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現金流比利潤更重要」?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學一點財務分析,更多「財務分析」討論歡迎關注。
不止一個CEO同意過
-
這個問題就借@蕭瀟 家的包子鋪說說吧,講個故事,如有雷同,純屬作死。如果是專業人士,請只看圖片和黑體字,或直接翻到最後的總結。
一、時間回到三年前
2010年的光棍節到了,@蕭瀟 拿著一份商業計劃書來到我的辦公室,跟我說自己要開一家包子鋪旗艦店,問我有沒有興趣入股。親兄弟明算賬,我就打開商業計劃書來看,計劃不錯,前期投資一千萬,購買一套納米技術的蒸包子工具,全自動高科技,一個按鈕全搞定。還要搞網路銷售,一鍵下單,到店取貨。順利的話現在開始籌備,明年元旦開業,當年盈利,五年回本,十年上市。
預算表雖然漂亮,不過咱也是搞財務的,這小子蒙不了我,我對這個「當年盈利」還是很懷疑的,估計要在會計核算上耍花招。咱們做個表看看:
你妹呀,果然有貓膩。用直線法折舊和雙倍餘額遞減法折舊的時候,固定資產的折舊速度不一樣,這就直接反映到當年的營業利潤上。這個所謂的「當年盈利」,指的就是直線法折舊的時候,但是到了另一種折舊方式上,利潤就變成負數了。不同的折舊方法,會造成利潤的變動,這可要注意了!在投資之前,可要審慎對待,不能光看著利潤高就下手了。
不過咱也不是不講理的人,不同的折舊方法里,現金流量都是穩定的,這個指標比利潤靠譜。大牛們都說「現金流比利潤更重要」,看在現金流量指數還可以,就把錢投了吧。一拍即合,到了第二年元旦,包子鋪順利開張。
二、一年之後
2011年年底了,我心說這包子鋪開了一年,也該分紅了吧,怎麼沒見咱的 CEO 給我打電話?打個電話過去,@蕭瀟 給我發了個郵件,說這是今年的報表,錢賺著呢,讓我放心,分紅的事先放放,最近包子鋪要用錢。
我說好吧,先看看報表,「利潤表」里確實顯示著不少利潤,可是一打開「資產負債表」的「流動資產」部分,娘希匹!
奶奶的,你開個包子鋪,這麼多的「應收賬款」是幹什麼?坑爹啊,「應收賬款」就是顧客拿了東西,還沒給錢,欠著的錢。賣個包子,還搞賒銷,真是不靠譜。這樣,「營業收入」是算進來了,但是「現金」卻沒到自己家賬上。空有「營業利潤」,沒有「現金流入」,看看賬面上可憐的一點「貨幣資金」,咱也別逼著他分紅了。
咱家這個 CEO,在這個問題里「運營利潤代表什麼,怎樣解讀?」雖然把包子鋪的利潤表講清楚了,但這裡面難免有貓膩啊!利潤這個科目,太容易操作了,很容易搞出幺蛾子,也就是所謂的「利潤質量」太差。咱們賣包子,還是得靠重視現銷,壓縮賒銷的經營模式,才能提高業績啊。這個「現金流」,會直接關聯公司的經營管理水平的。
一個企業的「應收賬款」增加,就帶來「現金流量」減少,相反「應收賬款」減少,「現金流量就增加」,二者是負相關的關係。這樣看來,包子鋪 CEO 在應收賬款上做的手腳,雖然能提高利潤,但是提高不了「現金流」,咱們還是可以在「現金流」上看出問題。
這個「現金流」,這樣看確實比「利潤」靠譜。
三、又過了一年
去年這個包子鋪居然賣包子搞賒銷,年終聚會的時候好好批鬥了一頓,而且還發現了這小子從親戚朋友那裡買高價菜,僱員也都顧自己家人,讓公司的成本居高不下。這個賒銷,也是把包子都預先送給了隔壁如花家的公司,搞起私人食堂來了。今年勒令整改,不許賒賬賣包子,降低公司運營成本,這樣一定能行!
時光飛逝,到了2012年年底,這次還真拿著分紅了,不過看到這張報表,我的天吶!
你妹,主營業務成本和運營成本都降下來了,但大家也看出毛病了吧。人家 CEO 知道我們股東喜歡看現金流了,聰明。一方面買了便宜的菜,把「主營業務成本」降下來了,另一方面砍掉了「管理費用」,把服務員都開除了,而且還停止了新品種包子的研發,砍掉了「研發費用」。結果,利潤是比去年多了,但是營業額其實下降了。
用這種野蠻的方法控制成本,雖然可以提高利潤,也能提高現金流。但最終的結果只是報表漂亮而已,對公司的未來發展沒有任何好處。現在,有一些公司,為了上市和市場預期,採用這種飲鴆止渴的方式粉飾報表。除此之外,操作現金流的方法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奶奶的,看這個「現金流」和「利潤」誰重要,還不能一概而論,還是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啊,可不能被騙了。
四、今年
2013年光棍節啦!今年的分紅剛剛到手,數量還不少,可這三年拿到的回報,是比投進去的錢少多了。結果剛拿到錢不久,就接到一個混高利貸的老同學的電話,說「最近有個包子鋪跟我借錢呢,現在開包子鋪都借高利貸啊,哈哈哈!」
心頭一涼,稍做調查,果然如此,這筆錢其實是咱們的 CEO @蕭瀟 借高利貸弄來的。一想今年公司的賬目肯定會非常好看,掙了好多錢。可這筆錢,終究是你借來的,有一天是要還的。現在他把借來的錢,當做股東分紅髮給我我們,這個公司遲早會資不抵債。
雖然「利潤表」上的數字依舊好看,但是「現金流」不足,等「債務到期」,高利貸上門討債的時候,公司的「銀行存款」無法償還「債務」,這就是「資金鏈斷裂」,公司只能倒閉,CEO 只能跑路,股東只能認栽。
在做籌資的時候,要考慮到企業自身的債償能力,量力而為。如果為了粉飾報表而大肆融資,搞擴張,難免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在公司成立之處,就應該設立好企業的金融資本結構,做好現金流的預警分析,在達到某一警戒指標時,及時採取措施,防止出現資金鏈斷裂的情況出現。一個健康的企業,一定有良性循環的現金流量,咱們這個包子鋪的現金流危機,還是管理模式上的問題。
看現金流,要有長遠的眼光。而且「經營現金流」、「投資現金流」、「籌資現金流」三者,在必要的時候,也要分開來看。
五、總結
對這次的投資失敗,我們將這幾年的經驗稍做總結:
2010年:從會計核算角度,可以通過對摺舊方法的操作,調整公司報表上的營業利潤。但在這個時候,現金流量保持不變,是更可靠的參考標誌。
·在進行投資項目決策分析的時候,要注重「現金流」的考量。
2011年:從公司管理角度,「應收賬款」等科目雖然帶來利潤,但不帶來現金流。從這裡看,現金流也是更可靠的標誌。重視現銷,壓縮賒銷,可以給現金流帶來好處。(關於虛增利潤的拓展閱讀:「如何確定未上市企業的利潤真實性?」)
·這種時候,「現金流分析」可以有效檢驗公司「利潤質量」。
2012年:但是,現金流也不是無法操作,通過暴力壓縮成本,一樣可以提高現金流的數值。但這些操作,會在報表中顯示出來。一個現金流高的企業,也未必就是完美無缺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所謂的「成本費用管理」,也要用科學的方法進行。
·「現金流」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重要考量要素,但不是絕對標準。
2013年:現金流可以拆分成「經營現金流」、「投資現金流」、「籌資現金流」,這三者的健康要統籌兼顧。一個企業的金融資本結構,需要一定的遠見,刻意追求現金流量的惡意融資,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災難。現金流的「結構」,值得我們關注。
·「現金流」狀況可以決定企業的生存能力。
包子鋪要倒閉了,這告訴我們「現金流比利潤更重要」確實是個值得參考的道理,但是究其根本,「現金流」也不是百試百靈的絕招。
就這麼多,歡迎補充,感謝閱讀。我是來給利潤表平反的。現金流和利潤同樣重要。如果利潤表真的滿是水分,那它早就從財報中被拿掉了好嗎 -_-!
