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商業銀行貸款審查人?

本人進入銀行4年,半年櫃員,3年客戶經理,主要工作就是發放公司類貸款和小企業貸款,順帶做做貼現和轉貼現。目前是一名剛剛換崗的信貸業務審查人,總感覺審業務的思路和做業務的思路有很多不同,有點迷茫,求大神們指點

本題已經收錄知乎圓桌商業銀行職業進階之路,更多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股份制銀行分行做了七年審查員,公司業務和零售業務審過五六百筆,大額的有三十億的,小額的個貸有過十萬的。現在去企業轉一圈,聊聊天看看報表喝喝茶差不多就能把企業情況摸的差不多。下面從技術和為人兩個方面來回答。


技術層面

1、學習法律知識,包括法律法規、貸款新規、會計制度,以及銀行內部規定。其中銀行內部規定是重中之重,銀行的內部規定會讓你發表的很多觀點有據可查、有理可依,可以有效的避免合規風險。

2、對行業的深刻認識。從網上下載一篇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行業分類》,首先的熟悉什麼項目可以歸類到什麼行業,然後你得慢慢了解每個行業的特徵、特點。比如一個酒廠要貸款,你得馬上反應過來白酒行業屬於弱周期性行業,一般情況下現金充沛,結算方式大都為銷售企業預收貨款或現款現貨。以及行業平均的資產負債率、利潤率、資金周轉率等財務指標的水平。

3、經營情況的分析。比如股東的情況、採購情況、銷售情況、管理質量等等。你得深入企業,和他們老闆、會計、員工聊天,在聊天之餘把問題調查清楚,這才是第一手來源。

4、財務分析。分析審計報告及各種財務指標,得保證你看完企業的財務報表之後(真實的報表),就可以知道整個企業經過什麼樣的發展史,低估和高潮階段在什麼時候,企業有什麼問題,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

5、擔保分析。擔保是抵押、質押還是保證,或者國企和上市公司純粹走的信用。抵押是否合格,是否易於變現,抵押率是否達標,保證人經營狀況怎麼樣,都得分析啊。

6、授信用途是什麼。申請的金額是否合理,目的是否單純,走自主還是受託。授信用途和企業經營計劃是否相匹配,是否有挪用銀行信貸資金的風險。


為人方面,自我感覺最難的一點。審查員就是普通科員,但是理論上,你是可以決定一個項目是否通過、過多少、多長時間能過、通過後的附加條件複雜不複雜。因為審查員否掉的項目理論上是不能再上報的。但是你要真把自己當回事的話,那絕對死的透透的。你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但是盡量去和上級觀點一致,尤其是涉及到各方利益方面的時候。

客戶經理人數龐大,每個人的素質、背景參差不齊。有的客戶經理是支行行長,有的是部門老總,還有剛進來的大學生。有的是行長的侄子,有的是總行的親戚,還有的是當地的二代。中間涉及到的辦公室政治太多,玩的轉了,會對你的工作前途(有些人的人脈是你想不到的)和生活方面(你懂得)有很大的幫助。如果不願意惹麻煩事,或者你做不到八面玲瓏,那就遵守八個字「照章辦事,不卑不亢」。

跟客戶打交道,最穩妥的做法是,流程化思路,用最短的時間,看最多的東西問最多的話。客戶到了你這個流程,基本上已經和客戶經理有了千絲萬縷的關係,怎麼權衡利弊,到時候心裡都有桿秤了。

總之,這個崗位,就是讓你在好幾個雞蛋上跳舞。舞台很大,看你怎麼去發揮,一起加油吧!


從事過一段時間的銀行信貸審查工作,結合自己工作的一些體會和想法跟大家交流一下。

一、要成為一名好的信貸審查人員,有哪些方面需要重點注意?

信貸審查是銀行信貸風險把控的關鍵環節,作為審查人員最理想的工作狀態就是把控好風險,把差的項目砍下去,把好的項目推上去。但真正做起來的時候你會發現事情也沒有這麼簡單,一個是風險並不是那麼容易把控,你可能由於經驗和能力有限,忽略了隱藏的風險,導致出問題;另一個是風險把控和業務發展是一個相輔相成但有時候又相互矛盾的事情,你想把控風險,但分支行的客戶經理和領導對你施加很大的壓力,如何去平衡?對此,我談幾點想法和建議。

第一,從能力培養來看,要長期保持積極好學的態度。從職責要求來看,信貸審批人員是銀行控制信貸風險的有力保障,其責任是非常重大的。要成為一名合格的信貸審批人員,一方面需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特別是有關公司財務、產業和信貸政策、法律知識以及對不同行業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豐富的從業經驗是必不可少的,信貸審查人員需要識別企業或項目的各類風險,特別是一些隱藏在背後的實質性風險,對實質性風險的把握要求有足夠的經驗。此外由於企業的風險在不同時期和不同環境下有不同的表現,且隨著經濟的發展各類新的風險點也不斷出現,這都要求審批人員能夠不斷更新專業知識,以識別出各類新的風險點。最關鍵的,你會發現信貸審查人員都必須是全能型的,各種行業、各種企業你都要去審查,今天審了一筆紡織行業的,可能明天又來一筆房地產的,後天又有汽車銷售行業的等等,入行不久的員工,這些行業都搞得懂嗎?很難。所以要不斷學習,不斷充電,以後才能夠有可能獨當一面。

第二,從做事技巧來看,要準確把握銀行政策方向。從總行層面來講,銀行每年的行業政策都會有調整,今年放得比較開的行業可能明年就嚴格控制的。這個一方面跟宏觀經濟和行業發展相關,總行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把控信貸投放的方向,另一方面,分行也會考慮本地區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定的行業信貸政策,所以信貸審查人員在審查項目的時候應該充分關注並準確把握銀行內部的政策方向。政策方向如果沒把握準確,可能會讓你審批的項目在上級行或者貸審會的通過率受到影響,另外你自己工作的自信心受到打擊,這是很嚴重的事情,需要花好一段時間才能重拾自信心。這一點,我有體會…

