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吃飯後發困想睡的問題?
中午吃完飯後想看看書,可是困了,一睡就下午了,晚飯後坐一會兒,又困了,想上床了,哎【補充描述:有筒子很困惑地指出這也算問題嗎?我再詳細說明下:我是在晚上睡了七八個小時睡眠比較充裕的情況下這樣的,比如中午吃完飯吧很困,一睡就一個多小時,感覺好浪費時間啊,晚上也是…感覺我也不是很懶啊…】聽了這麼多意見,題主我這幾天嚴格控制飲食,但是餓得心慌啊,一餓就喝水=_=
謝邀,首先我不同意現在排名最高的回答。
餐後鹼潮?!- 餐後鹼潮(Alkaline tide)確實存在。其形成原理也確實是由於胃酸分泌,氫離子大量釋放而使得相對應的HCO??進入血液,使血液鹼化。但是這種程度的鹼化就能引起嗜睡了么?
- 人體不會放任身體處於一個失衡的鹼性狀態。代償機制會使得人體的呼吸變得更慢更淺,以儲存更多的CO?來對抗新生成的HCO??,這種輕度的CO?增加,對皮質下層的刺激加強,可間接的引起皮質興奮 。
- 故此,餐後鹼潮導致的輕度代謝性鹼瀦留,是使人興奮的。而不是我們這裡討論的昏昏欲睡。
▲圖1. 胃酸的形成機制 (Gif動圖戳這裡):血液中的CO?在細胞內的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的作用下與水結合產生碳酸氫根離子HCO??和氫離子H?,H?再通過消耗能量的主動運輸,逆濃度梯度地釋放出細胞。而多餘地碳酸氫根離子則與氯離子交換,運出細胞。
我們這裡討論的概念,叫作:- 餐後嗜睡(Postprandial somnolence)
誤解:關於餐後嗜睡 「瞎猜」 其實有很多
「我們在吃完飯後,血液湧進胃部幫助消化,這樣供應大腦的血液就少了,所以才比較嗜睡。」
- 「血液重分配」假說,是當之無愧的「都市傳說冠軍」。
- 然而這卻與最基本的生理學原則相衝突:
-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大腦」
- 人體對於缺血的應答機制最首選保全的就是「司令部」大腦,比如你在劇烈運動,血液大量進入骨骼肌的時候,供大腦使用的血供並沒有減少。而僅僅只是為了消化食物就讓大腦缺血運轉,這是和大原則相悖的。
- 最近也有實驗證據顯示,在用餐前後,頸動脈內的血液量是沒有明顯改變的。也就意味著沿著頸動脈入腦的血液量並沒有減少。
- 但是為了更好的消化食物,血液確實更多的進入了胃部。
- 這些血供一部分來自骨骼肌施捨的血液,另一部分通過心臟的加班加點來實現。
▲圖2. 「阿姨,機會這麼難得,儂來測一測吃飽飯之後的頸動脈血流好伐啦?」 「我看儂才吃飽了飯!」 (Source: Carotid Artery Blockage Treatment Carotid Stenosis Symptoms)
「我跟你講!吃火雞就犯困,因為火雞里好多好多色氨酸!色氨酸讓大家犯困嗚呼呼!」
- 「火雞-色氨酸」 假說,則是在流行吃火雞的美國也風靡一時。
- 假說認為火雞中過高的色氨酸導致了人們在感恩節大快朵頤之後呼呼大睡。
- 然而證據卻顯示火雞中所含的色氨酸並沒有高於其他常見食物,也沒有足夠的證據論證一頓餐中的色氨酸含量能導致嗜睡。(關於色氨酸的作用在下文中會再次提到)。
