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為什麼不會遭遇吉卜力這樣的境遇?


這是今天看到的一條新聞,可能還沒經證實。(感謝大家回答!目前已闢謠,但一下敘述仍成立)
但幾乎宮老爺子隱退勢必會改變吉卜力這件事是顯而易見的。沒有老爺子的吉卜力就不是吉卜力了,因此個人反而覺得,這條新聞如果是真的,那麼吉卜力的決策是很明智的。
但為什麼迪士尼就不會因為華特迪士尼去世而不得不改變性質呢?和這兩位大師個人性格和習慣有什麼關係呢?迪士尼當初在面臨創始人離去的時候做了什麼決策呢?
求高人見解。

除了敘述既有現實,還希望高人能分析迪士尼和吉卜力走到今天這一步的深層次原因和歷程,而不是簡單地敘述事實


和吉卜力工作室不同,迪士尼為什麼能長久立於不敗之地?


私以為有以下幾個因素:


1.和宮崎駿先生不同,華特迪士尼先生本人非常注重後續創意人才的培養。 他於1960年親自創辦了「加州藝術學院」,華特的辦學初衷是將該學院打造成「藝術創意類」的加州理工。學院提供了一個集體合作藝術創作的環境,因注重想像力與創造力啟發的藝術教育而聞名世界,培養出的牛人不計其數,光從學校A113教室畢業的創意界大牛和導演就包括約翰-拉塞特、蒂姆-波頓、安德魯-斯坦頓、布拉德-伯德等(A113這串數字此後也經常出現在皮克斯動畫中)。而吉卜力動畫工作室則過於依賴宮崎駿、高畑勛等老一輩導演,而沒有完善的新人培養機制,從而出現導演青黃不接。


2.早年通過成功地建造了迪士尼樂園,迪士尼先生本人無限擴充延展了創意」這個概念,在迪士尼先生看來,他的「創意」範疇已經超越了「動漫創意」,而是延伸至了跨學科跨專業的更為廣義的「創意」。比如,專門為設計規劃建造迪士尼樂園的創意部門-Walt
Disney Imagineering
(也就是專門把各種奇思妙想變成實物搬進樂園的部門),招募了眾多各種專業的奇才和大神們~有次小編在做Finding Nemo Submarine
Voyage 這個項目時,和一個參與建造該項目的Imagineer交談,他說他是兩個學術專業的碩士,一個是數學專業,另一個是劇場設計。 在樂園裡還有很多高科技的創新,其中之一就是Fast Pass快速通行證。資深迪士尼粉都知道,搶到這張通行證後你就可以自由安排時間,只要在Fast
Pass上標註的時間回來就可以從專用通道入場遊玩熱門項目,這就大大省去了排長隊的時間。在奧蘭多華特迪士尼世界,你甚至可以通過Fast Pass+ 升級版提前30天網上預約熱門遊樂項目。這套Fastpass系統的幕後維護是一批數學專業和統計學專業的高材生。

迪士尼公司發展至今,其它各個業務部門分別在基於內容創意上的創新也不勝枚舉,迪士尼消費品部門和時尚界長久以來的合作一直為人津津樂道,且跨度很大。例如米奇就曾出現在杜嘉班納(DG)、華倫天奴等高級時裝品牌秀場上,同時也和Forever 21、優衣庫、HM等快時尚品牌有過合作。你可以擁有從30美元到3000美元不等的米奇logo服裝,這一點只有迪士尼的人物系列可以做到!小編還記得2003年美劇《慾望都市》正紅的時候, 時尚教主女主角Carrie在其中一集就穿著DG米奇T shirt亮相,給小編留下深刻印象,除此以外,小鹿斑比和Givenchy的合作, 灰姑娘和Christian Louboutin 等大牌的合作,都賦予了迪士尼系列人物的嶄新的生命力,即使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新的動畫電影問世,迪士尼的人物形象還是會反覆出現在你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和你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去年迪士尼互動在日本推出的Tsum Tsum遊戲集結了迪士尼旗下人氣角色,賦予全新設計,迪士尼消費品部則同步推出了Tsum
Tsum公仔玩偶,在全球大受歡迎。還有Disney Infinity (迪士尼無限)這款由迪士尼和皮克斯聯手打造的全新開放性沙盒遊戲,玩家可以將實體角色手辦與虛擬遊戲世界連接,完成冒險任務,遊戲收藏兩不誤!Disney Movies Anywhere這款最新雲端App則讓迪士尼迷們能夠隨時隨地觀看迪士尼、皮克斯和漫威電影。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所以迪士尼的故事和人物形象是鮮活的,他們不僅僅存在於大銀幕上,他們就在生活中的各個角落,陪伴著你,和你共同呼吸。迪士尼的人物形象也不一定非要誕生在動畫片里。


