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會了罵人,家長應該如何引導教育?

兩歲半的小孩碰到不如意的時候就罵人,看到有說法是,強硬的糾正會讓情況更糟,那麼放任不管會好嗎?各位家長是怎麼處理類似情況的?如果是七八歲的孩子呢?糾正的方法會有不同嗎?

==================
本題已收錄知乎圓桌 ? 不養熊孩子,更多兒童教育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大家說了很多兩歲半孩子罵人的調整方法,我就針對七八歲孩子的情況來說一下吧。

1.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通過示範學習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行為模式。很多家長會覺得:」我有時候急了罵幾句又怎麼樣呢?孩子那麼小又懂什麼呢?「但心理學家班杜拉做了一個實驗。他把平均年齡四歲半的小孩分為兩個組,給他們觀看兩個視頻。一個視頻里,一個成年男性在攻擊玩偶之後被懲罰。在另一個視頻里,一個成年男性在攻擊玩偶之後得到獎勵。之後,班杜拉把這兩組小孩帶到類似的環境里。結果,觀察到攻擊玩偶的成人被獎勵的小孩,比觀察到攻擊玩偶的成人被懲罰的小孩表現出更多的攻擊性。

這說明,孩子雖然還小,沒有當場表現出攻擊性的行為,但實際上,他們已經觀察學習到這種策略。當出現合適的情景時,這種行為就會爆發出來。回到題目中來也一樣的。家長或者其他長輩罵人的時候,小孩已經默默地觀察到長輩們的行為。如果他發現,罵人能夠發泄自己心中的怒火,又能夠震懾別人,當他有發泄以及震懾的需要時,便會自然而然地採取這種行為策略,並且心安理得(我爸/我媽都這樣,我這樣也是可以的)。

因此,家長們需要以身作則,自己不用罵人的方式解決問題。並且可以與小孩約法三章:」孩子,罵人的習慣是不好的。如果我們誰犯了這個錯誤,就是小狗,要汪汪汪地叫三聲!「這樣一來,一方面,孩子會擔心被懲罰,陷入尷尬的境地(學小狗,汪汪汪);另一方面,孩子會成為監督者,提高不罵人的覺悟。久而久之,他會內化」罵人是不對的「的觀念,形成強有力的自我監督

同時,很實際的情況是,家長很難控制其他長輩,比如爺爺奶奶不罵人。如果孩子說」爺爺是小狗,要汪汪汪「,那場面會很尷尬。因此,家長還可以給孩子打預防針:」孩子,罵人這個行為的確是不好的。但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改正就很困難了,我們也要理解他們好嗎?我也希望你能給形成這個好習慣,不然長大以後就很難改正了。「這樣一來,孩子會調整絕對化的思維(我這樣,大家都應該這樣),慢慢學會在保持自身觀念的同時理解他人,適應環境

2.調整孩子對罵人行為的認識,對罵人行為冷處理,使這種行為模式消退。很多家長忙了一天回到家,可能很疲勞,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或者玩微信,對小孩缺乏足夠的關注。只有當孩子有不良行為,比如罵人的時候,家長才會著急,多關注孩子的成長一些。因此,很多小孩會形成一個觀念:只有我搗蛋,表現不好了,爸爸媽媽才會來關注我。因此,他們會通過負面的方式,比如罵人來獲得家長的關注,而忽略了這種行為的負面影響。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需要告訴孩子罵人的壞處,調整他的觀念與動機:」孩子,罵人是很不好的行為。XXX小朋友經常罵人,所以大家都不跟他玩了。老師雖然經常提到他,但實際上也不喜歡他,不願意理他的。所以如果你經常罵人的話,就沒有小朋友和你一起玩,也得不到老師的喜愛了。「這樣一來,孩子會充分認識到罵人的後果很嚴重(沒人和我一起玩,得不到老師喜歡),從而降低了他繼續罵人的動機

此外,家長需要調整自身策略:在孩子表現得好的時候才去關注他,對於他不好的行為就冷處理,使罵人行為消退。家長可以告訴小孩:」孩子,你表現乖了爸爸/媽媽才會和你玩,如果你罵人了,爸爸/媽媽就不理你半個小時。「當小孩出現罵人的情況時,家長就立即告訴他:」你罵人了,所以我們就不說話半個小時。「這樣一來,孩子會明白家長不理自己的原因,明白:罵人是得不到關注的,只有表現得好才能得到關注。久而久之,罵人來獲得關注的行為就消退了。

3.強化正確的應對方式,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互動模式。讓孩子明白」罵人來解決問題「的方式是不對的之後,家長也要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應對策略。當孩子因為被其他同學排擠而破口大罵的時候,家長可以問問他:」孩子,你說罵人能讓其他小朋友喜歡你,跟你玩嗎?還是會讓他們躲得遠遠的,更加不理你呢?「」如果你能夠主動和他們說話,分享玩具,把好吃的也分給他們一些,他們是不是會更了解你,更願意和你做朋友呢?」

通過這樣的引導,家長會給孩子一個預期:主動接近,分享玩具和食物能幫助我交朋友,而罵人會把朋友推得遠遠的。這樣的期望,也強化了孩子積極的互動方式,讓他更有動機去友善地與人相處。

