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舞台上發光發熱需要哪些先決條件?


卸腰。

第一,台下的苦練。這個不用解釋了。
第二,良好的心理素質。這個好像也不用解釋了。
第三,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台上別人給你鼓掌,歡呼,演出完了,走齣劇院或音樂廳,街上也沒人認識你。


再多說兩句,結合自己來說,其實我覺得台上演出也有十幾年的時間,最後感覺很累了。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應該是不誇張的。之前最開始學習長號演奏,吹樂團還好,大二的時候腦抽開了個專場音樂會,想挑戰自己。開完以後就覺得自己演奏生涯已經圓滿了(說白了就是不想再在台上演奏器樂了,因為雖然我上台不是很緊張,但演出前還是一直會有一些壓力和焦慮)。後來做了幾年指揮,雖然自己台上不用演奏,但剛開始的幾年,我的曲目都是完全背譜的。每次樂團排練之前也要做大量的學習和準備工作。概括一下,就是:累。而且,更重要的是,你的累還不能表現出來給別人看。平時排練,給樂團各位要展示一個自信穩定頭腦清晰的形象,還要不斷給樂團打雞血。舞台上,你要展現給觀眾的同樣是自信穩定放鬆的狀態。後來轉行去作曲,有一個原因也是這個,不再想上台演出了。很多作曲家都很喜歡自己指揮自己的作品演出,我反而是懶得管。當然,當時以為自己寫完曲子給別人就行,自己不用再操心,現在才知道這個想法是too simple。清楚地記得自己之前做過的一個夢。樂團晚上的演出,7點開始,我6點55才騎自行車趕到那個露天的演出地點。在後台我突然意識到晚上演出的曲目我都不知道。然後硬著頭皮走上指揮台,看到破損的譜台上放著單旋律的樂譜《共產主義青年團團歌》,還是簡譜版。

所以概括一下,如果題主想要問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在舞台上很成功的人,我想說的是,至少對我來說,承受苦練和各種演奏前中後的不爽的心理狀態的能力是最重要的。


謝邀。
先決條件=演員體質+演員素質+對舞台最原始最熱切的慾望與享受。

廣義的表演——人類的表演行為——是一種本能,包含:表現欲、競爭意識、求偶能力、模仿能力、遊戲能力等層面。而狹義的表演藝術的實質——內部技巧,是基於以上本能的抽象和再創作,其間需要投入的童心(好奇)、專註、信念感、捕捉存儲等能力可以通過系統、長時間的後天訓練(專業院校),亦可能全部或者大部分來自於天賦、再加部分引導(高人指點、短期進修)。
這部分內容,我個人總結為【演員素質】

表演藝術的表現形態——外部技巧聲/台/形/表)——對專業來講,是學習訓練的硬功夫對某次具體的工作機會來講,是角色明碼標價的門檻(如:男高音,能唱到C6;有過硬舞蹈功底,尤其擅長翻、轉、跳等毯子功特技);而對整個產業來講,只是錦上添花的軟實力。而且無論是硬功夫還是軟實力,都沒有一個具體的量化標準,只能多多益善,屆時由具體的某位演員去碰具體的某位角色,碰上了,演;碰不上,再碰下一個。這部分內容,我個人總結為【演員體質】

對舞台最原始最熱切的慾望與享受,本身已經很好理解,請允許我在此po兩碗雞湯:

·中央戲劇學院聲樂老師顏可婷:「請永遠對待舞台如初戀般熱情、如宗教般虔誠」。

http://weixin.qq.com/r/OHVsYy7EqhDVhz8AnyAc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截圖來自【音樂劇《變身怪醫Jekyll Hyde》1990 Broadway Cast 官錄】男主角大衛·海斯霍夫David Hasselhoff 演後談)

後天努力、處世為人等必要條件,就不廢話了。

以上部分內容轉引自我的另一篇回答:為什麼美國有很多不是專業學表演 的演員? - 秦歌的回答 有拓展需要的煩請移步。


不請自來。多圖預警。
開始前鋪墊一下

我是一個熱愛舞台的人,起碼是曾經和現在熱愛,但我並不敢肯定將來!
或許是大學在校學習戲劇的緣故,打第一次登台到現在,已經漸漸遊刃有餘,能松能緊。那麼問題來了,要怎麼訓練自己才能在舞台上做出有別與後台的樣子?
我一開始很少去想台前台後的。我甚至沒去了解過前台和後台多大的關係。

