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有多可怕?

總能聽見長輩說,你一定要堅強,你不知道貧窮有多麼可怕。問:貧窮有多麼可怕?哪個國家或朝代的貧窮最可怕?


我現在的舍友,是我見過最讓我心疼的女孩兒了。認識了兩年多,現在才慢慢了解她和她的家庭情況。

記得開學第一面的她,黑油油皮膚,眼睛大而炯炯有神,瘦小乾癟的身材,從進門除了我主動跟她打招呼問了一句你叫什麼名字給了我回應後就再也沒說過話。默默收拾自己的床鋪,這樣容易讓人忽視的女孩。讓我在同個屋檐下卻忽視了一年,她安安靜靜總是不言不語。
她一直都有申請貧困生助學金,有次無意看到申請表,上面寫著父親殘疾,哥哥智障,還有一個妹妹。她沒跟任何人說過她的家庭,後來才知道,她媽媽是越南人,以前也是因為窮被人買了當老婆,爸爸娶不到老婆,家裡親戚就選了她媽媽買了過來,也就是「越南新娘」。她的媽媽扛起了這個家庭重任。媽媽沒有文化,但想讓孩子們好好讀書出人頭地賺錢,所以對他們的學習上看的很嚴,考試成績不好會打罵他們,所以她說她小時候很害怕出成績。哥哥精神方面有一部分是因為媽媽對他們的方式,體會不到媽媽的愛,哥哥和她小學一個班的,哥哥經常遭受校園欺凌,她每次都會衝上去護著她哥哥,回到家也不敢跟家裡人說,因為媽媽一定會說自己做了什麼錯事,招惹了人家,不要在外面惹事。然後哥哥一邊忍受著學校的欺凌回到家裡又不敢說,性格越來越封閉,後來精神崩潰瘋了。她心疼又害怕這樣的哥哥,又有著一個不懂事叛逆的妹妹。她早就清楚自己的未來肩負著這整個家庭,她在用自己薄弱的力量為媽媽分擔,我在想她若不是有著能衝上去保護自己哥哥,甚至為哥哥打架的這種堅強和勇氣,可能她也早就崩潰了吧。
無論什麼假期基本都不回家,一個人在宿舍吃著食堂或泡麵,因為車費來回一趟要差不多三百。她說想家的時候就都是在洗澡的時候哭。暑假放假不回家,去工廠打工,說回家沒事情做不如多賺點錢,用那個錢給自己買了筆記本,經常借給朋友,朋友還回來她才發現被摔壞了然後抱著心疼,但一句批評話都沒對朋友說過。我們所有人周末出去玩消費的時候她的周末都用來兼職,加入很多能讓她加分的社團,去爭取獎學金,好在她的努力沒有白費。
她是我遇到的最最善良真誠的人了,會因為部門的師妹夜晚被貓咬傷找她作陪,深秋晚上,頂著濕漉漉的頭髮都不吹 衣服隨便一套就走,在每次發紅包還錢給我的時候會四捨五入的多給我這麼五毛一塊,會值班回來深夜還給我縫褲子,會傻傻的攬下不屬於她的活。

貧窮給人帶來了極大的自卑,但也帶來了善良單純樸實誠懇頑強堅毅和勇敢。這是我從她身上看到的,大多數人身上失去的。我想對她說就算你自卑到塵埃,我都要把你拽出來享受暖洋洋的世界,無論如何昂首抬頭一起前行。


稍不留神跑到了第一,身為國家級貧困縣區,每次家鄉上新聞基本都是因為窮或者苦。

第一次獲得如此多的贊同,讓我竊喜的同時又黯然神傷。
當然這些事情最近的也有兩三年了,有些是比較久遠的事了,先在因為農村合作醫療的普及,比以前好了很多。另外大家的收入也普遍提高了。但是貧窮依然還遠遠沒有真正的擺脫。
沒有課桌的小學,不通自來水,一到旱天就要幾十里背水的村莊。依然存在著。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都在變好,不論快慢。
現在政府的解決方案就是合村,把小村合成大村,逐級外遷。希望以後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少。
其實這些窮人也不是大多數的情況,這幾個人也是屬於我見過的人中最窮或者最慘的那一部分。其他大部分人都沒有那麼苦了。我只是描述出來給大家看看,真正的窮有多可怕。我家的話因為比較願意出來闖,沒有那麼窮,已經把家裡的地送給別人,搬到縣城住了。但老家確實還有一批相當窮的人。

對於貧窮的人來說,太遙遠的事不敢想也不敢去做,孩子上學收益是未知的,但付出是確定的,對於有能力的人來說,搏一把,失敗了無所謂,但是對於窮又沒有能力的人來說就是孤注一擲了。所以選擇打工的遠比上學的多。

以前上學的時候,8歲起就要每天翻兩座山包六趟去讀書。12歲起就要每周步行三四十里山路去讀書,年齡更大些就更遠了,有的同學從學校回家要坐幾個小時的大巴。所以都是一學期回家一次,但是對於十幾歲的小孩來說,這實在是太苦了。所以很多人就選擇了不讀書,打工。

大概十來年前的事,同村的一個光棍,孤兒,被倒下來的土牆拍了一下。當時頭都軟了,拿布包了下,去醫院看了,醫院說頭骨碎了,需要幾萬塊,這人說沒有,就簡單處理下回家等死,然後就死了。
大學時候去醫院裡,碰見一個人,腹水,瘦的骨架一樣,挺個籃球一樣的大肚子,醫生說你這個要住院啊,他說沒錢啊,醫生嘆了口氣,說你這個就沒辦法了,這個人就搖搖晃晃回家了,手裡還拿個小凳子,走一段就坐下來歇歇。
前幾年外村的一個老人,得了重病,聽說要花很多錢,可他知道孩子窮,就上吊自殺了。
以前村裡有一座空宅,老人都不允許靠近。因為哪一家人得了肺結核,又窮,那時候好像沒有免費治療,而且就算有他們連路費都出不起,後面就全家死光了,好像剩下一個遠走他鄉了。
我看了幾個高票答案,看來知乎上的群體收入層次比較高,都沒見過真正的貧窮,真正的貧窮根本來不及考慮所謂教育,眼界,出路,真正的貧窮就是一不小心,就死了。


https://m.weibo.cn/2205215712/4173942564562245被微博知呼醬未經授權非法轉載,拿來吸粉發廣告賺錢,吃相及其難看,提出嚴厲譴責.

————

《39寸大彩電》

在山東的奶奶年前摔斷了腿,送去了縣醫院,需要做手術,醫院卻不給做,說轉院吧,因為年紀太大了,怕出人命。我問父親奶奶多大年紀了,父親手指夾著煙,側著頭想了一陣,然後猛嘬了一口說,八十多了吧。

父親從東北回了一趟山東,和他的四個兄弟商量了一下,說那就不做手術了,就癱著吧。或許他們心中,有一條適用於農村老人不言自明的規則,生命旅程的最後,總是要卧床不起。五個把兄弟出錢,四叔不願出錢,就出人,由四嬸照顧,四個人的份錢要把四嬸的"工資"包括。我爸這一脈早就去東北定居,一年也就回來一次,那就多出些錢,真實的生活就是這樣,錢能解決大部分的問題。

有一天父親給我打電話,說你平時不是上網么,聽說可以買東西寄過去,你給你奶奶買個電視吧,你奶奶起不來床,給她弄個電視看,多少錢爸給你。我說不用,我有錢。那時我在北京六環外,有一間建於92年的八手老公房,買了一年有餘。交房的那一天,前房主饒有興緻的給我介紹燃氣熱水器怎麼用,並慷慨的給我留下了一個炒鍋,表示完全可以拎包入住。我充分利用了前房主留下的所有傢具家電,發現東西雖然老舊,也不幹凈,但算夠用。唯一添置的東西是一部電視,一個我沒聽說過的牌子,可以插網線,京東特價1899元,因為在我的意識里,有了電視,或許更像一個家。

接到父親的指令,我馬上開始挑電視,首先篩掉有網路電視功能的選擇,因為同等價位下,有此功能,必定某些方面不如傳統電視機,比如質量,尺寸。挑來挑去,選了飛利浦的一款傳統電視,液晶屏幕,39寸,1999元,帶支架,帶模擬信號線介面,也就是可以用"衛星鍋"。下單寄了過去,沒兩天父親就打電話來,說山東那邊電視收到了,表揚了我,問了我多少錢,我說兩千,父親感嘆了一下網購的便宜和快捷,並表示要給我錢,我拒絕了。

過年的時候,父親回去探望奶奶,我也買了票去。我到的那天,陽光不錯,父親正在院子里的灶台生火,一切祥和有溫度。我進到奶奶的小黑屋去,奶奶正半躺著,身上壓了兩三床被子,電視上的中央戲曲頻道正在放《西遊記》。奶奶看到我來了,忙不迭的向前掙,叫著我的小名。我也奔過去,握住她粗糙干硬的手。

敘說了一盼,我退了出來。問父親,我給奶奶買的電視呢。房間里放的並不是我買的電視,雖然圖片和實物有差距,但我還是確信它不是。因為那是一台老舊的顯像管電視,方的,聲音開的很大,劈的很嚴重。父親訕訕的低下頭笑笑,說嗐!還不是你四叔。自己留下了新電視,把舊電視給了你奶奶。我說你不管么。他說都是哥兄弟,我要怎麼管,等會兒你四叔來,你不要跟他吵,你奶奶老了,有個看就行了,畢竟你奶奶還要他照顧。

我進屋和奶奶說起電視的事,奶奶就流下淚水來,說孫子哎,我聽人家說了,gang(二聲)大的一個大彩電,孫子給我買的,我高興啊,和我一樣大的老人都誇你孝順,可憐哎,我卻連它的樣子都沒看到。我胸中一口惡氣,奔出屋去,四叔這時正好進門,我就跑上去問他電視呢,四叔支支吾吾的說,人老了,有個看就行嘛,笑呵呵說你要要我就給換回來。我說好,你換回來,父親就過來勸慰,呵斥我,叫我不要跟四叔這個樣子,我不想拂了父親的面子,只得退到一旁。

後來父親弄了幾個小菜,叫我們喝點小酒,守著一個鐵桶改成的蜂窩煤爐子,上面架著一口鍋。熱氣騰騰,熏紅我們的臉。酒桌上四叔有點飄飄然,又說起電視的事,大意是奶奶不還得靠他照顧么,我給錢又能怎樣,錢又不能自己變成好吃的,還是得有人買,給買電視又怎樣,還是得有人給她架"大鍋",他換了我買的電視天經地義著呢。我酒氣翻湧,跨過小桌揪住他的脖子。四叔早年出了車禍,身體孱弱,被我拽著,眼裡露出恐懼。我說奶奶不是你的親生母親么,不給錢你就不照顧她么?我說你特么的現在就把電視給我換回來,他竟然哭了起來,父親在一旁哈哈笑著打圓場,說哭啥嘛,被你外甥呲兒了兩句,就哭上了?再說你做的也確實也不地道。四叔抽泣著說換可以,晚上換行么,白天讓村裡人看見,算是咋回事。我說你做出這等事,還怕人笑話?他又說,那安"大鍋"的錢誰給出?我說多少錢,他說200。

面對著四叔那一張疲憊而病態亢奮的紅臉,我瞬間失去了所有的力氣和憤怒,剩下的只有想笑的荒謬,和對貧窮由衷的厭惡。

過完年我走的時候,想把奶奶帶到北京去,父親說她的五個兒子都活著,能讓你帶走?村裡的人怎麼看,我們的臉往哪擱?將來有個三長兩短你叔叔要倒找你麻煩。你啊,好好過你的日子吧。我回北京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少想起奶奶,每當想起時,就深深的自責我為什麼很少想起。

後來有一天我伏案工作到很晚,抬起頭來的一瞬,左肩一陣酸痛,卻又被這酸痛弄得充實,因為我相信它會給我帶來經濟回報,即使不那麼多。然後明白了一些,或許這就是生活吧,每個人都生動而市儈地,粗糲而堅強地,真實而又感性地活著,陷入各自的困境之中,無暇他顧,也無法自拔,甚至有點樂此不疲。

—————————————————————————

大家就當個故事看吧,

其他故事:

《我的小叔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866370/answer/254259114?utm_source=wechat_sessionutm_medium=socialfrom=singlemessage

《尋羊記》

我在 @知乎 回答了問題:大家說一些爺爺輩中發生的邪乎事? 大概是八幾年,那個時候還沒有我,物…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391496/answer/254063268?utm_source=zhihuutm_medium=social

《童年性事》

我在 @知乎 回答了問題:生活頭上一點綠?有哪些被綠的故事(別人的也可以)? 在我小時候,方便…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580139/answer/254051053?utm_source=zhihuutm_medium=social


強答,第一次回答問題,因為我想說幾句話,一個人,就是我的哥哥。我爸爸性格比較內向,很老實,一直賣苦力,掙的錢很少,我哥小時候上學每一次教學費都是最後一名,老師催他,然後我哥哭著去地里找我媽媽要學費,我媽說真的沒有錢,你去找你爸爸要,我哥就哭著,走路去爸爸廠里要學費。學校舉行合唱比賽,要求的服裝沒錢買,我哥穿著我媽的白色鞋子,穿著我的褲子,就這樣去參加比賽。小時候我小叔城裡買的餅乾速食麵過期了,拿回來讓我媽媽餵豬,結果都讓我跟我哥哥偷著吃了,當時真的味道有點怪但是吃的很開心。。。。
後來哥哥初中騎得自行車一直都是生鏽的,畢業後我哥考上了我們省司法學校,2003年,第一年學費住宿費什麼的加起來要6900,對於我家來說真的是負擔不起,我媽帶著我哥每個親戚去借錢,第一年的學費就得借,後來我哥報道的時候,是我小叔送去的,我爸爸不去,我爸說他送怕給我哥丟人,別人看不起,後來兩個月後的一天晚上,我哥突然拿著行李回來了,當時我啥也不懂,光顧著翻我哥的行李箱,我媽和我哥談話,我哥說他不上學了,我媽說為啥,我哥說那是貴族學校,咱們上不起。。。然後還說以後小妹考上學了怎麼辦?我媽說那不是你該考慮的事,但是哥哥堅持不上學了,我媽就同意了。後來我媽跟我說,我哥去了兩個月,人瘦了一大圈,人家都是城裡的吃飯什麼都是吃好的,我哥跟別人比誰吃的少。一天一包速食麵,餓了再吃饅頭。。。貴的菜也不敢點,因為他知道學費都是借的。。。退學是我爸跟我哥去學校辦理的,我哥去校長辦公室,跟校長說不讀了,校長勸我哥繼續讀,我哥拿起我爸的手對老師說:「老師,你看我爸的手」。哭著說不下去了,校長老師也哭了,給我哥退了一部分錢。
再後來我哥去廠里打工,自己攢錢,娶了一個很好的媳婦,結婚的時候,我哥彩禮和車子都是自己攢的我爸給蓋了四間新房。結婚後廠子倒閉了,我哥一直在村裡,我哥人很好,老實,為人寬厚,熱心腸,但是就是沒有好工作,掙的錢不多,跟我嫂子買衣服都是打折的,給孩子買四五十的衣服都要挑了再挑。
我哥結婚的時候是一輛奧拓,後來不能開了,就一直處於無車狀態,每次用車都不好意思開口跟朋友借,我嫂子勸我哥再入手一輛二手的,我哥就在網上看,挑來挑去,足足看了半年都沒敢下手買,我回家聽說了後,跟我嫂子一起勸我哥,差不多的就可以了,我哥還是舉棋不定,總想還有性價比更好的,說真的,我真的心疼我哥,見他還是不買,我把我工資卡給了我哥,我工作一年多攢的所有錢,我說看上就買,早買早受益,第二天我哥就去買了一輛車,奇瑞風雲,我現在還記得晚上十一點多(我哥跟朋友一起去買的,晚上他們一起吃飯了)我哥開著他的車回來,但是一臉興奮的讓鑽被窩的我們都起來看他的新車,農村十一點很晚了,還把他好哥們叫來,一起欣賞他的新車(二手的),一邊展示車子一邊笑著跟我們說這車高配的不得了。我看著我哥的樣子,我覺得又開心又心酸。
再後來我哥為了生活有過很多想法,他說過他想來計程車,但是又怕不賺錢,他說半掛很掙錢,但是又怕會賠錢,他現在想為了孩子開店做小吃,半年過去了,沒有動靜,我哥肯定是怕賠錢,小時候的苦難貧窮讓我哥31的年輕人一點勇氣都沒有。。。所以,你看。。貧窮多可怕。
我現在繼續鼓勵我哥哥,我要讓他找到合適的生計之道,我不想我年紀輕輕的哥哥一直在村裡出苦力。我愛我的哥哥嫂嫂,疼我的侄子侄女。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我哥不再害怕有一天沒錢了怎麼辦!
第一次回答問題,半夜寫的,淚流滿面,文采不好,感情很真,希望大家,多多鼓勵,謝謝看到這行的你!