第一個要講清楚的,利潤究竟是什麼?利潤是一項投資在某一個時間段內帶來的盈利。
打個比方,買入一個包子(為什麼只能想到包子呢)1元,轉手以2元賣掉,那麼這裡利潤是1元。這很容易理解。
但是呢,買來100個包子的原料麵粉和肉等50元,請人和麵包包子30元,再買入600元廚具來蒸包子,最後以每個2元賣掉,那到底利潤是多少呢?
是200-50-30-600=(480)即虧損480嗎?不對啊,廚具可以重複用的,不能全部算成本啊。恩,是的。我們這裡引入持續經營和會計分期的假設:假設我們包子鋪可以一直經營下去,每天計算一次利潤。再引入會計估計,預計這個廚具可以用30天,這樣廚具平攤到每天的成本就是20元,那麼每天的利潤就是200-50-30-20=100元。
這就是利潤的重要性。它是反映一項資產的盈利性的重要指標。沒有它,就無法得知包子鋪每天賺多少錢。實際運用當中,一項資產常常可以持續使用幾十年。我們不能等到不再使用這個資產了再來計算他帶來的盈利,而是每年都計算一次,以即時評估經營狀況,作出相應的經營決策。
第二點,現金流又是什麼呢?
現金流就是實實在在流進流出的真金白銀。
還是上面的例子,包子鋪第一天現金流是負480元,後面29天每天現金流是120元。這是告訴你每天到底是掏錢還是收錢。同時,如果第一天不掏出去480元,這生意就沒法做起來。另外,知道了這樣的現金流,你可以在第一天借480元,靠後面4天的現金流入來歸還。這樣就變成了空手套白狼,自己一分錢沒有掏出來,靠別人的錢把生意做起來了。
現金流的重要性在於,它是進行投資和經營中財務規劃的重要指標。沒有它,財務規劃無從談起,企業明天到底是要借錢還是要存錢就是個未知數。
第三點,現金流和利潤有沒有關係?
有。在整個投資周期中,現金流和利潤是統一的。
接上面的例子。包子鋪每天利潤100元,30天總利潤3000元。
包子鋪第一天現金流負480,後面29天每天現金流120元。加總起來現金流3000元。
諾,整個投資期來看,現金流和利潤是相等的。
企業存在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潤,但是利潤是帶有欺詐性的,所以我們不光要看利潤的多少,還要關心盈利的質量。
所謂盈利質量,也可以叫利潤含金量,我認為有兩層意思:
第一,利潤是不是真的;
第二,以現金流的形式存在的利潤佔多少。
現行的上市公司企業會計制度是以權責發生製為基礎來核算的,判斷一項交易是否完成,並不以實際的現金收付為依據,實際上以現金形式存在的利潤往往小於賬面上的利潤。
事實上,財報里的利潤就是一個數字,是可以隨意調控的。利潤調節有兩種基本方式,一種是虛構利潤,另一種是跨期調節。所謂虛構利潤就是無中生有,偽造購銷合同;跨期調節就是提前或者推後確認收入。
利潤容易調節,但是現金流難以配套造假,兩者之間又存在一定的勾稽關係,所以檢測利潤真假最好的方式,就是看現金流量。如果兩者之間不配比,比如利潤很多,但是現金流量卻很小,那可能就是虛構或者提前確認收入。
其次,我們要看營業收入中,以現金和票據的形式收到的款有多少,以應收賬款存在的收入佔比有多少,然後與同行業和歷史數據進行對比,看是否在正常的比率水平。
我們還可以考量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因為有往來,所以經營現金流量凈額和利潤之間會存在一定的差額,兩者的比例在80%~120%都算正常的區間。如果超出這個範圍,那麼我們就該考慮,這種差異的原因是什麼。比如應收佔比過大,那就要小心是不是企業採用了過於激進的賒銷策略,或者產品的競爭力下降,只能採用賒銷的形式出售。
比較應收占營收的比例也好,經營現金流凈額與利潤的比例也好,都要把握一個原則,那就是注意避免單一季度或者年度的影響,把周期拉長,時間越長,兩者之間的比例越穩定。
除了看經營現金流凈額,我們還可以看企業的分紅,分紅穩定的企業,往往都是經營穩定,現金流充裕的企業。尤其是那些承諾高比例分紅的企業,造假的可能性很小,反而存在做低業績的動機。
最穩妥的方法,當然是不看利潤,直接測算自由現金流,這是最嚴格的利潤測試。自由現金流等於經營活動現金流減去資本性支出,資本性支出就是超過一個會計年度或者經營周期的支出,比如購買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等,自由的意思就是哪怕拿走這部分資金,也不會對企業的正常經營造成重大的影響。好的企業,利潤和自由現金流基本相等。
歷史上有很多因為資金鏈斷裂而倒閉的企業,這些企業倒閉時賬上都有不少利潤。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利潤還會倒閉呢?因為這些利潤都是紙上財富,是虛假的,或者以應收賬款的形式存在,沒有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現金流。
現金流之於企業,就像血液之於人體,石油之於工業。人無血不活,企業現金流枯竭,也必死無疑,很多企業不是死於競爭和虧損,而是死於現金流斷裂。
所以,我們一定要有一種警醒的思想,即利潤只是數字而已,,自由現金流才是檢驗利潤真假的唯一標準。