3. Bob Iger 擔任CEO後,他制定了三大發展策略:創造優質的品牌娛樂內容;擁抱新科技;國際市場的拓展。幾年來,他的幾樁併購 – 皮克斯,漫威,盧卡斯影業 - 都是相當成功。收購以後,幾個不同Studio 之間在內容創意上起到了互相促進和催化。 比如,收購漫威後,迪士尼動畫工作室推出的最新動畫《超能陸戰隊》就是取材於一部名不見經傳的漫威漫畫,通過大膽改編,讓這部漫畫在大銀幕上改頭換面,重新贏得觀眾喜愛。這種跨品牌的合作給迪士尼動畫工作室帶去了不一樣的風格和新鮮的創意。另外,迪士尼公司擁有5大業務部門,(綜上所述)每個部門分別有能力創造自己的IP,並不完全依賴於電影收益,所以就算一部電影票房失利,也不會對整個公司造成太大影響。2010財年到2014財年,迪士尼公司連續四年實現了營收和凈收益的新高。在剛剛過去的2014財年,迪士尼公司年度營收達488億美元,創下公司成立91年來最好收益,股價達到93.44美元/股,市值已達1550億美元。而相比之下,吉卜力工作室基本就靠宮崎駿一人之力,在日本亦有「宮崎吉卜力」一說,風格和題材很難有重大的突破。財報顯示,吉卜力工作室維持運作每年需要100億日元純收益,而去年高畑勛的告別之作《輝夜姬物語》僅獲得51億日元票房,由於吉卜力的商業模式較為單一,離開了宮崎峻的票房保障,吉卜力工作室就陷入了財政困境。


4.講回「迪士尼動畫工作室」(以下簡稱WDAS,在過去的90年里,這家工作室經歷過輝煌,也遭遇過低谷,直到去年《冰雪奇緣》的巨大成功讓迪士尼動畫工作室重回頂峰。小編也深刻明白了「stand
the test of time」
這句話的分量。在這裡不得不提下Pixar和約翰拉塞特。

迪士尼收購Pixar以後,07年左右,當時皮克斯動畫正如日中天,約翰拉塞特被授命要關掉WDAS,可是性情中人約翰拉塞特在飛回舊金山的飛機上,和Ed Catmull(現在Disney和Pixar動畫工作室的總裁)做了個決定,對於在孩提時代帶給他無限歡樂的WDAS,作為迪士尼粉絲的約翰拉塞特下不了手!他說:「I can』t let this
happen!」 所以出任首席創意官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Pixar的「Brain Trust」( 智囊團)機制引入了WDAS,從導演到畫師和製作人員,大家一起brainstorming,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拉塞特還特彆強調「坦誠」的重要性,鼓勵大家暢所欲言,徹底打破了過去層層審批對動畫創作的約束。在這樣輕鬆自由的創作氛圍下,WDAS卸掉了沉重的包袱,恢復了昔日活力,不再需要迎合管理層,而是認真講能夠打動人心的故事。從2008年《閃電狗》開始,到之後的《魔發奇緣》、《無敵破壞王》、《冰雪奇緣》,迪士尼動畫工作室終於一步步重新回到了巔峰。


除了長片,這幾年Disney
和Pixar 還有一系列高質量的動畫短片,從獲得奧斯卡最佳短片的《紙上談情》到皮克斯超感人的《藍雨傘》以及結合2D和3D的創新米奇短片《找一匹馬!》等等。這些短片會在動畫長片之前貼片放映,可別小看了它們,這正是用來測試新的動畫技術和給新人練筆磨劍的機會,為未來儲備人才,積累經驗,很多最新的技術和手法都會在短片中先行嘗試!


5.最後,和吉卜力工作室不同的是,整個迪士尼公司和旗下的品牌(Disney,
Pixar, Marvel, Star Wars),都各自有個性鮮明且龐大的粉絲群。迪士尼公司每隔兩年有為粉絲舉辦的D23
Expo
,是迪士尼回饋粉絲,傾聽粉絲心聲的大會,同時還會公布很多新片計劃。盧卡斯影業也有專門的部門和職位,負責和星戰粉保持聯繫,叫「Fans
Relations Manager」。今年星球大戰日,迪士尼首次在中國舉行了星球大戰粉絲聚會;約翰拉塞特這次來到中國,也特別在上海舉行了粉絲見面會活動(這也是他第一次做粉絲活動)。所以說,只要還有可愛的粉絲們存在,迪士尼就會源源不斷創造出新的內容,歷久彌新。


