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冰雪奇緣》(Frozen)?


按照我以往對評價題的答題習慣,先下結論:

《冰雪奇緣》是去年最好的美國動畫,能稍微與之抗衡的,只有《怪獸大學》和《瘋狂原始人》。


為什麼這麼說,首先來看看除了《冰雪奇緣》,去年還有哪些大作級別的美國動畫:
《瘋狂原始人》:夢工廠去年的押寶動畫,票房和口碑都雙豐收,新系列已經起航;
《極速蝸牛》:夢工廠的試水作,因為主攻原始人,導致本片宣傳和口碑都不甚理想;
《怪獸大學》:皮克斯的年度作品,承載了前作的口碑和市場對皮克斯的期望,卻反響平平,高開低走。但個人認為皮克斯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具體原因先按下不表,後面說;
《飛機總動員》:幾乎跟《賽車總動員》如出一轍,只不過把故事挪到了天上。原本擔心跟《極速蝸牛》檔期撞車,計劃作為DVD直接發售,但因為編劇與製片人約翰拉賽特的父親是二戰飛行員,在他的努力下本片還是走進了院線;(感謝評論 @如阿桑 對這部電影信息的指正,雖然這部電影被認為是炒冷飯圈錢,但它的確收回了成本,賺到了票房,也有周邊潛力,續作已確定於14年7月推出,所以稱它為炮灰有點不恰當。)
《卑鄙的我2》:也是承擔了太多市場對這個系列的看好,但成品的質量令人相當失望,雖然它的票房成績很強大;
《森林戰士》:不得不說藍天還是一個很良心的動畫公司,在里約大火,冰河世紀仍然有剩餘價值可以挖的情況下,仍然選擇推出全新作品,不管最終效果如何,其探索勇氣讓人敬佩
《天降美食2》:第一部是十足的黑馬,索尼難得推出的高品質動畫,續作雖然不比一代有多突破,但至少質量也不差,但索尼宣傳的底氣不太足,加上前作累計的人氣還不夠,導致這部動畫的地位始終很尷尬。

從影片質量和票房成績綜合來看,這幾部來挑能代表2013年美國動畫的,可能只有《原始人》《怪大》《冰雪》這麼三部了,我來重點說說這三部動畫,其他如果想討論的可以再交流。

瘋狂原始人
作為合家歡的影片,它儘力做到了最好。不管是情節的起承轉合,還是一張一弛的敘事節奏,或是絢爛的畫面和刺激的動作戲,夢工廠這次都是信手拈來,遊刃有餘。你之前還可以說夢工廠靠劍走偏鋒,插科打諢來扯眼球,但是從這幾年的《馴龍記》《守護者聯盟》,到《瘋狂原始人》,每一次夢工廠都在回歸本質,認認真真講故事,笑點和淚點都是實打實的功夫,靠誠意滿滿的敘述來獲取觀眾由衷的掌聲,這一點無疑是被皮克斯壓制了數年之後的痛定思痛,故最好的對手也是最大的朋友,此言無差。

怪獸大學
我個人認為《怪獸大學》確實被低估了,雖然不說有《Wall.E》《玩3》那麼神,但也不會比他們的其他作品差。上面有回答說動畫片票房的一個大數目的收益來自兒童和帶他們去看電影的家長,這話很對。所以這部描述典型美式大學生活的電影,能有多少觀眾的認同感?《怪大》的前半段埋了無數的校園梗,恐怕小孩子很難看得懂。在看不懂的基礎下,口碑就會降低,在口碑降低的情況下,票房也會受牽連。事實上,個人認為《怪大》的敘事很精練但內容豐富,每一秒都塞滿了信息,節奏也同樣起伏得當。此外,將毛怪和大眼的主配角地位調換之舉很大膽,故事上也沒有掉入「堅持就是勝利」的窠臼,學會放手才能前進,這一點上,跟馬上要說的《冰雪奇緣》有異曲同工之妙。

冰雪奇緣:雪花飄處,心之所在
你說《冰雪奇緣》那麼厲害,它究竟強在哪裡?
大膽放棄王子公主的完美愛情模式?
好聽的歌曲,好看的特效?
它們是本片好的因素,但還不足以讓本片如此之好。
故事、人物、台詞/歌詞、畫面、特效、細節,風格的完美統一,讓本片自始至終就像一片晶瑩的雪花,獨特又保持著完整的美,每一個結構和形狀,都是為這片雪花而生。
這一點,鮮有動畫做得到。

動畫片由於拍攝方法與真人電影的不同,往往會有肆意的奇幻場景和誇張的人物動作與形象。不管是原始人繽紛絢爛的新大陸,還是怪獸大學裡開學日人聲鼎沸的校園,這些充滿想像力的角色或者場景,不用服務於故事,換個形象,換個顏色,一樣可以存在。

《冰雪奇緣》的絕大部分奇幻場景,來自姐姐Elsa的冰系魔法。姐姐並不是主角,出場時間並不多,但每一次出場,伴隨著飛舞的雪花,都能給觀眾留下無比深刻的印象。因為姐姐的冰雪並不簡簡單單只是魔法師的法術,它們還是姐姐的心。痛快時,它們是大片幾何體組成氣勢豪邁的宏偉建築;焦慮時,它們扭曲掙扎,如荊棘般猙獰;開心時,它們柔和閃亮,裝飾著城堡的每一處;傷心時,它們先是狂暴地呼嘯,最後在空中靜止,彷彿也為姐姐悲痛欲絕。

特效和角色合二為一,沒有人物特效就沒有意義,沒有特效人物也無法塑造。《盜夢空間》中海岸線坍塌的舊樓代表柯布與妻子感情的破裂,《少年派》中平躺的卧佛代表了派對母親的思念和神性的皈依。《冰雪奇緣》作為一部全年齡向的動畫片,能有如此之風格,實屬不易。

本片又名《百合奇緣》,其實說得也沒錯,姐姐隱藏了自己的魔法,迎合社會的法則,let it go大膽放手做自己,這是在隱喻什麼,很明顯了。王子公主的閃婚變成了渣男的陰謀,姐妹同心才是破冰的鑰匙。就連最後滑冰都是一對百合一對人獸(誤)。以前的迪士尼公主片,公主也是敢愛敢恨,但是最終的嚮往,也不過是和王子在城堡過上幸福的生活而已。這已經不符合女權主義盛行的現代社會了。於是剪了長發的樂佩跟著一個通緝犯私奔了,於是蘇格蘭公主梅莉達根本不需要男人,她有弓箭、有老爸老媽和三個弟弟愛她就行了,於是Elsa女王根本不需要男人,她有妹妹愛她就行了。迪士尼雖然是個傳統氣息濃重的公司,但是從《公主與青蛙》開始,你可以看到這家百年老字號在不斷地調整自己的配方,做出更符合現代人審美的美味。《冰雪奇緣》已經不需要王子了,未來的童話故事還會變成哪種令人驚喜的模樣,我們有理由期待迪士尼的蛻變。

題外話:什麼是傳統?
我很反感看到迪士尼就嚷嚷傳統套路,結局偉光正沒意思的人?什麼才叫創新?
原始人爸爸與女兒從隔閡到理解,不是傳統嗎?
破壞王拉爾夫對自我的認知和守護友情,不是傳統嗎?
飛屋倔強老頭子在旅行中悟到愛的本質,不是傳統嗎?
破爛機器人和高端機器人歷經萬難的愛情,不是傳統嗎?
阿寶從菜鳥到功夫宗師的勵志戲碼,不是傳統嗎?

