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心理咨询靠谱吗?

我国目前网络心理咨询的发展如何?如果把心理咨询全部搬到网上来,是否解决了心理咨询的地域,时间的局限性,同时也消除了咨询双方的尤其是有问题方的羞怯,能更多地吸引用户到网上去咨询,那么如何将网络心理咨询办的和普通的心理咨询一样有效果,同时心理咨询师们也乐意利用网络进行心理咨询?


我个人有在做skype的心理咨询,就我经验觉得还是有一定可靠性的。国外从很多年前开始也有电话心理咨询,常年来都作为咨询方式之一存在,总的来说只要咨访双方能建立起稳定直接的咨访关系,那么干预就能起效。当然,通过网络做心理咨询也有一定局限性,比如有些人谈到的生物反馈疗法,或者是躯体接触比较多的疗法,通过网络就比较难实施;同时咨询师也需要一些特定技能,比如我认识一些做电话咨询的咨询师,对人声变化非常敏感;另外重症患者一般很难远程干预,比如自杀干预很困难(除非是专门做自杀热线的,可以跟警察局去报信息搜查),所以做网络咨询的一般不做重症。但总的来说, 多数谈话疗通过网络或电话治疗一般心理障碍都OK。

另外就是,咨询其实是有两种的,一种是counseling(可以翻译成咨询),一种是consulting(可以翻译成顾问),在英文中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词,但中文都翻译成了咨询,造成很多混淆。Counseling是心理咨询中用到的词,来访者要和咨询师建立关系,要有个人情感、思想上的互动,且咨询师主要是支持、干预、引导角色。而consulting是法律会计商业方面的咨询,一般咨询者为用户提供专家意见,保持职业关系界限。如果要做心理咨询的counseling,至少也要通过电话、skype等等手段,令咨询师和来访者建立稳定直接的个人接触才可能完成。一般比如QQ文字聊天咨询,在论坛咨询,百度提问咨询之类的,本质上其实是consulting,是不能算作心理咨询的。


除了@清流说的用skype做近似于面对面的咨询,认知行为疗法这类强调技巧(strategies)的疗法,已经被证实在网络平台上也可以有效运用。

MoodGym是一款用来改善mood disorder的online program,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精神卫生研究中心开发。有中文版,免费使用。现在是第二版测试,网站虽然做的比较糙,但内容挺好的。

目前为止,对青少年和成人的研究表明,如果能坚持完成MoodGym里的所有session,能缓解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此外,面对面的心理治疗加上MoodGym的疗效大于单独使用面对面心理疗法。

MoodGym主页
https://moodgym.anu.edu.au/welcome
相关链接
http://www.ehub.anu.edu.au/assist/about/research.php
相关文献
Sethi, S., Campbell, A. J., Ellis, L. A. The use of computerized self-help packages to treat adolescent depression and anxiety. Journal of Technology in Human Services 2010; 28:144-160. [Abstract]
Calear, A. L., Christensen, H., Mackinnon, A., Griffiths, K. M. O"Kearney, R. The YouthMood project: A clus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n online cognitive-behavioral program with adolescents.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2009; 77(6):1021-1032. [Abstract]
O"Kearney, R., Kang, K., Christensen, H. Griffiths, K. A controlled trial of a school-based internet program for reducing depressive symptoms in adolescent girls. Depression Anxiety 2009; 26(1):65-72. [Abstract]
Mackinnon, A., Griffiths, K. Christensen, H. Comparative randomised trial of online cognitive-behavioural therapy and an information website for depression: 12-month outcomes.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08; 192:130-134. [Abstract]
O"Kearney, R., Gibson, M., Christensen, H. Griffiths, K. Effects of a cognitive-behavoural internet program on depression, vulnerability to depression and stigma in adolescents males: A school based controlled trial. Cognitive Behaviour Therapy 2006; 35(1):43-54.[Abstract]
Christensen, H., Griffiths, K., Mackinnon, A. J. Brittliffe, K. Onlin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brief and full cognitive behaviour therapy for depression. Psychological Medicine 2006; 36(12):1737-1746.[Abstract]
Christensen, H., Griffiths, K., Groves, C. Korten, A. Free range users and one hit wonders: Community users of an internet-based cognitive behaviour therapy program.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06; 40:59-62. [Abstract]
Griffiths, K. M., Christensen, H., Jorm, A. F., Evans, K. Groves, C. Effect of web-based depression literacy and cognitive-behavioural therapy interventions on stigmatising attitudes to depression: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04; 185:342-9.[Abstract]
Christensen, H., Griffiths, K., Korten, A., Brittliffe, K. Groves, C. A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of spontaneous users and trial participants of a cognitive behaviour therapy website. 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2004; 6(4):1-10. [Abstract]
Christensen, H., Griffiths, K. Jorm, A. F. Delivering depression interventions using the internet: Positive results from a larg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2004; 328:1-5. [Full Text]


@丁若水
在资质和架构合理的情况下,网络咨询和培训都靠谱。这里有很多实证研究的支持。
但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面对面的咨询和培训效果绝大多数情况下优于网络。

面询和网询会出现一些有趣的不同特点,如:
网询有可能帮助外出恐惧的来访者,面询不能;
一些重症心理问题的来访者,不适宜网询;
儿童咨询基本无法通过网络咨询进行;
网询往往表现出更好的连续性;
网络的状况极大影响了咨询的质量,可能会让双方感到不安;
网询会丢失掉一些咨询的细节,但会呈现一些面询不可能出现的信息(如来访者房间的细节)
网询时双方都能看见自己的脸,这会带来一系列有趣的变化
......