▲圖3. 「什麼?誰說吃飽了就犯困……我這還沒吃飽呢zzZZ」 (Source:
▲圖3. 「什麼?誰說吃飽了就犯困……我這還沒吃飽呢zzZZ」 (Source:American English Blog:WHAT IS A FOOD COMA? )真相?也只是論據較多而已
1. 副交感神經興奮
- 人體在進食和消化的過程中,副交感神經興奮而交感神經被抑制。而副交感神經起的作用主要也就是保護機體,使其進入修正恢復,儲蓄能量諸如此類的作用。這和餐後的嗜睡也是相關的。
2. 胰島素( Insulin )
- 食物中的葡萄糖被人體吸收之後,胰島素就會大量分泌,使葡萄糖進入細胞內,並將血糖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之內。
- 但與此同時,胰島素會帶來一些副作用:
- 胰島素會促進的蛋白質的合成和儲存,抑制蛋白質的分解。在這個過程中,纈氨酸、亮氨酸和異亮氨酸被骨骼肌更多的攝取,但沒有促進對色氨酸、絡氨酸的攝取。這使得色氨酸相比之前的三者會更多一些。人體中有一種轉運體LAT1,專門把他們四兄弟從血液透過血腦屏障轉運進腦里。色氨酸在腦內形成5-羥色胺,再進一步形成褪黑素。這裡的褪黑素也就是商家們常說的「腦白金」,褪黑素促進了睡意的產生。
- 胰島素會促進Na-K-ATP酶的運作,促使K離子從血液里進入細胞內,(在心內科,我們會利用胰島素和葡萄糖溶液降低血鉀,防止心律失常)。這種輕度的低鉀狀態可使人感覺疲勞,使不上勁兒。
- 可能就是這些胰島素的副作用讓人感覺疲乏。
▲圖4. 其實不光是胰島素的作用讓人昏睡,就光是學這些七七八八作用我就快要睡著啦! (Source:
▲圖4. 其實不光是胰島素的作用讓人昏睡,就光是學這些七七八八作用我就快要睡著啦! (Source: Insulin - Diabetes in Pets )3. 食慾素(Orexin)- 也叫下丘腦泌素(Hypocretin),是下丘腦分泌的一類激素,有食慾素-A和食慾素-B兩種(或叫下丘腦泌素-1和下丘腦泌素-2)。
- 食慾素的含量與人類的飢餓感及睡眠有著直接的關係。
- 當食慾素含量低下,人就會覺得昏昏欲睡和不想運動。
- 食慾素含量高的時候,情況則會截然相反,人會變得清醒且活躍。
▲圖5. 「你等著!等我吃完這頓就把你寫死!」 (Source:
▲圖5. 「你等著!等我吃完這頓就把你寫死!」 (Source: listfeedy.com )如何避免?
- 關於餐後嗜睡的研究古已有之,在PubMed上最早能追溯到1972年。
- 餐後嗜睡的情況與這些因素有關:
- 餐前的飢餓程度,餓癟了才去吃飯就會犯困。
- 進餐量有關,吃多了就犯困呀。
- 但和飲食結構的關係並不大,減少穀物/碳水化合物,或者增加都不會影響吃飽犯困。
- 這背後的道理可以用胰島素分泌的峰值曲線來解釋,也印證了之前的「胰島素假說」
- 2013年一項實驗顯示,咖啡因對於解除餐後嗜睡有顯著作用。而且我們知道咖啡能促進胃酸分泌,對消化食物具有一定的益處。
- 個人看來其實解決吃飽了睡睡飽了吃的方法很簡單:
- 讓交感神經興奮起來!!
- 飯後散步
- 少食多餐
- 減少過量飲食
- 或者最乾脆的,來一杯不含糖的咖啡吧!
- 不過,更重要的是,管理好自己的生物鐘!
