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之後,是拼去大投行的機會好,還是直接去小投行好?

馬上就本科畢業了,目前有一家較小的券商offer可以拿。去年年底在這一家公司實習過,實習結束時公司給了我offer,但合同細節還未談。

我平均成績不出眾。現在申請大公司internship要等到年底才開始(今年申請期快截止了),analyst program要等到明年年初才重開申請。

我也在申請其他較小投行或券商的畢業生職位。大一些的投行似乎不向外界招初級職位。

我是想去一個更大更好的平台的,而且小一些的公司沒有training program。我擔心以後的發展會因此受限制。而且這樣去了唯一的一家offer,我很不甘心。更重要的是,除了我現在想到的這一點點東西,這兩個選擇還有什麼顯性和隱形的區別呢?比如存在不存在,「一入小行,終身小行」的困境?、


敢問題主在哪個城市?知道了答的可能更有針對性。

我是Bulge Bracket IBD出身,現在也在比較大的機構里,可能不夠親身體會大小行的問題,但我比較肯定地認為在一個金融很發達的城市(至少是泛地區金融中心及以上),大行小行真的不是對以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你所在的那個team怎麼樣和學到了什麼才是。美國那幾個頂尖機構有些血統潔癖,在美國本土一般都是什麼Harvard/Princeton - GS/MS - BX/CLY,但95%以上的公司在全球招人的時候,之前工作的牌子都是一個因素而已,能幫你過CV關,之後就都是個人能力了。你工作個2-4年以後再換工作時候招你的那個team都是需要你能擋一面的,最看重是你個人的能力,Bulge Brackets出來的草包多了,小一些的機構出來的能人更多了。

在學校的時候大家比較喜歡講機構的牌子,因為說實話除了牌子大家也不知道能比什麼,真開始工作了你就會很明顯地感覺到牌子和你個人的成長correlation沒有想像中那麼大,而你直接工作的那個小一些的team怎麼樣,你能接觸到的活怎麼樣,大家會不會好好教你,關心你是不是幾天沒睡覺了(IBD慘痛記憶。。。),能不能放手讓你成長讓你take responsibility才是最重要且唯一重要的。

你現在有offer的那個小行怎麼樣你實習了自己應該能有判斷,如果覺得在行業里他們站得住腳,有所長,有穩定的客戶群和發展空間,而且你很喜歡你那個team覺得他們都是不錯的人,那就沒什麼可猶豫的簽吧。尤其是要是去申別的你還要有很多不確定性,且要晃一年不是么~~同意 @宋珮萌 說的prefer儘快去工作積累經驗肯定沒錯。

客觀一點說大行肯定還是有一些大的小的好處,比如牌子在那裡業務拿的比較容易,IBD來說一般做的deal比較大比較high profile,equity research即使analyst是草包也因為銀行的名字會被quote很多,部門產品比較全你能學得東西廣一點,一般package都不會太差,然後也有些虛榮心的因素。這幾年大行都各有各的慘,如果一個boutique個方面都發展很健康且package差不多,大家也都願意去boutique。大行的training programme你就不用yy了,都是程式化的東西,最重要的training永遠是on job training。

總之瞎給你點建議,希望你自己去判斷。最後轉贈你我老闆每年談獎金時候都會跟我說的話。。。你現在掙得是你以後掙得零頭,別太考慮眼前得失,主要看個人發展。。。
謝邀。


我在一家美國算是top boutique工作過,身邊朋友有bb的,也有boutique,簡單說說差別吧

1. Exposure: in a boutique, you will always get some solid on hand experience and you will directly communicate with your clients, rather than working on pitch books in your cell straight. However, boutique could not provide a full spectrum of products, let"s say it is hard for a boutique to work on a large MA involves heavy stock swap and debt issuance. Therefore, your potential exit after your first job will be only PEs if you wanna switch to buyside, and another boutique IB, given that you don"t have full exposure to facilitate the whole process.

2. Life: boutique might be more intense than BB, given my whole exp. boutique requires everyone to fight at the front line, working on books, documents, presentations, decks, analysis, researches, etc. and BB might have some support team to polish language, draw ppt, etc.