我身邊的老師和朋友,包括樓上幾位的回答都很有道理,但大多都是教科書式的理論回答。原諒我真的還是喜歡乾貨。
後來和老師朋友一起找到了一家廢棄的老工廠,翻修了一間做成了小劇場,我才摸索著去學習台前和後台的種種關係,並且訓練自己,上兩張圖先



我們一開始就堅定了,要做本土的原創戲劇。但問題來了,我們可以出本子,出構思,出想法。但更多的時候我們缺的是靈氣的演員和有舞台經驗的演員。這是難求的,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在舞台上發出自己的光芒。

然後我們開始嘗試著訓練我們自己,首先我們擁有一定量的表演基礎,其次,我們有可以借鑒的前輩,近點有:三拓旗劇團。個人認為這是國內訓練演員肢體最為成功的一個劇團,當然也有別的,而且還多,但三拓旗是很有借鑒意義的。遠了來講:雅克·勒考克。推崇這人跟三拓旗也有關係。有興趣的可以百度一下。很厲害的一個戲劇家,他一直推崇「詩意的身體」,個人認為這是一個演員所具備需要的。還有一個,鈴木忠志,雖然是日本人,但是他有一套演員訓練法是享譽全球的。

說這些是因為,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一部戲在舞台上好不好看,觀眾是知道的,把觀眾當作弱智,以為觀眾不會看出來的,那這些人才是弱智。所以一場戲,好比我們排練,每天從早到晚,很多人朋友來探班,看著說不錯啊,可以了,但其實演員,導演,編劇我們自己都是不認可的。
因為舞台是一個把所有情緒控制,再放大的地方。沒人可以說你在排練時這樣,舞台上也是那樣子。一切都是未知,不一定的。
有時候排練的效果是這樣,但觀眾一坐下,這些人就緊張了。要麼導致整部戲的節奏坍塌,造成舞台事故,要麼導致他們演出的更為出色,畫龍點睛。但很多時候都是前者。
所以我們才說需要訓練演員,訓練不僅僅是教他怎麼演戲,怎麼說台詞走調度,這是教不了多少的。真正訓練到的,是他們如何救場,如何HOLD住整個舞台,HOLD住整個劇場的觀眾,教他們如何把控全局而不是單單的演完自己戲就OK了。

我有一個朋友,曾經在學校裡頭演戲的時候,來一個本子就演活一個本子,老師和學生都特別喜歡找他排戲演出,因為這是一個富有靈氣不用去教化的苗子,但其實是有數次演出時舞台出現了事故。比如,道具沒有出現在該出現的地方,他成功救場了,有人台詞忘了,他救場了……所以我認為一名合格的優秀的演員是需要隨機應變,能跳齣戲中的角色,又能在完成需要自己完成的事情後再次跳進角色回歸角色。

這都是需要訓練的。

再舉一個例子:我的師姐,如今在所有戲劇青年最嚮往的城市北京飄著。沒有人不做夢,不追夢,不管她現在怎麼樣,我們都希望她過得開心。她曾經一度恐懼舞台,但是告別舞台之後,她整個人彷彿是活著戲裡面的,只是一到了舞台上這股氣就全部泄了,很奇怪,最後我們想了一個辦法,直接駐紮劇場一星期,歡迎各種人士免費來觀看,可以是一場工作坊,可以是眾人坐下來聊天,可以是臨時的即興創作。反正就是刺激她,一點點的刺激。最後她克服了這點,很成功的能分清台前和後台的關係。
這也是一種訓練。

另外,比如一個曾經很適應舞台的人,他可能很久沒有登台了,你再讓他登台時,他竟然會覺著緊張。所以經常登台演出也是一種訓練。


因為訓練就是不斷的積累經驗。


臨時起意回答,再貼幾張圖,懷念下演戲的曾經……那是我逝去的青春。

建組,坐排。


經常自覺的和舞美導演等等溝通,溝通是營造舞台效果最有效的方式。(這是在排一部兒童劇)