當孩子調整罵人行為,採取更積極友善的應對方式時,家長也可以給他做一桌好菜,或者帶他到兒童樂園玩,告訴他:「孩子,你能夠友善地和小朋友相處,交到幾個新朋友,爸爸/媽媽為你驕傲。」孩子便會明白:友善的互動是被鼓勵的,會得到爸爸媽媽表揚的。因此,為了愛和表揚,他也會減少罵人的行為方式。更積極友善地與人相處。等他從這種友善的行為模式中獲得足夠多的成功體驗,他便能通過控制感和成就感來自我強化,最終形成積極的互動模式。


——————————————————————————————————

遠程心理諮詢請私信聯繫,

經授權發布的案例可見:(個案記錄1)自愈力:在苦難中燦爛的向日葵女孩 - 知乎專欄。

紙媒及公眾號合作請私信

——————————————————————————————————

拓展閱讀:談戀愛時總忍不住「作」,要怎麼辦才好? - 覃宇輝的回答

我時而社交能力特強,時而特別恐懼社交怎麼辦? - 覃宇輝的回答

歡迎關注我的專欄:心視界 - 知乎專欄


我家孩子大約是在三至五歲的階段,特別喜歡爆粗口,供參考。這事兒我是這麼處理的:

我給我家孩子錄音,讓ta自個兒聽。
設置了一個資金池,聽到ta爆一句粗口,扣一塊錢。
一星期保持良好,沒有其他人向我反饋負面消息,剩下的錢買玩具或者去吃自助餐。

孩子特別憤怒需要發泄的時候怎麼辦?唱歌。大聲唱歌。

配套的還有讓孩子監督我和ta爸,哪句話欠揍,我們改。
那段兒我改了一堆口頭禪。有小半年時間我感覺自己都沒辦法順利說話了。。

我媽特別欣慰地說:終於有人治你了。

補充一下我是孩子媽,學生時期外界對我評價通常是好學生,比較文靜。
我在十歲以前,回老家過年,親戚們喝完酒有項活動是逗我說粗口,我堅持了十年沒爆粗口,在親戚中樹立了我家教良好的形象。
初中開始一天能爆三句。
初中班長比我柔弱的一姑娘有次爆了句,我們現場的人都驚呆了。從此我剋制了自己爆粗口的習慣,只在心裡說說,比較少掛在嘴邊了。工作以後破功。直到出去旅遊一二十歲出頭的領隊,開口必操,挺活潑開朗一姑娘,全程團里就沒個好評價,有男的說:她有那功能么?
但是團里沒有人去和這姑娘說:你這麼說話太難聽了。沒有人。
只是剛開始幾天對她印象還好的大媽都歇了給她介紹對象的心思。
至此,我徹底閉嘴了,斷根。連在心裡嘀咕粗口的次數都低到按年論。
我寫得這麼詳細的意思是說:父母的言行固然是孩子的榜樣,但同時,很多行為只有孩子自己意識到壞處才會主動克制。我自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案例。

上中學的時候我進入了叛逆期,大學畢業經濟獨立,因此我父母對我的言行管束完全失效。
我爸媽倒是從來沒在我面前爆過粗口,我媽特別討厭說粗口的人。

我家孩子一開始爆粗口是覺得好玩兒,因為粗口一般聽起來特別有氣勢,而且通常孩子冷不丁地來一句,可以瞬間吸引周圍人的注意力。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講,吸引周圍人的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能夠帶來快感。
並且在這個階段是孩子的執拗期,會有質疑挑戰父母權威的衝動和行為,而爆粗口可以給孩子帶來雙重疊加效果。

兩歲到八歲的小孩,是非觀還不那麼強,也就是說孩子並沒有特彆強烈的對錯觀,他們的行為通常是為了自己的情緒存在,並且不斷觸碰規則與底限,以便尋求自己的生存之道。
所以,置之不理,真心不是好辦法。但太過看重,確實有反效果,對於孩子來講變成了一項吸引大人注意力的利器,反而會加強印象,從而固化行為。

好習慣從小養成,家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
父母得想適合自己孩子的辦法,通過遊戲和各種方式,來讓孩子明白,這件事對孩子自個兒是有害的。不然真就是:家裡教不好,社會給教訓。。


兩歲半會罵人很大的可能就是學了哪個人了。或者就是題主把一些孩子的無心表達直接理解成罵人。

遇到教育裡面很多問題不是對著問題殺過去。孩子的問題往往不在孩子本身。要解決孩子的問題往往需要從孩子身邊下手。孩子不是鋼絲,想怎麼掰就怎麼掰的。


我見過太多家長說自己孩子自私,脾氣壞,沒禮貌等等。但就我觀察下來問題的根本就是監護人缺乏最基本的兒童成長規律的了解。很多問題在諸如《育兒百科》《斯波克育兒經》《親密育兒百科》裡面都寫得很詳細了。先對著看仔細看一遍,很多問題就不是問題了。接下來要做的往往是應該培養一下自己的耐心了。

======================================================================

我覺得家長都喜歡直接要一個包治百病的方法。

但是,往往需要治的都是家長本身看孩子的方法和對孩子的方法。
這裡首先一條就是

孩子不是縮小版的成人。也不是以最終目標為成為成人而進行發展教育的。

孩子就是孩子。成人的思想模式在孩子身上不適用。年齡小的孩子在成人眼裡是搞破壞。而對於孩子來說。他是在學習和了解各種材質的特性。他從來沒見過玻璃和布,他怎麼知道布扔下去不會碎掉,玻璃扔下去不會灑開呢?(要是不能想像的人請試著回答這個問題,蛇感知的熱成像在他腦海里是什麼樣子的?絕對不是紅藍對比的熱成像圖哦。所以沒有感知自然也不可能知道這些細節。只有切實感知了才會知道)這個過程也不是一次就能夠解決的。我們大腦學習的過程就是依賴的反覆刺激。那你覺得他是在學習呢,還是在一遍遍不吸取教訓乃至找茬呢?(找茬,你覺得孩子這個時候的大腦有這功能的話,他應該首先具備了規避風險的能力了。)