总的来说,个人认为网络咨询还是很可以做的。但网询和面询存在差异,是咨访双方都需要留意和适应的。


循证研究会倾向于认为,流派的差别,远远没有咨询师(治疗师)个体的差异给治疗效果带来的差异大。

同样的句式,其实可以说,(承认网络咨询的局限的同时)网络咨询是否靠谱,和咨询师的能力更相关。


我们现在正在做一个在线咨询的网站,有幸看了一些这方面的论文,做了一些考察。我想拙见或许值得略加参考。

在网络咨询之前,E-mail和电话咨询在过去十多年间已经被许多咨询师所使用。我时常见到一些咨询师写的关于E-mail咨询的特别技巧,包括初诊接待以及回复时机和面对面咨询确有不同。
2000以后,IM工具的流行让心理咨询更多的依托IM甚至VOIP进行,譬如@清流使用skype咨询也颇为常见。国内亦有为数不少咨询师依托QQ进行咨询。
不过国内的咨询界本就鱼龙混杂,所从业者参差不齐,所用疗法与理念,或有过时,或有不切。此处槽点良多,不一一赘述。

英国和澳洲的研究(Kaltenthaler, Parry, Beverley, Ferriter, 2008)显示,公众对于线上治疗的接纳度还是不错的。况且治疗费用昂贵,边远地区的患者往往治疗延误或者因为治疗影响工作,所以线上治疗有其市场优势。
不过最近有些研究(Green Iverson,2009)指出线上治疗的脱落率比之面对面治疗要高出不少。另外在自杀风险评估和干预上并不足。隐私也是许多人担忧的问题。

另外,前些年web2.0大潮让一种新的在线咨询方式流行——CCBT(Computeriz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rapy计算机化认知行为疗法)。我们做的就是与此相关。
因为CBT(认知行为疗法)的许多技术,譬如心理教育,工作表(worksheet)等易于线上实现,加之咨询师辅助,效果不差。

2008年以后,有许多关于CCBT的论文针对CCBT的Cost-Efficiency(成本效率)进行研究,不过结果各异,有的说CCBT是cost-efficient的,还有的说比之传统CBT和face2face的治疗,CCBT的cost-efficiency持平或者不如,不过不管这么说,CCBT都是有效的。(http://scholar.google.com/scholar?hl=enas_sdt=0,5q=computerized+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
不过这种有效性建立在CCBT程序的设计上,程序设计之优良也决定CCBT有效性之高低。
如英国的BeatingtheBlues就被NHS(英国医保体系)推荐,而且NHS和NICE的报告指出,其他的一些CCBT程序就不被推荐作为抑郁症的主治方案。
还有个数据(MacLeod, Martinez, Williams, 2009),英国10%的CBT治疗师运用CCBT治疗病人。

不过,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就像哲学分英美哲学和欧陆哲学一般,不管是广义的onlinetherapy还是CCBT,这样的方式更为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部分美国和北欧的咨询界所接受,在这些地方以外并不流行。之于中国,似乎一切都还未尽可知。

最后,我非心理学出生,因此欢迎专业人士指点和指摘。


开头明言:心理咨询的话,肯定是面对面的咨询更有效果。因为毕竟一个好的咨询师呈现给来访者的,不仅仅是声音和一个上半身影像。

这里提到的还是视频咨询,如果是文字咨询,又是差得更远,单纯从信息的摄取上来说,渠道就少,而且没有咨询师表情和语音的佐证,文字是容易被歧义理解的。

但是,在现在,网络咨询又易于被大家所接受。这可能有以下的几个原因:

1、网络咨询提供了一个防御给来访者,让他在他认为安全的距离进行咨询;

2、他在一个安全的地点,例如在自己的家里被咨询。这也给了他一个不必太社会化的空间。

3、他可以随时掐断与咨询师的链接。他在这样的情景里,他是有轻佻不用负太多责任的权利的,这也是大众对网络这个虚拟链接的薄情。

对于咨询师而言:


1、随时可以被掐断的链接,不利于咨询师跟来访者关系的建立。而一些流派是通过好的关系来治疗来访者的。

2、网络咨询给咨询师带来了海量的咨客,不再是受空间距离的限制。

3、但不稳定的治疗关系,和较差的效果可能使咨询师的自恋受挫。


我们不妨先对可以进行求助的渠道进行了解~

目前,我国专业的心理服务机构主要类型有(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六类):