3. Pay: hard to say. In general, BB offers slightly better base for junior bankers. And the bonus might vary based on whole macro dynamic. I think pay is the least reason you should consider if your firm is reputable in the market, and I won"t give a fk to bother on pay.

4. Career path: I personally would like to work with boutique to meet more mid small cap clients to understand their growth story and their experience, which will significantly improve my understanding of that industry instead of working with some large stupid clients. It creates a better channel for you to potentally establish your own firm.

PS: I just reviewed some other comments under this topic and believe they confused about china investment banking and overseas investment banking system.

Globally, investment bank prefers young elite students, they don"t even recruit graduate level students for investment banking division, since the job is not highly technical. However, in China, all local investment banks requires a master degree, and I dot know why. Take a look at GS, MS, and even elite boutiques, they don"t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graduate students for their investment banking division. A higher education degree beyond undergrad will get you no job at reputable investment banking firms. Unless you want to mid office or back office.

Also, talking about boutique, please focus on who are you going to work with. If your boss is respected, go work for him. Don"t care how small the team is. I"m currently working for a legendary banker and the team is quite small. I feel I learned a great deal with daily job and gained strong network through my boss. I don"t feel like we are less competitive than other BB, and we won deals over BB.


前面Haowen和Philippe說的很好。

題主跟我經歷很像,只不過題主在澳洲我在美國。我學校一般成績也一般,之前在其他金融領域實習在大四才開始找IBD,畢業後好不容易進入一家外資boutique做MA的暑期實習,也是因為幹得不錯給了return offer。

當時也是像有幾位答主一樣,很多人特別是國內的建議讀個研。所以我沒有接受offer在美國又讀了個研,現在畢業了拿到了一家美國實習boutique的return offer。總的看來幾乎沒啥變化。研究生畢業後通過networking找工作,大行也拿到零星幾個面試,也都是networking拿到的,否則研究生過篩選挺難的,不管學校怎樣,不過最後都沒拿到offer;而且之前boutique的實習對申請的幫助不是特別大,因為大行校友說不是著名幾個boutique很難了解員工的素質、能力和training等等。這也沒錯。而且top boutique對於國際學生感覺比大行難多了,因為招人不僅看硬體,還很看重素質、語言和背景的相似性,每個人都有重要的席位而不是螺絲釘。

這一路走得比好學校好成績的同學辛苦很多,即使掌握了知識,即使對行業前沿熟悉、對併購技巧熟悉、對大小公司和大小deal熟悉,對非target的非學霸來說,就是networking才有工作機會,而且還不在著名IB。金融就是看」臉「啊。但boutique的工作給了我很多信心,我也像題主一樣是努力工作的那種,感覺工作里成長很快,能得到團隊的讚賞,能直接見client並發揮才能;boss也是大行出身,輔導也是專業的,client也是不錯的公司,這也許是對大行名頭的彌補吧。

根據題主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這其實是好事,有鍛煉機會。剛開始就能獨立cover,這說明團隊是很信任你的能力的。boutique就是這樣,在工作中training,很多東西需要在繁忙的工作後還要抽出時間自己領悟和思考,成長還是挺快的。

缺點也像Haowen提到的,boutique本身業務也不全面,除非top boutique或者過兩年讀個top MBA,往大行跳還是很難的,去PE可能是更好的選擇。我就是剛成功跳到了一家top PE。

至於幾位答主說的讀研,這個倒是真不急。國外不像國內那麼看重學術背景。而且研究生就是個敲門磚,你都入職了就不用操心了,考CFA對你的equity research可能更緊迫一些。如果之後回國,可能還是要讀研,或者最好讀個MBA,性價比高多了。研究生就是個知識的彌補,工作之後回來讀研其實感覺教的東西還是太basic和不太契合工作內容,MBA還能學一些非金融的東西,和更重要的network。金融研究生的network大部分還是學生,而且中國學生。


以你目前自身的情況分析(可參考身邊工作經驗多的前輩的意見,網上的意見無視最好)來決定——能去哪就去哪。

不存在什麼入小行毀終生的說法,除非這個「小投行」本身就是野雞包皮公司型投行,但凡有業務有項目有生存能力的投行,都不會讓你誤終生,而你曾經在這裡實習過,它是怎樣的,你心裡清楚。