而隨著孩子的成長,他還要學習某些事情會和父母的情緒聯繫起來。比如打壞東西了爸爸就會生氣。生氣了就會挨打,挨打就會疼痛。我恐懼疼痛。所以,打壞東西就會慢慢的和恐懼聯繫起來。然後,為了避免恐懼和疼痛,大腦的保護機制就會天然的讓孩子學會一件事情:欺騙。

欺騙不是壞事。首先,說明孩子心理很正常,這是孩子大腦又進階的表現。而且自然界裡面不會欺騙的動物植物基本上都被消滅了。但是,欺騙帶來最大的問題就是溝通的成本上升。和孩子溝通不暢往往會是一個惡性循環。你越是希望通過精神和身體的壓力讓孩子屈服。孩子的本來就越要保護自己。於是你們拚命的玩貓捉老鼠的遊戲。而孩子去學習正面避免問題發生的能力一直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而且精神壓力和愧疚感又會加劇其控制自己的能力變差。於是更大的簍子不斷產生。謊言的規模和次數也在不斷上升。於是懲罰也不斷加劇。但是請注意,懲罰最終是有極限的。所以輸家最終是父母。代價永遠是孩子的人生來買單。

通過上面這一個循環,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孩子問題產生的縮影。再來說孩子罵人的事情。罵人首先是一種情緒宣洩。這可以給人暢快感。特別是罵人的語言也是往往簡潔有力。而且又會刺激起父母的互動反應。這也是孩子很樂意學習的原因。那麼。怎麼辦呢?
一,斷絕父母對於這些語言的互動反應。對孩子不構成刺激。等孩子的勁道過去了以後(孩子都是活在當下的),再簡單的和孩子說明。我不喜歡你說那些話。這是一種潛意識影響。他會感知到這個話不好。但是又不會會和孩子當下說話時父母的反應建立起刺激關聯。

二,讓他有點別的話說說。既然是對於簡潔有力的話有興趣。找點好詞練練。順帶這個時候和孩子有意識的建立一點刺激關聯。激發他說這個,你有積極情緒反應。

三,不要讓孩子累積情緒。特別是負面的。人有負面情緒本能的就會找這些詞。除了打罵訓斥,有些時候,你無意識發出來的負面情緒也會被孩子接受到哦。所以,父母自己要有積極健康的心態,夫妻關係要和諧。

四,多和孩子互動,多觀察。多感受。了解你孩子的特性。多看書,去學習這些觀察到的資料背後所代表的資訊。孩子其實時時刻刻會毫不隱瞞的給你發出信息。但是我們不是時時刻刻都把頻道開著。等到他到青春期以後,開始學會真正意義上的隱藏情緒和思想的時候。那就為時晚矣。那你們之間溝通的大門可能會永遠的關上了。(我觀察下來。不是孝敬父母的孩子都是和父母能夠溝通的,往往他們只是順著本能和道義。什麼叫做真正能夠溝通。說得誇張一點就是,真的把你老爺子不當回事,啥都敢和你說。不在意你會對這個表示不滿意。如果真的要做個測評的話,我覺得就是現在微信朋友圈裡面不把父母拉黑,不限許可權,平時想發什麼照樣發的。這在一定程度上能算和父母無障礙溝通。你要想想,你做到這些背後父母和孩子都是應該有什麼樣的心理構架和互動關係?你和孩子怎樣建立這樣的關係?嘮叨真的是關心么?還是滿足自己的心理安全感?不嘮叨背後是對於孩子怎樣的一種信任和對於自己教育孩子能力的一種自信?)


環境問題。剛學會說話的小孩兒是不太可能無師自通的。
我小時候生活在鄉下,學會說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之後,自學掌握的第一個詞就是麻痹。
當時鄰居李老頭撫掌大笑,"麻痹這小子以後不得了「。


我家大萌一歲多點,兩個親戚前後找我告狀,說是我家大萌說他們賤。
追根溯源,原來是大萌的奶奶生氣的時候罵大萌賤豬賤狗賤駱駝,然後大萌學會了。
和婆婆溝通了一下,她極力剋制自己,一兩個月之後大萌就不說那個字了。
孩子學會罵人,最主要是模仿大人,加上好奇。大人首先做到不在孩子面前罵人,然後當孩子罵人的時候,對孩子要講道理,告訴他們再罵人就給懲罰——例如大家都不搭理TA之類的。反覆幾次,孩子知道錯了就不會再說了。


幼兒園老師來提供一個技術型支持吧。


看到大家都說,家長一定要做好榜樣。是的,家長自己,不能說髒話,可是除了家長,孩子就不會接觸到別的人了嗎?孩子越來越來大,總是會有玩伴的吧,幼兒園裡的小朋友,遊樂場的小孩子,要是其中有一個愛說髒話的,你的孩子都有可能跟著說髒話的。


而且,你是否覺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髒話其實挺有「力量」的?


