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

大紅燈籠高高掛是一個創新,在保留古典芭蕾舞元素的同時,將中國傳統京劇和現代芭蕾舞融合在一起,那麼怎麼評價這個芭蕾舞劇?它對芭蕾舞或者舞劇有什麼影響?


謝謝題主邀請

從蘇童的《妻妾成群》,到張導改編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再到張導再度導演的同名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每個作品都帶給了我不同層面的震撼

《大紅燈籠高高掛》不單單是創新那麼簡單,接下來我就從故事情節、舞美、舞蹈編排這三個方面來分析和評價這部舞劇

單從故事情節上來看,舞劇《大紅》不免顯得空洞乏味了些

原著講的是一個接受新思想教育的女大學生頌蓮因家道中落,父親身亡,無以為繼。被繼母賣到一個舊式家庭中當四姨太,與其它姨太爭奪那個五十歲的老男人的寵愛。之後的日子裡,頌蓮逐漸被這個家腐蝕,但她那一股心勁兒,讓她無法像三姨太梅珊那樣瀟洒,又不如二姨太卓雲深諳人心。最終因看到偷情的三姨太被害而落得了個失心瘋的結局。不免讓人扼腕。

而舞劇《大紅》的對原著中的人物及故事情節進行了顛覆性的處理。只保留了三姨太等人物,將偷情的醫生變成了和三姨太青梅竹馬的武生。三姨太被迫嫁到陳家,終日鬱鬱寡歡,後來在一次堂會上遇到了青梅竹馬,後來被善妒的二姨太發現,告密之後老爺把那對苦命鴛鴦杖斃,順手把私自點燈觸犯家規二姨太也解決了。 雖然原著中偷情的三姨太和醫生被改遍成了青梅竹馬,有了些浪漫的氣息,最後的殉情也顯得很悲壯。但故事本身還是落入了俗套。


就舞美而言,《大紅》簡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京劇服飾,舊式建築,旗袍,燈光以及那成串的紅燈籠等等等等,無一不為舞劇添彩,這裡講幾個我覺得特別有代表性的場景

女主角一登場背景音樂就從之前鑼鼓喧天咿咿呀呀歸於沉寂,平緩而哀怨,在主角的身上平添了幾分凄涼。此時舞台上只有一束光線並不強烈的追光和那突然浮現的武生,敘述著女主角和青梅竹馬的武生在夢中相會的故事

夢靨般的洞房
三姨太拚命的想抗拒陳老爺,她無助慌張的逃竄,一次次妄圖衝破樊籬,卻又被一次次的束縛
這一幕演員在這層薄幕前後穿梭,那洞穿的薄幕以更立體的形式表現出了女主角的掙扎,也暗示她不可能再是完璧了

當舞台上那面紅綢鋪天蓋地而來的時候,她已然反抗不了,無奈委身於這個她絲毫好感都沒有的人。這種哀苦無人訴說,她只能在午夜緩緩的從紅綢中探出身體,蜷縮著,抽噎著。而這本為喜慶的紅色,更是增加了這一幕的悲涼

幽會武生
在陳家的一次堂會上,女主角遇見了青梅竹馬的武生,藏在心裡的那段感情終於被點燃

這是我覺得最美的一幕,男女主角站在兩側,猶豫著躊躇著,最終還是一起合上了那扇門。到這一幕的時候我的心都是跟著那扇門走的

這是我覺得最美的一幕,男女主角站在兩側,猶豫著躊躇著,最終還是一起合上了那扇門。到這一幕的時候我的心都是跟著那扇門走的

正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獄中掙扎
杖斃那一幕也尤為精彩,這一幕背景帶著死亡氣息的慘白,而張導出人意料的將作用於人身上的木杖抽打到了白幕上,一條條血印顯得更觸目驚心

血最終浸透了白幕,這也預示著三位人物的終結。此時的舞台上飄起了雪,響起了青衣的哀怨的嗓音,愈發的凄涼悲愴

血最終浸透了白幕,這也預示著三位人物的終結。此時的舞台上飄起了雪,響起了青衣的哀怨的嗓音,愈發的凄涼悲愴

就舞蹈編排而言,芭蕾舞劇中融合了民族舞,戲曲舞蹈以及各種富有特色的群舞
最博人眼球的應該是第二幕的唱堂會,這段京劇唱、念、做、打都巧妙的融合到了舞劇中,看完堂會之後,這些意猶未盡的眾人還跟著京劇演員學起了京劇的手法,這樣的編排既豐富了舞蹈形式又充分的展現了民族特色


除卻熱鬧的麻將舞、噔噔隆冬鏘的燈籠舞、象徵著權勢的拐杖舞,我個人最欣賞的一段舞蹈莫過於三姨太、武生、二姨太這三人在獄中的那段舞蹈,尤其是二姨太在告訴他們告密的真相之前那種痛苦掙扎糾結的心理,通過肢體語言刻畫的尤為傳神。她那充斥著悔恨的動作有著強烈的感染力,讓人看後不免生起憐憫之意

