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真的有很多窮人嗎?

26 歲了,三觀也正常,但是長到現在從學校到社會,在從朋友圈子到陌生人,也沒有真正的看到過幾次真正的窮困人家,求解疑。
———————————————————————————————————————————
窮人的相關官方定義:

  1.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1976年組織了對其成員國的一次大規模調查後提出了一個貧困標準,即以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中位收入或平均收入的50%作為這個國家或地區的貧困線,這就是後來被廣泛運用的國際貧困標準。
  2. 世界銀行 2008 年頒布的貧困線標準為每人每天消費 1.25 美元
  3. 在我國,年收入在 2300 元以下的人群(摺合約1.017美元/日),將被算作貧困人口。

相關報道:
貧困線上調至2300元 貧困人口將過億
中國貧困線上調接近世行名義標準――中新網
年收入2300元成貧困線新標準
—————————————————
請大家注意時間限定是「現在」。


時間:高中
坐標:湖北某市
高中時期每次中午放學都會和幾個小夥伴躲在宿舍抽煙,然後等別人吃的差不多的時候我們再下去吃飯。飯價大鍋飯有葷有素兩塊五,味道一般。去晚點的目的也是等大鍋菜賣的差不多了大師傅有空炒小鍋菜,人也比較少,不用等。我們經常是加兩個雞蛋,一份瘦肉,共四塊錢,什麼都不加是兩塊五。
經常在我們正在吃的時候或快吃完的時候看到一個男生拿著個飯盒,刷兩毛錢,食堂白米飯兩毛,忘了是不是管夠了。因為經常碰到,食堂不大,那個點人也不多,想不關注都難。洗的乾乾淨淨的衣服,一雙白色的回力鞋,仔細看過,卡里的錢從沒超過一百塊。也打過照面,我總想經歷著貧窮的人到底會是一副什麼面容,人很瘦,也不算瘦的蠻厲害的(畢竟高中那會能在學校吃胖的算的上奇葩了),五官記不清了,只記得他嘴角常帶一抹微笑,打兩毛錢米飯的時候也是那樣,大師傅每次會隨手給來一勺菜,沒有多麼刻意去打葷菜,手邊是什麼菜就往他碗里來一勺,然後對著那個男生笑一笑,那個男生也會對他笑一笑。十六七歲的年紀,用袁朗的話說是:十二點吃飯十二點半就餓的年紀,兩個字,新鮮。
不知道一個少年是怎麼忍受飢餓的,晚上從沒在食堂見過他,早餐有免費的西紅柿蛋湯,兩個饅頭,看到的時候不多,那會挑食,經常讓走讀生在外面帶早餐。
現在想想,那時候有個瘦弱的少年揣著他不多的餐費穿過校園朝著他等待了很
久的地方,避開了同班的同學,只為了那兩毛錢可以溫暖自己胃的米飯。那個胖胖的大師傅也儘力的呵護著這份小小的自尊心,小心的表達的自己的善意,很少有交流,但一切都在那一笑之中。
想起了平凡的世界中少平也是這樣,但人總不會被貧窮打倒。
我想他的心裡也開著花吧。
摘兩句平凡的世界裡面的句子: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滿泥濘。
命運總是不如人願,但往往是在無數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艱辛中,才使人成熟起來。


我三歲生日,親戚送了一套牛仔服。因為沒有什麼衣服穿,而且親戚為了讓我一直能穿,買的大,所以那套衣服我從小學能穿了開始一直穿到了初中。
五年級有一次要給兩個村的全部家長做彙報演講,因為一直考第一名。但是當時我們班主任差點不讓我在大會上發言就是因為我沒有像樣的衣服穿。她喊我去辦公室的路上,在走廊里,回頭看了我一眼,鄙夷的目光盯在我短了一截漏出棉褲的褲子上。那個眼神我估計一輩子忘不了。後來那件褲子就再也不穿了。
我要上大學的時候,家裡實在沒錢,申請了市政協的一個兩千塊的獎學金,臨給錢的時候,政協那些領導幹部啥的來我家視察,我一個人在我們家解放時就有的一半磚一半土蓋的破房子里,面對著那麼多西裝革履帶著好奇的眼光打量我的叔叔伯伯,一下就哭了。什麼都說不出來。那是我第一次得了不需要還的錢,當時就含著淚在心裡暗暗發誓這輩子再也不要像這樣乞討了。
我五歲就開始帶著兩歲的弟弟自己做飯吃了,因為爸媽要下地幹活,一干一整天,為了讓他們不用幹了半天活兒回來還得做飯給我們吃,我五歲的時候第一次站在板凳上憑記憶給他們做了一頓飯。結果第一次做飯,米和水的比例不對。爸媽晚上累得一瘸一拐地回來,一看我做了飯,欣喜地掀開鍋蓋,卻發現米是硬的乾的。後來媽媽告訴我她和爸爸抱頭痛哭,而我和弟弟已經睡著了。還有一次晚上停電了,他們還沒回來。我和弟弟沒錢買蠟燭,於是坐在村口的石頭上,一直等一直等。又怕又困。後來他們回來了,直接哭著撲向他們。「相濡以沫」這個詞向來是以形容夫妻情分,而每每我看到這個詞,想到的都是類似夜晚類似黯淡的十五瓦燈光,以及這燈光籠罩下一家四口飲泣的悲涼。
三年級的時候開始教寫作文,我記得老師讓寫的第一篇作文是《記第一次做飯》。當時按照作文選上的模式寫了一通。後來長大了回想,其實如果按照真實情況寫,應該會更有意義吧!
說起作文選,我小時候特別愛看書,但是一本書也沒有錢買。那個時候也沒地方買。我就把二年級的時候學校發的一人一本的一本讀物一字不差的背下來了。作文選是表姐用完給我的。初三時有次進城去看生了重病的舅舅,我偶然看到書店,一本書要賣11塊,我很想要,但是我媽嫌太貴,沒有給我買。由於爸爸出了車禍不到一年,而舅舅得了尿毒症,11塊在我初三時對我家來說仍是不小的支出。
還記得爸爸出車禍不久,肇事司機逃逸,家裡沒錢,住院的爸爸想吃餃子,於是我和媽媽去超市給爸爸買餃子。但是也只買了爸爸一個人吃的餃子,我記得是五塊錢。中間我看到大大泡泡糖,想買,但是要一塊多錢,媽媽不僅沒有買,還罵了我。我很傷心地哭,但是又覺得特別對不起媽媽。大大泡泡糖的事情成了我的一個心結,後來20歲生日,已經大三了。我去超市買了一大堆不同口味的大大泡泡糖。卻一個也沒吃完。
小時候因為窮心酸的事情多了去了。想要的東西從來都得不到,還要總是被瞧不起。所以我從小學習就特別好,心裡始終憋著口氣,夢想著將來一定要出人頭地。
上大學是我第一次離開家鄉。從沒出過門的我,一個人拖著兩個大蛇皮袋,硬座三四千里,三十多個小時到了學校。我支撐著鋪了床便倒在自己的床位上,昏昏沉沉地睡了。過會兒來了一位姑娘,被四五位大人簇擁著進了門。他們本來用四川話在歡歡喜喜地聊著,那位姑娘看到我在睡覺後,貼心的讓大人們噓聲了。我其實是醒了的,但沒有起床打招呼,因為我還不會說普通話。後來我告訴那位姑娘:「你當時真像一位公主。希望將來我的孩子也能像你一樣幸福。」
那些在大街上騎著三輪車收廢品的叔叔阿姨,打掃衛生的清潔工師傅,路邊擺攤的小販,甚至是在火車上偶爾遇到的窮苦的人們......他們,本來也可能是我的兄弟姐妹,我的父母親人。步履匆匆行走在大街上的那些人,哪個沒有在提著包的同時,也隨身攜著一段故事呢?生活已然厚待我,我也沒什麼好抱怨的。有時我告訴自己,現在的自己多努力一分,基因便能變得更好一分,將來我的孩子就能更優秀一分,胎教其實是在單身的時候就開始了的。哈哈。會盡量多努力,為了下一代再也不需要承受那麼多的苦難。因為貧窮和苦難一點不值得歌頌,除非你能跨越它。
有時候回頭看,自己都會很佩服自己,更佩服我的爸爸媽媽。那樣的苦日子,他們竟然能領著我和弟弟踉踉蹌蹌長大成材。換成我,我做不到。有次跟我媽討論這個問題,她說,有享不了的福,沒有吃不了的苦。
彷彿只是一瞬,就已經25歲了,自信,獨立,堅強,樂觀,溫暖。研究生畢業,有了一份滿意的工作,也多少能幫助爸爸媽媽過更輕鬆愉快的生活了。
感謝我的爸爸媽媽和弟弟,以及在我成長的過程中給予善意的人們。尤其是我的媽媽。她所在的地方,就有光。如果沒有她,貧窮也只是貧窮而已。


不知道隨手答的觸動了多人,謝謝大家。
還有就是評論區說編的誇大的,我不辯駁,您隨意。
昨天我還和室友提起這事,我室友開玩笑說不會真是騙子吧。我說,沒有這麼窮酸的騙子,騙了也就幾十塊。傻姑娘,就是騙你還跟我一塊掏了錢。你系不系傻。
我很記得剛剛認識她的時候,有次去食堂買飯,我轉身她不見了。原來,她給在食堂垃圾桶撿剩飯的乞丐,送黑米粥去了。瞬間就覺得這娃,暖,踏實。可是我人渣,還是把她弄丟了。你們誇她吧,real善良的姑娘,單身愛打王者,萌妹子一枚,最近剛剛玩知乎,不曉得她能不能看到。看到估計會說我真無聊。

還有票圈的一位小姐姐,圖插不到這裡不曉得為啥。在上面那個地瓜的。

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做著暖心的事。
把誇讚就給自己吧,在你每個留香的時刻。
以上。
﹌﹌﹌﹌﹌﹌﹌﹌﹌﹌﹌﹌﹌﹌﹌﹌﹌﹌﹌﹌

以下是原答案。

去年研究生考試,我陪室友去幫她姐姐定賓館。完事後,我們準備回學校。因為那個區我們不熟,走著走著走進了一個巷子里。

燈光很暗,沒什麼人。我們向巷口路燈走,發現有個大爺在路燈下,抖蛇皮袋,邊上有兩筐蔬菜,好像是要把菜擺出來。鬱鬱蔥蔥的芹菜,大蒜葉,還有地瓜,一看就是自家種的,味很重,賣相很好。

這個片區,一看就是老城區沒什麼人。而且當時都晚上七八點,天已經徹底黑了,還特別冷。老人家怎麼會這會出來擺攤呢。我正泛著疑惑。

大爺可能感受到我的打量,對我忒誠懇的笑笑,拿著一把芹菜像我這邊揚了揚,好似問我要不要。我忙搖搖手說不用不用,他又笑著把菜往我這邊抖了抖,又豎起兩根手指,我突然才醒悟,老人居然是個聾啞人。我心下一涼,深秋,南昌妖風肆虐,還是夜間,一個聾啞老人還在賣菜。。。

我趕忙和室友,說明了情況,問她有多少現金在身上。後來,我讓室友先去買份飯,我嘗試和老人溝通。問他怎麼這個點在這賣菜,這邊沒什麼人菜很難賣出去的。他家在哪。我們可以查公交帶他去坐車。希望他快回去吧,不然公交沒了。

