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解放的姜戈》里的黑人管家為什麼自己是黑人卻那麼歧視黑人?

他稱呼別的黑人「黑鬼」(nigger),可他也是黑人啊。
-------修改於2015.06.19---------
突然間多了好多回答,生活上還有很多類似的歧視,其實大家都知道,不過最好還是能從更深層次的角度去剖析這種心態的共性


黑人為什麼會歧視黑人?因為「歧視」絕不僅僅是種族歧視。

「歧視」,本質上,是因為某種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而看不起對方,是區別對待(或者說區分)的一種極端情況。因此,只要看到人和人之間有所差別,而自己又因為這種差別產生了優越感,再加上自身素質差一些,那就可能存在歧視。

電影中,黑人管家雖然在人種上與其他奴隸相同,但顯然他所處的地位已經不一樣了,他是一個管理者,而不再是勞動者。因此,他基於自己黑人管理者的身份地位,歧視其他的處於奴隸地位的黑人,這也非常正常。

因此,歧視其實是一個複雜的現象,產生歧視會有很多原因,因為任何人和人之間的差異都會造成歧視,比如,相貌、穿著、智商、學習成績、錢、籍貫、教育水平、職業,等等等等。舉幾個常見的例子(下面要開地圖炮了,大家當個樂看就好了):

  • 「XX省的人都是騙子」
  • 「三本狗還想著找工作?」
  • 「二奶還談什麼愛情?」
  • 「一個月五千還想買房?」
  • 「窮逼就別旅遊了」
  • 「人丑就該多讀書(不然你還怎麼活?)」
  • 「三十多歲還不結婚的人都該判刑!」

…………

答主求別說了!再說就做不成朋友了!

因此,我們常常能看到的是,社會底層遭受的歧視最多,因為他們無論在財產、地位、教育程度、外貌、穿著都比其他人差,因此社會底層會更頻繁地被歧視,南北戰爭前(包括現在)的黑人就經常遭到歧視。

而且不僅社會底層被歧視,有的時候你是社會頂層你依然會被歧視,比如從事金融行業的經常會被批評為「道德低下的人」,說他們「貪婪」、「功利」、「為了賺錢不擇手段」,等等,產生諸如「搞金融的都是人渣」,「你男朋友居然是搞金融的你真是貪財」等等這種言論。

因此,歧視不一定是針對社會底層,不一定是針對某方面比較差的人,而是針對差異,任何差異,根據人所處的環境和心態不同,都可能成為歧視的原因。

你可能要問,那什麼東西被歧視得最厲害呢?這個根據環境而定。比如在學校中,學風濃的學校「笨學生」被歧視比較嚴重,在娛樂風氣比較濃的學校沒談過戀愛沒打過架的被歧視比較嚴重。在黑人圈裡,窮逼黑人被其他黑人歧視;在更大的圈子裡,你是黑人你可能就會被自動看成窮逼……所以,沒有任何一個特性是安全的,就算你聰明、長得漂亮、對人又友善,你還是可能會被歧視為「綠茶婊」……

所以到底要怎麼活呢?不要在意啦……雖然前面說過,好像素質低才歧視別人,但說真的,我們很難不鄙視那些比在某方面我們差的人,這真的很難。那如果你實在忍不住,就默默地歧視別人好了(就像在美國一樣,誰也不能公開談論歧視,但很多行為上的細節充滿了歧視)。別有什麼負罪感,真的,人性使然,不放在明面上傷害別人就行了,要是想著當聖人那真是活得太苦了……

如果你覺得確實不應該歧視,那可以降低自己的優越感,從根本上不認為身份、地位、錢、教育程度什麼的是值得炫耀的,明白這些「好處」和「光鮮」其實都有負面,都有痛苦,從某個角度上講也都可以被歧視。想通這一層,你就覺得,歧視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反正誰都有看不起別人的地方,那麼認真幹什麼……


電影里有答案。







這個沒出場的Jerry,是個干粗活的窮白人,媽媽在木料廠做工。

從種植園主老爺的語氣看,Jerry和富裕白人是有區別的。

姜戈雖是自由人,但是他黑。

Jerry雖白,但是他窮,他的名字未被記憶,他的工作、經濟狀況甚至他老媽在木料廠幹活卻深深的印在奴隸主老爺的腦海里。

所以告訴黑奴小姑娘,把姜戈當做那個白人窮鬼一樣對待。

這時,一個窮白人是不能跟富白人平起平坐的,在種植園老爺面前,Jerry的白皮膚並沒有用處,只能跟沒有被奴役的黑鬼一樣看待。


同樣的,黑人管家雖說仍是個奴隸,但是他有權利算賬填支票,地位遠高於底層黑奴。

管家在這個制度中獲利了。

像工人貴族一樣,他成了奴隸貴族,那些被壓迫的底層黑奴也在養活他,那些拿槍的白人監工也聽他支使。這一切是怎麼來的呢?