最後,還是那句話,真正的好公司,財報都是很簡單的,沒有藏污納垢的科目,那些財報簡單到讓你完全用不上技巧的公司,才是真正值得投資的好公司。
對於企業來說,現金流好比人身體里的血液,血液枯竭了或者在血管里「栓塞」,人會立刻沒命,利潤就是補充營養增強免疫力,增加「造血功能」,沒有營養免疫力差就會生病,病久了不改善或者不搶救也會死。
企業的現金流的來源就是投資者投入的資本和企業的利潤,持續經營的企業現金流的來源還包括一部分經營性和資本性負債。
利潤增加最終會轉化為現金流,本質上企業價值評估中的凈現金流入就是源於利潤 ,伴隨著投資者投入資本的變現,所以至少長期來看現金流的增加和利潤兩者的本質是相同的。
但為什麼會說「現金流比利潤重要」,源於企業要持續經營需要現金流來保持順暢運行,「失血」受傷,「血流光」或者「血栓」就會「死亡」危險。現在經營好好的企業如果現金流出現問題,也會瞬間倒閉,舉個例子:任何一家大型國有銀行,假設它是獨立經營,國家不兜底。如果存款戶都去提現,馬上就會有流動性危機,客戶持續提現,銀行就要尋求同業市場支持、變賣短期金融資產、變賣長期金融資產、提前收回貸款、賤賣或變賣固定資產、直至破產,沒有第二種結局。
為么有的新型企業(如:京東)十來年一直沒有利潤,還有投資者會繼續投資,最重要的原因是投資者相信所投資的企業在未來一定會有可觀的利潤回報;另外一個原因是有一類投資者對利潤回報的接受期限較長。這一類企業在傳統行業也有,如人壽保險公司,經營7、8年乃至10年以上的企業比比皆是,能夠容忍投資回報時間較長的投資者就在堅持,還有一部分不能忍受的轉讓離場了。
講個我遇到的真實故事:
一個小夥子,大學畢業後,在四線城市,做食品經營。非常能吃苦,也很有生意頭腦,幹了三四年後,在當地也有多個門面,差不多年收入穩穩的50萬以上。這對於大學畢業沒幾年的年輕人來說,非常贊了,比那些天天吹牛靠補貼搞眾創的靠譜多了。
結果還是年輕,頭腦一發熱,去年年初一下次又租了4個熱門鋪面,光轉讓費就80多萬填了進去。
這時候問題迅速出現了,利潤看起來沒問題,但現金流在迅速惡化。拿貨、房租、員工工資迅速耗光了他手中的現金流,若不是他的店鋪每天有現金進賬,同時可以拖貨款,早就出問題了。
等到他發現不對的時候,賬面已經出現了近50多萬的缺口,而且在迅速擴大。雖然公司利潤測算了下一年80萬沒問題,但供貨商不答應,沒錢就不供貨。這就是典型的現金流斷裂,問題出在擴張太快。
這小夥子還特實誠,沒買房,沒買車,只有輛運貨的小卡車,傳統金融機構徹底貸不了款。而且他的營業執照拿了不到一年,連P2P都貸不到款。
其實他只要一年時間,或者80萬緩一下,畢竟利潤是沒問題的。後來小夥子運氣不錯,當地一個老闆出錢入股,幫他度過去了。
所以有利潤是核心,但現金流沒測算好,步子大了容易扯到蛋。
這個問題,一般大家會聽到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企業成立的目的就是賺錢,不能賺錢的企業和鹹魚有什麼區別?肯定是能取得利潤更重要!
另一種說法是現金流關係到企業的生死,企業都死了還怎麼賺錢?所以現金流更重要!
仔細思考一下問題的本質,會發現當一個人說企業要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時候,他本質上說的是企業追求收益的重要性;而另一個人說現金為王時,則是說企業要關注風險。
因此,當你問我利潤和現金流哪個更重要時,你問的其實是:對於一個企業來說,追求收益和控制風險哪個更重要?
收益和風險永遠是矛盾的,無論是個人理財還是企業經營,高收益永遠伴隨著高風險。企業在追求更多收益的同時,必然承擔了更大的風險。
在一個競爭加劇、面臨被替代威脅的行業,行業內的公司更重要的是要活下來,這個時候要格外關注現金流。
而在一些寡頭壟斷行業,公司的風險都在相對可控的範圍內,首先關注的當然是收益和利潤。
總的來說,利潤和現金流哪個重要,首先和企業所處的行業風險特徵有關;再者,同一個企業不同時期,對利潤和現金流的重視情況也會發生變化。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很多企業會特別關注現金流,而經濟形勢好的時候,他們又會格外關注利潤。
———————看到最後的都是真愛———————
聞窗外事,讀財務書。
對財務感興趣可以關注我財務坤哥 - 知乎
微信公眾號:坤哥聊財會
有問題歡迎公眾號後台或私信交流。
利潤決定你的公司值多少錢。
現金流決定你的公司能活多久。
有一家小公司,做的是跨境貿易。
他們進口日本產品回國賣。
生意額逐步增加,利潤也還可以。
做到1000多萬年銷售額的時候,這家公司遇到一個小小的「危機」。
下遊客戶有一筆100多萬的貨款沒有能及時到賬,導致該公司現金流斷了。
然後,當月沒領到工資的員工鬧事了。
然後,上游供應商紛紛來討帳。
然後,公司開出的支票跳票了,對方報了警。
然後,公司開戶銀行把他們放進了不誠信客戶名單,取消了他們的今後貸款資格。
如果不是創始人在最後時刻找到了一家金額機構借到了100萬流動資金,這家小公司將關門倒閉。
那麼,這個小牌子也將不為人知。
。
。
。
。
。
。
。
。
。
。
。
。
。
。
。
是的,這個品牌叫耐克。
小鉤子logo當時只花了35美元的設計費,想表達的是人快步跑過時「嗖」的一下的感覺。
