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設計中怎樣才能做到簡約而不簡單?
我不喜歡太複雜的建築 自己做的東西總被老師說太過簡單 想問簡單和簡約的具體差別在哪裡呢?
# 謝邀。
"""雖然現在知乎上風靡一股「謝邀」可恥的風氣,但我還是願意談談自己粗淺的想法,權當為引玉拋磚了"""
首先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
簡約和簡單確實是容易混淆的概念,特別是在設計領域,很容易找不到這條blurred line。因為我自己也碰到過類似的情況,當時也並不能理解二者的不同,但是隨著經驗的積累,還是不難發現二者有著本質的差別。
題主提到的老師所謂的「簡單」常常是包括兩方面的內涵:一方面,是在創意上缺乏思考和突破;另一方面,是工作量不足,深入度不夠。
首先,建築設計作為創造性的工作而言,創意在整個設計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極簡主義二戰後60年代就已經興起,即使算不上過氣,但也畢竟不是什麼新鮮的風格和思潮了。在今天,如果還想僅憑極簡、空無的設計語言本身就取得設計上的突破恐怕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因為至少在設計界,你的那些博覽眾家的同行們(更不要提老師),早就已經司空見慣了各種空靈、素樸的極少主義作品。對於一個接受現代建築學教育的學生而言,老師一方面希望你們在校學到基本的設計和業務能力,另一方面老師其實又更加期待看到你們能夠有所突破和創新,因為你們才是明天設計界的中流砥柱,學科的進步和發展之於你們有所期待。但這並不意味著你不能借用極簡的設計語言和處理策略,問題是你是否有鮮明的orientation,能否很好地回應設計中的問題,解決種種衝突和矛盾。「好」的設計往往能夠articulate,相反則是言之無物、抓不到重點。
- 張雷的混凝土縫之宅,語言純凈,邏輯清晰。並且成功的化解了建築與場地的緊張關係而且創造了豐富的內部空間。簡約的同時沒有流於空洞和粗糙。
題主所提到的「不喜歡太複雜的建築」往往是指向那些建築語彙過於冗雜,建築姿態不夠鮮明,處理策略曖昧不清的建築。他們往往借用流行的手法和語彙,但是幾乎都忽略了設計的語境和語境下語言的說服力。(本來想配圖的,想想算了,很多設計師也是迫於市場壓力下的無奈)
在我看來,一個合格的建築系設計課老師不會也不應該在風格問題上太為難你,但是就像馮唐說文學有道「金線」一樣,建築上也絕對有這麼一道相對客觀的「線」,能夠去偽存真。人們得以看清「好」設計和「壞」設計的界限。
另一個問題,關於工作量和深入度。工作量其實我不想多談,我一直不認為好的設計需要依靠工作量來衡量,而且人們往往更喜歡那些四兩撥千斤的設計。但是往往為了體量和細節的簡單、極致,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需要你在設計中權衡和博弈,而這些矛盾是在設計沒有深入的時候難以察覺的,在模型比例不夠大的時候難以體會的。同樣是大面積落地玻璃,雜誌上的案例無比高貴冷艷,自己隨手兩道墨線卻不能同樣高端大氣;同樣是大面積不開窗的實牆,大師手中就美得令人窒息,而我自己筆下的只能讓人窒息。這需要我們多去關注細節,去感受材料,去研究節點構造,去探索結構的可能……和減肥一樣,為了美,是要付出代價的。
- 石上純也的神奈川工科大學工作室,柱子可謂細到極致,殊不知並非所有的柱子都是承重構件,在預應力屋面下有相當一部分柱子作為受拉杆件存在,只有這樣才能在純凈的形態下確保建築的穩定性。並且據石上自己說,所有柱子的斷截面都經過了大量反覆的推敲。
所以,當你嘗試極少的語言時,並不意味著你就選擇了一條輕鬆的道路,事實上恰恰相反,你需要傾注更多的智慧和精力,來表達極致背後的力與美。
So make it simple, but not stupid.
==========================
……有空再來補充
從這個問題直接的表述很難界是老師沒有領略的簡約,還是你做的的確就是簡單。
無妨,咱們看個例子,谷口吉生的法隆寺寶物殿的入口(又盜了@米大咖的片子)
淺淺的水面,引導的路徑,薄薄的框架,細細的柱子。是不是很簡單?
那麼,為什麼入口會沒有開在面街的南面而要設置由南拐過來的通道?為什麼要留出一個水面的距離?為什麼入口框架下的透明塊體要用兩種玻璃幕牆的做法使得下面的玻璃透明上面的玻璃像拼貼?為什麼入口這個大而灰的空間需要在靠後的地方開天窗?為什麼這個大而灰的空間要把一層的高度標示成不同的顏色?