奴隸種植園。

所以他要維護這個殘酷的種植園,與種植園為敵的,都是他的敵人,種植園要壓迫的,他都要壓迫。

大家都黑,有什麼關係。

比如我們十幾億都是中國人,總有一部分中國人要壓迫、歧視另一部分。大家都是炎黃子孫又怎麼樣呢?


題主一定沒在國外生活過。

華人圈的歧視鏈條是我目前見過最複雜的,黑人算個吊。

身份方面:二代移民歧視一代的,一代移民歧視熬綠卡的,熬綠卡的歧視上學的,上學的歧視庇護的,庇護的歧視生孩子的,生孩子的歧視嫁白人的,嫁白人的歧視嫁黑人的。

出身方面:ABC歧視外國人,新加坡人歧視香港人,香港人歧視台灣人,台灣人歧視大陸人,大陸人之間就更細緻了,清北的歧視985的,985歧視211的,北上廣的歧視省會的,省會的歧視農村的。

地理位置方面:留學生里,在美國的歧視在歐洲的,在歐洲的歧視在加拿大的,在加拿大的歧視在澳大利亞的,在澳大利亞的歧視在新加坡的,在新加坡的歧視在香港的,在香港的歧視讀野雞的。

壯哉我華夏。


簡單從社會心理學的一個角度寫一下。作為對其他答案的補充。

目前對於這類歧視問題,社會心理學的很多研究都關注了對於黑人的歧視和刻板印象。簡單解釋一下,歧視是一種對於黑人群體的負面態度,認為黑人是差等民族等等。刻板印象則是對於黑人這個群體的固有印象,比如跟暴力有關,智力低下等等。這兩個概念有重合的部分,也可以說,刻板印象是歧視的認知基礎,是負面態度的養料。

事實上很多研究很早就發現了黑人群體本身對於黑人的歧視。而且,這種歧視不僅存在於成人中,甚至早在小學階段,黑人小孩就已經對於白人小孩有更積極的評價了。這種現象被稱為內群體偏見(ingroup bias,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

與之相對的是外群體偏見(outgroup bias),這個幾乎是每個對心理學感興趣的人都知道的一種現象了。簡單來說,就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相對於內群體來說,我們對於外群體的態度總是更為負面的。比如我恬不知恥的假設一下我是北大的,那麼對面清華的那群鱉犢子們簡直是垃圾。同理,這種現象也可以用來解釋我們對於韓國人、霓虹人的種種看不慣啦。

回到內群體偏見,我們發現這一現象實際上揭示的是我們對於外群體的評價竟然比內群體更高,這是為啥呢?(題主的問題)

一種解釋是刻板印象本身是人們快捷認知一個人的一種認知方式,是人用來判斷他人的一種標籤。比如一個衣冠楚楚有房有車的人,顯然比路邊的流浪漢更讓人信任。如果說兩個人中有一個人是罪犯,相信大多數人的直覺是後者。

回到黑人,對於黑人的刻板印象並不是空穴來風的,拋開到底是社會期望造就黑人暴力,還是黑人暴力導致了社會歧視,這種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不談。黑人與犯罪率高發的刻板印象是經過幾代人的經驗印證出來的結果。包括幾個內隱研究也發現這種刻板印象已經在人們的認知中自動化了,根本不是主觀意識能控制的了的(reference here)。一個研究還挺有意思的,實驗是這樣的,讓人判斷是否要射擊一個呈現在電腦屏幕上的人。如果這個人攜帶武器,就射他一臉。如果沒帶的話,就不射。這個判斷需要被試很快地完成。結果就發現,膚色是能夠影響人們在這個任務中的判斷的,而這一數據跟被試本身的內隱刻板印象程度高相關,但跟外顯的態度不相關。換句話說,外顯的知識,比如你的受教育程度,能讓你意識到不應該對黑人有歧視。但是你在這種危急時刻的判斷,還是會受到你內心深處刻板印象的影響。如果你內心深處認為黑人與暴力相聯繫,那麼不管你跟黑人平常多麼相親相愛,在那種時候還是會扣下扳機的。

