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入戏」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演员入戏的体验,老戏骨的一些趣事或许能够体现。

陈道明演电视剧《末代皇帝》时,为了体验帝王的感觉,买票进故宫玩。有时候背着背着台词就激动了,把一旁的游客都吓了一跳。

陈宝国演《汉武大帝》时,脾气随着角色不断深入一天天变差,刘彻霸道的性格也慢慢上身,经常就跟剧组工作人员较真,动不动指责别人。

古月演毛泽东出名,受到中央领导接见。领导鼓励他说话:你是演毛主席,主席谁都不怕。于是他拍着总书记的肩膀,指导他工作:xxx同志的经济搞得非常好,人民群众很满意,但是……

演员入戏的状态大致就是进入人物,行为举止都变成角色的状态。刘嘉玲就说梁朝伟有时候拍戏回来,完全就好像变了一个人,她就知道他在入戏。

最后用哥哥来结尾:

哥哥在《霸王别姬》里,在片场休息时,人都是一个梨园子弟的神态。


有一段陈凯歌给他说戏,他完全是还没出戏的状态,眼睛流着泪,神态完全呆住


然后怔怔地把导演推开

这就是入戏极深的状态。

以上是我关于老戏骨入戏的解析,

关注 @九歌,看我之前的回答,获得更多神作与戏骨解析。


第一反应就是她 警花王茜

从警坛风云到重案六组第四部,王茜把她人生最美好的20年都献给了季洁这个人物,她说自己多愁善感是季洁给她被拯救的力量,学会勇敢学会坚强。重案六组每一部在开拍前都会深入刑警工作中学习体验生活,她和张潮作为贯穿四部的主演一直都是这么做的。有时候我甚至还会恍惚,她到底是季洁还是王茜?

从警坛风云到重案六组第四部,王茜把她人生最美好的20年都献给了季洁这个人物,她说自己多愁善感是季洁给她被拯救的力量,学会勇敢学会坚强。重案六组每一部在开拍前都会深入刑警工作中学习体验生活,她和张潮作为贯穿四部的主演一直都是这么做的。有时候我甚至还会恍惚,她到底是季洁还是王茜?
据说在重三拍摄期间,王茜穿着戏中的警服走在街上遇见两口子打架的,成功劝和一对儿夫妻。
17年新剧天下无诈没开拍前的几个月她就已经开始到天津河西区的反电信诈骗中心体验学习。
张潮是民兵出身,在刑警队体验生活往往是真正的警察还没发话他就先冲上去按人。
王挺没演戏之前是海南海口某公安局的一名真正的刑警。
随意举个剧中的例子避免有人说我跑题或是粉丝滤镜太厚,在我另一个回答直接复制过来。
重案六组第二季里有那么一集。
重案六组破了大案在饭店聚餐,这次聚餐要宣布六组新任副组长的人选。本来人人都觉得六组副组长的位置非季洁莫属,但是因为新组员杨震的加入,综合各方面考量,支队长觉得杨震其实更适合副组长这个位置。季洁开始有些意外,但很快接受了这个结果,毕竟杨震较她来说确实能力稍强一些,何况她确实是个淡泊名利的人。
宣布杨震任六组副组长的时候,周围其他的人都是震惊和气愤,只有季洁,脸蹭的一下子就红了。



她有点羞赧,又有点尴尬,多了让人琢磨不透的滋味。周围同事都在看着她和杨震,她红着脸鼓掌真心祝贺杨震。季洁这个人物心情的复杂情感全体现在脸上。设身处地,这个反应完全出自生活中本能的反应,而放到演员本身,考量的则是入目三分的演技和观察生活的用心程度。
这个脸红不是化妆师的手笔,我相信王茜那一刻已经忘了自己演员的身份,真真正正的把季洁活到了骨子里。

后来王茜出了一本书,叫我就是季洁。
我想大概这就是互相成就吧。
今年重案原班人马又重新聚首拍了一部关于反电信诈骗题材的电视剧 天下无诈。
17年了,我总觉得季洁还在。

--------------------------看到大家还能记得这部剧真的特别感动,09年开始粉重案六组开始做王茜老师的粉丝也有7年多的漫长岁月。我曾经以为她像四季一样变化却拥有抵抗自然的神奇力量,那些我所惧怕的东西在我曾以为神一样的她身上开始慢慢改变。我看着她从季洁走到苏俪,看着她失去挚爱的万分悲痛,看着她从台前走到幕后。在被成长的漫长岁月里,我似乎也在感同身受着她的成长。

--------------------------看到大家还能记得这部剧真的特别感动,09年开始粉重案六组开始做王茜老师的粉丝也有7年多的漫长岁月。我曾经以为她像四季一样变化却拥有抵抗自然的神奇力量,那些我所惧怕的东西在我曾以为神一样的她身上开始慢慢改变。我看着她从季洁走到苏俪,看着她失去挚爱的万分悲痛,看着她从台前走到幕后。在被成长的漫长岁月里,我似乎也在感同身受着她的成长。
可能我带了厚厚的粉丝滤镜,容不得别人在我面前说她的半点不好,那么多年的陪伴她似乎已经不再是我喜欢的或者崇敬的爱豆偶像,她就像一个遥远的亲人,永远让我牵挂。
50岁,是我从来都不敢正视的数字,我也不知道她还有多少戏可以拍,也不知道未来她还会不会在演技事业继续奋斗。05年重案六组原班人马曾经打造了一部急诊室的医疗剧无限生机,14年拍了无限生机2急诊室故事。将近十年,她和海润解约带着剧本到处奔走找投资,没有流量演员的作品几乎次次被人拒之门外。其实也是因为她的坚持,急诊室故事才能如愿,她贴了自己的钱,没拿一分片酬。
医疗剧泛滥的那段时间,我疯狂的给身边的人安利无限生机和急诊室故事,可惜我身边看过的人寥寥无几。因为没有有噱头的营销没有所谓爆红一线演员的加入被淹没在为数不多的观众里一点一点地被人遗忘。我委屈的要命,心酸的要命,可我是大概永远也不会忘,我和她一起,等了这十年。同样的,也是最后徐庆东导演留给她的最完美的"绝笔"。
也谢谢你们,还能记得她和她的作品。
真的特别感动,其实也应该谢谢她吖,带给我们这么好的作品。
------------------------------
谢谢各位抬爱,破千了。评论区看到了几个重犯感觉自己好像又回到那些等重四等急诊室故事的日子。有个朋友评论说"有你这样的剧迷也是值了"真真戳了我的心,我不过是万千粉丝的一员,却真真正正把徐家军的作品当作怀中珍宝。我不是传媒行业,自然也无法有更大的能量去为这这么多年一直珍惜的东西去做点什么。
我将一腔热血与红心仅以卑微渺小的力量去触动甚至影响周围的人去关注徐家军好的影视作品,期许并盼望有更好的资源能够让德艺双馨的好演员去塑造更多的经典角色。
不知说什么,唯余剩下感谢。
谢谢你们。


破千赞了,感谢各位腐竹抬爱。

————————原回答————————

那必须要说一下青年表演艺术家白展堂。



要讲白老师的演技,就得从老邢小六为了应付姬无病准备找一个假盗圣说起了。(不得不说这爷俩非常的会选角)

(这个重量级的角色让白老师倍感压力)

(这个重量级的角色让白老师倍感压力)


为了演员表演质量,导演连盗圣玉牌这种真道具都搞到手了,看看人家这态度。

刚拿到道具就开始试戏,不可谓不敬业啊。

什么叫演员,什么叫演技,试问在座的各位,谁敢说他不是盗圣。

(这样的导演和演员我只能用专业来形容)

过于投入以至于后面出不了戏了。


作为这个事件最大的受害者,姬无病仍然无法认清老白盗圣是演的这一事实,这是对演员何等的肯定啊!