然後,這是我的畢業演出,人生至今最難忘的還是自己的畢業演出,

這是演出結束打掃完劇場的合照。(個人覺著對舞台包括劇場懷有責任感是必不可少的,你愛護劇場,把他當作家,你才能遊刃有餘的發揮,所以日常對劇場的維護是再正常不過的。

以上,有更好的再回答。
對了,本人是昆明的。劇場也在昆明,這是一個話劇還未成形,算是才起步的城市,所以我們還在努力。
===============================================================


第一次感受到知乎的贊 好開心。


我們是一群大學畢業生,我們裡頭有有錢的,有老師,更有有才的。
我們一開始只是很小的一個團隊,甚至稱不上團隊。因為一開始大家只是在大學期間裡頭都迷戀戲劇才聚在一起,機緣巧合下才有了一個場地,有了投資人,現在有了更多的成員,更多的愛好者。
我們想著把整個工廠翻修,讓它的生命重新開始,裡頭有話劇,有學校,有主題餐廳,有文創市集,有各種文化藝術的一切集中在一起…
這是我們的目標,也是我們的理想和夢想,雖然還有很多人不看好我們,但是拿一句我恩師的話來說:你們竟然能有自己的劇場。
說明我們已經成功一半了啊。昆明第一家,甚至雲南第一家擁有自己劇場的劇團啊!
這難道還不值得為此開心嗎?這難道不是發光發熱嗎?
追著自己的理想努力狂奔,為之竭盡全力,光明磊落,沒有壞心思的做一件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都有益處的事情,這難道還不夠讓自己發光發熱的嗎?
謝謝。本土的歡迎聯繫我來看戲啊。還有各種戲劇工作坊和各種文藝活得 哈哈


謝邀。其實我只是個業餘的相聲演員,但希望我的體驗能幫到你。

本科畢業的晚會上,沒錯,那個更帥的是我


在很久很久之前,小學畢業典禮,我當著全校師生的面跟同學說了一段相聲,大概算是第一次登台,效果奇佳。這在當年也算是發光發熱了,我當時覺得可能純粹因為自己有表演天賦。

於是特別得意,但之後中學六年,卻在各種演出上敗得很慘,有時候觀眾覺得不好笑,我以為是台詞的問題;有時候台上磕巴,我以為是背得不熟。直到高中畢業,我都沒找到根源。

到了大學,進了曲藝社,有一對老基友學長,是風靡全校的鐵搭檔。兩個人本就是室友,還是相聲搭檔,平日里形影不離、如膠似漆。那時候搞基還未流行,但他們已經是學校里零星幾個腐女茶餘飯後的必聊話題。嗯,就是下圖二位。真是郎才郎貌、你攻我受、天作之合。

他們聽說我小學成名,但中學就傷了仲永的故事後,說了一段醍醐灌頂的話:你小學時候登台效果好,純粹是因為大家看小孩子裝模作樣演大人的故事才覺得好玩,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原因。而真正要說好相聲,講好段子,

他們聽說我小學成名,但中學就傷了仲永的故事後,說了一段醍醐灌頂的話:你小學時候登台效果好,純粹是因為大家看小孩子裝模作樣演大人的故事才覺得好玩,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原因。而真正要說好相聲,講好段子,唯手熟爾

說完之後,兩個人還曖昧地對視了一眼,讓人感覺他們之間熟的好像不光段子。

受他們激勵,我也就開始天天找搭檔對詞,詞兒背得滾瓜爛熟,逐漸就能夠登台了。只要台詞熟,基本也不會緊張,也算是可以出現在學校各個晚會上了。不過後來始終還覺得哪裡不太對。

到了讀研時候,認識了一位特別講究的大師兄,他師承快板名家,每次登台說段子,都是長袍大褂,里外穿得非常仔細,腳上一定要是布鞋。他告訴我:背詞只是基礎。真正要跟大師學的,叫尺寸

他告訴我們,你要知道每個鋪墊、每個包袱的語氣、節奏和手勢動作,注意台下觀眾的反應。台詞念完沒人會笑,一段故事要做好三翻四抖。相聲是很微妙的一種講故事的方式,浮誇了大家會覺得噁心,太平實了又沒有感染力。