後來經過艱難的溝通,才知道他是一大早從家裡出發,走了大半天的路,找不到菜場擺攤。後來可能是迷路了,來到這裡,想著沒辦法也要賣點菜換錢。

更讓我震驚的是,他當時給我們看了他的證件,退伍軍人證,原來服役浙江舟山的海軍的。。。。哪個隊伍我不記得了。。。


室友帶回一份蛋炒飯和瓦罐湯,我們讓他吃著。我們幫他收菜攤。順便查查怎麼回他家。
我們倆把身上的現金四十幾快錢都給了他。

生活不易,慶幸當下的擁有吧。


感謝大家的關注,看到那麼多暖心的鼓勵和支持,讓我堅信這個世上還是好人多。因為確實是想讓更多人知道這位流浪漢的遭遇(也希望成都、仁壽的朋友偶遇到他時能給他一點幫助),所以並沒有給照片打碼,不過依然感謝大家善意的提醒。

答主生長在成都,不過已經旅居海外10多年了,雖然已經加入外籍,但是每年都會回國一兩次看看故鄉的變化。這是我去年3月回成都探親時在人民南路親身經歷的人和事。

答主知道這個世上有很多好吃懶做、咎由自取的窮人,但是這位流浪漢不偷不搶、不乞討,雖歷經生活的磨難,卻依然活地有尊嚴和骨氣,這是最打動我的地方。事後帶著心酸和感動的自己也用英文在Facebook上向我國外的朋友分享了這段經歷, 其中兩位外國朋友給我私下的答覆讓我印象深刻:

Thousands of candles can be lit from a single candle. (千萬隻蠟燭能被一隻蠟燭點亮。)

No matter how educated, talented, rich or cool you believe you are, how you treat people ultimately tells all. (無論你自認為自己多麼有文化、多麼有天賦、多麼有錢或是多麼的酷,你如何對待他人最終說明了一切。)

中國的確還是有很多窮人的,希望大家都能善待這些可憐的流浪漢,為他們點起一隻希望的蠟燭。


----------------------------------------------------------------------------------分割線---------------------


去年3月份在成都街頭看到一個翻垃圾箱找殘羹剩飯充饑的流浪漢,找到「午餐」後他還一個一個把垃圾飯盒放回垃圾桶,看的心裡很不是滋味。。。


問了下他,他是仁壽縣清水鎮的,沒有結婚,來成都打工幾年,老闆跑路沒拿到錢,父母也去世了,家裡沒人幫助他,現在身無分文,只能一路撿垃圾維生。。不過他很樂觀。說現在政府都在反腐,老闆欠他的錢政府肯定能幫他討回來。。

臨走塞給了他三百元,讓他買張回仁壽老家的車票,希望他不要再風餐露宿了。



我是北漂狗,今年五月在北京遇到一件事,當時極為震驚。用毛主席保證整件事情的真實性。
當時在天通苑某小麵館打發晚飯,進來一位身著保安服的約摸五六十的大爺,叫了一碗白飯,你沒看錯!一!碗!白!米!飯!只有一碗米飯,然後淋上醬油狼吞虎咽的吃了。就!這!么!吃!了!他有氣無力的告訴老闆娘已經好幾天沒吃飯。群眾包括我在內都驚呆了!都!他!媽!驚!呆!了!這是2015年!這是在大北京!這發生在我身邊!但我相信這是真的。所以給他點了一份回鍋肉炒飯。
世界上真的有那麼窮的人,只吃得起一碗只要一塊錢的醬油拌飯啊。想想真是讓人難過。


——————————————————再來編輯的分隔線
啊回答居然有五百多個贊呢,看了評論,很溫暖。
首先,關於質疑一元錢的米飯,北京偏僻地方的小館子也是有的,小小一碗;
其次,當時我的行為只是舉手之勞,很心酸很難過所以給他叫的蓋飯(是蓋飯不是炒飯= =),而且點完我就走了。很感謝那些說也遇到會這樣的知友,你們的善舉會有好報。
最後,至於為何匿名,因為我可能是會這麼做的所有人啊,姓甚名誰,又有何妨。


我是知乎小白
我想問問,自打我回了兩個特別多點贊的話題之後,好些人邀請我回答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如果不應邀,沒事嗎?我真不知道怎麼回答。。。。
——————————————————————
有一回跟現在的老公——那會是男友在商場吃烤魚,坐標上海,座位靠著商場過道,也是燈火輝煌,衣冠楚楚的人流,喧囂繁華。我們準備結賬走的時候,發現桌邊上站著個農民工樣子的老漢,帶點鄉土味的普通話,
問我們,還吃嗎?還那麼多,不吃了嗎?
我先生說的,不吃了。
他說,不吃了能給我打包嗎?
我先生說,那謝謝你啊,剛剛她(指的我)還說剩那麼多浪費呢。
那個大叔,有些不好意思,說,家裡孩子總想吃。
我先生說,孩子想吃啊?那這樣,這一條你打包帶回去你們大人吃,我再給你叫一條留給孩子吃吧!
那個大叔怎麼都不答應,不用不用,孩子嘗嘗味道就行了,不用再叫一條。
我先生說,很快就好了的。這條也沒多少肉了,菜也沒剩多少,我給你再叫一條,你等在這,我們得先走了。
然後,他就去吧台點菜買單了,交代服務員務必打包好,還讓店長自己送過去的。——那家烤魚我們常去,店長混的很熟,店長很佩服我用筷子盤頭髮,所以熟起來的,哈哈。
然後我們就走了。路上,我先生說,我要了個紅包,給他包了兩百紅包,沒敢多包,怕有可憐地嫌疑,人家不是要我們捐贈,是為孩子才拉下臉的,不容易都。
我們也不是大富大貴的人,守一份工作,朝九晚五,不是憐憫,不是炫耀,就是想通過自己的一點點努力讓社會變得更好,讓我們家小七以後要生活的社會更加溫暖,而已。


有個紀錄片,叫《女子宿舍》,但是貌似網上找不到片源,百度搜這個關鍵詞,最黑色幽默的就是顯示的搜索結果都是《女生宿舍》那個不知所云的電影,找到了篇相關的報道,轉過來看看。

原文為《中國青年報》的報道,名字為:《【冰點特稿】:兩元宿舍》,記者:從玉華,現在已經找不到原文地址了,以下內容為環球網轉載,轉載地址:女子宿舍住24小時收費2元 住戶多被親人拋棄。

全文如下:

———————————————————————————————————————————

2元女子宿舍:住戶多夫亡離婚遭家暴婦女

[導讀]人!全是人!20多個女人,像沙丁魚一樣密集地躺在高低床上。一個挨一個的鋪,鋪上是抹布一樣分不清底色的床單。「住宿24小時:2元」,是這裡人頭攢動的原因。

戚小光扛著攝像機,原本是要拍一個「很主旋律」的題材,一個有愛心的女人做好事的故事。可是,當跟著這個女人左轉右轉進了一條衚衕,順著黑洞洞的樓梯上二樓,推開那扇鐵門,他整個人驚呆了。

人!全是人!20多個女人,像沙丁魚一樣密集地躺在高低床上。

床就像偷工減料的木匠隨意搭成的,高低不平,有的床腿拿磚頭、鐵桶墊著。一個挨著一個的鋪,鋪上一條條打著補丁、抹布一樣分不清底色的床單。外牆上貼著「上門打針」、「見證收款」、「高價收葯」、「招聘」等花花綠綠的廣告,其中一張A4紙寫著:住宿24小時:2元。

2元,這就是人頭攢動的原因。

機器就那麼靜靜地轉著,戚小光突然「心裡洶湧澎湃」,儘管處在同一座城市裡,這卻跟他生活的世界完全不同。

這個吉林省吉林市電視台的記者,對農民工忙碌的場面一點兒也不陌生。他有時候也會想:夜幕降臨時,他們像螞蟻一樣消失了,消失在哪裡?這一次,他找到了「螞蟻穴」,他決心拍這個「消失的故事」。

這一拍就是5年。搭檔們一個個離開了,只有他堅持下來。到最後,他都數不清素材到底有多少,「反正一分鐘不歇,電視至少能播上一個月」。

紀錄片的名字很簡單,取自這家旅館陽台,蜘蛛網般的電線掩映下,一個不起眼的半米高的廣告牌——女子宿舍。

「哭!哭當啥用,白扯!」

張燕秒拖拉著3歲大的小芳找到這個半米高的廣告牌時,是14年前一個冬天的上午,母女倆第一次進城的時候。

14年後這個盛夏的午後,她們仍然住在這裡。床還是那張床,連床板上墊的海綿、紙殼子都沒變過,唯一不同的是,45歲的張燕秒兩個月前腿壞了,再爬不了上鋪,小芳已經17歲,不再跟媽媽擠在一起睡,住在另一張床上,也要單花一份錢。

張燕秒第一次坐在這間宿舍時,跟人哭訴自己的丈夫死去,扔下兩個月的女兒,草房土地被占,日子過得「像腌漬的爛白菜」一樣。14年來,幾乎每來一個新人,都會坐床頭哭訴一番,哭訴的理由無外乎離婚、被打、亡夫、子女不孝順……就像一個單項或多項選擇題。可不用多久,就有人敲著床板,不耐煩地呵斥:「哭!哭當啥用,白扯!」

當這些眼淚順著老婦人皺巴巴的臉、少婦花樣的臉,甚至孩子光滑的臉,滑落時,戚小光從沒有給過特寫,甚至哭得太凶的鏡頭,他會刪掉,因為「眼淚只是她們生活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日子稍長些,這些苦命的女人不再說這是「難民營」,說這裡是「常駐大使館」,這裡的女人不是「天使」,就是「大使」。這裡的女人藏龍卧虎,能「上天入地」。上天就是能上工地蓋樓,下地是能「修地球」。

這裡寸土寸金。躺下時,真正屬於她們的空間也就比一個人略大。所有人下地時,屬於她們的空間不及她們的一雙鞋子大。行李壓在各自枕頭下,因為把包寄存在老闆娘住的4平方米的小屋,需要一個月支付10元。

這裡只有一個水龍頭,每天流出吸管般細細的自來水,女人們用它解渴、吃藥、洗頭、沖澡——哪怕在零下30攝氏度的冬天,哪怕喝需要用熱水化開的感冒沖劑。

錢是每天算的,老闆娘挨個收錢時,有的從餐巾紙里掏出兩個鋼鏰兒,有的解開褲子從內褲的口袋裡掏錢,有的從隨身的礦泉水瓶里扯出兩張一元的紙票。

沒有人會「闊氣」地拍出一個月的住宿費。她們會像「候鳥」一樣離開,一旦找到提供住處的打工地,她們就會搬家。等工地的活兒結束了,她們又會回到這裡,尋找下一個打工地。這裡就像驛站,像她們生活半徑輻射開去的那個圓心。

一年又一年,周而復始。

宿舍樓下就是勞動力廣場。嚴格地說,這不是廣場,而是4條衚衕構成的十字路口。這裡距離繁華並不是太遠,具體來說,距離火車站步行5分鐘,距離長途汽車站步行4分鐘,距離吉林市醫院500米。

衚衕里有朝鮮小吃,有賣90元一斤人蔘的老店,有叫「桃姐」之類的數不清的職業中介。天晴時,衚衕里擺滿了小黑板,有招聘司機專欄、保姆專欄、出國打工專欄。

把鏡頭往後拉,再往後拉,這個亮著4盞燈的60多平方米的女子宿舍,就湮沒在這個上世紀80年代初建成的7層老樓里,湮沒在這普通的巷道里,湮沒在這400多萬人口、滿語意思是「松花江邊的城池」的吉林市裡。