白老师的演技,可谓是假中带真,真中带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正的现实与角色融为一体,这种入戏程度怎么说?

最后是导演评价:

没办法,谁叫


突然这么多赞。。。才知道这么多人都喜欢小神婆哈哈~

我认真看了全部知友们的评论,恕不能一一回复,谢谢你们~&>0&<~

根据评论提供的信息,我把原答案做了小小改动~(例如她是92不是93年。。我也不知道怎么当时一时手滑打错了=。=以及还有好几处错别字。。)

让我们一起关注她吧!小神婆你可要继续演出好作品啊!!

-----------------------------------------------我是神圣分割线-----------------------------------------------------

你们都说老演员,我来说最近粉了一个女演员,出道不久,叫王紫璇。

不用说,知道她肯定是因为最近这部良心之作《河神》。

虽然剧情还没有吸引我到全部看完的地步,但单从制作来看,还是很有良心的。

除了前五集和后两集,我几乎是靠着每一集的前情提要刷完了大部分剧情。。。

但刷到这里,就没办法快进了,反复看了几遍:

还有大结局,真的是惊艳到我了,别看前面女主造型成一个花姑娘神神叨叨的,最后真有点惊艳到我:

这个姑娘,让我发现她演技好,是在看了她的访谈之后。

才92年的小姑娘,访谈的感觉真的挺让人舒服的,恬淡安静,一点都不像剧里那个小神婆。

她自己也说出道以来的各个角色,没有一个和她像,全部没法本色出演。她描述自己待在剧组里的一年里,如何去和男主搭戏,如何去练习潜水闭气,让人感觉踏踏实实的,特别好。

接下来是我对她的安利:

她脸有点点像小宋佳,有点点像唐艺昕。

身材有些像刘雯跟何穗。

声音是清新中一股绵绵的感觉,很好听。

但你去看她的采访,看她的作品,却觉得她和谁都不像,她就是她自己。

不娇气不做作,有感情有温度。

网上可以搜到很多她的硬照,可我觉得硬照没有拍得很好看,反而她的日常,让人感到真的是一个有点儿劲儿又带点儿意思的小姐姐即视感。

文艺才是她的最自然表达吧。

可她不需要被贴标签,就这样,就很好。

以下的几张从她微博里挖坟挖出来的照片们。。。

这张很像大学生,阳光活力有干劲。

哎呀这又是哪个犯二的美妆博主

(不过其实这两张照片都是在西班牙玩的时候照的,她说去到一个陌生的国家和地区,就会想要去看当地的电影,在电影里看到那些街道、建筑,然后自己再去走一遍~~)

这个像复古戏里的女主角

好了准备去健身!

健身狂魔,不仅有大长腿,当然还有腹肌

这张腹肌照好看点

这是她十五岁跳芭蕾的照片,是的,其实她是跳芭蕾舞出身。

好喜欢她的生活日常

还有这一张,已经被我用来做手机屏幕了。。。

王紫璇现在在成家班学武术,她拍河神时还请了一个私人英语老师跟她练口语,这是要进军好莱坞的节奏啊。

非常看好她。

希望紫璇妹妹多拍些日常来!最好多分享些自己的爱用品!美妆和护肤!爱看的书和电影!哎呀我好希望紫璇妹妹是一个美妆博主。。。。。

当然,有好本子演出更好的角色,对她来说更有发展。还是好好做一个演员吧。

期待你的下一部作品。

也希望你一直可以保持这样职业素养和持续学习的习惯。(如果王紫璇也会上知乎,看到我的答案,希望你可以看到这句话哈哈哈~~来自一个老粉丝的期待^^)

希望中戏培养出更多好演员。


高中戏剧节,有一位仁兄,演一个拾荒者。

戏很简单,无非是北京某个公交站不太平常的一天。这位仁兄的戏份更简单——演个拾荒者,背着个编织袋,佝偻着腰,或小心翼翼的搜索着每一个角落,或低眉顺眼的立在一旁看着等着别人手里的水喝完。

他走到站牌旁边,看到站牌下有个可口可乐的空罐,用脚立起来,踩扁,捡起来放进袋子;又看到不远处有个怡宝纯净水瓶,捡起来拧下盖子,踩扁,放进袋子……

除了肢体语言,基本上无台词,相比于其他人,很简单,不是吗?

戏剧节后一个月,紧接着是暑假。考试结束,打扫教室卫生,准备把堆在教室后的空瓶全卖作班费。老师点了几个苦力收拾水瓶,其中就有该仁兄。

听说他的同学懒洋洋的把瓶子一个一个向大塑料袋里塞,只有这个仁兄,不慌不忙的捡起每一个瓶子,拧盖,踩扁,装袋。

动作太娴熟,熟练到别人看着他的身影时,误以为某个拾荒的流浪汉,披着干净校服,穿着崭新的骚粉篮球鞋,偷偷跑进高中蹭课。

好吧,对于玩世不恭的人,人生如戏;对于认真的人,戏如人生。


不知道为什么挺多评论里提到张国荣。
可能是大部分人看微博杜撰的故事刷多了反倒成真了。性取向联想到《霸王别姬》《春光乍现》,抑郁症联想到《异度空间》。
不知为什么这么多人会表示同意,入戏是真的,我们看影视剧能跟着角色开心难过说明演员进入角色在演绎,就是演技好。角色多少会带给演员生活上一些影响,我相信这是暂时的,和个人生活毫无关系!纯粹被某一些营销号写的推文宣传之后的成果好吗。
难道说刘诗诗和吴奇隆在一起是因为入戏吗?难道不是因为拍戏过程中双方接触产生了感情吗?
抑郁症难道不是来自于公众人物的压力吗?性取向更不用说的,谁规定人只能喜欢异性的??怎么就成了入戏出不来了呢?怎么就成了“真虞姬”的呢?
张先生离开多年,我作为多年潜水荣迷,每每看到各种路人甚至居然有荣迷过度解读张先生的电影与个人生活的联系,就尴尬得不行。
还有,前几年去贴吧看看霸吧,已然变成张吧了,各种电影截图,各种酸臭诗,各种小学生报年龄,你报个年龄出来是噶哈?
比如哈∶

“有喜欢霸王别姬的00后吗?”
“本人0*,刚上初二,看了电影感觉***,从此爱上哥哥。”
“98的阿姨路过,会不会太老了?”