第三,從處事方法來看,要堅持底線也要學會平衡關係。做過信貸審查的人可能都有體會,一筆明顯存在問題的授信業務報上來,你隨便瞟一眼就看出存在毛病,你退下去,客戶經理修改,報上來;你接著跟他指出問題,客戶經理又改,又報上來;你最後明著跟他說,這筆業務批不了,擔保人背景太複雜,抵押物存在法律瑕疵,項目本身盈利能力打問號。第二天他們行長打電話來了,說這是他們支行的大客戶,做好了這筆信貸以後會有大筆結算業務進來,對行里的貢獻很大,現在行里就缺中間業務收入,能不能想想辦法通融一下,你該怎麼辦?第三天支行行長親自來拜訪你,晚上要請你吃飯聊天,你該怎麼辦?這都是在現實工作中需要面對的問題,而且都是一些麻煩的問題,不好解決。我的建議是,堅持底線,平衡關係。底線這個事情是一定要堅持的,存在明顯風險的事情如果從你這兒通過了,一方面貸審會上可能通不過,明擺著的問題你都找不出來,大家怎麼看你的能力?另一方面,即使支行最後又把貸審會也搞定了,項目通過了,錢發出去了,那萬一有一天收不回來了呢?貸審會是不會去承擔責任的,最後的責任一定算到你頭上來。所以,三思而後行。但在堅持底線的時候,你也一定要注意方法,事實要擺清楚,自己的難處要講清楚,遇到這種問題是能求助領導的要視情況找領導說清楚,如果不小心領導也是「一夥的」,也需要處理好關係,盡量做到即使貸款出問題了,也能夠保護好自己。我覺得在很多銀行,處理這些關係也很考驗一個人,是一門學問,雖然大家都很厭惡這種事情,但它就是存在的。

二、信貸審查應該如何來做——談幾點經驗

信貸審查實質上是對某項信貸業務的風險進行把控,對其收益進行評估,審查其收益風險是否能夠匹配以及是否符合我行各項政策。全面地來看,可以把審查工作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對於工作流程的把控,包括資料完整性審查和信貸業務合規性審查等;第二部分是對於企業或項目實質風險的把控,包括客戶基本情況、經營管理情況、財務狀況等;第三部分主要是對信貸收益的審查,看項目或企業是否能夠為我行帶來合理的貢獻度。我認為其中最難的也是最關鍵的是第二部分對於企業或項目實質風險的把控。前後兩個部分的情況相對固定和簡單,按照制度要求逐條核對就基本能夠找到其中存在的問題。下面我重點談談自己對於如何把握企業或項目實質風險的心得體會。

第一,企業基本情況的審查。首先應該先了解客戶的基本情況,包括客戶的主體資格和經營資格、股東和管理層、公司治理、財務管理模式和信用狀況等。這部分應該做到細緻周全,通過各種途徑搜集、整理出完整的材料和數據,力求把握最基本的風險。

第二,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的審查。這兩部分是把控企業風險的關鍵環節,財務狀況的審查一般從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著手,將這三表結合分析。在我看來財務審查的第一步便是「打假」,結合企業的具體銷售、成本、費用等情況對財務報表進行透視,找出其中的不合理部分,擠出其中的水分。然後根據三表對企業的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進行分析。這個過程一般要結合行業中或本地區類似企業的基本情況,通過橫向和縱向對比來分析本企業是否能夠達到我行信貸投放的要求。

第三,對企業經營管理和發展趨勢的實質性把握。財務報表一般能夠反映企業過去以及目前的運作狀況,但銀行對企業授信以後更關注的是其未來的現金流或還款能力,而這一塊是財務報表不能體現的。所以我們需要重點關注企業的經營管理情況,不僅要分析企業目前的生產經營狀況,而且要通過所處行業市場行情等情況分析其未來發展趨勢。其中生產經營情況主要考慮企業的生產能力和規模、技術和工藝水平、設備、配套設施、持續生產能力以及與原材料供應商的合作關係等。市場狀況主要關注企業所處行業的整體特點、政策環境、發展趨勢、競爭態勢等。最後結合財務分析和經營管理分析的結果,判斷企業目前以及未來的情況,最終決定信貸業務是否能夠批准或者是否需要調整相關額度等。

最後,堅持標準,靈活取捨。在平時的授信審查過程中我感覺到差別化管理和風險尺度標準化是一個較難把握的地方。具體來說,就是既要堅持風險管理的標準,又要差別化地對具體風險進行取捨,不能機械地執行呆板的標準。我認為基本的標準一定要統一,但同時也需要考慮其中差別化情況,做到實事求是。舉個例子,同樣一個基礎設施項目,在發達地區由於同類項目較多、競爭比較激烈,導致收益可能無法覆蓋風險,就不能做;但是在中西部地區,如果收益可以覆蓋風險,就可以考慮做。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要通過具體分析來取捨,到底是做還是不做,不能直視簡單地用標尺衡量。一個好的風險管理人員,就是要能夠堅持標準,又能夠實事求是地取捨。


1 、心態上調整好,逾期一定會有,這是概率事件。
流水線生產還有沒有個破損率呢,坦然面對吧,雖然首筆逾期"破處"的時候都挺傷心的。ps以前也接觸過銷售轉審批條線很糾結的,得先從立場轉變(客戶說的不能全信),從這個角度上我們是堅信人性本惡的。

2 、風險不是越低越好,風險可控/穩定更重要。
本身在不同階段機構自身對風險的容忍度不一樣。比如擴張期,市場要開拓,拼的就是跑馬圈地,領導就是要把盤子做大,這個時候你扣的太死,你覺得把住了風險,領導可不這麼覺得。別太過分就行啦。

3 、從貸款本身來說,不同貸款之間也存在差異。

消費貸看整體資產配比的質量,後台政策方面對風險負責更多。比如銀行卡中心,確保本人身份無誤,發多少怎麼發都不該是審批去操心的。車貸現在也有這個趨勢,因為是完全標準化的,所以現在系統自動核准的越來越多了(像國外有Fico之類的,這個環節的信審估計會逐步縮水)。

經營性貸款(中大型企業),看行業趨勢(橫向比)、財務情況(縱向比)、企業情況(硬實力資產/軟實力模式品牌運營等)。抵押類,看押品質量,評估價值,折舊速度,變現能力。純信用貸款,因利率關係,一般肯申的企業也少些,不說了。

經營性貸款(小微企業),這兩年國家推的也多,而且大企業搞完了,要下沉市場就輪到這批啦,這類現在比較流行信用貸款。
先解決放不放的問題,注重個人的穩定性,還款的意願(有的時候剛接觸不好判斷就看信用記錄)。另外這類經營者一般不會主動告知真實情況(其實有些自己也弄不清楚,有些根本自己都沒帳,覺得賺錢就行)。這種時候就多看多問少發表意見,問本人問配偶問員工,同一個問題變著法子問,注意前後的邏輯性,設計問題的矛盾點。
再解決貸多少的問題(看流水/看水電/看物流)其實還是這個邏輯,我多方面的去佐證。順著經營的脈絡往下,該走的你都有那就行啦。