「儘是些笨手笨腳的婦人,太老了!」

相比這個2元一天的居所,打工的老闆提供給張燕秒們的住處要「敞亮得多」。

到黑龍江種稻子時,她們就住在田旁邊的露天大棚子里,能看見滿天星星。在鄉下養豬,就自己在豬圈旁壘房子,「要多大有多大」。

10月一下雪,女人們能找的工作多是在餐廳刷碗,穿兩雙襪子套大膠鞋,站在到處是污水的地上不停地刷,那些碗怎麼也刷不完,「一天17元」。

來錢最快的是上建築工地,像男人一樣篩沙子、搗灰、搬磚,一天賺70元。可這活兒,女人大多「吃不消」。

整個漫長的冬天,女子宿舍的女人都盼著雪快些融化,春天來了,地里就熱騰了。

春天,她們可以住到農戶家撿木耳,撿完這家撿那家,「掃蕩整個村莊」。一天干14個小時,賺上50元。

夏天,她們可以坐票價7.50元的長途汽車,去一個叫烏喇街的地方剪毛蔥。在農戶家裡剪,一毛錢一斤,在地里剪,一毛二一斤。不消說,女子宿舍同去的6個女
人都選擇了多賺這兩分錢。她們要天不亮,走6里地到田頭。等到黎明來臨時,剪刀的「咔嚓」聲已經在田地迴響了。等到三天後,她們的口袋多了近100元錢。

如果手腳夠麻利,掰苞米也是不錯的選擇。一群人一字排開,邊走邊掰。在望不到頭的大平原上,最快的人一天拿70元,最慢的人拿20元。

她們最最喜歡的還是在城裡發廣告,一天能賺65元。最暴富的一次,是老闆娘帶領大家去水泥廠種樹,一天賺了95元,創了最高紀錄。可再也沒第二次了,人家說:「儘是些笨手笨腳的婦人,太老了!」

戚小光不拍這些宏大的「勞動場面」,因為這些大家都看得見。他更願意守在那個逼仄的宿舍,等人回來。

人回來了,沒活兒干,也不打緊,到樓下站著。

勞動力廣場上,人們天然地分出區域來。男人站在馬路的一邊,女人站另一邊,穿著皮鞋、開著小轎車的僱主就穿行在馬路中間,僱主喊一句「焊工、瓦工」,就有一群人圍上去,討價還價,報價低的搶了報價高的單,就會發生拳頭之爭。這是幾乎每天發生的事兒。

冬天,雪花飛舞,找活兒的男男女女把手抄在袖子里,找工作的牌子懸掛在手小臂處,凍得直跺腳。戚小光就踱在這人群里,等他把機器從大衣懷裡掏出來時,有人攔著鏡頭喊:「拍什麼拍,電影都是假的,只有戰爭片是真的。」

張燕秒腿沒疼之前,一直比較搶手,她不用站多久,就能找到活兒干。她關節粗大,看上去一身蠻力。

而她同屋,對角線床上的68歲的宋淑文,就遠沒有這麼幸運了。她站在馬路旁兩個多月了,沒有一個僱主跟她搭話,「她太老了」。

儘管出門前,她穿上了帶花邊的乾淨褲子,還用撿來的鉛筆畫了眉,用撿來的雪花膏,把臉塗得白白的,她跟人家說她只有「59歲」。

她有個秘密,連同住了十年的張燕秒也沒告訴。一個月來,她的左眼疼得厲害,最初眯一晚還能好些,現在針扎一樣疼,幾乎什麼都看不見了,她滴了快10瓶眼藥水了,也沒見好。

「現在盼一天黑一天,眼前越來越黑了!」她嘆著氣,分不清眼裡淌下的是淚水,還是藥水。

因為一隻眼,她的雪花膏塗不勻,左臉黑一塊白一塊,她給空礦泉水瓶灌水時,對不準口兒,灑了一地。她不敢告訴任何人眼睛的事兒,她怕消息傳到樓下的市場里,就「再也找不到工作了」。

這些打工者私底下的生活,正是戚小光想要的東西。但宋淑文始終躲著他的鏡頭,她拒絕「照相」,她說:「出來打工10年了,人都以為我發了大財,見笑呀!」

「我要走得遠遠的,再也不回這裡,我恨這裡」

鏡頭裡一閃而過的,多半是那些皮膚皺巴巴、嘴角耷拉的中老年婦人的臉,唯獨當轉向皮膚緊繃、眉目清秀的小芳時,鏡頭停留了兩秒,整個畫面一下子生動、鮮活起來。

17歲的小芳,童年、青春期、少女時代幾乎都跟這宿舍脫不了干係。14年里,她間或離開過女子宿舍。媽媽打工到哪裡,她的家就在哪裡,住過農戶家、住過橋洞、住過火車站。

7歲那年,她被送到了鄉下的小姨家讀書,可二年級上學期一結束,因為家裡沒錢,她就被迫退學了。她的學歷是「1.5」年級,儘管她很喜歡學校,她還記得班主任是個扎著馬尾辮、愛穿米色西服、很有氣質的女老師。

最近,她離開了女子宿舍,走時,她跟媽媽說:「我要走得遠遠的,再也不回這裡,我恨這裡。」

可她走得一點兒也不遠,她打工的餐廳距離這個宿舍不過七八分鐘的車程。她喜歡那家提供住處的餐廳,儘管床只是餐廳的幾把椅子拼湊起來的,可那裡能上網,能看電視,能聽客人談「世界盃」,她喜歡那裡「飄著油煙味的自由的空氣」。

這些,戚小光的鏡頭是捕捉不到的,而戚小光也沒打算用任何旁白去解釋,他只打算靜靜地用鏡頭「打量」這個孩子。

鏡頭裡,她總是把媽媽甩後頭老遠,跟媽媽吵架,一副厭惡女子宿舍、不喜歡媽媽的樣子。媽媽說,小芳長大了,心野了,巴不得走得越遠越好,「一心只想賺大錢」。

這個13歲就開始打工的姑娘,認為「自由價更高」。只要打工的地方能「提供住處」,她寧可工錢少點兒。

她一心想離開女子宿舍,她說這裡的人都為下頓飯活著,她們眼裡只有「錢!錢!錢!」。她討厭勞動力廣場,她說這裡的男人都是「臭男人」。

在這條街里,她處處顯出些許優越性。這張少女的臉只需在樓下的勞動力廣場晃晃,不出10分鐘,就能找到活兒。當然,湊上來的很多中年男人,不懷好意,介紹亂七八糟的工作。她也確實上過當。

晚上,有小芳的女子宿舍也多是熱鬧的。旁邊的男子宿舍不斷有人過來跟她嘮嗑,請她吃飯,給她買「五六塊一斤的超大號蘋果」,誇她「有著地球引力般的吸引力」。甚至一個36歲的中年男人,求愛不得,寫下血書:芳芳:你好,多保重!21點09分。

當鏡頭裡,血淋淋的血書在上鋪展開,小芳從上鋪跳下來,快速消失掉時,整個畫面一下子快「窒息了」。

小芳從來就不認為自己屬於這裡。天一亮,她就出門,她一分鐘也不願在宿舍多待,哪怕外面飄著鵝毛大雪,她踩著雪在空曠的街上遊盪。她去過附近幾乎所有的網吧,她玩飛車遊戲,飆車時緊張得哇哇大叫,上網,認識了幾個「很遠很遠的朋友」。她像畫畫一樣,學會了寫26個英文字母。

在她眼裡,網上的世界,比女子宿舍的世界大多了,純潔多了。但她不敢玩太多網上遊戲,「那會讓自己在現實里活不下去」。她迷上了神話題材的電影,人瞬間能成為「富人」,能獲得很多種「武器」,能有無窮大的「力量」。她不相信灰姑娘,不相信一見鍾情,她討厭看韓國偶像劇,「太假太假了」。她愛玩網上一種結婚術的遊戲,新人在一個叫巴島的地方度蜜月,那裡四面環海,開滿桃花,「美極了」。

她伸出塗著綠色指甲油的食指和中指,做V狀,比畫著兩個方向,「知道嗎,我跟媽媽是兩種人,我們走的是兩種路,她屬於那個宿舍,我不是!」

可瞬間,這個幻想著穿婚紗的姑娘就又墮入冰冷的現實。她餓了,她必須回到女子宿舍,跟媽媽一起吃飯。

「沒辦法,不留她,她就只能睡馬路」

在女子宿舍里,老闆娘「孫二娘」是個舉足輕重的大人物。

儘管她摳門得厲害,為了省電,她8點半就嚷著熄宿舍燈。她的口頭禪是:「拿錢來!」手機充電一次五毛,洗衣機轉一次兩塊。冬天樓下市場上的人凍得受不了,來屋子暖和一會兒,她伸手要「一元錢」。她像守財奴一樣,四處撿舊衣服,鞋子,堆在自己的小屋,隔上一段時間,在宿舍開一次展銷會,三塊五塊賣給住客……

可很多人還是喜歡這個離了婚的潑辣女人,她常帶領女人們一起打當日的短工,幹活兒時,她把力氣最弱的女人安排在自己旁邊,照應著,回到宿舍坐床頭給大伙兒分錢。

女人們常常為爭水、搶馬桶、丟了鏡子這類小事爭吵不休,老闆娘就像「太平洋警察」一樣,主持公道,平衡中間的關係。她的目的是「讓所有的住客留下來」。

這段時間,上面查身份證很嚴,屋裡的一個精神病人沒有身份證,被老闆娘趕了出去,第二天,看她睡在馬路邊,老闆娘又把她「撿回來」。

「沒辦法,不留她,她就只能睡馬路。」老闆娘說。

老闆娘看得很清楚,這個宿舍的絕大部分女人是沒有出路的,她們被親人拋棄、無房無地、年老色衰、沒有技能、沒有社會保障,有的出現精神問題,她們僅剩的是,日漸稀薄的力氣。

她早就想好了這些走不出去的老女人最後的路:給救助站打電話,給110打電話。

可14年來,許多人根本等不到老闆娘打電話。一個又病又老的婦人,從宿舍下樓,坐在勞動力廣場的馬路牙子上,等活兒干,等著等著就歪下去,死了。老闆娘讓警察帶走了她。她的床鋪,連床單都沒有換,很快又住進了新客人。

5年間,有幾個老弱病殘的女人出現在戚小光的鏡頭裡,可一兩次後,再也沒出現過。戚小光找了很久,等了很久,再也找不到了,「也許她們有人不在了。」戚小光聲調悠長地說。

眼睛越來越差的宋淑文也想過死。她甚至想好了要買很多很多的安眠藥,跟老闆娘告別後,到外面找一個角落「永遠地睡去」。可就在她坐在樓下馬路邊等活兒等不到,這個想法越來越強烈時,一個路過的年輕小伙遞給她兩個菜包子,她一下子覺得「天都亮了,要好好活下去」!