怎么滴??你看个电影还看出优越感了??后来卸载了贴吧,不知道现在霸吧变成什么样了。
电影是好电影,好电影是值得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喜欢了,但是我并不认为那些出生于和平年代涉世未深的小孩子,对那个电影的时代背景和所处环境下角色人物之间的情感有所了解或者感同身受(这不是一个悲剧吗?一个个小学生在感同身受居然还挺自豪?自虐症?)。
被跟风过度解读之后写出的文字,太苍白幼稚,只能感觉到此人并没有把重点放在观影上,只是跟风喜欢和自认为的逼格而已。
肤浅!!!张先生本人也是演过很多优秀电影角色的,也有商业喜剧,并不认为代表作只有《霸王别姬》一部,求求你们别再亵渎张先生,也别再亵渎《霸王别姬》了。
建议喜欢电影的朋友们可以看看原著,会有另一番感悟和体会的,本人就是先从小说追到电影的


周迅。


周迅:“演李米跟以前我演过的那种文艺角色很不一样,我时而歇斯底里地骂人、时而几近崩溃地痛哭,情绪波动很大。” 她表示这是她接演的所有电影里难度最大的一部。

演《李米》的时候,周迅拒绝男友李大齐来探班,“李米在戏里找男友找了4年,我也要体会那种孤绝的情绪,所以大齐一次也没有来看我。”

从试片之后媒体的反映看,周迅已与之前风格迥然,周迅说:“坦白说它不算我演过的大制作电影,但是表现内心的东西比较多。李米除了执着和暴躁外,体现更多的是一种多面复杂思维状态,她始终处于的一种极度焦虑的状态,和现在都市人的某种焦虑状态很相似。”

记得还看过一个访谈,曹保平导演说,周迅在拍李米的猜想的时候经常一个孤在片场的角落里,仿佛就是李米,还会因为戏里的一些台词情节跟导演起争执,因为她认为李米应该怎样怎样,有自己的看法。

这段我表述的有点乱,反正就是周迅在拍李米猜想时,无论是她本人,还是我们观众看到的她,都能很明显感受到周迅就是李米,而她在塑造李米这个角色的时候,是把做自己当作李米的,而不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去揣摹,所以我们能看到她把李米那种执着,那种歇斯底里演得淋漓尽至。


二 录制节目 泪撒现场

周迅是第三位上场录制的嘉宾,她扎了简单的马尾辫,一袭修身的黑色衣裤,怀抱着一个黑色文件夹。

她读的第一封信,是《太平轮脱险旅客的一封信》——这封信是太平轮船难幸存者周侣云写给父母的,真实地记录了太平轮失事后她和其他旅客遭遇的险情,临近死亡时的心理活动以及得救的经过。

周迅在讲台前站定,用有些沙哑低沉的声音,缓缓地读起来。

读信时,她几乎一直低着头,观众看不见的面部表情。但她的声音和停顿,却在瞬间带着台上的观众进入了信中“生死离别”的场景里。

突然,周迅的声音戛然而止,现场安静到一根针掉落在地都能听到。周迅稍稍抬起头来,整个人像是按了“暂停键”一样“定”在了讲台上。

这时,前排的观众,发现周迅已经落泪。为了抑制情绪,她伸手擦拭起来。

此时,台下自发地响起热烈的掌声,她伸手做了一个“终止”的动作,示意大家不要鼓掌。

现场瞬间安静下来,周迅快速地收拾情绪,有些哽咽地把信读完了。

当整封信读完,观众立刻反应过来,她是因为看到信中的一句:“船到码头时,看见功哥的父亲走来,他要哭了,但我有什么办法安慰他们呢?我们两只船上那么多人,仅卅八人获救,四个人被救上来时已经冻死了……”才“失控”的。

写信的姑娘是在功哥的帮助下才得以生还的,而获救后她不知对方生死,见到他的父亲也不知该说什么。



有一次我觉得周迅特别适合做演员,是在《画皮》的发布会上。那是陈坤介绍说周迅演的角色是他和赵薇之间的第三者,周迅很生气说不是。后来记者采访她,说对于演了一个小三有什么感想。周迅很激动地表示:我演的这个角色不是小三。说小唯没有和王生发生过关系。后来采访结束临走了,她还叮嘱记者不要说她是小三。



以上来自网络
侵删


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些个人见解。

先举一个特别通俗的例子,来让大家找到什么是入戏的状态。大家不妨试着把自己带入到情境中试一试:

假设你是公司的一名小员工,在今天上午来上班时,老板突然当着所有人对你说:“从今天开始的3个月里,你,就是公司的老板。你可以享有我作为老板的一切特权。你想指挥谁就指挥谁,由你来规划公司这三个月的工作安排,由你来要求每个月的营业额,由你来制定今天开例会的内容。好,从此时此刻开始,你就是老板。”

好吧,这一瞬间开始,你是老板了。也许在刚刚开始做这个“老板”的时候,你还有一点儿不自在,甚至不敢相信这一切。没关系,当你顺利地驱使你身边的人开始工作起来,大胆地开了第一个例会之后,你开始渐渐相信自己这个新的身份,也一点点地开始游刃有余地当你的“老板”了。至此开始的这三个月,你上下班有专车接送,每天进公司有人向你问候……慢慢的你适应了自己新的身份—— “老板”的身份,渐渐忘却自己“职员”的身份了。没错——你“入戏”了。所以首先,这是“入戏”的状态。

那么,从通俗的例子跳回表演上来说——就是忘却了自己的原本身份,潜意识中自己已经相信了这个假定的身份和假定的情境(环境),按着人物的思维来思考、按着人物的状态而生活——这是 “入戏”的状态。

当然,从自我走进角色的“世界”,走进“入戏”的状态是需要方法和时间的,最终达到从内到外的改变。戏剧舞台上做到“入戏”比影视剧要难很多,因为需要我们在一个基本空旷和没有太多实景参照物甚至是有观众的基础之上,强大的信念感支撑我们去相信这样一个假定性:环境、时间年代、当下规定情境中的每一个细节、人物关系等等。而影视剧会相对容易一些——无论从实景搭建、服装化妆还是道具气氛等这些一切,都会尽可能真实还原那个假定的“世界”。

在面对一个角色的时候,我们都会通过读剧本,和导演探讨,尽可能全面地去了解人物生活的世界环境、他过去经历过的一切,去揣测他的精神状态,捕捉他的思维方式和逻辑。再之后,便是尽可能地从生活方式、举手投足、语言感觉上去努力贴近角色,最终找到我和角色之间最舒服的交集状态,并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际体验把这些都变成下意识。在这个阶段中,我个人在生活中思考、解决事情时,就不仅仅会按着我本人的逻辑思维方式去思考,也会试着按着角色可能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并去做事。就这样,一步一步从内而外地把我改造成角色。(完全的自我——一部分我一部分角色——大部分角色小部分本我——潜意识中和下意识中是角色而忘我)

《绣春刀2:修罗战场》开机之前,大部分主演都提前赶到了台儿庄古城参加前期的剧本围读和动作武术训练。白天练武术,晚上就会跟着路阳导演一起围读剧本。大家在一起揣摩语言、挖掘人物的细节;而后我又根据殷澄这个人物剧本中赋予的东西,去推断他曾经的生活——好喝酒、夜猫子、爱贫爱八卦。

分析之后就是落实的体验:和身边的朋友在一起时,多去贫多去说,说话节奏快,脑子反应灵敏,做事要利索,不拖泥带水;手里有事没事就拎着个酒壶闷两口,寻找微醺的身体状态和头脑里微醺下大脑的兴奋感;经常在古城里熬熬夜,溜达溜达等等。这些过程,都是我在尝试让自己走近、走进一个生活中、年代上都离我很遥远的角色的世界而达到“入戏”状态所做的准备。

那么我们再顺着去摸索,入戏状态后的体验是什么。

我就用我自己的亲身表演经历来分享一些短暂的(功力有限,还在努力)“入戏”状态下的体验吧。

《绣春刀》,金刀门灭门:(《绣春刀》剧情就不多赘述)

烈日炎炎的上午,雨后的燥热,身上粘乎乎的(拍摄当天下完雨),有知了的鸣叫,有点心烦。整个朝野动荡不安,锦衣卫们最近一直在四处抄阉党,已经有好几家被冤枉了,小道消息说今天来我们金刀门抄家调查。这会儿,我家门外已经围满了要抄我们家的锦衣卫,我们现在也许逃不了了。这会儿我本来想绑了这几个走进来的锦衣卫再冲出去的,可我爹不同意,他说他能解决这件事,我们全家都不会有事。老爹要跟这几个人去衙门,我有点担心,但老爹执意要去,没有办法,身为儿子只能同意。