這家公司叫藍帶體育(blue ribbon)。創始人叫菲利普.奈特(Philip Knight)。
如果不是日商岩井給奈特貸了100萬美元的救急款,這家位於波特蘭的小公司將不復存在。
世間將沒有Air Jordan。也不會有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口號。
如果把企業比喻成一個人,現金流就是血液。失去「血液」,企業將「狗帶」。
現在,你知道現金流對公司有多重要了吧?(嚴肅臉)
以上內容,來自耐克創始人奈特的自傳《鞋狗》(Shoe Dog)。以前在大公司,根本不用為現金流操心。我的KPI是銷售額,還有利潤率。
成為創業狗後,在欣慰地看著公司生意增長的時候,我還得時刻緊盯公司現金流。
每天看到手機簡訊提示現金進賬時,我都很高興。這時候,才更深切地體會到這句話:「銷售不是把東西賣出去就完結了。銷售真正完成是把錢收回來的時候。」
每次要付大額款項時,我會額外謹慎,再三計算。
看完《鞋狗》,我發現天下的小微企業對充沛現金流的渴求與憂慮都是一樣的,中外亦然。
然而,我們都將砥礪前行。
Keep walking!現金流和利潤對企業來說都很重要,至於哪個更重要,取決於企業以及利益相關方當時的關注重點是什麼。現在「現金流比利潤更重要」這個說法的流行,主要基於以下三個原因:
- 近年的投資風格導致現金流更被重視。京東虧了11年,依然被廣大投資人看好並成功上市。「獨角獸」公司概念自2013年被創造以後就迅速流行,抓住了所有人的眼球。根據最新的排名,排在前三位的Uber、螞蟻金服和滴滴出行中,Uber巨虧而滴滴出行是否整體盈利還不清楚。所以,大家可能感覺投資人並不那麼關注利潤,而企業能拿到融資活下去就可以持續成長。
- 現金流解決的是企業短期生存問題,而利潤解決的是企業長期生存問題。企業只有解決了現金流問題、生存下來,才有機會考慮長期生存問題。因此,當需要掙扎著活下去的企業比較多的時候,就顯得現金流比利潤重要。美國市場比較成熟,融資渠道多樣,且融資結構比較穩定(如中長期的企業債券以及優先股的發行),大大緩解了企業對現金流問題的擔憂,企業的精力就可以放在追求利潤上。中國企業融資渠道單一、嚴重依賴銀行貸款,而銀行貸款穩定性又比較差(抽貸現象屢見不鮮),那麼企業自然需要重點關注現金流的狀況。大量創業公司的出現,更加強了對現金流的重視。
- 企業普遍重視報表上的利潤數據,被忽視的現金流反而能提供更多的隱含信息。除了基於潛在財務舞弊的考慮外,還可以體現出企業的市場地位。簡單說來,現金流的正負暗示著企業與商業夥伴之間的強弱關係。強者如老乾媽,那自然是企業佔用商業夥伴的現金流;而市場地位比較弱的就是企業的現金流被商業夥伴佔用了。市場地位強的企業有機會壯大,而市場地位弱的企業就可能被淘汰了。舉一個我經手的典型案例,一家企業在傳統營銷方式中,一直都是錢到發貨,現金流自然是強勁無比。但是在出售股權前,企業改變傳統營銷模式為賒銷,雖然賬上利潤增加了很多,但是帶來了大量的應收賬款,現金流變差。在分析這家企業的時候,盡職調查人員基於銷售額增長給出了較高的估值,而未能根據現金流的變化進行相應調整,收購完成後企業銷售額減少且大量應收賬款無法收回。另外,正的現金流標誌著潛在收益(如可將多餘現金進行投資),而負的現金流標誌著潛在成本(如需要借入更多銀行貸款以補充營運資金)。
當情況發生變化的時候,人們對於這兩個項目的先後順序可能會做新的解讀。
大家可以去看看視野論壇中涉及收入成本和費用確認的問題遠遠要高於現金流編製所涉及的問題。由此就可見至少在會計理論層面,現金流量表比利潤表更重要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記得以前在微博上曾經看到過某位財務博主曾經這麼解釋過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熟更重要的話題。他說一個女孩相親,有兩個相親對象,一個對象是名校碩士畢業,父母都是廳級幹部,現在省委辦公廳工作,工資一般,如果沒有父母接濟,在省城如果兩個人生活靠他現有的工資生活不是很瀟洒;另一個對象家庭條件明顯差幾個級別,但離校後就開始創業,現在生意剛有起色,目前收入比那位省委辦公廳的公務員高很多。姑娘最終還是選擇了前者,原因很簡單,儘管後者的利潤表很好看,但前者的資產負債表更為驚人,這就是目前會計理論中的資產負債表觀。
如果把那位可憐的創業青年比作為利潤表觀的話,那現金流量表觀就相當於那些在學校裡面開餐館送奶茶的孩子們,對於還沒畢業的學生們來說,平時兼職的他們收入是要比還在校園的公務員青年和創業青年更高的,當前面兩位孩子還在為打車費猶豫的時候,兼職青年已經能夠帶著姑娘纏纏綿綿走天涯了。但姑娘要是考慮相親成家的話,最終還是會選擇誰呢?
作為會計師來說,現金流量表的編製基本屬於機械地做底稿,而收入的確認則能直接考驗一個會計師的技術水準。怎樣在謹慎和藝術中平衡,我覺得既考驗智商也考驗情商。
從企業經營的角度和債權人的角度來講,企業的現金流比利潤更重要。
當年吉利收購沃爾沃,郎咸平曾經質疑:一個連福特這樣的汽車製造巨頭都玩不轉的東西,你這個剛剛學會造車的吉利就能夠玩得轉?你說你有信心成功,你拿什麼來證明你能成功?