中午的時候看到這個問題,準備回答時心裡卻難受得不行,然後關閉了網頁。
可我最後還是決定回答。
我要講一個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爸爸。
1973年,他出生,當時家裡已經有了五個孩子,他是第六個。
沒米下鍋。他的到來無疑成了壓垮這個家庭的最後稻草,於是家人一致決定將他送人。就這樣,他被領到了一個全新的家庭,而令人難過的是,這家人也很貧窮,他們只是需要一個孩子傳承所謂的香火。
那個時候住的是土坯房,門上有道門檻,據後來鄰居們說,他們經常看見當年三四歲的他乖乖地坐在門前看門,一坐就是四五個小時。
他很乖,即使小朋友們嘲笑他是撿來的,也不哭。
他唯一一次不乖,是上完小學,養父母決定讓他輟學打工養家的時候。他哭了一天,保證即使上學也不會花家裡的錢,他們商議了很久才答應讓他去讀書。
從那天開始,他每天走十幾里路去學校,沒有午飯,只能偷偷啃地里挖來的生番薯,然後在下午步行十幾里路回家,幫父母幹活到晚上八九點,然後看書複習。
他東拼西湊來的學費不夠,他就去打短工,幫別人搬磚扛水泥,就這樣,一分一分湊齊了學費。
初中畢業,有一個對於當時的他來說很好的機會,好像是考過某一次試,就可以分配到一個什麼廠(具體的我不知道),是國家單位,有穩定工資。
他成績一直是班上前幾名,所以他很有信心,也一直在很努力的複習。
然後,考試結果是,他過了線。
老師把他叫到了辦公室,恭喜他,想必當時老師也很喜歡這個安靜上進的學生吧。
只是第二天,頒發證書的時候沒有他,他的名額被另一個當時家中還算有一點錢的人頂包了。他難過,他理論,沒有用。就是這麼殘酷,或許能改變他一生命運的機會,別人塞兩塊錢,就可以奪走。
我不知道當時的他有多難受和絕望,我只知道,沒過多久,他一邊打工一邊準備自考。
半年還是一年後,他去考了師範院校,他想要接受教育,他需要一份穩定的工作。他的責任,不允許他毫無保留地為夢想奮鬥。
他在師範學院念書期間,雖然日子還是苦了一些,雖然還是飢一餐飽一餐,但他已經能夠養活自己,並給家裡寄去費用了。
他在大學裡的日子,大概是他這一生最幸福的時光之一了。
他名列前茅,同時愛好寫作和看書,發表了很多首詩歌和小說。我小的時候,讀完滿滿一柜子的書,都是他留給我的。他省吃儉用買了吉他,天賦極好,自己學會了彈奏。他嗓音極妙,吸引了一大幫姑娘,其中包括我的媽媽。他有三兩好友,時不時小聚一番,即使不吃飯干說話,也是人生一大快活之事。
他遇見我媽媽的時候,正彈著吉他唱著歌,典型 80年代文藝青年。
他們相愛,他載著她滿縣城地跑,笑聲在陽光里飄蕩久久不散。
然後,快談到結婚的時候,雙方父母都不同意。
他的母親嫌棄女方家裡窮沒權勢,那個時候他已經是國家教師,一個村裡的榮耀,在他母親看來,理所當然要娶一個給自己家長臉的媳婦。
她的母親也嫌棄男方家裡窮,那個時候他們還是土坯房,但她家裡已經有了兩層帶小院的樓房。
據我媽媽所說,當時她被打到快死,懷著我還從山上跌下去過一回。
幸而最後,他們還是在一起了。
結婚以後,他自考南昌大學,並拿到了證書,同時不停地工作和寫作,好像還拿了鋼筆硬筆書法一等獎。具體的我並不是很清楚,我只知道家裡有很多他的獎盃和獲獎證書。那個時候的獎盃還真的就是一個搪瓷杯……上面刻著字……
我的大姨,我媽媽的姐姐,初始有一個服裝廠,日子還算富裕。我媽媽還曾經在她那裡打過工,至於遭遇我就不說了,只是並不美好溫暖。
後來,由於大姨夫賭博,大姨生病,這病一直持續到現在,只是那個時候,她剛查出病情時,需要錢醫治,我父親將所有的錢都給了她,包括建結婚新房的錢。
我一直覺得這是很了不起的事,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這麼對待曾經刻薄自己的人的。
我爸爸就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這樣的事情實在太多。令我媽媽印象深刻的就是,有一日,他和她下班回家,路過商城一家賣烤鴨的店,香氣縈繞,他看著那個烤鴨店說,好想吃啊,我還沒吃過烤鴨呢。我媽媽就讓他去買,他走到店門口,伸著脖子看了看,又回來了,說太貴了我不吃,你要吃我買。
那時一隻烤鴨大概三塊錢,他一個月的工資兩百多塊。
第二天,他給大姨打了一千多元錢。
有一次,他和媽媽在大街上,看見一個人瑟縮在牆角,冬風陣陣。他走過去詢問,知道那人是外鄉人,被偷了錢包,那人一直在哭,說身無分文沒有人幫他。在現在這應該是很蹩腳的騙人手段,我媽媽當時也不信,一直在扯他衣角讓他快走。可是他只是略微遲疑了一下,然後給了那人五十塊錢當車費。
這件事的最後,是後來他收到了這個人的感謝信。
這是媽媽後來告訴我的,我想,或許就是這些大大小小的關於他的事情,讓我一直努力地用溫暖的目光來看世界吧。
2002年開始,家裡的日子有所改善,我在上小學二年級,偶爾會被巨多的抄寫作業逼到哭,他在工作寫作的同時,備考律師證,媽媽開了一家小小的幼兒園。
2002年5月9日,暴雨。
下午一點鐘,他從家裡出發準備去學校上課,車禍。
彼時他還很清醒,捂著後腦勺不斷流出血的傷口求旁邊的人借給他電話打120,和打電話給我媽媽。
他還記得號碼。
將近兩點,他終於上了救護車趕向醫院。
下午兩點多,媽媽趕到醫院,卻因為還沒有湊齊手術的錢,醫生拒絕開始手術。
下午四點多,他開始神志不清,嘔吐,拉著我媽媽的手哭著說胡話。
下午六點多,湊齊醫藥費,開始手術。
下午七點多,因為延誤了救治時間,搶救無效,死亡。
我至今記得小小的我縮在牆角里,看見我媽絕望地跪下去的樣子。
我是哭著打完這段話的,你問貧窮有多可怕,這就是貧窮的可怕。
這麼好的人,我最愛的人。

很感謝所有私信我,表示願意為我提供幫助的人。
只是,我文章里描述的是不幸的過去,幷不能代表我的現在也是不幸的。
如今我過得很好,算不上是富裕,但至少衣食無憂,所以對好心人們,也只能道句謝了。
我不是沒有怨恨過,甚至於我童年的一大部分時光都是在陰霾下度過,但我媽媽說,我還有她,我已經比失去雙親的孩子們好得太多。她說的是對的。
最後,看到評論里很多對我父親的祝福,我很開心。
但是我最初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幷沒有想這麼多,我只是想去記錄一下而已,因為到現在還沒有人寫過他。
你們不必要幫助遙遠並且已經長大的我,對身邊的人好一些就足夠了。

再次打開知乎看到這麼多的贊同和感謝有些不安。
評論中的祝福我收下了,謝謝。
但是我很害怕被觀念綁架,也不希望可能會由此帶來的,他人認為經歷過此種遭遇的我就應該是一個怎樣的人。
善良也好,堅強也好,溫暖也好,這些都只是標籤。沒有善良的人,只有人做善的事。誰能成為完美的英雄呢?或許我爸爸亦有不堪,只是我不知道罷了。
更何況,我並不想背上這麼沉重的包袱。
我不想被人認為我應該是怎樣的人,即使你是在讚美我,但我自己知道自己的不好,便存了愧疚。
這個回憶很慘痛,留給我的疤痕是一生,但並不代表我就會一直看著傷疤而活。再難過的事情,也會隨著時間而淡化,我寫出來,只是為了寫出來,不是因為心裡有痛。
最後,對於質疑的知友我想說,很遺憾我不是你口中的寫營銷軟文的摳腳大漢,但我也不是你認為的大漢扮演的苦命少女。
我並不苦命。


假裝有條分割線

感覺很不好意思……都兩年來還突然來更新一下。
大體上有3個原因。
1.我覺得我可能有些細節寫錯了……不過無所謂了……
2.我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轉這篇文章,不同的是後面改成了「我現在考上了xxx大學,多虧了xxx產品orxxx基金」這樣的軟文,要臉嗎…


講一個故事吧:90年代初,我爸爸在大學當老師,有一天帶回三個黑饅頭,放在暖氣上烤著。讓我不許動。那時我才5、6歲,看我爸神情特別肅殺,也不敢多問,晚上我媽回來,一家人吃晚飯,我爸才告訴我們,他們班上有一個陝北來的特困生,窮到班裡集資給他生活費。他過年回來抗了一麻袋黑饅頭,那是他發動全家,甚至全村找來最好的食物,他給每一個教過他的老師一人拿了三個。。。。

我爸講的時候眼淚吧嗒吧嗒的往下掉。。。那饅頭也在我家暖氣上足足呆了一年。。。

—————————————————————
有不少朋友問為什麼沒有吃掉,這不是浪費人家的心意嗎?在我看來,父親可能一是不忍心吃,二來也是希望教育我,甚至是鞭策自己,我看他有時候在書房也經常望著那幾個饅頭出神,父親也是農民出身,他的體會可能更深。至於後來饅頭的去向,實在記不得了,確實有可能扔掉了,如果是這樣確有不妥,但也許這就像關於貧窮的記憶,隨著生活的改善,人們不願意再沉浸於壓抑與絕望的回憶中,但我覺得這就是本題最大的意義吧。。。。


本文是我之前在個人公眾號「海豚卡夫卡」的原創文章,後此公眾號轉移給「金融八卦頻道」,但文章所有權依然是我的。

有一位63歲的老母親,為了獲取 20萬的意外保險金給兒子籌集關節置換手術,從9樓一躍而下。

或許,直到墜地的那一刻,這位母親也不會想到,自己這份無私無畏的愛,純粹卻愚昧,遺憾又無奈,註定是一次徒勞無功的白白犧牲。因為她的保單早已過期,而自殺並不在被保範圍內。信息閉塞的她,並沒有也沒有能力和精力去充分了解。她只是單純地以為,自己好像找到了一個解決自己痛苦和兒子餘生的路子,像是在極夜之中看到一點微微光亮。為了這點光亮,她願意付出一切,當然不吝以命換命。

貧窮罹遭厄運,是多麼的絕望而無力。就像是夜行時誤入沼澤,越折騰,越絕望,所有的垂死掙扎都於事無補,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慢慢下沉,生命和世界一點點消失在眼前和腦海,只剩下一片漆黑死寂。

最讓我感到鼻腔泛酸的一幕是,新聞的主角,楚先生的母親,當天破天荒地買了一份十幾塊的水餃。這種再普通不過的食材在異常節儉的老人看來是多麼極不尋常甚至稱得上是奢侈。我似乎看到一個兩鬢花白的老人,平靜的品嘗完這盤水餃,然後義無反顧的沖向陽台,打開窗戶,帶著長久的絕望和唯一的希望,墜落。

想起很早的時候看到一則同樣讓人絕望的新聞。

一個小男孩因為偷肉被抓,他的父親過去求情,一見面,這個七尺漢子就撲通一聲跪下了。說孩子不是心眼壞,而是一年多沒吃過肉,心裡饞。肉販聽完心頭一軟,大刀剁下一塊送給了他們。當晚,他們吃了人生中最豐盛的一頓晚飯。然後在夜裡全家卧軌自殺了。

我不知道父母是抱著何種心情吃完的最後一頓飯,會不會還克制情緒努力有說有笑,裝作什麼都不會發生像過年一樣,或許父親還難得地喝了一碗酒,母親在昏黃的燈光下含著笑默默看著,孩子像小餓狼似的大快朵頤。也不知道父母最終用什麼樣的方法說服孩子躺在軌道上,會不會在火車轟隆隆來臨的時候,他們還在拍打著孩子的胸脯,柔聲講著睡前故事,哄著他們入眠。

直到飛馳而過的火車,碾過貧窮,碾過尊嚴,碾過那些微薄的夢。

關於此類的悲劇新聞,全世界每天都在發生,不勝枚舉。

在溫飽之前,貧窮就意味著死神。因為可能吃過的每一頓都是最後一頓,一不小心,就死了。

在溫飽之後,貧窮就意味著毫無抗風險能力,因為任何一個猝不及防的厄運都可能會變成擊垮你和家庭的最後一根稻草。

貧窮到底有多可怕?

生死之外無大事。

而貧窮是生存下去的頭號公敵。

當然,剛剛開完大會,我是不該說這些負能量的話,但在知乎百萬收入精英看不到的地方,這種凄慘的遭遇確實每天都在發生。希望海里的那些理想主義者們制定的政策,真的能夠減少一些貧困,雖然道阻且長。


不好意思,本人身在山西,這幾年山西已經很窮了,而我所在的家鄉,是國家級貧困縣。如果你想問貧窮多麼可怕,我想告訴你,貧窮可以致命,不是一個人,而是幾代人。

在我讀高中的時候,家裡不太富裕,本來可以出外地,可是因為如此留在本地,本地高中,學生上課只會睡覺,老師不管,談戀愛不管,逃課,不管。老師呢,不備課,不認真講,敷衍。學校沒有考核,感覺老師就是混吃等死一樣。而這,已經是比較有素質的人了。

在村裡,如果在初中你不想上學,父母是不會阻止的,因為對她們來說,你越早出去,對家裡很好。我的父母上過高中,甚至都會說,你看看誰家孩子上了個初中現在都賺多少錢。。。。他們真的不太明白教育給人帶來的東西,並不是賺多少錢就可以得到的,現在這個社會,不上學的出路會越來越少。

這種窮,限制的不僅是自己,還是孩子,更有可能是下一代,這樣的貧窮,不是可怕,而是致命。

————————————————————————

加急補充

我至今會看到在網上流傳一些看似很有道理的流言:那些窮人目光那麼短淺,怪不得那麼窮!