因為迪士尼遠遠不止是一家動畫公司,迪士尼可是全球最大的傳媒企業。
迪士尼主要包括五個主要部門:

首先是電影部門,迪士尼是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之一。主要由以下組成
迪士尼本部真人電影部門。著名電影有《加勒比海盜》系列,今年的《沉睡魔咒》也是這個部門的電影,片子前面都會用迪士尼城堡logo。
迪士尼動畫工作室。作品就是我們所說的迪士尼經典動畫電影(目前53部),這是我們對迪士尼最直接的印象,包括從世界上第一部動畫長片《白雪公主》到從去年火到今年的《冰雪奇緣》的公主動畫,還有《獅子王》等等經典動畫。
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前幾年被迪士尼收購,CG動畫領頭羊,經典作品數不勝數。
漫威影業。前幾年被收購,作品自然是婦聯繫列超級英雄電影。
盧卡斯影業。經典作品包括《星球大戰》《奪寶奇兵》,前幾年被迪士尼收購後星7被提上日程,明年上映。著名特效公司工業光魔是盧卡斯影業子公司。
此外還包括試金石影業,以及一個面向家庭娛樂動畫工作室(獅子王和公主動畫的續集,包括飛機總動員都是這個小工作室的作品)迪士尼音樂集團,還有個負責戲劇的部門。吉卜力動畫在海外的發行也是迪士尼在做。

然後是電視部門。
擁有四大公共台中的ABC,以及各種迪士尼頻道,持有ESPN80%股份。迪士尼最賺錢部門。

互聯網部門。
http://disney.com,以及hulu32%的股份,還有手游部門,遊戲有小鱷魚愛洗澡之類的。本來這個部門連年虧損,前端時間居然靠著遊戲迪士尼無限盈利了。

周邊部門。
靠著無數的ip和開遍全球的迪士尼旗艦店,賣各種電影電視動畫的衍生品。還包括出版部門和迪士尼少兒英語。

主題公園部門。
除了五個已建成的迪士尼樂園和在建的上海迪士尼樂園,還包括擁有四艘豪華游輪的迪士尼游輪公司以及若干私人島。
------------------------------------
迪士尼遠遠不是一家做動畫或是開遊樂園的企業,而是打通全產業鏈的傳媒巨頭。迪士尼每做一部動畫都會考慮到產業鏈的延伸,精心設計人物形象和故事以追求商業利益的最大化,迪士尼也擁有足夠本錢來保證一兩部作品的失敗不會拖垮一個企業(事實上新千年直到《無敵破壞王》,迪士尼本部動畫工作室的作品都是票房慘敗)。


內容產業,分幾個鏈條:內容的創造、內容的分發、內容的變現。

Ghibli 幾乎只有第一點,Pixar 也是,但 Disney 三者通吃:它有自己的動畫和電影部門,有發行公司和電視台,有後面的玩具、遊戲部門和遊樂園。

所以,Disney 雖然並不能保證自己一直有創造力(1995 年到 2005 年動畫領域只有 Lilo and Stitch 一部成功),但它可以保證變現啊。

所以 Bob Iger 上任後,沒有裝模作樣要復興其動畫事業,而是快准狠的買下 Pixar, Marvel, LucasFilm 三大 IP 創造者,然後用自己擅長的方法變現。

Pixar 的汽車總動員票房只有四億,沒關係,衍生品賣了 50 億。

Marvel 購買價格是 40 億,賣漫畫絕對賺不回來,沒關係,一部復仇者聯盟的票房就 20 億了。

宮崎駿是個藝術家,但他不是商人。Walt Disney 當然是偉大的藝術家,但也是偉大的商人。他最早切入動畫電影,適時借力電視,一意孤行豪賭迪斯尼樂園,都是商人之舉,宮崎駿比他死板多了,這就是區別。


原題的解答就是——這是實實在在的體制問題。

《風之谷》原本就是鈴木敏夫為了宮崎駿,向德間康快拉的項目。吉卜力原本就是鈴木敏夫為了給宮崎駿和高畑勛找一個安穩幹活的地方,費盡唇舌說(hu)服(you)德間康快投資的工作室。

日本的這種動畫發展模式,現在已經可以說不死不活地快到了盡頭。從吉卜力身上折射出,日本的動畫公司,只是因幾個天才,幾個出色的匠人所成立,然後一輩子為電視台和廣告公司打工,隨著這些天才的老去或者離開而衰亡。從手塚治虫到現在,日本動畫一直在這樣的低水平發展模式下循環往複。