如果這個入口朝著別的方向,街道樹木沒有幫助基地建立圍合,建築沒有退開足夠的距離,框架沒有尺度的暗示,玻璃塊塊就一種做法搞定,那麼這個簡單的入口會不會有一個儀式性的入場?會不會在虛著的地方把周圍的樹木用拼貼反射出來?甚至同時,會不會因為幕牆沒有垂直遮陽的格擋在一大早就因為炎熱讓寧靜的感覺蕩然無存?這樣的簡單實際上包含了很多東西。
再舉個例子:
透納這幅畫畫的是暴風雪中飄搖的小船,不光簡單,還很混沌。好像一擼袖子自己也可以臨摹一幅,然而你可知道透納畫的雪花紛飛的軌跡在真實的反映大氣磁場?而這在在他的年代(19世紀初)屬於鮮有人知道的前端科學。
透納的這種不同實際上從他小時候就有表現,當從他老爸的小理髮店走出來進入藝術學院學習從而有機會第一次見識17世紀風景畫巨匠的真跡,在看到Claude Lorrain的畫時,小小年紀的他突然哭了:「他不該這麼畫」他說。這就像是他恪守一輩子的信仰,驅使他去嘗試新的畫法,科學。不是為了向前輩一樣去炫技或者創造矯揉艷美的東西。他就是靠簡簡單單的幾筆,就表現出超出同時期其他畫家對於自然的理解。縱然在當時他不被認可,但他的畫越發掘,越震撼。
所以,在篤定自己不喜歡「複雜的建築」的時候,是否做好貫徹自己「簡約」的準備了呢?路過~
簡約的代價比之於複雜可謂更加巨大,就好比做一件陶器,刻花紋或者上釉彩要比不留任何手工的痕迹簡單得多。
西方遠有密斯,近有西扎;日本更甚,一抓一大把,全是一眼望去簡潔無比。
可是如果真的只是表面功夫那般簡單的話,它們幾乎完全不符合「建築」的標準。所以說,簡單背後一定是有大量的工作的,比如密斯在國家美術館或德國館中柱子本身或者柱子和梁交接甚至藏柱子的處理
;比如西扎在各種作品中慘絕人寰的藏燈泡藏管線又藏消防的吊頂——如果不是吊頂技術及其牛逼空間根本不可能幹凈如斯
;比如西扎在各種作品中慘絕人寰的藏燈泡藏管線又藏消防的吊頂——如果不是吊頂技術及其牛逼空間根本不可能幹凈如斯;比如妹島在海濱 直島海の家
;比如妹島在海濱 直島海の家http://www.douban.com/note/203773017/中用心良苦地做的承受拉力的細柱子和藏起厚度的承重牆……所以樓主在關注他們簡單的時候,也應該關注他們簡單背後的東西。如果不喜歡複雜,那麼是否已經具備了製作簡約的勇氣與實力了呢?~
好象被邀,寫兩句。
針對設計作業,簡單是說沒有深入思考,表現力不足,或者人云亦云。國內高校評圖還看深度的,不光看個概念。
簡約是說適可而止,收放恰到好處,或者說用聰明而看似簡單的方法解決了問題,武林高手隨便兩拳打倒對手而背後的功力卻不容小覷。相反,簡單是武者比划了兩拳卻沒有產生戰鬥力,尚不如老老實實打完全套再被對手擊倒。
舉個建築例子,王澍老師做了幾盞形式構成風格的木燈掛在家裡,洋洋洒洒文章動人,但是同樣木燈只配了50字設計說明則只能被說成簡單了,背後沒有思考支撐。
另一個是石上純也著名的長桌子案例,這個桌子用極薄的鋼板做成,跨度卻很大,上面擺了花花草草,桌子成完美的直線,照片上看相當簡約,很單純似乎是畫出來似的。但是懂行的結構師會很詫異,如此薄的鋼板如此大的跨度無梁支撐卻呈直線而無變形,不符合物理常識,這其實是建築師的把戲,在工廠中給鋼板施加反重力的預應力,然後通過桌上花草抵消預應力使得桌面呈現直線。這看上去很簡單的設計蘊含了指揮從而變簡約了,就像極少主義設計師在混凝土牆裡隱藏的窗框使得建築出離純粹,但是設計的全過程相反是費力的。
如果你的設計表現出很簡單的風格,能否在設計理論思路,並在構造層面豐富這個設計呢,這樣就從簡單變成簡約,但是其間所付出的努力是更為複雜的排名最高的前幾個回答的很詳細了,受益匪淺。
下面就讓我憤青一下吧。
第一個方面
國內的建築和風景園林兩個專業教會了我很多東西。使我來到美國後所有的設計課和繪圖課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但是可惜,我從大一就知道的less is more,國內整個大學期間也沒學會。
來到美國我做的第一個設計,在美國同學拙劣的繪圖能力下,在他們一意孤行的喜好下,在他們聲勢浩大無厘頭的表達里,我卻馬上捕捉到了這種能力:less is more 的能力.