「請你離開」和「給老子滾」,強硬的程度完全不同,孩子怎麼會感覺不到呢。


到了某個年齡,比如四五歲,有些孩子還很享受說髒話,看父母因此抓狂,很生氣但是又拿他無可奈何的樣子,他會覺得自己一下子強大了,好有能量。


那遇到孩子說髒話,到底該怎麼處理呢?

首先,父母不能說髒話,孩子的幼兒園老師不能說髒話。幼兒園裡的其他小朋友,不能「長期持續地說髒話」。不要給孩子一個有很多髒話的環境,如果幼兒園其他的小朋友,總是說髒話,一定請老師處理好。


其次,就是技術層面的方法了。


孩子說髒話,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情緒起伏不大,只是有點不高興,說髒話來發泄一下。比如孩子想吃零食,家長不給,孩子就說:「你媽逼啊,你腦子有毛病啊,憑什麼不給我!」


這個時候,家長先注意一下,穩住自己的情緒,不要憤怒,冷靜一小會兒。


等感覺自己心情放鬆下來,就走到孩子旁邊,以非常溫柔,但是很堅定的語氣跟孩子說:「我聽見你的嘴裡有一些不好的話,你跟我去衛生間,把那些不好的話吐在馬桶里吧。」


然後就帶著孩子去衛生間,叫孩子吐在馬桶里。孩子這時候會吐點口水到馬桶,或者對著馬桶說髒話,你就讓他對著馬桶說好了。


等他想離開的時候,你問他「吐完了嗎」,他說「吐完了」,然後你請他張開嘴,你再檢查一下,看看嘴裡還有沒有髒東西。如果你覺得他嘴裡沒有髒東西了,就請他自己按下沖水按鈕,把他吐掉的東西沖走。如果你覺得還有一點,就請他再吐點口水,然後衝掉。


(如果孩子對著馬桶說髒話的時間比較長,你就告訴孩子,你去衛生間門口等他,等他說完了出來告訴你,然後你帶上衛生間的門,讓他一個人在衛生間里說。)


還有一種情況是,孩子其實有較清晰的訴求,比如想去外婆家,但是因為客觀條件不能去的時候,孩子情緒起伏特別大,非常憤怒,極其不滿,連哭帶吼「你這個壞媽媽!你不要臉,憑什麼不許我去外婆家!爛東西!臭東西!壞蛋!」


當孩子特別情緒化,整個人都在憤怒中顫抖的時候,大人要注意的是,不要和孩子互動,不要講道理,不要解釋,不要糾纏,不要指責,不要憤怒。

不管孩子怎麼吼,大人只需要輕輕地對孩子說:「寶貝,你這樣吼著說話,媽媽聽不到你在講什麼。你能輕輕地跟媽媽說嗎?」


這時候大人就去做別的事情,收拾屋子拖地之類的,不要圍著孩子旁邊,但是要保證孩子在視線之內。


孩子可能還會來干擾媽媽拖地,然後媽媽再次重複跟他說:「寶貝,你這樣吼著說話,媽媽聽不到你在講什麼。你準備好輕輕地跟媽媽說了嗎?」


慢慢地,孩子鬧夠了,就會嘗試著小聲地問媽媽「為什麼不能去外婆家」,然後媽媽就告訴孩子為什麼,並且和孩子協商,下次什麼時候能去。如果之前是不同意孩子買玩具,這時候也可以和孩子協商,在什麼條件下可以買,比如等下個星期,或者孩子自己攢下零花錢買。


等協商好了,照例跟孩子說:「媽媽剛剛聽到你說了些不好的話,我們去把它吐在馬桶里吧。」

然後就帶孩子去吐在馬桶里。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孩子會明白,說髒話和大吼大叫都不是正常的溝通方式,以後跟其他人的相處中,如果也遇到矛盾,他會努力平靜地表達自己的訴求。


把髒話吐在馬桶里,孩子也會明白,「髒話」大概和便便一樣,是不太好的,需要被馬桶里的水沖走的,所以他也不會一直講了。


當然,這種模式,並不是立竿見影的,孩子還是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說髒話。不過,只要堅持這個方法,用不了多久,孩子就會喪失對髒話的興趣,不再說了。這個過程可能是一星期,也可能是半個月,就我的經驗,最多一個月就夠了。


但願對你有幫助。

如果你對育兒感興趣,也可以 看我的另一個答案,主要講的是如何溫和而堅定地對待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紅臉是不是非常必要? - 一念的回答


很正常的現象。

但是你不要強化。。一旦你開始強化,那就是災難的開始。

什麼叫強化。。就是你告訴他說,你這樣做是不好的。

記得以前看過一個例子。。讓你不想大象,你腦子中的第一個印象會是大象。

給你個建議,他罵人的時候,你不要理他,不用太刻意,就當沒聽見。當他好好說話的時候,你再和他說。

而且另外有一個需要注意的。。言傳身教。。孩子的很多習慣是從大人身上學來的。。我們一方面要控制自己的行為。。比如注意一下我們自己是不是也這樣。。如果我們自己是這樣,那麼我們就得先改自己。