而迪士尼,要歸功於沃爾特·迪斯尼的眼光,還有美國的社會發展質量與水平高過日本。

迪斯尼沒有白當手塚治虫的偶像。他的眼光和審美水平是手冢一輩子沒學到或者沒想到的。人人都可以說迪斯尼不會畫畫,卻知道怎麼用米老鼠賺錢。可恰恰是因為迪斯尼的審美水平和把關能力高於手下所有人,包括畫出米老鼠的烏布·伊維克斯。

迪斯尼既是動畫的狂想家,又是一個會投機的經營者。為啥迪斯尼去世前後,迪士尼的動畫看得出下滑明顯了呢?就是迪斯尼看到一個做出來的片段或者場景後他判斷得出行還不行,需不需改善,能不能給小孩子和家庭帶來更大的快樂。其它人是能做齣動畫,但看不到他這一步。迪斯尼在拍片時儘管屢屢虧本,但他和羅伊·迪斯尼總能忽悠得到下一筆投資,就因為美國錢多、騙子不夠用。建加州阿納海姆的第一個迪士尼遊樂園時,他就能拿著概念畫板去找NBC還是ABC(這兒記不清了)要投資,要長期專題節目,要時段。這比為了讓朝日電視台給播阿童木,苦哈哈地降價壓榨自己,也從此讓動畫行業被電視台和廣告公司死死壓榨的手塚治虫,不知高到哪裡去。

更不用說迪斯尼投資了加州藝術學院,培養出一批自小是迪士尼死忠的童子軍如約翰·拉塞特,在他死後讓迪士尼依然延續傳承的這份眼光和能力了。說到加州藝術學院,其實迪斯尼想傳達一個東西,那就是讓動畫師懂得更多的藝術,如雕塑、音樂、服裝、舞台美術設計,歸根結底這一切都會體現到讓動畫變得更好看,讓動畫導演更有審美水平上。

這又是涉及到一個社會發展水平和程度的問題。迪士尼工作室是跟美國 電影工業同期崛起的,它是好萊塢老牌公司之一,上游產業的一部分,所以它在融資和跟電視台合作時有資本,發言權大,占的分紅夠多。日本動畫的崛起晚於電視工業的崛起,那個時候電視台和廣告公司已經足夠強勢了。日本動畫的製作者從一開始就沒搶佔到產業環節的上游,所以它們就只能吃資本家手指縫漏下的剩飯。

總歸說來,日本動畫,具體到創作者和作品,確實是有天才,有體系,有個人風格強烈的作品。美國動畫沒有一個可以稱為體系的東西,只有作品,但是有錢、任性...迪斯尼在二戰前就可以養著上千人,還開高工資,而吉卜力養幾百個全職員工就能被拖垮。歸根結底就是吉卜力,以及日本動畫的創作者,從自己的產品和創意里賺不到足夠的錢。


前一段時間我為《虹膜》寫的文章里講了一些美國 20 世紀初大型主題公園的黃金時代。本來想接下去講講迪斯尼,但時間跨度太大,就沒寫。

迪斯尼現在的確是一個多元化的大型媒體公司了,而這第一步,應該是從迪斯尼樂團開始。當年為了在佛羅里達建那麼個極有未來感的迪斯尼世界度假公園,偷偷買地這樣的商業傳奇,估計不少人也讀過了。

迪斯尼樂園是迪斯尼最大的貢獻之一。當迪斯尼要建樂園時,公司里,包括 Roy Disney,都是極力反對的,因為當時美國的城市主題公園正是江河日下,一個接一個的倒掉。但是迪斯尼硬是力排眾議,看見了郊區白人中產階級的巨大消費潛力,做出來了,成功了,也帶來了美國,乃至世界主題公園的復興。

上兩張圖。這個是迪斯尼 1940 - 1970 年的營收(此時佛羅里達的世界度假公園還沒開張,只有洛杉磯的一家迪斯尼樂園)。圖片來自 Judith A Adams 的 The American Amusement Park Industry, Twayne Pub, 1991


可見到 1960 年時,迪斯尼都不怎麼賺錢,其至虧錢。但是,從 1955 年迪斯尼樂園開張後,總收入激增。到 1965 年後,凈收入開始上揚。

(1960 年的那個大坑,來自《睡美人》,也是迪斯尼到當時最大的失敗。1964 年的飛起,則是因為《Mary Poppins》加迪斯尼樂園。可見只是靠拍電影,是一個風險很大的生意。)

下表(來自同一本書)是迪斯尼樂園具體的營收。到 1970 年,迪斯尼樂園已佔到總收入的一半,而迪斯尼的凈利潤也有了飛躍。

從有了迪斯尼樂園後,迪斯尼就是兩條腿走路的人了。

從有了迪斯尼樂園後,迪斯尼就是兩條腿走路的人了。


因為根本就不該拿吉卜力和迪斯尼比,日本唯一類似迪斯尼的企業是東映動畫。


借用我這裡的答案:如何評價吉卜力這家著名的日本動畫公司?