其實我想說,不是目光短淺導致貧窮,而是貧窮導致目光短淺,一個人再極端餓的情況下,它能想到的絕對只是想吃飽而已,而不是其他!你們想想,那些生在大城市的人們,你們從小給予孩子什麼樣的教育?外語口語,各種活動,興趣愛好。可是那些貧窮的地方呢,連自己家庭否沒法維持,連讓孩子去好的地方上學的機會都不會有,或者很多時候,連上學的機會都沒有。

你知道么,有時候你的起點,有些人傾其一生都達不到。

人很多時候確實很偉大,可是,偉大伴隨著就是黑暗,人又多光明的身軀,就會有多黑暗的影子。它們同等,質量相同。他們互相纏繞,不可分割!

如果有人可以看到這些話,覺得比較贊同,那很希望你們動動手,點個贊,而不是默默退出,讓這個故事能讓更多人看到,明白。

10月30日
感謝大家的舉報,讓我明白知乎的的規矩



第一次知乎回答,試著說說。

1)貧窮,想要脾氣好、修養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我爸媽是山東人,80年代初為了躲避饑荒逃到山西。直到最近這些年,我媽才給我們講一些當年的辛酸故事。
我媽過門後秋天分家分糧食,我奶奶非常苛刻,給我爸媽的糧食還沒到過年就吃光了,我爸就去大隊借吃的。
大年初二回娘家,我媽先去借一把挂面帶著去姥姥家,等下午其他幾個姨都走了的時候,再悄悄和姥姥說挂面是借的,我姥姥抱著我媽哇哇直哭。
我媽那時候特別能吃苦,回娘家的時候帶個籃子摘酸棗,漫山跑一天晚上到我姥姥家用大鍋煮了,第二天一早起來再繞個彎上大集上賣了換點糧食回家。
我們那山裡產軟棗,我爸就摘了軟棗推著車子走一百多公里去東營換糧食。
人窮的時候什麼都計較,就容易鬧矛盾,我奶奶小氣,我媽性子直,倆人天天打架。(電視劇里經常見到的農村惡婆婆其實都是那個時候逼出來了的,現在生活好了村裡也很少見不講理的婆婆了)
這麼磕磕碰碰過了兩年,實在沒法過了,我爸媽跳著擔子就奔山西去了。

2)貧窮,人不是物質欲太強而是窮怕了
到山西之後,爸媽在一個小山溝溝里落腳,寨子里住了七戶人家,六戶是從山東、河南、河北逃荒來的,一個村七戶人家五種方言也算絕無僅有的了吧!
頭年的莊稼種子是從大村裡借的。我爸媽把幾乎能開的荒地都開了,沒白沒黑的瘋狂幹活。第二年我家糧食就滿滿的,從一床鋪蓋一口鍋到鎮上的納糧大戶,我爸媽只用了兩年時間。
我爸挑著水走起路來都和飛一樣,大村裡的人都管我爸媽叫神人。不是體力好,是活太多,恨不能每一秒都掰開用。
小時候我們一家都過得踉踉蹌蹌,我們姐弟幾個沒有任何買來的玩具,一件都沒有。
零食也沒有,我影響特別深刻的一件事。我爸媽收留了一個河北來的逃荒的老人,老人去世的時候,我媽買了一包餅乾當貢品,那是我第一次吃零食。
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家裡得到幾包速食麵。我和姐姐把麵餅捏碎了,用茶杯量著分來吃。我捨不得吃,一粒一粒拿起來觀賞半天才吃,那彎折的速食麵形象,到現在都刻在我的腦子裡。
種地能管飽,但是不可能掙到錢。爸媽飛奔的腳步就一直沒有停下來過。
我們家回山東的前一年,我和我媽去地里幹活,地頭上有個小土坡長滿荒草,幹完活回家還早,我們就小土坡里雜草除了,石頭撿出來,平整成一塊可以耕作的小地。我非常不解地問我媽說,咱明年就回家了你還收拾這個幹啥?我媽說收一季算一季,她就是喜歡土地,喜歡種莊稼收糧食。

3)貧窮,所受的歧視是很難釋懷的
五歲之前,我都一直生活在小寨子的世界裡,認識的人不過二三十個。等到我到大村裡開始上學的時候,才知道有一種滋味叫做歧視。
每天都有高年級的人過來罵你是黑孩子,走在大村裡路人都會對你指手畫腳的。
我一年級考試,數學100,語文98,但是沒有拿到獎狀。
六一兒童節的時候,我沒有機會參加演出,因為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
有一次我撿破爛賣了兩毛錢,我視為珍寶帶在身上,每天都要想這錢怎麼花,但是一直沒捨得花,村裡的孩子見我有兩毛錢,直接說「你這是從哪撿的」,我不說話,他就說」你肯定偷了別人的錢」。
大概二年級的時候,村裡的孩子王帶著一幫小孩「洗劫」了我們在村子裡的住所,一片狼藉!我和姐姐回家之後看著那場景嚇得都哭不出來了。第二天,孩子王和我說「你們家的窩窩頭長得和屎一樣」(初中的時候我們倆算玩得很好的朋友,我到現在都沒有恨過任何一個人)
我初二那年有一天在鎮上的街上走,突然衝出來一個五六歲的本地孩子對我喊「山東孩,大窮鬼」,我不知道是誰教給他的,對貧窮的歧視也許都成為傳統了……
寨子上有一個比我大的孩子,曾經被村裡的一個同齡的孩子欺負,大冬天的被迫脫了鞋光腳站在冰上,村裡的孩子拿沙子往他身上揚,他沒有反抗,因為歧視與生俱來以至於叫你忘記了反抗,這不是奴性,而是最簡單有效的自我保護。

4)貧窮,足以扭曲了「親情」
我家所在的寨子離村裡有幾公里的山路,因此從上學開始,我和就姐姐租住在村裡。我們住的是全村最破的房子,漏雨少光,我姐一下雨就嚇的不敢睡覺,大鍋小盆的接水。別人家都是看見陰天下雨趕緊回家,我媽是一看見天陰下來就跑幾公里到大村裡陪著我們,她怕我們晚上睡得太沉,下雨房子塌了出事。
其實房子也算不上租,家裡沒有這個錢,每年春耕秋收,我爸媽會給房東家幫忙,另外也送些自家產的糧食蔬菜,算作房錢。
我爸媽還在寨子上忙活,於是我的幾個姐姐讀完小學之後就輪流輟學,給我們幾個小的做飯。窮人家裡,大孩子犧牲以成全弟弟妹妹的情況,非常普遍。以其說是親情的高尚不如說是宿命的無奈,而這債是一輩子都沒法還的。
我們家在山西的時候,我也沒有親戚這個概念,我四位祖輩的老人都沒見過面,所以我現在特別喜歡和老人聊天,想像著如果我的童年有個祖輩的疼愛該是怎樣的感覺。
我的春節里是沒有家人和親戚的壓歲錢。一直到我十來歲的時候,和我媽說我從來沒有收到過壓歲錢,於是那年過年我媽特意給我了一個十塊錢的壓歲錢。
和我的姐姐比起來,我已經算很好的了,我大姐長得特別漂亮,還很有藝術天分,成績也很好。為了照顧我們就輟學給我們做飯,大一些能幹活了就回山東打工了。那時候她寄住在親戚家,期間受過一些親戚的鄙夷,我就不多說了,因為有些親戚覺得我們家不曉得會不會回山東呢,照顧了也是白照顧。因此她就出去打工,甚至到建築工地做過粗活,她身體不好有幾次就暈在工地上。
我二姐和家裡曾經是另外一種狀態。二姐特別聰明,如果能堅持讀下來的話會比我現在還好。後來也是沿著大姐的路走下去,不同的是她回山東後一直和我小姨住在一起,我小姨待人特別好,而我父母此刻還在山西為了一家人的幸福而忙碌,幾乎沒有時間管我姐。
我們家一直處於東邊一撮、西邊一撮的狀態。等爸媽又重回山東之後,終於盼來一個團圓年。但是那年我二姐沒有回家過年,過了年她就要結婚了,婚前最後一次在娘家過年她在小姨家。那個春節,全家人過得都不是個滋味。

5)貧窮,不可思議的事情經常發生,比如上學就是歷險記
上一條講到我的姐姐的輟學已經是一個例子,我再說一些我的遭遇。
我沒有上過幼兒園,因為家裡要省錢。
六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學校選我去參加數學奧賽,我姐說別報名浪費錢了,我一邊哭一邊往寨子走,想找我媽要錢,走到一半想起來,就是回去家裡也沒錢。
小學升初中統考我是全鎮前十名,然後去縣裡參加重點初中的考試,那是我第一次到縣城。因為無法適應城市的喧鬧,加上暈車,試卷答的一塌糊塗。大約過了半個月,家裡收到縣中學寄的一封信我被錄取了,但是要交3000元的借讀費,而且信上說的報名時間已經過去兩天了(村裡送信的不會專門給我們寨子人送信)。我堅決不去讀,因為我感覺被收借讀費是一件很屈辱的事,而且我很清楚3000元對我家意味著什麼,那將近全家全年收入的一半多。我拗不過父母,心裡很不是滋味,就一個人跑到山裡躲著。到晚上的時候被母親揪回家,第二天強制帶到縣城。我和母親到了縣中學,被擋在大門外,門衛問是幹什麼的,母親把錄取通知書交給他,他看也不看就打發母親走,母親用山東口音和他說了很長時間,祈求、解釋、抗議,什麼辦法都用了,最後還是和縣中學擦肩而過。
就在那個暑假,一所市裡的重點中學招生辦下鄉招生,我也在他們的名單之內,據說還有一份可觀的獎學金。但是山路艱險,招生辦還沒走了四分之一就放棄了。
我就這樣別無選擇地進入了全縣最破的初中。
而這還不是全部,初中一次退學,一次轉學,一次因學籍問題錯過市重點高中;高中一次轉學,兩次和省重點高中擦肩而過;高考和頂尖高校失之交臂,其中的故事完全是光怪陸離。

6)貧窮,會影響你的判斷力
前幾天看知乎有個相關的問題,剛好也順道一塊回答了。這件事最好的例子就是我以全市第二名的成績和北大清華頂尖高校失之交臂。
高考結束之後我就去山東一家餐館打工了,成績揭曉之後班主任打來電話,我是市文科第二名,應屆生第一名。我創造了一個奇蹟,我是這所中學歷史上唯一一個分數過清華、北大錄取分數線的學生,也是市歷史上第一個從非市重點高中走出來的應屆狀元。
然而一切榮譽似乎都是另一種嘲諷。因為在分數揭曉之前,我估分填報的志願太低了。
我見過很多人,在聽到我這個故事的時候會趾高氣昂地說,這能怪誰,自己判斷失誤嘛?我不想和他解釋:我接觸唯一和填報志願有關的信息來自於圖書館一本雜誌;我們學校從來沒有資格和其他學校一起聯考,自己在市裡的位置是一無所知的;在高中階段,我和父母已經回山東,我一個人在山西生活;我家裡的親戚基本都是農民,他們對於填志願之類的話題不能提供多少有益的幫助;貧窮不僅影響了我的判斷力,也影響了老師的判斷力,我填報志願的時候老師還在一個勁地勸要選冷門學校冷門專業以求保險。
有個同學問過我說「你就不會上網查一下信息嗎?」我第一次接觸電腦是初三的時候,而且因為沒有交上機費被老師攔在門外,幸好一個很好的老師說讓我先進去看一看,我才有機會碰到電腦。整個高中我捨不得花錢上網吧,直到高中畢業為了填志願我才開始學著上網。
後來聽說有個復讀學校到處找我,給我幾萬塊錢讓復讀,第二年考北大。我在山東打工,他們沒找見我,如果當時接上線,我估計就真復讀了,哈哈!

7)貧窮,信息的孤島
因為寨子的閉塞,少有小夥伴一塊玩耍,我從小就喜歡想事情,喜歡學事情。我童年信息的貧乏是難以置信的。
小學時候的課本我大多是一兩個星期就看完了,像數學什麼的也是最多一個月就把一個學期的東西學會了,沒有東西可讀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我就背村裡人家門框上的對聯,看村務公開欄上的各種數字。
有一年一個山東來的伯伯帶來了三本武俠小說《忠義響馬傳》、《薛仁貴徵西》和《方臘反》,(這個伯伯也很傳奇,很有文化,但是因為出身不好耽誤了一生,居無定所遊走天下),我就搬著字典把三本書來來回回看了四五遍。
後來到一個大戶人家借了很多的雜書,講中草藥的、楹聯集錦,還有大厚本的聖經,每一樣都看得津津有味。
有一件糗事,我初一剛到鎮上的時候,又一次到學校外邊玩,看到有半張破報紙就撿起來看,看完正面一翻,發現是張擦屁股紙。
直到我上高中,我還經常夢見我撿到一整套的《十萬個為什麼》,書多得搬都搬不完……
直到上高中的時候,這種信息的匱乏依然存在。有一次一輛三輪車拉著一車舊書到學校門口賣,我一口氣買了二十多塊錢的。我吃飯最省的時候,一個星期才花十塊錢,有點不可思議,我買八塊錢的煎餅、兩塊錢的鹹菜,就著白開水一周就挺過來了。
有時候我就想,如果我小時候有足夠多的書可以看,一定會懂很多知識,會發展出自己的興趣愛好,會早立志立大志。
我原先一直在準備一個給特困山區孩子捐書的計劃,甚至整個運作都有周全的考慮,這幾年大家日子都好過多了,不知道還有沒有這個必要,知道的和我說下哈!

隨便寫寫 一寫就寫多了 負能量太多 改天增加一些正能量的……

————————————————分割線———————————————————

我寫這個答案的時候,已經有900多個回復,我當時想著就當給自己看吧。沒想到很快收穫了這麼多贊。這叫我很忐忑,不是難為情,我怕這麼悲苦的故事太負能量,看評論里很多人有收穫,能於人有益也算做了件好事吧。貧窮的部分其實當天沒寫完,不想再寫下去了。我在分割線之後另加一些正能量的東西,與大家共勉,因為涉及到自己的一些成績和感悟,難免有炫耀的嫌疑,如果感覺不妥可以和我聯繫修改哈!

我有個同學說,他心情不好的時候就願意找我聊天,因為第一再慘的經歷好像也慘不過我,家庭貧窮又時運不濟;但是和我聊天不會聽到有任何抱怨,我又外向的不成樣子,很容易被感染的感覺前途一片光明。

記得有一次參加學校讀書會的活動,有一個出身好的孩子用一個羚羊和獅子的故事告訴我們,你是羚羊就不要幻想做獅子,我總覺得有點彆扭。(其實這個同學的出發點是很好的,他只是想告訴我們不要過分謀求改變自己的狀態,否則很容易受傷,只不過故事講歪了)

我喜歡和各種不同經歷的人聊各種不同的天,喜歡從別人的角度試著看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在家庭貧困的人眼裡,這個世界很容易就是灰白的,但是神奇的地方也在於,你只要捅破這層灰色的紙就會發現你的世界比別人的更加絢爛。


1)窮則思變,不走常規路

我小時候就很有商業頭腦,前邊說過撿破爛掙錢,但是我能撿出花樣來。開始是自己撿,後來就組織很多一起玩的小夥伴,發揮集團作戰的優勢一塊撿,然後所有人按順序享有一天撿破爛的收益,我管錢的發放,會抽出幾毛錢買酸角(小時候的一種零食)作為福利來激勵大家。這樣高效的組織方式,村裡的破爛幾天就被撿沒了,然後就歇業了。

我五年級的時候,號召幾個玩的好的小夥伴每人拿出幾塊錢來,成立了一個小銀行,還煞有介事的按照借貸記賬方式記賬(我都忘了是從哪看來的,所以賬也是糊塗賬)。不過最後絞盡腦汁也沒有想明白怎麼掙利息錢,後來就倒閉了,哈哈。

這些是小時候的事情,大學以後更是折騰的厲害。做過十多個工種,從校園代理到塑花銷售,從煤炭公司的物流規划到IT企業的危機公關,從學院的科研秘書到發改委主任助理,從銀行的戰略管理部門到參與高大上的國家機關報告。涉及的行業和崗位跨度,有時候自己回想下都覺得吃驚。

我是班裡第一個開戶炒股的,我也差不多是中國最早接觸比特幣的人。

我攢錢之後買了單反,雖然設備很舊,但是也算對攝影有了了解。

每年我都會拿出一兩周騎自行走上一千多里路。窮遊走過了很多的地方。

我們總是可以找很多的借口來避免接觸周圍環境的多樣性。窮人說沒錢,富人說沒閑,或者其他各式各樣的借口,越是保守就越是閉塞。


2)變得麻木或者敏銳?