那麼在回到黑人群體本身對於黑人歧視的問題,道理還是一樣的。當你對另一個人進行判斷的時候,仍然需要使用刻板印象作為標籤。這種刻板印象並不因為你是這個群體的一員而改變。比如,農民工沒素質這一刻板印象。即使你是一個有素質的農民工,當你遇到另一個農民工的時候,你也一樣會使用刻板印象看人。當然,好消息是隨著人與人之間接觸的增加,這種刻板印象的影響就會消失了。

換一個角度看,這也是黑人群體認同(group identification)的出現的問題。不管我們怎麼否認,任何一個社會都有主流群體和主流文化。春晚年復一年用過時的網路語言試圖討好新生代是為什麼?無非就是試圖貼近主流群體,證明自己沒有跟主流文化脫節,掩耳盜鈴罷了。

那麼對於黑人來說,這個社會還是白人群體和白人文化掌控著的。就算是奧巴馬,黑人音樂,也都是披著黑人外殼的白人產品。拿國內的例子,儘管我們說要弘揚民族文化,振興民族藝術。可是音樂、繪畫什麼的不還是被更「先進的」西方體系改造了么。(此處例子都未必合適,歡迎指正,領會精神就好。。。)

那麼黑人表現出的這種對自己群體的歧視,實際上可以被看作是試圖融入更大的主流文化,讓更大的主流群體接納自己的行為。通過鄙視內群體(你們這群黑鬼),與內群體切割(我可不是黑鬼啊),來顯示自己與刻板印象不相容(我不是犯罪分子,我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美利堅人民)。回到題主的問題,也就可以看作是同他白人主子親近,擺脫自己膚色的一種方式吧(沒看過電影,所以細節就沒法分析啦)。

我比較喜歡在最後說句題外話,大家其實可以不要一副恨之深責之切的態度。影視作品通過這類人物其實刻畫的是不正常的社會環境對於人性的扭曲。像是古代的奴才,近代的漢奸,都是犧牲品。你如果自己身在那個環境,未必比他表現更好。別的不說,大多數人對於漢奸是咬牙切齒的。怎麼換到甄繯傳那樣的電視劇里,哪個奴才背叛了主子就恨不得打死。像崔瑾汐那樣連自我意識都快沒有的人,肯為主子(實際上不就是奴隸主么)奉獻生命的反倒大受歡迎。表現手法不同而已。

本人比較懶,上面提到的一些文章懶得去查原文獻列文獻來源了。關於歧視的研究在美國非常火,相關研究也很多。如果有感興趣的朋友需要,我再寫出來吧。


這不僅僅是歧視,這是一種歸化民情結。

香港「佔中"運動中,言辭和舉動最為激烈的是」招顯聰「,然而招顯聰卻是越南移民;
言必稱硬碟的北京和上海人,多出現於剛獲得北京和上海戶籍的新北京人,新上海人;
而明末屠嘉定的李成棟,卻並不是滿人;
而反對女權最強烈的,幾乎都是熬成婆婆的媳婦。

人人都需要認同,而這些歸化民,他們跟」白人「」香港人「」滿人「」北京人「」上海人「這些土著不一樣,與生而為土著的人不同,歸化民的言論和行為必須過激,他們的一切,是靠不斷的否定過去的自己來定義的,所以他們必須給自己貼上各種標籤,從心理上和行為上更加強烈的否定自己的過去,才能更加辨識現在自己的身份。

他們會有很多刻奇行為,宣稱自己是國安球迷,揮舞殖民地時期的旗幟,而最最方便的,莫過於帶有攻擊性的歧視了,在這樣的歧視中,他們一遍遍麻醉自己,相信自己已經不是那個曾經厭惡的身份了。

以下為推廣,我的微信公眾平台

http://weixin.qq.com/r/OUM9JcvEw5a8rY9G9xYr (二維碼自動識別)


本答案供參考,希望更好的答案出現。。。

簡單而言,社會心理學裡面有三個概念。
內群體偏見,外群體偏見和群體內認同的。

而在於弱勢群體之中,內群體偏見的發生頻率可能還會很高,這個和直覺上外群體偏見佔主導的猜想並不相同。一個比較顯然的原因是,種族歧視是結構性歧視,他實際上是弱勢種族文化弱勢,經濟弱勢和政治失語,政治依附關係還原到語言和行為上的一種總表達。