4、信貸感覺,這個東西很難講。交個朋友還有看走眼被坑的。
一方面看有沒有點這個天賦點,一方面經驗積累(這點題主做過客戶經理想必感觸會更深)。

有句話叫異常就是妖,審批就和做偵探一樣,發現瑕疵異常點先看以常規邏輯能不能圓過來,不能的話在抽絲剝繭側面去核,還不能一上來就暴露你的目的得委婉點。看一個新用戶就好比相親,你剛去看的時候是個人都會把好的那面展示給你,所以表面都沒辦法合規的直接放棄吧,也別三番四次補來補去了,這不是逼著人家去作假,提高別人的業務技能嘛。

---------------------------------------

首次答題,說得有些瑣碎了。就個人經歷而言,在非銀行機構個人的自由度更大(想當年年少不懂事,拍著桌子和老闆說你要批你來,我不幹,老闆沒把我揍一頓也是醉了),銀行更講制度和規範。工作中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交叉佐證。個人一直覺得邏輯性對信審很重要啊。一句話膽大心細就ok啦,確保你的業務都符合規範,出了問題不還有你的領導幫你背嘛,嘿嘿。另外就是定期看逾期,人是會有思維盲點的,大家交叉著來容易發現問題。


題目很好,引出多位同業作答,一氣閱畢頗感酣暢。
談到審查想說的很多,反而不知從何說起。信貸是一門權變的藝術,很難簡言或量化。還是說兩句大白話吧。
無論多麼複雜的結構和品種,最重要的無非是落實搞清兩件事:要錢做什麼,拿什麼還。簡單么?簡單,但如果只是翻資料查數據的技術流,怕是連1/3的業務都抓不住。再分別引申出兩點,做的事要多少錢,還不了怎麼辦,如是,用途、額度、還款來源、擔保全包括了。都能摸清,審查人的話語權遠比看上去大。怎麼能做到?10年出個好信貸,勤學多問吧。(大家眼中信貸很多戰五渣,一是因為寬進嚴出,全在自我修養;二是有本事的步步高升,早已不在基層;三是經歷多了心累,看那些渾渾噩噩的老傢伙,人家其實都在冷眼旁觀呢!)
談到這想說說近來的感觸。過去一年在技術上沒有更多的進境,反而因繁忙變得潦草敷衍。但另一方面,面對真正的違約潮和不良爆發,我很欣慰的看到了兩點:1,手下所有逾期或預警問題都是不出我批複範圍的,一半以上是點出的風險點全部暴露;2,經歷了真正的下行,掌握的東西便開始融會貫通,如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怎麼指導一線做業務。
(說到這裡點一句題外話,一線做業務,一定要掂量好自己的斤兩,審查人就算技術上再拙劣,也懂得把業務和人對號入座。營銷千難萬難,實有切身體會,但是熟練掌握著技術、信息和渠道,能拿出不俗的財務管理與融資方案,絕對可以成為很多企業的座上賓。把自己定位成匠人或是跑腿的自然會心塞;更有甚者拿著企業胡扯的東西跑到我面前掏心掏肺,shame on you.)
審查人的自我修養是永無止境的,要有刑偵的邏輯與敏感,詐騙犯的話術與手段。最後,在虛與委蛇與鐵面無私間不斷切換臉譜。


手機答,有空再補充。既然題主想做一個合格的審查人,那麼,就應該定義,什麼是合格的審查人,套用一個經典比喻,就是客戶經理旁邊那個踩剎車,為客戶經理保駕護航的人。那我就從踩剎車的角度來說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審查人。
1.懂業務,我相信,在銀行機構比公廁還多的時代,客戶經理的專業能力在銀行的前後台中,一定是專業性最低的那一撥,對於審批人,你應該對貸款品種、操作要點有比較清醒的認識,對於信貸產品在信貸系統、在批複決議執行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在出賬環節可能出現的情況有所了解。因為,作為審查人,我們是通過設置各種管理手段來防範和化解風險,這些手段能不能在後期順利實現,是我們專業性的一個體現。
2.懂風險,一筆貸款主要的風險大體上有,償還風險-客戶的還款能力和還款意願,合規風險-貸款本身符合法律制度等規定。合規風險主要依賴我們對制度的熟悉程度,這裡不談;實際上,大家回答最多的就是怎樣衡量客戶的償還能力,這個問題當然沒有終極答案,或者可以用很長的篇幅來研究,大家的回答也很有參考意義,我再提兩點:一是趕緊找貴分行近期的違約案例來研究一下,想想這個貸款究竟為什麼逾期?如果自己當時是審查人,會關注哪些方面?自己能不能提前發現風險點並採取相應措施?二是每接手一筆貸款,進行終極三問-客戶貸款做什麼?客戶貸款怎麼還?如果客戶描述的還款方案失效,該怎麼辦?
3.懂自己,無論自己多麼牛逼,記住,銀行也是看天吃飯的行業,風險來了誰都防不住,但是無論如何,你要做的是堅守底線,不要等潮水褪去了才發現自己和客戶經理一起在裸泳。
回答晚了,不能像其他人一樣再拋一些審查中的乾貨,只能說一些自己工作中發現的問題,與大家共勉。


我不請自來,因為我也是一名剛剛加入到授信條線的新兵,現在正在學習做審查(個人貸款),也想請教和交流一下工作經驗。

我們制度規定審查崗位的主職責是審查資料的完整性和合規性。也就是按照業務管理辦法和操作規程來檢查提交的各類資料是否齊全(完整性);各種資料是不是按照要求是有權地方開具的,各種需要簽字蓋章的地方是否簽了字蓋了章等等(合規性)。

我覺得審查崗需要做到兩個層面,一個是 表面上的流程合規;另一個是實質關注貸款用途和還款能力。這裡想說說對第二個層面的理解。雖然制度要求客戶經理對貸款資料的真實性負責,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為了有效把控風險,都會對資料的真實性進行驗證,特別是還款能力證明和貸款用途證明。在貸款用途真實的情況下(比如買房子),主要是關注客戶的還款能力。在貸款用途不確定的情況下,就要綜合考慮了。關於還款能力的問題,我覺得楊夢博的回答就挺全面的,我也學習了。而說到調查這兩個問題的方法,我們也多半是通過借款人及其單位,交易對手,工商、法院的網站,新聞,消息靈通人士等等處了解。

我一直認為信貸業務是解決如何覆蓋風險的業務,就是說不用過多關注其貸款用途和開具的收入證明(因為容易造假),只要有抵押物就行了。後來,辦公室的同事聽到我這個想法,都批判我說,你以為抵押物那麼好變現的啊,要打官司的啊,balabala……是我自己想的太簡單了,唉~

我覺得前半句話我沒想錯,做審查審批就是找准關鍵的風險點,然後想辦法覆蓋掉它(緩釋風險)。而現在的我正學著綜合和重點結合考慮問題,向其他同事一樣,又快又准地找岀每一筆業務的風險點,並有效提岀解決措施。