回答里有幾個講到貧窮使人麻木,在我這裡似乎又是一個反例。因為貧窮,我更願意接觸新鮮事物,觸覺更加敏感。

我大一在學生會做外聯工作,為了接觸一家電腦企業,我給他們做了一整套的校園活動計劃,那是我第一次用PPT,第一次和人談判,最後企業直接撇開校園和學生會,叫我做代理。那時候思想很單純,覺得不能因為學生會的職位做這種事情,就拒絕了。

大二的時候用上個人電腦了,因為平時瀏覽新聞感覺到的諸多不便,就想做一個基於地理圈子的新聞定投產品,讓人人是記者、處處是新聞。那時候還不知道微博,後來發現微博基本就在做這個。

有段時間聽說山西原先住的寨子整村搬遷了,因為學了經濟學,對中國農產品供需和價格的扭曲想的特別多,就琢磨著建小流域內的生態農產品綜合開發,結合網路進行銷售。那時候丁磊好像還沒有去養豬。曾經一度琢磨輟學貸款做這件事,最後也沒有實施下來。

團購大戰的時候,我和老師聊過這個問題,總結成一句話「當前團購網站的折扣實質與想做營銷傳播平台的目的衝突」,老師讓我到博士課上講一下自己的見解。那時我才大四,一幫博士生自然不服,各種辯駁。團購行業的整體沒落大約在不久之後就顯現出來了。

順道補一下貧窮有多可怕,即使想法多好,能實現的程度卻是未知數。我的大學圈子基本限於本學院的同學,高中同學就我一個上一本的,同學之間知識是同質而不是互補的。家裡的資源就更匱乏了。曾經有一個不錯的創意,我自己做運營這一塊,需要幾個做技術的大神一塊搞,愣是湊不齊這幾個知根知底能一起做事的團隊,這就是貧窮後遺症之一。另外,就是錢的問題,有個很有錢的同學做創業,我和他說過模式有問題,他說不在乎,大不了幾十萬買個教訓;現在他在做二次創業,依然以歷練為目的。而我必須瞻前顧後面面俱到,現在只能用自己本科攢的幾萬塊錢慢慢推進我的項目,事事不周全,我不敢拿同學說的「你要多少我給多少」的資金。


3)對金錢的態度往往會有兩種分化

有的人因為曾近缺乏而倍加珍惜以至於吝嗇甚至不近人情,而有的人因為缺乏反而看得開,很幸運我的觀念更接近後者。貧窮如我這般,多數情況下都會對自己比較節儉,對周圍的人卻很大方的。

初中第一次掙到大額的獎學金50塊錢,我給我姐買了一塊電子錶。

第一次假期打工,累死累活一個月掙了500塊錢,我交給家裡300塊。還給我爸買了一個剃鬚刀,雖然老爺子一直捨不得用,從買回家就放在柜子里沒動過。

我大學之前沒有買過水果(家裡是產啥吃啥,除了用玉米換西瓜,基本不吃花錢的水果),沒喝過酸奶。談了女朋友之後基本每天都會給她買柚子、酸奶、糖葫蘆,一塊食堂吃飯也是我掏錢。(那個時候,我通過獎助學金,做勤工助學、實習、兼職等,每月都有結餘,雖然不多,但是也足夠戀愛開支)前女友家裡條件也不會很好,我就怕她有一點點因為物質匱乏而受委屈。

我創業之後,團隊骨幹是兩個很好的小夥伴,家裡條件也不是很好。本來大家一塊創業,我作為發起者不給錢只折算股份也是情理之中的,但是我堅持給他們發補助,他們不要我就換成他們有需要的實物。我不是籠絡人心,只是覺得不能虧待朋友。

有時候寒假放假之前,我會和要好的同學說「你回家給家裡帶點東西」,有些家裡條件好的同學會覺得這個要求很奇怪「家裡又不缺,沒有必要呀!」這也算富裕的一個副作用吧。


4)能力有多大責任有多大,或者,悲憤有多強責任有多大

我是幸運地從矮子裡邊拔出來的矬子,而和我一起長大的小夥伴,現在依然在農村過著單曲循環的生存路子。很多女同學,十七八歲就結婚了,戀愛都沒來的及好好談,沒有享受過這個大千世界的不同面,就從一場婚禮平庸而程式化地走向另一場葬禮。他們的子女繼續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教育匱乏的農村靜悄悄地成長。每次想到這些,我都很心疼。

我從小的立志是做一個政治家,不是科學家也不是老師,因為我知道政治家手裡掌握的資源可以對社會的公平有足夠的影響。我在上大學之後還經常給閉塞的家鄉政府寫一些政策建議,當然也毫不意外地石沉大海。我們的社會只需要官員不太需要政治家,這個夢想也及時的破滅掉了。

大格局改變不了就從小細節著手,盡一切可能地幫助人。我幫學弟學妹找實習找工作,幫著別人改論文改報告,幫學校的技術型創業團隊琢磨市場。小到取快遞(我宿舍就是個快遞中轉站,哈哈),大到商業談判,只要找到我的我都很少拒絕。我不是為了站在道德的高點上,而是我總會不安地想像一個人在需要幫助時四處無援的窘迫。

其實論起來樂於助人,我爸才是典範。那時候寨子上偶爾會有人去采山貨,我爸只要見了就把人家叫到家裡吃飯,和伺候客人一樣。村裡有人去買土雞蛋,我爸都不論個賣(那個時候土雞蛋挺貴的,都按個賣,一個七八毛的樣子),往往是買雞蛋的還在聊著天,我爸就悄悄打發我媽去菜園裡割兩把韭菜送人家炒雞蛋吃。

我爸年輕時候除了干自家的活,還給我五爺爺挑水種地;到山西之後有一個河北逃荒來的爺爺無兒無女,我爸媽給他養老送終(期間去過養老院);村裡有個老人無兒無女無親無故的,過世後沒人管,我爸就和他鄰居張羅著給出了殯;後來一個魏姓的老人,靠給人算命度日,沒有活的時候我爸就把他叫家裡住一兩個月。一個窮的叮噹響不能自給的人尚能如此,就這點我就特服我爸。

道德和教化有時候真的不是學來的,而是在一個系統里潛移默化烙在心裡的。在一個貧窮的環境里長大,道德敗壞或者雞鳴狗盜的有,但是一個正向擾動帶來的轉折將滿滿的負能量就撥到正面了,想想也是蠻神奇的,如果社會多一些這樣的擾動因素該是多好的事情。

和姐姐一樣,我也很早就擔起了家裡的擔子。我差不多14歲就生活獨立了,高中畢業經濟獨立。上大學的兩萬多塊錢是我四處化緣籌來的,後來姐姐急需錢,我就把錢給她用,我用助學貸款。進入大學第一年領的是助學金,之後全是獎學金,生活費也差不多了。幹事最多的時候,做著學校的勤工助學,有一份正式的實習,一份兼職,還有一份私活。大約是大二下學期,回家過年我咱的錢就夠辦年貨,買走親戚的東西什麼的。到大四的時候時不時的給家裡打錢。說個有趣的事,我媽是直接窮怕了,我爸花錢她管的厲害。每次回家我都準備兩份錢,多的給家裡補貼家用,少的給我爸零花。

其實家裡已經過了缺錢那個階段,現在我爸媽滿滿的幸福感來自於我們姐弟幾個。我幾個姐姐非常孝順,基本上每周都有人回家看我爸媽。村裡的人也都把我當做教育小孩的例子。


5)珍惜每一次做事的機會,勤奮總會有回報

因為小時候缺乏機遇,所以對於任何事情都倍加珍惜。別人眼裡應付的工作,我總希望能做得更精彩。

我在學校做助管臨近結束的時候,和另一位同學將三年積累的經驗編輯成了工作手冊。老師說,從來沒有一個學生和我們倆一樣能主動攬任務,又能梳理的清清楚楚一次做好,更沒有一個人想過花時間寫崗位工作手冊。

我大二和老師做項目,有些很理論的部分沒有做,我就把老厚的書一點一點地讀,讀了一本有一本,做了兩大本的筆記(大學一共記了六大本筆記)。老師是領域內頂尖的專家,大三開始就讓我和他讀研究生。

參加商務談判比賽,和別人不同的是,我們會對案例做足夠的分析,寫十幾頁的案例分析和談判計劃,別人最多一張紙。去年當這個比賽的評委,看後來人基本都按照我們當年的範式來準備談判計劃書。

我保研之後去過一個小公司(我比較喜歡在小公司待著,接觸面廣,能學到的多),走的時候,我寫了一份實習總結,裡面從我負責的工作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方案,到公司的組織架構和業務定位,寫的很多。因為這份總結,老闆堅持把我留下,我不去坐班依然給我發工資。


6)慢慢感悟這個多樣的世界,豐富自己

不同的人眼裡有不同的世界,有不同的價值觀和哲學體系,有時候找不準自己在這個神奇而精彩的世界中的定位,很容易產生心理性的問題。

向前走一步看大世界、向後走一步看小世界,人就很容易找到自己的支點。在一個大尺度的時空里,人的一生、複雜的生態系統的建立、乃至天體進化都不過是滄海一粟。而一片腐葉下的微生物世界、其豐富程度也是超乎你想像的,你每一個不經意的踏足對於那個繁榮的微觀世界可能會有不可估量的影響。幾萬年的人類歷史,行者匆匆終歸於寂寂;方圓百里的地理空間,你不曾關注的地方各種生死輪迴沿著既定的軌跡自顧演化。而我們存在的意義,就是用有限的生命去感知無限的豐裕,所有好的壞的經歷都是獨一無二屬於你的珍寶,好好收著;而世界給予你的好的壞的未知全是無盡的寶藏,儘力去挖掘。


所以說,人如果有經歷過貧窮,經歷一些重大的挫折,多讓生活嘲諷幾次,說不定還是個好事呢。

共勉!


一對農民夫妻不小心把農藥撒到面口袋上,他們自然是捨不得扔掉糧食的。於是把沾農藥的上層麵粉撣掉, 用剩下的「好面」做饅頭,吃了這饅頭全家進了醫院,當家的男主人死了。農婦哀痛過後,想著饅頭用面多,所以有危險,包餃子應該沒事。吃了餃子後,全家又進了醫院,死了一個女兒。農婦再也不敢吃這麵粉了,便拿它喂牛,於是又把牛給毒死了。

這個故事又悲慘又可笑,與其罵這農婦蠢笨,不如說這就是「貧窮」的可怕,貧窮讓你必須冒險,逼迫你作出「愚蠢」的決定。貧窮不但剝奪自由選擇本身,甚至會剝奪讓你理智思考的機會。

其實思想上的貧窮也是如此,很多人的想法也很「貧窮」,這類人看似能言善辯,但是他們的藥方最後還是回到一些根本已經被證明行不通的老思路上來,就好像古代的儒生一遍遍的妄圖修補儒學來挽救蒼生一樣 :每一次改朝換代都要「反思一次」,但是藥方沒動,因為他們能用的東西早就被聖人規定好了。那些東西本質上都是帶毒的東西,只是分量多少而已。

所以,年輕人,要多接觸一些不同的想法,別太早的拜倒在什麼「思想」和「主義」的下面,這些東西往好了說都有其局限性和適用範圍的,往壞了說也許(在某些情況下)是會害死你的東西。 要讓思想豐富起來,你內心庫存的多樣性越豐富,你越能應對未來的各種情況。否則,你就得在一堆有毒的東西裡面,選那個最慢毒死自己的方法了。

在學習新理念方面,我有個建議:海納百川,不是因為它大,而是因為它低。 學習新理念最重要的是在心態上要把自己放低,明確認知到自己也許是錯的,也願意冷靜地看待不同意見,否則是什麼都學不到的,反而容易吵嘴而已。

---------------------------以下是對本回答「評價」的評價-------------------------

PS: 希望一些人激動地給人扣帽子前明白一件事:我不針對任何一個具體的「思想」,我針對的是「只「懷抱」一個思想」的人。 畢竟,我也得承認任何意識形態都在特定環境中能發揮一定作用。

PS2: 看了看回復,也是很有意思,一些人認為農婦沒錯,就該冒險,一些人說農婦就是蠢,和窮無關。大家願意怎麼想就怎麼想吧。 不過,希望大家可以跳出中學政治學的範疇來討論。

ps3: 我真的沒有借古諷今的意思,如果你讀了半天,你讀出的結果是「我反儒」,我只能表示遺憾了,對你的中學語文老師。儒都什麼樣子了,需要我來踹一腳嗎?


貧窮可怕到改變你的性格,人生,你的一切一切,錢實在是太重要了。你們根本就無法感同身受。

粵東小鎮,父親爛賭,家裡五兄妹,我最大,在我7.8歲事,家裡經營服裝,經濟不錯,那時候是92年,家裡彩電,大哥大,電話全部都有了。那是我記事事,家道殷實的時候。後來,因為某些原因,服裝店沒做了,父親,好吃懶做慣了,不去做事,拿著積蓄天天賭錢度日,我媽那是怎麼勸都沒用,後來,一年之內,把十幾二十萬輸掉了,然後就徹底跌落谷底,賣大哥大,賣戒指,那些,然後就天天打牌,借錢度日,後面日子實在沒法過,媽媽出去打散工,養活我們一家7口。
我記得我7.8歲的時候,很活潑,很開朗。下面的弟妹也是很開心的,家道不行,而且那時候,懵懵懂懂的年紀,自尊心又強,無法接收這樣的變故,父親整天在家,黑著個臉,動不動就發脾氣罵人,母親天天在家裡嘮叨柴米油鹽,你們根本無法想像那種日子,那種壓抑的家庭氛圍,讓人喘不過去,讓人想逃。
記得那時候,最窮的時候,家裡買菜只有一塊錢,我爸叫我去市場買一塊錢豆腐,回家泡醬油,唉,,,這些我都不願去想起,想起來,我就要難過好多天。
讀書也沒錢,沒到報名的時候,就東湊西借,,,記得四年級的時候,我跟我弟弟(差一歲,讀同班)因為拖了學費,還在班裡,被班主任叫起來,點名。。(這件事都現在都有陰影)也就從哪個時候開始,漸漸的,弟弟跟我的性格,都變得非常敏感,內向,孤僻,壓抑。一直到現在。
當然,現在年紀大了,當然好了很多,但陰影是揮之不去的。我弟弟責沒有改變,還是那麼的內向,孤僻。
因為貧窮,我不敢跟女生來往,總覺得自卑,因此錯過懵懂時期,暗戀的女生,因為貧窮,我只能讀到初二,讀到初二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就出來深圳打工,供下面的弟妹讀書,一路走開,非常辛苦,每個月底,父親的電話,總是如期而至,叫我匯錢回家,在那好幾年,都是這樣,平時不會打電話關心我的生活,每到發工資,就是這一樣,那時,我的工資才1200,自己幾乎沒錢用。
窮,會讓你不會思考生活,會讓你以為,生存就是生活。
一路走來,我不敢跟朋友去酒吧,ktv那些,也不敢去追求女孩子,總覺得我這樣的人生,瑤瑤看不到希望。就像機器人那樣,為了家裡的生存而賺錢,作為大哥,我沒有選擇。
至今,我出來十年了整了,自己現在像坨屎一樣,一點不誇張,工資低,沒存款,沒女友,眼看就要30歲了,唉,我實在不敢想像明天,只是見步行步,寄予明天了。
我為了大哥這個稱呼,為了無愧於心,為家庭做了這些東西,弟弟讀完大學了,四妹大學還有一年,最小的弟弟今年讀大一。。。
眼看一切都要上軌跡了,也是我欣慰的一點,
只是我對得住嫁人,對不起自己了。
說這些東西,我一點都不傷感,
可能我麻木了太多,
貧窮,不是你們想像的那樣,貧窮而又有責任,才是最折磨人的,
比死還難受的是那種無力感。