一個人有怎樣的格局,和他與什麼樣的人接觸確實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在當今資訊如此發達的情況下,還給自己這樣的借口過意的去嗎?再說了,小投行的人素質就一定比大投行的差嗎?別扯數據,就看你這個段位所接觸的人,其實你會發現,哦,原來都是差不多的。

如果是以此為借口的人,大行小行的區別對他來說無非是和三個人去吃快餐還是和十個人去吃快餐。

所以,我還是那句話,能去哪就去哪,
既然成績一般般,不管去哪兒,建議你都要儘快參與具體工作,通過工作來提升知識和實操技能。多做多想多總結,等你對這行有了一定的了解你就會明白,去哪兒都一樣,有項目做有錢拿才是實在的。不然就算去了頂級投行可就只能寫寫報告啥的沒有任何參與項目的機會,幾年後變成文件哥協議姐啥的,那可真是呵呵了。

另,題主如果是女生且主人格非女漢子,建議爭取去大投行混個穩定職位吧,寧做掃地尼,莫做投行女。

以上,謝邀。

PS:未免非同行和為了反對而反對的無腦人士在評論瞎比比,非客觀討論性質的評判一致刪除不予理睬。真有啥見地就去答題吧。


事先聲明一下我不在投行的research,在buy-side。。。算是不請自來了哈,但是希望自己的經歷能給樓主一點點幫助嗯。

這個和我當初的經歷還是有一點相似之處的。當初大三暑假的時候在一家歐洲投行在香港的分支做研究,當時老闆(也是head of research)還是蠻賞識我的;不過到了最後因為沒有headcount的原因就沒有拿到return offer(不久後這家公司宣布退出亞洲股票經紀業務,還是蠻大一場風波的呵呵)。當初也是特別鐘意做research,然後寫信給老闆請教自己應該是隨便找一個firm去做research呢,還是說要去讀書什麼的呢,還是說去BB的risk(當初拿了一個offer);老闆後來回復了我:「I would recommend getting a research job, even if that means a smaller broker.「老闆接下來解釋這麼說的邏輯是在找research方面的工作時,具有相關的經驗還是要比所在公司的牌子(做著和research不相關的工作)或者畢業學校的牌子更加重要的。

我現在也在做research,雖然是fund。但是根據我比較粗淺的觀察,接觸到的人只要是有才能的,下苦工夫去研究公司背景學習行業相關的知識的話,最後即便是之前的背景比較普通,最後都有一個不錯的出路。我見過很多一畢業就在global firm做sell-side/buy-side然後一帆風順的,但是也見過很多剛開始在不入流的小券商做analyst但是最後也能夠去到大型險資的資產管理部門又或者是BB的senior analyst的。最重要的還是相關的經驗。所以你說的所謂「終生小行」的情況,我根據我的經歷來看只能說應該不是這樣。

說到這裡再插一句話,我覺得尤其是research這個領域最好不要過於迷信BB……BB的整體水準肯定高於非BB,但是有一些行業裡面寫出來質量高的報告的人很多人都不在BB,反而是有的在BB的報告寫出來的水平有點麻麻地。舉個例子來說,Internet這一個sector有幾個非常有名氣的analyst可都不是在bulge bracket,有的人從頭到尾就沒有bulge bracket的經歷,但是寫出來的報告不還是響噹噹?

然後接下來說說這個相關經驗的質量問題……非常同意PhilippeS的說法,不要把BB的training program本身太當回事,每周一次的meeting with CEO或者是一開始幾個星期的financial market concepts的課程對於你的職業發展來說(特別是research)的影響非常非常的有限真的……最最最重要的還是on the job training,怎麼建模型,怎麼把握這個行業,等等,都是要靠你的老闆,或者說更重要的,看你。

你也提到說自己可能面臨著換team的風險因為原來team的人要走了,這個確實是一個風險。我覺得你可以嘗試和這些要走的人聊一聊看看你大概會被分配到哪個team,以及這些同事是怎麼看待那個team的情況(問題sensitive是肯定的……)。不過我只能這麼說,聽你的描述看來這家公司應該是一個比較穩定的平台,所以我覺得即使是一個不同的team環境應該也差不太多。