我的設計中有建築物,地形,植物,廣場,等等營造出來各種室內室外的空間,為各種人提供各種用途。說的時候,我發現,自己設計的每一種東西,我給它定義的作用不會超過三個。而美國同學的設計們,天馬行空的簡單,放在中國以我對我們學校各位老師的了解,肯定質疑連連,最嚴厲的那個老師一定劈頭蓋臉。可是這邊我兩位出身哈佛的老師,都沒有這樣質疑設計本身。
一個同學就在現有的公園進入不久的空間里,直接在草坪上垂直向下挖了三個坑,具體定義為圓形,2 feet deep, DIA 10-15 feet.以我對我中國學校老師和對這位美國同學的了解,我能腦補他們的對話:
A老師(男,教授設計課和工程)
——————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呢?
美國同學——我想這樣大家可以坐下來,腳放在坑裡交談。而且有人可以上下跳躍,大家看到有坑會駐足,那麼這個空間已經和之前只有草坪不一樣了,我已經達到了設計目的……
——————停,先別講了,你告訴我首先,為什麼要設計是個圓形,不是三角形,不是方形?
美國同學——我不知道,大概是因為我最喜歡圓形吧。
——————你喜歡圓形,你為什麼喜歡圓形呢?你先別講……那再來一個人說他喜歡方形,讓他做這個是不是就要設計成方形呢,這樣的話,設計師的設計和普通人的設計還有什麼區別?
美國同學——……
——————還有,地上本來是草坪,綠油油的,你挖個坑就這樣,多難看啊。還有你考慮過下雨天沒有?雨水會把圓形沖沒的。你考慮過積水沒有,排不了水到時候這裡只能是幾個臭水溝。還有,人們要坐的畫,為什麼不設計凳子呢,或者你這樣(拿起筆開始在草圖上畫)改成一個下沉小廣場也行,或者改成水池,有坐台……
美國同學——老師,我不想改,因為一個坑可以有很多用途,而廣場和水池就狹隘了……
——————……有什麼用途!誰會坐在地上?就一個坑誰會跳上跳下的玩耍?你有垂直設計嗎,遠遠地能看到嗎?你………
B老師(女,概論課)
美國同學——老師,這是我的設計
——————拿來我看!這是什麼啊這是!
美國同學——我在入口附近的草坪上挖了幾個坑,這樣就可以達到交談、玩耍、引人注目……
——————什麼樣的坑,多高多寬啊?
——————2feet深,10-15直徑。
美國同學——然後呢?沒有了?其他的呢?也沒有?你最近在幹什麼!不想好好學下次找我看圖你就別來了!你就畫這幾個圈,一分鐘就畫好了吧,你看看人家準備了多少工作畫了多少草圖,你呢,應付作業是吧。什麼挖坑,我讓你做的是整體空間,有聯繫的!你看要求了么。
美國同學——…………
——————你現在馬上給我去找資料,自己不會做參考別人的!參考書里的!圖書館那麼多資料你們都不利用。天下設計一大抄,不抄你怎麼進步啊。你見過誰這樣設計?你的老年區在哪?兒童區在哪?開放區在哪?隱蔽區在哪?你的流線圖在哪?
美國同學——為什麼要分老年區和兒童區?通常大家是以家人為單位的,我覺得這是對年齡的差異對待,只要覺得好大家都可以來玩…………因為這是公園,本來就是公共區域,我不認為大家會把私事帶進來,我已經為group的人做了設計,這樣的隱蔽程度我覺得夠了,至於流線圖,我覺得公園的道路要明確真的很boring,大家明明可以以自己喜歡的路徑走進來,所以我保留了原來的通道入口,並且現在是通透的,哪進都行…………
——————…………(氣吐血)
1點了,改天再寫
好了,接著寫。再寫一個國內老師引導錯誤,讓我現在有點耿耿於懷的地方。
第二個方面
我記得國內老師和學長們一直強調練習手繪的時候注意線條的把握,細節的傳達。大一的時候,我們不以為然,我們甚至會說,我看到大師的手稿,是很亂的;我看到國外的書,裡面的圖也是很亂的……
老師和學長一致答覆:人家是大師,和你不一樣。
說的多了,連像我這樣富有懷疑精神的人耳朵也磨成繭了。我後來一直以為,大師們之所以畫成那樣,是和畢加索畫牛一個套路,他們一定是之前就畫的很棒了!