而這些現狀使得,社會期望和經濟現實的存在,弱勢族群實際上在這種結構中沒有特別多的選擇,那麼承認被歧視的現狀,並且在這種邏輯前提下用行為求得比較有利的結果,是很多人被迫的選擇。而《被解放的姜戈》中,黑人管家對於黑人身份的厭惡,樂於充當白人的統治工具,並效忠白人主子就是這類狀況的一種表達。這個在民權運動前,即使是20世紀也依然存在。

在Stephan等(2000)以一個整合的視角提出了整合威脅模型(Integrated Threat Theory, ITT),把群際威脅分為四類:現實威脅(realistic threat)、象徵威脅(symbolic threat)、群際焦慮(intergroup anxiety)和消極刻板印象(negative stereotypes)。
當然另一個與此不同的解釋是群際情緒方面的探索。如群際接觸(intergroup contact),並不是直接對偏見產生作用,而是通過群際情緒的中介對群體態度和行為產生影響(Miller,Smith Mackie,2004;Vescio Hewstone,2003)

一個比較偏向實證的研究。

胡琳麗.《社會偏見的社會心理學分析―關注農民工群體》[J].社會心理科學 ,2007。

而除了這個之外,群體認同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首先,任何公共語境中的文化現象,包括禮儀,消費文化提供的文化產品。都是傾向於主流群體的,弱勢群體的群體間認同會被這種文化語境打成篩子。這樣的話,除卻大部分安於現狀的人。很容易出現的行為反應分為兩類:
(1),疏離現有的群體間認同,融入更為主流的群體中間,這個群體可能是抽象的,包括文化語境,價值觀體系,政治立場和生活方式。
(2),比較激進的群體間保守主義,那就是要通過某種方式來重塑群體間的認同,並訴諸為一個比較崇高的群體意識。

而以上都是群際接觸(intergroup contact)帶來的行為影響,並不是直接對偏見產生作用,而是通過群際情緒的中介對群體態度和行為產生影響(Miller,Smith Mackie,2004;Vescio Hewstone,2003)。

所以,在弱勢群體的群體認同被主流文化所侵襲的時候,部分個體行為上傾向於更具有"合法性"的主流白人文化,並且自述身份認同,是很多人或多或少存在的行為傾向,未必如同電影中黑人管家那麼極端。

而這種現象,在現今北美拉丁裔,或者華人圈子裡面都有出現。甚至有種說法(沒有實證,只是專欄作家似的觀察,聽聽就好)認為,華人比起土生白人,更容易陷入本土政治中保守派和自由派的爭端中去,甚至更為二元對立,群體間認同所帶有的文化意識在此處被強行出場,弱勢文化被自覺排斥,轉而由美國本土的政治文化生態統攝了群體機器。

這種狀況不僅僅存在於種族話題上,在性別話題上,甚至於文化生位話題上都有出現。

哲學上很早有個概念就是結構性歧視,是歸類這樣一個東西。

在後殖民主義的批判很多時候就強調了歐洲中心主義對於文化話語權的把持和自述合法性,並將非西方國家的形象和意識都建構為"他者",同時還通過消費媒體在公共語境中的傳播的文化中間品,讓弱勢文化區域接受這類文化中間品,並訴諸為高價值。傑姆遜的編碼話語權,就是認為西方文化機器的一類文化編碼傳播的過程,於是乎,就形成了一個文化話語權的合法性所構成的閉環。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時尚圈這類大眾文化消費品(大眾指的是主要的文化消費群體,不是整體的大眾)其中的鄙視鏈。還有大眾消費品的受眾群體(包含各種外國劇影視類作品,或者量產奢侈品,或者可以行為次文化的消費品)之間的鄙視鏈也是這類敘事的產物。

現今的文化批判理論喜歡找尋科學共同體的研究來進行自我確證,喜歡引述的也是我剛才提到的研究。


那你說說都是中國人,這兒看不起哪兒,那看不起這兒,都是北京的,北城的看不起南城的,南城的看不起郊區的,郊區的看不起外地的,外地的看不起來北京時間不長的外地的,你說這是怎麼回事兒,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當然這都不好,不值得提倡