很多評論說滿懷期待結果看了一部低齡兒童片,你的期待是看一部怎樣的動畫?如果不講愛、勇氣、擔當,那講什麼?結局太美好,那要團滅才甘心?你們都在指望迪士尼拍一部《魔法少女小圓》或者《攻殼機動隊》嗎?況且,這也是費盡心思創作的各種奇思妙想,既沒有跟以前創作的故事雷同,也沒有濫用老故事的梗,仔細發現才會看到美。至於唱歌,與其說這是迪士尼的習慣,不如說這是美國百老匯文化的展現,本質上它跟《功夫熊貓》的皮影戲,《馴龍記》的維京傳說,《勇敢傳說》的凱爾特藝術沒有區別。形式百花齊放,本質積極向善,美國動畫把世界文明美好的一面娓娓道來,這如果不算創新與突破,那如何才算?


========2.10的分割線======================
早上起來發現上知乎日報了,真是感謝大家的抬愛(′?ω?`)
反對方面,看了下大概有如下一些聲音:
1.《怪獸大學》/《瘋狂原始人》比這個好多了:有評論讓我把比較標準說出來,我的標準就是動畫的劇情、設計、風格的統一性,前面說了,《冰雪》有視覺奇觀而不濫用,有笑點但不是喧賓奪主。《怪大》強在故事與技術的成熟,《原始人》強在對節奏和觀眾感官的把握,各有千秋,只不過在我的標準看來《冰雪》稍勝一籌。
2.《冰雪》的情節轉折太突兀,人物行為沒有說服力:這個得看怎麼理解了,把人物的理由動機都簡化,也許是為了讓低年齡段的人更沒有障礙地接受劇情的變化,總之在動畫片平均時長一個半小時左右的情況下,我們習慣性地會覺得人物行為變化鋪墊太少。
3. 什麼百合!人家是姐妹好不好!最討厭你們這些胡亂解釋還自以為是的人了!
好的,給您添蘑菇了,對不起(鞠躬)這真的只是一個調侃啦,不要那麼在意嘛,給動畫片刷這些tag都是習慣而已,事實上後面我沒有強調這是隱喻出櫃或者女女真愛什麼的,都是以姐妹情的角度在講,請輕點黑。。

下面是脫線時間,全程核能請勿進食
【男聲翻唱】Let it go/讓它去

======2.19====================
看了很多評論,想再啰嗦幾句
很多人覺得我是在吹冰雪奇緣,但我再怎麼吹,也加了一個前提:
去年最好的美國動畫。
所以喜歡獅子王的,喜歡怪獸公司的,喜歡日系動畫的,我理解你們的心情。但如果要我解釋為什麼冰雪奇緣能比這些還好的問題,我真的沒有這麼說過好嗎?

另外,我附上我心目中的動畫(長片)Top 10:
美國篇
Wall.E
玩具總動員3
獅子王
南方公園大電影
飛出個未來大電影1
聖誕夜驚魂
幻想曲2000
鋼鐵巨人
怪貓菲力茲
半夢半醒的人生
瑪麗與馬克思(感謝評論 @Lemon L 的指正,這是澳美合拍動畫,非歐洲,是我記錯了,因此北美動畫能勉強算Top11)

日本篇
未麻的部屋
回憶三部曲
人狼
千與千尋
龍貓
心理遊戲
吸血鬼獵人D
歲月的童話
落葉
攻殼機動隊

歐洲篇(歐洲動畫看的不多,選5部吧)
瘋狂約會美麗都
凱爾經的秘密
原始星球
艾特熊與賽娜鼠
我在伊朗長大

=========2.24========
我發現,上面台語版,其實作者還有一首。。
【男聲翻唱】For the First Time in Forever/第一次


============3.5============
最後的收尾補充:
祝賀《冰雪》拿下奧斯卡!今年動畫片的最大贏家非此莫屬,金球獎、安妮獎、奧斯卡三殺,全球十億票房+,目前影史票房排名進入前二十,接下來還有蓄勢待發的藍光和周邊收益,不知道能在成績上壓制《冰雪》的,會在什麼時候出現呢?


片子整體當然不錯,但糟在之前看了很多好評,預期太高,導致片尾字幕出現時還讓我略略有點小「失望」,所以現在總是盡量看片前少看宣傳內容。

有一點意料之外,就是影片的音樂元素很強,但之前宣傳顯然片方盡量隻字不提。
迪士尼這次明顯是在嘗試一種經典套路的回歸,就是音樂類的動畫大電影。
上次迪士尼靠《獅子王》《美女與野獸》《阿拉丁》橫掃了90年代,鑄就迪士尼上一次的輝煌。

之後Pixar和眾多動畫工作室的崛起,不知為何,大家都在嘗試「顛覆、挑戰」迪士尼的道路上,不約而同選擇了「去歌舞化」的動畫長片風格,其中貌似只有《里約大冒險》給我有印象還有載歌載舞的百老匯風格的段落,其他動畫大電影都在走真人電影敘事風格。

這次《冰雪奇緣》看到一半時,讓我突然回想起,其實當年我也是很愛看這種很多歌曲、音樂穿插的迪士尼動畫電影啊(這次《冰雪奇緣》舞蹈場面相對較少,可能是一種折中考慮吧)。

迪士尼幾十年前就發現一個秘密,《小鹿斑比》《白雪公主》這種經典作品,每隔十三年拿到影院都會重新發行一次,因為換了一撥小朋友,可以重新看了。
距離迪士尼《獅子王》幾部經典動畫電影,也過去了將近20年,這次迪士尼在經過《長發公主》《青蛙王子》幾部嘗試之後,這次《冰雪奇緣》應該是一次大膽的歸回吧,創新肯定是有的,好像迪士尼還沒有過雙公主設定吧,而且倆公主都是正面角色。

主題真的很溫暖,昨天去影院前和看完後,青島城區鵝毛大雪,感覺很奇妙。
真愛可以融化世界所有的冰雪,我很開心。


我女兒超愛看,看完電影還買了限量版故事書。她很喜歡Elsa和Anna,跟我說,她的下一個聖誕願望是,希望聖誕老人教會她Elsa的冰凍魔法。為了不太難為聖誕老人,我只好跟她說,Elsa的冰凍魔法在新加坡這麼熱的地方,不起作用。。。


看了 Frozen, 後來又看了 Maleficent。兩部都是 Disney 的近作,評價都不錯,但這裡特別想說的是他們都有一個很有趣的的主題就是,不再是男女之間的真愛拯救了世界,而是同性之間,或者更具體的來說,是女性之間的真愛,成為故事的主旋律。