就正在老爹跟这几个锦衣卫出门的瞬间,一根飞箭飞进来插在我老爹的胸口!瞬间我老爹就站不住了要倒下;一瞬间我脑子“嗡”了一下,扶着父亲沉重的身体跟着一起倒下去。父亲倒地抽搐过后微弱的呼吸、胸口殷红的血迹、沉重的身体、血浆的刺鼻腥气、手上粘着的粘稠的血液,这一切的一切,导致我感觉我的头在往上涌热气,脑子中只有“!”。我看到父亲不行了,我感到难以置信,我感到被侮辱和欺骗,我愤怒,转头看到的,只有四个影子;我迫不及待地想撕了他们,我要让门客砍了这帮人!我几乎是嚎叫:“宰了他们!!”。这时我只感觉到父亲的手死死地抓着我,转头再看父亲,我只看到父亲最后喃喃地说着什么,就不再动了。脑子里只有四个字:爹不行了!心中只有委屈、不甘、愤怒,我要亲手杀了他们!我转头摸起旁边地上的刀,冲上去就想砍。这时左边来了一个他们的人,要阻挡我。挡我?谁挡我我砍谁!习武之人的下意识让我感觉到我反应比这个人快,这人出刀的动作我能看清楚,轻松地格挡,转手我就一刀,砍翻了他;右边又来了一个。好,来!来几个我砍几个!眼前刀劈过来,我就横着挡住,推开他进攻的刀,我就反击,脑子只有四个字:挡我者死。两刀右边的砍倒了。面前只有这个看起来更精炼的人(靳一川),接着砍!我大部分身体和意识还是在严峻斌的气势当中,直至打斗结束。当导演喊了“咔”的那几秒之后,我感觉他的声音就像来自另一个世界;脑海中情绪化的“严峻斌”渐渐被理智的“我”所代替,因为我意识到刚才所感受的都是拍戏之前的规定情境都是假的。理性的杨轶慢慢替代了失控的严峻斌。

这是我当时在情境中那短短几十秒入戏状态下的内心感受和体验。

同样,在《绣春刀2:修罗战场》中,当沈炼一句话警醒我并赶我走,而我正要走的时候,凌云铠一手按住我的肩膀说:“殷小旗不能走”,从那开始,我的脑子一瞬间感觉脑子“嗡”的一下,我潜意识已经相信了此时此刻情境(环境)的真实性和气氛的紧迫感、压抑感,脑海中只有一个感觉:可能要出事,但模糊地抱着千万别出事的心理,感觉汗毛孔都张开了,要仔仔细细地听凌云凯可能会说什么,处于也许一根针落在地上我都会听到的状态下;在他的一句句逼问下,我越来越觉得心跳加速,我真的担心我会出事,我要想尽一切办法去搪塞,并试着去做。我会看着我大哥期望他能说点什么帮我解围,我会思考此时此刻我该怎么办——一切都在情境和外界给予我刺激的一瞬间,我在努力思考我该如何去做并付诸行动。直到假的情境被打破,“杨轶”的思维与意识才又重新回到我的头脑里。

入戏的瞬间,是忘我的。这种状态下我们不会再去质疑和考虑我是谁,不会去质疑环境是否虚假、质疑身份是否虚假、质疑客观环境的一切是否虚假,反而会融入情境并在当下的情境中去思考,产生欲望并做出欲望下相应的动作。生活中:我饿了,我想要吃东西,我去吃了东西;我困,我想睡觉,我去睡了觉;入戏状态中,潜意思已经相信了周围任何构架的情境是真实的,在这个我们当真的情境之下:我的员工不听话,我要给他们开个会,我去开了会;有人杀了我父亲,我要砍他们为我父亲报仇,我去砍了他们;一个比我厉害的人想弄死我,我得找个借口活下来,我要听他说的话并想办法应对,他的话说了我想出了应对办法,我去执行了应对办法:搪塞,找借口,求助我老大,等等……

所以,我个人在入戏状态下的体验是:

潜意识相信这个虚假构架的身份和情境是真实的(准确的入戏状态):会以这样的身份去思考、会以这个身份产生在当下情境中的欲望和行为动机,并会以这样的身份去执行它们。

再简化之,那种体验感是:

会暂时忘记旧我,会用新我去相信情境的真实,会以新我的逻辑思维去思考、说话、交流、行动。

谢谢大家。


谢邀。
犹豫了几天要不要写,今天空下来,发现还是没有站在演员的角度谈主观感受的答案。就简单扯两句吧。

对于演员来讲,“入戏”其实在剧组排戏、聊天的时候用得比较泛且滥。但仔细梳理一下,大致包含以下三个层面:

1.排练阶段:“入戏”意味着找到感觉,接近角色。
切身体会就是,排练变得很顺利,主观上觉得很简单,这种感觉有点像毕飞宇在《推拿》里描写都红关于音乐的天赋一样——天赋都是被别人看到的,自己就只是觉得很容易、理所应当。(不是原文,大概其就这意思)

2.演出前:“入戏”意味着“入定”,通常需要演前小憩、 清洁化妆、默戏(甚至,有的演员会打坐、拜台)等具有仪式感的事情辅助。
切身感受就是,精力充沛,适度兴奋,不high不down

3.演出进行时:“入戏”意味着平时排练的肌肉记忆发挥作用,在近乎主观无意识的情况下以人物形象完成了场上动作(任务)。
切身体验就是,下了场所有人都给你竖大拇指,直觉也告诉你刚才演得很棒、很过瘾很兴奋,但短时间内台上的表现就像失忆了一样,根本想不起来!

其他答案里,多是谈及怎样算理想的“入戏”状态,观点基本赞同,只是答非所问,且都局限于演出进行时,在我年幼学某非主流乐器时,老师曾告诉我一句话:“你以为风箱冒出声音的时候演奏才开始吗?根本不,音乐在你拆琴包、立谱架前就已经奏响了”。这句话,终身受益。



高中某个昏昏沉沉的下午全班同学连着语文老师昏昏欲睡,按照座位从前到后一位位同学站起来一人读一段没有人听的课文,毫无情绪低声糊弄的那种。终于轮到我了,新出的科幻世界、科幻世界译文版、今古传奇武侠版、奇幻版、九州都已经看完实在太无聊的我于是站起来声情并茂全心投入包涵真挚情感的朗诵了文章的结尾抒情段落,动情之时眼眶已然泛起泪光,在同学们的掌声和老师惊诧的眼光中缓缓坐下,深藏身与名。


当下一片空白,情感积淀导致身体瞬间充满了肾上腺素,不仅仅相信“我就是角色”,更觉得这是正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一旦入戏,随便怎么演,所有的调度、台词、动作都是对的。

时间上的感觉削弱,就像网瘾少年待在网吧觉得一天过的很快一样,舞台上两三个小时仿佛只有10分钟。

外行人看来,觉得这个人疯了。行内人会停止聊天玩手机被吸引。

可遇不可求,一旦有杂念,比如“我要演好”,就达不到这种状态。一旦有一个演员不配合或者任何部门出现问题马上会跳戏,需要想办法补救。

有的临场型演员反之,一旦有舞台事故对他来说是新的刺激,此时才会分泌肾上腺素,享受状况外的不确定性,享受大脑飞速运转的快感。

自我的感觉和实际呈现不一定相同,自己觉得演的很好,但看回放或者台下观众觉得不好。有时候工作人员说今天这场演出是这几场里最好的,可自己并没有太大的感觉。镜头里呈现的最好的也往往不是最入戏的,而是最松弛的更好。所以很难界定入戏了是不是就是最好的呈现状态。