如果我們自己不是這樣,孩子是從外面學來的,那麼你參考上面的那一條。

以前看過一個管孩子的方法,很像馬戲團訓練動物。。

當他沒做到的時候,你就裝著沒看見,別去強化。

當他做到的時候,你就鼓勵他,給他獎勵。

父母真的是非常的不好當。。很多東西都得懂。

還有個方法,參照打太極。對於一些不好的東西,別直接擋回去,要學會先接受,然後轉個圈來打回去。這個自悟吧。

-----------------------------------------------------
因為下面有人有不同意見,表示不贊同,所以來補充一下。

其實永遠沒有完美的方法,我們為什麼在此探討,也是想盡自己最大的可能,讓孩子成長的更好。我的方法還有很多沒說的地方,包括現在我的方法里還有很多是錯的,有想當然的成份。養孩子,真是不要太頭疼。

古往今來,有無數的父母,也有無數的孩子。能成功教育的看上去很多,實際上很少。因為人這種動物,自己讓自己變成一個好人,已經是夠難的了。更難的是,你在成為一個好人之後,還得教會別人也成為一個好人。

看到這裡,很多人會自戀的認為自己是個好人,請不要這樣自戀。任何好的東西都有兩個特點:第一,需要你非常非常努力之後僥倖才能得到。第二點,能做到的人都不敢說自己做到,因為他們知道他們離頂點還有多遠的距離,他們只是在路上。

一個好人,完全可以說成一個聖人,這種人出現之後,在人生任何一個方面都會非常給力,而不是僅在某一方面給力。

當然這也是我們對孩子的期望,希望他能成為這樣的人。只是難度有點大。

這個難度無異於自己先成為一個聖人,然後再讓孩子也成為一個聖人。或者是在聖人的路上。

我看過很多人教子的例子,他們或許自己很給力,是真的給力,但是就是教不會自己的孩子。

在解放前,上海有一個商人,當他評價起自己的人生時,他說他的人生價值有兩點,第一是他的商業帝國,第二是他對孩子的教育。

我個人認為,這個標準非常的不錯。

人活在這個世間的意義,我的看法,一是自己的獨立性,做為自己,自己到達了什麼樣的高度。二是自己的社會性,在那些以自己為鏡的人身上,看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然而按這個標準來說,真正成功的人貌似不太多。

而且中國為什麼有一個富不過三代的說法,也是這個原因,當然這個富說的不是金錢上的富,而是精神上的富。

舉幾個例子。

我個人認為有幾個人做到了自己給力,自己的孩子也給力。比如曹操,比如蘇老泉,好吧,再加上教父電影里的維多-科里昂。

他們自己都非常給力,包括他們的孩子也都相當給力,只是他們的孩子在性格上已經有了致命的缺點。這些致命的缺點,讓這些孩子可以成才,但是只是到達成才,而到了他們的孩子需要再去教孩子的時候,又會非常的致命。

這就像那句成語所說的,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最後以一句話結尾吧,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打敗自己,你怎麼可能控制你周圍的人,改變你周圍的人。


1. 首先要淡定

前面已經說了,你越激動他越高興,所以當娃滿嘴屁啊、屎啊、說你是壞人的時候,直接裝做沒聽見!

不給娃想要的回應,他就會覺得很沒有意思,一點不好玩兒,自然也就停止了。你要知道,孩子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在一件事上。

2. 見招拆招

米粒有次說:媽媽,我要把你砍成兩半!

我一臉輕鬆的回答:那媽媽就沒法陪你玩,給你講故事了,這可怎麼辦?

小傢伙有點懵:那我用膠水把你粘起來。

我說:沒有那麼強力的膠水哦,媽媽太大了,粘不上哦。

他有點疑惑:膠水這麼差?那我將來要造一種什麼都能粘的膠水。

我笑了:那你可得研究好多知識才能造出來呢…

自始至終,我沒罵他,也沒非得抓著他講道理,說什麼這不好你得改之類的。只是陪著他「瞎扯」,最終他歡天喜地的看繪本,學知識去了~

3. 直接表達你的感受

還有一次因為沒給米粒吃糖,又讓他趕緊上床睡覺,他氣的大喊:媽媽,我要殺了你!

當時真的有點傷心,想罵他但忍住了。走過去把米粒抱在懷裡,認真的對他說:米粒,你這樣說媽媽,我非常難過知道嗎?我很愛你,可你這句話傷害到媽媽了。

孩子雖然小,但他對情緒的體察很敏銳,能夠真實感受到你的傷心和難過。要不咋說母子連心呢?

看到我不高興,米粒馬上低頭道歉:媽媽,我再也不說這樣的話了。

面對孩子,如果我們從不認真的表達內心感受,他真會以為這樣說話,別人並沒有覺得「有什麼」。

4. 巧妙轉移注意力

有段時間米粒喜歡給任何人或東西,冠上「臭」這個字眼。有天閨蜜來家玩,我讓她叫阿姨,他直接說「臭阿姨好」。

我滿臉黑線正準備表達不滿,閨蜜給我使了個眼色,笑咪咪的對米粒說:小傢伙,你知道臭字怎麼寫嗎?

米粒一聽,嘴裡連聲說著知道,邊說還邊拿張紙,獻寶一樣的寫了個歪歪扭扭的臭字。閨蜜誇他寫的不錯~接著問:那你知道臭字是什麼意思嗎?