看到國內媒體瘋傳的這種新聞,按照國內媒體的一貫尿性,(多次轉載翻譯假新聞),我讓我們的翻譯同學看了下:http://kanasoku.info/articles/51002.html,時間倉促,簡單轉述翻譯大意,待完整翻譯放出後再貼:

這篇的意思是說,鈴木敏夫下定決心宣布宮崎駿不再製作動畫,以後知識管理版權問題,而不是整個吉卜力工作室。最後一句說的最明顯,「要是回憶中的瑪尼是最後一部作品的話,就不會有以上的宣傳了。」

鈴木敏夫是想宣布宮崎駿退休的消息,然後從他退休的問題引出人力費不夠什麼的

他們說的版權管理是指宮崎駿以後的工作,不是整個工作室

國內媒體沒看完文章就敢發....

附上日語新聞原文:
思い出のマーニーがラスト? ジブリが解散?!

1 DARIUS @\(^o^)/:2014/07/20(日) 09:19:39.05 ID:???http://0.net
19日全國公開のアニメ「思い出のマーニー」。
スタジオジブリ製作の、この夏の注目作のひとつだが、
「ジブリ製作のアニメはこれが最後になりそうです」と語るのは同スタジオの関係者だ。

興行収入304億円で日本國內歴代トップの「千と千尋の神隠し」(2001年)や同196億円の「ハウルの動く城」(04年)、
同192億円の「もののけ姫」(1997年)など日本映畫界に大きな足跡を殘してきたジブリに何があったのか。

「昨年公開の『風立ちぬ』を最後に宮崎駿監督(73)が引退したときからスタジオの解散説がささやかれ、
今年春になってから、スタジオ創業メンバーでプロデューサーの鈴木敏夫氏(68)も決斷し、
スタジオのスタッフにそれが伝えられています」それは大ニュースだ。

「ただこれだけ大きなスタジオが一気になくなるというのは衝撃だけに、それを発表するタイミングを探っているところです。

今後は新作はつくらず會社としては版権管理のみを行うことになるようです」にしても、なぜ?

「巨額な製作費がかかるアニメですが、ジブリはそれを自社スタッフで行うため、人件費が経営を圧迫しています。
『風立ちぬ』は興収116億円を稼いでいますが、年間人件費だけで20億円はかかる會社としては100億稼がないと會社を維持できないのです」なるほど…。

「昨年公開の高畑勲監督(78)の『かぐや姫の物語』は興収51億円にとどまっており、スタジオとしては失敗作。
毎年作品を発表できない以上この高いハードルを超えられないなら解散するしかない…」(先の関係者)「思い出のマーニー」がラストになるというのなら、これ以上の宣伝はないということになるのか…。

マーニーがラスト? ジブリが解散?!


吉普力的電影,不管買的多好,本身還是屬於強調個人風格的藝術電影。
而迪斯尼的作品商業化因素要強得多,也不敢搞固定的風格,什麼買的好就搞什麼,兩者動機就完全不一樣。

宮崎駿和吉普力好像諾蘭和傳奇影業之間的關係,大家想看到的其實不是某個公司,而是某個導演。

迪斯尼的國際化傾向非常明顯,或者引入海外市場感興趣的元素,或者是消除文化差異。而吉普力有一些片子日風非常濃,不了解日本文化的人幾乎就完全看不懂。

往大了說,迪斯尼做的是娛樂產業,電影是它的核心業務,但它最大的資源還是那些娛樂形象,就算現在開始不齣動畫了,照樣玩的下去。而吉普力雖然也有周邊業務,但離開動畫就全都沒有意義。