大行的工作明確穩定,小行工作自主性強。
明確是指需要你做什麼、怎麼做,做完了怎麼考核、你能得到什麼,這些都比較清楚。而且一件事情可以做好幾年而不會遭遇危機,也沒有顛覆性變化。
但明確意味著你自己的開創性很難發揮。你覺得XX事情值得一試,但這不屬於公司規定的業務方向,或者你覺得XX事情可以換個方式做,但是公司考核條例不支持,你都做不了。在大行工作,即使做到中高層也只是比較重要的螺絲釘,這種感覺不是每個人都喜歡。
穩定的問題則在於,金融市場變化多端,工作過分安穩意味著你在逐漸落後。長期落後於市場等於找死,潛在的風險很大。

小投行可能一進去你就要全部做完現金流量表,第二個月就陪財務總監洗腳唱歌泡桑拿,半年後學會如何拉關係找項目安排工作時間進度。你半年內做的事,在大行要三年之後才能做。如果恰好站在了行業趨勢上,成長速度會很驚人,遠遠超過大行的同學。
小行的風險是如果方向沒蒙對的話,很可能幹一個一兩年就解散了,風險高。而且個人身兼數職、快速提拔,在專業技能打磨的紮實程度、前沿視野方面也不如大行的同學。

大小行各有所長,主要看自己是追求穩定可預期,還是想要冒險嘗新。


相比大投行,在小券商投行部的優勢是你能有機會參與到一個項目的全過程,因此更容易培養出全面的個人素質。比如你本身有法律背景知識,在參與第一個IPO的時候可以負責法律方面的盡職調查以及相關招股說明書章節的撰寫,到第二個項目就可以和審計師打交道,負責財務審核部分的內容,等做過3個項目以後,基本上可以在項目上承擔現場負責人的工作。

此外,與中金、中信等國際化的中國大投行相比,在中小投行里不分行業組。因此,做項目過程中接觸到各行業的公司,這其實是投行最有魅力的地方。你可以了解到國民經濟不同領域的公司是如何運營的,他們的核心業務能力在哪裡,盈利如何,毛利率有多少。每做過一個項目,你就會變成一個行業專家。幾年以後,可以轉做PE(私募股權投資)。最後在投行工作中培養出的優點是變得他是、謙虛而沒有優越感。而這種品質也會讓你在職場上走的更遠。

當然,大投行由於更有資本優勢和資源整合能力,因此在市場不好的時候更容易抵抗風險,在市場變革的時候通常更容易搶佔先機而且你能接觸到更多的更大的項目,這些項目的交易結構往往更複雜,需要更先進的投行專業知識。如果能全面了解一個大項目的運作,是不可多得的機會。更實用主義的一點事,當你想換工作時,簡歷上的大投行名字、大項目名稱往往更能吸引HR的眼球。


今年香港讀研(非金融),早上剛拿到UBS的拒信,好傷心。


如果是傳統投行業務,那麼大小其實不太重要,關鍵是能不能持續有項目可以做


謝邀。

投行平台更好,培訓的完備程度比較高,很多事情都有人帶著做,比較穩定,項目來源也多,但出頭也很難。即使項目再多,帶你的MD不願意跟團隊分獎金的話,工資也不會特別高。

小投行的話,如果跟的老闆願意培養你,又遇上好項目,很快就可以獨擋一面,但更多的可能是天天苦哈哈的去拉小項目。

如果你追求穩定的學到東西,那麼去大投行,畢竟裡面同事前輩的素質都不錯,可以耳濡目染學到很多。如果是想著能夠趕快自己出頭,就去小投行,自己努力爭取項目,多歷練多表現。


成績不突出的本科畢業生能拿到投行研究崗的offer,還
qualitative。。。這在國內的小券商都是幾乎不可想像的事情。所以這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對你的長遠的職業生涯起到什麼作用,要掂量清楚。
如果有志做這一行,建議趁熱打鐵繼續讀書吧,要做投行(券商)核心部門的專業崗位,沒個碩士文憑,他好意思招你好意思去嗎。
如果還沒想好,邊干邊看,那也算是個機會。什麼大平台小平台,什麼隱性顯性,你想太多了。


推薦閱讀:

想去外資的投資銀行工作,需要做什麼準備?

TAG:投資銀行 | 職場 | 職業規劃 | 金融 | 投資銀行職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