或許是因為男歡女愛被謳歌了千百年,人們「審美疲勞」?還是迪斯內獨闢蹊徑要找到一種新的故事風格?但不管怎樣,迪斯尼拍的片子,針對的觀眾很大部分是孩子和青少年。所以迪斯尼作品呈現的價值觀肯定是趨於保守,緊貼美國主流價值觀的。

這兩部片子體現價值觀之一就是:強有力的女性角色。男性在兩部片子中都是配角,甚至主要是反面、懦弱的角色(尤其是在 Maleficent 中,公主那個出賣自己戀人的老爸,以及後來出現的無用的青年王子)。女性則是具備了各種強大的能力(魔法),以及高貴的品質(寬容,忠貞,當然還有真愛)。當男性把世界搞得一團糟,並且無力解決的時候,都是女性出手,扭轉乾坤,並且最後都是女性封王,一統天下,成為一代明君。那首 Let it go 就是對這種新價值觀極好的註解:獨立、強大,不為別人而生活的女性。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兩部電影都改編自歐洲的傳統民間故事和文學。Frozen 是來自安徒生的 The Snow Queen;Maleficent 則是來自經典的 Sleeping Beauty (睡美人)。但就像 Maleficent 片頭所說的:你們(觀眾)都知道這個故事,但是讓我們從新聽聽這次有什麼不同,這兩部片子對原作都有了很大的改編。Maleficent 從原來的簡單的惡人,變為一個受害者和找到自我救贖的角色。而安徒生原本故事中是個女性尋找郎君的故事,包括 the Snow Queen 在原作中是個不折不扣的邪惡角色,也都做的大尺度的改編。

相比中國文藝作品中對女性的刻畫,我更加願意看到迪斯尼這樣的嘗試。我願意相信看著這樣作品成長起來的小女孩會更可能成為獨立強大的女性,而不只是在拍照中擺出剪刀手賣萌;而看這樣作品的小男孩會更容易成長為尊重女性,並且不以女性的能力而感到受威脅而過度防禦或者自卑的成年男性。


最後,推薦一下安徒生的原作 the Snow Queen。是膾炙人口的作品。也是安徒生不多的長坐。我這裡複述一下這篇作品的開篇:

有一個邪惡的人做了一面鏡子。這鏡子照出來的世界,會掩蓋優點,放大缺點。這邪惡的人帶著這面鏡子週遊世界。人們看到鏡子中的世界和他人,就心生憎恨,因為他們看到都是醜惡。後來這惡人想要把鏡子送到天堂,去玷污主和天使們。送往天堂的路上,鏡子碎了,化作千萬碎片,落在世間。有些細小的碎片落到了人們的眼睛和心理。這些人就只看到他人和世界上的惡,從而不樂,怨恨。。。

話說,有這麼兩家人,是鄰居。一家有一個男孩子,一家有一個女孩子。。。


——————2.19日更

在微博上看到一副圖,貢獻出來給大家當頭像。。已笑Cry。。我也沒專欄只能貼這了。。。

  • 《冰雪奇緣》女王卸妝照曝光。。。

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這尼瑪都70個了,又是0贊啊!!!不過我還是想寫!!!
給樓主添加個新Angle,作為一名繪畫愛好者,必須要說的是線條!!!!!!!

作為一名舞蹈愛好者,一定要說的是肢體動作!!!!!!!!!!!!!!!!!!!
圖片都是我自己截的!這部作品絕對是必須臨摹作啊!!!!!!!!

偶擦!!竟然搜不到高清的。。
(由一貼心小哥 @Haiyuk贈送高清版!!!讓我們向他表示由衷的感謝!!!)

  • (看到樓下一評論如夢初醒) 肢體語言!!!!!!!!!!!!!!

手臂的動作絕對是亮點!太他媽逼真的!!

這個手臂簡直略吊啊!!!!還有後面那個披風!!

(完全就是芭蕾的體態好嗎!!!!!!)

她這樣的時候。。我當時在座位桑=上也不由自主的攥拳了!!!!!

這裡絕對是 」 pong 「 的感覺!!屌啊!!!!!

看這小拳頭!!!咿呀大~~~~~~~~~~~~~(這男的表情當頭像了哈哈哈哈!!!)

噹噹!!

完全還原了我童年時的YY好嗎!!!!!!!!!!!!(連表情都是!!)

嗯~ o(* ̄▽ ̄*)o ~~~


  • 表情


我突然想起來一個爆漫(找不到圖了。。)

看萌妹子如何變成仇恨女皇。。。。

敢打我o( ̄ヘ ̄o#)

這個表情巨難截,是一瞬間!!!

這裡是已經怒火攻心的時刻。。去死吧米娜桑!!!!

什麼叫 咬!牙!切!齒!!

尼瑪的才是妖怪,你全家都是妖怪!!!

( ⊙ o ⊙ )啊!




這是我全影最喜歡的一個動作,太尼瑪優美了!!!!
小圖很美啊!!!!!


哎找不到高清的。。

還有一開始冰凍噴泉那裡,簡直不能再掉!!!!!!!!!!!!!!!!!!!!!!!

————————————再添幾幅圖————————————————

  • 看到樓上都說配樂那我也說一個

唱歌什麼的感覺沒啥,卧槽!!有人聽到這裡冰凍的時候有個類似豎笛還是黑管的笛聲嘛!!!!!

我了個大礤啊!!!當時整個人都升華了好嗎!!!!!!!!!!!!!!!

  • 我感覺,整部電影很遵循科學啊!!尤其是冰凍噴泉這裡!!!!

  • 舞蹈!!!!(這叫我這個學芭蕾的瞬間沸騰了好嗎!!!!!!!)

  • 剛才臨摹的時候又看見個可愛的~n(*≧▽≦*)n

卧槽你看姐姐那個表情!!(就是你~就是你~嗯哼~)

妹妹完全就是廣大女性(或男性)被女神(或男神)搭訕時的表情好嗎!!!


「呦!你!知道小談村怎麼走嘛?o( ̄ヘ ̄o#) 」

「啊,啊,不曉得啦~俺,俺,俺只是來賣雞蛋的~~」



我沒有能力從專業的角度評價這部影片,但我知道這絕對是一部有魔力的佳片。為什麼這麼說?講講我五歲女兒第一次看到這部影片時的樣子你就知道了。

就在昨天下午,我下班回到我媽家,推開門看見女兒正抱著手機專註的跟唱一首英文歌,「來忒溝……來忒溝……⊙※&·······」原來正是《冰雪奇緣》的主題曲《let it go》。雖然歌詞一句也沒唱對,基本上也不著調,但是看她一絲不苟的神情,神乎其神的唱法讓旁人也是跟著醉了。這時候妹妹跳出來說,你閨女抱著我的手機,像這樣已經唱了快兩個小時了……!