這是我翻譯的視頻,2009年皮克斯主創們為宣傳《飛屋環遊記》訪問日本時留下的影像
【中文字幕】皮克斯導演訪問吉卜力
從這個視頻大概可以管中窺豹。前面有不少答案提到迪士尼是一個擁有多個領域產業的娛樂巨頭,而吉卜力只是一個動畫工作室,可比性不強。那麼迪士尼旗下同是動畫工作室的皮克斯應該可以拿來做一下比較了。
視頻里兩個工作室創作的情景非常明顯地體現了兩者的區別。吉卜力是為了實現宮崎駿一個人的想法而存在的工作室,宮崎駿包辦腳本、分鏡、導演等主要工作。而皮克斯一直是採用集體創作的形式。從腳本開始就是集思廣益,分鏡頭會先製作簡易幻燈片然後所有人坐下來觀看並提出意見。(皮克斯的創作過程在這個訪談里也有提到:【訪談】1996年查理羅斯專訪皮克斯CEO史蒂夫喬布斯與導演約翰拉賽特)所以,不僅是每個環節的負責人,所有的工作人員都可以在任意一個環節提出意見。這樣大家分擔起來自然就輕鬆一些。而且,其他的人也可以很快成長起來,成為合格的接班人。皮克斯的靈魂約翰拉塞特也比較注重培養新人挑大樑的能力。這在這個記錄片里有很好的他體現皮克斯傳奇 皮克斯的故事 DVD中字 美國高分紀錄片
題外話:第一個視頻里鈴木敏夫已經說了,宮崎駿的正統接班人已經有了,所以其實沒啥好擔心的╮(╯▽╰)╭。


在上世紀初的時候迪士尼也是經常在破產邊緣的,二戰前後要不是《仙履奇緣》就真的關門了...後來迪士尼樂園也開始賺錢了,但印象中直到《101忠狗》的時候迪士尼才把賬務還清。
迪士尼成立於1923年,吉卜力1985年,產業鏈沒有人家成熟也正常啊。
而其他的夢工廠,皮克斯,藍天等等都和好萊塢各巨頭公司關聯,背靠大樹好乘涼啊


吉卜力是規模稍大一點兒的手工工場, 迪士尼是一個跨行業的現代商業集團.
吉卜力只有宮崎駿與高田勛,迪士尼有一堆人才.
宮崎駿只想做出偉大的作品,迪士尼則追求藝術與商業的統一.
宮崎駿的一言堂式集權化管理雖然能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大製作,但長期來看不符合市場運作規律:技術上一直保守,年輕人才積極性不高,導致人才流失與斷層.
吉卜力與蘋果一樣,是天才的公司,天才是靈魂,一旦天才隕落,公司也隨之衰落.
其實,這反映出日本動畫的現實問題;體制官僚化嚴重,技術難以更新,年輕人難以施展自己才華,3D特效比不過老美,2D手繪成本比不過第三世界國家,大公司領導都是幫老頭,思想保守;小公司資源有限,難以做大,雖不乏天才與精品,但難以獲得足夠利潤,進行再生產。


這是美國和日本的動畫產業之間的一個縮影 眾所周知 日本人對手作的迷戀體現在動畫上就是像吉卜力這樣凡事都親力親為 非得吧宮崎駿的肩膀畫廢掉 這就造成了吉卜力的作品產量完全無法和迪斯尼相提並論 再加上宮崎駿自己的偏執和日本動畫產業工作室到動畫公司時代的過渡 吉卜力自身並沒有過人的經濟實力 不能成為更加龐大的集團 他更像是宮崎駿的獨裁帝國 而非資本主義
再就是迪士尼 受美國政府和市場競爭的影響 迪斯尼通過一系列的收購一步步成為了大型的傳媒集團 早就不再是華特迪士尼當初的那個迪士尼了
簡單來說就是:你到底是為了理想而死,還是貪婪地活下去。吉卜力和迪士尼顯然給出了相反的選擇


不要忘了迪士尼的二維動畫部門早就解散了


利益相關,匿了。
上世紀末迪士尼也面臨過一些相似困境,利潤下滑、前路迷茫、高層幾經變動。但今天的迪士尼已大有不同,現任CEO Bob Iger領導公司收購皮克斯、漫威和盧卡斯後,旗下眾多信手拈來的IP是電影票房的保證,擁抱技術創新、跟隨市場潮流都使今天迪士尼擁有不可撼動的核心競爭力。
除了迪士尼樂園,衍生品銷售和授權、傳媒互動(手機遊戲)都對營收貢獻著作用。一個完整的生態圈內,每一個盈利增長點被充分利用,一部《冰雪奇緣》的一首插曲就不知道給公司帶來多少附加值,滾雪球的效應大家都知道,但不是每家公司都有意識和資源把效應發揮到極致。
吉卜力工作室離開宮崎駿是不行的,但迪士尼離開任何一個導演、編劇、還是製片人都不會有太大影響。上個月剛來中國的皮克斯創始人、現任迪士尼首席創意官約翰?拉薩特即使在日後某一天辭去職務,迪士尼公司內部還可以找到很多像約翰一樣終生貢獻給迪士尼創意娛樂事業的大師,年輕新秀亦有足夠的熱情和實力挑起大梁。這就是差別所在。


一句話,迪士尼早不是吉卜力這樣的一人公司了。


企業一般都會培養接班人,可你聽說過畢加索為自己的畫室培養接班人么?