  • 医院精神科、心理科;

隶属于精神卫生系统,从属于医疗机构中,对普通人群、心理行为问题人员及精神疾病患者(包括其他科室躯体疾病共患精神疾病的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其他精神卫生服务等门诊、医疗服务。

  • 大、中、小学校心理机构;
  • 公益性援助机构;
  • 残联、妇联的NGO心理援助机构;
  • 社会化心理服务机构;
  • 互联网+心理服务平台。

利用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技术,消除信息不对等,更高效的对接心理服务求助者与专业心理人员,能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援助、心理热线、心理课堂等多种服务。具有服务覆盖地区广、使用便捷等优势。

结合我国咨询现状,我们再来比较一下不同的咨询形式:

(图片来源:《简单心理 x 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 2016心理健康调查报告》,详细数据和更多结果可以戳:2016心理健康认知度与心理咨询行业调查报告 - 简单心理

从上图可以清晰的看到,事实上,网络咨询不是不靠谱,而是相对存在更大的挑战

1. 网络作为媒介,其保密性及安全性是视频咨询的重要挑战。

2. 除此之外,视频咨询相较于面对面而言,会有一定信息的流失,这让咨访关系的建立有了一定的挑战。而这些挑战都对咨询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对于当前我国的情况,咨询师地域分布差异较大的情况下,视频等方式的网络咨询的确可以极大程度的满足不同地域群众的心理服务需求。

小编想要告诉大家的是,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咨询师,比咨询形式对咨询效果的影响更大喔~

我们也有公众号喔~

简单心理(janelee1231)

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可以戳: 在线心理咨询_心理测试_心理学知识 - 简单心理

作者:简单心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络咨询是近几年兴起的咨询方式,业内有过很多关于这点的争论和研讨,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确实没有确切的结论,网络咨询是靠谱或者不靠谱的。作为可以接受网络咨询的咨询师,我想说,网络咨询确实能给人带来很多咨询上的便利。但同时他也有他的局限性。


网络咨询可以拉近空间的距离,让来访者更加节省时间和精力。但是网络咨询也会变相的增加一些咨询的难度,比如说会缺失掉人与人之间交往时的非言语信息,场的气氛等等;同时也会对某些来访者的特定问题有一些阻碍,比如说人际信任问题的来访者。因此我个人是会采取网络咨询和见面结合的方式来做,如果能的话,尽可能的会推荐采用见面的方式,因为面对面的关系本身就对咨询有着很大的意义。但是或许未来真的会发展出全新的3d影像之类的新技术,所以目前仍然是未有定论。


来自中心咨询师 李昂


1、首先,心理咨询靠不靠谱依靠的是咨询师的水平以及咨询师的匹配程度,而不是沟通途径。

2、不过网络咨询途径中,我中心采用的只有网络电话咨询、网络视频咨询这两种方式。而网络打字的方式,我们中心仅作为预约沟通的方式。

———————————————————————————————————————————
用事实详解:
1、正如以上许多咨询师们所言,其实来访者们所期待的打字沟通,很多情况下是为了不付费。
我们的一位老师分享:心理咨询的设置中就要求付费,哪怕是10块钱建立起的咨访关系,这样才有可能帮助来访者实现他的咨询目标,如果是免费的就脱离了这种约束。应如何看待「低价咨询」? - 简里里的回答 其实这里面就涉及了低价的困难程度,突破设置更是如此。
这是咨询靠谱的关键。

2、心理咨询是情绪情感层面的工作。如果的确有地缘条件不可逾越,建议采用视频咨询;再其次是电话咨询;而打字咨询在情绪交流上就更弱了。
所以,对于加大咨询难度的事情,可以避免就尽可能的不让它发生。