真是不可思議,要知道女兒之前基本上沒接觸過英語,單詞也講一兩個,更別說唱英文歌了,況且這首歌跟她以前學過的那些《兩隻老虎》、《喜羊羊》之類的兒歌大相徑庭,這歌從旋律和唱法上更像是首成人的歌吧,她怎麼就迷戀成這個樣子了呢?

晚上回到家,女兒要看動畫片。我告訴女兒,寶貝,你知道嗎?你唱的那首歌是一部動畫電影的主題曲,爸爸找給你看吧?

當我向女兒推薦這部動畫片時,其實一開始,她是拒絕的,因為作為一名觀看動畫片超過兩年的資深觀眾來講,你不能給她看她就看,她不願意看到一些動畫片加特技上去,或者是有一些成人的羞羞的東西,「duang」的一下,像抗日神劇般很雷很黃很暴力,這樣小盆宇出來一定會講,根本沒有光頭強好看嗎,就證明我的推薦是假的。所以,後來我又將我的推薦詞「duang」的一下加了很多特技,告訴她,爸爸看完覺得很棒,你看完也會是這個樣子!於是乎,她半信半疑的答應了。

當打開影片時我的心又提了上來。這部美帝的影片是英文版的,對於一個既不懂英語又不識漢字的幼稚園小盆宇來說,這不就是赤裸裸的學歷歧視嗎?萬一惹毛了閨女,後果是很嚴重的。我趕緊借口去洗澡,跑一邊偷偷的觀察她了。

沒想到女兒一開始就被影片優美的畫面和姐妹嬉戲的有趣場景吸引住了,聽到是英文對白時,她沒表現出絲毫不適感。大約20分鐘後,我回到她的身邊,她見我來了,立刻激動起來,一邊抓著我的胳膊一邊指著電視興奮的向我介紹,爸爸···爸爸···,你看這是姐姐,她會魔法,這是妹妹·······balabala·····。把看過的劇情向我複述了一遍,竟絲毫不差。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她一直安靜的窩在我的懷裡,目不轉睛的看著動畫片,時不時的也會問我劇中人物的對白是什麼意思,當被問到真愛是什麼意思的時候,我也是支支吾吾的不知該怎麼向她解釋,在遇到一些簡單的單詞時我會有意無意的教她。
當小雪人出現時,她會被逗得哈哈大笑;當主題曲響起時,她又會不由自主的輕輕跟唱;當大雪怪出現時,她會緊張的在我懷裡縮成一團;當妹妹為救姐姐變成冰人時,她的眼淚噙在眼眶中閃閃發亮;當冰雪融化夏季重新回歸時,她興奮的隨著音樂的節拍手舞足蹈·····

影片結束時,她意猶未盡,戀戀不捨,晃著我的身子祈求,爸爸,爸爸我明天還要看,明天我還要看。

「那你親親爸爸,我才讓你看」

「啵···」一口甜蜜從我的臉頰傳遍全身每一個細胞。

好的電影和音樂就是這樣,它的美不會被語言、文化、年齡、地域這些所束縛,無論看到的聽到的是誰,它都能給你帶來感動和愉悅。


2014年上海的第一場雪飄然落在佘山竹林裡,結束了回上海後的第一次跑山訓練,當天下午,去看了期待已久的《Frozen》(中譯《冰雪奇緣》)。

這是安徒生筆下傳統的童話,整片的主題是「姐姐妹妹」和她們的「愛」。往往這類的電影,尤其是動畫片,都是我的最中意的片子,可以反覆看許多遍,同類的還有《瘋狂原始人》。

對於愛,在片頭,姐姐Elsa與生俱來的「Frozen」魔力帶給妹妹Anna半個夜晚十分美好的「回憶」。到這裡我大概就明白她們兩個是多麼要好了。

小時候,有一次爸爸養了一段日子的老鷹從房子逃跑了,那時候我家北面窗戶外就是一個長滿了樹的公園,公園裡有一個「金雕園」,爸爸篤定「囀囀」(鷹的名字)越過窗柵去找金雕了。每天早上天沒亮他就會叫我們起床去公園裡找找囀囀,而我們三個卻是都在公園的長椅上補覺,或者去樹林裡玩了。

影片中爸爸媽媽的去世處理的很安靜很緩慢,棄掉海浪聲的片子讓翻湧的海水不洶湧也不狂妄,就那麼安安靜靜地像無情命運往常一樣單獨留下了Elsa 和Anna. 城堡緊閉並姐妹倆分開兩間臥室的時候,我已經開始難過了。對於習慣了陪伴,共同成長的姐妹來講,這無疑是Anna最難過的一刻了。

我的兩個妹妹是一起長大的,她們睡一張床,每天晚上都會抱在一起,大妹妹上學離開的那天,小妹妹在機場哭了很久很久,媽媽說,後來她一隻抱著一隻小海豚睡覺。

電影有兩首插曲非常棒,一首是Anna唱的 Do You Want to Build a Snowman, 另一首是Elsa唱的 Let It Go.

未完


特別迪士尼,特別百老匯,童話歌舞劇和CG動畫的高度契合。

年度級別的《Let it go》,歌曲和動畫配合天衣無縫(所以也正是沖這個歌我一直也不建議看配音版,這段戲的感受大打折扣)。

情節雖然還是比較簡單,但是還是有些突破,王子男主什麼的都靠邊站,百合真愛拯救王國。

新的技術貢獻,可以解算雪的新引擎,能模擬雪這種既有粒子特性又有一定粘性能在受力時形成簇的東西,還能渲染得那麼好,未來肯定能在主流軟體里見到插件或者整合版。

然後,腦洞可以開得特別大(我主要是想說這個......)

Elsa只帶一雙手套就能抑制住自己強大到能凍住整個王國的冰霜天賦,你不覺得很可疑嗎?後面連那個鐵套手都不管用啊,為什麼區區一雙手套就能管用呢?那麼這個手套一定不是普通的手套......只有有魔免能力的東西才能抑制住這麼強大的魔力,所以這個手套其實是個法器。那麼什麼東西有這麼強的抗魔屬性呢?毫無疑問,是龍,這個手套一定是用龍皮做的,而且是條冰龍。

哪來的龍?為啥不是別的呢?我們繼續開腦洞佐證這個推論。

有人吐槽這個國家其實只有一個縣那麼大吧,為啥就有那麼大的城堡呢?