演完很累的,肾上腺素就那么多,用完了就没了。下戏很萎靡,耗神。


贴一段陈晓旭(87版红楼梦里的黛玉)的回忆文章吧

  “葬花”是我的重场戏,我准备剧本到很晚,才凉冰冰地上了床。闭上眼睛,要拍的镜头却连连在脑海中闪现,挥之不去。我只好数数催眠,也不知数了多久才渐渐有了点睡意。
  朦胧中,一阵噼噼啪啪的声音把我惊醒了。我拥被坐起,看见外面下着好大的雨。哎呀,那些花怎能经得起这样的风雨呢!明天的香雪海不知会是怎样的情景。我惦念着,竟一夜没睡安稳。
  天亮时,雨停了。我化好了妆,急忙赶到现场,下车一看,我不禁呆了。泥泞之中,梅花红红白白地落了一地,其中还有未放的花蕾,真的是红消香断了。我从没想到,美丽的生命竟是如此脆弱。我木然而立,心里有些酸酸的。落花犹人呵,谁又能知道自己的命运不会象这落花一样呢?
  此时此刻,我深深地理解了黛玉那份伤花感己的情怀。“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额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哀婉凄楚的葬花辞,原是一篇忧伤的课文,给落花,给流水,给凋零的春天,给她自己消逝的红颜。
多愁的颦儿,即使远隔了二百多年,你哀婉的哽咽应犹在耳,你愁美的诗句仍然使我的心为之震颤。
  千古风流,“葬花”独你一人。
  我默默地穿了戏装,扛起花锄,从落红狼藉的小路上向前慢移……
  十几个镜头在凄凄冷冷中拍完了。
  接着,要在同一个场景拍“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黛玉同宝玉偷读西厢之后,随着牡丹亭的曲于一路寻至犁香院外,当她听到“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等句,不禁心动神摇,如醉如痴、潸然泪下。
  穿好了另一套服装,我在桥对面站好,“预备——开始”镜头慢慢推近,“停!”李耀东放下摄像机说,“耳环错了,读西厢时是绿耳环,现在是白的,接不上戏。”王导问:“带来了吗?”我轻声答:“没有。”他的脸立刻白了:“怎么能这么粗心大意,开什么玩笑,这要耽误大家多少时间?”我穿一身纱衣在三月的寒风中瑟瑟发抖,听着他大发雷霆。最后化妆师大杨用颜料把耳环变成了绿的,才使风暴平息。大家松了一口气,王导脸上也有了血色,而我早已快冻成木乃伊。
  “预备——开始!”我船头站着,从里到外一片冰凉。
  “停,重来!演员没有情绪。”
  “好,开始!”
我仍然在镜头前发抖,导演停了一下说:“演员太冷了,披上大衣暖暖再拍。”
  一件大衣把我裹了起来。我低头沉默,心里飘过一缕凄冷,仿佛在沙漠里一样。我的脚下是一坯新堆起的花冢,早上零落的花瓣已快碾成香尘了,树上有两只麻雀很悲凉地叫着,好象在告别,然后各自飞走了。不知怎么,我的心猛然给牵动了,一阵酸楚从心中展开,于是这一天的所有感触,所有凄冷一下子泛滥了,眼泪已流了满脸,李耀宗从镜头里发现了这哀伤的一幕,连忙喊开机。我深知这样的哭泣放在这段戏中是会显得过火的,便拼命抑制,谁知适得其反,竟连肩膀也抖起来了。天哪,一直哭了个天昏地暗,一塌糊涂。
  后来,看到这个过火的镜头时,我俏然自问:“那样伤心,到底为了谁?为了那孤单的小麻雀,为了那堕入泥淖的残红?还是为了那忧伤的葬花人?”
  或者,是为了我自己?

陈晓旭《梦里三年》(十三)


演完家暴的,最好要在现实世界里弄得妻离子散;

演完杀人犯的,最好要操上饥渴难耐的大刀去砍几个人;

演过同性恋的?不必直回来了,弯着吧 ,弯着挺好;

演抑郁症患者的呢, 少说也要跳个楼上个吊,不然不足以证明自己“入戏”过——

并且最好不要自杀未遂,未遂就没办法封神了。

总之拍完戏以后,现实生活越不幸,不幸的时间越长久,被戏里的“余震”残害得越惨烈,入戏的程度才越算深。

以很多人对“入戏“的妖魔化,演员拍完戏,不在三次元搞一波大事,简直不好意思说自己对待这场戏的态度端正严谨,是个有天分有才华的好演员。

陈宝国在刚刚结束《老农民》和《湄公河大案》的拍摄工作时,入戏之深,一度借助药物来助眠;

梁朝伟拍《花样年华》和《2046》,六七年走不出角色,自述最痛苦是角色和现实混淆,分不清是梦是真,经常借酒浇愁;

张国荣身负传闻如斯多,可见一斑。

影视圈这样令人动容的故事比比皆是,用三料视帝黎耀祥的话来说,

演员要感动观众, 就要先感动自己;演员要带引观众进入那戏剧的世界,自己就必须要义无反顾地跳进那戏剧世界;忘记现实,脱离现实。

很多人敬佩演员“入戏”以后难以自拔,觉得那代表忘我和专注,是一种自我牺牲。 但事实上,真正有天分的演员,即便在最入戏的时候,潜意识也还在自我克制。

这种自我克制,完全出自本能,甚至连他们自己也察觉不到 。

你要完完全全地去感受戏中人的情感,这需要你忘我;但你要表达戏中人的情感,恰恰不能够忘我,相反,你要用你的“自我”去精准地传递你所感受到的情感。

你要毫无保留地感受,但却要恰如其分地表达。

任何东西不加以克制,很容易就泛滥成灾。

自我意识太过强烈的表演,叫自嗨;而不加以节制的忘我,是疯子。

这两者,都只会让观者不适,而不能叫见者动容。

最初以剧作闻名的毛姆,写下《剧院风情》来向他熟悉世界的致敬。

他书中的朱莉娅,英格兰一代名伶,才华横溢的女演员,演了半生的戏,却因为在和情夫分手万分痛苦, 不顾一切地、彻底地在台上发泄自我的情感,搞砸了演出。

最可怕的是,她自己浑然未觉,直到他完全没有演艺天分的丈夫来跟她讨论演技,

“我听说演出有毛病,我想应该亲自来了解一下。起初我只当是偶然的。所以我没
有说么,直到后来我肯定确实是有毛病。你怎么啦,朱莉娅?”
“我怎么啦?”
“是呀。你干吗演得如此糟糕透顶?”
“我?”她绝对想不到会听他说出这种话来。她眼睛里冒着火,直盯着他。“你这该死的笨蛋,我一生从没演得这样出色过呢。”
“胡说。你演得简直不像话。”

此时在舞台上纵情发泄的朱莉娅还坚持认为自己从未演得如此投入和成功过,

“你这混帐的白痴,你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哼,我在演戏方面所不懂的只有不值得懂的东西……你晓得我今天得到多少次谢幕?这部戏连演了这么多时间,还从没这样精彩过。”
“这我全知道。公众是一批糊涂虫。只要你大叫大喊,乱蹦乱跳,总能得到一批该死的蠢货疯狂地给你喝彩。就像搞巡回游说推销活动一样,你这四个晚上干的就是这码事。
演得从头到底都不真实。”