來到這邊我才知道,外國人畫畫,就是美術沒有入門就開始畫設計圖,所以設計圖才凌亂的像我表弟四五歲時候的塗鴉。雖然國外這兩個專業是五年制,但第一年專門培訓美術基礎素養課,需要過了第一年才能申請進入一個專業。但這種突擊來的,畫的再好,也不是他們的真性情。過了第一年,入了專業,無所顧忌了之後,大部分同學的速寫本滿篇的都是我看不懂的 「大師」 圖。線條亂,塗抹多,元素單一,概念性超強。
我當時的感覺是,砰然心動。若有所失,我感覺那些簡單的線條草圖裡有超於我能力範圍的東西,我參不透。我在中國已經學好了畫畫,已經再也不能倒退去畫這些 「高大上」 的 「大師圖 」了,我當時真的好羨慕,有種大人對小孩天真無邪的羨慕。
還好,我們老師都很寬和,尤其對表達這種東西,從沒有偏心哪種風格。有時候因為表達的細緻和容易理解,又或者尺度好或者角度好,老師們也總是表揚我的。這種落落所失,我也只當成專業入門的時候的一個遺憾了。
落腳點是——所以說,國內老師和學長,是哄我的!大師畫圖成那樣,根本不是因為人家是大師!而是因為他們從大二一入專業就畫成那樣!只是沒人批評他們罷了。
老師們啊,學長們啊,如果你們不知道 「大師」 如何畫的那麼狂野,就說不知道就好了啊!為什麼要營造給我一個 「 要狂野就先要精緻 」、「 要簡約就先要考慮複雜」 的假象呢?你們可知道我們那麼多同學信以為真多麼發奮的在每天幾幅手繪圖的一練就是幾年?你們可曾知道我整整一個大學都以為自己 「圖畫的不好」 ?你們讓多少同學大學的光陰浪費在無謂的畫圖聯繫上而忽略了設計更深層的東西?你們又讓多少同學像我這樣幾乎極度自卑覺得自己不適合做設計?
那麼對於問題的答案點就是:學生,不要太迷信老師。
第三個方面
我贊同有回答說,學生作業和真正的甲方需求相差很多。
真正的項目,地形,土質,水流,光照,風向,氣候,環境,預算,工期,甲方要求等等,影響到你設計的方方面面,那時候你再做設計,估計也可以簡約而不簡單了。
落腳點是:因為你們老師給的虛擬案例就很簡單,考慮因素過少,所以簡單的設計就可以交付需求,如果設計工藝本身簡單,那麼簡約與否也只是個很膚淺的問題。
第四個方面
包裝的能力。我本人因為要寫一篇反美學原則統治性地位的論文,所以留意了一下,無論是發自內心還是基於推銷,認為一個東西「美」,理論包裝很重要。
看:
文藝復興——畫裸體——基於對人類本身美的追求 基於對上帝和封建權威的抵制。
現代主義——鐵盒子——基於對機械美的崇拜和理性的追求。
後現代主義——特色嘲諷——基於對現代主義建築的嘲弄,和對人性地域性的重新重視。
總的來說,缺什麼追什麼,需要什麼什麼好看,不喜歡複雜的建築也要有理由,不寫論文也要能說個一二三四五來,如果是單純的抵觸,怎麼和老師進一步交流?
我國內大三時設計能力提升了點,但是有個博士畢業的新老師來教我們,和他交流比較麻煩,我們說一句話,他能說10句,都是引經據典。
理解力上,他老是轉化成別的作品:
「哦,我知道你想表達的意思了,你這個不是和XXX的XX案例一樣么?你去看看他怎麼做的,這裡有一個XXX的概念,非常好,你去讀讀XX書,弄懂概念,還有XXX和XXX,你去看看這兩個設計……」
表揚上,太過感性,教學沒有技術性含量:
「你這裡的曲線畫的很好,這個曲線自由度很高,很流暢,對於曲線的能力把握的很好,大家都來看看他的曲線怎麼畫的,好的曲線就是這麼舒展,自如……」
批評上,一巴掌打死:
「你這樣的樹你見過嗎,怎麼可能?根本就沒有這種樹,樹榦這麼高,我告訴你,這樣就算修建也只能是黃楊女貞這種,怎麼可能是喬木……」
猜對了,這個批評就是針對我的。當時做那個設計,我記得半年前一本雜誌上出現過方形樹,腦子裡記住了,後來覺得適合就在一個設計里種植了方形樹,結果老師不信我。
我花了一個周的時間都沒有找到我當年看到的那副圖,找到了九幾年一本雜誌上的報道,只有巴掌那麼小的篇幅:加拿大科學家培育出來一種方形樹,可以形成獨特的景觀效果……
當時我把這個附在設計圖紙上一起交了。
後來我又找到了那個我拍的雜誌的照片。
看到問題第一個想到的是gmp的style,近幾年其在中國不聲不響完成了一堆體量不小的房子。
從設計上來看,一般都是幾個原型的組合,方、正圓、五邊形倒角、片狀肌理等是其最常用的幾種手法,看著稀鬆平常,足夠簡單;不過從建成效果來看,雖然看多了稍稍會有點boring,但對於設計的態度還是極為認真的。算是符合樓主簡約而不簡單的要求吧。上幾張圖(圖片來gmp事務所網站,侵刪)
上海浦東萬象大廈
白色體量、規則立面、豐富細節,是不是在陸家嘴全魔亂舞的天際線中好似一股清流~~~~
漕河涇三塔辦公樓
漕河涇三塔辦公樓三幢塔樓是完全正方形的平面,通過群組關係和有趣的立面來實現一定的趣味性。
---------------------------------------------------------------------------------------------------------------------------------
---------------------------------------------------------------------------------------------------------------------------------據傳事務所做設計的基本方法是窮舉法,因為堅守簡約形式的原則,所以可以通過窮舉法來嘗試出儘可能形體組合關係,來確保呈現的結果都是簡約條件下數百個可能性里的最優解,配合立面幕牆的深化以及狂拽酷炫叼炸天的施工管理,真的是想簡單也不行啊~
只是個人見解,歡迎各位大大拍磚~嚶嚶嚶
---------------------------------------------------------------------------------------------------------------------------------
關於gmp事務所實習和工作的狀態,歡迎移步我的這個答案
在GMP建築事務所實習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 建築設計 - 知乎
True simplicity is derived from so much more than just the absence of clutter and ornamentation. It』s about bringing order to complexity.