事實上,郎咸平的問題在信貸審查中經常遇到:借款人信誓旦旦地說還款沒有問題,信貸人員就會問,你拿什麼來證明你能?你的貨幣資金那麼少,你的現金流緊張得岌岌可危,你怎麼能讓我相信你?我非常關心你的現金流。
現金流是企業的血液,是保持企業持續經營的資本,其作用可能比收入或利潤更重要。審查現金流的意義在於分析企業來自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是否能夠維持企業運轉並償還貸款本息,如果不足就存在較大的風險;經營現金流不足但凈現金流為正數時,表明企業至少能夠通過籌資或投資獲得現金流償還貸款本息。
與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相比,現金流量表能給銀行提供更重要的財務信息,它完全不同於前述兩張報表的「紙上富貴」,現金流量相當於企業財務信息的「真金白銀」。在現金流不足的情況下,即使銷售收入很多,或者盈利水平很高,仍然會隨時倒閉。2008年前後,受到外部經濟危機衝擊,企業老闆紛紛跑路,其中因為虧損倒閉的企業寥寥無幾,大多是因為資金鏈斷裂造成的。現金流最直接的表現之一就是對賬單(或叫銀行流水,是「銀行賬戶交易明細」的俗稱),它反映幾乎所有的非現金交易、非銀行承兌貼現交易情況。
企業的一切經營活動始終圍繞現金流運動。報表可以是假的,票據可以是假的,合同可以是假的,但現金流的軌跡一定是真實的。審查企業的現金流,既可以通過經營常識判斷相關單據的可信性,也可以藉助資產負債表、損益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和財務報表附註,審查報表之間的勾稽關係,如,現金流常常是通過貨幣資金的形式表現出來的;資產負債表中「貨幣資金期末餘額-期初餘額」=現金流量表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除此之外,還要審查企業的銀行流水、經營規模、行業規律等,從而通過現金流掌握企業的真實的經營情況。不僅要了解現金流的大小、方向,更要掌握現金流入的來源是否穩定和可靠。
企業提供的三張財務報表,相對於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現金流量表造假難度比較大,所以對現金流量分析是個重點,三張表,銀行最關心的也應該是現金流量表。分析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收現比、主營業務成本付現比、贏利質量,可以客觀地了解企業未來真實的償債情況。
主營業務收入收現比=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主營業務收入
主營業務成本付現比=購買貨物、接收勞務支付的現金/主營業務成本
贏利現金比率=經營現金流量/(凈利潤+折舊+攤銷)
經營,籌資和投資三項現金流合計形成的凈額,反映企業的綜合現金流情況。一般要求,該數據不應該為負值。凈現流為正,並不表示企業盈利,因為現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實現制編製的,凈現流為負照樣可能是帳面盈利,只是有些款項沒有及時收回來而已。根據三類現金流量得到的信息,可以組合成以下八種不同的情況:
類型1
經營現金流為正,說明經營情況良好;籌資現金流為正,正在借錢,而經營活動不需要補充現金,籌到的資金只有可能用於投資。投資現金流為正時,可能是收到的投資收益,也可能是收回投資,此時需要與企業溝通,如果籌到資金用於投資、投資計劃實施,很快會轉換成投資現金流為負。如果沒有投資計劃,最大的可能是不良動機,如,替關聯企業籌資,或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這種類型的現金流並不是債權人最喜歡的情形。
類型2
經營現金流為正,經營情況良好;投資收到的現金不可能是處置資產,可能是投資收益;籌資活動現金流為負,說明是歸還銀行貸款本息或股東分紅。這是成熟穩定企業的典型,債權人比較喜歡。
類型3
經營現金流為正,經營情況良好;籌資現金流為正,表示正在借錢;投資現金流為負表示正在花錢,投資的結果直接決定企業的生存能力,風險比較大,此時企業籌到大筆資金,投資方向一旦錯誤,將立即給企業帶來災難。如果投資方向正確,仍有巨大的投資風險,擴張時期也容易使資金鏈斷裂。
類型4
經營現金流為正,對外投資和歸還貸款或股東分紅都在花錢,此時銀行最關心凈現金流量,將經營、投資、籌資相加,如果得到的結果是正,說明企業還能維持。事實並非如此,只要市場稍有變化,經營現金流一旦由正變負,企業存活的可能性極小。此時需要關心的是投資方向,以及企業的控制投資規模和投資節奏是否在企業能夠承擔的風險範圍之內。
類型5
經營現金流為負,籌資現金流為正表示正在借錢,此時的投資現金流為正,其現金流是變賣資產的可能性較大(取得投資收益時也有可能是正,但金額不夠大或不可持續。因為如果投資收益為正、金額夠大且可持續,經營現金流為負的可能性較小)。該公司是衰退期而不是初創期。
類型6
既要變賣資產又要還債,是一家衰退階段做垂死掙扎的企業,困難重重。
類型7
有點象初創期的公司,但確實是衰退期,產品供大於求,競爭過於激烈,投資越多,死得越快。企業在努力轉型,但此時轉型時間太晚,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如果轉型得早,就是類型3的結果,日子不象現在這樣難過。
類型8
三種現金流全部為負,任何企業都不可能長期象類型8這種狀態存在,這是投資者、管理層和債權人最頭痛的情況。
案例57飛達糧油現金緊張有信號
飛達糧油購銷有限公司向銀行申請流動資金貸款350萬元,擬以股東個人名下的房產和公司設備抵押。飛達公司成立於2007年,位於大順縣王家村,註冊資金1050萬元,李建出資500萬元占股份47.62%,華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出資550萬元占股份52.38%,法人代表和實際控制人李彪,李彪系李建的哥哥。公司經營範圍是小麥、玉米的收購和銷售。
報表顯示,借款人上年銷售收入13800萬元,凈利潤412萬元,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13344萬元,當年的經營現金流量-622萬元,投資現金流0,籌資現金流822萬元。去年和前年的三類現金流分別為207萬、-200萬、153元和678萬、-727萬和172萬元。
與借款人溝通得知,當年經營現金流為負的原因是應收賬款變化,且企業主另有一家麵粉廠,也需要增加存貨,應收賬款和存貨共增加了450萬元,應付賬款減少了210萬元。