因为她认为自己表达的都是真实的感受,

“不真实?可是我对剧中的每一句台词都有切实感受啊。”
“我不管你什么感受,你可不是在演戏。你的表演一塌糊涂。
你夸张;你表演过火;你一刻也不能使人信以为真。
这简直是我一生中所看到的最糟的过火的拙劣表演。”
“你这活见鬼的蠢猪,你怎么胆敢对我这样说话?你才是个表演过火的拙劣演员。”
她用巴掌在他脸上狠狠地给了他一家伙。他微微一笑。
“你可以打我,你可以骂我,你可以喊破你的喉咙,可事实依然是你演得糟透糟透。
我不准备你用这样的表演来开始排练《当今时代》。”
“那就去找个能演得比我好的人去演那个角色吧。”

不过他的丈夫终于孜孜不倦地使她意识到自己的表演有多糟糕,

“别说蠢话,朱莉娅。我本人或许不是个很好的演员,我从来不自以为这样,但是
我分辨得出表演的好坏。尤其对于你我没有一样不一清二楚。我要在星期六贴出布告,
然后让你到国外去待一阵。我们要把《当今时代》作为我们秋季演出的剧目。”
他说话的沉着坚定的口气使她镇静了下来。的确,讲到演戏,迈克尔对她是再了解
不过的。
“我真是演得很糟吗?”
“糟透了。”

最后朱莉娅不得不承认,她演砸了,因为她让自己的感情失去了控制。

她思索了一下。她完全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原来她让自己的感情失去了控制;
她是在感受而不是在演戏。
又是一阵寒颤溜下她的背脊。这是个严重问题。
心碎无所谓,但是不能让破碎的心来影响演戏……不,不,不。这是两码事。她的演戏比世界上任何一桩恋爱更重要。
“我要好好控制自己。”

感情的泛滥差点将她摧毁。她最终明白,她只能在克服了一些感情以后才能表演它们。

直到她跳出来看,她才明白了为什么今年春天她演得那么糟糕,以致迈克尔决定停演;这是因为她演出时怀着她所表演的感情。这是不行的。
你应该有过这样的感情,但你只有在已经克服了这些感情之后才能表演它们。

诚然如此,有天分的演员,天生知道如何有效地筛选和传递情绪。他们能够在入戏的同时,协调忘我和自我之间的分寸。

就像梁朝伟说的,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用各种方式感受世界,没有为了戏做特别训练……”

我们每个人都用各自的方式感受世界,我们每个人都在用各自方式的表达我们的感受。我们所经历过的事情不一样,但我们体验的情绪常常是相同的:

考了59分的失落,跟掉了100块钱的失落,都是失落;吃饱喝足的满足,跟食色性也的满足,也都是满足。

维度不同,但基点大抵相同。

人类的感情有其共通之处,表达方式却不见得相同。

周迅拍《听风者》无法进入角色,因为角色表达情感的方式与她本身的方式相悖,

“这是我所有角色中表面上看 起来最无情的一个!我看到这个角色很心疼,她把自己的感情藏得很深,刚开始我进不去,因为跟自己不像,所以常常会在戏外把那种情绪哭掉。”

为此她甚至几度情绪失控,求导演让自己“哭出来排排毒”,几乎吓坏了导演。

周迅体验到了角色的情绪,但因为角色表达情感的方式跟自己相背离,导致冲突和失衡。这就是自我和忘我之间的冲突。

这足以说明,演员入戏的时候,并非完全地失去自我,而是在协调自我和他我之间的平衡,达到最理想的表达状态。

所谓天分,就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能够把这件事干得这么漂亮。

而演员的天分就是,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能够富有感染力地传递真实的情感。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能够体验真实的情绪,传递真实的情感,让你笑,让你哭,让你信以为真。

我不知道我怎么做到的,但我就是做到了。

就像你问毛姆,你为什么小说写得那么好?

他也许会说,我他妈也不知道啊,你们为什么就写不好呢?

我们普通的外行人管中窥豹般的“入戏”,充其量只是众口铄金打造出来的“戏剧玄学”。

而任何一个优秀的演员,或者不如说任何一个优秀的创作者,都本能地能够意识到,入戏并不是彻底的忘我,而是在自我的注视下恰如其分的忘我。

套用keep上的一句话,“自律使我自由”,而天才之所以天才,是因为其自律出于本能。

在此,向那些自由且专注的灵魂致敬。


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一位大美女:吴君如。


她后来为观众熟知的,是谐星形象。但80年代末,她刚出道时,也不过拍平常的古装、爱情等。比如和星爷合作的《望夫成龙》、《流氓差婆》呀,都不算很喜剧(还有好多我没看过的)。在和星爷的多部电影的合作中,逐步确立了她后来的憨厚爽朗的喜剧戏剧。

然后,多次合作中,她就入戏了……

吴君如明确表示(-^O^-):定情电影是《望夫成龙》。

后来在自传中,她这样说星爷(-^O^-):“拍戏10余年来,让我假戏真做的对手只有周星驰。日夜相对,人非草木谁能无情,尤其他这样风趣这样英伟潇洒!”

两人合作有十多部电影,多为夫妻、情侣,或者……前任。即使《情圣》中,吴君如只有一个镜头…也是程胜挚爱的前女友……

这还不够,她还反复再三地多次不断地重复重复又重复地向周星驰大胆“表白”。

比如说:
星爷受向太指责那段日子,吴君如就力挺星爷,还说:“可能在他人眼中,他是个很难相处的人,但他只是不懂得表达自己,他只会在电影中表达自己。”
并顺带表示(-^O^-):与星爷合作有触电感觉。

比如说:
09受黄子佼采访时,她就表示:张国荣是她偶像,刘德华是她的好友与邻居,周星驰是她曾暗恋过的人……
并顺带表示(-^O^-):“我确实有一点喜欢过他,但他从来没有喜欢过我。”

比如说:
“如果有机会演《色戒》里那种必须要激情的床戏,谁你会觉得会优先考虑?”
(-^O^-):“如果真的要我选的话,我想选周星驰。”

周星驰(;′д`)ゞ:“非常感谢她,那么看得起我。”

吴君如没有和周星驰走到一起,但也一直是很好的朋友。后来的多次“表白”,坦白直率之外,兴许也是调侃吧。

她回忆星爷,也还说:“我们那时是很热血的年轻人,刚刚出道,都很热爱这个行业,每一件事情都希望做到更好,现在回想起来是最开心的时光。当周星驰慢慢红了以后,我不知道为什么,他就变得越来越“古缩”(粤语,内向孤僻之意)了,把自己藏起来,不知他想什么。可能他自己有很多包袱,深沉了,大家都长大了,各自走的路不同了,我现在没有和他合作,大家也很久没有见面了。我也有看他的《长江七号》,但它不是我“那杯茶”。 ”也是较多唏嘘……

但她写过关于星爷的也有段话,我也很喜欢:“我记得在TVB时有一次和周星驰拍电视剧,我们俩蹲在街市,看着人来人往忙忙碌碌,我们很喜欢看街上的人走路、说话,大家都觉得很有趣。那时候和周星驰演得最多就是这样的草根,因为我们都不是帅哥美女,难道他演刘德华,我演李嘉欣?他出身单亲家庭,我家庭就完满一些。我的思维很简单,他想得多想得深,所以成就也高。”