晚上,女人們也會在宿舍唱歌,唱《小荷包》、《十五的月亮》,唱過時很久的老歌,有人會像《二人轉》里一樣轉手絹,在狹小的過道跳交際舞。她們為「毛澤東時代到底好不好」的話題爭論一個晚上。

她們自嘲「腳下的布鞋,與開奧迪的僱主穿的布鞋一樣,養腳」。她們希望「像趙本山一樣,嘮嘮嗑也能賺錢」。

她們也說女人間的私房話,宿舍有姐弟戀,大家會笑她「武則天,老有魅力了」。

拍著拍著,女人們在笑,鏡頭後的戚小光卻鼻子發酸,他覺得,這群「我們認為沒有希望的女人」,堅強地活著,「太了不起了」。

讓他最動容的事情之一,是住在宿舍里的女人們「顯擺」的樣子。有人對吃的挑三揀四,嫌棄這個不好吃、那個不好吃;有人把300元錢買的手機說成值1000元;有人打工回來散一圈煙,裝著很大方,或者不停地打電話、接電話,很忙碌的樣子。

「這是她們捍衛尊嚴的表現。」戚小光說,「就像你我一樣。」

「紀錄片他媽的真殘酷」

宿舍里還住著兩位不用付房費的成員——一隻被稱作「企鵝」的鴨子,一隻愛吃火腿腸叫「笑眯眯」的黑貓。

在這個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的世界,它們成了住戶們的精神支柱。鴨子的主人穿3元錢一件的衣服,卻花10多元錢買了一個包,把鴨子裝在裡面。一天中,她最幸福的時光是,她吃一口柿子,鴨子吃一口。有人來串門,說「燉了鴨子吧」。這個女人大聲說:「還是先把我燉了!」

不過,戚小光的鏡頭裡很少有這樣的「花絮」畫面。他的鏡頭似乎總是在等待更殘酷、更真實的東西出現。

終於有一天,他正在拍攝,屋裡的兩個女人打起來了,越打越厲害,等他過去阻攔時,已經來不及:一個人突然拿出刀刺中了另一個人的腹部,瞬間血流如注。他把女人抱起來,跟老闆娘一起把她送往醫院,這個受害者最後脾摘除。他留下了3000元的醫藥費。

那一夜,他身心疲憊,內心充滿了自責,慚愧,「如果我不為了鏡頭,早點跳出來,也許那女人不會挨上那一刀」,他跟做紀錄片的同行朋友抱怨:「紀錄片真他媽的殘酷,我他媽的廢了!」

鏡頭捕捉了這場流血事件,可有些事件,「不流血卻比流血更痛」,這不全是鏡頭能捕捉的。

宿舍住著一些無事可做的女人,她們從不打工,她們對著過道里拿透明膠粘著的一面大大的破鏡子,濃妝艷抹,她們只想在樓下熙熙攘攘人群里,找個有錢的「飯票」男人,嫁掉。

這個狹小的宿舍充滿競爭,年輕女人給年老女人的「男朋友」一塊西瓜,年老者就會認為年輕人要搶走她的「老頭」,一通大罵。有的年老女人幾個月沒吃一口菜了,卻捨得去溫州人開的美容院,花50元文兩道黑黑的彎月眉。

他們眼裡,這裡沒有愛情,「柴米夫妻,沒柴沒米怎麼做夫妻。」末了,他們會住到陽台那個每天7元的「夫妻間」。

說到底,「夫妻間」就是一個布帘子隔開的雙人床,床上有封面起捲兒的《上海的愛情魔方》、《一隻老鼠的艱苦奮鬥史》,和幾本武俠小說。

打開戚小光的錄影帶,就能看到一個男人對著鏡頭說:「女人,在我眼裡,就是一身肉!」

「喔!那多像我的母親、姐妹、外婆、姨媽!」

張燕秒還記得自己第一次面對戚小光的機器,抱著腦袋四處逃的樣子。後來,她一邊手撕燒雞,拿啤酒瓶子喝酒,一邊對著鏡頭流淚,說自己的新年心愿。

老闆娘也常說自己的心愿。她希望戚小光資助她,改造這個宿舍,把所有的床、褥子都換掉,牆要刷上那種淡淡的蘋果綠,地上鋪上光滑的瓷磚,養上幾盆花——像真正的「女人的宿舍」。

她抱怨生意遠不如以前了。1996年,這個靠擺煙攤討生計的離婚女人在勞動力廣場開了第一家旅館,第一晚只來了2個人,第二晚上6個,第三晚上10個。10天後,生意出奇地好。人多到拿啤酒箱子擱床板睡,起夜上個廁所回來都沒地方了。那時農村苦,出來打工的人多,衚衕里全是找工作的人,「苞米兩毛一斤,豬肉2元多一斤,賤得厲害!」

最近幾年,農村好過些了,打工的少些了。附近一下子又開了20多家旅館,一樓好門面的都改造成了「時尚旅館」,帶電視機的一天30元,帶電腦的40元。這讓她「腹背受敵」。

起初,看著戚小光的機器總在她宿舍晃來晃去,她也抱怨「整這玩意兒幹啥,不如給大伙兒找活兒干」,時間久了,她和張燕秒一樣,對著鏡頭,就像對著老友的眼睛。

她們坐在床頭,說自己活得多麼「不得意」、多麼「埋汰」,給女兒的嫁妝只能是「充充話費」。新年那天,還有人在鏡頭裡說了「新年快樂」!

5年來,戚小光在這個片子里越陷越深。冬天零下30攝氏度,為了拍她們出門打工前忙碌的場面,他把5斤重的機器揣在大衣里,5點鐘坐最早一班公交車,穿過松花江來宿舍拍片。這些女人對著鏡頭伸懶腰,打哈欠,穿衣服,解褲帶看錢,刷牙,塗口紅……

他請這裡的人吃飯,給小芳生活費,幫她找工作,希望她走出這個宿舍;他給生病的人買葯、看病;兒子高考出成績的那天,他還在女子宿舍忙活……

有一年的年三十,他給老闆娘錢,讓她做一大桌子菜給大家過年。儘管他很清楚,他「干預」了鏡頭,這是拍紀錄片的禁忌,但他沒辦法只拍她們吃饅頭就鹹菜的場面:「那畫面太殘酷了。」

隨著戚小光的紀錄片素材越拍越多,女子宿舍也在慢慢變化。

前年,老闆娘在女子宿舍旁邊租房子,又開了家「男子宿舍」,4元一天。女子宿舍的價格,則提到每天3元。

如今,老闆娘決心用一生所有的積蓄把宿舍買下來,「要把宿舍開到自己80歲」。旁人說,這個精明的商人賭的不是房價,而是賭這群人不管怎樣,也走不出這裡。

幾乎每個人離開這裡時,都信誓旦旦地說「再也不回這個『豬圈』了」,可不用多久,她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又會回到這裡。甚至有人出嫁了,跟丈夫吵了架,還會再回這個「娘家」住幾晚。

如今,戚小光正在進行紀錄片的後期製作,他早早想好了「尾聲」,那是「一個讓人放心的交待」,而不是「徹頭徹尾的悲劇」。

他要把這個片子「獻給中國的農民工」,他希望片子在工地的腳手架前、工棚里,坐滿農民工的露天電影院里放映,他希望每個看到片子里的人,產生共鳴:「喔!那多像我的母親、姐妹、外婆、姨媽!」

「我一定會躲在銀幕邊,大聲地笑,這比得什麼獎都欣慰!」說這些時,戚小光笑出了聲。

————————————2015-05-26——————————————

不知道是否有知友找到了這個片子的鏈接,希望能私信分享一下。

國內貌似把這片子的所有資源都給加到封神榜里了?

————————————2015-06-01——————————————

謝謝各位答友,真的沒想到今晚有這麼多人來頂這篇只是轉載、不是原創的文字。

看著一條一條的評論及消息,知道了世界上還有那麼多保持良知的人,我唯一的感覺就是「吾道不孤」。

————————————2015-09-13——————————————

再次更新:

真沒想到這麼快就點贊破了萬,感謝各位。

關於這篇文章:

文章頭部已經說明了,所以沒什麼好說的了。

關於紀錄片:

據說這部記錄紀錄片當年在網上放過預告以後,反響挺大,然後緊接著鳳凰衛視就根據相關的報導和紀錄片預告片進行了相關的專題採訪,結果導致當地有關部門壓力很大,就通過相關渠道對導演「做了工作」,所以才沒了下文,以上只是據一個行業內的朋友說的。


4深夜看到這個問題,久久不能入睡,決定給出知乎上的處女貼
~~~
我是1992年出生,男,那時候爸爸24歲,媽媽23歲。
~~~
先說說我聽爸爸媽媽講的。爸爸媽媽從16歲還不認識的時候就從山東農村裡到天津打工,爸爸那時候干建築,辛苦幹了一年,85年的時候一個17歲的小夥子在外地打工一整年,回家過年的時候工地居然一分錢沒有給開,爸爸當時的氣憤我想像不出來,但是再氣憤,沒錢沒人脈,白扯,他不給,你什麼都要不到。於是到了過年要回老家,400多里的路程,沒有錢,只能走著回去。對,走著。爸爸沒有錢,但也沒有空著手回家,用一個工地上拉磚的獨輪車,和同村的一個哥們把工地上幾百斤的鋼管運回了老家。走了不知道幾天幾夜,兩個人,一個獨輪車,一袋干饅頭,一個大冷的天,幾百斤的鋼管。這是30年前。

過了5年,爸爸就和媽媽訂婚了。爺爺為了給爸爸結婚,把村裡面能借的錢都借遍了,一共借了2000塊錢,在91年的時候爸媽結婚。2000塊,爸爸和媽媽就結婚了。媽媽年輕時候很漂亮,也愛漂亮,畢竟她也是16歲就去了天津這樣的大城市。買金貨的時候,爸爸媽媽在天津看上了一個戒指,要價1100,爸爸沒捨得買,於是媽媽什麼都沒買。對,什麼都沒有,就嫁給了爸爸。這是25年前。

然後一年後就有了我,爸爸的工作也算穩定了,一個月能拿到500塊錢,除去在天津的房費一個月125,我們一家五口就吃這375塊錢。這5口,包括剛來天津沒有找到工作的我媽的親侄女和我爸的親妹妹。然後那個月,我爸爸交了房費以後,丟了350塊錢。於是那一個月他們4口人,吃了一筐蘿蔔,一筐白菜,那時候我7個月大,吃奶。

慢慢我就記事了,我大了,要上小學,因為戶口是外地的,需要交借讀費,一年500,我媽硬是找到校長,好說歹說,把借讀費砍價打了5折。6年我們一次性交了1500。我一直覺得這是我媽最牛逼的一次砍價,沒有之一!那時候,每次學校收錢,我回家對我媽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媽媽,告訴你一個不幸的消息。然後我媽就會說:放心,有媽媽呢。
小學學校可以提供早飯,一個禮拜5天,一天2塊錢。那次我周一交錢的時候發現媽媽給我的10塊錢丟了,我不敢和媽媽說,於是每天早上出門的時候拿著飯盒,也不好意思帶到學校,只能偷偷地藏起來,放學的時候再拿回來。那一個禮拜,我沒吃早飯。那時候我上2年級。

我很少吃零食,不是不喜歡,是沒有錢允許。夏天的時候我幾乎不吃冰棍,有一次特別想吃,想向媽媽要5毛錢買一個豆沙皇冰棍,正在洗衣服的媽媽不經意地斜了我一眼,我乖乖地說,我不想吃了,然後偷偷地進屋子哭。那一年我3年級。

也是這一年,我讓媽媽買房子,好說歹說,媽媽同意了,40平米的房子,3萬5千塊錢,對,不是一平米,是全價,但是家裡借遍了,差1500塊錢,人家死活不同意,沒買,到現在都在一直租房子。

後來媽媽就得了乳腺增生,但是腫塊特別大,我是大了之後媽媽才和我說,其實當時大夫都和他說可能會變成癌症。媽媽去看病的時候在勸業場花了20塊錢拍了一張藝術照,很漂亮。那是媽媽在天津頭一次花錢照相,那時候沒有手機。後來媽媽才告訴我,那時候她真的以為自己要死了,所以想拍個好看的照片,作為遺照。媽媽後來做了針灸,一點點的又恢復了健康,我不能說很開心,因為,我從不知道媽媽生病到底有多嚴重。