這種感情我太理解了
有次我去幼兒園做義工,看見幾個小男孩圍著一個小女孩欺負
我隔著玻璃窗看了小一會兒才進去阻止
其實我內心裡有個聲音是不情願的
這代表著我對這個世界的恨意
因為我想到曾經的我也是那個小女孩
我是因為先天的舌筋短,影響舌頭前伸 導致口齒不清
其實這種情況很普遍,趁早到醫院割一刀就好了
但是我爹媽,怕我疼!就沒割!
於是我就口齒不清,不願意開口說話,到小學就躲在角落裡默默的看別的小朋友玩
有時候下課就假裝睡覺,扒在桌子上 偷偷的露個小指頭縫縫瞄著他們玩。因為他們都不准我看T.T
然後,過不了多久我就被人欺負了
開始是每次分組做遊戲的時候,如果別的小朋友碰巧抽到我了,肯定會大叫著跑開,喊 啊啊~我不要和王綠在一起啊~~~!然後全班同學集體嘲笑她,覺得她好慘。
再然後是我的本子鉛筆經常一轉身就不見了,然後全班同學一臉調笑的看著我
其實我也不介意啦,反正東西最後都能在垃圾桶翻到,洗洗又可以拿來用啦╮(╯_╰)╭
再然後我就被打了
有次被打的格外慘,手掌上一大塊皮都沒了
然後班裡面,唯一沒怎麼欺負過我的女生,笑吟吟的讓我走過去
讓我把手攤開來
其實我彷彿已經預料到會發生什麼了
但還是把手伸過去了,因為她長得好漂亮,人好成績又好,女神一樣 我很喜歡她
然後
她趕緊擠出鋼筆墨水,滴在我傷口上
操操操操操操操!
疼死我啦!!
她對周圍的人喊,誰說我不敢欺負她!
然後那塊黑乎乎的疤到我初中都還在
在節自修課上,被我自己用牙一口一口咬掉了,餐巾紙包著一團肉沫沫
咬得時候我不敢出聲,低著頭,眼淚一滴一滴流了一桌子
太疼了啊,自己的肉啊
太委屈了啊,自己的心啊
有時候你就不會明白,自己一個小小的行為 會給他人帶來多大的傷害
他人只是為了玩,隨隨便滴了一滴墨,可能還覺得無趣不好玩
可對我來說就是血淋淋扒一層皮 永遠留一個印
太委屈了,
但你覺得我有了這段經歷學會的是什麼?
善待他人?
同情弱小?
我學的最多的,是: 如果不對自己狠一點,留會輪到別人對你狠
如果當初下狠心把舌頭割一刀我也就不會被欺負六年了。
這種恨,即便過去小十年,想起來還能讓人輾轉反側睡不著的
但卻又不敢說,怕被旁人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人生而平等。 我雖然不好,但是也沒有犯什麼錯,憑什麼被這樣欺凌
我感受到的是滿滿的惡意

而受過欺負站起來的人,比別的人更能對自己下恨手。這是事實
就像我能咬掉自己一塊肉,黑人總管,他比別人更具有奴性 也更可以忍,所以他讓同樣的黑人受懲罰時,不會覺得可憐。潛台詞就是:
我可以努力達到的東西,你達不到,就是你活該。
什麼,你能達到?哦,你是想超過我吧?那現在我是不會讓你好過的。
他對奴隸主的那種真心實意的討好也遠遠勝於其他被迫勞作的黑人
但仔細想想,如果你是個天天挨鞭子采棉花的奴隸,日子就是這樣。遠遠看見駕車過來的奴隸主,你體會不到他的好。但如果有一個人,一句話,就能讓你從黃土地里站起來,穿上打領結的西裝 進入金碧輝煌的別墅,如果你干不好,那再被打。讓你體會到什麼是慷慨什麼是懲罰,讓你知道最好的能有多好,最壞的能有多壞。那麼那個人的強大,就無異於神明。
這樣立起來的規矩,就會刻在骨子裡變成信仰。
所以依稀記得當奴隸主妥協著準備放人的時候,總管生氣的問:怎麼可以這樣?
這種惡意,不僅僅是黑人對黑人,殘疾人對殘疾人,差生對差生,窮人對窮人,而是每一個天生處於劣勢遭遇不平的人的再一次不公平。
管家眼裡的世界,弱肉強食, 充滿不公,可憐之人,只怪他不爭
所以他比旁人更缺少同情心
因為他覺得這才是這個世界的公平和秩序啊
自己所受的,也必是他人將要承受的。
這不是正義 但卻是公平
這不是好人的想法,但卻是人的想法
所以人甚至願意去維護這種公平。
你昨天趕在人前買件一直捨不得的衣服,今天打1折了 原本奢侈的牌子被一堆大媽哄搶。你也會不甘心吧?
如果你年年考年級第一,到末了保送的名額給了個連名字都沒聽過的差生,你會衷心的祝福他嗎?
這種不甘心放大再放大,黑人奴隸辛辛苦苦的努力了大半輩子都不敢想的東西,被個愣頭青一舉拿下了,這就是打臉。對於奴隸主,放走的不過是幾百個奴隸中的一個,而對於總管,就是對於他信仰意志的挑釁。