張導這次對原著大刀闊斧的改編,難免讓人覺得他是在迎合西方世界對中國作品的民族性的期待,但仍不失為一個好的芭蕾舞劇,跟之前同受好評的《紅色娘子軍》一樣,《大紅》是年輕的中國芭蕾的又一次質的飛躍,它既有東方情韻,又有國際化的味道,當然是受到了很高的評價

至於影響,我對芭蕾舞劇的歷史及演變知之甚少,不好去做那麼宏觀的評價。只是覺得近年來中國舞作品中經常出現戲曲元素,應該是受《大紅》的啟發吧。還有當初跟張導一起合作的王媛媛,個人感覺之後她的作品舞劇《驚夢》和近期剛被解禁的舞劇《蓮》也就是《金瓶梅》,都能看到《大紅》的影子

終於寫完了。這個答案修修改改的損耗了我大量的真氣。只是一家之言,希望各位認同的話就點個贊,不認同的話也請一定要委婉一點。不要噴我不要噴我不要噴我,不然我就傷心死了(ㄒoㄒ)~~


謝邀,優點在於動作技巧上還是有張力的,舞美出彩
缺點,結合的不太好,感覺完全就是芭蕾,設計的過渡我覺得不太自然。


本二時寫過一篇千字賞析,找那時的論文卻不見蹤影......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改編自張藝謀的同名電影,而電影改編自蘇童的《妻妾成群》。2001年張藝謀受時任舞團團長趙汝蘅邀請,擔任導演製作這部民族芭蕾大戲。

當然排演之初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這麼一部負能量爆棚的小說,紅燈籠在芭蕾界還能高掛嗎?但在團長堅持下,媒體及民間的輿論壓力才被屏蔽抵擋。自此,演員及創作人員開始了為期一年多的排演。

我本人並未看過現場版演出,只是在之前的通選課上在老師的講解下看過視頻,那就憑記憶寫一寫吧。

當時課堂上對這部劇的第一印象是:美翻了!無論是舞蹈、道具運用、服裝、中國風音樂;亦或從一場可活動的隔扇門阻隔下的後台偷情,乃至九張麻將桌的「稀里嘩啦」,全場戲的方方面面都美!翻!了!

先說舞美設計和道具運用。第一幕中,導演用三塊兒木板巧妙拼湊成了機動的花轎,將強取的少女關在花轎中。同時,劇中其他人物如大姨太、二姨太在花轎前展現性格舞。這台花轎可謂亮點之一。而類似的亮點還有很多,如戴在陳佐千陳老爺胸前的紅花,在新娘出轎後卻成了束縛新娘的繩子;如三姨太在陳老爺的窮追不捨下衝破「紙窗」,巧妙拓展了視覺和感官空間,之後以皮影效果放大老爺禽獸般的追逐形象,而最終,少女失去童貞的情節,由一整塊鮮紅的蓋滿整個舞台的綢布含蓄而震撼人心地展現出來。當絕望的三姨太獨自從紅綢下抬起身子,觀眾一定也感受到了角色所遭受的衝擊和屈辱。

服裝設計也值得一提,劇中中國旗袍第一次被搬上芭蕾的stage,女角所著單開邊旗袍不僅驚艷了眼球,同時也沒有影響到舞蹈的大動作。一個字:絕!依稀記得家丁服裝也有亮點,無奈時間久了忘記了,那就讓我下次看再自尋亮點啵~

接下來說說音樂。音樂的美不同於視覺上的美,樂器的音色需要我們去聽。當時看視頻,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國的二胡與大提琴的交相呼應。此處建議大家聽一聽譚盾的《地圖》,其中也有極其美的二胡與cello的對話!(題外話,不過強推《地圖》)。此外,還有很多京劇的運用,京劇的手眼身法及餘韻悠長使我這對中國戲曲一竅不通的小白也留戀三分。

全劇有很多「紅」,四十四盞紅燈籠、少女不再的紅絲綢......這不免讓我想起《紅樓夢》,寶玉說:「女孩兒出了嫁......再老了,竟是魚眼睛了。」 這話未免武斷了些,但我想,劇中的頌蓮,卻將永遠定格在珍珠子的美好時光吧。罷了,芳菲盡而已,遠處的山寺卻是桃花始盛開。

至於舞蹈方面,由於看的是視頻且老師當時著重於上述幾點的分析,對舞蹈技藝等方面我不敢做以妄評。anyway還有諸多值得褒揚和解析的point,若有時間我想再看一遍再碼。總之,這部芭蕾劇是中國傳統音樂服裝舞美與芭蕾舞融合展現的典作!

補上一位姐姐借我讀的劇評:





謝邀。
將中國元素和芭蕾舞劇結合既有了中國特色還不缺乏芭蕾的藝術美,是種不錯的創新,也可從這次嘗試中汲取好的靈感,略有不足之處之後的結合創作中應盡量避免

不太了解這方面既然要了就來客觀的答下



謝邀。未有觀看,無法評價。


推薦閱讀:

TAG:舞蹈 | 芭蕾舞 | 舞台劇 | 舞蹈表演 | 舞蹈編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