和題主情況類似,我入銀行四年,兩年授信審查,現在決定好好的回答題主的問題,也是對自己近期想法的一個總結吧。

首先交代一下業務背景,我在一家小型股份制銀行,從事抵押項下小企業和個人經營者貸款業務審查。

如何做好審查,要從戰術和戰略兩個角度來分析,戰術指的是調查方法、手段、技巧等層面,而戰略指的是總行、分行乃至支行對該類業務的風險容忍程度,只有把戰術、戰略都把握好了,你才能從審查崗位上生存下來,通過時間的考驗,成為優秀的審查人員。

風險容忍度是個很需要個人來領悟的東西,每年的授信政策及大大小小的會議上都會有所傳導,但這個東西各級行、各個不同時期的變化是很大的,同一個領導在不同心情下在對風險的容忍度變化也會很大,對於我們來說,就要總結出一個能夠符合銀行大方向的風險容忍度,同時根據行里的具體情況來具體把握。比如說,在沖時點數的情況下,容忍度可以調高一點,業務發展優先。在現在總體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自然要提高客戶准入門檻。雖然說客戶經理多做幾筆業務對我們個人沒什麼好處,還增加了我們的風險,但沒有業務,哪有我們的飯碗。我個人總結的想法是,對風險容忍度的判斷依據為「銀行利益最大化」,一心為公,聽著可能假大空,但這確實是在這個崗位安身立命的法寶。

戰術上涉及的內容就很多了,首先還是人,每一筆業務都要涉及上級審批領導、客戶經理、客戶及我們自己,首先說客戶經理,能勝任這個崗位的都是人精,很多都是在銀行業浸淫了多年的,不可輕視之。他們很多人對風險的判斷能力要比我們強,但還要記住,屁股決定腦袋,他們個人利益的最大化跟銀行利益的最大化是不一樣的。工作中處理好跟客戶經理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既不能過近,也不能過遠,度的把握很重要,對不同的客戶經理要有不同的處理手段,因人制戶,事半功倍。再說上級領導,我的處理原則是一顆公心,彙報客戶情況時候,好的因素、壞的因素全盤托出,自己提前準備一個授信方案,但先聽領導的想法,大的方向堅持自己的原則,盡量和領導靠攏。

下面重點說一下和客戶的處理,我們行很重視效率,作為審查人員,原則上和客戶接觸只有一次,一般不超過一個小時,在這種條件下對客戶進行判斷還是要求很高。對於客戶經營方面的核實方法,大體應該都差不多,客戶介紹,然後多方驗證,發票、銀行流水、發貨單等等,各個行業也有各自行業的特點,需要慢慢的積累,有了一定的行業知識,調查過程中就能抓住要點,客戶也不敢隨便忽悠了。外松內緊是一個很好的原則,我們面對的形形色色的人,各種各樣的生意,各種各樣的經濟狀態,但大體分來也不過那幾種,根據客戶的性格選擇不同的溝通方式,多笑,多聽,談笑間客戶就會放鬆警惕,不經意間,一些關鍵的信息就透露給了你。細心,這一點非常之重要,我們能看到的紙質資料很少,但每一頁紙都很重要,我從技術層面解決的客戶,很多都是細微處發現的,如銀行流水摘要中一個小貸公司的名字,房產證複印件上字跡的差異等等。對於客戶這,還有一句老話,「拿人手短,吃人最短」,謹記謹記!

最後說一下自己,這也是近些天我一直反思的,一個日本的電視劇叫《半澤直樹》,把銀行描繪的很冷酷,晴天發傘,雨天收傘,其實銀行就是這樣,商場如戰場嘛,但偏偏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但有時就是因為你的一絲慈悲,害了銀行、害了客戶、也害了你自己。最近本人經手的一筆不良,當時純理性上看,風險較高,也許是出於一種同情,同意放了貸款,結果借款人拿錢博了一把,輸了,貸款換不上,我們也要起訴執行抵押物,現在想想,當時不放給他貸款才是幫他,唉,悔啊。戰勝自己心靈善良的一面,性格軟弱的一面,勇於並善於說不,是我個人目前最需要的。

估計題主和我的年紀應該差不多,交個朋友,共勉之!


看到不少信貸審查人員談了很多政策、措施、方法及其他細節問題。
作為曾經的貸審會委員補充一點。就是初審的審查人不要習慣性的被客戶經理牽著鼻子走,審查人不是把調查報告改改就上會那麼簡單,必須要符合一般性審查的常識。必須要想想自己會不會問垮。
初審的作用是將調查報告的邏輯線條以更符合貸審會要求的形式展現出來,合規性,債項風險點,主要的報表勾稽都要寫在審查報告里;一般審查人都是客戶經理升上來的,這點基本能力還是有的。貸審會的時間大概8-10分鐘一個正常項目,委員將就自己關心的問題提問,一般貸審會會平衡委員的專業背景,會有一個懂法律的,一個懂貸後的,一個懂外匯監管的,大部分都是懂財務和會計的。委員就審查人念他的審查意見這幾分鐘里,快速瀏覽一遍報告,然後提問題。這時候盈利性、合規性、貸款擔保的有效性、基本的風險揭示在這個環節只是背景知識,都明明白白寫在調查報告和審查報告里,大家都會去權衡。委員是不會浪費時間再讓初審念一遍。這時候委員提出的問題是根據內容結合自己專業的正常邏輯推演,也就是多走一步,雖然提出的是常識性問題,但角度極為刁專。沒有水平的問題是不會問的。
經驗豐富的審查人也不可能具備各個風控條線的所有知識,很容易出現疏漏的地方。個人感覺每個委員都不好糊弄,如果第一個問題初審人覺得自己輕易就解釋過去了,實際上你已經踩在雷上了。第二個問題一般都是前一個問題推演的邏輯漏洞。
當然委員匿名投票也不會否決你的業務,點個再議就行了。

不知道有沒有回答到問題。如果把貸審會當考試的話,審查人就是考生,不存在永遠拿滿分的考生。當然有個別勤奮者會面面俱到,思考的很完備。但你只要在考場上,就永遠是被動回答的。
所以想當一個合格的挑不出毛病的審查人,最好的辦法是當委員。


本人從事銀行信貸十幾年,我想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談一談如何做一位合格的信審員,由於涉及眾多的現實案例,之前選擇了匿名,但現在我已離開銀行圈!

信審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

這句話是我參加總行資深級風險管理師培訓時,總行風險管理部老總開場說得一句話,在這裡同樣借用一下。關於技術層面的問題我不想說太多,因為這方面的內容大同小異,只要你保持一個好學的心態,終歸會掌握一些必要的信審技能,簡單一點說就是:看的多了自然就知道怎麼看了!但是僅僅懂得去看項目、審項目就夠了嗎?還差的很遠,這只是一名信審員的基本要求,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信審員,甚至一名優秀的信審員,你就必須要知道其中的術!