分析當年的三類現金流對比,並結合與借款人成立時間較長,從事傳統的糧油購銷業務,行業競爭激烈因素分析,此時仍通過籌資現金流來投資,去年和前年經營現金流基本與投資現金流相當,凈現金流主要靠籌資取得,當年的經營現金流甚至為負,企業解釋是很牽強的理由。此時繼續增加貸款,企業的負擔會越來越重,形成轉機的可能性較小。
從信貸調查的角度,現金流審查的優勢之一是「痕迹」。銀行流水就是企業生產經營的一個重要痕迹,多大的規模就有多深的痕迹。對賬單反映的企業經營規模如同存貨一樣,如果圈裡只有20頭豬,老闆非得說每月銷售額40萬元,誰相信誰天真。另一家養豬場存欄商品豬800多頭,老闆申請15萬元的貸款,銀行不會有太多的擔心。
正是由於現金流充足性與銀行流水密切相關,信貸調查時要求借款人必須提供銀行流水。當信貸人員質疑借款人銀行流水交易少、金額小時,許多老闆都會說「我們都是現金結算,不用轉賬,也就沒有銀行流水。」例如,養豬的農戶老李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購銷模式,前天賣給肉聯廠10頭豬收到17650塊錢,昨天又賣給豬販子老王3頭豬收到4900塊錢,今天賣給王屠夫2頭豬收到3320塊錢。老李也不能把現金都放在家裡吧,支付飼料款需要轉賬,或者等賣飼料的人來了再給他,為了安全得先把錢存起來,下個月買豬崽或買飼料時再取出來,這一存一取,就有了痕迹。通過存取款痕迹可以看到老李的生產經營過程是不是健康、是不是虛假。也有例外,有的申請人確實全部現金結算、不存銀行,說明他的規模相當的小,貸給他2萬或3萬,只需要通過生豬存欄量監控就可以了。
沃爾瑪、家樂福、國美、蘇寧等大型商超銷售的商品很便宜,商家對外宣傳,便宜的原因是銷量大、進價低,靠規模效應賺取利潤。如果說這是商超的經營模式或許有一定的道理,商超的利潤率低但總是有利潤的,而且只是部分商品利潤率低。如果相信家電連鎖也是靠規模掙錢,那就太不現實了,因為我們看到的國美、蘇寧,經常以低於產品的進價進行促銷,很多規模並不大的家電經銷商也紛紛效仿,美其名曰:商品不賺錢,只掙返利,事實並非如此。問題出在哪兒呢?原來,家電巨頭掙的是現金流,他們靠資本運作,而這種資本運作的價值核心,就是延期付款。
知名品牌的大型零售商,因為銷量大所以對供貨商來講都很強勢,其結果就是大型零售商進貨不掏錢,或者說不用立即付錢,擠占供應商的資金。越強勢的經銷商,要求的付款期限越晚,就是享受的賬期越長,最長能達到三個月甚至半年。這相當於有人每天給他1億元(對於商業巨頭,這個數字是完全能夠做到的),每天都給,在三個月或半年以後再歸還(還的時候還在給每天1億元),每天還1億元。一年下來他手裡就有360億元的現金流,如果賬期是半年,那麼他手裡始終有180億元的現金流,就如同公交車,每站停,每站有人上車,有人下車,但車上始終有幾十個人。
大型商超敢以低於進價甚至低於廠家直營店的價格銷售,另一個原因就是防止廠家開直營店搶佔其市場份額,達到產品或品牌壟斷的目的。上游供應商在這場博弈中明顯處於劣勢:已經賒銷那麼多貨在商超,一旦得罪,大量的欠款很難要回來。此時的供應商完全被商超「虜獲」。
理論上講,前面那個商家手裡的始終有180億元完全可以由他自己任意支配,這麼巨大的金額,資本運作的投資回報率遠高於銀行存款,他想不掙錢都難。這裡面有個更大的風險:商超將佔用供應商的大量現金投入到回報更高的行業,如房地產、期貨等,當經濟持續增長時,高回報是可信的,一旦經濟下行,資金鏈可能會立即斷裂,風險將成倍放大。
前面說過,如果現金流不充足,即使盈利也很危險。但通過分析可知,有了現金流,即使虧損也不可怕。曾經有人分析京東的經營模式,認為他每年虧損幾億到十幾億,很快要撐不下去了。事實上,通過對京東的現金流分析,如果他的銷售收入持續擴大,如年收入360億(每月30億),全年虧損10億,延期付款一個月,那麼,30-10=20,年底他手裡的錢反而多出20億的現金,可見,如果京東不是大幅虧損的話,完全可以堅持下去。
許多商家看透了其中的秘密,如法炮製,如果商超年銷售收入50億元,賬期是3個月,他手裡始終有12.5億元的現金流,他可以瘋狂地開新店,或者投資房地產,收益遠遠超過運作商超本身。只要有收入,讓現金流動起來,表面看起來他們在賠本賺吆喝,實質上商家卻在偷偷地笑著數錢,這就是現金流的力量。經濟學上把這類企業(採購時延期付款、銷售時現金交易)叫做現金奶牛,很形象,不需要藉助外部融資就能良好經營,甚至其多餘的現金流還可以向外輸送,每天都有大量的現金收入(包括轉賬收入),沒有應收賬款,卻有應付賬款。與此相反的例子叫現金垃圾,如產能過剩的加工製造企業,議價能力弱、產品無競爭力,對上游不能賒購原材料,對下游卻要賒銷才能實現收入,沒有應付賬款,只有應收賬款,現金流嚴重透支,一旦市場發生波動就可能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
案例的啟示:對於商貿類企業借款人,第一要研究透它的優勢,如果沒有強大的渠道分銷能力、沒有品牌和規模,往往難以得到供應商的賬期優惠,完全靠現金進貨,賺錢很難;第二要弄清是否專心經營。這樣的企業不能有「抽血」行為,就是不能把可以自由支配的現金投資到主營業務以外的項目,如投入到短期無法流動的房地產行業。所以,對於上規模、有一定影響力的商業企業,只要現金流充足,即使稍有虧損,也會得到銀行的青睞。
在進行現金流核查時,不僅要關心現金流入,還要分析現金流出,作為公司採購活動的金額保持持續穩定的證據。如,某小超市主要銷售預包裝食品、飲料、煙酒等,聲稱年銷售收入300多萬元。因為經營規模小,所以沒有正規的財務數據,採購銷售單據保管也不完整。但老闆說進貨大多是通過銀行轉賬預訂,供應商收到貨款立即發貨。根據這種情況,信貸人員就重點審查銀行流水(如下圖),發現借款人的賬戶交易頻繁,幾乎每天都有3-5筆轉出和轉入的交易,金額在3000元到10000多元之間,金額和周期基本符合經營特點。但是仔細審查發現,每個交易日發生的多筆交易,每日日終賬戶餘額都非常小,只有幾十塊錢在賬上。這是一個重要信號,通過匯總計算「期間日終餘額」發現,近三個月每日日終餘額平均為83元(將近三個月每天最後一筆交易後對應的餘額加總除以總筆數),這與借款人聲稱的年銷售300多萬元是嚴重不匹配的。審查人員懷疑賬戶所有人存在虛假交易的銀行流水,也就是說,每天轉入轉出頻繁交易,日終時賬上的錢都被轉走了。這種「做流水」的手段很容易被審查人員忽視,而作為專業的審查人員,不僅要求借款申請資料在形式上符合條件,更要重視實質風險,而且實質重於形式,不讓任何虛假的成分保存在信貸檔案中。
對於流水顯示交易額或交易量不足的情況,信貸人員應要求借款人提供其他主要結算賬戶的交易記錄,且賬戶的交易能夠得到採購、銷售的單據驗證。
以上內容是答主多年實踐並積累的總結,也參考了業內老師的觀點。
分享是一種美德,如果您喜歡,就分享給您的朋友吧!如果有好的想法或不同意意見,請留言或私信參與討論。謝謝!
為什麼財務報表分析就分析兩年或者三年?
單據齊全,如何識別財務造假?
稅法上的三流合一怎麼理解?