謝謝大家 我已走出困境 家裡蓋房 弟妹畢業 回望過去 在過渡期里做了該盡的責任 祝各位順心 16.06.09


就在我家鄉,當時大下崗的時候

滿大街都找不到工作

何不食肉糜的會說什麼你做點小生意啊什麼的,實際上是,你做生意也沒人有錢買你的東西

我媽媽的一個朋友,就是雙雙下崗,當時是相應號召,所謂我不下崗誰下崗,畢竟下崗有指標,都是找好說話的人做工作讓他們下崗

本來就性格溫和甚至是窩囊的人

當初想的大概是,政府不會看著我們餓死啊

結果發現,還真是啊

最後孩子鬧著要吃肉,她找來找去,就買了五毛錢的肉

然後回家做了一頓水餃包上耗子葯全家就自殺了,有人說水餃是中國古代為了讓更多的人吃到肉發明的,突然感覺好凄涼

當初他們是農村戶口,傾家蕩產買的城市戶口,安排了工作,但是也沒有了地,分的房子還是小戶型,各種各樣的改革,都是一刀刀的切下層的肉

一直到,活不下去了,徹底絕望了

以前掛職的時候,我協助常務分管民政,有一個數據,就是關於農村老人非正常死亡的,很恐怖,後來60歲以上老人每月發幾十塊錢,民政局的局長說,這幾十塊錢雖然少,但是這點錢,直接讓農村老人非正常死亡情況瘋狂下降。

一般農村老人病了,就是請村裡的村醫過來掛一瓶藥水,證明孩子儘力了,就完了,等死·······

一個村子裡邊的灣,就剩下五個老人,有一個老人就是落水死亡,喊人喊不應。

孩子為什麼不接過去?

沒錢,沒地方

就是這樣

而孩子在城市每個月一兩千,在農村,那是一年的收入

就是這樣子了

逃離基層·


把答案的絕大部分刪了,一是不願被貼標籤,二是答案和問題不太相關。還是很感謝大家的關心和鼓勵。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把大山裡不為人知的一面讓更多人看到,希望能為它做些什麼。

當長大當畢業,更很少回去,才發現,兒時的我們意識中,生活無所謂貧窮

貧窮意味著沒有意識考慮生活意義,他們只為觸碰得到的物質生活而流汗,巨大的體力勞動讓貧窮者沒有「理想、夢想、精神追求、人生意義、抱負、」等詞語,他們,考慮當下的生活已經很不容易了。

貧窮意味著面對病痛默默忍受,面對本可以挽留的死亡無能為力。不是貧窮者不努力,只是現實就是如此。

貧窮者常常手足無措。

貧窮意味著我們要用僅有的資源,通過自己多於別人百倍的艱辛付出,去換取未知的改善。

貧窮意味著我們必須親力親為必須會持家有道。

……
我很驕傲於我是大山的孩子,我很幸運於把這份貧窮看得真切體會得深刻,走出大山,我知道自己該為大山做些什麼。我的家鄉不算是最窮的,很多地方簡直無法想像。

程浩說:命運嘛,休論公道!

貧窮者只是偶爾怨天尤人,知道繼續努力生活。
貧窮不可怕,因為貧窮者懂得吃苦,生活嘛,不會停止不前。
貧窮其實不可怕,對貧窮的冷眼和麻木才可怕。


當地的一個老人吧,身患重病,不知道什麼病,反正屬於行動不便的類型。他兒子大概30歲了還打光棍,為了給兒子娶媳婦兒,需要一筆錢。

當地有兩條國道交叉,運煤車流量特別大。

於是他就選擇去碰瓷,成功了兩次,得到了大概幾萬塊,他對此非常驕傲(村民語,至於內心如何怎麼想就不知道)

第三次,被碾死了。

然後,他兒子就娶上了媳婦兒。

有意思的是,不少人依然認為,他賺了。


「哥,你快來看看這個,我手機上的,你看吧,這個有意思,你可以去寫一下。」

說這話的,是我一起做事兒的合作夥伴,她是個孕婦,她下載了一個孕婦專用的app,那個 app跟知乎社區一樣,有很多很多這樣那樣的孕婦上去分享生活狀態,我不知道是啥目的,以前我合伙人給我說起過,我沒怎麼認真看過。

昨晚她給我看的狀態是這樣的:

一個二十來歲的女孩子曬了一張自己懷孕的的照片,大意說的是:

「老公對我很好,謝謝老公,整個孕期對我都很好,一直很遷就我,老公剛發工資,就把錢轉給我了(有轉賬記錄),明天就去做最後一次產檢了,等待你的順利出生,希望寶寶健康,爸爸媽媽會好好愛你的。」

這本是一條簡單的個人記錄或者說分享,我真沒看出來哪裡不妥當。

女孩穿著樸素,我掃了一眼,通過像素、賬號簡介大概能判斷出她所處的階層吧,應該是普通的勞苦大眾。

同事讓我看下面的評論,卧槽,大開眼界。

網友問:「你老公工資這麼低啊,才1800多元,你老公是幹啥的啊?」

她回答:「這是我老公半個月的工資,他們是半個月一發,我老公是廠里的工人。」

網友懟:「半個月1800多元也很低啊。」

她:「.......我們只有這個條件。」

又有網友來了:

「你們那麼窮,還生什麼孩子呢?你們這樣是對孩子不負責,孩子跟著你們會吃苦的。」

她:「我老公很努力,也在進步,我生了孩子就可以工作了,會跟老公一起掙錢的,我們會好好照顧我們的小孩的。」

網友問:「生孩子的錢準備好了嗎?」

她答:「差不多了,應該夠了吧。」

網友言辭很犀利,大概表達的意思是:

「你們這麼窮,還是別生孩子了,你們給不了孩子優越的條件。」

那個app的階層分裂的確很嚴重,我在很短的時間裡翻閱了各種寶媽曬的生活,看到了各階層的人。

看到了坐賓士寶馬去產檢的,
也看到了坐公交車、地鐵去產檢的。

看到了在家裡有保姆照顧的孕婦,
也看到了還在苦苦照顧其他人的孕婦。

這個姑娘發布動態的動機我不知道,也不想揣測,但是我能看得出來她心裡的幸福,也能看得到她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嚮往。

只是,如果,他的老公給他的工資是16000元,她在網路上是不是不會被嘲諷了呢?

都是上網討個樂子,真沒必要那麼毒舌,哎,雖然我沒權力要求那些有錢的網友對那個女孩不要那麼苛刻,但還是希望部分網友的戾氣小一些。

那個男人,現在是工廠的工人,不代表他一輩子是廠里的工人,他在未來的日子裡,真的很有可能可以給自己的妻孩帶去好的生活,即使是工人,他也有權力去生育孩子,畢竟那是人家的生活吧。

如果真的想要幫助貧困的人,網友們不應該罵對方不該生孩子,而應該獨具慧眼地給對方指出一條增收的明路。

再說了,這個女孩子也會工作,也會負擔,她是個服裝銷售店員。

(當然,我理解那種反對赤貧人群和不具備撫養能力的人生孩子的觀念)

貧窮有多可怕呢?

我昨晚看到的是:

生養自己的孩子,都會被部分網友指責、嘲諷。

如果按照那些網友的生育標準,我們很多人是無法出世的。

小時候,我們常做夢,總以為此生定能大富大貴,慢慢長大,越發明白,平凡,才是大多數人的歸宿。

學會平凡不平庸,有相愛的人熱炕頭,一家人開開心心在一起又有什麼不好呢?

上網不容易,圖個樂子,積點德。

祝福所有普普通通家庭的孕婦順利平安,擁有幸福的生活,縱然貧窮,你們也有資格去擁抱幸福。

(反對窮人生孩子的,我理解,但是光說態度沒用啊,拿個你認為的收入標準讓網友們看看啊,月入一萬?兩萬?光有收入,沒有責任心和對孩子的愛,就可以生孩子了么?)

---------

評論區很熱鬧,大家可以踴躍發言,吸收各位的思想,但是我個人不喜歡指責窮人,所以目前的態度還是支持這個「貧困」的孕婦擁有生育權的,而不是像那個app上面的部分網友和評論區的部分網友那樣嘲笑、反對那位姑娘生孩子。

每個人對於幸福的定義不一樣,彼此尊重吧。


我有一位大學同學,剛開始認識她時,只是覺得她這個人性格真好,會照顧人、不發脾氣,關鍵是沉得住氣。深入交往之後,她告訴我,「其實,我性格好,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自卑,生怕得罪什麼人,所以,只能對所有人都好。」我問:「為什麼自卑呢?你學習這麼好?」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家很窮,上大學來的錢都是借的。吃不好、穿不好,尤其到了大學,看到那麼多光鮮亮麗的人,覺得自己卑微極了。」


也是,學校里幾乎每個人都有筆記本電腦,大多數的人也已經有了智能手機,而她,電腦沒有、手機沒有,她聯繫外界的唯一途徑就是道聽途說。這樣的好處是她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她做得也相當不錯,每年都能得到國家獎學金。


第一次聽到她拿獎學金的消息,我比她還要高興,我暗自思忖,她可以把這些錢拿來買一台普通的電腦,或者買一個智能手機,這樣,她就可以上網了解外面的大千世界了。但結果是一年的時間過去了,她什麼都沒買。


有一天,我問她:「你的獎學金怎麼花的啊?」她一副驚訝的樣子說:「怎麼花?還賬還來不及呢?除了學費以外,還有我爸媽過去借的錢都得還上。」想想也是,借錢的滋味不好受,先還上也是不錯的方案。


等到第二年,發了獎學金,她的生活依舊沒有什麼起色,閑不住的我,又問她錢怎麼花了,她有些驕傲地說:「我哥哥結婚,買房子缺錢,我把一萬多塊錢給他了。」我氣急敗壞地說:「如果你哥哥沒有你那一萬塊錢,是不是就買不起房子了?」她說:「當然可以買得起,只不過還得借別人的,我有錢,先給他就是了,又不用還。」到第三年再發獎學金時,我沒有再問她。


大四那一年,她決定考研。學習這麼優秀,而其他的技能都沒有,好像也只有考研這一條途徑了。考研需要買報考學校的真題,因為那個學校保密比較好,所以網上的試題不多且不全,通過一些輔導機構是可以買到的,只不過價格貴很多。


她愁眉苦臉地對見到的每個人說:「怎麼辦,真題都找不到。」別人勸她說:「花二三百塊錢買一套得了,多省事兒。」每次她都說:「太貴了,買不起呢。」於是,她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每天去學校的電子閱覽室,七零八落地找全了資料。她覺得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用一個月的時間省掉了二三百塊錢!


考研結束,她的成績在邊緣上,只能等複試通知下來。按說,在這種時候,你得一刻不停地盯著電腦,刷新頁面,看有沒有最新的消息出現。可她沒有電腦,很不方便,只能有空的時候就去學校的機房去看看。那一天,學校出了校內調劑的信息,但是下午兩點出的,讓四點之前就得把信息發過去,也就是說你必須在兩個小時之內完成。


午睡後,我醒來時,在考研網站上看到了這個消息,當時已經三點半了,我給她打電話,她說她在自習室,沒有看到。然後,我給她招生辦的電話,讓她直接先報上名,沒想到的是,名額已滿,就算分數再高,因為時間晚了,也不行了。她哭得昏天暗地,埋怨學校給的時間太短,卻沒有想過:在那個關鍵的節點,及時得到信息要比多學幾個知識點重要得多。


幸運的是,因為分數高,她有好幾個很好的學校可以調劑。她選擇了北京的一個,然而面試時被刷了下來。我說,你再嘗試幾個吧,那麼多好學校可以去呢,她的第一反應是:「去北京這一趟,花了五六百塊錢,還失敗了,白花了。再去別的學校,花了錢,再考不上,怎麼辦?」


這是什麼邏輯?在未來和金錢面前,她最先考慮的就是金錢,此時的她,似乎忘記了一年的挑燈夜戰以及白白浪費的那麼高的分數。當時我想,也許她可能讀研的慾望沒有那麼強烈吧,放棄也未必是件壞事兒。


畢業之前,她一直在準備考她老家的教師。聊天時,我說:「當老師挺好的,可以解決家裡的負擔了」,一向穩重的她,突然說:「我可以一邊上班,一邊考研嗎?」我很驚訝,「你既然那麼想讀研,為什麼當時不選個學校?或者,你就留在學校半年,全身心地備考就得了。工作了,哪還有時間複習啊?」她依舊用錢來回答我,「在學校還要花錢,當上老師後就會有工資,可以養活著自己再考啊。」想想也是,如果沒有錢,畢業之後真是挺不好意思再花家裡的。


後來有一天,她的錢包被偷,我問:「你的銀行卡在裡面嗎?」她說在。我隨口又問:「裡面有錢嗎?」她說:「有,但小偷應該取不出來。」「為什麼啊?」「裡面的五千塊錢,我存的是定期,不容易取出來。」然後,我就瞬間石化了。


如果五千塊錢沒有存定期,如果五千塊錢可以花,那麼就不用花費一個月的時間去找資料了,用這一個月用來備考,可能分數就會多幾分;就可以多去幾個學校複試,說不定,能去個比第一志願更好的學校;就可以不用跟家裡要錢,在學校繼續備考半年,全身心投入,一次成功了;當然,更可以買個哪怕幾百塊錢的智能手機,刷新一下網頁,就不會錯過調劑信息了。


我們老家評價這種人就是「窮怕了」。因為窮過,所以做什麼事情都是先考慮錢的問題。殊不知,越是先考慮錢,越是喪失了賺更多錢的機會。


我身邊還有一個比她貧困很多的好朋友,學習不如她,獎學金拿的也不如她拿得多。但是他把這些錢全用來投資自己了。那一年,他決定考北京電影學院,他把所有的錢都拿出來,去北影上了很貴的輔導班,坐火車來往於學校和北京十幾次,然後一次考中。


現在,他寫一篇影評的稿費至少一千多,一年以後,基本上就可以有剩餘的錢補給家裡了。很多人說向北影、中戲這種學校得是富家子弟才能上的,但是我這個窮得很徹底的好朋友,一點都不畏懼,硬是憑藉一己之力,完成了自己的華麗轉身。


貧窮的人總愛談論這個世界的不公平,可歸根結底,那都是自己一次次選擇的結果。如何在有限的物質基礎上,做出最大的成績,才是我們真正要思考的,而不是只想著如何去豐富物質財富。一個再富有的人,如果沒有闊大的格局,也會有衰敗的一天。格局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我們人生會有怎樣的走向。以少勝多,才是大本事。賺錢比省錢重要得多。


「金錢至上」固然是貧困思維的一種,但還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貧困思維方式,那就是「仇富」。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著一個帖子。一個女生控訴宿舍里另一個富有的女生,列舉的不滿主要是:「大一時就用著蘋果電腦和蘋果手機,簡直就是在炫富;男友開著車來接她,真是不要臉;去大商場購物後,把購物袋放在桌子上,就像是故意擺給我們看;花錢如流水,一件衣服的價錢都趕上我們一個月的生活費了... ...」


整個帖子里對那個女生惡語相向,宣洩著各種仇富的心情,窮人看富人什麼都不順眼,似乎成了天經地義的事情。這位正在上大學的姑娘,或許還不知道,畢業之後,她會遇到更多更富有的人,有時,他可能是你的鄰居、是你的同事,甚至是之前不如你的同學,那日子還怎麼過?