這時候我才感覺,說相聲真的是剛入門道。本科時候只能算是票友、愛好者,現在總算是學徒了。

到天津聽過幾次茶館相聲,才真正體會到真·相聲演員的功力。他們不僅是尺寸把握得好,而且對現場的節奏輕鬆把控,許多段子基本是現掛、抓哏,信手拈來,跟觀眾的互動頻頻出彩。我領會到,熟練的對象不僅是台本,還應該是這些橋段和每個包袱的尺寸。(關於現掛,可以參考:你聽過相聲里最棒的現掛是什麼? - 調查類問題,以及:有哪些于謙的吐槽比郭德綱的包袱更精彩的段子? - 相聲)

於老師是當代最好的捧哏,沒有之一

我因相聲結緣的狐朋狗友們,常聚在一起扯淡。大家互相開著沒底線的玩笑,然後玩沒節操的遊戲。久而久之,在台上也能找到感覺了,是種很自然的講段子、抖包袱的感覺。所以當你看到很多相聲演員在台上「靈光一現」臨時說出什麼段子,其實他在台下可能已經講過無數遍、逗笑過無數人了。真正能在台上得心應手的人,在台下已經把生活細節融入進了表演的素材。


故事沒有結束。我畢業之後進的一家公司,老闆也是動輒就給上萬人做演講的。觀眾看完會覺得,他的講稿肯定是能倒背如流的,他的每頁幻燈片必然是字斟句酌的,他每分鐘的節奏和語氣一定是綵排過許多遍的。但後來我發現,他幾乎從來沒有綵排、幻燈片在上場前還在修改、講的內容沒有一次是完全在計劃內的。那他怎麼做到的?

首先,他講的內容很多都基於他的人生理念、他深信的一些東西。比如他講自己的故事、講自己的事業、講自己的產品,都是充滿熱情的,每次演講的語氣、風格和節奏都是源於這種情緒。他不是在背詞,他是在表達自己。演講者根本不信自己講的內容、相聲演員根本不覺得自己的段子好笑,那不就是政府發言人。

其次,他平時生活中就是愛說話的人,不管見誰都會掏心掏肺地講他的故事和見聞,如果感染了別人他也能特別開心,所以他實際每天都在做練習,因為聽者的反應最能說明他講話的質量。他在平時逗笑過、感動過這麼多人,也就不會怕在大舞台上沒有效果了。

最後,他也是很有樂趣的人。在舞台上很多瑣碎的包袱和精彩的段落,其實都是他平時積累的。他喜歡跟好玩的人交朋友,也善於發現好玩的細節。台下的觀眾可能會覺得某些時刻他只是恰到好處地撿到了一個點子,但他隨時都能夠有七八個適時的笑話可以講給大家。

對他來說,演講只是把生活中他習以為常的一件事在更多人面前做了一遍。他經常被稱作科技界或者教育界最會說相聲的人,雖然他說的也並不是相聲。


所以對於相聲、演講、脫口秀這樣的語言類舞台表演,我認為要發光發熱,最次的條件是熟讀講稿、倒背如流,居中的是不斷學習如何掌握尺寸、感染觀眾,而最好的則是在生活中不斷練習、把生活就當成舞台


「我要與你分享這麼棒的一個作品」,而不是「我要鎮住觀眾/我要證明自己/我千萬別演砸了」的心態。


謝邀
先決條件?別人認為你能上唄
有才,並且服從(不恃才傲物的心理素質這樣很好)
別人喜歡你,觀眾,和能讓你站在舞台的人
觀眾緣

簡單地說就是這些了吧
因為說的是發光發熱,那我暫且要先理解為商演
圭大說的是藝術向的


站上去就發光,站久了就發熱。

站上去就發光,站久了就發熱。
Sina Visitor System 圖侵刪


面對真實的自己,愛真實的自己,探索不同的自己。(對戲劇表演大概是這樣)



成為一個燈泡。。。


以上所有的答案都正確,政治正確。

先決條件,為什麼不是「天賦」??!!!