當妹妹的馬自己回到城堡時,王子意識到她出了危險,帶了幾個人以及猥瑣屯公爵的兩個手下去山上找她。可見這國家太小了,似乎沒大臣和軍隊之類的,從女王的繼位晚會上看也不過是個晚餐會規模的,還得Elsa自己做東招待來賓。但是國家這麼小城堡這麼大,裡邊還有很多盔甲,給誰穿的呢?當然我們可以說這是擺設嘛,很多王公貴族走(lou)廊(dao)里都有的。可是,結合國王英姿勃發的畫像,不由得讓人令人聯想到,國王之前是個騎士之類的,他英勇善戰,向來自己一個人就能保衛國家,所以不需要軍隊。這也能從漢斯王子在他們不在了的時候才來試圖提親可以看出來,國王要是在是不會接納他的。漢斯王子也一定對這個比較厲害的國王心有忌憚。所以我們可以推斷出國王曾經是個英勇的騎士。

那麼騎士會幹什麼呢?騎士最大的成就當然就是屠龍了啊,只有屠了龍救了公主的騎士才能擺脫流浪冒險刷怪接任務謀生的日子,被眾人推崇迎娶白富美成為高富帥走上人生巔峰啊。嗯,所以國王之前一定是這麼乾的:這個城堡之前是一條冰龍住的,裡邊還關著個公主。騎士來了殺了龍,救了公主成了這裡的國王。

手套就是冰龍的龍皮做的。

可能要問了,做手套幹嘛呢?繼續推理。

還一個問題就是,為啥姐姐Elsa有這麼強大的魔法,妹妹就沒有呢?其實基於上面已經展開的腦洞,這個問題很簡單啊,你覺得龍抓一個公主是為了陪他數金幣嗎........?Elsa其實是龍族的吧........在騎士剛救了公主的時候,他就已經得知了這個事情,為了以防萬一,他用龍皮做了手套,希望能抑制Elsa的法力。而且也基於此原因,身為一個國王,他對於地精的魔法什麼的熟悉之至,明顯是為了隨時應對不測嘛。Elsa的魔法打中妹妹之後,國王第一時間做出了反應。

所以一定就是這樣........嗯,然後為了向姐妹倆把這個秘密永遠地藏下去,國王和王后登上了精靈的白船【不是....】....總之,他們就這麼死掉很可疑啊,他們一定沒死.....

剩下還有大量腦洞,比如這個國家叫艾倫戴爾,從名字和那個有瀑布的觀景台都和瑞文戴爾那麼像是怎麼回事啊?那頭鹿真的不是瑟蘭迪爾的坐騎么?

等等........

總之這是一部很棒的動畫...................
---------------------------------------------------------------
我的腦洞基本就到這裡了........
但是同去的快樂小夥伴還腦補了更多關於黑珍珠號和冰雪女王崛起的腦洞,有興趣的可以移步微博補充討論.........

祝看片愉快


【瞎扯】冰山下的秘密——《冰雪奇緣》的三重隱喻
  在剛剛落幕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冰雪奇緣》眾望所歸地獲得了最佳長片獎,而其配曲《Let it go》也獲得了最佳電影歌曲獎,真是大快人心。不過網上頻繁有童鞋指出,這是一部反映女權主義和支持同性戀的電影,該電影獲獎說明了女權主義和同性戀在美國的勝利。我記得這種說法在觀影之初也有朋友跟我提過,後來還專門上豆瓣拜讀了幾篇影評,大跌眼鏡,原來不光有說女權的,有說同性戀的,還有說這是暗示女性身體成長的過程:白雪女王象徵了女性的生理慾望。。。唔,嗯,哈哈過後仔細想想,說的倒也都頗有道理。

  但影評下面的評論可是吵得不可開交了,一位不同意將影片過度解讀的網友深刻指出「你說姐姐是蕾絲邊,我還說姐姐其實有艾滋呢,因為有艾滋所以害怕傷害到別人,病史在舞會暴露所以逃跑,最後漸漸接受自己…你看,放到你的理解里一樣能用。」支持該影片是拉拉片的觀眾馬上站出來反駁了:「是同的確實都能看出來劇情的深刻含義。你們異性戀沒有那種感受。看不出來很正常,不知者不罪。拿無知當炫耀確實就沒意思了。為什麼這片那麼「一般」的「俗套」愛情故事在北美票房那麼高?拿了這麼多大獎?難道別人都是傻子就你聰明么?」

  爭論的焦點在哪呢?一部分觀影者認為自己的理解是基於影片的深層理解,另一部分觀影者認為這些深層理解根本就是無意義的畫蛇添足,屬於應該被奧卡姆剃刀毫不留情割去的部分。那麼到底是哪方觀點錯了呢?為什麼一曲「let it go」配合冰宮的崛起打動了那麼多觀眾的心?為什麼我們會對白雪女王被壓抑的能力懷著深切的同情?為什麼即使我們不是女權主義者也不是同性戀,童年也沒什麼羞羞的被父母發現的性經歷,仍然為女王的解放感到由衷地欣慰,在冰宮建起的一剎那心中升起一股無法遏制的興奮?這部影片能夠獲得大獎真的是因為對女權和同性戀的支持嗎?

  為了解答這些問題,讓我們繼續把該片的深(guo)層(du)挖(jie)掘(du)進行到底吧!

  第一層隱喻

  首先,我們姑且接受這部影片確實是反映了女權和同性戀,哦順便還反映了女性的生理慾望。女性被壓迫了,同性戀者被壓迫了,性衝動被壓迫了。這些理解有沒有一個共同點呢?有趣的是,他們都基於一個心理被壓迫和反抗的模型,而且都是和「性」強相關的(最後一種解讀直接赤裸裸地就是性),既然提到性就不得不想到弗洛伊德,而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來解釋,歸結起來就是:本我和自我、超我的衝突。

  白雪女王的這種力量是天生的,它可以被解釋成許多形式,但歸根結底是一種本能,是一種源於自身的力量,不是後天習得,而是先天就存在的一種驅動力。弗洛伊德給了它一個名稱,力比多(libido)。

  本我是受力比多驅動的,思緒的原始程序,充滿了人最為原始的、滿足本能衝動的慾望,如飢餓、生氣、性慾等。而力比多也是創造力的源泉,所以女王才會不斷地創作各種風格和題材的冰雪作品。人的本能是動物性的,如果任憑本我,將肆無忌憚地實現個人慾望,所以在正常情況下,本我被超我所控制和約束。超我在影片中就像是父王,以其所給予的手套,將真實的本我隱藏起來。當我們都還是小孩的時候,超我意識還沒有形成,只有本我的存在,但隨著我們長大,各種社會規則都將加諸於我們,而放任本我意識對個體的危害也會越來越大,如果到了一定時期還沒有進行約束,放任的結果就是變成熊孩子,總有一天會對其他人產生傷害。超我和本我幾乎是永久對立的,這種矛盾跟隨著每一個觀影者。

  本我和超我的矛盾激烈的時候,自我會啟動防禦機制進行調節,而最常見的防禦機制就是壓抑和否認,企圖把本我的慾望壓制下去。但本我的慾望又不會簡單地消失,越是壓抑,越是強烈,當矛盾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有可能爆發,就像那場暴雪。當然,本我的釋放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滿足,只是這種滿足往往是要通過反抗社會來承擔的。白雪女王本以為自己通過逃避來滿足了本我的釋放,但當妹妹找到她,並告訴她Arendelle is in deep deep deep deep snow的時候,她發出無助的吶喊:I"m such a fool,I can"t be free……

  什麼?你說我是想說姐姐其實是個深井冰?