这话里有人生与岁月在,值千钧之力。

喜欢星爷的真的可以看看星爷的早期作品,比如《盖世豪侠》,《他来自江湖》等,星爷那时候笑得真是开心。

对哦,我对[入戏]的理解,应该没差吧……


更新:

评论区有人说更喜欢刘涛的白蛇、慕沙、阿朱、妈祖、霓凰等等其他角色,也有不少人说不喜欢安迪的

我原答案举芈姝和安迪两个例子是为了围绕“入戏”的,因为是最近刚看过的印象比较深刻,并不是说这就是两个最好的角色啊

像霓凰我也很喜欢,但是我不知道她入戏霓凰是怎样的,大概是《红颜旧》唱的动情?或者跟胡歌俩人商量着加戏,加了些类似吃醋说“以后你苏先生的帐前护卫由我霓凰负责!”这种比较生动的小细节等等,也是要真正吃透角色的内心情感才能做到的吧。

——————————————我是更新分割——

原答案:

记得之前看电视上有个《芈月传》幕后创作纪实或者花絮采访之类的,说刘涛演《芈月传》芈姝一角的时候,拍到后期黑化的戏份,在剧组要备着“速效救心丸”。

因为每拍完一场她都难受的胸口痛、说不出话,给水也不喝。

芈姝这个反派角色是刘涛自己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演完芈姝以后刘涛说以后都不想演这种反派了,太折磨了。

这剧我也是冲着历史故事以及《甄嬛传》团队去追的,但是《芈月传》故事讲的不是很好,芈月一路开挂太明显,人性的表达不如大秦帝国里宁静那版真实,配角芈姝反倒算是一个很招人疼的人物。

然后采访中刘涛对芈姝这个人物的理解,自己解释某些细节她为什么要那样去演绎,句句说到我心坎里,“反派也是人啊”。

那时候就觉得,对人物有着细致的分析,对反派人性的多面性有着清晰的理解,所以演的时候才会投入真情。让自己成为角色,用自己的真实感受带入角色,而不是把角色应有的情绪演出来,演完迟迟不能平复心绪,要带着情绪缓很久甚至备着救心丸,就是我理解的那种“入戏”吧。

————————————————————
《芈月传》这部剧整体不是很高分
但是我觉得芈姝这个角色无论剧本还是演员给塑造的还是不错的
很多人说芈姝这个人物表达的太用力
我倒觉得用力就对了
就是因为这么用力,演员才会演到心口疼

芈姝这个角色可怜可恨,原本天真单纯,却在后宫因为与妹妹的种种误会加之失去挚爱的男人的宠爱被逼成阴毒愚蠢的妇人,所以才会心痛。谁让她蠢呢,她但凡是个有点智慧、心计足以和芈月抗衡的反派,也不至于让人演的心里这么堵的慌。

她太用力,她演得像个精神病。为什么,因为芈姝到了那种极度失望、极度愤怒又极度绝望的境地,她真的已经被逼到心理扭曲,她本来就不是个聪明从容的反派,在芈月的沉稳智慧面前,她的阴毒心机都手忙脚乱、适得其反。

就是因为这么用力,后期黑化剧情我感觉太影响备考心情特意等考试月结束才看

很喜欢姐妹最后这段对手戏:(动图太大传不上来,图源网络,原po见水印,侵删)

芈姝带着最后的骄傲和不甘

姐姐 你会放屁吗
你我 都已经回不去了
难道你能让时光倒流 能让先王与我情意如初 能让荡儿起死回生 能把江山社稷重交于我的手中

几句话,加上似笑非笑笑中带泪的表情,道尽芈姝的悲哀后半生,她还要怎么演才更能加动情?

没记错的话

芈姝这个角色拿到了金鹰白玉兰等电视剧业内有名的奖项

虽然“芈姝”这个角色在刘涛近两年塑造的一系列角色里不是最红的
但是是我最初最先喜欢上的

————————————————————
为什么提刘涛的芈姝呢
因为我觉得这代表一类角色或者说一类演员

“演技”这个东西
近期在知乎被捧上天了
评判标准都变得模式化了
能不能把观众带入戏就是很直观的标准不是吗

演技演技,可能我们在注重表演技巧的同时
忽略了情感体验
技巧诚然重要,如何演表达最到位、如何演观众看着舒服,手抖动、嘴抽搐、眼角含泪,都是能通过炉火纯青的技巧演绎的让人拍手叫好的细节
但技巧再纯熟也能一秒脱戏,真正融入了情感才是真正能让演员“太入戏”的点

刘涛我以为她就是一个“情感体验派”
看得出来有时候她对表演技巧分寸的拿捏并不十分自然、熟练
也不是那种天赋异禀、老天爷赏饭吃的演技派

但是她每演一个角色时给人物倾注的感情都是能打动人的,对角色的理解、对人物内心的了解都是很到位的。(一直追剧有个习惯,就是追完剧再去看后期各种对演员的采访、创作纪实等等,看看创作团队对作品里人物的诠释。有的演员演完了红楼梦却说不出对自己角色的定位、连角色判词都不知道、或者说的简直是小学生看动画片一般的理解,有的演完了一部神话作品采访中让谈一下对作品的理解居然说就是“xx和xx谈恋爱的故事”,大概就是用“技”不用“情”的一种表现吧,这种演员怎么敢奢望他能演出你内心的经典?)

——————————————————————
再说另一个争议比较大的角色
《欢乐颂》看完了完整的第一季,第二季因为剧情故事线有些混乱没再追下去,“安迪”这个角色给刘涛带来了很大的争议,这里不去分析争辩这些,还是围绕“入戏”主题。

我也曾因为“安迪”第二季的表现在心里为演员好感度打了个小折扣,直到后来逛网易云看见超级面对面刘涛的这期采访,通过她各种采访里对安迪的解读,真的觉得她是很爱安迪了,这是一个演员应有的对工作的认真甚至是热爱的态度,重新好感度upup。

因为感觉她比编剧更懂安迪,她对安迪的期待是和观众相通的。

她不明白、不赞同编剧给安迪的转变但是作为演员她无权改变已经完成的剧本创作

她明白她心里真正的安迪应该是怎样的

她明白观众会对安迪的哪些转变不买账

她做到了如她说的,安迪跟她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但是她“可以把自己借给安迪一用”“让安迪一直住在她心里”。以下是截几句采访给大家看

(链接附上,大家可以去看看采访后半部分以及结尾刘涛表达的对安迪的理解,包括受到一些人质疑的安迪人设到底应不应该只是像生活中的精英的问题等等。)

网易云音乐

她会在演绎这个人物的同时

理解这个人物并且向这个人物学习

她在第一季给安迪买私服细心搭配合适的穿搭

同时她自己私人穿搭风格也有了安迪的影子

她去体会剧中安迪的个性和处事原则

理解安迪的“与众不同”同时学习安迪的优秀品质

她甚至因为欣赏奇点对安迪的情感

在第一次跟“小包总”扮演者杨烁见面的时候下意识冷眼相对,让杨烁误以为刘涛不喜欢他

说句题外话

我看挺多人觉得安迪演得不够好,也是安迪之后刘涛演技的口碑下滑比较多,第一季的话我个人还是挺喜欢

而且安迪是唯一一个得到原著作者认可的角色,播出后他多次出来默默在各种博底下夸刘涛,为刘涛的安迪打call哈哈哈

我觉得这也是因为她对角色的理解和诠释,真的挺让作者满意的吧。

为角色塑造灵魂,把自己借给角色一用

这算不算是一种入戏


搜狐娱乐讯(上海站 马蓉玲/图文 何雨建/视频)观影《滚蛋吧!肿瘤君》的过程就像坐过山车,前一秒你乐得笑拍大腿,后一秒就已经哭得一泻千里,虽然又是角色患绝症这样的老梗,却在导演韩延的手下拍出了新意,喷射出一海碗的励志鸡血。日前,韩延在上海接受搜狐娱乐专访,将拍摄的幕后故事掰开揉碎,细细道来,原来白百何这次入戏太深真的不是只闻楼梯响,用生命在演绎有点傻乐、时而犯二的“熊顿”时,自己却患上抑郁症,甚至去求医问诊。

  Part 1: 入戏太深!白百何患抑郁症 曾问诊心理医生

  《滚蛋吧!肿瘤君》的剧本在韩延看来,是捡到宝的新发现,而生活中没心没肺、至情至性的白百何亦是他心中扮演熊顿的不二人选。这次白百何完全豁出血本,打开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投入角色,甚至患抑郁症整整两个月,一提到“熊顿”就落泪。

  搜狐娱乐:主角患绝症在韩剧中已经是老梗了,当时你为什么会选择拍摄《滚蛋吧!肿瘤君》这种题材的电影?剧本最吸引你的是?