3、另外,在国内许多个案不稳定的咨询师,会用免费的打字进行简单咨询,进而预约个案。或者用免费的个案进行练手,类似于学校里的心理咨询中心实习。

以上。


前提是,你选择的咨询师专业度是不是够。
现在国内的情况是,很多刚刚到证的人就开始做咨询,而且一些不靠谱的网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只要交多少钱,就可以把这个咨询师放到一个显著的位置,并做重点推荐。事实上,心理咨询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不仅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咨询师的人格足够健康,而普通人是很难知道如何筛选一个合格的咨询师的,而且国内目前寻找合格咨询师的途径并不畅通,所以很多人会上网搜索,而这种网站的推荐又十分不靠谱,所以很容易伤害到求助者,从而对心理咨询失去信心。目前刚刚起步的“简单心理”聚合了一批受训背景相对比较正规的咨询师,与其他网站比起来,可信度要高得多,可以考虑到那里搜索咨询师。因为网络咨询成本低,相对可能更容易找到专业成熟收费又低的咨询师。
在咨询师专业能力足够的前提下,网络方式与面对面方式还是会有一些差别,但网络方式会是面询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很好的补充。网络方式与面对面方式的差别主要是缺少了路上的奔波,一开电脑双方就能见面,这样求助者很多为了见咨询师而付出的代价就看不到了,比如因堵车而迟到,因为跑远而不得不提早出门等压力,因为早到而在等候室的行为等等,所以可能会少了很多的处理机会。对于咨询师来讲,因为与面对面相比,少了很多的观察,所以咨询中难度会更大,而且因为时空的限制,咨询的容器空间会减小,比如当求助者悲伤时,如果面对面可能就更容易从咨询师的目光中感受到支持悲悯,但是网络中就不容易感受到,所以,网络方式对咨询师的要求会更高,难度更大。如果缺少地面咨询积累的大量经验,咨询师直接做网络咨询是不可取的。
但是网络咨询最低配置也要视频的方式,如果是文字、电话等式,信息量太小了,根本算不上是心理咨询。


之前的回答被要求修改,改了若干次都通过不了。即使已经删除了有关王建树部分依然无法通过。
可是,删除该部分后,所有质疑来源均截图自知乎,我真的搞不懂了。
上两个修改截图。
修改时言辞激动,现在平静下来了。查了一下,似乎问题重新能被检索了。感觉知乎还是正义满满的。感动。
只唯独不懂,我将知乎上的截图整理出矛盾怎么就侵犯权利人合法权益了?
另:这都过去多长时间了,极乐还在诈尸,不知道各位有何感想呢。

--------------------------------------------------------------------------------------------------------------------------------------------
不请自答。

此文只是想要揭发一个知乎大v,希望您务必在考虑选择咨询师时,将其排除在外。

-----------------------------------以下是正文---------------------------------------------------------------------------------------

我怀着极大的愤慨写下这篇文章,写给自己,也提醒不少陷入内心困境而不能自拔的人:擦亮双眼,看清咨询师的真相!不要让自己的希望白白落空!

笔者作为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也希望有更好更科学的咨询机构建立起来。极乐和他的乐乎也是在进行尝试,但是,我希望建立这种网络咨询的带头者,是背景深厚的,有实力有人脉的,严格执行行业规范的,资深咨询师。而不是如极乐一般,欺骗来访者的,随意践踏规则的,一个初出茅庐就敢装大师的咨询师。

下面笔者将从三个方面展开,全面解析知乎大V,心理咨询师极乐以及其用来牟利的乐乎。

1. 极乐是谁?

1.1从他的来源:(声明:以下资源均有极乐在知乎的404个回答的截图为证)

(1)有实习心理医生经历,


(2)至少做过4年心理咨询


(3)做过教师,科研,实体课堂。


(4)暗示自己是大学教师


(5)曾经留学德国学习精神分析,有导师推荐,且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良,费用均为导师支付。

(6)大学专业为社工专业(社会工作)

(7)大学被调剂,考研失败,出来没工作,找不到老婆

(8)收入来源:独立咨询,稿费(偶尔),网络授课。(日工作时长12小时)【此图引用后文链接中回答截图,侵删】

(9)曾在杭七院工作

(10)他的精神分析是自学

(11)考过三级咨询师,参加学习班,舍不得住宾馆。

(12)自称心理学工作者而非研究者


(13)考研对他来说很难,因为英语,考的还行大概是考上了吧?

1.2极乐自述的个人信息提取

(1)有实习心理医生经历,

(2)做过4心理咨询

(3)做过教师,科研,实体课堂。

(4)暗示自己是大学教师

(5)曾经留学德国学习精神分析,有导师推荐,且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良,费用均为导师支付。

(6)大学专业为社工专业(社会工作)

(7)大学被调剂,考研失败,出来没工作,找不到老婆(此处疑似调侃)

(8)收入来源:独立咨询机构(乐乎),稿费(偶尔),网络授课。(日工作时长12小时)

(9)曾在精神病院工作

(10)精神分析是自学的

(11)考过三级咨询师,参加学习班,舍不得住宾馆。

(12)自称心理学工作者而非科研人员

(13)考研对他来说很难,因为英语,大概考上?

其中 3、4和12矛盾,5和10矛盾,13和7矛盾。


1.3王建树是谁?

笔者决定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看到了一篇揭露极乐真实身份的回答。本来作为极乐半个粉丝的我,顿时震惊,思考良久,还是希望能够做些什么,让更少的人可能因为他的大v光环和虚构的经历成为他的来访者,上当受骗,财产损失尚且不提,咨询中收到二次伤害才是我最最担忧的事实。因为若是此回答属实,那么2013年才考到3级证的极乐,绝对没有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加上他这样在知乎虚构自己的经历,着实让人怀疑他是否处理好自身的自恋。

该回答链接:如何看待在知乎上编故事的人? - 匿名用户的回答;

大意如下:

极乐与王建树qq号相同,为同一人。

王建树,是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2011年入学的社工系毕业生,与极乐回答中提及内容吻合,2013年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证书,其中文化和实习成绩均低于70分。

王建树曾作为心理委员积极参与学校学院的活动,多次旷课,上学校新闻。

然而此人却假扮留德咨询师,在知乎上接咨询,做培训课程,以虚假身份牟利,金额较大,令人愤慨。更有甚者,直接承认了自己被人肉的信息属实。


对此我做了一些整理。

2. 极乐的重大疑点


(1)极乐的学历究竟是什么?