  哦不不不,我怎麼會說她是深井冰呢哈哈雖然她確實很喜歡做冰(這個梗好冷),其實每個人都在精神上有這樣的情緒啦,所以我們才會對Let it go有這麼強烈的共鳴,雖然我們不一定是同性戀。(說到這個,同性戀倒是一度和戀童癖、戀獸癖、戀物癖等一起被認為是一種心理上的性倒錯,現代也有說法是基因層面的,這個問題不深究)

  既然每個人多少都在精神上存在本我壓抑,那麼這種原初慾望總會通過某種方式來釋放。弗洛伊德認為,夢境是人類釋放本我慾望的一種形式,藝術創作的奧秘, 在於滿足藝術家個人得不到滿足的願望, 藝術作品本身是這些及不滿足的願望的「代用品」。而榮格認為欣賞文藝作品是觀賞者和作者共同做的一個夢。我們在女王將冰宮建起的一剎那心中升起的感動,正是緣於這個橋段使我們共同做了一個美夢。因為作品在某種意義上和我們產生了共鳴,我們才會入戲。入戲的過程也就是一個自我催眠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使我們跟著創作者的步調,使得潛意識的一些願望得到了滿足。滿足了才會覺得好爽,然後才會點贊。你不信,看現在商業電影有多少敢不是大團圓結局的,直接影響觀眾評價啊親!——那麼好的主角怎麼就死了我擦果斷一星!嚴肅影評人滾粗!《魔發奇緣》跟《冰雪奇緣》的主角原著都是平民女性啊!都變成了公主了啊!難道不是在滿足女性觀眾的公主夢么。。。把原來的王子主角換成平民,不也是在滿足男性屌絲觀眾的冒險夢和贏取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的夢想么。。。君不見,迪斯尼的對頭可是老老實實把這個原則寫在名字里了:Dreamworks。

  這也正是我使用某種意義上比較古老的分析心理學觀點而非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觀點來解讀影片的原因:這些理論更多地介入了美學和藝術的創作中,而且確實能夠更好地切合那些具有明顯象徵性的文學作品。比如說迪斯尼的前部作品《魔發奇緣》,公主從剛出生就被帶到了高塔封閉起來與世隔絕,能夠接觸的只有一個老巫婆和三本讀了又讀的破書(連個電視都沒有),按照行為主義的觀點她將變成神馬樣子?還能成長為那個藝術范兒十足,畫得一手好畫,熱情友好活潑大方,完全沒有受到巫婆身上一點邪惡因素影響的美少女嗎?唯有用精神分析的觀點來解讀才符合邏輯:她生而為公主,骨子裡就是善良勇敢活潑大方的,她的潛意識和本我、自我的構成是有著先天優良因素的。

  當然,用精神分析的理論來解讀,因為每個人本我與超我的矛盾不同,理解影片的角度自然也不一樣,有的人讀出了女權,有的人讀出了同性戀,更有的人直白地讀出了性壓抑,但將自己的解讀強加於人,未免有失偏頗。這就像是《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的厄里斯魔鏡,只反映出本人最深切的願望:

  「你能看見你的家人都圍在你身邊嗎?」(哈利問羅恩)
  「沒有——只有我一個人——但是跟現在不一樣——我好像大了一些——我還是男生學生會主席!」
  「什麼?」
  「我——我戴著比爾以前的那種徽章——手裡還舉著學院杯和魁地奇杯——我還是魁地奇隊的隊長呢!」羅恩好不容易才使自己的目光離開了這副輝煌的景象,興奮地看著哈利。「你說,這面鏡子是不是預示著未來?」

  以上是《冰雪奇緣》的第一層隱喻。「神馬?只是第一層嗎?」我想有些童鞋已經開始暈了,另一些童鞋對這種「過度解讀」嗤之以鼻,還有些童鞋對剛才所述的內容不屑一顧,覺得實在太容易想到……不過這些被「深度挖掘」後的真相仍然只是表象,還有更加詭異的內容潛藏在冰山下面。

  第二層隱喻

  心理物理學的創始人費希納曾經提出過一個冰山理論:人的心理類似於一座海面上的冰山,我們能感受到的意識只是它露出海面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是潛藏於水下的,也就是人的無意識(潛意識)。弗洛伊德繼承了這種觀點,而榮格認為,冰山下若隱若現的部分還能夠被我們覺察到,這些可以歸為個體無意識(可以類比《盜夢空間》的第一層夢境),他下面有更龐大的部分,我們甚至對此毫無知覺,這些部分也就是所謂的集體無意識(社會潛意識)。集體無意識的存在是人類千百年進化的結果,是潛藏在人類本能中的傳承思維,例如對太陽的崇拜、對洪水的恐懼、對於維持生命的渴望、對於繁衍後代的本能等等。《盜夢空間》中的最後一層夢境limbo,就像是這種集體無意識的詮釋——這層是人類共通的意識。

  在榮格的社會無意識理論中有一個重要的要素,就是原型,其中有一種最廣為人知的原型:阿尼瑪。很多人將其理解為男性精神中的女性要素,這麼理解當然也沒錯,不過是有點略顯簡單了。(每次想到阿尼瑪這個次都不禁讓我想起暴走漫畫……)

  我們不妨看看《冰雪奇緣》的原著冰雪女王講述的是一個什麼故事:

  從前有個小男孩,還有個小女孩……(什麼?不是王子和公主嗎?)他們他們活潑又聰明,他們調皮又靈敏,他們自由自在生活在那綠色的大森林,他們善良勇敢相互都歡喜……(額,好像有奇怪的橋段混進去了)後來呢有一面魔鬼的鏡子被打破了,有一片碎片呢就進了這個小男孩的心裡,突然他的心變成冰塊了。從此小男孩就和小女孩不那麼融洽了,小男孩看什麼都不順眼,最後變得很冷酷。有一天,在一個下雪的夜裡,一個白雪女王駕著雪橇就這麼出現了。後來小男孩被白雪女王給帶走了……再後來小女孩就去找小男孩,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在冰雪女王的地界兒找到了小男孩。小女孩衝進去就喊吶,小男孩不搭理,心結冰了嘛。後來呢?「她的眼淚像流不盡的溫泉,流進男孩的心裡,直到把心裡的鏡子碎片都融化掉」。於是他們就歡天喜地地回家了。

  在這個故事中,白雪女王沒有動畫中那麼有個性,似乎只是個單純的反派,或者只是一個符號或象徵。那麼這種象徵是什麼呢?一些學者認為,這個白雪女王就是男孩心中的阿尼瑪原型。如果不用童話語言來表達,這個故事將會簡略成這樣:男孩和女孩相愛了,男孩和女孩因為內心的不協調矛盾了,男孩和女孩複合了。

  榮格曾經這樣形容阿尼瑪原型:「她以一種最痛苦的方式使我們的精神生活複雜化,她出現在我們面前,像女魔一樣坐在我們頭上,變換成各種各樣的形象——比如一個女巫——一般來說顯示出一種難以容忍的獨立性」。

  電影中的劇情經過大刀闊斧的修改以後,增加了一個王子,這個王子在劇情中雖然是個反派,但那段《Love is an open door》唱的可是真愛啊,所以在去童話化的故事模型框架中,王子、女王、馴鹿男,其實都是一個人,他們都是女孩的男友的不同心理構成。我在看這部片子的時候,曾經一直以為編劇會安排安娜和克斯托夫作為情侶,可是當看到最後才發現,克斯托夫對冰的熱愛其實是個暗喻,妹子的三個情感選擇,壓根就是三位一體的。

  當然學術界對原型理論的評價褒貶不一,我對其也只是部分接受,很多東西只可意會無法言傳,可是該片剛好和其十分契合,所以就拿來做個栗子,算是第二層隱喻吧。

  第三層隱喻

  突然發現已經9點多了,趕快草草把第三個隱喻寫完收工。估計寫到這已經沒什麼人看了,索性就偷偷懶,直奔主題吧:安娜的第三層隱喻返璞歸真,極度簡約,又非常直白,那就是:冬天。

  啊?腫么這麼簡單?冬天就完事兒了?