通過啟信寶查詢發現隱形負債
一縷陽光就能出賣她
一張表看懂6個項目
信貸決策中的趨勢分析
首先,命題是錯的,根本就不能說現金流比利潤更重要。「利潤」的本質來源於所謂的權責發生制下的利潤表,因為企業收到的現金不一定是和其經營效益有直接關係的,而周期性發布的財務報表必須採用權責發生制(也就是利潤表)才能儘可能真實的衡量在每一個財務區間內企業的經營表現。
在用于衡量企業經營活動的收益上來看,「利潤」無疑是更重要的,這就是它本身存在的意義。說現金流比利潤更重要根本就是毫無邏輯的bull shit。
值得表述的觀點應該是:長期來看,決定一個企業價值的唯一因素是其未來產生的現金流凈值。不管採用何種利潤操縱、何種會計準則都不會改變企業未來的現金流凈值折現,未來現金流凈額決定了企業的價值。另外,即使企業利潤為負,只有現金流不中斷,企業不會破產。所以,也許可以說,相比利潤,現金流在表現企業的價值(Value)上更重要,或者在決定企業的生死存亡上更重要。但泛泛的說現金流比利潤重要,就有點雞同鴨講,沒有什麼道理。
這裡我要講一個故事了,一個只有幾個人知道的故事,也是我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創業經歷,現在我還活著就是因為這件事情發生的程度還不夠深。
15年4月底的時候,我女朋友兔子想跟我學炒股。其實我也不會炒股,但大家也都知道,那段時間股市瘋漲,只要進了股市就都賺著錢了。
但是我當時沒這麼想,我就覺得自己很牛逼,於是我不但答應了幫我女朋友炒股,還想募集一個基金炒股,對的,差不多就是非法集資的形式。於是,5月11日,所謂的沐遠基金成立了。
中間省略一些細節,直接講跟題目有關的事情。
到6月份的時候,我的募集規模已經到達200萬,戰場由股市轉戰到了股指期貨,因為我們主要負責操盤的合伙人說大盤要開始跌了。而股指期貨是可以雙向交易的。
6月中旬,大盤連著跌了兩天之後,合伙人說,跌勢已經確定了,可以入場了。
於是,伴著合伙人一聲令下,兩百萬資金全部買成了空倉。這裡要加一句說明,那時候國內的股指期貨市場還是10倍槓桿,是合規的十倍槓桿,交易所自動給加的。
噩夢從此開始,買入之後,就出現了所謂的國家隊救市,大盤連著漲停了兩天,我們兩天時間虧掉了150萬。而我那時候才大三,身無分文。
好在漲了兩天之後大盤又恢復了跌勢,而剩下的這50萬的倉位沒有被爆倉,順利實現了盈利。
如果那時候我們沒有算好現金流,剩下這50萬被爆倉爆掉,那真的是永無翻身之地了。即使我們有再充足的證據證明大盤一定會跌,沒有現金流也於事無補。
15年11月我正式解散了資金,以20%到60%的年化收益歸還了所有募集來的資金,整個操作團隊剩餘盈利近百萬。
後來這個合伙人跟我變成了不能再鐵的兄弟,我在他微信備註裡面至今還被備註成「小兄」。
——————————————
6月4日更新
好吧,這個答案贊這麼少我還真是沒預料到,因為我覺得這麼刺激的經歷應該沒多少人經歷過哈哈
評論中有人說我們太激進在賭博,運氣好沒死,確實是在賭博,也確實是運氣好沒死反而盈利了,但是,這場賭局我們是被迫參與的。
為什麼說是被迫的呢?
我不知道大家對股指期貨了解多少,其實半年過去了,現在的政策我也不清楚了,但是當時的政策我還模糊記得。
我記得當時股指期貨一點是200和300塊好像,也就是說,你買了一手上證50或者滬深300的話,大盤浮動1個點,你的資金盈虧浮動300元,如果你買了中證500,大盤浮動1個點,你的資金盈虧浮動200元。
通過這個比例,大家應該能算出來,一手的價值大概就在100萬甚至150萬左右,所以我們當時總資金體量在200萬,但是比起來總體量也是很小的。
所以,如果我們想操作股指期貨,其實是沒有太多選擇的,只有買漲買跌兩種選擇而已,那時候如果募集資金再過一些,大概就不會這麼來玩了。
另一方面,因為募集了200萬左右,都是同學的錢,所以也留下了一部分錢以備有同學臨時要撤資。
於是,投入投資的資金總量其實不足200萬,但是很接近。
而我說過了,我們做這件事情,我們之所以會來股指期貨交易,是因為我合伙人(現在是棕象資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具體公司名可以看我簡歷裡面那個英文公司)很肯定地預測A股要崩盤,所以我們準備做空,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很難說不去建空倉。
當然,確實很冒險,因為當時沒準備更多的資金用於自救。
如果再來一次,我肯定不玩了,畢竟不是富二代,真賠150萬真的要死的。
不過好在活過來了,有人在我其他答案裡面問我原始資金是怎麼積累的,這個基金的盈利就算其中一部分原始資金積累吧。要分清現金流重要還是利潤重要必須要建立一個衡量的基礎,先要解答的問題是什麼是企業,企業的本質是什麼?
企業經營的實質就是 現金 - 資產 - 現金 這一轉換的過程;企業開展經營的源頭是現金,通過管理層制定的經營模式,將其配置成資產,再通過合理規劃的盈利模式,以現金的形式收回,基於持續經營的假設,這一過程是周而復始的。
那麼企業經營管理的目標是什麼,怎麼樣衡量管理的成效如何?那就是實現企業資產的保值和增值,通過上面的循環可以看出,資產要保值甚至增值的前提條件就是企業的現金流要穩定且逐步提高,沒有現金流的支撐,企業的資產規模就會逐步萎縮,存續將成為嚴重問題。
由此可見,現金流是關乎企業生死存亡的因素,重要性必然高過利潤指標。
這個命題是錯誤的。我認同 @MrToyy,補充一點會計理論對此的看法。
這個話題上世紀90年代在美國會計界是個爭論很大的問題。不過爭論後期大家基本上都認可了利潤比現金流重要 (這當然不是說現金流不重要,現金流當然非常重要,只是如果單純從會計角度來講,利潤更重要!)。這方面有不少重量級論文,我先搬出一個重中之重的來鎮樓,周末有時間再來展開聊聊。
Dechow 1994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mics: Accounting earnings and cash flows as measures of firm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accounting accruals
先從現金流和利潤的來源說起吧。設想一個最簡單的小企業(比如上文說起的包子鋪),到了年底怎麼知道賺了多少錢呢。最簡單的,也就是很多小夫妻店的做法,就是看看,收了多少錢,出了多少錢,差別就是賺了多少錢。這就是現金流。
現金流的好處是簡單,直觀。缺點也很明顯,就是timing和matching(我直接引用Dechow了)。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波音公司造飛機。飛機要造兩年。第二年年底交貨,收1億RMB。成本是每年3000萬。那麼第一年年底波音公司賺了多少錢呢?如果用現金流,賠了3000w(第二年賺了7000萬)。這個時候利潤的好處就來了。利用accrual,將一部分利潤先實現。假設今年飛機完成了50%,那麼就是5000萬的總收益減去3000萬的成本,第一年賺了2000萬。你覺得利潤和現金流那個更靠譜?