如果你的心態是錯誤的,那你眼中的一切肯定也好不了哪裡去。倘若,我們換種心態呢,日子是不是會好過很多。


比如,她用的是蘋果電腦和手機,我們是否可以藉此多了解一下喬布斯的成就,有哪些有趣的APP,它和其他的品牌有什麼不同,宿舍有一個人使用不同牌子的手機,在我看來是好事兒,總比大家都清一色地用三星好;比如她買衣服都是名牌,我們女孩子是否也能藉此來了解一下各種女裝品牌,說不定將來我們去參加晚會時,就用得上那個牌子的晚禮服;再比如她每日都化精緻的煙熏妝,我們也可以跟她學一下,出了大學之後,就不太有人願意教你這些了。


既然生活已經做了這樣的安排,與其仇視,不如學習。人都有好的一面,能夠在不同的人身上都能學習到對自己有營養的東西,這才是能力。


貧窮會很輕易地讓一個人的眼光變得傾斜,但貧窮也很容易塑造一個人。關鍵是不要沉浸在貧困之中,用貧困的思維來思考一切。任何時候,都要記得:唯一擺脫貧困的方法就是學習,從各種事情、不同的人身上學習,給養自己比什麼都重要——《貧窮不可怕,貧窮的思維才最可怕》

作者:蓑依


-


曾經有看到過一個問題,問的是:貧窮會對一個人的一生造成怎樣的影響?


有的人說貧窮會令人自卑,內向,格局小,虛榮,自尊心脆弱等負面的影響。


也有人說貧窮會給人帶來儘早變得成熟,有擔當,懂事,能吃苦等正面的影響。

毫無疑問,但凡是稍微有點正常智商的人稍微一思考就能明白,貧窮會對一個人造成怎樣的影響是成長環境、孩子本身的性格與心智、一些偶然不確定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結果,當然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然而美國的一個跨學科團隊在一項對資源稀缺狀況下人的思維方式的研究結論是:窮人和過於忙碌的人有一個共同思維特質,即注意力被稀缺資源過分佔據,會引起認知和判斷力的全面下降。


當人們處在資源稀缺的狀態中時,他的大部分精力與和注意力首要的是會放在他所稀缺的那一部分上,他首先要滿足的是自己生存所必須的那些基本資源。

由此就必然會導致他們忽視、或者也根本沒有精力和時間去重視那些更加重要和有價值的因素。

其實這一點很好理解,比如說對於一個尿急的人而言,他只會火急火燎的找衛生間,他根本就沒辦法去在意周圍一個很好的樓盤忽然打一折甩賣的好消息。


但貧窮與尿急的區別就在於,尿急去完衛生間就可以解決了,他就可以去關注樓盤大甩賣的消息。


而貧窮對一個人的影響卻是長期的,甚至會令人連續幾十年都處於類似於「尿急」的那種匱乏與焦慮的狀態中。


在這裡我們所要討論的不僅僅是貧窮,而是在童年時由於貧窮、缺乏父母的關注、被群體所忽視等這些因素給人所造成的一種「匱乏」的心態。

這種心態上的匱乏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比在心智與判斷力上的影響可要大得多了,許多人甚至會終其一生都在沒有意識到的「匱乏」心態中度過。

他們無法意識到自己無法表達和提出自己的需求、不能坦然接受別人的好意、總是會患得患失等的原因所在,因為他們從小就適應並且已經習慣了這種「匱乏」的狀態。

並且在他們的潛意識中,只有這種「匱乏」的狀態才是「正常」的。

以我個人為例,在很久的時間裡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個「無欲無求」的人。


並不是說我就真的沒有慾望,而是我發現我在戀愛和人際關係中總會不自覺的壓抑自己的慾望和需求。這種壓抑往往是下意識的就已經完成了——


伴侶問我今晚想吃什麼,我毫不猶豫的就會告訴她你喜歡吃什麼咱們就去吃什麼;


朋友請我幫忙我想都不會想會不會和我的時間安排起衝突就會答應;


在親密關係中我總會不由自主的不斷地去「投入」,比如時不時的買些小禮物與水果、一段時間沒有和對方聯繫就會主動找些話題來溝通、感覺到一丁點兒疏離的跡象機會非常的擔憂感覺要失去對方了。


當我一開始對於親密關係懵懵懂懂的時候,我對於愛情的認知是無比幼稚的。

那個時候從電視劇和小說中獲得的愛情的概念僅僅停留在無私的付出和對對方好上,所以在一開始的幾段戀愛關係中我並沒有覺察到自己的問題,或者說也是因為——


那個時候對於愛情的嚮往令我們可以將「愛」這個字作為解釋一切的借口。

在第一段感情中我盲目的、持續的投入和付出;


在第二段感情中我多次因普通的小事感覺很受傷而痛哭;


第三段感情里我只能和對方維持著一種看似親密的假象而無法真正的去了解彼此;


第四段感情中我和一個我並不是那麼喜歡的女孩在一起,但過了不久又是時常體驗到一種患得患失的痛苦和焦慮;


在第五段感情中我再次…………


隨著所經歷的戀愛關係越來越多,我對於自身與親密關係的本質的理解也逐漸變得深刻。

我開始懂得了我那些所謂的付出只不過是用來自我感動、我對對方的好只是因為我是如此的匱乏以至於我除了「對她們好」以外再也拿不出其它、我那所謂的在乎對方只是一個好聽的借口,實際只是我過去的陰影令我太過敏感患得患失罷了。


隨著我自身的逐漸成長和知識面的擴展,我越來越知道了「真正」的愛情和一個心智「成熟」的人是怎樣的。

終於在某一次契機之下,我的伴侶的一個舉動令我回憶起了童年時的許多類似情景。

由此開始,過去的那些對我造成深刻影響的經歷逐漸的由點帶面的串聯了起來,我終於完整的了解了我為什麼會形成如今的這種思考和心智模式、我看到了自身的習慣和無意識之外的世界。


我童年的大多數時光都是寄宿在親戚的家中,自小几乎所有的長輩都會誇我「懂事」,這個懂事其中就包含我從未向長輩要過任何的玩具、零食、衣服等等。

一方面是因為在親戚家中有了想要的東西也不好意思要,因為畢竟不是自己的父母;

另一方面也是長輩們對我的「懂事」的誇讚令我認為:我不向別人提出需求他們才會認為我懂事,我懂事他們才會誇獎我和喜歡我。

所以我慢慢的就因為習慣了壓抑自己的需求而逐漸忘記了「我是有需求的、我可以表達自己的需求」這回事。


在初中的時候我回到了自己家中,但是父母經常晚上外出應酬,我那時又非常的怕黑,以致我總是一個人待在家中即無聊又恐懼的看著電視等待父母回來。

有時候等到太晚,我實在太困還沒有等到他們回來我就睡著了。

所以我總是會特別無法忍受那些有著不確定性的等待的時刻,比如等待伴侶回復我的消息時、和朋友一起去玩他卻遲到時、伴侶忽然有事我聯繫不到她時,在這些時刻,我總會非常的焦慮和不安。


而患得患失,則是由我的童年整體的「匱乏感」所導致。


因為那時我對於自己的評價很低,認為自己不配擁有好的事物,或是即便得到了一段時間最終也是會失去。


因為小的時候沒有得到完整的父母的撫養,我又比較內向時常喜歡躲避旁人自己待著看書,這就導致我從小到大極少、甚至是幾乎從來沒有得到過來自別人的愛。


所以這就導致我根本就不懂的該如何對待和回應別人對我的愛意,我也覺得自己根本就不配擁有,所以潛意識裡就覺得無論多麼美好的感情最終自己一定會失去。

當我理清了這些塑造了我的思維和認知的童年經歷後,當然不可能馬上就令我能一下子就改變,甚至是即便是我理解了自己問題的原因所在,這也並沒有在生活中給予我多大的助益,因為我過去的那些問題還是都存在著,我還是會患得患失,伴侶回復我的消息慢了、語氣疏離了我還是會很敏感。

但是通過這種對自身的梳理對我而言最大的一個改變就是,當我再次出現問題的時候,我能夠客觀的去看待了。

也就是說,我跳出了自己思維的局限,我不再與那個被過去塑造的自己認同。


當我再在伴侶回復我消息慢時想到她要離開我、她不愛我了的時候;

當我很想在家休息朋友叫我出去玩我脫口而出準備答應的時候;

當我再開始一段戀情沒多久就開始產生悲觀的擔憂的時候,我都能意識到自己的思維是在被過去的習慣帶著走,我所幻想、我所推測的那些不管看起來多麼「合理」的可能,那些都並不是真正的事實。

當我能夠客觀的去看待問題的時候,我就能夠逐漸的改變它。

實際上從過去去尋找導致自己如今的行為模式的原因只是改變自己的方式之一,對於不同的人而言會有不同的方式。


重要的是,只要你開始內省和反思自我,你就能夠逐漸的了解自己。

你可能會像我一樣了解到自己為什麼「會」這樣,你也可能會忽然客觀的認識到自己「是」怎樣。總而言之就是,你會逐漸的邁向對自己的完整的「理解」,只要是開始學著審視自己,你就能夠建立對自己的越來越「客觀」的認知。

我一再強調客觀是因為,「客觀就是通往成熟的橋樑。」


這絕非一句口號而是一個客觀事實,甚至你理解了之後你就會知道客觀本身就意味著成熟。


通過客觀的審視自我,我們就能夠意識到自己當下究竟是在做什麼,為什麼會這樣做,這樣做好還是不好。


客觀就是不再與以往的自我認同,而是在這一刻你與習慣剝離。

與習慣剝離,就意味著改變,在開始發生了。

-

我的微信公眾號:煉己者 id:fengxuwake 歡迎關注。


窮人缺什麼:表面缺資金,本質缺野心,腦子缺觀念,機會缺了解,骨子缺勇氣,改變缺行動,事業缺毅力。


感覺又是一個非我不能回答的問題。因為貧窮於我而言,不是一個千里之外的形容詞,而是我生命的關鍵字。像皮膚外的痣,身體內的瘤。我承認,我性格、消費方式和思考方式,都因此受困。好在通過不斷自我突圍,它造成的束縛,已經越來越小。


但之於母親,她過了大半生的窮日子,緊張屈辱,不得放鬆。她看遍白眼,漸而自我輕賤,乃至以後境況漸好,仍逃不脫思維的局限。我母親從前說,玲俐(小名)啊,以後嫁人別東挑西揀,別人不嫌我們家窮,就行了。

貧窮的底層村莊


前不久,《長江周刊》為我做過一個專版。訪談中有一個問題:出身農門對你影響最大的是什麼?


我說,更深切地了解人間疾苦,以及人性善惡。


因為版面關係,答案展不開。


我想說的太多了。我所出生的村莊,幾乎所有家庭,都被貧困這張大網所覆蓋。除了屈指可數的幾戶不愁吃穿,其他的,大多在貧困線上掙扎。生存資源是土地,謀生手段是力氣。面朝黃土背朝天,苦累貧病,不得停歇,但境況年年如一。


早在童年時,我就對教科書上鼓吹的「貧窮是一種美德」,產生深深的懷疑。因為我知道,貧窮不是美德,而是噩夢。它除了讓你羞恥、窘迫、短視、不自由,而且會將人性中的陰暗面,逐一催生、放大、膨脹,直至不可控。因此,窮人的犯罪幾率居高不下。相比於富人,他們更可能衝動、殘暴、仇恨、鋌而走險、不計後果。


蕭伯納說:「當最大的危險,即貧窮的危險縈繞在每個人的頭腦中時,安全——文明最重要的基石——是不存在的。」


有一回閑得無事,回想了一下村莊里的人,發現參與過犯罪的,一雙手都數不過來。而走在犯罪邊緣的,更不必說。


然而,不論如何折騰,多年以後,他們中的絕大多數(甚至是全部),生活質量都沒有太多改觀。依然為錢發愁,依然不被尊重,而財富、見識與資源的多寡,橫向比較起來,和父輩並沒什麼變化。

一戶普通農民家庭的收支


和村裡人一樣,我父母都是農民,半輩子在土地上謀生。白手起家,一窮二白。到弟弟妹妹出生,我家全部經濟來源是:四畝二分田,三畝地,菜園兩個,豬兩頭。


來算一下一個普通的五口之家,能否利用這些資源活下去。


四畝田,人手少,沒錢買肥料,長勢不旺,所以收成都很一般,畝產大概三四百斤。四畝田加在一起,大概一千三四百斤。種雙季稻,雙搶時節每天忙到夜深,累成狗,乘2,兩千六七百斤。


新谷出來,首先要交公購糧。


公糧。公糧每畝30斤,即130來斤,滿滿一擔谷,必須無雜質,乾燥,飽滿。每年交糧,父親都會把最好的那一擔,挑到糧庫去。沒有一分錢。


購糧。購糧每畝140多斤,即600多斤。有部分報酬,100斤17塊。隨著物價,有所浮動,但均低於市場價,大概折半。(因為這個,我打電話問母親,母親打電話回村,問了一圈村裡人,證明是事實,才寫上來。)


交完公購糧,賣完谷,所余的糧食,年年都不夠吃。


青黃不接時期,米缸已空。


怎麼辦?借。


借100斤谷,要30斤的利息。一般借3擔。第二年收割,還4擔。第三年就得借更多。涸澤而漁,惡性循環。以透支資源來填補虧空,必然導致更大的虧空。於是,在糧食上,我家就有了一個愈來愈重的負荷。


地里種花生、紅薯、大豆。紅薯餵豬,花生大豆收成每年大概700多斤,一部分留來吃,一部分拿來賣。六七毛一斤,可得兩三百塊。


豬是最值錢、最容易變現的資產。但一般不到200斤時就殺了,200斤還是豬苗,長勢正好,一天能長一斤,但到了開學,急需用錢,沒有其他方式。殺!肉一塊一斤(80年代),能賣200來塊。


以上就是所有收入了。理完這個,深覺底層農民的生存,真是一個奇蹟。


我們家五口人,衣食住行,雖然一再壓縮,享樂性的東西,想都別想。(我參加工作前,家裡都沒有電視機,不是怕干擾,純因窮。)但不論如何精減開支,醫療、學費,以及村裡的紅白事送禮,卻是逃不開的費用。


猶記得每年開學前,家裡的大人和小孩,都陷入濃濃的焦慮。


那時學費高,小學的學費就要140塊左右。我媽說,就是把家裡的余谷賣光了,也湊不齊你們的學費。最後的舉措往往是賣幾擔谷,借一部分高利貸,才勉強湊齊,送我們上學。


糧食有利息,錢也有利息——高利貸5分利,100塊錢,每個月要還5塊,一年,就得還60。以我家當時的經濟能力,還利息都難,還本金,則是不可能的任務。就這樣,利滾利,息滾息,家裡負債越來越多。