所以,奴隸主可以接受 他就是不可以接受。
所以他罵一句 死黑鬼


就像從前日本入侵中國的時候。總是聽到老一輩人說,鬼子可怕,更可怕的是二鬼子。
二鬼子就是指的偽軍,漢奸。
他們為了保證自己「好不容易」得來的地位時一定會附和自己的「主人「,若」主人「的需要是8,他會儘力滿足到10,以保證自己不會被代替。
就像是姜戈里的黑管家,他如果不欺壓黑人來滿足邪惡的莊園主,可能就會有另外一個願意這樣做的黑人出來代替他,那麼他就會被拋棄,變成被欺壓的那一個。
而一個人只要嘗過了高高在上的滋味,就再難忍受變為奴隸。


大部分人把歷史搞錯了,答案是在civil war前,今天討論的「黑人」這個概念並不存在,管家看不起姜戈,和老工人欺負新來的實習生是一樣的。Nigger和fob,oriental類似,不是什麼體面的詞,但並沒有種族政治的成分在裡面,更難言歧視。
Black immigrant community是在reconstruction era的東北部,中西部大城市才形成的,我們今天的種族觀點大多繼承與1900-1920進步主義時期,這個時候黑人建立起了自己的社區,大學,醫院,種族意識開始覺醒,同時這段時間是美國種族關係最緊張的一段時間,大部分制度性歧視政策,housing policy都是這段時間通過的。
研究identity一定要注意歷史背景,在今天很多人說黑人吃福利,但是上世紀剛結束隔離制的時候,大部分講的是取消隔離,黑人工人會搶乾淨白人工人的工作。黑人管家擔心的很可能是丟掉自己的工作,尤其是他看見姜戈得到了很高的禮遇。


婆婆還歧視媳婦呢。


管家的遺言:This Candyland, nigger! You can"t destroy Candyland! We been here! There"s always gonna be a Candyland!
是個愛奴隸莊園主義者。

莊園主權大於奴隸人權。

奴隸莊園的發展和長治久安,需要穩定的秩序和環境,犧牲一點個別奴隸的利益算不上什麼,這都是發展所需要付出的代價。
如果不堅持奴隸制度,莊園就會亂,就會影響經濟發展,甚至莊園會天下大亂,混戰不止。

奴隸莊園不能沒有權威,奴隸想有更好的生活,就應該擁護莊園主的領導以及莊園的基本制度,不擁護的都是別有用心的反莊園分子,是仇視莊園,想把莊園搞壞的分子。
煽動顛覆分子號召什麼奴隸翻身做主人,奴隸當家做主,然而奴隸掌權只會墮入民粹主義和無政府主義,不利於莊園的發展。
莊園主真正關心奴隸的數量和健康,莊園主就代表了奴隸的最廣泛利益。
不得不承認,是奴隸莊園養活了奴隸。反莊園分子都是 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的人。都是些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人,是丟棄了奴隸傳統美德的莊園奸。

莊園不會亡。

如何評價《被解救的姜戈》中的黑人老管家?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只有利益團體,無所謂種族皮膚。


很多長得丑的人自己也是外貌協會。懂?