  額,是的,這是潛藏於潛意識深處的,死亡恐懼。在四季中,冬天意味著萬物凋零,而冬天的到來總是帶來死亡的陰影。安娜在山上建築的那個冰雪城堡不知大家是否仔細看過,其帶有典型哥特式建築風格。如果有興趣可以去搜一下著名的哥特建築「烏爾姆主教堂」,你會發現有強烈的既視感。在沃林格爾所著《哥特形式論》中,曾經將這種建築風格描述為「像原始人一樣感到彷徨和恐懼,希望從中解脫,使得內心世界安寧」。

  冬天又代表了自然的力量。在很多影片,尤其是動畫片中,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都被作為一個明顯的主題。比如《瓦力》、《風之谷》、《幽靈公主》,《千與千尋》中的滿是污垢的河神也戲謔地表現了工業文明侵襲自然後的災難性後果。由於潛意識中對自然的敬畏,往往在這些影片中代表自然的一方會戰勝工業文明,就像《阿凡達》所描述的戰爭故事一樣。在影片中,克斯托夫和地精一起長大,他正象徵了人類潛意識所嚮往的上古文明,而王子是從現代文明的城堡中長大,格調上就輸了。

  如果聯繫另外一部動畫電影《守護者聯盟》的主角Jack Frost,便更好理解。Jack Frost本身是一種自然現象,但是以擬人化的比喻最終被賦予了人格。事實上Anna早就被網友發現其與Jack Frost的很多共同點,包括能力、造型、性格……網上甚至可以找到很多以他倆為共同主角的cosplay和自製海報,甚至還有一首用Jack Frost角色剪輯而成的男版《Let it go》(感興趣可以優酷到)。

  2013年9月7日,英國《每日郵報》網站報道,寒冷的北極夏季造成冰封海面的面積比2012年同期增加近161萬平方公,增加了60%。這一從2012年歷史低點的回升發生在英國廣播公司(BBC)作出北極冰將在2013年消失的報道6年之後。

  2013年9月10日,英國《太陽報》報道,人們擔心全球變暖帶來極端天氣,但是科學家們驚奇地發現全球其實是「變冷」了,因為覆蓋北極的冰川面積較2012年變大了。地球最北端的冰層覆蓋面積一直以來都被視為氣候變化的指示標。

  所以,是的,在這種意義上,該片的主旨似乎更加清晰了,這是要告訴我們:

  winter is coming


迪士尼弱智公主片是我停泊心靈的溫暖港灣。迪士尼勵志音樂劇是我燃燒熱情的閃閃火苗。這次的Frozen,有倆公主,把港灣double了;音樂也很優質,把我的火苗也徹底燒起來了。畫面一如既往的教科書質量,裙子也都很好看(?_?),Elsa剛換上大開叉的冰藍裙子款款走來風姿怎麼會那麼綽約這是公主劇還是Beyonce?

節奏典型的迪士尼利落,上來就該摔的摔該埋的埋該死的死該冷的冷該呆的呆。情節發展也並不弱啊。本來看的就是動畫片,到底是要哪樣的情節才叫不薄弱啊。反正我是覺得要單論劇情那絕大部分在「玩3」面前都是戰五渣。迪士尼這種類型片要以劇情複雜取勝就搞錯重點了。起碼「Frozen」在故事處理上乾淨利落,起承轉合都很自然。可以猜到結局但也會出人意料:要知道真愛之吻都不是男主給的啊,高大全的南國王子到三分之二處還反轉了啊。

配角也有亮點。覺得雪人有點像怪物公司的大眼仔,滿嘴跑火車,滿腦袋都是怎麼用力地活。特別是人家一問它怎麼樣它就把散成一地的身體拼起來激動地說wonderful,讓我想起大眼仔前一句還讓人覺得他又被冷落了後一句他就噶激動地說啊老子上封面了!

只是不知大家有沒有覺得Idina Menzel這次配音有失水準,剛開始我都沒聽出來是她。Jonathan Groff唱功也了得可惜沒怎麼給發揮的餘地。

迪士尼的公主片和音樂片和公主音樂片永遠都不會過時,應該總有像我這樣的腦殘粉,不管到多大,也願意會有時候把熱情寄託給猜得到結尾的電影,寄託給美麗堅強的公主,想像我就是她,唱著Let it go, Let it go,鏡頭從我腳下徐徐升起,然後一個仰角,順著歌聲的高潮,順著展開的雙臂,世界綻放出一片華麗。

那時候我總會像小孩子一樣開心滿足。


前天去看了《冰雪奇緣》,真是部動人的迪士尼動畫,大愛!之前我說喜歡《神偷奶爸2》,那是看著樂呵好玩的感覺,沒有多少回味(除了無敵萌小黃人)。但
看《冰雪奇緣》有種強烈的投入感:故事不蔓不枝一直很抓人,角色鮮明有趣不廢話,畫面美輪美奐華麗精緻——迪士尼近年不知是否得到了皮克斯的幫助,在3D
CG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終於將2D動畫時代以《幻想曲2000》為代表的達到高峰的技術呈現為3D
CG畫面了。影片中的雪景效果非常驚人!當然其3D立體效果也極贊,上面那張圖的場景讓人如身臨其境,多處場景出畫感都很強。

  
最贊的是此片回歸了迪士尼的傳統,但又有很多不落窠臼的地方!它幾乎就是一部音樂劇電影,而不是在動畫片里加了一些歌曲而已。音樂與故事、角色、情節發展
緊密相連:一開場就是一段北歐風味十足的宣敘調,頗有點《悲慘世界》開篇的感覺;艾爾莎和安娜在冰宮殿的精彩對唱將角色情緒推向高潮;雪寶那段爵士風十足
的「夏天暢想曲」有趣又好聽,百老匯風味十足!當然《Let It
Go》一段也是華美無比!可惜片子後半部為了敘事,基本沒有安排歌曲,如果結尾再有至少一首佳曲,感覺就完美了。