我父母像兩頭負軛老牛,終年不松套。忙完田裡忙地里,忙完地里忙家裡,到了夜裡,又忙著操持家務。但無論如何辛苦,還是越來越窮。


緊急用錢時,四處借債,考慮到我家家境,無人願意伸手。我說無人,真的毫不誇張。很多時候,父親早上出門去借錢,到了夜深回來,一分錢沒借到。


穀子、花生和大豆都難賣,大家都是種田人,沒誰要這個。吃商品糧的人,到底是太少了。大多數時候,賣豆子和借錢的處境是一樣的——大清早挑著一擔豆子出去,到了鎮上,賠盡笑臉,沒人要,夜深又挑回來。心灰意冷,滿目無光。


而且,生活不會因為窮人的困窘,而心生悲憫,對你另眼相待。


有一回,父親被拖拉機輾過,他大難不死,活了過來,醒來後,說:「我想過,如果我殘了,也不會拖累你們,就一口喝樂果(農藥)死掉,不給你們添麻煩。」


他大病未愈,去搞副業。一個人,帶著一個鋁罐,和一床被子,呆在原始叢林里,伐木,烘烤,背到大山那邊,賣了錢後再原路折回。路遠,一天只夠一趟。山路崎嶇險峻,他時跪時立,膝蓋磨得血肉模糊。晚上睡在黑洞洞的樹林里,沒有帳蓬,沒有防護,野獸與夜風的聲音此起彼伏。有一回他看到幾顆樹,以為是桂皮,剝了一蛇皮袋,興緻勃勃地帶回來,說可以拿來賣。沒想到什麼也不是。


村裡類似我家狀況的家庭,雖然不多,但也不少。在80年代,南下打工的熱潮還沒有興起,大家沒有其他來錢的途徑,只有更努力地刨作。土坷垃敲得更細,耘禾耘得更勤,水放得更足,農家肥挑得更多。


也許有人說,可以做小生意啊!真是「何不食肉糜」的天真!如果有那個本錢,早已境況好轉。但沒有。我在整個小學階段,沒看到我們家有過閑余的一塊錢。往往要買一包鹽,都得好好掂量。


就這樣,窮人因為種種原因,困在西西弗斯式的苦役中,日日如斯,年年如斯,循環往複。


而貧窮所帶來的危害,遠不止生活的不便,物質的缺乏,更可怕的,是對精神的逐漸摧毀。

貧窮後遺症

1,沒有尊嚴,於是看輕底線。


每年年關將近,都是劫難。因為要債人從臘月開始,就坐滿屋子,比狠似地,逼著我們還錢。


這些債務都不多,賒肉的十幾塊(一般兩個月吃一次),看病賒葯的幾十塊,春耕時賒了兩袋化肥,犁田時賒了兩天牛,去年開學時沒學費,借了別人三十塊......各種債主凶神惡煞地站著,逼迫、威脅、罵罵咧咧。除夕晚上十點,還有人杵在我家,翻來覆去地逼債。


「今天不還錢,你們這個年就別過了!」


「再過一個月吧,開年就還!」


可是,開了年,我們姐弟又要報名,學費還沒有著落。怎麼還?怎麼辦?年關一至無寧日,愁雲慘淡,無計可施。


「一個月,一個月,我都來過幾次了,次次這樣說。就十幾塊錢,哪裡省一下不就出來了,還要我催幾次?我們家也要過年的,沒錢怎麼過年?」


「明年一定還,一有錢第一個還你。」


如是再三,父親賠著笑,好話說盡。直到轉鍾將臨,看我們家徒四壁,孩子沒新衣,盤裡沒油水,過年肉都沒有,實在什麼也掏不出,債主才會不甘地離去。


然而也有例外的時候。有一年,我們家遇見一個頑強的債主,除夕都沒走,留在我們家,睡覺,大年初一醒來,繼續討要。我父親毫無辦法。


那時候,表叔的妹妹從外地回來,帶了一個據說很有錢的男朋友,於是,遠近去探望。表叔在家裡請吃飯,幾大桌。我們家人都去了,債主寸步不離地纏著父親。在大年初一的中午,也沒因為禮數而止步,跟到表叔家。


我們深以為恥,其他人也面面相覷,都覺突兀尷尬。最後,表叔覺得不妥,借了我們家二十塊,還了他,才走了。


我父親年輕時生得美,爭強好勝,才藝也多。無奈爺爺的成分,家底的貧薄,他不得不一再低頭,去求,去借,去告饒,去下跪,去承擔他年輕時所不願意承擔的一切。


但愈是這樣,愈是不被尊重。他感到四面皆牆,八方寒意,生存空間越發逼仄,漸漸自我輕賤,形成一種新的生活哲學:有錢,就有一切。這當然沒大錯,但他還反過來悟了一下:為了錢,可以不顧一切。


可是,在底層掙扎的人,多是唯利是圖者。我父親並非唯一。世界不把我當人看,那麼,我也不會把自己當人看。


人存於世,如果並非自我強大、意志堅定,多會從他人態度反饋中,重建自我的價值。被尊重,於是自我尊重;被鄙夷,難免自我懷疑;被踐踏,自覺低人一等;被世界拒絕,則可能不擇手段。


他看到妖冶的年輕女孩,出手闊綽,有房有車,無比羨慕。


我提醒他:「那麼年輕,又沒本事,還戲戲浪浪地,這錢肯定是不幹凈的。」


我父親說:「那也是本事。」


貧窮是一種悄無聲息的剝削。它從你的尊嚴開始,剝奪自信、剝奪良知、剝奪希望,使你變成一個自輕自賤的人。


而自輕自賤者,不是綠色食品,並非純天然無公害。他們會因為改善生活的迫切,底線一再下滑,動用非理性、非正常甚至非法手段,去滿足自己。


因此,我們鄰近的許多女孩,初中未畢業,就出外打工,用身體掙錢;而男孩們,有很大一部分,在城市的某個夾縫裡,用暴力謀生。

2,自覺卑微,於是不敢追求。


上初中的時候,我離開家,我鎮中學住宿。周五放學,周日返校。返校時便會炒一瓶菜,家境好的同學,可能會帶些乾魚、肉片炒筍、肉片炒酸菜什麼的。我也帶酸菜,乾的,沒啥油,灌滿一大瓶,作五天的下飯菜。


有一回酸菜也沒有,就帶了一小瓶霉豆腐。家裡沒錢,因此辣椒粉也沒,就將豆腐塊加了鹽巴,在熱鍋里滾了滾。


那時學生住的是集體大通鋪,被子擠著捱著,席地而攤,起床後就捲起。箱子在走廊里。走廊兩面皆牆,光線不好,看東西不能細辨。


我用飯票(用米換的)打了飯,打開箱子,就著霉豆腐吃飯。有幾個女生經過,在黯仄仄的光線中,看見我正在吃一碗白森森的東西,除此之外,什麼也沒有,揶諭說:「周沖,你吃白飯啊?」


我說:「不是啊,有菜。」


她們以為我因尷尬,而強詞奪理,走遠了些,簇在一起,低低地說些什麼,眼光時不時向我瞟來。


再以後,我用了兩毛錢,打了一碗菜湯。湯喝完了,菜葉子一片一片挑出來,放在瓶子里。不吃。每次吃飯時,都挑出來,擺在飯上,讓別人知道:我也有菜吃。


上初二時,我的成績已經是全校第一。但家境一如既往地差。有一回穿著一條藏青的褲子,屁股後縫著兩塊特大的補丁。我已經有了愛美之心,不想穿,但不穿又能如何?只是成天坐著,除了必要的上廁所,幾乎不動彈。早操不得不去,成了一種煎熬,覺得後面所有人的目光,都在盯著我的屁股。


後來來了月經,奔涌不已。買了一卷衛生紙,一下就透。


有同學說:「有一種東西叫衛生巾,不會印。」


我第一反應就是:「貴嗎?」


她說大概兩三塊錢。


我說:「這麼貴。是不是用一片,就不用再換的?」


她說:「要換,不過比衛生紙長一點時間。」


當然沒有買。任由紅潮洶湧,將褲子、凳子和被子,染得一片血紅。大太陽的上午,體育課,站在兩排男生前方,那種虛脫和羞恥,現在想起,都覺得周身不適。


諸如種種,反覆在年少時發生。不一一枚舉。


總而言之,早在童年時,因為貧窮,因為恥辱,已覺處處低人一等。哪怕我無數次站在領獎台上,也難以從骨子裡袪除。它讓你在面對所愛、遭遇選擇時,行動上猶豫不決,甚至逃避美好、自由和愛,自覺不配,自覺黯淡粗鄙,從而放棄主動權,被動地讓命運牽著鼻子走。


比如,那時候,我暗戀一個男生,但無論如何,都無法生出勇氣,站在他面前,說,我喜歡你很久了。我甚至覺得,我對他的喜歡,都是一種對他的侮辱。哪怕毫無慾望。


窮人的自卑源於被否定過多,從而自我貶抑,產生自慚形穢、畏首畏尾、瞻前顧後之臨床反應。


放在大人身上,其癥狀更加明顯。


我們村莊的許多大人,這一生都沒有做過生意。即使到了後來,孩子長大工作,他們手上有了余錢。


窮人比富人更守舊,更膽怯,更不願意嘗試。就像奴隸比奴隸主更守舊一樣。物質上的窘迫,使他們承受不起冒險。


自卑與恐懼,使農民喪失做人的底氣,走向兩個極端。


要麼放棄自我,悉聽尊便,完全是一副慫態——「我是蟲豸,還不行么?」無論對事,還是對人。他們因沮喪、焦慮、絕望,退縮成人格的侏儒,不再掙扎,不再自我維護。


要麼靠嫉妒打底,滿懷怨恨,撐起一身不屑的傲氣,色厲內荏——「老子祖上先前也闊過……」刻薄、鋒利、滿懷怨恨。這顯然是一種自卑情緒的反彈。因為不抱希望,所以破罐破摔,不計後果,佔個口頭便宜。


一體兩面,不論哪一種,都是不自信。而這種不自信,會使他們拒絕理性,耽溺於情緒,從自我否定開始,以自我埋沒告終,走不出自我封閉的盲區。


視頻封面TED演講 貧窮與暴力視頻

3,緊張易怒,於是暴力叢生。


我父母的爭吵與廝打,在我記事之前,就開始了。導火索都是小事情,一言不和,母親會用最剜人的、最狠毒的、最粗鄙的話,來招呼對方。而我父親就會動手。


多少次了,我耳邊滾動著母親撕心裂肺的咒罵,眼前滾動著父親歇斯底里的毆打。


事情的終結,往往以母親的沉默而告終——我的母親,在泥地上掙扎著,翻滾著,頭髮凌亂,臉扭曲變形,痛苦得哭都哭不出來。


暴風雨過後,有一陣短暫的寧靜。但不出兩天,依然如故。爭吵愈發劇烈,暴力愈發兇猛。年年如是。


有一個晚上,我特別驚訝地對他們說:「你們知道嗎?你們今天居然沒吵架!」


他們當時心緒平和,也覺悲哀。我父親說,「唉,日子太難了!」


大家都太緊張了,忍耐力與寬容,都降到了最低,稍有不順,就會向身邊人發泄。母親善用三寸不爛蓮花舌,父親善使一雙無敵風火流星錘。你來我往,在傷害親人的過程中,平衡自己受到的屈辱和不公。


甘地說:貧窮是最糟糕的暴力。當然,他所說的,不僅僅是日常暴力,還有種族、民眾、信仰之間的暴力。


而之於我而言,我所切身體會到的,就是在極端的貧窮里,人的情緒就像活火山,隨時可能噴發。它讓人無法溫和,無法淳樸,無法從容和理智。更多的,它會帶來對至親的威脅,對他人身體和尊嚴野蠻粗暴的侵犯。


在那個貧困的村莊,暴力成為日常表達方式之一。誰家老婆和小孩被打了,引不起大家的注意。它是如此平常,平常到我們都認為合情合理。


於是,一個個婦女喝農藥自殺,她們生前掙扎的時候,沒有人給予她們救助。包括她們自己,也完全想不到被老公痛打過後,可以報警,來維護自己的權利。村裡流行的觀念是,家醜不外揚。於是一個個忍著,直到抑鬱得自我戕害。


貧窮讓人焦慮,焦慮讓人暴戾,暴戾讓人絕望,絕望讓人喪失判斷。


Gary Haugen說,暴力具有蝗蟲效應,在窮人的世界裡,它就像瘟疫,所到之處,無一倖免。


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所開展過一個研究,關於童年期家庭收入與日後暴力犯罪是否相關,包括兇殺、攻擊、搶劫、威脅、脅迫、綁架、非法拘禁、縱火、恐嚇、性侵犯等。


研究採用了准實驗設計,挑選262 267名表兄弟姐妹及216 424名親兄弟姐妹,這些個體來自114 671個大家庭及105 470個核心家庭,其父母的可支配收入不等,自1檔至5檔逐漸升高。


結果顯示:

  • 青少年暴力犯罪與童年期家庭收入呈負相關。例如,家庭收入最低的個體,因暴力犯罪而被指控的比率為每年11.05/千人;家庭收入最高的個體,為每年1.77/千人;
  • 多變數Cox回歸分析則顯示,來自收入最低家庭的兒童,因暴力犯罪被指控的風險接近最高者的7倍(原始風險比[HR]= 6.78, 95% CI 6.23–7.38);
  • 當研究者校正了可被觀察到的家庭遺傳風險時,童年期家庭收入與暴力犯罪的相關性被減弱,但仍然較強(HR = 3.93, 95% CI 3.59–4.30);物質使用問題也呈現同樣趨勢(HR = 1.98, 95% CI 1.86–2.10);

4,忽視教育、法治、醫療,心態急功近利。


和我一起長大的小夥伴,多數在初中時,就結束了學業。輟學之後,便是荒荒莽莽的自由。然而,自由對沮喪的加深,並不亞於它的舒緩作用。


當一個人沒有目標以及相關準備時,自由會讓他無所適從,會讓他恐懼、急於逃避。或者帶來不受監督、免於責任的幻覺,可以不計後果,為所欲為。


許多女生十幾歲就做了母親,男生到處遊盪,不知道在做些什麼,直到今天,依然在遊盪。


我父親雖然專制粗暴,但他有一點特別讓我感激,他一直重申,你們必須要讀出頭,讀不出頭,就跟XX(村裡的一個女瘋子)差不多,被人嫌得跟坨屎一樣。


雖然目標很功利,但對於一個底層屌絲而言,這是唯一的有效出路。我們不敢放鬆,更不敢輕易說,我不讀了。


事實證明,他是對的。


Gary Haugenyu說,這些年我們學到了一些事情,griselda(生活在瓜地馬拉社會最底層的,一位貧窮但了不起的姑娘)與她的家庭所能採取的,能讓她們脫離貧困的,最有效的措施,就是確保griselda受教育。專家說,這是「女孩效應」。即,在女孩或婦女身上投入資金,能夠產生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應。


但因為短視,貧困的農村人往往在孩子提出不讀書的試探性要求後,大多不會強行阻止,他們的態度是:順其自然,只要勤快,到哪兒都有飯吃。因為他們的人生就是如此。


但二十年後,那些輟學的女孩們,多數都在從事最卑微、最輕賤、薪水最低的工作,慌不擇路地嫁人,回到村莊,生孩子,發胖,不再工作,除了打麻將,就是帶帶孩子,婚姻理所當然出現問題,大吵大鬧,和父輩一模一樣,在幾十年前的天色,和幾十年前的生活模式中,一天天度日。


因為沒錢,所以,大家也不會重視醫療,有病能拖就拖。而這形成習慣,有了錢後,也是如此。非得到了要命的時候,才趕到醫院。可是大勢已去,為時已晚。


也不太重視法治。出現什麼問題,多是我叫上我的兄弟,去揍你一頓。你叫上你的兄弟,又打回來。而到了權益真正受損時,幾乎沒有人會想到去打官司。大家覺得,打官司是一件丟臉、麻煩的事。