爸爸在我整個童年期間基本就是扮演和我媽吵架的角色,每次他倆吵架,我都會幫著媽媽打爸爸,真的打,因為我覺得爸爸是外人。但是爸爸媽媽到現在都沒離婚,反而越來越好。都是年輕惹得禍。

小學畢業上初中,我成績一直很好,就是那種鐵第一,所以上了塘沽三個最好的初中之一,那時候好學校都是私立的,一年是要交3200塊錢的借讀費。當然,錢還是得借。初一一年算是順風順水,媽媽工作一個月1500,爸爸跟人合夥開了個小水站,一個月能有個2000塊。於是,本來十分老實(雖然喜歡跟媽媽吵架,但是我爸人很實在)的爸爸,被合伙人騙了個底朝天。老媽知道後,就說了一句,錢沒了可以掙,人沒事就行。時至今日,我都不懂,習慣了貧窮的媽媽是怎麼說出這麼大氣迴腸的話。初一快到暑假的時候,爸爸媽媽還有我就一起找了一個送奶的活,爸爸早上3點半起床,送遠的地方,媽媽5點起床,送近的地方,挨家挨戶放到奶箱,一個月倆人一共能收入900塊錢。我那時候天天和媽媽5點起床,送完奶大概7點,回來我就背初二要學的古文,比如《出師表》《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所以這些文章我到現在還能背下來。

人沒事就行,可偏偏人出了事。我上初二的時候爸爸得了急性肺衰竭,沒錢去醫院,在家挨了三天,最後是我我媽親侄女對象來我家串門,看到鐵青的爸爸,才送到醫院,到了醫院,一共下了3次病危通知書,我媽抱著我哭了3次,說害怕。可我竟然一滴淚都沒流,有一種莫名的堅強。終於3次病危通知書,換來的是爸爸的慢慢康復,直到出院。總覺得冥冥之中有神靈在保佑著我們。

因為戶口原因,我必須回山東老家讀高中,那時候本來有所好轉的家裡條件因為爸爸生病欠下來的錢依然不好,所以每個月我都會很省很省地花錢。一個月放假一次,放假我就住在三姨家,拿一次錢。在學校一天三頓飯,加上亂七八糟的花費,一個月200塊錢。有一次因為交班費,最後一個禮拜身上就剩下12塊錢了,我就花了5塊5買了一瓶老乾媽,打算之後就一頓一個饅頭,那時候2毛5一個。但屋漏偏逢連夜雨,只吃了一次的老乾媽竟然被食堂的阿姨給當廢物丟了。於是我就每頓就吃一個饅頭。後來實在受不了,就蹭了一下同學打的菜。高中三年,我一共花了60塊錢買了一件衣服和一雙鞋。衣服39,鞋子21。衣服穿了2年,鞋子穿了一周,底就掉了。我是有多sui。

後來上了大學,高考成績643,可是在山東這個地方根本不是什麼高分。去了高不成低不就的一個大學。剛上大學的時候,大學的生活費讓我有點暈眩,從家裡帶來的2000塊錢,不到三個月就花光了。剩下沒辦法了,我只好又去打工,送餐。哈爾濱的冬天異常寒冷,但我還是堅持幹了將近一個多月,一直到期末,掙了650塊錢,好在送餐管飯,省了我一大筆開銷。開工資的那天,我去了中央大街,在金店給媽媽買了一個耳釘,0.9g,花了四百多塊錢。那時候錢少金貴。

從那之後,我就愛上了打工,後來又慢慢家教,逐漸不再花家裡的錢,包括學費。我不花錢了,爸媽的工作也見起色,我們在塘沽買了一套房子,40平米,41萬。5萬塊的首付拿上,家裡又是一大筆外債。爸媽永遠為我考慮,他們覺得,該準備房子,給兒子娶媳婦。我本以為我不花錢了,家裡經濟會寬容一些,大三暑假一個周末,本來和媽媽說好出去逛逛,誰知道同學來電話說到塘沽實習了,能不能接待一下。我當然可以,和媽媽說,媽媽給了我100塊錢,說那你去吧,我不去了。我就有點不開心,明明說好一起出去的,媽媽說剛才有人給她打電話讓她去幹活(周末兼職),我瞬間就火了,說你去吧,累死你都沒人管。然後就摔門走了。我不是氣媽媽不和我去,而是氣媽媽不珍惜身體,所以儘管那天回家後我就和媽媽道歉了,但我一直不覺得我有錯。直到今年研究生一年級,暑假在家附近實習,我和媽媽閑聊,問媽媽我有沒有做過什麼讓他特別失望的事,媽媽說,失望倒沒有,就是有件事媽媽挺傷心。於是媽媽就和我說了這件事,媽媽告訴了我不和我去的真正原因:那時候我出門給我的那100塊錢,是家裡僅剩的100塊錢了,多了一分錢都沒有了。我說存摺上也沒有了?媽媽說,全家所有的資產就是那100塊,所以如果媽媽去的話,吃飯就必須媽媽出,但是媽媽害怕三個人出去吃飯100塊錢,不夠。我很震驚,原來我家從來不曾富過。之後我告訴媽媽,研究生我得了國獎和校一等,一共三萬,你可勁花,我還說一切的都會好的,因為兒子愛你。
===
改了幾個錯別字,然後在6000+的點贊之後終於有時間寫一下補充。真的很感謝這麼多人關注我的回答,簡直受寵若驚。幾千個回答,能被推送到首頁真是不知道怎麼回事哈。我本來不想寫補充的,因為越寫越與題目無關,可是實在是有太多人問了,鑒於不能一一回答,所以在此贅述。。。
===
1.關於學校
我是哈爾濱工程大學的學生,保送本校研究生,現在是研究生二年級。我之所以說高不成低不就是因為我當初報志願報漏了給調劑過來的,所以自己不是很滿意。答題中提到了研究生一年級的暑假,所以暑假過完自然我就是上二年級了啊,所以你們懂了我得國獎得時間了吧

2.關於工資
那時候一個月500真的不少不少不少的了,因為我爸爸那時候是天津港務局的小隊隊長,但是因為領導特別缺德,老爸在那幹了半年就被辭退了。。。(好吧,這是我爸的片面之詞,但是總之就是沒再有如此高的工資的時候了)

3.關於手機
其實壓根沒有人在意也沒有人問過我的手機是什麼牌子的等等,但是我還是要說,因為我覺得這是個污點,但不是我能擦掉的。我現在用的是蘋果5,為什麼呢?因為爸爸現在開出租,然後我上大三的時候有人落在車上了,爸爸不會用智能機啊,一來電話只知道按那唯一的HOME鍵,結果愣是打沒電了。。關鍵家裡還沒有蘋果的充電器。等我放假回家之後,買了充電器開機發現要密碼,然後刷了機就什麼都沒有了,所以那個手機我一直用著。PS:可以認為我是杜撰的,清者自清罷了。刷機也是保存備份的,但是因為剛剛接觸ios系統,備份好像沒成功。有些評論說應該還回去怎麼樣的,按照我爸的脾氣,如果能還肯定會還,不給車費也會還回去,但是還不了的給出租公司…我真心覺得還不如自己用。

4.關於經歷
當初爸爸如果能稍微沉著一些,也許還能留在港務局;當初如果買房,一定會有很大的不同;但這種情況可能也是很多人羨慕的。當初如果有太多的事可能發生,但是都沒有發生,但是我很感謝這樣的經歷讓我變得如此獨立和自強,讓我會炒很多很多好吃的菜,讓我會做針線活,讓我不怕臟,讓我具備可能同齡人不廣泛具備的能力。

5.關於補助
好多人會問我為什麼不申請學校貧困生補助。說實話,在我的老家比我們家窮的人還有很多,所以上大學之前,我並不覺得家裡多麼窮;但是當我進入大學之後,發現其實好多同學只是打著貧困生的幌子「騙錢」,我也覺得不平衡,但是這種不平衡並沒有讓我憤恨,反而讓我更加堅信,窮人想變富,靠的不是補助,而是努力。

6.關於性格
我真的是天生的樂天派啊,我也很自信和外向。天天傻呵呵的笑,沒心沒肺的。大一參加了辯論隊至今,還擔任了兩年的班級班長和校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的副部長,所以大家不用擔心我會不會自卑啊、內向啊之類的。感謝大家的關心哈。
7.關於房子
大家真的是很注意細節啊,為什麼前面說到現在一直租房子,後面又說買房子了呢?因為我家把買的房子租出去了,自己又租了個便宜的,這樣一個月能有幾百塊錢的差價…所以懂了吧…
===
到此,所有想說的都已闡述完畢,今後不再更新。PS:大家不要給我私信讓我加微信,我不加陌生人。


我老婆資助了一個湖北山區的貧困孩子


我們也沒給人啥,連慈善都算不上,也就是一次幾百塊錢和一些不要的衣服

但是讓我感慨中國有非常多人是多麼困難
1,這些東西竟然無法郵寄到她的住處,只能寄到孩子的學校
2,老師拿到衣服以後,竟然問我們:這些衣服怎麼分發?(我暈。。。這些衣服是給孩子一個人的。。。可見這樣的孩子絕對不是一個兩個,而是那地方的人基本上都這樣)
3,孩子的爸據說之後天天穿我的衣服。。。可見之前他都穿的啥。。。

我本來想把以前用的筆記本電腦寄給孩子,老婆說別影響人家學習。。。遂作罷

感覺人家的那種貧困已經超過了我的想像了,然而他跟我們的直線距離只有幾百公里

我們雖然身處網路時代,但是某種程度而言我們真的是一無所知

ps:看來挺多人關心這話題的,我就說細點,剛開始我老婆說她們單位領導發起這個活動我心裡還覺得怪怪的,心想這不是法輪功什麼的吧?我這人又怕麻煩,甚至心想人家要是賴上咱家咋辦?又不是大富大貴的。
拿到那孩子的資料一看,父親殘疾,母親痴呆,爺爺癱瘓,孩子成績是全校前列
我當時心想這不會是騙子吧怎麼跟編的似的??有這麼慘的娃么???
後來往來多了,再加上這是她們單位在當地搞開發和對方的合作項目,才讓我相信這事兒是真的。
中國搞慈善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想通過這個掙錢的騙子太多了,真是一件悲哀的事情,我建議大家有這種興趣的,不妨從認識的人著手,直接聯繫這種學校的校方進行一對一幫扶,千把塊錢至少能夠讓一個孩子順利初中畢業,如果有餘力,把人家孩子送進大學,也算是一件好事了
我個人在此就不散布對方的信息了,明年我和媳婦準備去那裡一趟,算是旅遊吧,也給孩子帶點東西,到時候見到校方,如果人家同意,我再考慮給人宣傳宣傳(不是專業干這個的,工作也忙,講真不是特別願意花精力搞這個,不一定會花心思做,所以還是建議大家從身邊著手,從認識的人幫助起)

ps2:這個回帖熱的有點超乎我的想像。。。可能要潑大家點冷水了
剛剛跟老婆商量了公布校方聯繫方式的事情,老婆問了我一個問題:慈善是一個一環扣一環的事情,比如說她與孩子進行一幫一,是校方-單位上級-單位員工-鏈接生成
這樣一個過程,由於孩子多,幫扶名額有限,一個孩子只能同時接受一個人的幫扶,如果我隨意公布孩子的聯繫方式,或者老師的聯繫方式,這個孩子是被幫扶了還是沒被幫扶呢?如果幫扶她的人由於各種原因停止了,那孩子還可不可以再次擁有被其他人幫扶的機會呢?
如果我作為一個中間人進行聯繫,我有這個精力來進行甄別和保持持續性的聯繫么?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我能做的可能就是做這條鏈條上的最後一環,盡量幫助現在這個一對一對象,但是如果我擅自以這種非校方的方式公布別人的聯繫方式,可能更多的是造成人家的混亂