- 如果每天飯後都睡一會兒,那壞習慣就永遠跟著你了。
▲圖6. 「可是如果每次吃漢堡包就要去散步,怎麼來得及吃下一頓啊!」 (Source:
▲圖6. 「可是如果每次吃漢堡包就要去散步,怎麼來得及吃下一頓啊!」 (Source:Exercise Those Pounds Away? Well No, Not Reall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擴展閱讀:
- 餐後睡意,跟大腦血供無關 From 果殼
- Postprandial somnolence From Wikipedi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文獻:
[1] Kimberly A. Bazar, A. Joon Yun, Patrick Y. Lee (2004).Debunking a myth: neurohormonal and
vagal modulation of sleep centers, not
redistribution of blood flow, may account
for postprandial somnolence,
[2] The Worldwide Physiologist
[3] 生理學(第8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文章內容最後一次更新於 2014-12-29,為便於閱讀2016-9-20格式更新。
2015-11-12更新
先說結論:適當減少碳水化合物比例以及提高蛋白攝入 有助於減少飯後犯困。
飯後大腦血供減少的說法靠不住。2004年的一篇綜述中指出,這種說法跟眾所周知的神經生理學準則相悖,即大腦作為全身最重要的器官,它的血液供應要優先保證,為了消化而減少大腦的血流量並不合理。另外,也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飯後大腦的血流量減少了,甚至有研究發現飯後大腦的血流量反而增加了。事實上,正常的機體有獨特的機制讓大腦的供血保持平穩,即便其他器官的血液分配有所改變,也不會對大腦的供血造成影響。譬如我們運動時雖然肌肉的供血大幅度增加,但大腦的血供仍然保持穩定。
聖馬泰奧醫學中心及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膽囊收縮素(Cholecystokinin,CCK;小腸分泌的一種肽類腦/腸激素,小腸和中樞神經系統都有豐富的含量,主要起激素和神經遞質的作用)可能與餐後的睡意有關。
研究人員監測了受試者體內CCK的含量,發現在飯後2小時內有明顯升高,2小時後開始回落。而通過斯坦福睡意量表(Stanford Sleepiness Scale,SSS)對受試者睡意的調查顯示,睡意在飯後開始顯著增加,之後趨於平緩。
研究人員對數據進行分析後認為,CCK的含量與餐後睡意兩者之間存在正相關的關係。而且,進食高脂肪餐單受試者的CKK水平更高,餐後睡意也更強烈。其他有關CKK與餐後睡意的同類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結論。
另外,也有研究提示,餐後血糖升高,食慾素含量下降,可能是犯困的另一原因。
食慾素(Orexin),也叫下丘腦泌素(Hypocretin),是下丘腦分泌的一類激素,有食慾素-A和食慾素-B兩種(或叫下丘腦泌素-1和下丘腦泌素-2)。食慾素的含量與人類的飢餓感及睡眠有著直接的關係。當食慾素含量低下,人就會覺得昏昏欲睡和不想運動。而食慾素含量高地時候,情況則會截然相反,人會變得清醒且活躍。
有研究發現,當血糖濃度高時,會抑制食慾素的分泌,食慾素含量下降,實驗鼠表現出睏倦。而如果攝入更多的蛋白質,由此獲得的氨基酸能刺激食慾素的分泌,讓實驗鼠保持清醒。
到目前為止,科學界還沒能就這一問題給出一個統一、確切的答案,這方面的研究也一直都在進行。不過,目前看來,激素與神經的調節導致餐後睡意的機率更高一些
排名前幾的答案都在解釋為什麼會犯困,我好想說:乃們再讀下題好咩?題主問的是如何解決啊!
誰吃飽了閑著都會犯困,這時如果有其他事分散下注意力就好了。我們公司中午有玩殺人遊戲的慣例,凡參加者都神采奕奕 ^_^ 。如果偶爾不能聚集到那麼多人,我就會拉上關係好的同事出去散個步。如果連這也不行,那就睡會兒好了。午飯別吃太飽,少碳水化合物,多蛋白質和維生素,飯後茶或者咖啡,工作這麼多年從來不午睡,即使早年在體制內實習時候,每逢午飯後整個大辦公室都在行軍床上躺倒著我也是寧願出門遛彎也不午睡滴。
我在北京的話午飯常年吃沙拉,因為我們樓里沒什麼可選的,要麼是正兒八經坐包間的中餐廳,要麼是地溝油小餐廳,還有國企的食堂(當然我是進不去滴),剩下就是星巴克和賽百味了。星巴克沙拉太小吃不飽,卷啊三明治啊碳水有點多(而且三明治一個我吃不飽,買兩個又很丟人...),蔬菜又不夠。於是賽百味沙拉是我午餐的常年默認選擇,金槍魚+火雞胸+牛肉,雙份乳酪,不要橄欖,油醋醬,這麼多年下來賽百味的店員換了一茬又一茬,我還在這裡,想想有點小傷感,通常我走進店裡不用開口認識我的店員就直接動手做啦。買完午飯順路從星巴克帶一杯拿鐵走,如果前一天睡少了很困的話就double shot,不過為了保護我脆弱的小心臟一般普通拿鐵就夠了。話說星巴克的年輕店員也是一年換兩三撥,離開了的店員已經去了遠方,我還在這裡堅守,每天吃一樣的午飯喝一樣的咖啡,呃,又傷感了,啥時候輪到我面向大海春暖花開呢...