米粒哈哈大笑:廁所里的粑粑就是臭的!閨蜜逗他,那你剛才是說阿姨也是粑粑嘍?小東西摸著腦袋不好意思:阿姨身上可香了。

他說完這句話,我們仨一起笑了起來。之後,他很愉快滴寫了好多認識的字給閨蜜看,早把臭不臭的事忘腦後去了。

5. 多教孩子一些詞語

既然孩子對說話、學各種詞語如此有興趣~我們就要好好利用這個階段,多帶他讀有趣的繪本,帶他出去玩,認識各種花草,小動物和他不認識的東西。

孩子們都是「喜新厭舊」的,當有更新鮮好玩的東西讓他產生興趣,能學習更多新詞語,自然不會總執著於那些不好的話。

此外,我們要多跟孩子說:我愛你,寶貝你很棒,你這樣做我很開心之類的話,同時給娃愛的抱抱。美好的語言和行為會給他帶來好的體驗,自然也會學著如此對待他人。

6. 營造文明語言環境

如果上面這些你都做到了,可家中沒有文明的語言環境,仍舊是白搭!大部分父母都有素質,可有時情緒不佳難免爆粗口或說喪氣話,如果孩子在跟前,一定要時刻注意自身的言行。

這時期的孩子就像小鸚鵡,我們說啥他都會學,不想讓他口出穢語,首先自己必須做到。不僅是父母,還有家中老人和其他親戚、朋友,都要提醒他們。

如果孩子從幼兒園回來,突然開始說髒話,肯定是跟小朋友學的。條件允許要跟老師溝通,盡量減少這種現象的發生。

總而言之,詛咒敏感期是每個孩子必經的階段,家長真滴不用太過緊張焦慮。他只是覺得好玩並從中感受語言的力量,以及他人的反饋。

平和淡定的巧妙應對,可能沒幾個月,娃就平穩度過了這個階段。畢竟,對小孩子來說,世界的新鮮之處實在太多了~放輕鬆啦,麻麻們!


非常不同意@於辰 觀點。雖然一定程度上我是肯定這種教育理念的,但是放在這件事情上,它缺乏成功實例。
由於我年齡不大,可以說離「兒童時期」比幾乎所有答主要近,對童年的記憶還比較深,同時跟身邊表兄弟接觸也不少,所以我用我自己和我身邊小孩子的實例來論述下。
我從小是個性格比較倔強的孩子,雖然平時表現得很溫順,但是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逆反心理很強,尤其是面對一些我無法認同或者無法理解的事情。我媽回憶我小時候挨打從來不哭。死犟。由於我還算乖寶寶,所以媽媽也說我基本沒有那個「髒話期」(這得益於父母家人營造的環境,接觸的髒話很少,而且很小就會覺得髒話噁心)。但是印象里還是有過一次這類似的經歷,媽媽發現我在卧室的牆上一個偏僻的地方寫下的髒話「媽媽XXX」。我猜測應該是一個被罵到氣極但是又不想哭泣示弱的日子裡我在牆壁上肆意塗下的。媽媽的方式很武斷,我現在看來也極其不可取,那就是打和說教配合。有的人說三四歲的孩子還沒有建立起來這方面的價值觀,我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總之就我而言,那時候就知道對錯了。我哭泣著,夾雜著羞愧還有小小的逆反。之後,在沒有媽媽的要求的情況下,我自己去把那句話改成「媽媽是好人」(當然是在我平靜之後)。
在這之後,我雖然也逆反過,但是再也沒有用過髒話的方式對待親人老師。變成了一種本能般的想法。從心底認識到這是不對的。
再舉一個反栗。我表哥三四歲的時候,由於院子里的環境導致學會了很多髒話。當時是我姥姥帶他。我姥姥的教育方式同樣簡單粗暴,但是她的思維方式會和一般父母不同。比如說說髒話這件事情,她的重點不是「不能說髒話,說髒話是不對的,要強化正確的方面」而是「罵我是不對的,你架在我頭上就是錯的,你應該學好的不應該學壞的」。結果是我表哥從未改正這一個壞習慣,而且還增加了他的逆反心理。而他媽媽對這件事情並不太在意,更沒有強化他的這個錯誤,但是也在強化正確的價值觀。結果是現在他偶爾對媽媽會爆粗口,只有在我媽媽面前才會收斂。
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父母要溫和地勸導。就像講故事的語氣語調,耐心地告訴孩子為什麼不可以。在這個年齡再不聽話的孩子其實也是很聽話的,我媽就這樣說。怕的就是父母對孩子不夠耐心,只想著自己的麻將又輸了生意又吹了這時候他還跑出來添亂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規矩也這麼煩人呢……我親眼看過我媽有次在所有人都宣布放棄的情況下誘勸我表弟洗了腳。當時我覺得很不屑。現在看來,我媽在親戚家小孩子中的威信比小孩子的父母都高。
這就是張德芬老師經常強調的:「溫柔的堅持。」


身教勝於言教,我跟媳婦兒不說髒話,跟孩子一律普通話。所以即使孩子很多時間是被奶奶帶,奶奶只說方言跟蹩腳的普通話偶爾也說些不好的話,兒子現在也不說髒話。
雖然兒子有時也會跟著奶奶學不好的話,但每次我和媳婦兒都嚴厲的教育他。雖然兒子在家是小霸王(奶奶慣的,但我也必須檢討)但這方面一直很好(奶奶這方面也不慣)