校方信任我媳婦他們單位領導,但是他們會信任我么?會不會把我當騙子呢,我要讓人家信任我做得到么?如果我獲得了人家的信任,一旦後事不遂,我付的起責任么?想想看還是挺難的,我只能說我很難做到吧,這也許是為啥有各種基金,慈善協會存在的原因,慈善不是請客吃飯,這玩意是個工作啊

當然,我覺得如果大家能夠發動身邊的人的力量,能夠通過熟人私下認識的方式進行資助,我覺得是很不錯的方式

其實只要有心問一問,這種孩子還是很容易找到的,而且更靠譜


成都,川大,郭家橋。我和同學吃豆花火鍋,吃完後剩了些菜,喝啤酒聊天。然後有個婦女,大概四十多歲吧,一直站在我們桌子旁邊。我也沒在意。然後她很為難的說你們這些剩菜還吃不吃了?我很驚訝,一時沒反應過來。然後她又說了一遍,還說已經兩天沒吃飯了。震驚了以至於有些口吃,趕忙請她坐下,她狼吞虎咽,我又叫了兩個菜,還填了了一份牛肉。她全都吃完了。又給她打包了兩份炒飯。隨後把身上所有的零錢都給她了。窮學生,自己也沒錢。結賬的時候老闆執意不肯收加菜和炒飯的錢。中國有很多窮人,他們隱藏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很多人竭盡全力的努力試圖離開那些貧窮的地方,有一些成功了,他們的後代在刷知乎,有些人失敗了,他們的後代年輕的時候是農民工,老的時候就會默默的回到他出生的地方。


沒想到獲得這麼多贊和評論,謝謝大家。由於不允許私搭亂建以及戶籍制度的限制,我國的大城市不會出現類似印度和拉美社會大城市中特有的貧民窟,所以,我國的大城市總是那麼光鮮亮麗,以至於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會想當然的認為整個中國就是那樣的。其實,當然不是這樣。在廣大的中西部農村,在城市人看不到的地方,生活著龐大的極為貧困的人群。只是他們甚至連上網為自己發聲的機會都沒有,他們默默的出生然後默默的死去,沒有人注意到他們的存在。貧窮,不但是物質上的貧窮,也是政治權利的貧窮。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的人,其實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窮人。他們或是幼時貧窮但經過努力已經擺脫,或是見過窮人的人,但卻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窮人。這說明了什麼?真正的窮人是沒有任何機會為自己發聲的,這才是最可怕的!


昨天寫了個答案,說到中國還有不少地方人均收入不到兩千塊,有不少人覺得不可思議,甚至有人專門發私信說我信口雌黃,於是,我找了我的一個好友 @胡花花 ,她原本是我的同事,後來去了扶貧局,做的就是扶貧工作,她曾經給我看過一些在她工作時拍的照片,這些照片可能比文字更有說服力。

為了避免被人噴開地圖炮,我還是把具體地名不爆出來了,但這些照片的的確確就是在一個月前拍的。

這是西北一個地級市下屬的農村,一年可以種兩茬莊稼,一茬冬小麥,一茬玉米,但人均耕地不足一畝,甚至很多家庭總共就一畝多地,而且是山地,所以農業收入就非常有限了。鑒於此大部分壯勞力都出門打工了,家裡的莊稼一般是留守婦女在打理。我曾經有一段時間老是騎行去這些地方,走在鄉間路上,所見只有老幼婦孺,所聽只有風吟,中國的鄉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變得靜悄悄,一年中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熱鬧一下,因為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回家了,過後又同潮水褪去,只留下一些老幼婦孺面朝黃土背朝天打理著一畝三分地。


村裡一般人家的房子是這樣的,還算不錯,玉米剛收穫不久,屋前掛的就是一年一半的收成,按一斤玉米一塊左右的收購價,你可以估算一下,這些玉米能賣多少錢。如果是三口之家,人均收入按兩千算,三口人家庭月收入應該是六千,可惜半年的玉米全賣了可能都達不到兩千塊,明白人均月收入的意義了嗎?除了玉米,還有一些經濟作物,比如烤煙,這家人家玉米下面掛的就是烤煙,但也沒多少,小農經濟就是這樣,沒有規模,其實就算產量高,有的地方農產品根本賣不出去,最後還是爛在地里。


這是另外一戶人家,你可以看到基本都是中老年了,這些人去城裡打工很難再找到合適的工作了,農民工年輕有力氣的時候還好,可等他們老了就一無所有了。農民和工人曾經是共和國的主人,可惜,時代已經遠遠拋下了他們。


而且這些家庭還算是不錯的了,有的家庭由於各種原因,甚至還在溫飽線上掙扎。

比如這個老人家,他獨身一人,沒有老伴,沒有兒女,這樣的房子很多知乎人只在電影里見過吧?

這些玉米就是老人的主食,這些晒乾的辣椒就是老人為數不多的調味品,這些柴火用來燒水做飯,是的,這裡沒有電磁爐,也沒有天然氣,做飯還是燒柴,城裡人吃久了電飯煲做的飯,還想吃吃柴火飯,實際上燒柴做飯很辛苦,也沒有那麼好吃。


這是另外一戶人家,這樣的照片小清新很喜歡吧?可是真正經歷過生活磨礪的人看不到美,只能看到心酸,在2016年的冬天,我們國家還有地方,窗戶上沒有玻璃,而是糊著薄薄一層紙,而且已經被吹爛了,睡在這樣的屋裡,沒有暖氣,多冷。


而且你知道睡在這房子里的是什麼人嗎?

是一對年邁的老人和他們卧病在床的兒子,他們三個已經全部喪失勞動能力,除了那點莊稼,沒有任何收入。


這個穿迷彩服的男人是鎮里的幹部,他正在詢問老人家裡的情況,老爺爺恭敬地前傾著身子,也有可能是生活早就壓彎了他的腰。

我們一天天吃飽了還需要減肥,而你看看他們,瘦骨嶙峋。

等鄉鎮幹部走的時候,他們送了出來,這個眼神,我不忍直視,也不忍解讀,懂得人自然懂。


這些家庭幾乎可以說家徒四壁,但基本上都還收拾得很乾凈,這可能是他們最大的體面了。

還有的家庭,更是觸目驚心,已經喪失了所有體面。

凌亂不堪的院子,同樣沒有玻璃,甚至連紙都沒有的窗戶,唯一值錢的就是那兩隻羊,一隻雞了。


有人在評論區說這樣的房子沒人住了,如果照片里只有這個農婦我覺得還有可能,可是相信我,如果沒人住的話不會有羊和雞的,而且這些照片都是我朋友私人拍的,不是為工作擺拍。

看了這些照片,你知道這些家庭收入多少嗎?

人均年收入2950以下,你看清楚了,不是月收入,是年收入。

而且,這樣的人你以為就他們嗎?

這還是在市區附近,那些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地區,有的比這還窮。有的少數民族聚集地到現在有大批大批的文盲,女人連衛生巾都沒見過。

所以,中國的確有北廣上,這些地方直追歐美,生活在這裡的人可能時間久了覺得整個中國都飛黃騰達了,甚至有的人從農村走出去,剛甩了腳上的泥,就已經忘了農村的根,這樣不好,真的,簡直就是另外一種坐井觀天,我們的國家還有很多窮人,可能平時你看不到他們,但希望你們,尤其是精英們,別徹底忘了他們,更別忘了,你富有可能並不是你多有本事,他們貧窮也並不完全是無能,富有,貧窮都要考慮歷史的進程,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和專門負責一對一幫扶的同事了解了下情況,公司不允許個人以單位名義面向社會公開募捐(⌒▽⌒),所以單位名稱、地址就不掛了。有意捐贈物品的朋友可直接私信我,我會把自己的地址發給你們。請大家在郵寄東西的時候,裡面放個小卡片,備註下自己的知乎ID,有想對小朋友說的寄語也可以寫上去。收到東西後我都會進行登記,後面入戶的時候再行發放。

(PS:衣物已經很多了,建議捐贈文具類等學慣用品。)

所有物品在發放時都會拍照留存,保證將諸位的愛心傳遞到真正最需要幫助的那些孩子們手中。

替貴州烏蒙山區貧困兒童感謝大家!^_^

==================================================================

真的很感謝很感謝大家的關心,沒想到有這麼多人發來私信詢問是否有地址來捐贈衣物文具,明天我會問下單位同事,完了把地址掛上來。

對於個別提出質疑的人,我.......

我知道「扶貧」在很多人眼中都被冠上了「面子工程」的帽子:流於形式,深入淺出,政策落實不到位,扶貧資金被層層盤扣...因為我沒有去其他的地方或團隊待過,所以我不能給出肯定的回答。但我知道的是,扶貧這件事,的的確確是有很多人在抱著一腔熱血而踏踏實實付出著的。不說不求回報,至少問心無愧,希望大家不要以偏概全。最近我也在抽時間準備寫一篇比較長的回答,記錄下我們這些「扶貧隊員」的日常工作及生活是怎樣的,以及「精準扶貧」到底如何做到「精準」的,完成後我會在第一時間發布。

扶貧是一件需要所有人一起努力的大事,我們現在在貴州這邊所做的扶貧工作就得到了當地軍區、政府、村幹部的大力配合,但主要的是當地的貧困戶在受到政策鼓勵及引導後,自己產生想要脫貧致富的決心,這個才是最重要的。靠人不如靠己,永遠是個硬道理!

(上圖藍衣服的是同事)

期待更多人早日過上更好的日子,再次感謝大家的關心,謝謝!

(PS:更新剛寫了一點,發現房間有隻老鼠,大呼小叫地叫同事過來幫忙,好幾個人花了一個多小時把房間翻遍了,終於成功將其趕了出去,178的漢紙流下了淚水....怕老鼠怪我咯)

===================================================================

假如說兩個多月前沒有來貴州的的話,也許我這輩子都不會知道,現在的中國依然有那麼窮的地方...

答主從小在西北地區的某一個國家級貧困縣長大,雖然家在縣城,卻也曾在鄉下見過窮苦人家的生活,一直覺得當代的中國人,最窮也就差不多那樣了吧。但是自從來到貴州烏蒙山區從事扶貧工作以後,當地的貧苦現狀徹底顛覆了我對「窮」這個字的看法。

我們職能崗平時辦公是在縣城裡,六七月所有扶貧人員集中進行入戶調查,我也被分到了一個離縣城很近的鄉鎮上進行支援,這邊貧困戶的整體情況能稍微好點兒,但即使這樣,我那些天的見聞對許多人來說可能都只能存在於電視中了。

有個八十多歲的老爺爺,老伴去世很多年了,大兒子夭折,女兒二十多年前被人拐賣後便再也沒見過,只剩自己和雙目失明的小兒子相依為命...

一個今年剛剛考上大學的19歲女孩,兄弟姐妹5人,父親常年在外打工,母親因患腦萎縮生活無法自理,由專科才畢業的大姐帶往重慶醫病,排行老二的她便獨自承擔起照看三個弟弟妹妹的義務,包括其中的一名智力不健全弟弟...

駝背90度的老太太有三個兒子,其中兩人雙目失明,一人耳聾口啞,都是四五十歲的人了,全部都在打光棍,一家人全靠政府救濟度日...