社工专业出身,自称考研失败,因为英语,同时自学精神分析,导师推荐去德国学习心理学,且支付费用,熟悉考研和出国的朋友,都知道英语是多么的重要,同时准备考研与出国,其难度可想而知。如果都是真的,请解释:

本科学历是哪里,为别人做咨询,应出示自己的学历履历并讲清楚,为什么只有极乐搞特殊?

考研,出国的时间如何衔接?

既然如此喜欢引用个人经历,为什么在德国的生活经历从不提及?

(2)极乐的职业是什么?

科研?心理学有关的大学老师?后面又自称心理学工作者而非研究人员?你

前面又提到自己的收入里,没有提及自己的大学,难道白干吗?哪个大学会不给教师发工资的?

(3)极乐的精神分析是和谁学的?

前面讲自学,报班,后面又说去德国学的精神分析,你特么也教教我是怎么做到的?德国哪个大学?

(4)下面,让我们看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他的专业能力到底怎么样?

视角1:与来访者比惨:你们too young

笔者表示,本人以上包括砍手死人啥的小学期间都曾看见过,并没有觉得自己很惨。

笔者表示,本人以上包括砍手死人啥的小学期间都曾看见过,并没有觉得自己很惨。


视角2:知乎的回答都是原创的吗?

我们可以提取出关键信息,一个孩子,在咨询中由于母亲的问题压抑,母亲认为孩子有病,转到精神科治疗,后去上海做了脑部手术。进一步提取关键词,孩子,咨询,母亲不可理喻,上海,脑部手术,后使孩子被毁掉。

发表于15年10月20日。

让我们再看看另一个回答,发表于14年12月29日:

问题:精神分裂患者如何知道自己患有精神分裂?

提及:

提及:

看看关键词,重合度多么之高,更重要的是,发表于14年12月29日。让人不禁质疑15年的回答是否是化用曾奇峰老师授课案例的结果。

视角3:有没有资格做督导?


视角4:对待心理学有没有起码的敬畏?

笔者在此贴出他的观点,详见截图:

你只要三观不偏差太大,基本不会给来访者造成什么伤害, 真正厉害的咨询师都是要钱的,免费的有心理学知识的人陪聊总比一个人好。

心理学三级证书有什么实际用途?答:不难,都是靠背的。

《普通心理学》速度翻一翻,没多大用。


这就是作为心理学工作者应有的态度吗?二级难不难你不清楚吗?


视角5:你在避重就轻吗?

在他的一篇回答中他竟然承认了人肉自己信息的真实性,但是纵观全文,作为关键信息的人肉真伪一笔带过,转而用长篇幅来说明一个次要的问题:他的咨询态度是不是傲慢?全文煽情,博同情的笔调俯拾即是,营造出一幅自己是受害者的形象。笔者要问:

在你委屈哭诉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你的造假是否为来访者造成了伤害?

你是否污染了心理学这一纯净的土地?

你因为自己的虚假信息挣了多少不义之财?

到现在仍然大言不惭,笔者实在不知道如何评价。


3.问与答

Q1:极乐的机构乐乎是什么?收入如何?

详情见回答:

A1:如何改善国内心理咨询行业的混乱情况? - 苏格的回答【侵删】

针对极乐及其乐乎的工作者可能的说法我在此列举并一一作以回复。请仔细阅读,如果已涵盖请不要提出以免浪费时间。

【以下引用接出自苏格的回答内评论】

A2:言下之意的意思就是,比烂,相比于过去的精神病人我还是很仁慈的!所以我可以造假了!可以不顾规则和约束了!

A3:挣不挣到钱和你该不该盈利报税有什么关系?公益就可以骗人吗?就可以模棱两可吗?

A4:请注意:有一部分有证书!!!我真不知道来访者看到这句话作何感想!

我也是怀着成为咨询师的梦想就读心理学专业的,即使十分想要成为一个咨询师,也是万万不敢在没有拿到证之前,没有督导的时候,就随随便便的去给别人咨询。这简直就是在害人呀。我真的完全不能理解所谓的公益是什么意思。

另,不妨阴暗的猜测一下,来访者知道咨询师没有证书还会参与咨询吗?恐怕是假装自己有证来欺骗来访者吧。

A5:我得再说一遍免得阅读障碍患者又看不懂:你们辛不辛苦,是不是公益无法掩盖无证咨询的错误!不断说自己辛苦完全是在回避自己是否有资质这一关键问题!