宅基地被占,山林被砍,田地被強賣,都是用打的方式,來發泄怒氣。


生活的希望在哪兒呢?幾乎所有赤貧者,都熱愛彩票。他們趕很遠的車,去一個地方摸幾塊錢的獎。因為,彩票帶來的忽然暴富,是他唯一可以改變生活的捷徑。但彩票只是一個商業幻覺。那麼多年了,沒有任何獎金安慰過他們。


信息閉塞,交通不便,物資稀少,觀念落後,貧困變成一道森森的圍牆,將窮人牢牢圈在其中。

5,智商降低,判斷缺乏明智。


我從不在飢餓、悲傷、焦慮、抑鬱的時候,作大的人生決策。因為在這些時候,人的智商下降N個檔次,所做的選擇,大多受控於情緒,無法全面而理性。


而長期處於貧困狀態,也會讓人變傻。

來自美國哈佛大學、普利斯頓大學、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和英國沃威克大學的研究者們組成了研究小組,以一種獨特的視角闡明了長期貧窮的原因。


這項研究從2008年開始展開,實驗分為兩個部分。


在第一項實驗中,趙佳穎所在的團隊在美國新澤西的購物中心選取了101名參與者,並把他們置於4種可能遇到的財務問題場景中,比如如何支付汽車修理費,然後利用電腦進行簡單的認知和邏輯測試。實驗發現,修理費較低時,高收入與低收入兩組人群都表現很好;但當修理費較高時,低收入人群測試表現就要差得多。


第二項實驗的參與者是460多名種植甘蔗的印度農民。這些農民60%的收入來自甘蔗,而甘蔗一年收成一次,所以收穫前這些農民相對窮困,收穫後則相對富裕。實驗發現,收穫前這些農民在認知功能測試中表現明顯較差。

研究人員認為,貧窮與心智能力之間存在一定因果關聯。因為殫精竭慮應對各種經濟問題需要消耗很多腦力,這會導致人們在智商測試中成績下降,並妨礙大腦作出正確決策。

人窮志必短。


當你無法支付明天的食物時,你是無法釐清是非善惡的。


當你半生都沒有一件遮羞的衣裳,你便不會在乎什麼是理性,什麼是自由。


當你一直困於無休止的債務(生活性債務,非富人性的商業借貸),你便不會考慮夢想是個什麼東西。


身無分文會損耗和阻礙你的思考。當人們一心想的是缺錢問題,他們就會表現出心智能力降低,其損害類似於在智商測試中降低13分,或與一整夜失眠相當。如果這個月付賬單出現問題,人們就不得不一門心思想著怎麼解決,因此不會有心情關注其他事情,比如工作等。此外,當人們為償還賬單殫精竭慮時,大腦就不會剩下什麼「智力資源」接受教育和職業培訓,而這些恰恰是能夠幫助打破貧窮惡性循環的關鍵。

在我們村莊,偶爾也有救濟金。


但不論救濟來自政府,還是來自親友,我發現一個怪現象,一旦得到資金,他們所採取的,都不是為未來投資,而是滿足於當前的需求:比如,大吃一頓,買幾件新衣裳,還一部分債。


所以,救濟有與沒有,窮人的日子依然如故。反而會助長窮人的依賴心理。當他們再次沒錢,會當面鑼,背面鼓,暗示或明晃晃地伸手要錢。


救急不救窮,是多麼殘酷的道理。

貧窮本身就會對認知能力構成損害,妨礙個人做出明智決定,並使貧窮的狀況加劇,惡性循環難以打破,這一結果無法用壓力、營養、工作努力程度或可用的時間等來解釋。

6,仇恨入心,失意者暴政。


霍弗在《狂熱分子》一書中,反覆提到,最容易被煽動、最熱衷參與群眾運動的,就是失意者。


因為底層屌絲上升通道狹窄,只有通過大型社會變革,才能實現社會階層的重新洗牌,在社會急劇變動中獲得出頭的機會。


還因為對自己的輕視,對改變的迫切,對價值感的追求,他會棄絕自我,熱情依附於一個群體。從中獲取自信、希望和力量。


為了給自己生命找支撐,他會無比忠誠,捍衛依附的偉業。甚至隨時準備獻生,以向別人證明,這是神聖的使命。


貧窮容易滋生仇恨,仇恨產生兇猛激情。


在巴勒斯坦和卡達,哈馬斯組織利用民眾的貧窮無知,煽動情緒,製造自殺式爆炸事件。如果有一天巴勒斯坦能擺脫貧困,變得富裕文明,就會明白:貧困使人們輕易被洗腦,被利用。


如果你願意死嗑,就會發現古往今來,各種恐怖活動,究根結底,根源都是貧困。


放在中國鄉村,仇富者們同樣比比皆是,從「打土豪,分土地」,到「炫富者去死」,一直都沒有停止對富人的微詞。


窮人除了仇恨富人,也仇恨窮人。


在我們村莊里,窮人與窮人的關係,往往一觸即發。


倘若你的黃豆賣了8毛一斤,我只賣了7毛,我就會產生深刻的恨意。不是恨購買者,而是恨另一個比我賺得更多的窮人。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也存在大量科學依據。

丹佛大學的Pilyoung Kim做過研究,童年生活貧窮的成年人,杏仁核活動增強,前額葉皮層(PFC)活動減弱。這一結果在研究者調整成年收入因素之後仍然存在。


杏仁核在PFC的控制下,探測威脅並對其做出反應。兩者均在大腦對壓力的情緒響應方面起到關鍵作用。杏仁核與PFC的異常活動,或導致抑鬱、焦慮、衝動性攻擊行為。


換句話說,兒童期的貧窮,會造成個體在成年後出現一系列的精神心理問題。它讓個體變得躁狂,判斷力低下,仇恨入心,繼而生出毀人毀己、傷害他人的衝動。

7,精神短視,心智不自由。


2006年,妹妹上大學,有了一個留學新加坡的機會。我們家一因為確實沒錢,二來因多年的保守習性,覺得穩妥才好,別折騰,在國外學習與在國內,也沒什麼區別。就這樣放棄了。


如今想來,怎麼都覺得可惜。我設想過,要是妹妹生活在一個富有有小康之家,她今日,或許就是另一番景象。


貧窮是最大的人才浪費。


窮人通常缺少信息來源,精神短視,所以會恐懼未知,拒絕大改變,杯弓蛇影,繼而做出錯誤選擇。


無數人的潛能被貧困浪費掉了。比如,我有一個小夥伴,他早在小學時,就有一種繪畫的天賦。他能一筆,就勾完整個人物,有鼻子有眼睛,惟妙惟肖,靈氣四溢。我現在的某些小技巧,都是從他那兒學來的。


但是,他母親對此毫不在意,她認為,畫得再好不能當飯吃,趕緊去挑糞。


初二沒上完,他就輟學了。跟著一幫小混混,到處吃喝嫖賭,無所不為。或許也襤用藥物吧,我不知道,只是再沒有聽說過他的傳說。他就那麼寂寂地,湮沒在黃沙般的貧困大軍里,找都找不著。


貧窮所帶來的,不僅是看不見未來的短視,還有心智的受困。

在底層,父母的控制欲,會變態的厲害,甚至變成統治欲。孩子行動必須聽他們的,說話方式必須聽他們的,如何思考,也要聽他們的。家庭就是一個獨裁國,父母是肉體和精神的專制暴君。

在變革機會少的農業社會,只需很少的種植與社交經驗,就可以支撐他們的一生。於是,也用同樣的理念,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論是否局限和偏頗。

他們接受不了觀念的突破,言論和想法的與眾不同,因為,貧窮的銅牆鐵壁不僅關住肉體,而且將精神也困在其中。如果你想反叛,必然遭至長輩,甚至整個家族的長輩們的集體指責。

而窮孩子因為以上幾點,忽視教育,信息來源少,文明落後,多數不讀書,只能放棄自我,沿襲長輩的價值觀,一代代傳承下去。


文明是改變觀念的希望。


記得有個美國黑人回到非洲家鄉,看到依然貧窮落後的人們,說:我要感謝那個把我祖先賣到美國的那個奴隸販子。


肺腑之言卻聽起來沒心沒肺,但幾乎所有被英國、葡萄牙、西班牙管理過的殖民地,獨立之後都比他們臨近沒有殖民過的地區富裕。並且殖民時間越長,越接近現代國家。

8,無法改變,於是自我麻醉。


苦役永無盡頭,但窮人要活下去呀,怎麼辦?


他們接受了宿命論,以及知足常樂的人生哲學,勸慰自己安貧樂道,安於現狀,少胡思亂想。


中國從儒家經典,到詩詞歌賦,提到鄉村,都有意無意地美化。美化他們的貧窮,美化他們的愚蠢,美化他們的自我封閉,造成安於貧困,是一種操守的假象。


於是自我麻醉,忘卻自己的無能。


而隨之而來的,是行為上的懶惰。但又有什麼關係?貧窮很高尚,貧窮說明我品行好,為什麼要改變呢?美滋滋地懶著吧。


在一些偏遠山區,一些人的貧困程度令人驚訝,但他們習以為常,為什麼?因為他們麻木了。


或許,在年少的時候,每一個窮人都懷揣志向,但是生活反覆打壓,漸漸感到無計可施,終於跪下來,呆在原地,通過自我麻醉,忘卻希望,聽之任之,成為行屍走肉,生活想怎樣都可以。


志向不再保鮮,不再活躍,最後趨於退化而消失。


對於這一點,我周家大哥魯迅,又犀利無比地指出:「勸人安貧樂道是古今治國平天下的大經絡。」


他還舉了一個例子來諷刺所謂的安貧樂道:


大熱天,闊人還忙於應酬,汗流浹背;窮人卻挾了一條破席,鋪在路上,脫衣服,浴涼風,其樂無窮,這叫「席捲天下」。

這也是一付少見的富有詩趣的藥方,不過也有煞風景在後面。

快要秋涼了,一早到馬路上去走走,看見手捧肚子,口吐黃水的就是那些「席捲天下」的前任活神仙。

大約眼前有福,偏不去享的大愚人,世上究竟是不多的,如果貧窮真是這麼有趣,現在的闊人一定首先躺在馬路上,而現在的窮人的席子也沒有地方鋪開來了。

9,錢生育錢,貧困生育貧困。


一個人處在某種家庭中,因耳濡目染,對父輩的職業,比對其他的職業更熟悉。


讀書人的孩子,每天接觸文章、禮法,成為一個靠知識吃飯的人,遠比其他階層的子弟容易;


農民的孩子,從幼年開始,就在田疇村落之間,跟著父親與農作物打交道,熟知耒、耜、芟,子承父業的可能性也大。


這種隔代複製,除了因為技能的熟悉,還因為資源的傳承。


父輩是讀書人,會遺留下來著文妙論,滿壁黃卷,一票文化界的好友,一個充斥著書香的人際網。


父輩是農夫,會遺留下來春耕秋種的常識,和一草房農具,一幫種田的鐵哥們兒,一個滿是泥土味的交際圈。


比如,我表哥是縣裡有名的書法家,如我所料,外甥上了大學後,自然而然地拿起毛筆,子承父業,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潛力新人。


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領域內,掌握社會各類資源的精英階層,逐漸實現了內循環和近親繁殖。階層逐漸板結化,既得利益集團變得越來越堅固。官二代輕而易舉上位,富二代獲得創業資金易如反掌,星二代想露臉,得到角色,不費吹灰之力。


社會關係的寬度和廣度,決定了「窮者愈窮,富者愈富」。


而底層人想要逆襲,缺乏一個公平、穩定、公開的方式,發展的空間越來越逼仄,上行的阻力越來越大。


到處都在拼爹。


貧者從暫時貧困走向跨代貧窮,貧富差距愈發穩固,趨向穩定化和制度化。這就是殘酷的現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改革帶來的實際上是一場夢魘!


極少數人能從中逆襲成功。但這些人,往往都拚盡全力,打好了人生剩下來的牌:教育、性格、婚姻、圈子。教育成就了求知手段,知識讓自己目標明晰,手段精準,不服輸的性格讓自己竭盡所能,再加上擇偶,也能成為很大的一個跳板,使自己脫離原來的階層,圈子則是一種資源分享的方式,身處其中的人,會得到更多機會,同時也通過眼界、觀念和生活方式的學習,內化成高貴的人。


http://weixin.qq.com/r/IUM-J-jE26WkrbxE9xYz (二維碼自動識別)


1.
貧窮陷阱

貧窮本身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貧窮陷阱(poverty trap)。貧窮陷阱是什麼呢?就是由於老子窮導致了兒子窮。而這種貧窮產生了一種循環,如果沒有外力的干預的話,這種貧窮會一直持續下去。

截止到2013年的數據顯示:世界上有百分之12.7的人生活費一天還不到1.9美金。這代表著什麼呢?代表著這樣的收入情況下,人每天能思考的問題不再是擺脫貧困,而是避免死亡。

一個一天生活費不到1.9美金的人要生存,那他就要去尋找食物來填補肚子。但是尋找食物本身要消耗他大量的能量,比如在亞洲的有些地區,一個人賺錢的方式就是幫助別人去抗100多磅的包裹數趟而換取半美金的收入。而這半美金能購買的食物所提供的能量勉強夠他彌補自己這一天消耗的能量。那麼,這就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因為他永遠沒有剩下的錢去投資自己,無論是教育還是身體。

1.
貧窮導致了缺少信息來源

舉兩個例子:

·
在馬里及肯亞地區,流行性疾病每年會奪走很多人的生命。導致很多家庭不僅損失了勞動力,而且還添加了負擔。但是如果他們睡在消過毒的蚊帳裡面,就可以讓感染病例減少一半。所以,一些國際組織跑到這裡來免費的發放蚊帳,並給他們進行講解。可惜,收效甚微。

·
在非洲一些地區,當地有免費的醫療救助系統,人們得了一些小病可以免費的去領取藥物進行治療。是不是聽起來很帶勁?
但是,當地的一些人更傾向於散盡家財來請一個跳大神的大仙或者女巫來治病。不僅治不好,而且花費非常高昂。

這讓國際組織上的人非常摸不到頭腦,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呢? 後來調查發現,這些人不相信外來的人員,他們更願意相信他們的女巫和大仙兒所說的話,或者家裡老人說的話。也就是說,不僅僅是教育問題。他們不缺」教育」
,他們缺少的是正確的教育!問題已經不簡單的是告訴他們正確的事情,更要扭轉他們的思維方式。而後者的難度可想而知。

2.
窮人的生活陷阱。

生活在我們國家,我們是不需要考慮買鹽是加碘的還是不加碘的,我們也不擔心教育是不是必須的,我們也不考慮喝的水是不是需要凈化的。所以我們生活中一些基本的要求是可以滿足的。但是很多國家是沒有這樣的福利的,他們面臨的選擇非常多,不同的選擇會給他們不同的命運。當每天處處都是選擇陷阱的時候,一個人是沒辦法仔細的了解之後再做出決定的,況且貧窮使人根本沒時間思考。所以,一個貧窮的人犯錯的幾率是要比富人多得多的!而一個錯誤就會一下回到解放前,

我們也不能保證消除貧窮,一旦我們承認這一點,我們就獲取了足夠的時間。同時也不得不說,我們國家在消除貧窮這件事情上,做的還真是非常非常非常的出色。下面這張圖是1981年,世界上貧窮地區的地圖。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看一下

World Poverty a€」 Our World in Data

但是到了2013年。。。。

是不是非常正能量!!!


推薦閱讀:

TAG:生活 | 故事 | 生活方式 | 社會現象 | 貧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