談到術,大家也許會想到所謂的權術!就像去年的熱播劇《琅琊榜》,天下第一奇才江左梅郎靠著自己一步一步的精心策劃,終將靖王爺推向權利的最高峰。但我所講得術,沒有這麼高深,其實就是如何保護自己的術。為什麼要保護我們自己呢?因為我們信審員是時時刻刻與銀行風險相伴的,稍不留神你就會陷入風險的漩渦不可自拔。學會保護自己,這是我們作為一名信審員的底線!切記!切記!

  • 假按揭貸款

我是從支行的現金櫃員干起的,在一次新員工座談會上,由於表現積極,引起了行領導的注意,隨後被人力調入風險管理部從事零售信貸審查。當時銀行的按揭貸款剛剛興起,房市遠不如現在這麼火爆,現實的問題就是很多房地產開發商的房子賣不出去,而另一方面銀行每年都有按揭貸款的發放指標要完成,所以銀行營銷人員和開發商之間就發生了一點曖昧的關係,而這種關係的產物就是假按揭貸款。如果你問我有沒有批過假按揭貸款,我可以直白的告訴你有!


當時作為學徒的我,每周基本上都會跟著領導參加開發商的各種宴請,剛開始基本裝傻,領導讓去就跟著一起去,久而久之慢慢明白了各自的需求。那時候的銀行不太避諱假按揭,有的就是公開做假按揭,對公開發貸放出去了,房子賣不動,貸款回收有壓力,那就做幾筆假按揭,把短期對公貸款變成長期零售貸款。當時有幾筆對公的不良,行里就是這麼操作的(表面誰也不承認)。


按揭貸款審得多了,假按揭其實是可以看出來的。比如一個單位的員工集中買一個樓盤,樓盤的售價明顯高於市價等等。對於這些有明顯特徵的按揭,我當時採取的策略就是壓降貸款成數,如果客戶覺得不合適就去別的銀行做,如果領導找我談話我就說借款人收入償債比不足。這麼做好過你直接斃掉,因為你畢竟沒有證據能指出這就是假按揭,而且誰也不想捅破這張窗戶紙。大家可能會問,難道沒有開發商使用金錢誘惑?確實是有,但是我怕,間接拒絕了。


事後幾年,行里的假按揭爆發了不良,因為當初的幾條壓降意見,行里基本上排除了我的審查責任,最後的處理決定是當初辦理假按揭貸款的業務老總不得從事與信貸工作相關的業務(幾年以後,基本上在銀行圈銷聲匿跡了)。如果你想追問,我的直接領導怎麼樣?人家高升了!

  • 信審經理和客戶經理的對抗

信審經理的職責多是防守,而客戶經理的職責多是進攻。一守一攻,天然的矛盾就擺在了兩者之間。職場中的信審經理應該沒少被客戶經理告黑狀,有時做信審真的感覺很累!一方面要防客戶的信貸風險,一方面還要防自家的客戶經理(真不知是誰家的客戶經理)。


干信審這麼多年,基本上已經見怪不怪了!一方面,該堅持原則的時候還是要堅持原則,該強硬的時候就要強硬,不要怕被告狀。因為你要明白不被告狀的信審不是一名好信審!另一方面,針對不同性格和地位的領導要適當的講究靈活性,發現矛盾提前和直接領導溝通,防止領導聽從一線的意見先入為主。因為總被告狀的信審肯定不是一名好信審!


這裡舉個實例:以前有位同事是行領導間接推薦,學歷、專業能力都沒有問題,唯一的問題就是被一線投訴不斷。部門領導很是頭疼,私下溝通多次希望改進,但是這位同事依舊我行我素,問題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突出別人告狀,她也告狀!最後,領導不得不找個理由退回人力,而其他部門沒有一個願意接納這燙手的山芋,最終的結局是主動離職,另謀高就。大家可能又要問了,行領導推薦的人也敢退?問得好!這個退人的時機是推薦此人的行領導不再分管風險管理部,而新分管的行領導同樣對此人不滿。


所以說,講原則是為了保護我們自己。同樣的道理,適當的講靈活性也是為了保護我們自己!

  • 一把行長的業務批還是不批?

信審員只是信貸審批過程中的一個環節,這就決定我們很難完全獨立自主的去表達自己的審查意見,或多或少要受到直管領導,甚至是一把行長的強行干預。自己這麼多年,一般碰上行長主推的業務,如果不違反大的原則基本都是快速處理,不過多發表個人意見。如果碰上一些打擦邊球、甚至違規的業務,還是要多徵詢部門領導的意見。這個時候真正糾結的不是我們,而是領導自己。對於領導來說,不批的結果就是得罪行領導,直接輪崗下一線;批的話面臨的是未來的合規檢查和問題追責。

舉個實例:分行的某位一把行長R行,可以說是獨斷專行,唯利是圖,個人也因為他的原因最終選擇離職。離職之前前任部門領導就因為業務方面得罪R行,被下放支行。新的接替者,對R行的要求基本上是說一不二,唯命是從。但好景不長,離職半年之後(確實沒想到會這麼快),總行因頻繁接到分行實名舉報(是實名,不是匿名,可見群眾的意見有多大),對R展開審計調查,結果確認其任職期間通過虛增資產和信貸規模的手段騙取業績獎勵,同時夥同計財部親信大量挪用業務費用,用於私用且金額巨大。經過一段時間的專案審計,分行上下該開除的開除、該降職的降職、該調崗的調崗,當年的一批紅人全都一夜間變成了過街的老鼠。

這件事對我最大的感觸是:不管怎麼做事,自己內心要有一桿秤,要明白其中的是是非非。

  • 從一個坑跳到另一個坑

一把行長出了事,對一個分行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分行通常需要一段時間來調整和適應後,才能重新上路,這個時間短則一年,長則三年。本以為換了一家銀行能躲過這個調整期,現在反過來看看,只不過從一個淺坑跳到了另一個深坑!這個坑的結局遠遠超出了我三觀的承受力!

風險管理部是一個中後台管理部門,如果把信貸業務比作一輛汽車,那麼風險管理部的功能就相當於剎車,對應的業務推動部門相當於油門。但是你聽說過哪家分行的風險管理部既要負責踩剎車又要負責踩油門的嗎?我服務的第二家銀行就出現了這種奇葩的事情,那導致的結果是什麼呢?信審員幾乎不能退件和拒件!(說白了就是一個擺設,沒有存在感!)我通常會根據借款人的實際經營情況進行合理授信,但客戶經理報件全都是頂額申請,當我要合理去砍額度的時候,客戶經理會說這裡重來沒有人會砍額度!!