Accrual是當代會計的核心。通過這一類的會計處理,解決了現金流的缺點。Dechow的論文通過數據證明了利潤遠遠比現金流重要,特別是對波音這種經營周期比較長的企業以及其他流動資金波動性比較大的企業。參照的坐標是股票價格。你說現金流重要,那看看是不是現金流好的企業,股票彙報就高了。數據發現,不管是短期還是長期,利潤對股票價格的解釋力,遠遠高於現金流。比如,如果以4年為周期,利潤可以解釋將近40%的股票波動,現金流只能解釋11%。
另外,現金流(statement of cash flows)在1987年以前不是強制披露的。也就是說,上市公司可以不披露現金流。試想,如果現金流那麼重要,(理性的)投資者早就強烈要求公司披露了。
補充1:部分CFO以及analyst所說的現金流比利潤重要,個人覺得是對投資者只盯著利潤的一種反思,並非全無道理。華爾街和投資者深知利潤的重要性,到了一種痴迷的程度。所以才有部分業者強掉現金流更重要(是不是有點矯枉必須過正的意思?)。補充2:對有些小企業,現金流有可能更重要。所以要case by case。但是總體上,肯定是利潤比現金流更重要。
補充3:世紀之交的會計醜聞,安然,Worldcom等等,加劇了投資者對利潤表的不信任,覺得利潤表比較容易被操縱,反而現金流更值得信任。所以現金流更重要的說法有點甚囂塵上。誠然,accruals是一把雙刃劍,可以解決現金流的問題,但是也給了公司操縱利潤的機會。但是權衡利弊,利潤表還是勝於現金流。
這就好比是個人消費:
偶爾一個月消費比工資還多並不要緊,但是賬上沒現金你可能就只能吃土。好多人寫了好多字……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是做生意吧。
你的小店每個月銷售10W塊錢,當月月底就能拿回來錢,賺2W塊,房租水電1.5W塊,那麼,維持小店運營,只要10W塊錢就可以。到了年底,你還有5000*12=6W的利潤。你用10W塊錢,撬動了6W的利潤。
你的小店每個月銷售10W塊錢,三個月才能拿回錢,賺2.5W塊,房租水電還是1.5W塊,那麼,維持小店運營,你得需要30W+1.5W*2=33W塊錢。也就是說,你用了33W塊錢,才撬動了12W的利潤。
沒有利潤的公司不會掛,未來描述的fancy一點還很有價值。沒有錢的公司,如果融不到錢,就直接掛掉了。其實這個問題只要研究一下前兩年的房地產上市公司就很清楚了。
針對問題再tailor一下,沒有利潤CEO還是能拿工資。沒有現金,CEO的工資都發不出了。理論上來說,我們不應該比較現金流和利潤兩者哪個更重要;即使我們是站在創業企業的立場上,如果說「現金流比利潤更重要」,仍然需要設定一些前提和假設——
一、早期創業企業通常比後期更看重現金流
在創投市場中的創業者其實是很糾結的。
一方面,創業企業的當務之急是要求發展,其最終的價值並不是賺了多少錢,更多的是未來的成長空間和發展潛力。從早期「連續虧損」的京東到如今風頭未過的共享單車,不過分揪住企業的短期利潤不放,是創投圈獨特的運作默契。故此,有時候創業者如果用犧牲現金流的方式盲目追求一個比較好看的利潤表,只會導致在達成目標之前就後勁不足,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
另一方面,早期的創業公司和發展成熟的企業不一樣,創業公司的現金流不是「經營管理」層面的,而是「融資管理」層面的。對於創業公司來說,很多時候經營現金流是不健康的,有些即使已經產生了利潤,它的現金流整體也還是虧損的。可以說從一定程度上來看,早期創業企業對融資現金流的關注要遠高於經營現金流。
甚至對有些創業項目來說,經營現金流完全不在考慮之列,尤其是一些「純互聯網基因」的項目,幾乎是一定要靠風險投資人的錢先去起步鋪量的。比如,基於大量用戶的社交項目,基本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未必會有明確的變現方式;只有待深耕行業、根系比較龐大的時候,讓經營現金流短期內轉正才是有意義的。
二、存亡之際應當首先關注現金流
創業企業為什麼會死掉?從我們從一線接觸的近千家創業企業來看,多數都是因為賬面上沒有錢了。說直白一點,在錢不夠了的情況下,融資的優先順序甚至高於企業經營戰略的調整。
鑒於融資是一件不確定性很高的事情,「timing」,也就是融資的時點和節奏,是我們對創業企業反覆強調的概念。初創團隊要事先自己算出一筆賬,賬面上的現金流起碼要維持住公司一年半的運營;一旦錢不夠了,而糧草又沒有跟上,則寧可「砍人」,也要先讓公司活下去。
只關注利潤而忽略現金流,最後導致創業企業難以為繼,最典型的例子是前一段時間鬧的沸沸揚揚的「樂視」。從公開信息來看,樂視公司發布的利潤表分明「還可以」,但是實際去觀察它的現金流,中間就很容易發現各種問題。
最後,在極端情況下,企業的利潤表還是相對容易操(掩)作(蓋)的,可供短期內維持太平盛世的虛像;但是現金流如果斷了,基本就回不了頭了。
迷惑的利潤表
首先,利潤表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所以在很多情況下考察企業的自由現金流更加重要。我們都知道利潤表列出了銷售成本,營運費用,一些非現金(流)成本(如折舊減值)和其他非核心業務產生的項目(如利得和損失),最後計算出企業當年的凈利潤。可遺憾的是,凈利潤或者稅後利潤往往沒有告訴你企業真正可支配的現金是多少,這具有相當的迷惑性,因為凈利潤或稅後利潤顯然不能等同於企業獲得的現金。舉個例子,一家連鎖超市為了確保未來幾個月的銷售旺季有充足的貨源,提前購入大量的存貨。如果僅看利潤表的話,由於存貨尚未銷售,不能記錄在利潤表的銷售成本項目中,因此我們很容易忽視掉企業已經提前開支了現金。老闆花錢購進了存貨,尚躺在倉庫沒有銷售,按照會計準則規定就不能確認為利潤表裡的銷售成本。企業通常是要預先支付大量的資金,隨後才能逐步銷售並確認成本的。現金的流出和利潤表中銷售成本的確認往往不同步,這種時間差異造成凈利潤或稅後利潤失真地反映了企業的現金流情況。
我們還可從另一個角度來闡述利潤表的迷惑性:有些企業會預收一部分資金,比如健身房一次性收取的會員年費,家庭預付一年的網路使用費,但實際上這些服務是在一個期間提供的(會計通常認為規定為一年),收入也只能在服務提供的一年之中平攤。這表明企業在提供商品或服務前可能就收到現金,但這部分現金根據會計準則規定卻不能確認為收入,當然也就不能算做凈利潤或稅後利潤里了。遺憾的是,從利潤表中我們看不出這部分預收的屬於企業支配的現金。
如果想了解更多現金流的故事,移步我的 知乎專欄
或者關注我的公眾號: 勤勤的財經教室
http://weixin.qq.com/r/HEXexhHE4EyfrVWl9xAO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