我們的教育總是教我們努力,卻極少引導如何客觀分析問題並理性判斷。

這個要求相當不低,能在舞台上發光發熱,首要條件絕對是你要有吃這碗飯的能力。要有天分,要有觀眾緣,要有舞台魅力。然後才是勤學苦練,才是運氣,才是千里馬遇伯樂的緣分。

任何一個行業要做到頂尖級別,一定要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可惜的是,在我們絕大部分人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老師,領導,同事總是過度強調主觀能動性。這在很多行業,很多事務性的處理上都是正確的。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尚努力不夠, 的確還輪不到拼天賦。

然而一個舞台上的焦點,一定是要有天賦的。

天賦的含義很廣。最通俗來講,長得漂亮就是天賦。老天爺賞飯吃。

舞台的特性決定了,它就是有時間限制的表演,它需要形象,它需要靈性。長得丑就是不能演王昭君。

當然了, 一群都有天分的人堆在一起,拼的自然就是人品好壞,智商高低以及努力與否。

第一次在舞台上看的芭蕾舞是《天鵝湖》,俄羅斯某芭蕾舞團。形體的差別實在太一目了然,這是電視效果達不到的。我是完全的門外漢,以大眾娛樂的目的看芭蕾舞。然後舞台上哪只天鵝的腿長不長,頭的比例合不合適都太明顯。

腿短的跳起來就是不好看。這就是天賦。

章子怡總是在各種訪談里鼓吹自己是拚命三郎。但是李安就一針見血,「臉是她吃飯的傢伙,長了一張祖師爺賞飯吃的臉」。

李安也是有天賦的。天生對電影有感覺。用他自己的話說,沒事腦子裡就在各種編故事,然而他是一個連辦信用卡都需要太太代勞的人。

我一點不否認後期努力的重要性。信念和毅力是任何成功的重要條件,甚至是唯一捷徑。但只強調主觀性是不夠的,特別是對於一個舞台。

天賦是說你要對這個舞台不僅喜歡,有感覺,還要有能力,有悟性。

你可以學到如何走台,如何起承轉合,如何鏗鏘玫瑰。然而你或許很難只憑學習和模仿就領悟其中的要義並加以演變。

承認並正確面對局限性,或許才是在任何舞台發光發熱的先決條件。而這樣的認知能力,是不大需要天賦就能培養的。


需要良好的觀眾!需要良好的觀眾!需要良好的觀眾!(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你在台上表演的再好、再出色,如果下面的觀眾根本就不去在意你的表演,那麼,「發光發熱」當然無從提起。
可能有人會說,表演的足夠好,當然就足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這確實是一個方面,所以自身的能力很重要,這在其他答案中已經提到。
但是!撇開能力之後,好的觀眾,簡直就是成功發光的的一半!

說點自身的體驗,作為一個鼓手,學校經常有一些活動邀請我們樂隊去表演,這本是一件好事。

但是,我們忽視了一個問題,我們是一個妹子眾多的學校,是一個充滿著「安靜」氛圍的學校,是一個妹子們都愛聽點輕音樂,喝茶,賞花的,坐落於世外桃園(郊區)的一個學校。這個時候,身為不太安靜的我們樂隊,明顯就有點不符合我們自己學校的畫風了。

其結果是,演出時,我們在舞台上很high,主唱努力的聲嘶力竭(誤?)想要大家一起high起來,吉他貝斯鼓也都沒歇著。
可是,我們學校的妹子們太淡定了,淡定的看著我們表演,淡定的鼓掌,然後我們也就只有淡定的結束,下台。

這樣的觀眾反應,導致我很長一段時間,嚴重懷疑自己的水平……

後來有一次,外校請我們樂隊過去表演,那場演出有我們本市大概六七所高校的樂隊參加,且,主辦方是一個男孩子比例超標的學校。就是那次演出,讓我知道了一個很重要的表演因素——觀眾!