真正的簡約絕不只是摒棄雜亂與裝飾,而是在紛繁中建立秩序。
一一喬納森 · 艾維
我覺得前田約翰的《簡單法則》可以回答這個問題,這裡只介紹大概,感興趣的童鞋可以去找來看
《簡單法則》概述的十條法則能夠單獨運用,也能夠互相搭配。
「簡單哲學」分為三種層次,並依照「基本、中度和深度」劃分成三組漸進法則
10條法則
1.減少(REDUCE):達到簡單的最簡單方法,就是用心割捨。
2.組織(ORGANIZE):妥善組織能使複雜的系統顯得比較簡單。
3.時間(TIME):節省時間會讓人感覺簡單。
4.學習(LEARN):知識使一切變得更簡單。
5.差異(DIFFERENCES):簡單和複雜相輔相成。
6.背景(CONTEXT):簡單的周邊事物決非無關緊要。
7.感情(EMOTION):感情越多越好。
8.信任(TRUST):我們相信簡單。
9。失敗(FALLURE):有些事物不可能簡單。
10.單一(THEONE):簡單是減少明顯的,增加有意義的。
3個要點
1.遠離(AWAY):只要挪得遠遠的,多就會顯得少。
2.開放(OPEN):開放會簡化複雜。
3.能源(POWER):少用,會得到更多。
贊同的答案@朴世禺 的答案,簡約的代價比之於複雜可謂更加巨大。確實是這樣,而且這個過程之中更需要仰仗的我認為是設計師自己的經驗和感悟的積累,同樣的方法,對空間和人生感悟積累的越多的人用的越好。
從具體的操作來說,除了積累,我覺得還需要注意的就是一些觀念上的東西,很多時候我們考慮問題有點太邏輯太理性,比如思考的時候可能就是直接思考:簡單的邏輯 與 有趣的空間之間的一對一因果關係,嘗試從中找到一些感悟和訣竅。但其實深入想一下,作為借鑒和學習來說的話,難道不應該是
分析 X 方案哪裡有趣 → 為什麼這個方案讓我覺得有趣或者豐富多彩? → 這個方案中有趣/豐富多彩的是什麼 → 這些有趣豐富多彩的東西是如何組織/處理的? → 我是否有更簡單的辦法可以實現這種組織/處理?
太關注別人做了什麼不是一個很好的思考方向,多基於自己的思考和經驗分析和思考別人為什麼這樣做,思考別人是怎麼做的,思考自己是否有更簡單的辦法,這樣做會更有意義。換一個思考的邏輯,很多問題反而會容易很多,也沒那高深複雜了。換一個思考邏輯之後,解決同樣的問題處理同樣的空間,對經驗和感悟積累要求的量也會呈指數遞減。
前幾天寫過一個關於這方面的文章,探討了當我們看到一個方案時「我們所借鑒和思考學習的」 與 「方案中使我們覺得有趣有特色的元素」 之間的不一致問題,探討了相關的一些思考觀念問題。我覺得應該是和題主的問題直接相互支撐的信息, 複製在這裡:畫的都是個啥....(空間形式處理上的六個法則) - 知乎專欄
理論前面說了很多,談個簡單的方法論吧:
一開始就做簡約肯定是不行的,「非大有不可大無」,缺乏理論體系和實踐經驗做出來的「簡約」等同於「蒼白」。
減法是從加法來的,想實現簡約,不如先做成繁複。
繁複的成果做出來以後,嘗試在不同的角度(材料、立面、結構、圖底關係、景觀等)上用同一種形式置換,如果仍能達成想要的效果,就接近簡約了。
看似簡約美的東西,都是很費時的。
想做到簡約而不簡單最為關鍵的是設計師不能設計的簡單,尤其是落地的細節和考慮各種因素的構造,如果設計師自己就沒想過細節和構造,那出來的東西就是簡單的,而不是簡約而不簡單的。
以我實際設計的一個項目為例:
上海紫竹國際教育中心
你看到這個體型很簡單,就是兩個方塊的組合,但要實施建造細究起來卻頗不容易,立面選用了兩種材質,紅色的是300mm*600mm的細長陶土板,一旦選定這個尺寸,意味著立面所有門窗都要遵循這個模數調整尺寸,這就是一個繁複的工作,同時還要滿足外牆保溫,防潮,防水,採光,防跌落等等實際的設計細節,這對建築的設計能力是一個考驗。
透明的部分採取了鋁單板和玻璃的組合,同時玻璃有設計小傾角,那玻璃的定位,玻璃和鋁單板的組合,整體外牆的保溫,防水,安全,排水,排煙,防火都是設計難題,需要一個一個解決。
等你這些問題妥善解決了,再回過頭看這兩個方塊組合,你會發現她很有細節,很有構造,別說還挺耐看的,這就成了你說的:簡單而不簡約。
以上建築本身具有矛盾性和複雜性,無論是功能,造型,文脈,肌理。
有些,看似簡單,但實際上製造了複雜,比如密斯的克朗樓和范斯沃斯住宅,造成的採光通風和私密性問題顯而易見。
而文丘里主張尊重建築的矛盾性和複雜性,比如母親住宅,可以不對稱,可以開奇怪的窗戶,但有它的邏輯。
建築不能脫離環境,不能信馬由韁。簡單並不能大而無當或者空空如也。而有時候含混,可能更好,比如赫茲伯格的低矮磚台和靠背座椅,都可能被激發出無限的空間活力。這比起簡單的功能主義和古典形式主義也許更適合複合功能需求的當下。我首先試圖理解題主的問題,以為題主的問題分兩部分。第一,設計方案獲得「簡單」的評價怎麼破?第二,不喜歡「複雜的建築設計」,怎樣做出簡約的建築設計?