上面這些還不是最可怕的地方,頂多說明這家銀行的風險偏好度比較激進,重發展、輕風控!當你隨著時間慢慢揭開其業務發展的本質時,你會發現還有更可怕的事情等著你!什麼事情這麼可怕?分行的風險部老總是個兩面派,表面上負責分行信貸業務的審查審批,其實背地裡干著小微中介的大買賣,從推介、撮合、過橋面面俱到!你說碰上這樣的老總可怕不可怕?不用說,遲早要出事!

期間的過程就不細說了,最後談談結局吧!目前分行的小微授信已變成不良貸款的重災區,業務發展全面停擺。有人說這是經濟大環境不好的必然結果,但我個人認為雖然外部經濟環境很重要,但內部的風控失位,職業操守無底線才是不良的根本!最後連我也沒想到事情的發展還是牽扯出了一把行長的個人問題,相似的財務問題,相似的假公濟私!

感覺到哪都一樣,看來銀行圈不適合我這種人繼續待下去了......


謝@Luo Patrick 爺邀,答一個
前段時間家裡事情多,很久沒答題了,差點以為被刪號了。
我本來準備歪門邪道的讓題主買一本《麻衣神相》的書就好了,但是管理員告訴我那樣的話我可能會被摺疊並且會被加入黑名單所以我放棄了。

貸款審查是個比較考量人的綜合水平的東西,大概分幾點說吧,排名略分先後。
1.熟知規章。這是一個很直觀的感受,外部監管三法一指引什麼的,內部條例會議精神管理辦法什麼的,你的所有的評審依據都要在這些框框條條內,斃得要有理有據令人信服,過的也要符合這些底線盡量不去觸碰。這一點其實很重要,重要的地方在於如果你想要斃的一方觸碰到了這條底線,你是可以選擇把規章管理辦法糊到他臉上去揍他的;
2.熟悉行業。這一點個人傾向於先求面再求點,先求廣度再求深度。你要評判的企業或者行業都會有上下游,都會有供應鏈,都會有關聯,對於整體大局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好過精專於一點,見樹不見林。這一點一般有實戰經驗的更佳,不跑企業不跑客戶光靠書上看的或者網上找的資料閉門造大狙的行為完全就是脫離實際的,也是很容易被客戶經理攻擊的一點;
3.信息靈通。一個客戶哪怕是小微企業也往往不只在一家銀行授信,所以同業間多走動總會聽到關於不同客戶的不同的消息。同理,同一個行業你也可以想辦法接觸到不同的客戶,同行相輕,聽同行人的評價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對於政策的及時性我也暫時放在這裡。個人認為大部分政策要傳導到位還需要一定反應時間或者說有一段可以預知的時間,重要性不足以放在第一點;

——————————————以上是基礎技能———————————————
——————————————下面是職業專精———————————————
其實很複雜,我肚子餓了就摘幾個暫時想到的說一下就去吃飯了

4.嗅覺敏銳。這裡特指人際關係。經營機構分好壞,客戶經理分高低,我是一直贊同風險前置的,一個好的客戶經理至少能抵半個評審,而認一個好的客戶經理比認一個客戶經理的幾十上百個客戶容易多了。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經營機構領導思路清晰的手下的兵大多不會是笨蛋,領導風格嚴謹的底下的兵大多不敢亂來。至於哪些客戶是哪個領導的客戶之類的事情,我倒很容易忽略,至少不會放在這一點;
5.能言善辯。這裡不是說把所有的人都罵回去了就算你贏了,人家回去肯定還要和領導告狀打黑槍。這裡沒法說的太詳細,主要是也說不詳細,大家的情況都不一樣,是合縱連橫還是遠交近攻自己琢磨吧。有的人能言善辯是真的反應夠快,像索某人這種拙口笨舌的一般就只能提前想好對方要講什麼以及對方知道我知道他要講什麼之後會講什麼以及我在之後如何反駁他什麼……你能夠料敵先機多少步多少種變化你之後的辯駁就會少了很多阻礙。這些阻礙不單單是和經營機構的辯駁,還可能是突發性的需要給當裁判的領導的及時性反饋。反饋的速度快慢質量高低其實很有可能決定了你的勝負,至於是不是有天才完全不準備純靠當場的反應我也不曉得,反正我沒法子;
6.神棍技巧。(剛才本來想慣性太監的,被機智的 @尹小二 爺罵回來了)
神棍技巧這東西很難說的,是個很玄學的事情。比如評論里有人和我說星座,說看到處女座就斃了……摔,不知道我是處男座么?其實我真的導過逾期表做過篩選,抽樣500人按星座比較,頭兩位是射手和白羊,但是我對於星座不熟所以這一條一直沒用上。又比如我偶爾會看面相,其實也不是多會,但是偶爾也能排上點用場。
我知道你們想嘲笑我,認為評審就應該是個嚴謹求實的做派……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看一下麥基爾的《漫步華爾街》裡面提到的一個故事就說明了類似的問題。

1973年,普林斯頓大學的伯頓·麥基爾教授提到了一個有趣的想法:一隻蒙著眼睛的猴子向《華爾街日報》的證券版投擲飛鏢,選出的股票,不會比專家所選出的股票表現差。

這一直困擾著華爾街的很多人。為了驗證這個觀點,也為了娛樂讀者,1988年,《華爾街日報》專門開設了一個叫作《投資飛鏢》的專欄,《華爾街日報》的四名工作人員蒙上眼睛,代替猴子投擲飛鏢選一隻股票。另外從投資界邀請四位專業人士,每位挑選一隻股票。最後形成兩個投資組合,每個組合包含四隻股票,分別考察未來一個月的漲幅。此後,每個月都會進行類似的實驗,只不過每次實驗都會挑選不同的專業人士。

這些實驗一共進行了100次,最後「猴子」組合贏了39次,專業人士贏了61次。

事實情況是我覺得這種玄學的東西優先順序肯定低於上面的所有,你們也大可不必對於我的神棍技巧吹毛求疵,看風水看面相也是個吃經驗的事情你當人家真的把書背熟了就能出去賣藝了么?
這個東西呀……其實吧,就只是個表象,你知道我在說什麼就好了……

就先扯淡這些,肯定漏了很多,一時也想不到,先喝酒去了。


這個得看以什麼定位來做審查人:
如果將自己定位為流程鏈上的一環,僅依據審查的職責,什麼規定怎麼審即可。有無實質風險與我無關,我盡職即可。無偏向也就無風險(國資行具有一定年限,升值無望的審查人即是這類)。