今天終於抽空把這個片子看了。
首先,Samuel L. Jackson的表演十分精彩,當他的角色第一眼看到騎著馬的姜戈時,臉上的表情立刻就可以解讀出驚奇和憤怒,驚奇的是一個黑人居然騎著馬,憤怒的是雖然他身為管家但以黑人的身份也許騎馬是一種他自己都未曾享受過的待遇,此處我不認為他是站在一個白人的角度來覺得黑人騎馬是件大逆不道的事情,為什麼?往下看。
在餐桌邊他駝著背弓著腰湊在主人身邊當復讀機,跟抗日影視劇里漢奸站在「太君」身邊的形象是多麼相似啊!可見在任何文化背景下,巴結權貴對於保證自己高於底層的地位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特別當他就是來自底層時,而這種地位往往不是穩固的,因為你不是不可替代的,權貴們可以隨便找個理由把你踢回底層,而在底層也會有很多人巴望著你的地位隨時要拉你下來,所以為了維持這種地位你只能繼續儘力巴結同時用盡手段牢牢按住任何一個可能危及你地位的人,也就是所謂的一種「危機感」使然,這也是主人不用白人而要用黑人當管家的原因,白人很可能不會如此順從和盡職,白人管家和主人只會是僱傭關係而不是主奴關係。別看片子里的這個管家還時不時頂主人的嘴,這實際上是在奴隸們面前樹立威信和顯示地位的一種方式,「我敢跟主人這麼說話,你們敢嗎?這就是我和你們的區別!」 但奴才終究只是奴才,主人的命令還是要執行的,所以管家雖然嘴上絮絮叨叨但還是照辦了。而管家能夠一眼看穿姜戈是來找他老婆的而主人卻沒有,由此可見察言觀色洞悉細節是這種人的必備生存技能,唯有如此才能保證了解主人的意圖和知曉潛在的危險。
片子最後屋子裡沒其他活人只剩下管家和姜戈時,管家有如下一系列動作:扔掉了拐棍,挺直之前佝僂的身板,兩手插進馬甲的口袋,輕鬆邁下一級台階,看出來了吧?這貨身子好得很!之前在主人面前低三下氣弱不禁風都只是表演而已!一切都是為了上位啊童鞋們!這樣聰明的頭腦不會不明白自己的身份,他知道對自己定位不準遲早會無意中得意忘形破壞主人觀念里的主奴關係從而讓自己失位,所以他不會把自己當白人,更不會站在白人的角度看待問題,對姜戈的敵視只是因為姜戈的自由身是他沒有的,這也回答了開頭的問題。


我讀了《美國種族簡史》以後,才知道猶太人有那麼多分支。東歐、拉美那些貧窮的猶太人就很受富有的西歐猶太人歧視,也是一樣的道理。膚色只是歧視的無數種理由中的一個。


題主的題法是不對的,「他自己是黑人」並不是問題。那賞金獵人還是白人呢,不是也在干白人?應當說為啥薩繆爾傑克遜是奴隸,卻還要維護莊園維護主人?

因為他就是個自干奴,愛莊園又忠於主人,他認為沒有小李就沒有莊園,他也幻想自己是小李家的人。小李對他有恩情,他把小李當母親。歷史選擇了小李。難道換了人會比小李做得更好嗎?小李解決了莊園幾十號人的吃飯問題。歡迎補充!


奴才渴求的不是自由,而是讓別人當自己的奴才,或者是跟自己一樣當奴才。


黑人管家、替小姐擋箭死的丫鬟、自以為姓趙的自干五

貼一段魯迅先生的話:奴隸雖然不幸,但心裡明白自己應該反抗,「不平著,掙扎著」,以此,畢竟還有掙脫的希望。不可救藥是奴才:他們「從奴隸生活中尋出『美』來,讚歎,撫摩,陶醉,那可簡直是萬劫不復的奴才了,他們希望自己和別人永遠安住於這生活。」


昆汀塔倫迪諾的《被解放的姜戈》(Django Unchained),是一部用眼神演繹的影片。

我們再次心甘情願被昆汀「玩」了。

整部戲都充滿了眼神的鏡頭特寫,以下分三條線來講,

  1. 白人眼中的Django;
  2. 一般黑人眼中的Django;
  3. Stephen眼中的Django.