簡約非簡單,相比簡單的單純和膚淺,簡約是一種體驗,簡潔單純而不失秩序,精簡矜持、辭少意多,簡約所反映的是一個嚴謹深入的提煉過程以及在該過程中因為提煉而逐漸純粹的意義。
簡約是建築體驗的直觀印象,可以是指建築的外觀,也可以用來形容建築的功能布置和構造,還可以描述非常精鍊的建築整體設計手法,他們之所以給人以簡約的體驗而非簡單是因為這些簡約的設計能夠通過其營造的建築形式和體驗與觀者產生互動,包括身體上的感知互動以及精神上的共鳴和想像,觀者在體驗建築的時候能夠被簡約形式所反映的內涵所啟發、想像建築語言在無聲傳達的信息。
鏈接:The Barcelona Pavilion by Mies van der Rohe
出處:http://midcenturyhome.com
鏈接:Courtyard Houses
出處:http://pinterest.com
建築可以是簡約的,但是建築從來都不簡單,因為建築是抽象的、與人息息相關的、並存於物理與精神領域內的,設計建築是一個複雜、繁瑣的過程,不單單是將建築的形體描述出來,更重要的是建築體驗與互動過程中與建築形體並存的觀者思考和聯想。
鏈接:10 Modern Religious Buildings
出處:http://Pinterest.com
建築學的學習不僅是建築設計技法的學習,而是設計實踐和理念學習相輔相成、思考和積累的學習過程,是在學習與建築相關的多方面綜合知識包括設計技法的基礎上,在逐漸建立對建築的理解和建築學的知識框架的過程中,通過設計項目實踐、測試和深化自己對於建築的理解以及對設計的把控能力,進而反饋至建築理論方面知識學習的全方位、綜合的學習方法。在無論學生時代還是職業生涯的設計項目中,設計師將階段性的建築學認知和表達意向通過建築設計方案的方式表現和傳達出來,所以設計方案是一個建築設計師的建築學知識體系、設計分析和推敲的邏輯思考能力、設計方案統籌和設計效果表現能力的體現,任何一方面能力的缺失和不足都會導致設計方案的不成熟和簡單。
所以,說一個設計方案「簡單」實際上是在提出兩方面的問題,其一是設計師沒有體現出來(或者說沒有建立)對建築足夠深入的認識,表現出的關於建築的想法比較簡單、片面和淺薄;其二是設計師在建築設計的過程中沒能有效地把控和組織設計資料和流程將建築設計理念直觀高效的表達出來。這些都是建築設計不成熟的表現,想要讓自己的設計方案變得不簡單需要在以下方面提高注意和關注度,並且付出更多努力。
1 積累和豐富自己的建築閱歷,同時也要與思考並行,無論是閱讀還是旅行,邊看邊思考,邊走邊思考,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2 閱讀建築歷史相關資料,類比分析建築在不同時代不同境遇下的存在和影響,豐富對於建築的理解和定義,擴大建築專業知識獲取和接納的邊界。
3 不僅要閱讀建築,還要體驗建築,體驗建築在社會中、在人們生活中究竟起到了怎樣的作用,給了人們怎樣的啟發。建立對建築體驗的理解,建立對建築語言在設計師和觀者之間的角色及其所建立的聯繫的理解和認識。
4 建立並且逐漸深化對於建築設計方法的理解和運用,通過實踐逐漸熟悉和掌握建築設計過程中場地調研、設計條件分析、概念設計、設計策略整合、設計策略測試和方案推敲、最終設計方案的推敲和製作、設計成果的視覺表現優化等等階段中實踐和概念的相輔相成作用對於建築設計的深化作用。
場地調研為建築設計收集環境中的設計條件
鏈接:http://huaban.com/pins/432720543/
出處:http://huaban.com
鏈接:Cornerstone Architects: Visualizing a Site Analysis
出處:http://pinterest.com
根據場地調研的出的有效設計條件提出設計概念
鏈接:https://www.pinterest.com/pin/294985844324024218/
出處:http://pinterest.com
鏈接:A.Model
出處:http://Pinterest.com
鏈接:Snake Ranch | nexttoparchitects:
by @pegorin...