晚飯通常在家吃,吃完晚飯收拾桌子洗碗倒垃圾,想想第二天早餐做什麼,準備一點主料輔料,這樣站著忙忙碌碌半小時,就把那個困勁兒過掉了,接著該幹嘛幹嘛,工作學習或者娛樂——其實我晚上的煩惱是有時候太精神了,又睡晚了...吃完就窩沙發,是個人大概都會困吧,這也是正常的,不要覺得太煩惱這還不簡單,既然吃飽就想睡不行,你就睡飽了再吃咯。。。
我不科學。
飯後困,多是脾虛,不知道題主睡覺愛不愛流口水。
題主是不是平時也愛疲乏,感覺肌肉鬆軟。
大便不成形?
脾主運化,主四肢肌肉,脾虛則運化無力,肌肉鬆軟。
如果睡了還不易醒,那就是濕。周身困重。
總之健脾沒錯。四君子湯可以喝一段時間。睡覺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一睡而不知所起」就我的經驗來說,困了就睡,定一個二十分鐘的鬧鐘,到時間不論多困都要說服自己起來,幾次下來,你的生物鐘適應了,然後你就會驚喜地發現自己到點就醒,精神倍兒棒!祝題主早日脫離苦海!!!
吃飯後犯困,那就睡一會兒啊…
但又想學習…那就少吃點,特別是油膩和糖份高的食物
前幾天聽一個大牛講課,她說她只要是下午有課中午飯是不吃的,牛人背後的努力和敬業是他們成為牛人的基礎
馬上去睡一覺
【解決方法在後面,理論部分可以跳過】
因為這個答案被罵了,我又拜讀了一下別的答案。大約都是為了餐後「大腦供血」的問題較勁。
腦部分為大腦、小腦、間腦、腦幹,這中學生也該知道吧?(ps.此處有醫學生提出嚴謹一點應該分為六部分)
靠測量頸動脈血流量就判斷大腦供血量是不是有點偷換概念的感覺?
自主神經才是人存活的基本,不是大腦,而消化系統就是由自主神經控制的。人一定是先保命,再保其它的,大腦功能受損可以一直存活(植物人),但自主神經受損叫「腦死亡」。
我且說大家姑且看一下。
更新:後來又思考了一下,覺得「血液重分配」這個詞字面上有點粗糙,因為血液中的血細胞和營養是會變化的,但血液的總量卻主要受到「血漿」(以水為主)的影響,也就是說,其實是「血中的營養」重分配,跟「血液」的流量關係不大。
所以下文中提到的關於「血液」的詞語,應特指血液中的功能性物質:包括血細胞以及各種營養、氧、二氧化碳等等;並非指血液的容量。
==========以下原文==========
餐後嗜睡的本質就是血液(當中的營養)重新分配的問題,如果追溯本源,那麼就是交感神經的抑制和副交感神經的興奮。
醫生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喝咖啡或者是採用一些其他的方法,讓交感神經興奮起來,以解決嗜睡的問題。但是這種方案存在一個弊端:如果長期人為地去干預人體的正常生理機能,那麼會造成人體功能的紊亂,輕者會造成代謝紊亂(比如引起肥胖、厭食症、暴飲暴食、消化不良等等不同癥狀),嚴重的可能引起神經衰弱,甚至猝死(特別是工作壓力大的人)。
這不是危言聳聽,實際上這些情況已經發生在了大多數人的身上。很多人都有不明原因的體質變差,無法減掉的肥胖,腸胃病,耳鳴,失眠健忘這些亞健康問題。如果你去醫院,醫生對這些問題是束手無策的,因為它們根本不是病。
那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去解決餐後嗜睡的問題呢?
