從廉價的塑料到不鏽鋼到貝殼打磨,對於一個穿著時絕不外露的配件都細緻成這樣,可見歐洲人的龜毛程度。反觀美國人,又要這效果又怕麻煩,乾脆就發明了紐扣領這種東西,而正裝推崇的是簡介既是美,領子這麼重要的視覺三角地帶憑空多出兩個紐扣,不bs你bs誰?自然紐扣領是不被列入正裝行列的。

3、法式襯衫和意式襯衫追求簡潔,左胸是沒有口袋的,美式襯衫做了口袋甚至右胸也有口袋,又強調不能放東西。。。。不bs你bs誰?

4、袖口紐扣一般只有一個,現代成衣為了適用性,有些會縫上兩個紐扣讓穿衣者自己選擇合適的一個,這在量體裁衣的歐洲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憑空多出一個不美觀的紐扣這是幹啥呢?不bs你bs誰?

5、歐洲貴族生活優越,不用乾重體力活,所以就算大夏天也是襯衫馬甲西服三件套,看到膀粗腰圓的美國人不僅發明了短袖襯衫,還不穿內衣,讓汗漬毫無保留的透露在衣服上,不bs你bs誰?

ps:最近看《了不起的蓋茨比》,看看女主各種輕薄紗還呼呼喊熱,再看男主男配整整齊齊三件套。。。。他們不長痱子么?

其實吐槽到現在我發現了,無非就是歐洲人頑固死板覺得老祖宗的規矩不可變啦巴拉巴拉,美國人各種傻大黑粗無節操啦。。。。

寫到這裡我突然神遊到豆花應該吃鹹的還是應該吃甜的,嚶嚶嚶作為一個吃貨我表示我都喜歡吃有什麼好爭的真是的。。。。


你在哪個大學讀書?
牛津
啊啊啊啊啊,我也是! (他來自美國俄亥俄州牛津市的邁阿密大學)


來個小插曲兒:那時正當旅遊旺季,在去摩納哥的火車上我們一行人被擠得稍稍變形,情景相當於五號線正常的樣子。車裡空氣令人異常憋悶,大家的臉色可以參照五號線早上七點鐘的場景。只聽到幾個姑娘以巨大的嗓門跟人聊天並不時伴有咯咯咯的笑聲,我們當時交換了一下意見,都覺得應該是美國人。後來聽到有人問她們是哪裡人," We are Ameeeericans!"(語氣請腦補) 嗷,然後周圍都互相交換了下眼神,一幅"看,沒錯吧"的神情。

這麼說有點地圖炮了,請見諒。總之,歐洲人又不是只看不起美國人,他們就沒幾個看的起的。而且他們之間不也有矛盾嘛。北歐人最是高傲;英國人牛氣的很,總是要跟歐洲劃劃界線,但卻覺得帶點法國味的英語最是動人;希臘人……也只有他們自己覺得自己是歐洲人了。


舉兩個美國人傻逼的例子:

1.有一次在地鐵上,旁邊坐著一個年輕的華裔,一直在抓耳撓腮(那個抓啊撓的四字成語指賣弄風騷的是哪個來著?)我在看一本德語小說,沒理他,他撓了一會兒,跟我說:哦?你懂義大利語啊,那很酷啊。。。我很無奈得看了他一眼,然後說,這是德語。。。

2.離開美國的時候我打車去機場,記得特別清楚,我那天心情本來特別好,用google voice和我一個德國朋友打了一個電話,然後司機找我聊天,問我剛剛說的是什麼語,是哪兒來的。我一般不喜歡和司機聊天的,那天心情特別好就破例了。我說我說德語,伯爾尼來的。他估計也不知道那是哪兒,問我怎麼學的德語,我說我小時候在奧地利學的,結果他居然來了一句,哦,奧地利啊,那你不是納粹吧?
不管他是不是開玩笑的我都特別想打他一拳,真的


以前在homestay的時候房東是一個英國人,有次吃飯的時候,電視里播放著夫妻吵架的娛樂節目,她指著電視里的節目說,你看只有美國人才會那麼沒品,這些節目放到澳大利亞根本沒人看,不,頂多是兩個人外加多一條狗。

還有一次出去打球,出了很多汗就對房東說我去洗個澡再來吃飯,出汗用了」sweat「這個詞,結果房東連說no no no,sweat是給動物用的,還有美國人,你要說perspire.....

還有好多吐槽美國人的,不列舉了,總的來說就是品味和英語被他們挑剔吧。

PS:一年前寫的答案,現在國內貌似有了那個類似的節目,叫愛情保衛戰。


著裝太不靠譜了。我去英國的時候,滿街的人打扮的都挺靠譜的。直到我在布里斯特見到了我以前的一個美國師兄,穿著短褲拖鞋polo衫出來了。。。


推薦閱讀:

TAG:文化差異 | 美國 | 文化 | 美國文化 | 歐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