出處:http://pinterest.com
再由設計概念出發進行深化得出可行設計策略
鏈接:Contemporary Modern Mosque
出處:http://pinterest.com
鏈接:Helsinki Central Library Competition Entry / Tanni Lam, Johnny Chiu, Adrian Lo
出處:http://Archdaily.com
在推敲過程中方案逐漸深化,最初的設計問題得到解決和優化表現,需要由最終設計方案的展示進行表達,不論圖面還是模型都是表達方案設計概念的工具,圖面和模型的形式的自帶語言應當與設計概念和設想的效果契合,直觀表現設計理念和效果。
鏈接:Architecture
出處:http://pinterest.com
鏈接:Architecture
出處:http://pinterest.com
鏈接:Architecture
出處:http://pinterest.com
綜上所述,建築設計的不簡單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體現了一個設計師全方位的專業素質,知識的積累、理論的辯證思考、對建築實際境況的體驗和應用、以及設計過程中嚴謹的理性邏輯思維輔助感性的表達和深化等等。
綜上所述,建築設計的不簡單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體現了一個設計師全方位的專業素質,知識的積累、理論的辯證思考、對建築實際境況的體驗和應用、以及設計過程中嚴謹的理性邏輯思維輔助感性的表達和深化等等。以上關於建築設計的論述已經幫我們理清了一個線索,那就是建築設計是複雜的,但是有章可循的,是由嚴謹的邏輯引導和篩選、整合,進而幫助設計師將設計理念以及感性的設計感悟通過建築的形式表現出來。那麼,簡約的建築體驗是如何通過建築設計來實現的呢?究竟簡約的建築設計是怎樣的呢?它又是如何構思的呢?下面我們就做一個大概的分析。
有建築學歷史基礎的同學都有了解,建築學的發展歷經了各種各樣的嘗試,在不同時代試圖探索和吶喊出建築的真諦,每一次變革都試圖重新定義建築,引領時代潮流,但是時代更迭,風格交替,沒有什麼風格或是主義是亘古不變的。雖然當代建築風格百家爭鳴,眼花繚亂,但是建築終歸是建築,是人類創造出來的一種文明的工具,風格可以說是人們看待建築的一個角度,是給建築貼上的一個標籤,是人們理解建築和創造建築的一個入口。
風格、主義之間的類比使建築的本質浮現,無論是什麼樣的思潮和暢想都需要根據建築最基本的元素和構成來做文章,只不過這些基本的元素的形式和構成方式有所變化。
簡約就是其中一種角度,代表一種對建築設計本質的探索的嘗試,拋棄和整合設計中與「本真」主題體驗意向的相關度不高以及不必要的內容之後,以建築基本構成元素為主要工具進行設計和表現,強化建築語言的純粹,以優化秩序創造出的體驗效果。
簡約以及極簡看似是將建築簡化到」最少「,但是這最少恰恰是對於設計理念最大的突出。簡約的秩序和體驗的實現是一個整合和優化的過程,由嚴謹的分析和演化為驅動,定義和評估建築形式、空間構成、細節刻畫等相互之間的緊密聯繫以及各部分所代表的設計語言與潛在觀者之間的互動關係,是綜合三方面的內容同步進行推敲,互相影響、互相塑造、調整和演變,進而突出設計理念的結果。
鏈接:Architecture
出處:http://pinterest.com
Irgendwo
Anders photographed by Radek Brunecky
建築中的簡約在一定程度上給建築標上了謙遜的感情色彩,因為只要將建築的一些元素(比如說牆面材料和裝飾)簡化後,建築空間成為建築的實際內容也就是人的活動的背景環境。但是簡化後的建築元素卻可以突出建築其他方面的特徵,以上圖為例,空間的尺度、形式感以及光感被純粹的形體所強化,使空間尺度和形體的體驗效果得到最大化的表現。
Church of
the Light_Tadao Ando
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空間的立方體形式配合混凝土人工材料融合材料本身的不確定因素,突出整個空間正對面的也是最主要的十字形狀開口,強化空間的宗教功能作用,迎合基督教的理念和精神,創造簡約但是極具感染力的空間效果。
「對我們而言,清晰地解釋每個項目的內在關係是十分重要的……以最簡潔與直接的方式,而非通過圖形或者形式來表現概念。評判一個方案是否簡潔,概念必須得以清晰閱讀。」
作者:妹島和世
鏈接:http://www.ideamsg.com/2012/06/rolex-learning-center/
出處:ideamsg.com
SANAA_Rolex learning centre
建築的簡約不僅體現在外觀和空間形式的關係方面,對於空間構成的拓撲關係的研究是探索建築使用功能和流線的本質,日本建築師基於本國的傳統空間特質,在簡約的空間拓撲關係研究方面有不一般的成就,內部空間的使用體驗為建築的簡約賦予了更深層次的意義,是對建築簡約的再定義。
所以,建築的簡約不同於簡單,以對建築的理解和定義為基礎,以突出設計核心理念為目標,探索和推敲建築構成元素之間的關係,在推敲的過程中,無論是」做減法「還是」做加法「,都要取決於取捨對象所表達和影響的內容,建築元素的表達應與建築師的主要設計理念和思想相關,並且以能夠有助於優化建築整體的體驗效果為準,如此簡約才能不簡單。
望有用,歡迎交流
—————————————————————
如藝術留學,歡迎關注我的專欄Portfolio+ - 知乎專欄
每周二、周五晚6點,準時嘮嘮那些藝術留學與大家最相關的事兒
如有藝術留學、院校、專業、作品集方面的問題,可私信康石石約稿
簡約是看起來東西少錢花得多,簡單是看起來東西少錢也花的少。
及簡就是好的,複雜不一定好,造型越是流線現在都是比較推崇
路過,我來說兩句吧...