A6:这里又在拿“我们是如何辛苦”来混淆自己是不是专业的问题了。“网络咨询是需要咨询师付出专业,时间,精力的”,这句话不用多说,问题的关键根本不是“咨询该不该收费”而是自己是不是有资格收费。


以上是全部内容。

希望对题主有帮助。也希望更多的来访者看到,以免受到欺骗和伤害。也希望那些去上他的课的人看到,以免继续受骗。希望心理咨询行业前途越来越光明,我想这需要我们每个有志于从业的人去维护。

希望极乐能给自己的来访者一个说法。


最后,极乐在回答中,常常提及家庭有黑社会背景,我还是匿名的好。曾经觉得那样的经历很酷,现在却觉得做他的来访和需要承受的压力也是大于常人的吧。我连不匿名都不敢,来访者要维护自己的权利又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呢?


说一下呗!咨访关系是重中之重,只要关系比较好,形势什么的,其实没有那么重要,无论是文字视频网上的帖子,对你有所帮助,他就是一种合理形式 ,当然,网络治疗,确实是有一些限制。 比如完型,游戏,或者沙盘, 这些需要形式化的疗法,很难实施。 还有另一个方面,无法表达身体语言也是一个弊端,这些身体信息咨询师也很难发现,但是如果有这些情绪的话,这些通过语言的形式来表达出来,也是非常可行的,只不过是没有那么直接。还有一个,对于精神分析或者心理动力学流派来说,幻想可能没有那么丰富,素材可能会减少。
所以如果身边资那较好,面询还是王道,但如果身边资源匮乏,选择视频或者其他形式也未尝不可。

——————————分割线——————视频咨询面询还是有些区别的,首先是对躯体的信息却有限制,在咨询室里可以直观看见的症状,在视频里发现还是有些困难的。然后其实对一些流派上也是有所限制的,比如完型这个很难在网络上操作的,绘画沙盘就更加困难了。然后一些特殊的个案,比如危机干预,极端不稳定的边缘性人格障碍之类的个案都是不适合在网络上视频治疗的。
所以还是希望以后各种咨询室资源还是更加丰富,更加专业,使我们在每一个城市都能面询到好的咨询师。


关于网络咨询的经验,我硕士实习阶段做过基于email的在线咨询,现在也经常做基于IM的网络咨询,同时带了华师大的几个实习生做在线咨询。对于在线咨询在中国大陆的运用,我总体还是持积极态度的,但是同时也认为需要有谨慎和严谨的使用方式。


要探讨网络咨询,我认为首先需要区分的是在线咨询的具体方式,我认为实时的视频/音频咨询(skype,QQ视频,电话),实时的文字咨询(QQ或其他IM)和非实时的文字咨询(EMAIL或者其他平台)需要区分开。或者至少我们需要把实时和非实时咨询区分开来。当我们比较网络咨询和线下咨询的时候,到底是在用哪种咨询形式作比较?


总体来说,在线咨询相对于线下咨询的好处:

  • 便利性,或者说accessibility,在我看来是在线咨询最大的优势。这种优势给中国人带来的最大好处是缓解了极端稀缺和紧张的心理咨询资源。我的不少来访者所在的地区都难以找到靠谱的心理咨询师,我也知道一些相对出名的咨询师,经常接不远万里跑来上海咨询的个案,但是由于诸多限制只能有一到两次面谈。在线咨询给咨询资源稀缺的地区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性,也更能够确保咨询的持续性。
  • 网络咨询相对间接的方式,帮助一部分对心理咨询有怀疑或者有障碍的人有了初步的尝试。我的在线咨询经验里,绝大多数来访者都是第一次接受咨询,不少人是带着试一试的态度尝试。也有一部分来访者,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愿意尝试面询,而网络咨询自然是一种让他们感到更安全和放松的方式

非即时咨询相对于实时咨询的好处:

  • 基于文字的网络咨询具有可回顾性。我的一些来访者告诉我他们会时不时地将对话的记录拿来回顾,这种回顾可以让他们对自己的情况保持理性和清醒,也能够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尤其我的不少来访者是带着情感问题来求助的,情感上的脆弱、波动和反复是普遍问题,而这些对话记录则给他们带来了一些持续的启发和支持。我认为这是网络咨询非常独特的优势。
  • 部分基于文字的网络咨询具有非同步性,这对于一些来访者也是一个有帮助的元素。例如基于EMAIL的咨询,或者是我目前选择的固定时段微信咨询(一定天数内可持续对话,但不是即时回复,而是留言),来访者再给予回复之前,有很多的时间整理和思考。尤其是咨询师如果能够提出一些有用的问题或者角度,来访者经常会明确表示需要一些时间来思考如何回答,感觉这种非同步性也是很有帮助的

总体来说,在线咨询的限制是:

  • 在线咨询的互动质量有限。这种限制主要来自于在线咨询互动的过程所承载的信息要少于面询,所以面询过程中的清晰呈现的很多微妙表达,情绪的流露,都是在线咨询无法比拟的。
  • 在线咨询中咨询技法的施展有限。目前主流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手法都是基于面询开发的,所以在线咨询和治疗过程中对于技法使用的限制是显而易见的。我的感觉是对于语言依赖较多,对情绪关注较少的流派,更适用于在线咨询,例如CBT,几位同行已经提到CCBT和其他成功应用的案例。但是有失有得,上面提到的在线咨询的优势,反而是在有些情况下要优于面询。

站在中国目前的心理学行业环境来说,我觉得在线咨询存在以下一些缺陷或者潜在问题:

  • 隐私保护:由于在线咨询会产生文字记录,这些信息是否能够安全地被保管,是比较模糊的。曾经我在加拿大的实习机构,所有的邮件咨询都是通过一个专门的邮件服务商来进行的,安全验证手段也比较复杂,但是保证了很高的安全性。反过来说,案主一方也保存咨询记录,有可能在他们生活中泄露隐私。比如现在伴侣之间翻手机什么的都是满普遍的。。。现在还有一些咨询师或者类似咨询师的人士,通过在微博上分享咨询过程来积累粉丝。这些操作是否有经过案主认可,如何保障隐私,都是问题。
  • 行业资格的保障:拥有相对正式的咨询场地,多少是对咨询师资格和能力的一种保证。国内咨询师认证门栏本来就很低,网络咨询给与了很多入行人士推广和开展服务的机会,但是更低的门栏意味着更多的参差不齐。
  • 来访者教育:目前通过网络提供咨询服务的人士鱼龙混杂,许多挂着各种头衔的人也在提供心理咨询,比如塔罗牌专家,占星师,情感专家等等。许多来访者并不清楚这些行业之间的区别,有时候为了得到帮助也会比较急切。目前网络上似乎也没有比较好的教育性资源帮助大家识别和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而这在我看来是非常有必要的教育方式。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给我们生活的很多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心理咨询行业也势必受到新技术的冲击的影响。我们无法阻止改变,只能不断探索更与时俱进的,更能够发挥行业专长,同时又能够尽可能保障来访者利益的方式。我们可以大胆想象一下,当未来科技将3D虚拟技术做到极致时,我们有可能真的实现通过网络进行的极为逼真的面对面咨询。但是在那之前,我们依然必须承认在线咨询的局限性,并且遵从“对来访者最有帮助”的原则,选择最适合的方式提供服务。


个人觉得,效果会大大打折扣。来访者的投入度,咨询师的察言观色度,双方信任关系的建立等,都大不如面谈的效果。另外,如果是面谈N次后,双方也面谈过了,通过网络咨询,作为稳定效果的补充作用,还是可以的。但是,不主张一开始就通过网上咨询。
当然,如果问题本身简单,三言两语就说清的,那就可以,但是,就看怎么把握这个度了。


我与我的心理分析师(人在美国)每周见面都是通过skype视频完成的,目前接近四年,并且会以此方式长期持续。大概是这样的:每周我们固定时间视频skype见面,日常有些什么感受情绪或梦境,可以发邮件给她,然后每年可能会有1-2次的实际面对面。

所以,从个人体验来说:线上视频咨询的方式是完全可行的。


个人认为,找心理咨询师做心理咨询是一件非常日常化的事情,通过我自己这些年的体验,现在更是觉得每一个在社会中生活的人都有必要找一个心理师,作为自己心理健康的顾问/咨询师。
前面看到不少老师写了关于面谈和线上的区别,我写一点个人感受。

线上咨询可行的前提,是保证安全,这里的安全包括——来访者的程度、咨询师的专业程度、双方当时的环境等等。

1、线上咨询是否靠谱,只取决于你自己。
咨访双方,之所以会彼此遇见,成为彼此的咨询师和来访者,这个匹配过程的本身,就是咨询内容的一部分。比如,目前这个心理咨询师的潜意识正好就吸引到这类的来访者,反之亦然。所以,会选择到线上咨询的方式,也是由来访者自身潜意识决定的,是否成功匹配,也由潜意识决定,换句话说,如果你当下的状况根本就不适合做线上,你也不会在线上找到合适的咨询师,反之也亦然。

因为,线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就像前面有些老师讲的,互动有限、咨询技法有限等等,这点毋庸置疑,但是也有可能当下这位来访者,根本就不适合做直接的接触,线上的方式因为隔着一层,却恰好符合了ta当下的潜意识需求,然后再循序渐进,一层层深化打开。

2、咨询师有足够的专业性。
这点是安全的线上视频咨询可行的一大前提。
咨询师的专业性决定了咨访双方关系从建立到逐步信任到变动再到真正信任等等的过程,这点很重要,但我觉得没什么好多说的,因为你大可以放心,如果你真的准备好了,你一定会遇到个够专业的咨询师。如果现在正在线上咨询的你只想大呼自己上当的话,那只能说明你还没到时候:-D