  韩延:看剧本前,我的理解跟你一样,但看完剧本后,发现它的意义并不在于癌症这件事情上,而是在于这个漫画家本身的乐观精神。我原是特别纠结的人,看完剧本后有种整个人蜕变了的感觉,我被它洗礼了,应该把这种精神传达给中国观众。

  搜狐娱乐:最初是怎么找到这个剧本的?

  韩延:剧本在我接手前,版权方已经做了三年,熊顿也参与了剧本,她提了好多设想,甚至还设想过,电影结尾的时候由熊顿来喊卡,结束这电影,但很遗憾她不在了。当我拿到剧本的时候,熊顿已经去世两年多了。剧本辗转到我和白百何的好友那,他给我们看了之后,我们第一时间就被打动,决定拍这部戏。

  搜狐娱乐:是怎样的念头让你找白百何合来演熊顿呢?

  韩延:我有一个习惯,在看剧本的过程中脑海中会锁定一个形象,当时锁定了白百何。我们是大学同学,对她印象深刻,她每天乐乐呵呵的,和熊顿有特别相像的地方,乐观、没心没肺、和熟人可以耍宝。白百何是我们的唯一人选。

  搜狐娱乐:白百何之前已经演过两次癌症患者了,怎么让她再次接受这样的角色?

  韩延:我问过片方,为什么不先把剧本给她递过去,他们说她都演烦了还能接吗,我说她即便演过两回了,但以我对她的了解,这个角色她肯定不会拒绝。我后来恶补了她的前两部绝症电影,确实演得非常好,我说,你都演成这样了,这部戏你还怎么突破呢?她说,韩延你不知道,这部戏是我遇到的第一个有原型人物存在的,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挑战,放心吧,我肯定会尽全力去演。

  搜狐娱乐:作为导演,你对于白百何的表现满意吗?

  韩延:我非常满意,大家一致的评价就是,熊顿就是白百何,她已经把灵魂注入这个角色,真的把这个角色演活了。杀青的时候我给百何写了一句话:“百何,真的很感谢你,是你让熊顿永远活在了这个世界上,真的非常感谢。”

  搜狐娱乐:听说白百何在拍摄时入戏很深,甚至得了抑郁症?

  韩延:我们都是中戏人,演戏是要靠技巧的。过去听说过很多入戏太深出不来,但我没有遇到过。她一天到晚说,我在你这个剧组太压抑了,我一直以为她开玩笑,直到她去看医生,西医到中医,医生说你最近千万不要再接类似的角色了。我那时候才知道演员要想把戏演好,需要调动身体所有机能去演戏,而不仅仅靠演戏技巧,这让我很震撼。

  搜狐娱乐:是你给了太多压力,把她给“逼”的吗?

  韩延:不是,熊顿这么乐观可爱的人离开了,在我们拍摄电影的过程中,这根弦一直绷着,有时候我们可以强调她乐观的一面,但其实我们心里都很难受,百何演得越可爱,我们越觉得可惜。特别是作为演员,她要压抑自己真实的情感,然后要去装作没心没肺,对于百何来说是一个压抑的过程。而且,我也很不近情理地说,不要煽情的地方我们就不煽情,能收的地方尽量收,在这个过程中,她的情感没有得到宣泄,可能会造成抑郁。

  搜狐娱乐:她的抑郁症持续了多长时间?

  韩延:大概有两个月的时间吧。她一结束拍摄就去国外玩,玩了一圈回来遇上采访,只要记者一问到熊顿,她眼泪马上下来了,她给我打电话说:“我以为玩一圈就好了,但是还是不行,我不能提这个戏,就是一碰就不行。”大概两个月之后我请她来看粗片,我说你做好准备,你好不容易从那个情绪里面出来了,她就说没事,结果那天又有点情绪失控,她是个非常感性的人。

  搜狐娱乐:她抑郁的表现是有哪些呢?你在此之前有一些感知吗?

  韩延:她就一直不高兴,我们问她怎么了,她说没事,可能是累了,那个时候她身体也不好,持续感冒。我也很心疼。

  搜狐娱乐:最近你一直陪着白百何全国宣传,不可避免被媒体问到有关王珞丹的问题,她有受这个话题的影响吗?你会不会安慰她?

  韩延:这是部正能量电影,我希望观众能把焦点集中在我们的电影上,而不是娱乐化的新闻。我真心的觉得如果因为这些新闻把熊顿的这些东西掩盖掉,特别可惜。对于小白,我觉得她很坚强,她没有问题的。


感觉《蓝宇》里的胡军和刘烨应该可以算吧~据说俩人拍完之后有好长时间都没再见过,爸爸三的时候刘烨都不敢直视胡军哈哈哈哈哈哈


《色戒》里可以看到梁朝伟的套


我是一名演员,我热爱演戏。我的演技就是时好时坏的那种。演的最多的就是反派了,记得那场戏我跟导演说我应该怎么去演这一段,导演说叫我拿出我最狠的一面,就是报仇的那一段,一下子我就入戏了,当时导演说咔的时候,我以为哪里出错了。导演跟我说我演的不错,够狠。然后我看到那个画面,我自己都吓到了。没想到我竟然演的这么狠,太可怕了。那次导演说我以后一定会红,我听了很开心,我会努力的!


一年多以前,帮人排练话剧,基友自制的《广陵散》,关于聂政刺韩相侠累的。有一场醉剑舞,假·石桌上有酒器。扮演那个聂政的的那个人一遍捧着剧本一边喝(其实酒樽和酒壶里是水)。我们在那商量布景的一些细节。他忽然站起身来,一套剑舞耍下来。我们都愣了。耍完,主角忽然倒地。吓我们够呛。往前一看,主角面色红润,眼神迷离,似梦非梦那种感觉。像似喝醉了。基友以为谁开玩笑把水换成酒了。最后一妹子(扮演姐姐聂榮)上去想拍他。只见他忽然直身而立起来。目光清澈。
那时我们才恍然大悟,顿时肃然起敬。原来他刚才入戏了。
听我这么说,可能感觉差,如果在现场,很震撼。_(°:з」∠)_可惜那个学长只是业余的,专业是游戏3维场景建模。并没有当演员的打算。唉


推薦閱讀:

音樂劇、歌舞片、音樂劇電影這三個概念有何異同?
為什麼人藝上演的《雷雨》「公益場」淪為「爆笑場」?

TAG:电影 | 演员 | 戏剧 | 表演 | 演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