七八歲的小男孩,父親在外打工有了外遇,置家庭於不顧,母親也改嫁,僅留他一人在沒有屋頂的土房之中生活,吃飯上學都由親戚和村裡人共同幫襯...

......

或病或學,或因自然條件限制,或因人情世故冷暖,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幅令人心酸不已的畫面。走訪的過程中,同行的女同事也不知道陪著這些人抹了多少次眼淚。

PS:貴州烏蒙山區地理條件極其惡劣,山路彎道居多,地質屬喀斯特地貌,極易發生地質災害,且不適宜多種農作物種植。

相比我們來了這麼短的時間,15年年底就過來扶貧的同事對於「窮」有更多的認識(以下截圖均來自於同事朋友圈):

在過去兩個月時間裡,我們的扶貧隊員和當地政府幹部一起,一共走訪了28萬多戶貧困戶,步行里程累積200多萬公里,副市長深夜發了朋友圈:「就是這樣一群八零後九零後,在崎嶇陡峭的山路歷經艱險,走完了扶貧路上的新長征。」

作為扶貧隊員的一分子,我很驕傲,也為此前自己的選擇而感到慶幸!附一些日常下鄉途中的照片:

最後,一張圖證明中國的窮人有多窮——

該照片名為《飢餓的蘇丹》,畫面上是一個頭大如斗、皮包骨頭的蘇丹女童,即將餓斃跪倒在地,而兀鷹正在女孩後方不遠處,虎視眈眈,等候著獵食女孩。照片及其構圖所透露出來的主題,使觀者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其作者攝影師凱文·卡特也憑藉該作品贏得了1994年普利策新聞特寫攝影獎。

但也許你們並不知道,中國版《飢餓的蘇丹》同樣存在。此前有同事在其他縣區下鄉途中拍了一段視頻發到了工作群中,引起軒然大波。一個與蘇丹女童同樣黑瘦弱小的小女孩,躲在一所土屋的窗戶下,用怯懦的眼神盯著同事的鏡頭看,讓人感到既心疼又心碎。只是因為考慮到社會影響問題,後來那段視頻被明令禁止私下或對外傳播了。

不知道題主提問時對「窮人」的定義是什麼,但我想可能看看這些圖片,你會有新的認知。

從來就沒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只是我們還沒有去到那些並不美好的地方。

願世界多點愛,願祖國更加繁榮富強,願處在貧苦當中的各族同胞早點過上幸福的生活!

假如你覺得我們做的事有意義的話,請點個贊再走吧!


貧困縣公務員狗,因為zf要求精準扶貧,所以每周都要下鄉,我單位包的還是個艾滋病村。雖然恐艾可能政治不正確,但是我還是想說,我接觸這些人時,內心毛毛的,三伏天下鄉也穿長袖長褲。以下是扶貧感受:
1中國窮人挺多的,還有很多文盲,40多歲的人都不會寫自己名字。知識改變命運只能寄希望自己的孩子
2窮人家的孩子基本上還是窮人,大多人最多上完高中就去打工了。能考上大學的極少,我和熟悉的同事們包的幾十戶里只有一家有一個二本大學生。
3窮困但並不是活不下去。我所在的是平原地區,比山溝溝肯定好的多了。家裡沒有年輕人的,年收入基本靠種地,種地實在太苦了,比如今年種西瓜的,一斤不到2毛錢。這個村子種西瓜的多,大家都欲哭無淚。今年大蒜也便宜,很多農戶都賠的挺慘的。
4窮人並不等於善良!農民不等於樸實!
5年收入大概3000以下的就是貧困戶,具體數額我記不清了。你搜搜官方統計的貧困人口就知中國多少窮人了。
6農村完全是脫離主流社會的一個獨立的地方,不能說是法外之地,但是一些輕微的違法非犯罪事件,在農村是不靠法律的,靠宗族血親和背後有人。村裡的領導基本都不是好人。縣城人都無法理解農村,更別說知乎上的大城市人了。
7艾滋病村的艾滋病人其實各種補貼到手,比我工資還高,國家扶貧力度還是很大的,然而,政令不出###,再好的政策都被村裡的幹部玩壞了。認真做事的是無法在農村呆久的,很快要麼自己受不了走了要麼被排擠走了。
8說句題外話,我覺得中國經濟未來最大的問題,就是基層。

8月7日更新:
看了評論,嚇呆了,不想被喝茶,趕緊的解釋下。
我說的第八條,主要想表達:基層窮,卻又無力改變窮。靠基層自身很難改變,國家扶貧能改變的也有限,一眼望不到出路。我目光短淺,沒什麼可說的了。


有啊

你一定沒有見過為了省幾塊錢的藥費,不吃我們推薦的用藥,長期服用利血平,北京零號等並不是那麼優質的降血壓葯,最終心腎功能全都趨於衰退的人

你一定沒有見過為了省每個月幾十塊錢的檢查費和挂號費,長期自行服用他汀類藥物,最終發生嚴重橫紋肌溶解的人

你一定沒有見過每天早搏幾萬次,卻忍著不肯手術和吃藥的人

你一定沒有見過嚴重冠心病,糖尿病,捨不得給自己買葯,聽說大蒜能降血脂血壓,每天在家拚命吃大蒜的人

你一定沒有見過手指斷掉之後,為了省幾千塊錢,放棄斷指再植手術,選擇了截掉手指

你一定沒有見過家裡沒錢買空調,到商場蹭了一天冷氣,晚上回到家之後仍然發生中暑送進icu的人

你一定沒有見過為了省每天幾毛錢的華法林的費用,沒有吃抗凝葯,最終發生了腦栓塞的房顫患者

你一定沒有見過沒有錢透析,而選擇自製透析儀器,自己幫自己操作,最後發生嚴重感染送到醫院,我們已經回天乏術的人

你一定沒有見過嚴重睡眠呼吸暫停,卻買不起呼吸機,最終一睡不起的人

你一定沒有見過丈夫出軌,對她不管不問,並且患者嚴重冠心病,幾乎沒有任何勞動能力,躺在床上哭泣的人

我在蘇南的地級市三甲醫院工作,工作的科室是被稱為富人病的心血管內科,卻也能見到如此多的窮人。

你所看到的周邊的人和世界,並不一定就是世界的全貌。我們吃了幾天進口食品,開上了汽車,買了名牌的衣服和包包,就以為這個世界集體脫貧了么?

別忘了,鄧爺爺都說了,現在只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而要帶動那一部分還沒富起來的人,我們還有很多的路要走。

我的知乎LIVE——如何自檢、治療小病,防止其成為大患
https://www.zhihu.com/lives/888049975815196672

也歡迎大家關注我新註冊的微博:蓋房子的萌醫生


看到這個問題很久了,總想寫點什麼,今天站在這片土地上的時候感觸頗多,是的,中國還有很多窮人,但是他們不是不思進取,懶惰導致的貧窮,而是因為自然環境太惡劣。

坐標甘肅省會寧縣,沒有黑地域的意思,我的文章很客觀,真實,作為一個會寧兒媳婦我還是很喜歡這裡樸實淳樸的民風。


此時此刻是萬物瘋長的八月份,但是靠天吃飯的會寧玉米被曬死了、土豆也被曬死了……


冬天走進這裡除了荒蕪沒有其他的感受,除了山就是山,關鍵是山上一棵樹都難得看見。

不要說從北上廣深過來,就算從四五線城市過來也會覺得自己穿越了,因為這裡連自來水都沒有,都是將雪水、雨水收集再過濾儲存在下面這樣的井裡飲用。

不要說從北上廣深過來,就算從四五線城市過來也會覺得自己穿越了,因為這裡連自來水都沒有,都是將雪水、雨水收集再過濾儲存在下面這樣的井裡飲用。

看看下面的房子你絕對想不到這是他們村的小賣店和衛生室。

看看下面的房子你絕對想不到這是他們村的小賣店和衛生室。

如果你想要最天然純真的蜂蜜來這裡就對了,為了自給自足他們每家每戶都會養一些蜜蜂,要不是好奇詢問我一輩子都不知道下圖是用來養蜜蜂的。

如果你想要最天然純真的蜂蜜來這裡就對了,為了自給自足他們每家每戶都會養一些蜜蜂,要不是好奇詢問我一輩子都不知道下圖是用來養蜜蜂的。

在這裡走出大山的唯一途徑就是高考,和我們同齡的這裡差不多都有三四個姐妹兄弟,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在這裡表現得更加明顯,就是家裡沒有經濟條件供所有娃娃上學,只能從所有孩子當中選學習最好的一個,全家砸鍋賣鐵式的供他上學。

在這裡走出大山的唯一途徑就是高考,和我們同齡的這裡差不多都有三四個姐妹兄弟,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在這裡表現得更加明顯,就是家裡沒有經濟條件供所有娃娃上學,只能從所有孩子當中選學習最好的一個,全家砸鍋賣鐵式的供他上學。

在我婆婆家我老公就是這個幸運兒,雖然他步行上學需要翻過五座大山,曾經還餓暈在山頂上被路人發現背回了他舅舅家,姥爺給他吃了一個蕎麥麵大饅頭才沒餓死,後來他如願走出大山,現在我倆經營這一個幸福的小家,像向日葵一樣積極陽光的奮鬥,就會迎來向日葵一樣的生活,在貧瘠的土地上,最容易發芽的就是堅韌不拔的品質。


知識改變命運並不僅僅是一句標語,是鐵打的事實。


我十六歲第一次離開家,去縣城讀高中,我第一次見到了旅遊鞋,真好看,一雙只要三十七,從小到大我一直穿球鞋,所以央求家裡買一雙,結果我的父母在大街上因為這事狠狠罵了我一頓,說我愛打扮,不學習,巴拉巴拉一堆。我哭著坐上了回學校的客車。從那以後,我就斷了打扮自己這條心思。雖然是很愛那種緊身的牛仔褲,闊型的上衣,可是從來沒有想到會穿上自己身上,我沒有錢。
大學的時候,別的女孩每天考慮的,是如何打扮自己,如何過快樂的生活,我是每天竭盡全力的省錢,想著食物怎樣搭配才能最解飽,最節省。好多次,室友在下鋪吃零食水果,我趴在上鋪狠狠咽口水。去外面超市打工,一天三十元,被同事取笑,給關在冷庫里,大喊大叫沒人理,差點沒活活嚇死,恨死那個臭女人了,四眼田雞。
畢業找工作,四處應聘,住三十塊一晚的小旅店,身上錢不夠不敢吃飽,多少次都是昏沉沉的出門。
有了第一份工作,有了一點小錢,同事說,你該打扮自己呀。我買了人生中第一件以純的衣服,白色七分袖,牛仔褲,高跟皮涼鞋,覺得自己美翻了。去了另一家公司,跟同事相處熟悉以後,才知道有人背後有人評價我,就那樣的,簡直都沒法看。可是那已經是我能力範圍內最好的服飾了,在人家眼裡依然又丑又俗氣。
窮人成長的特別慢,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有句話叫人窮志短,飯都吃不飽,談什麼眼界談什麼開拓思維,可是即使如此,不會放棄,別人二十歲擁有的東西,努力一下,或許四十歲自己也會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幾天沒看這個答案,居然有那麼多點贊和評論,感動得哭了。在成長過程中,我吃了不少的苦,無數次被人當面說,就你這樣的,不行。一個一窮二白的胖丫頭,在這個看顏值看財力的現實社會中,想穩住腳跟,難之又難。無數次的迷茫失落,毫無方向。我已經習慣了被人奚落和隱忍,突然間有這麼多陌生人的關心,感動到無以復加。我不知道以後的生活會是什麼樣,也不敢肯定一定會好,可是,知乎上這麼多正能量的鼓勵,讓我感受到了莫大的善意,無論如何,努力向上,真的很暖。也祝福善良的各位,心想事成,越來越好。