上面一眾回答都沒搞清楚到底誰和誰比。不能把The Disney Company和Walt Disney AnimationA Studio混為一談。mark一記,回頭補充。


一個是個品牌,一個是個人品牌。


看到有人說宮崎駿獨裁忍不住了!

事實怎樣去了人才知道嘛,凡人散退!

----------------(?????)--------------

Animata專訪動畫美術劉雨軒—吉卜力唯一的中國人 http://m.anitama.cn/search/劉雨軒
【誰來告訴我客戶端怎麼編輯引用(??????﹏??????)】

Q:你覺得你是因為什麼讓他們選擇你進入吉卜力的?可以分享一下吉卜力的招人標準嗎?


劉雨軒:其實一開始在公司里誰都比我畫得好,只能說自己的畫風、技法、還有對這個行業的個人理解觀點,包括堅持的一些東西,正好對了他們的口味。

而且當時上交的作品畫面的完成度和認真度,讓他們覺得你是個肯努力的人,所以就給你機會了,反正有實習,三個月不行就和你拜拜了。


回歸正題,其實不管畫咋樣都得有運氣。因為每個導演的評判標準不一樣。有些人喜歡和自己畫風接近的,覺得工作起來容易溝通;有些人哪怕你畫再爛,只要是有點讓他們覺得不一樣的地方也會要你。


過了作品關,然後就是命題默寫。吉卜力喜歡兩種:


基礎很紮實的美術大學畢業生或者啥都不會的白紙新人


最不喜歡的是已經畫了有套路方法、完全已經適應了這個工作、油掉的那種人,好比國內很多美院考前班,都是套路,學生已經沒有自己的東西了,都在當數學題一樣在套公式,所以往往有從業經驗的人都不會被選入。


以上是美術部,作畫部那邊的選人準則更難以捉摸,就是不看你畫,看你畫完後收拾不收拾鉛筆灰,看你做一些小事的細節。還有進公司的動機。因為公司有這個能力把你教成一流的作畫人,所以對技術要求不高。


製作部那邊更搞笑,看你這人好玩不好玩,可能哪天因為你面試那天眉毛剃了大家看著好笑,就這個理由被錄取都不是完全沒有可能的。當然,話說回來,做事態度、能否靜下心、能否持續這個工作還是最被看重的。

Q:宮崎駿在你眼裡是怎麼樣的?外界有宮崎駿打壓新人的傳說,不知道是不是屬實?

劉雨軒:知識異常豐富,執著自己的事業,堅持自己的信念,如果一個人堅持的東西在大部分人審美或者價值觀里是能夠被接受以及受用的話,那就不叫固執而是叫執著了。

他工作時候就是個大小孩,雖然實際已經70多歲,不過精神狀態也就50歲吧,永遠保持嚴謹,用孩子年輕人的心態去享受工作;隨時保持觀察思考記錄的習慣,可能是閑談,可能是開玩笑,也可能是散步,看似和工作完全無關,但是這干這些事的同時,也是在積累靈感,這些點點滴滴會回歸作品,不斷豐滿自己的動畫電影。

對我來說25歲前是父母給的人生和機會,25歲離開學校踏入工作後都是宮崎駿給我的一切,你要知道我來日本就和農民工人進城找工作是一樣的,拿著衣服被褥,沒有親人朋友,然後他給了我融入日本以及學習的機會。

外界很多人認為他在工作上壓制新人,老霸著位置不退,其實完全沒有這回事情,就好比你不來日本就說日本人就是鬼子,不來中國就說中國人吃不起滷蛋是一個道理。

宮崎駿一直提倡吉卜力是個學校,你來了,我教你,學夠了你走,別成為複製品。吉卜力不缺錢,解散工作室也有這方面原因,對於下面的人來說在吉卜力無形中都有心理壓力枷鎖,所以出去了更能做自己想做的東西。

吉卜力工資待遇在日本應該是這行里最高的,大家自然不願意冒險離開,但這樣下去就不會有未來了,所以結束它,不是一枝獨秀,而是給日本動畫人創造更多機會。


Q:吉卜力解散的原因是厲害的老人坐得太穩了,新人上不來,不利於團隊發展?宮崎駿還是非常關心新人的培養的吧?