2,3歲的兒子罵人,我的建議是:好好想想接觸孩子的有哪些愛罵人的熊親戚,然後努力將兒子與這些人隔離開。


每次坐火車如果臨近的有大人帶著孩子,只要孩子大吵大鬧的情況下,家長總是言語衝動,大聲呵斥小孩讓他們安靜並遏制他們再犯,但現實往往相反,孩子往往會更叛逆…這種感受總讓我更清楚孩子的脾氣和父母總是一脈相承…


當說到孩子罵人這件事,有幾點是我們需要知道的。

第一,這件事基本是不可避免的。「不要以為你可以完全阻止他們說髒話,這種努力註定會失敗,」麻省人文學院的心理學家Timothy Jay說(他對「髒話使用」問題已研究了幾十年)。「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在說f*ck和shit。」就算你在他面前不說髒話,孩子也會從學校、球場、電視節目里聽到這些詞,然後就會嘗試使用。研究表明一個學齡前的兒童平均能掌握30-40個罵人單詞。(這是美國的研究,但中國的孩子也實在不容小覷)

第二,孩子說罵人話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並不一定是為了侮辱別人(成人也一樣)。他們可能覺得有趣所以模仿,有情緒想要宣洩,或者尋求關注,等等。比如在《老友記》里,Ross的兒子Ben調皮地重複Rachel說話,是因為覺得有趣;在《摩登家庭》里,Lily說C-word和F-word是想逗老爸Cam開心,因為他聽到自己說髒話就會樂不可支……

第三,當你聽到孩子罵人,最好的反應就是:保持鎮定。對小小孩來說,「大人的反應越小越好,」巴納德學院幼兒發展研究中心主任Tovah Klein解釋說,「當孩子從大人那裡得到很大的回應,他們會更頻繁地使用這個詞,因為它能讓大人格外注意自己——『哇哦,這個詞真的讓爸爸好生氣哦!』」所以如果你什麼也不做,這個詞往往會很快被忘記。

不過,有些辭彙即便你忽略,仍然會時不時冒出來。然後呢?「最糟糕的事情就是對孩子大喊和尖叫,」Jay說,「還有不要用肥皂洗你孩子的嘴!(真的會有父母這麼做!)」

▼ 爸媽怎麼做

如果你的孩子在8歲以上,你可以試著解釋這些辭彙是很侮辱人的。比如,「我們不應該用那個詞,它會傷害奶奶的感情。」Jay說,「試著讓他們感受下被別人這樣說的感覺。」

如果孩子在8歲以下,這種方法就不一定行得通了,因為小小孩可能不善於換位思考。首先,你可以嘗試了解為什麼孩子會使用這個詞。比如:「嘿,這個詞挺有趣,你從哪裡學來的?你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嗎?」接下來,你可以告訴他不可以使用這個詞,否則你會生氣。不過這樣做有一點隱患,就是讓孩子知道當他故意想惹你生氣,或者想吸引你注意的時候,就可以說這個詞。

另一種更好的辦法是,讓孩子在一定限度內使用這個詞。

「告訴他,有些人非常討厭這個詞,但如果你一定要說,可以在你自己的房間里說。」Klein說。這種更溫和的「授權式」的辦法,有效規避了「羞恥問題」。Klein在她的書《幼兒如何茁壯成長》(How Toddlers Thrive)中說到,父母和老師在批評和管教孩子時常常會無意識地讓孩子感到羞恥,而常常讓孩子感到蒙羞對他的自尊水平會有很大的挫傷。

「如果你給孩子的信號是,這些詞非常不好、永遠不可以用,那孩子就可能因為使用過它們而覺得自己是個不好的人,」Klein解釋說。研究表明常常感到羞恥的孩子更有可能在犯錯時逃避責任,而不是勇敢面對。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你不能管教孩子和設限,而是要注意不要用侮辱性的方式懲罰孩子


▼ 結語

最後一件事:如果你的孩子已經學了滿嘴髒話,你應該找一找這些話的源頭來自哪裡,然後隔絕它。

他是否在偷看某些影視劇?和某些愛說髒話的人接觸? 還有可能,就是比如你在和別人議論你婆婆的時候被他聽到了。孩子有一種驚人的天賦:當你想讓他們聽話的時候左耳進右耳出,但當你以為他們沒注意的時候,他們實際上聽得很認真。

話說回來,「一個經常罵人的父母,」Klein說,「想讓孩子不說髒話是非常非常困難的。」


我來告訴你怎麼辦吧。
小孩哪裡自己就會會罵人?要麼是跟家長學的,要麼是跟別的小孩一塊玩時候學的。
要是跟你自己學的,你還有什麼臉教育孩子?痛快下個罪己詔,跟孩子先認個錯,孩子受到這種震撼的言傳身教(父母給孩子認錯,絕對是孩子世界裡最最震撼的事啦),肯定會轉變。
要是跟別的小孩學的呢?
這個原原本本發生在我身上。我小時候在學前班跟那些皮孩子學會了罵人,說話前用帶個」他媽個?的",然後有天我帶那些孩子來家裡玩的時候,他們嘴上的髒字引發我偶媽的怒火,把他們很剋了一頓,我在旁邊被看殺雞儆猴,深刻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自此遠離粗口。


當然是先一巴掌上去啊,先明確的告訴他你這樣是錯的,再告訴他為什麼這是錯的
3歲不到的孩子就會罵人…這真的很誇張啊,家長更應該的是好好審視一下孩子接觸的東西。


兩歲半的小孩罵人,應該怎麼教育,在這裡想說的是,不要只想著方法,先看看家長自己身上的問題,太多的時候,家鄉都是按照自己所要求的意願去要求孩子,可能針對題主的問題,孩子有一些小;說說自己的經歷吧。