將自己定位為風險控制鏈上的責任人員,規定之外,還需要對調查環節意圖隱瞞意圖模糊過去的點進行追問。這樣的審查人可謂盡職,但容易走向細枝末節地挑剔,認為有風險就不能做。損失效率甚至丟失客戶(青年審查人,沒有經過客戶經理階段地一般都是)。

將自己定為為銀行業務發展鏈上的風險控制建議提供者,在我看來是比較理想的審查人。能發現調查環節的問題,也能追問出細節,發現風險。但從銀行業務發展出發並不否定業務,而是提出各項風險控制措施。

這是我,一個五年從業經驗的客戶經理眼中的審查人。


信審崗核心決定給不給,給多少,最關鍵的是前一個。
從業務流程來看,信息採集&>&>分析&>&>風險點評估&>&>決策
從調查層面來看,行業&>&>企業&>&>財務

舉栗子
調查層面:
每個行業有自己的特殊情況,批發零售類輕資產重庫存,門檻低競爭激烈,生豬行業規律波動,水產養殖盡量少碰等等,12年之後,如果再向鋼鐵公司授信,那一定是找死。這是數據行業層面。
企業層面,大學附近的酒店一定好過荒郊野嶺,企業控制人有沒有本行業特殊的資源,值得說的是,企業層面對很大一部分是對實際控制人本人的調查。
財務層面,深入到財務的每個角落,對公私賬戶的每一筆進出帳分析查看,從流水中查看其他非徵信提現的金融活動或者生意來往情況。

流程:
比如說,酒店類企業,信息採集,關鍵是詳細,多渠道。想要了解營業額信息,最靠譜的數據當然是後台管理系統,當然也可以通過公賬的銀行流水檢驗,或者說,根據酒店的客單價和入住率信息大致估算。
分析,關鍵是合理程度。好,企業主說,借款的目的是酒店水電系統老化,需要改造。但按照常理來說,酒店是承租方,承租方有沒有改造水電線路的權利,你要考慮,這個理由合理么。
風險點評估,接著上條說,當我致電酒店所在物業管理公司時,發現水電線路根本沒有問題,而且,了解到該酒店已經經營不善拖欠了3個月租金被拉閘限電了。
決策,所有的信息以及分析結果呈現出來後,決定say yes or no.

不外乎多跑多看多問,多看風險案例,能從別人嘴裡得到的信息,沒有必要以身試險,當然,有可能真正的成長就來自於親身經歷風險。

上面流程中舉得那個例子,就是我的第一個風險用戶,出險之後的感覺是,卧槽,終於出險了,卧槽,竟然栽到這種傻X手裡了
————————————————————

正好有為同學也問了相同的問題,結合自己的經歷一起回答

我從事信貸審核審批時間不長,大概兩年,得益於同分部經驗豐富的前輩,從一名新人到摸到一些門道沒有經歷太長時間,大概一年。這一年中,一共有幾個階段
1、學習。這個階段跟隨師傅 @vino chu 一起調查,我主他副,從最初的忘記提問很多問題,到慢慢學會深挖細節,一直不停的模仿、總結
2、積累。這個過程非常之辛苦,一年半的時間,我在廣州、貴陽、浙江義烏、四川成都、重慶、北京、江西鷹潭不停的見客戶,有幸可以見到各行各業各個地區的金融市場。逐漸了解了地區、市場、行業對於信貸的重要性
3、總結。把見到聽到的寫出來,和行業內的高人交流。貼上調查貴陽茶葉客戶後,真真的行業分析報告,(圖內的有些是自己寫的,有些是求著大家一篇一篇寫的)

4、再學習再總結,得益於比較奇葩的經歷,見到了不同城市、不同行業,接觸到了從IPC到FICO諮詢項目,再到Wecash的大數據信用評估,深感視野遠比努力重要,不斷了解到新的事物也是自己不斷前進的興趣和動力所在

4、再學習再總結,得益於比較奇葩的經歷,見到了不同城市、不同行業,接觸到了從IPC到FICO諮詢項目,再到Wecash的大數據信用評估,深感視野遠比努力重要,不斷了解到新的事物也是自己不斷前進的興趣和動力所在


2010開始審貸款單子,信貸審查,一邊是急吼吼的前台,一邊是吹毛求疵怕擔責任的貸審會大佬,夾在中間,一方面要防範風險,一方面要提升效率。說點具體的
1.接收貸款資料環節。慎重接手每一筆業務,要提升效率,那麼資料不齊的堅決不收,資料無法佐證盡調結論的堅決不要,「個別支行」「個別地區」「個別產品」(不良高發)的資料能推就推,讓別人去審吧。
2.建立自己的信息渠道。天天坐在家裡審資料,很容易閉門造車,盲人算卦。要有大量的第三方資料庫,行業信息庫,閱讀各種各樣的報告,參加各種各樣的行業會議,峰會,研討會,展覽會,要與行業大佬保持聯繫。這裡也有人品的因素,有的人會在關鍵時刻讓你躲過各種暗箭,有的人會誤導你,信息要多渠道驗證。支撐你做出決策的一定是前台白紙黑字、信誓旦旦的結論,而不是你自己的推測和小道消息。
3.要有一定的「Paperwork」技巧。既然是審資料,那就要


3年信審員,經手業務以個人及微小企業貸款為主。
借款額度較小(不超過500w),很多企業無法提供完善的財務資料、完善合規的上下游合作手續,非常考驗審核人員素質及細心程度。依據個人經驗,總結如下:
1.熟練掌握法律法規制度、計劃及各項通知
首先保證借款符合法律法規行業制度;不違規違法是基本前提條件。其次,依據行定規章制度;各家金融機構根據自身經營特點及產品屬性,對不同業務設定不同的審核依據,要遵守。再次,依據各經營單位年初經營計劃及實際完成情況;風控的最終目的是促進業務發展,不要拘泥與教條,否則過分堅持規章制度,或許面臨崗位調整啦。
2.加強對非財務指標的使用
財務指標相對一些非財務指標更容易獲得(尤其是財務制度健全、內控嚴格的企業),在借款用途及還款來源方面,表現更多的「資合」屬性。非財務指標經過面談、上下游溝通、實地考核等方式,更多的表現為「人合」屬性。因而,在決定對微小企業及個體主的授信申請時,對類似於借款人品質及社會關係的考察,顯得尤為重要。審查人員在利用財務數據做出分析的同時,還應增加對非財務指標的利用。
3.最後,堅持原則。信審人員一定要以全行利益最大化為原則,保持職業懷疑:客戶說的不可全相信,信貸人員有可能與客戶同謀,上級貸審會不作為...以上的一切,均以保護自身利益為根本條件。
好久未寫,有些混亂,見諒