劉雨軒:是,因為在日本公司只要不是特別過分的違紀,一般不會去開除自己的員工。吉卜力的老員工越來越安逸,在這種環境下大家都越來越依賴宮崎駿,導致很難去積極工作提升自己,底下部門很多也只是完成手頭的工作,反正上面也有人修改,抱著這樣的想法。


但這樣的員工正好是宮崎駿最不需要的,他最早創立公司開始就希望年輕人學好東西,你認為你學夠了就走,去做屬於自己的東西,因為在吉卜力里宮崎駿已經是到頂,再有才能的人也是接近他後就無法再提升了,這個是客觀情況。


公司始終強調的是要提高公司作品質量的員工,而不是混飯。然後矛盾的是日本人很難拉下臉趕人,當時製作部人為了把我塞進去,嘗試過直接讓沒有提高的老員工辭職。不過當時公司已經做出解散的決定,宮崎駿只是想在公司資金充足的情況下給大家發放退職金,讓跟他奮鬥幾十年的人能無憂慮。


如果這事拖到後面做,你也知道只要不是宮崎駿執導,都是賠錢多,到時候萬一沒錢了,沒法給大家交代,這麼沒責任心的事不是宮崎駿的作風。


---------------( ˙?˙ )-----------


原文是個系列,內容多細節多,這裡選了三段


「外界很多人認為他在工作上壓制新人,老霸著位置不退,其實完全沒有這回事情」!!!

老爺子這麼好的人!比心(?????????)?


迪士尼不只是迪士尼的,吉普力基本上是宮崎駿的。
---------------------------------------------------------------------------
更新12月7日,

有位朋友在我回答下面評論讓我很有必要繼續說一下

首先非要對比其實沒有可比性,迪斯尼是個公司,而且很久之前就成功的從一個純動畫公司轉型成電影公司,並且現在還在往其他領域發展。

「主要業務包括娛樂節目製作,主題公園,玩具,圖書,電子遊戲和傳媒網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PIXAR Animation Studio)、驚奇漫畫公司(Marvel Entertainment Inc)、試金石電影公司(Touchstone Pictures)、米拉麥克斯(Miramax)電影公司、博偉影視公司(Buena Vista Home Entertainment)、好萊塢電影公司(Hollywood Pictures)、ESPN體育,美國廣播公司(ABC)都是其旗下的公司(品牌)。迪士尼於2012年11月收購了盧卡斯影業。」——百度百科

回頭看看吉普力,只是個工作室。


所以我為什麼說迪士尼不只是迪士尼的,吉普力基本上是宮崎駿的。
因為迪斯尼是個創始人,已經將迪斯尼打造成一個品牌了,就跟蘋果,微軟這些品牌一樣,不再屬於個人,也不會隨著個人的隱退而衰落。

但是吉普力說到底就是個工作室,以宮老爺子為核心的工作室,一個團隊而已,一個團隊的靈魂人物隱退了,面臨兩個出路:

1.新的接班人代替這個人成為靈魂人物,繼續發展下去。很顯然宮老爺子前期嘗試過,比如他的兒宮崎吾朗,無奈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

2.整個團隊隨著靈魂人物的隱退而解散衰落。就打個比方喬丹退役了以後公牛王朝立馬解散,這就是靈魂人物的重要性。

這時候你可能會說現在的迪斯尼和吉普力所處階段不一樣啊,而且誠如評論所說初期迪斯尼和吉普力很相似,為什麼吉普力就不能像迪斯尼一樣轉型成大公司?

別急,往下看

首先為什麼我對比目前階段的迪斯尼和吉普力而不是都處在初期的兩者?其一是不了解,其二是現在兩者對比才能顯示出來不同

簡單來說,宮老爺子只是個做動畫的,迪斯尼不只是個做動畫的,迪斯尼把動畫做大了以後成功創立了迪斯尼公司。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同樣是發明東西,有的人成了發明家,有的人卻憑藉發明成了商界翹楚。

這就是我為什麼不把吉普力工作室轉成公司算作第三個出路,因為自始至終吉普力都是個工作室,宮老爺子是個做動畫的。

要說影響力,米老鼠影響力大,龍貓就不大嗎?要說迪斯尼是動畫大師。宮老爺子難道不是嗎?

我不了解日本的市場也不了解吉普力工作室內部成員的想法,但是我相信只要願意,吉普力完全可以憑藉他們的影響力創立吉普力動畫公司,就算不能變成第二個迪斯尼,也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動畫公司。

我覺得只是選擇的不同而已,無論出於什麼原因,宮老爺子選擇只作為一個動畫人,吉普力只選擇作為一個工作室。

無需評論誰的選擇好,因為他們都對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和感動。

以上為僅為本人非專業個人意見,歡迎批評指教。


推薦閱讀:

TAG:動畫片 | 吉卜力工作室 | 動畫產業 | 迪士尼(Disney) | 宮崎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