身為一個鼓手,其實我自己卻不是很high的性格。但是,那次的演出觀眾氣氛太好,表演到高潮時,觀眾們都自發的站起來,甚至跑到舞台下面來,鼓掌,歡呼,更有甚者,跑到舞台上來自high……於是我們在舞台上表演的非常激動,非常開心,對,就是開心!讓我久違的感受到了表演的魅力,讓我感覺到演出是件很令人享受的事情。

然後,那次我就在一曲應該結束的時候,沒有剎住,又來了一遍。

那次演出結束後,回到宿舍,覺得渾身酸痛,但是心裡的激動之情很久都沒有散去。

雖然我看不見台上的自己,但是,我覺得,當時在場的所有人,都在發光。

如果說這次是特例,可是,後來又有一次在另一個也是妹子眾多的學校,我們上台演出,雖然事先被告知過這個學校的同學們很熱情,但是,還是被觀眾的氣氛感染到了,又是一次令人享受和開心的演出。

從另一方面說,如果是古典樂,你做好萬全的準備,在上面全神貫注、激情澎湃的演奏肖邦,下面的觀眾卻拿著瓜子,聊著天,時不時的還有幾聲手機鈴聲響起。

那麼,發光還何從談起呢?


功率大(技藝高超);
熔點高(足夠自信);
電阻率大(永葆激情)。


有電


拆題。

站[1]在舞台[2]上[2.5]發光[3]發熱[4]。

1.要有腿。
2.要有舞台。 2.5 舞台【上方】能夠站立
3.要有光源。
4.要有熱源。

我明白,「贊同」加「沒有幫助」對吧。


站在舞台上發光發熱需要哪些先決條件?

我覺得,只需要一個舞台,和一個契機。
舞台是地利,契機是天時。
而人和,就是我們自己,那此適合舞台的人,隨時都在在準備著,所以,人和隨時都有,不必強調。

開端,是小學的時候,縣劇團的人來學校表演魔術和相聲。
年少輕狂的我,覺得複製田連元的話,我也許可以超越他們(那時候沒考慮過原創的事情,年少嘛,請原諒無知)。
以後,在元旦聯歡會上,蠢蠢欲動的少年,迎來了人生第一次表演,並且發現了舞台的魅力。
也曾經面臨過上台後無比緊張的困境,但是發現那種渾身發燙、反應快10倍的感受,無以倫比。
然而,我並沒有走上專業的表演道路,連業餘的都沒有。當然不是因為我不愛舞台,只是我對寫作更有自負而已。
那麼在舞台上發光是一個什麼情況呢?

話說是09年元旦前後,公司準備500人的大年會(印象當中會場是500人的,但是出席人數至少有300人),我們部門出的節目是相聲。我和另一同事,各自寫了一稿,所以理所當然是我們兩個人臨時成了一個組合,兩稿合成一稿。其中的不幸是,我寫的稿基本上被斃了,同事的稿子更符合主題。
真正表演的時候,站到了舞台上,我聽到了掌聲,幾百人的掌聲,很讓人興奮,但是一瞬間,我也感覺到了壓力:全場唯一的相聲,加上一瘦一胖的搭配,我相信,台下的觀眾,肯定已經在不知不覺當中,提高了期待。
果然,幾分鐘過去了(全部的表演也就不到10分鐘),前面的包袱也扔得差不多了,按照稿子上的篇幅計算,三分之二也都過去了,然後表演跟一般的「晚會相聲」差不多少,公式化的掌聲和笑聲有了,但是,卻也要像走過場一樣任務完成:mission accomplished。
我不甘心,所以,還是把砍掉的段子扔了出來。說起來也就是一句詞「那我包月吧」,但是這句詞包含了兩個梗:一個是流量包月、遊戲月卡,作為IT行業,大家都懂;另一個稍微隱晦,是說作為捧哏的我跟逗哏的搭檔搞基,我把他給包月了。所以,包袱一扔出來,高潮不敢說,但是至少「滿堂彩」的景象,我站在舞台上是看到了。
所以,我覺得在「包月」的包袱扔出來的一瞬間,我是在發光的。

故事講完了,那麼答案在哪裡呢?

我的看法是,如果你認為自己會是站上舞台的那個人,你隨時都可以發光發熱。而你需要的是:在一個合適的時間,站到屬於你的那個舞台,可能是一個表演一個眼神,可能是一個動作一句台詞,然後瞬間爆炸!