本人屬於80後,後面省的大家猜測年齡。
下面的故事比較長,不想看了直接或把,後面會說一些從為人孩子的角度說一些問題。


從小家庭條件不好,而且除了父親,母親的家庭條件也不好,那是一個時代,整個文化大革命,知識青年下鄉,那個大背景下讀書的人太少了,母親作為兄弟姐妹中的老大,從小就擔當了家裡所有的事情,所以一天書都沒讀過,在後面父母想起來了,言辭激烈的教育,還有動手,慢慢的從村裡到了小鎮上,生活條件也開始稍有好轉,到幾年後,家裡發生了一個小的變故,生活條件變的非常差,父母更佳沒有時間和精力「教育」,導致從小學開始稍有干預之外,從中學開始父母就徹底的來了了放養式的教育模式,那個時候因為從小無人正確引導,所以整個小學都是無人管的狀態,父母那天除了擔心是不是你偷偷從家裡偷錢之外,從來不會在意你在學校的任何情況,有一次在上小學三年級時,因為被城裡的孩子一直欺負,那個時候又又古惑仔電影的影響,拿了一把水果刀將欺負自己的那個城裡的同學衣服割破了,其實當時根本是被欺負的狗急跳牆了,完全屬於本能,老師發現後,見家長,母親到了學校當中自己的面一起被數落哦,母親也是口口聲聲道歉,後面母親回家罵了幾句,印象中再也沒有提起這事……

稍後再補吧


很簡單,教育。

孩子小的時候是始終在不斷學習著的,他(她)們學會了認知,學會了走路,也學會了講話。
那麼在學習語言的過程種,外界環境的一切聲音都是他(她)的老師,會不經分辨的照盤全收,髒話也不例外。所以,還在學會髒話,並不是他們的錯,孩子長大了也一直說髒話,那就是父母教育的缺失了。
舉個例子說,我的外甥女在4歲之前,都一直表現的很乖,舅舅,姨姨的叫的很甜。可是去年暑假回去,一天下來和她相處,讓我感覺很不適,年僅5歲的她開始滿嘴的髒話,我們當地罵人的話說的一個溜。
這怎麼行?於是我就告訴她,你不能說髒話,我要是再聽到一句,會懲罰你,她笑笑說你媽B。
於是我就把她關在屋子裡,我也不出去,黑著臉看著她,你現在是受懲罰,不允許出去,除非你認錯保證不說髒話了。
她還以為我在和她開玩笑,又說了句當地罵人的話。
我就黑著臉看著她。
兩分鐘後,她哭了。
我黑著臉看著她
終於十分鐘後承認了錯誤,後來就基本上聽不到她說髒話了。

你看,不體罰,就是糾正一下,讓她意識到說髒話並不酷,說的多了你也演不了《美人魚》。

所以,孩子說髒話怎麼辦、你要糾正,很嚴肅的糾正,相信我,一定會改的。
另外多讀書也很重要,你見哪個讀書很多的人滿嘴髒話了?


這幾天小寶寶一直很歡樂地說:「小逼逼,小逼逼」,哈哈哈…
然後我在一直回想誰教她的,直到後來我喊她小babby,我才反應過來她說的不是小逼逼而是學我們說小貝比。


我到現在都還記得,小學時第一次從同學那裡聽來了「卧槽」這個詞。當時根本不懂這兩個字怎麼寫,也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只覺得大家都在說,一定是個很酷的語氣詞。於是當天回家,我在我爸面前說出了這個詞。他瞪大雙眼看著我的表情依舊曆歷在目,我記得我當時打了個寒戰。
「小孩子不可以說這種話!」撂下這句話他就走了,留我一個人余驚未平。

你以為這就完了嗎?並沒有。

從那以後,我非常注重在父母家人面前的措辭,連「屁」這種詞都不敢說,跟家人說話時腦子裡永遠綳著一根弦,小心翼翼到無可復加。家人不會再為我的不當措辭而責罵我,但久而久之,我也不太願意跟家人講話了。一直到現在,在家人面前我都絕口不提一個髒字;在朋友面前,則百無禁忌口無遮攔想怎麼說怎麼說。腦子裡那根弦,一旦綳起來了,可能就是一輩子的事情。

可能你們會覺得我矯情,然而家長永遠都不知道隨意一句責怪會對小孩的心理造成多大的影響。就像現在我還是會說髒話,只是不在家長面前說;而當時我爸對我的責怪又促使我在家人面前漸漸變得寡言。


所以,我的建議是,以不變應萬變。以誘導為主,可以讓他明白髒話是不好的,但不要責罵他。畢竟這麼小的孩子,只要周圍人在說,他還是會繼續說的,不必因為這件事讓孩子留下一個陰影。


兩歲半的孩子,當罵人行為發生時,不關注不指出來不制止不理睬,不給予任何強化,自然而然就消退了。


推薦閱讀:

弗洛伊德的書值得看嗎?
「手扶電梯單邊靠站」的規則合理嗎?
弗洛伊德的學說是偽科學嗎?
大腦的「行為性」成癮與毒品、藥物類成癮有什麼區別?心理上有什麼區別?
為什麼人們願意沉浸在負面情緒中?

TAG:心理學 | 兒童教育 | 孩子 | 心理諮詢 | 人際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