不請自來,也是向各位老師學習,談談自己的認識。一直說經營單位是轟油門,信審部是踩剎車的,我卻認為真正的信審是離合,給不給,給多少,擔保方式等都是信審要綜合考慮的,尤其是現階段的金融環境,合格的信審員顯得很重要,我認為第一是把握原則,做一個誠實的人,看到的、了解到的和審查出來的都如實向信審會彙報,可以在會上讓領導定奪方案,不管客戶或者客戶經理公關能力多強,信審最要有底線,這個你懂的。第二是多學習,向客戶學習,因為在相關領域他們是專家,銀行人了解的還是膚淺,向前輩學習,老信審是個寶,這誰都知道,對行業和市場了解多了,就可以橫向對比,判斷客戶是在忽悠還是真正的做企業。第三條是多思考多算賬,這不用說了,靜下心來好好琢磨企業的經營能力,拿出可以支撐你的看法的客觀事實,就能摁倒反對你的人。最後一句,看準第一還款來源,也就是借款人才是最重要的,那些只會批押資產或者擔保公司擔的信審真的不是一個有水平的信審員。


畢業工作一年有餘,沒有做過業務崗,也從並不豐富的信貸審批經驗談談做信審和做業務~
1. 把控得住風險,也要把握的住收益。
說起一筆貸款,一線業務人員往往就可能帶來的收益blabla講一通,絕口不提可能存在的問題。信審人員呢,恨不得把每一步可能存在的風險全都披露出來 一字不落 省的事後出問題牽扯到自己。領導常說,一筆貸款可能有它的收益,不然業務人員也不會累死累活去推,有收益的事也不可能沒有風險,信審要做的就是把握風險和收益平衡點。要去發現風險,也要想辦法、調整方案、增加條件去最小化風險最大化收益。
2.審業務中適當地融入做業務的思維。
我沒做過業務崗,深感實操經驗不足。審業務畢竟是貸前,審完了提出來一堆要求,業務人員落實要求才能放款。審業務時候想到理論上最好應該怎樣、怎樣對還款保障最大,實際操作中卻無法落實、或者是變著法子去「落實」。後來工作的時候,會更多地去關注實際中一筆業務是怎樣從頭到尾做完的,然後參照已有的可行的辦法提要求。
其次,談談自己對如何做好一名信審人員的看法。除了常規的企業分析要看到經營、財務,還款來源等。我覺得1是要關注企業相關的八卦信息,不管是行業的、同行的、高管的、高管老婆的...諸如此類 尤其是對民營企業。也 跟業務人員聊聊這些 。2是一定要放到一個大的環境下 行業或者區域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比如金融機構 往往覺得沒什麼信用風險,拆借那些期限又短 應該問題不大;但整個市場發生某個連鎖反應 可能就會影響金融機構的還款來源了。再比如持續經營的房地產企業 收入反而不能準確反映它的持續經營能力。總之,覺得信審還是得看得廣一點看的遠一點看得深一點,加油吧!


本人某大行直轄市下屬區支行,放過幾十萬的住房貸款,幾百萬的民營企業貸款,幾千萬的外資企業貸款,幾個億的平台貸款,一直被盡責(我們那兒信審,審貸的叫法)虐待,綜合個人期望和業務需要,我認為應該是這樣的。

首先,為人正直,抵抗誘惑。不要覺得是空話,假話。不是說過於死板,有些禮品可以收,有些酒可以喝,有些領導馬屁必須拍,這是生存之道。但是,千萬不要迫於誘惑和壓力做一些明知後果很嚴重得事情,例如弄虛作假,掩蓋重大問題,害人害己。除非你自認水平極高,雁過不留痕。

第二,充分了解真相。在目前這個大環境下,每個企業經營,每個項目運作,難免有些所謂的瑕疵,我們不必過於糾結於此。但往往真正的風險隱藏在華麗的外表之下,所以一定通過各種手段掌握真相,遇到疑點一定刨根問底,不為最終答案,只看每一個回答是否合理(不談合法),是否自信。

第三,走出辦公室接觸社會。管理辦法,信貸指引,信貸政策,核批標準都是理想化的,好比牛頓定律。企業生存於這個混亂又有序的世界,想剖析它們就要和它們同步。

第四,最重要的,善待客戶經理,他們白天跑戶,晚上拼酒,深夜加班寫報告,真的很辛苦。。。


自問自答一下,起初問這個問題的時候還是傻傻的小白,現在看看其實信審的能力水平高低簡單概括就一句話:識破別人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本人銀行信貸6年,2年客戶經理,4年對公審查。我覺得審查現在最難解決的是人際關係。業務上對行業、財務、現場調查有了一定的技術水平後會發現其實萬變不離其宗。行業方面我認可先廣後精,著重研究一些比較常見而且容易出問題的行業。財務方面需要具備審計人員、經偵人員的意識並且對於會計準則有一定的了解,因為不管怎麼作假最後都會有不合理地方;這方面我的經驗是報表太漂亮了必然有問題,而這時候賬表、賬賬、賬實的交叉驗證最重要。現場調查則是多看、多聊、7分扯淡3分探實。這些都還好解決,難的是銀行內部的各種壓力。往往信貸業務牽扯太多的人為因素,審查夾在下面領導和自己領導中間,遇到自己領導風險意識強的那麼我們就感天謝地。遇到想通過業務賣人情向上爬的領導我們就只有祈禱別出事了。因為出了事,責任追究最多也就到審查了,因為貸審會的存在就是為領導免責的!6年信貸時間本人只出過1筆問題貸款,且當時我審查時已經多次表明風險,後來出了問題領導就不管了,即便我已經做的很完備,但是別人還是會咬文嚼字的想挑我毛病,這就是悲哀!所以千萬要嚴格按照制度執行,包括材料,甚至你覺得你已經在報告中提及了,但是制度說要就不能光認為已經披露就可以。越是領導承諾責任不會有審查的事,審查則更不能相信,我的信貸經驗就是誰都別信了,風險自己把著指望不了任何人。但是不該沾的千萬別抱僥倖心裡,我堅持什麼都不沾所以話可以說的硬氣,只要沾了的肯定說話沒法硬氣。我在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都呆過,感覺上人為因素都不少,各有好壞。審查的幸福完全看自己所在部門的領導和主管行長是否強勢,領導強勢則審查強勢,則信審壓力小些。自己業務水平不怎樣,光靠拍馬屁或者糊弄就過的短期絕對是所有人眼裡的好人,但是這種人是最可能將來出事最多的人!


我只想補充一句,沒有承擔過全部責任、主要責任、沒有下崗催收過的人不會懂得珍惜審批人員的良苦用心。


推薦閱讀:

TAG:信用 | 銀行貸款 | 壞賬 | 個人徵信 | 徵信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