看了好多回答,都是專業演員。
作為業務上台的我來說,只有這麼幾條,可以借鑒一下。
1、台下十年功
這個絕對是最主要的,沒什麼可解釋的,台上的每一個細節都是這麼積累出來的。
2、請把台下每一個人當做蘿蔔
老師教的,特別管用,完全客服所有緊張情緒。甚至面試的時候也能用到,不過對象是考官的鼻子。
3、沒了。。。。


來來來,我來說兩句。 我是個魔術師,相信在台上的壓力不比其他的舞台職業小。要考慮觀眾的感官,還要把握好氣氛,和自己的表演節奏等等很多。
其實無論是什麼舞台職業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娛樂性。觀眾根本不會在乎台上的是幹什麼的,我在這裡指的娛樂性不是全部指的搞笑行為之類的,驚奇,幽默,或者一段優美的舞蹈表演和演奏,只要讓觀眾感到舒服,都被視為娛樂性。(可能我的文字表達有點問題,不過大概就這意思了)

再說說颱風(這裡不是指的天氣預報的颱風),颱風就是指一個人在舞台的氣場,氣質。影響颱風的地方很多,要做到面面具到需要大量的練習和舞台表演的總結。這裡大概說一下幾個影響到颱風的幾個要素,眼神(像做賊一樣的肯定不行),語言(吐字清晰,發音標準是最起碼的,有的舞台表演可能用不到語言,視情況,如不需要直接跳過我剛提到的語言),表情(不要怪裡怪氣的,或者太緊張,記得面帶微笑,要自然的,不要皮笑肉不笑,也是視情況而定),肢體動作(這個就不多說了吧,自然點就好,挺胸抬頭收屁股)

服裝,乾淨整潔得體(視情況而定,例如跳舞就可能需要特定服裝之類的)

我只是粗略的提一下,有的地方可能表達得不是很系統,如有需要我會回來繼續追加,手機打的太累了。


站在講台上比站在舞台上次數多的人過來答一記。

舞台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個人淺薄之見,有三道檻需要一一邁過。

第一道檻是控制力,是在一個眾目睽睽的展示環境之下能夠通過自控擺脫強烈的拘束感和茫然,做一個正常人,像正常人一樣去表現和思考。

在院辯論隊做領隊,大一新生需要過的第一關,就是「在場上能說出自己的話」。沒有類似經歷的人是無法體會的,站在一個講台性質的地方,整個人會完全呆若木雞,體現在辯場上就是除了讀材料說不出話,體現在舞台上就是忘詞出錯種種丟醜。

邁過這道坎的辦法就是增強控制力,執行方法其實比較簡單粗暴,就是多加練習。辯手可以多打比賽,演員和音樂家無非也就是多去展示。只有在任何場合都能保證自己保留著正常的反應力,才能夠成為一個表演者。

第二道檻是素養,是演員站在台上不背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認真揣摩角色,演奏者精神風貌從來不亂,樂譜一絲一毫不卡殼,辯手不搞錯賽制不在自由辯亂搞。

方法是在嚴格的科班訓練下保持住良好習慣,同時明確自己的舞台定位:一個徹徹底底的娛樂觀眾的表演者。每一個讓觀眾不適的細節都是不職業的表現。

過了前兩道檻的人就可以在舞台上發光發熱了,然而距離真正的舞台之子還是有距離的。

深入到最專業的表演層級,需要做的就是大量的科學理論指導下的培養,比如看看自己適合表現派還是體驗派之類的。但我認為,真正能夠讓觀眾為之驚艷絕倒的「角兒」,還是有他們的共同點的,那就是在絕對自控之下的癲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能,恰到好處地用本能解決問題永遠能夠創造出最妙在巔毫的傑作。在前兩層水平的鋪墊之下,實現「完美的失控」,用最真實的激情去創造,那時,也就真正看見了「星河倒灌、日月無光」的景象,因為這時的表演,已經完全地成為了一種融入,一種人與音樂、與戲劇的天人合一,這時的創造,就真正成為了人文學意義上的「藝術」。

若題主有朝一日能夠在舞台上體會到這種天人合一的心境,則是題主與台下觀眾的甚幸。


大功率聚光燈與大金鏈子


推薦閱讀:

TAG:演奏家 | 演員 | 舞台 | 演出 | 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