之前公司搞活動,我中了一份獎品,是以我個人名義去資助一個貧困兒童一年的學習生活費用。
我當時以為公司特別土豪,捐了一萬一個人肯定有的。但是後來收到所有的材料,發現只有1500元不到的捐助…當然這不是說公司小氣,而是說明了原來一個孩子只要這麼一點錢,不過一瓶神仙水、一瓶專櫃面霜的價格,就可以給他們一年上學用了。
愛德基金會寄來的材料里有孩子的基本情況介紹,大概是在雲南的一個縣城下面的鄉鎮的孩子,爸爸出意外去世了,媽媽就改嫁到別處去了,留下了他和哥哥,都由爺爺奶奶帶,爺爺奶奶沒有什麼勞作能力了,全家收入靠爺爺時而外出擺攤收入,家庭年收入那一欄寫著,1000元。


我在派出所工作的時候,管區有個城中村,村裡建設很差,幾十年沒大整過了,最寬的路不到兩米,電扇開到最大檔都是慢悠悠的,空調根本沒法用。
這個村政府一直想整體征遷,可是因為村民胃口太大,一直動不了。村裡的原住民還住在村裡的很少,絕大多數都是到外面小區買房子住,房子基本都是出租的。
村裡出租的房子分兩種,一種是老房子,就是幾十年前建的,去鑒定的話都可以算成危房。這種房子都是租給那些在城市裡收廢品的住,清查流動人口時我經常去,就算住這種月租一兩百的破房子,租戶都是利用到極致。基本上房間就是廚房、卧室、儲藏室共用,那些廢品收回來,在外面分類,然後把「值錢」的都塞進房間里,一個房間除了床就是廢品,還有個煤氣灶。
居住環境有多惡劣就不用說了,那種臭氣,在房間里站三分鐘都呼吸不暢了。還要在房間里燒飯,煤氣灶旁邊,就是成堆的廢紙板,稍有不慎就是人都跑不掉的火災。
有次碰到個老鄉(我祖籍安徽),和他聊天,我說在這收廢品一年能賺多少,他說一年到頭帶回家有十來萬吧,比老家那些種地的強多了,老家人多地少,一年辛苦還沒幾個錢。問題是,他這十來萬,是夫妻加兒子夫妻四個人的收入,這種居住環境工作強度生活質量,仍然讓他感覺比起老家的人算日子好過了。
我想起有年跟我父母回老家過年,不是每個縣都有個界牌嗎,寫著什麼「瓷器之都歡迎您」、「牡丹之鄉歡迎您」之類的,我老家的界牌上寫的是「歡迎來到人口大縣」,窮的就剩下人了。

可是和這位老鄉聊天的過程中,他倒是很樂觀:這幾年在你們富裕省份辛苦幾年,老家已經一幢四層樓了,大不了回去種地,比走不了的你們這裡本地人強。
他的意思是,他比租住在這個村另一種房子的人還有優越感。

這個村另一種房子是近十年建的,基本上租給城市裡的貧民。這類貧民,很多都是這些年房價上漲的受害者。很多人以前有房子,但是房子很小,征遷後拿到的錢買新房子買不起(賠償款每平方算是不吃虧,但是老房子只有三四十平米),捏著錢想等等,一猶豫房價漲上去連郊區小戶型都買不起了。
我到幾戶這種人家走訪,好些人晚上就坐在路燈下穿珠子,這種最簡單的手工勞動,一晚上能賺多少可想而知,而且連那點電費都要省。很多老夫妻,都是退休工人家庭,兩個人加起來四千的退休費,根本不考慮買房了,準備租房到死了。子女爭氣點還好,子女不爭氣的,和父母擠在出租房裡,說實在的,幾乎看不到出頭的日子。
我一直覺得,城市貧民,才是真正的無產者,而且沒有退路。國家政策更傾斜農村,農村在城市混到老了,還有個老家可以去,就算碰到征遷,因為房子面積較大,賠的數額至少可以換個地方立足。
有次走訪碰到個以前認識的困難戶,妻子癱瘓,丈夫沒有技術,只能在工廠打工,雖然也是個小頭目,每個月也就四千收入,兒子讀初中,聽說本來成績還不錯,可是整個初中沒捨得給他在外面上輔導課,成績很快從前列掉了下來。準備讓兒子考職業學校,學技工。這就是為什麼寒門以後越來越出不了貴子的原因。
我看他條件確實差,第二天碰到街道分管民政的副主任,我說起這個人,問他能不能給搞個困難戶補貼,最好能申報公租房。
副主任說:這種條件,根本不符合申報困難戶條件,如果你去看看那些申請者的報告,這個人已經算是條件很好了,下次你有空,來我辦公室看看那些申請表,我保證你看了以後心情變得很糟,我都乾的快得抑鬱症了。

我所在的省份,還是全國最富裕的省份之一。


很多人對我國目前的貧困狀況缺乏認識,以下給大家科普一下。

目前納入國家貧困縣標準的,有665個縣。他們基本上覆蓋了全國一半的面積,大概有七千萬貧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以下地區——

為什麼會是他們?
配合以下這幅地形圖看看,就一目了然了——

簡單來說,貧困地區都在山區。
山區的地形條件制約了農業的產出,農民收入低,缺乏有價值的礦產資源,山路崎嶇交通太差,工業也發展不起來,於是只能三代貧下中農了。
但這些貧困地區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內部差異很大,粗略來說,大致可以分成兩個等級。

【第一級】
長白山、興安嶺、太行山、大別山、武夷山、南嶺等山區。
這些地方主要集中在東北和中部省份,基本上是漢族人聚居,致貧的唯一原因就是山區地形。
目前雖然較窮,但是發展的前景還是樂觀的,主要原因在於:
1,年輕人普遍都外出打工,剩下大多只是老人,產出雖然低,但是有孩子的接濟,生活並不算太困難。
2,由於離沿海地區較近,發展後花園式的休閑旅遊業,或者特色農業,也是可選擇的一條出路。

【第二級】
青藏高原和周邊的南疆、甘南、川西、雲貴地區。
和第一級地區相比,這裡的窮是令人絕望的。主要的問題在於三個:
1,少數民族聚居區,和漢族語言、文化差異大。
2,荒原、戈壁、雪山、草地,農業產出更低,大多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業為主。
3,遠離沿海,交通成本巨大。

以上幾個原因,導致了他們一來工業農業都很難發展,二來也難以融入中國的城市化浪潮。窮,並且一直窮著,就是必然的結果了。
唯一的指望,只能是政府的財政扶貧。
但扶貧資金是有限的,撒胡椒粉沒什麼意義,於是就只能講究重點投入了,以點帶面,連片輻射。在這種思路下,以成渝為核心的西南地區,成為了扶貧的樣板區。選擇他們作為突破口的原因有三點:
1,這個地區自然資源條件較好,適合城市化和工業化,。
2,離珠三角的出海口較近,交通物流成本相對較低,有利於吸引產業轉移的資本。
3,川渝人口合計1.1億,佔了西部人口的三分之一。

西部大開發從2000年開始,至今已經十五載,經歷過兩個高潮。第一個高潮,就是前面說的成渝城市群的打造,吸引西部人口向核心大城市流動。
第二個高潮,重點開始轉向西南片區的青藏和貴州。這裡的政治考慮也很清晰:
1,2008年西藏發生騷亂,社會危機日益嚴重,青藏的統戰問題成為了頭等大事。況且這個地方的面積雖然廣袤,但是人口其實不多,加起來也只有幾百萬,集中開發礦業資源還是有潛力的。
2,2008年貴州爆發了一起甕安事件,影響也很嚴重。這裡是前幾年全國人均gdp最低的省份,從降低全國貧富差距的角度來說是必須重點投入的。並且貴州位於成渝和珠三角的中間地帶,交通位置重要,水電和礦產資源也豐富,開發的潛力還是有的。
此後幾年,西南地區的基建開始了高強度的投入,帶動了當地GDP的飛升。以2015年的GDP增速為例子,西藏為11%,貴州為10.7%,排名全國前三。青海的人均排名17,在全國可以進入中游水平。
尤其是貴州,簡直就是奇蹟的見證地。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世界上橋高在300米以上的橋樑,一半在貴州。2008至2015年,貴州新建成的高速路橋樑就有6015座,隧道984座,連起來有2552公里,相當於北京到廣州的距離。這裡的橋樑如今有一萬七千座,包含了世界上所有的橋樑類型,簡直可以說是「橋樑博物館」。

在這種政策導向下,被忽略的,就是環青藏高原的北部邊緣地方了。
尤其是南疆和甘南的少數民族聚居區,成了全國最窮的兩個地方,他們的被忽略,也是有原因的:
1,這裡主要是沙漠戈壁和荒漠台地,自然條件在西部來說也算最差之列。比如說沙塵暴,南疆永遠是全國最多的地方,三級以上空氣污染天數佔80%;比如說泥石流,甘南是全國最多的地方,最有名的是2010年的舟曲特大泥石流,1400多人遇難。
2,由於水土資源差,基本不適合發展大城市,不像成渝或者雲貴,還能夠本地集中開發。礦產資源也沒有,相比起來,北疆、甘肅北部、青海都有一些礦產資源,發展就要好很多。
3,交通離沿海是最遠的,和西南比沒有競爭力,也就難以發展製造業。如果說,成渝地區10元的投資能夠帶來10元的回報,雲貴地區10元的投資能夠帶來5元的回報,南疆和甘南地區10元的投資就只能帶來1元的回報。

因此,從經濟效率而言,這裡就是一片死地,缺乏開發的價值。
在自生自滅的情況下,以2015年的農民人均收入為例子,和田是6098元,甘南是5928元,相當於每天收入只有15元,僅夠勉強吃飽,額外消費是沒有指望了。一旦生個病,那就只能聽從命運的安排了。
也因此,2008年之後,這兩個地方漸漸成了中國社會問題的熱點輸出地,前者的維族人自殺式爆炸,後者的藏族人自焚械鬥,都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
他們的絕望和憤怒,也成了中國大地上最讓人揪心的痛楚。


高三的時候,和同桌吐槽又餓又困啊,男同桌大方的拿出一個大大的巧克力給我,我接過來了,問旁邊的女室友同桌要不要一起吃,她悄悄地提醒了一句:那個好貴的,7塊錢一個呢。

我當時真的驚呆了,果斷還給了男同桌,當時特別尷尬。那是我第一次離德芙這個名字這麼近,雖然偶爾看廣告也聽過。

高中7塊幾乎是我一天的飯錢,巧克力這個東西,家裡從來沒有買過,爸媽連德芙都不知道和你別提吃過。

所以說,窮人是還把溫飽當成第一需求的人啊

後來上了大學,超市裡偶然看到還有更昂貴的費列羅,我才知道山外有山,感覺自己像土逼一樣,曾多次決定狠心買來嘗嘗,但也沒有。

窮就是我想問你,德芙好吃嘛?

現在轉眼大三寒假了,我跟父母說打算考研究生,父母一直勸我別讀了,家裡供不起。好吧,這就是現實。

不是現在21世紀了,就沒有人不會擔心上不起學了。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德芙費列羅徐福記,也不是每人過年就有新衣服新鞋穿。

但,我有手有腳。我相信我可以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並承擔研究生費用。

我相信,窮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努力。

完畢,致謝。


推薦閱讀:

TAG:經濟 | 教育 | 中國經濟 | 貧窮 | 社會階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