我們還要回到這個問題的根本——血液重分配。
我來做一個很簡單的比喻:
假設我有100塊,其中50塊用來買衣服,50塊吃飯。但如果我生病了,我就要從這些錢裡面拿出50塊去買葯,剩下的錢才能吃飯買衣服,但這個時候剩下的錢只夠做其中的一樣,要麼拿來吃飯,要麼拿來買衣服,二者不可兼得。
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的體質雖然好,但是他有生病,那麼有一部分血液就要參與到疾病的治癒中,剩下的血液不足以同時維持消化和神經的興奮,那麼就會產生餐後嗜睡的情況。
如果是這種原因,那麼解決的辦法就是先把病治好。比如很多人有腸胃病,或者鼻炎、咽炎,這些小病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是他們在暗中卻極大地影響到了我們的生活。
我再來舉一個例子:
假設我只有50塊,那麼即使我沒有病,我也只能做吃飯或者買衣服當中的一件事情。
就是說一個人的體質是氣血不足的,那麼一定會有這種餐後嗜睡的這種表現。有很多種情況都會造成氣血不足,比如熬夜,營養不良,過多的食用刺激性的食物等等,總而言之就是不良的生活習慣造成的。
這種情況的解決辦法是,首先要改掉不良的生活習慣,然後通過調整飲食、加強運動來逐漸地加強體質。當氣血旺盛之後,就不會出現餐後嗜睡的表現了。
我再說一個比較特殊但是卻很常見的情況。
大部分的腦力工作者,即使沒有氣血不足或生病,也會有餐後嗜睡的表現。
這是因為大腦的活動會消耗掉身體大部分的能量,能量虧空的時候,效應器官需要的血液量就會變大,那麼飯後消化系統就會佔用掉大量的血液。
我們通常會忽略掉大腦所消耗的這部分能量,但實際上,腦力工作者每天大腦消耗掉的能量要超過身體的數倍,但大多數人從來沒有把大腦的這些消耗算進總卡路里當中。
對於這部分人群,解決辦法也非常的簡單,就是進行高糖飲食。
當然很多人吃完了甜食之後,反而會更困,這是因為高糖攝入刺激胰島素的分泌,血糖反而降低了。
所以我們在進行高糖飲食的時候是要做一些調整的,要對各種不同的糖類進行搭配,比如澱粉(多糖),蔗糖(雙糖),蜂蜜(單糖)進行混合,同時要搭配一些肉類和蔬菜來食用,使糖類可以得到緩慢均勻的消化和吸收,以維持血糖的穩定。
當然光吃還不行,我們還要讓這些糖分能夠運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主要是大腦),而不是變成脂肪存儲下來。所以在餐後我們要進行一些輕量的運動來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比如散步),當做完這些之後,會發現不但不困,反而精神會更好。
希望這些回答可以幫助到大家!
===========評論區問答===========
1、是多餐飲食?
答:我的建議是保持一日三餐
答:咖啡和鼻炎關係不大,只要你不是過量飲用一般沒事(除非咖啡是過敏源...)
鼻炎的問題可以用下面的方法緩解
http://www.zhihu.com/question/51145900/answer/124331779
少吃點~
睡一覺
我不知道你是男的還是女的,所以就給出一個通用答案吧:
和伴侶一起吃飯,就不會吃完後很困了。飯後犯困意 是非常正常的 解決之道在於
1、判斷飯後有沒有要緊事做?