3、双方见面当下的环境。
安全前提之二。
既然是网络视频,那不论是来访者还是咨询师,都得要保证自己所处环境的独立性、私密性。不能你这边是在个宿舍里面,周围还有人在走来走去,那边跟人家咨询师做咨询,这就基本上是胡扯淡了。
只有在基本客观环境保证的基础上,你的潜意识才会愿意得以逐步放松。

4、线上咨询可以是主线,但不代表不面咨。
首先你要知道,你跟一个人实实在在的面对面,和隔着一层屏幕讲话,那种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这就有点像见网友,你跟这个网友在网络上聊天甚至视频,聊得火热,但一真见面,就可能总感觉哪里怪怪的或见光死之类:-D
咨访关系也会带来类似的感觉,但是这同样也取决于你的潜意识打开程度。
你之所以会选择线上咨询,除了时间、路程等外在因素方面的考虑,其实从你的内在来讲,多数是由你的防御机制决定的,类似于——“隔层屏幕,我会感到稍微安全些…”之类的潜意识OS。
所以,当线上视频到了一定的阶段,那有可能就需要真正的面对面,因为你感到“安全些”了,于是有些条件自然会创造出来,让你们见面。毕竟,面咨和线上的感受真的是很不一样的,对我个人来说,如果线上见面是和风细雨的话,那么面咨就是狂风暴雨了……
但是这个过程又是必须的,不可缺少的:-D

所以,大概想说的暂时是这么多,想到的话会再补充。我相信的是,当你真的准备好了,一定会遇到合适的心理师:-D

PS:心理咨询/分析与网络上那种心理顾问,是两码子事。


我每月的视频咨询量有三十~四十小时,效果与面对面的咨询相比,未见有明显差异。感觉咨访双方的匹配度,大于是否是网络咨询的差异。


我觉得心理咨询里面信任关系很重要吧,有些事情你要是觉得对谁讲都可以你就不需要心理咨询了。
很多事情是隐私的,虽然泄露出去也许不会有什么事实上的伤害,但是对于想要咨询的人来说,确实非常难以和不信任的人开口的。
接下来我们也知道网络安全是多么不靠谱,特别是中国的网络。。。。
而且网络的话,那么身体语言,面部表情之类之类的信息会比较模糊
不过做个论坛还是有可能的,我觉得在网络上比较难以进行心理治疗,但是简单的咨询还可以,深入就不太可能了,而且比较难以盈利。。。
话说既然心理疾病也是病得话,那个好大夫可以借鉴一下吧,我觉得那个做得挺好的,想法也挺成熟的。


不管是线上线下,咨询师很重要!我是窗口工作人员,接触过一个号称是搞心理咨询的人,但是做为一个正常人跟他愉快滴沟通都非常困难,几个窗口的同事都是这么反应。这种咨询师,我觉得很难帮助到别人。


不建议网络咨询,网络更适合科普心理知识


自己的感觉

一些需要靠咨询关系来起效的咨询方法,网络咨询对其来说会是更大挑战。这是或许因为网络相较于面询存在的信息缺失、关系的变化造成的。

关于信息的缺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咨询中有时候会存在沉默,在面询的情境下,沉默或许会让双方感到很多很丰富的感受,进而通过咨询关系有可能去观察、讨论这种感受。如果在电话咨询中,那么这种沉默双方就无法看到彼此的表情、肢体动作等等信息,沉默就可能真的变成了“沉默”,当然文字咨询也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而在网络视频咨询中,同样也伴随着很多信息的缺失,特别是网络的缘故,可能导致咨询师想要获取彼此之间的细微反馈变得更为困难。与此同时,网络视频咨询对于咨询关系也存在很多变数。咨访双方不在一个场内,因此双方感受到的“氛围”也可能不尽相同。比方,咨询师能够保证自己在咨询时不被打扰,但或许来访者却要担心突然快递的敲门、楼上的装修声,又或者惦记着烧着的开水。

这种关系中的不确定因素,虽然在面询中同样存在,比如来访者或者咨询师的迟到、咨询的时间调整、或者各种咨询过程中发生的小插曲,都有可能成为咨询讨论的内容。这些不确定因素都可能与咨询关系有关,因而如果能够澄清、理解这些内容背后的意义对于咨询来说是有帮助的。另一面,如果处理不好,也可能会成为咨询的阻抗,不被处理进而影响到咨询关系。所以,这些不是发生在一个场内,无法控制的不确定因素,有可能会加大咨询的困难程度。

当然网络咨询现在看来是一个日后的发展趋势,很多时候并不是技术最好、最完美的方式被最终采用延续下来。加之社会的变化、信息交流方式的变化等等,咨询也需要不断地去适应现实的状况。


推薦閱讀:

網站首頁的作用是什麼?

TAG:心理学 | 网站 | 心理咨询 | 心理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