影片鏡頭的開始,給我們看到的Django的眼神,彷徨迷離痛苦。


Dr. King第一次看到Django時的眼神,


Section 1:



Django騎馬在小鎮上,普通白人民眾的反應,




Django騎馬進農場主的莊園,



農場主對Django的態度,


Calvin是個聰明的奴隸販子,在此同時強調「聰明」和「奴隸販子」。正因為他自身是「奴隸販子」的身份,極具商業眼光懂「行貨」識人的本領,他有資格鑒定任何Django這個「商品」。

Calvin給予了Django最高評價,

白人對Django的態度是顯而易見的,僅僅是他的存在對現有奴隸制度的發出了挑戰,刺痛了既得利益集團,所表現出來的憤怒。也僅僅是刺痛,遠談不上威脅。昆汀讓影片兩次出現奴隸主們對Django的態度由歧視到「尊重」,甚至妥協忍讓,估計就怕觀眾產生誤會,這一切的背後不過是利益的指向的變化而引發的結果。而既得利益對奴隸制的維護,利用花樣百出的「科學依據」和道德制高點,無非是涉及到了利益衝突。這也是昆汀所認為的奴隸制的本質。

所以,白人對Django的態度是憤怒的。

Section 2:

其他「黑鬼」對Django的態度,他們絕對是奴隸制度的反對者,至少在內心深處。他們的憤怒源自何方呢?

Django在前往Calvin的莊園的路上,

Django在被送往奴役一輩子的樂坤特迪基煤礦的路上。巧的是,還是和想同的黑鬼在路上,他對Django的敵意一點未減。


Django在說服(忽悠)三個押運他們的白人一起去獵殺罪犯贏取獎金,並幹掉了那三個白人,這些黑奴的眼神。

這是他們現在眼中的Django,

看著Django騎馬而走,他的眼神在說,我要成為這樣的人!這是一個人的眼神,不在是黑奴。

普通人考慮的問題,從來都不是奴隸制的公平與否,而是像這個黑人的想法,
jango能作為自由人高高在上地騎馬,而他只能逆來順受地被奴役。這不是對奴隸制的反抗,而純粹是一種嫉妒。人都如此,我們不會嫉妒名人明星為何可以如此這般,卻常常不服氣自己周圍的人。不外乎,遠的崇拜,近的嫉妒。

Section 3:

這裡插入一幀,弗雷德冒著生命危險、千辛萬苦幹掉路易吉,他贏得的東西不過只是一瓶啤酒。弗雷德被逼成為一頭決鬥的野獸,戰勝了一個個強大的對手,他的價格應該是和「愛斯基摩喬」這樣的商品相差不多——上萬美刀的巨款,他依然無法改變他的悲慘命運。

好了,終於到我們的主題。

87:20的鏡頭,Stephen第一次見到Django的表情的變化,由不滿,到驚訝甚至不相信,到暴怒的過程。(向Samuel Jackson的演技致敬)這種獨一無二的複雜情緒,只存在Stephen一人。

Stephen成功實施他的計策,通過展露Broomhilda的背傷來刺激和羞辱Django,他的眼神充滿報復的勝利快感,並確信了他猜測中Broomhilda和Django的關係。

這是Stephen的結局,沒有卑躬屈膝的求饒(和我們印象中的反派不一樣,卻才是現實世界中的大反派),而是說了最後一句充滿著正義感的話:「你逃脫不掉懲罰的,姜戈!」

Stephen是個複雜的角色,他確實是個奴隸制的捍衛者,他自己內心的奴性和對主人的忠誠是源自於他對奴隸制度的畏懼。但他對Django的憤怒絕對不是因此而產生的。Calvin都能因為生意而對Django「尊敬」,他沒理由比Calvin還急。

Django和Stephen有沒有利益糾葛?基本沒有。他們的的矛盾不是初次見面時產生的,而是早就根植於兩個人的對立立場。這種對立立場不是對待奴隸制的分歧,而是你Django的地位憑什麼在我之上。純粹是人性內心的惡在作祟,這也是Stephen這個經典反派的最成功之處。Stephen在黑人的地位之高,遠在價值一萬二美刀巨款的喬之上,可以說,他是Calvin的領地中的黑人皇帝,他是需要所有黑人對他臣服的,特別明顯表現在對待Broomhilda的態度上。他的能力是善於察言觀色、阿諛奉承,不知道是吃了多少苦頭,受盡多少委屈,熬了七十六年爬到今天的位置。而Django的出現,挑戰了他的黑人權威,或者衝擊到了他的自我保護意識。

綜述所述,

無非就三個字——憑什麼。


推薦閱讀:

中國人歧視黑人嗎?
為什麼一些人覺得白人比黑人好看?這種審美觀的形成與潛在種族歧視有關嗎?

TAG:黑人 | 種族歧視 | 被解救的姜戈(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