2、如果有 且必須立即做的 堅決不睡,站著也要做完;
3、如果有 且可以延期做的,進入第4條;
4、如果沒有,設個鬧鐘,開始享受吧;
注意各個地方的睡姿:(1)寢室 溫水洗臉洗腳,即使是中午,也可以洗腳 泡一下有助於睡眠;然後盡量換成睡衣上床睡覺,中午記得拉好窗帘,讓舍友小點聲,最好拖上舍友一起睡;然後溫度適宜的話,建議打開窗戶,自然風最舒適(睡前調好鬧鐘至關重要);
(2)圖書館 條件不太好,有條件建議回寢室。實在回不去,可以買一瓶酸奶,喝完再睡,有助於消化、睡眠,然後找個人少走動的座位,圖書館一般空調很冷,所以夏天改好衣服,不要著涼。趴著睡的姿勢 比較舒適,鬧鐘聲音設小點不要影響他人;
不要有心理包袱,我又沒耽誤事,又沒有影響到他人,睡覺有錯嗎?支持題主
睡覺是浪費時間?我徹底無語了……
不吃,親自測試有效
話說吃完為什麼不能睡(?﹏?) ,第一名說是個壞習慣看的我好方……我現在基本晚飯後要小睡一會……醒來清爽的不行,不過偶爾不小心睡過頭就尷尬了,起來就是凌晨一兩點了orz
吐了
睡覺。
這個戰拖的系統課程裡面也有闡述,首先解決方案是「少食多餐",我來從自控學的角度來講一下「好好吃飯的技術」
從生物學的角度看,飽餐後犯困的原因不只是餐後消化供血的問題,激素水平的調控作用也非常大,具體原因不展開,結論就是:吃飯的飽足程度和犯困是呈現正相關的,吃得越飽,越容易犯困;同樣和拖延中的啟動困難有非常大的相關性。
很多人餐後會面臨比較嚴重的啟動困難,最典型的就是晚餐之後的啟動困難,為什麼是晚餐呢?早餐吃的一般都比較少,午餐之後會有午休,間隔時間比較長,問題都不是很嚴重
晚餐一般比較豐盛,吃的也會飽一些,而且很多人晚上要工作,所以晚餐吃多了以後啟動困難就會尤為嚴重。
那解決方案是什麼呢?
既然困,去睡覺行不行?
按照戰拖課程的要求是不提倡餐後睡眠的,這是一種不太健康的習慣,而且絕大多數人工作起來沒有這樣的條件。
那麼我們就只能解決事情的核心原因:少食多餐
科學的少食多餐是怎麼進行的呢?
這部分內容是戰拖矯正的一個環節:飲食習慣矯正,具體要求是這樣的:
1、進食的頻率自定,要有主次:主餐進食量大,輔餐進食量小,一日4-6餐為宜,進食種類,澱粉要少吃,但是不能不吃,多吃水果和蔬菜,可以搭配果盤和蔬菜沙拉
2、進食的數量標準是:不餓為止:如果忍不住會多吃,請在備餐的時候只準備恰當的量,不要多準備,這樣即便想多吃,也沒有了,能起到強制限定的作用,一般買多了,必然會多吃,肯定是忍不住的
3、吃的少,中途餓了怎麼辦?首先需要適當的安排進餐間隔,如果中間飢餓的話,請準備含糖量高的水果比如:香蕉、蘋果等
水果是非常好的充饑食物:極易消化,健康,營養豐富,充饑效果好或者直接飲用葡萄糖粉狀沖劑,價格非常實惠,充饑效果好但是不推薦。
4、餓了請及時的補充能量:飢餓的狀態是非常不利於工作學習開展的,低血糖會加劇拖延的產生,並且會並發:情緒低落,情緒失控,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下降等問題。
最後說幾句題外話,扯扯淡:其實飽足之後不想工作,犯困是進化的結果,從進化心理學中解釋的話:如果你是原始人,吃飽喝足之後睡覺偷懶會極大的減少能量的消耗,增強耐餓的時間,提高生存能力。
如果你吃飽喝足以後還會到處亂跑,會浪費大量的能量,別人還飽著呢,你就已經餓得四肢發軟,兩眼發綠,這樣的人更容易被餓死,所以就被淘汰了!
http://weixin.qq.com/r/wLhfR9XEwYi_rZEk9_3S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