先討論你的前提條件,你說你不喜歡複雜的建築,就已經暴露出你的建築眼界比較狹隘。a、甲方不會掏錢給你建個你喜歡的自己意淫出來的建築。建築設計是來給甲方解決問題的(虛偽點給可以說為人類進步解決問題)。b、你還不懂那些複雜建築的美。你敢說高迪的聖彼得堡教堂不美?就像遇到路人甲妹子一樣,可能不是你喜歡的外貌,但是這妹子身材婀娜性格和善飽讀詩書
才華橫溢懂......
接下來談談簡約和簡單。
第一 ,什麼是簡約?必須要把簡約的始祖
密斯·凡·德羅 拉出來,這貨曾經提出一理論「less is more」在1928年技壓群雄。又用他的barcelona pavilion火遍大江南北。為什麼他的叫簡約?1、工業化時代,人們對過去的繁縟裝飾產生的間斷性的審美疲勞,機器製造的就是美的,省錢省力還救國。2.他善用機器化批量生產的新材料、新的建築結構建造方法(比如拼裝、不同材料不作過度突出機理和質感)。3、流動空間,空間無明確界限。走出了之前要不全封閉要不全開敞的衚衕.....
總結:簡約是在不斷的突破革新.......
你設計的建築突破神馬了?
第二,為什麼你的老師說你簡單?1、你沒有一個強大的理論來支撐你的設計,咋們這時代對方盒子已經審美疲勞啦!!2、考慮的細節太少。比如,你為什麼要確定這樣的建築層高?可否考慮到用材料的模數?可否想過室內減去水暖電等設備帶之後的層高尺寸感,空間的多元化.....3、你的創意在哪兒?你所處的時代的突破點在哪兒?
為什麼普利茲克獎會是扎哈瘋婆子?人家跳出方盒子了....
為什麼普利茲克獎會是王澍? 人家跳出國際風了,現在講究地域人文了.....
太多....不舉例子了.....
悟空.
Simplicity is the ultimate sophistication.
至繁歸於至簡。
要從尺度上拉開層次,體量層面上(10m)適度變化,層次比較簡單,手法要剋制。
在米以下的尺度上,要盡量細膩,複雜。
這基本在商業性項目中可以做到簡約不簡單。簡約設計的背後應該有一些簡單的,可以重複的,並能支撐起一定規模設計的約束/規律,這些簡單的規律作用於幾個單一組成要素,其間相互作用的關係構造出美。但是發現這些能夠衍生出巨大結構的約束和單一組成並不簡單。簡約而不簡單。各個行業涉及到設計和規劃的都是這個判斷標準吧。
所以簡約不是簡單,簡約和簡單的關係大致如下:
從 簡單 到 複雜 到 簡約
一步到位回答題主的問題吧:
同為簡,單即一,沒有選擇,就是它了!
約為律,不是沒有選擇,而是在各種約束下,做最好的選擇!
簡單是沒有做加法 基本的考慮不夠深入全面
簡約是做了減法 考慮得比別人更深入更全面,知道那些東西是不需要的,那些需求可以更加方便簡潔的去滿足
甚至是同樣的做法 隨隨便便就那麼做了 就是簡單 深思熟慮 有意為之 就是簡約
推薦閱讀:
※全玻璃透明的蘋果專賣店如何解決強烈的太陽光射入問題?
※什麼樣的建築可以稱作「綠色建築」?
※建築設計行業有哪些值得向外行推薦的常識?
※景觀與建築設計中,怎樣才是好的生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