  影片故事主題並不深刻複雜,但呈現得很漂亮,比《長發公主》之類好很多。這是個老幼咸宜的故事(順便說一句,影片的北歐背景設定也很贊),不
過四位男女主角的設定還是很大膽的,其相互關係和發展做得非常漂亮,一絲不亂。尤其結尾,三角形的關係和情節逆轉一下擺脫了俗套,令人印象深刻。最後大地
春回一段儼然《幻想曲2000》中場景再現。

  迪士尼動畫最近兩年強勢反彈,看來是完全走出了從2D到3D時代的不適應時期。既有《無敵破壞王》這樣比較新式的,風格與以往很不同的動畫
片,又有《冰雪奇緣》這樣銜接上《獅子王》、《美女與野獸》等經典的佳作
。我得說一句:《冰雪奇緣》堪稱2013年最佳的北美動畫片,在我心裡它比《瘋狂原始人》和《神偷奶爸2》都出色!我相信法國那部《艾特熊和賽娜鼠》與宮
崎駿的《起風了》都一定是很棒的作品,不過《冰雪奇緣》絕對值得一座奧斯卡小金人!


重新組織下,寫一點個人的看法。

-----------------------------------------------------------------

Elsa女王美到爆,鞋子美呆了,看了壁紙才注意到的!!!大家也反映壁紙的那張效果不好,我就貼一張電影里的截圖,真的很好看啊!!

這個鏡頭特寫只到了影片的最後才出現。

-----------------------------------------------------------------------------

說實話這個片給了我一個很大的教訓,不要以海報的喜好程度來判斷片子的內容。對我來說這是一個非常討我喜歡的片,好聽的音樂,優雅的動作,美麗的場景,豐滿的人物,勵志的故事。我覺得一個片能做到這些還老少咸宜,已經非常的不容易了,如果非要做類比的話我覺得雖然它總體來說比不上獅子王但也是在它之後最好的迪士尼動畫了,也應該是迪士尼的里程碑式公主片。

冰雪奇緣我先後完整的看了四遍,先在電腦上看了兩遍,又去了電影院看了兩遍3D。就冰宮和Elsa變身後的一些鏡頭,這些看了就完全值回票價。到現在我手機里這片的OST還在無限循環,冰宮在我腦海中無限次建立,Anna無限次的唱Together,Elsa無限次唱I"M SUCH A FOOL 和 I CAN"T。如此美的Elsa,完全路人轉腦殘粉了

我喜歡看大家挖掘這個片的一些資源和製作過程,也讓我知道了很多電影本身之外的幕後故事。得知這個片的命運多舛,得知Elsa從本來的一個反面角色到現在為了不傷害別人才躲起來的一個正面角色,感嘆這樣巨大的改編真是神來之筆。也讓我知道到在這樣一個團隊中工作是讓人多麼的愉快。

但是,看到一些回答評論說什麼性取向什麼的氣就不打一處來,一個迪士尼出的動畫片,夾雜這麼多成人話題暗示什麼的,請不要秀智商好嘛。樓上有個答案里就更沒譜了,Elsa被父母關起來的時候才8歲,在小女孩8歲的時候就能看出人家的性取向?你們夠了。我不是開不起玩笑,但是第一個人說的時候是玩笑,說多了還正兒八經漏洞百出的發揮就變噁心了,造嗎!

------------------------------------------------------------------------
喜歡的也推薦來看看

如何評價《冰雪奇緣》里的音樂?水準,製作如何?
《冰雪奇緣》的冰宮是如何建成的,有哪些細節和特色?
關於《Frozen》你可能不知道的22件事 (冰雪奇緣 影評)
迪士尼文化的創新與傳承(長文慎入) (冰雪奇緣 影評)


大家都提到了特效,我來從另一個方面講一講。
有的人說被各種歌唱帶齣戲,我想說哥們你發現了這部動畫的不同之處了!這是一個動畫化的音樂劇,而不是傳統的迪斯尼的公主類動畫。從演員表可以窺見些許端倪,裡面請的配音演員幾乎全部都是音樂劇演員:女王大人是壞女巫、男主是現在很火的Johnathan,雪人一聽就是The Book of Mormon裡面的小胖紙好嗎!!女主也有音樂劇功底。
音樂是按照音樂劇來寫的,一聽就是很明顯百老匯音樂劇的節奏。有人會發現人物的動作表現的很誇張,比如女王大人的Let it Go這首歌裡面,有些表情動作很戲劇化。我想說這一挑眉一抬手完全是音樂劇的表現呀!而傳統的迪斯尼動畫也有唱歌,但並不是像Frozen這樣佔據如此大的篇幅,只是用一兩首歌來表現主人公的情感,是歌舞劇,而不是音樂劇。Frozen里則是直接用歌曲來對話,而不只是一種輔助手段。

我個人反而覺得這部劇如果改編成音樂劇其實效果會比動畫片好。而在動畫片裡面,人們要關注的東西太多了,音樂反而不太重要,作為一部電影來說,我覺得情節上讓人覺得有些突兀了。
有的人說劇情好、不再是王子公主的價值觀,我覺得這點都不叫個事,多去看看現在音樂劇就知道這部動畫的故事也是現在的「主流」戲劇價值觀——「就是要顛覆給你們看」的價值觀:好幾年前Wicked裡面的為「壞人」正名、姐妹情誼、包括反映了很深層次的政治方面的黑暗(其實我倒是很為Idine難過,因為她在Frozen的女王角色和Wicked裡面太像了,都是善良而自閉的姑娘,被人誤解被逼上反路並且姐妹出現隔閡,最後冰釋前嫌happy ending,可以看出她已經算是被定型了);Avenue Q裡面落魄者們大唱「Everyone is a little bit racist"來鄙視現在動不動給人貼「racist」標籤的行為,最後大家迎來歡樂的大結局靠的是一個pervert鄰居上網賣黃片的錢;12年同一個編曲的the Book of Mormon更是挑戰幾乎所有人的信仰,但是它沒有落腳在單純的「信仰都是編出來的」這一點,而是最後告訴你如果活得痛苦那就聽從這些信仰、或者自己make up些自己可以相信的信仰也未嘗不可……和這些比起來,我覺得迪斯尼其實只邁出了一小步,或者可以說,迪斯尼仍然在追逐價值觀的潮流。

最不滿意的地方…男主唱歌太少,畫得人物這次竟然和演員長得不太一樣(沒有演員那麼帥呀),浪費啊浪費


我在聽著Let It Go看公主變出宮殿的那一段的時候,我能感覺到3D眼鏡後面我的眼睛幾度濕潤。

我已經長大了,再一次像小時候那樣看到迪士尼經典的華麗場景,伴隨著美妙的音樂,各種神奇在影片中迸發,我的心情變得比以前複雜。
我不再是純粹地為這些神奇感動,我感動之餘,我感到強烈的惋惜。

我為當前我國萬千被束縛的大腦感到深深的惋惜。

為什麼迪士尼擁有如此長久不衰的魅力?
我覺得是永不熄滅的生活熱情與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如果現實生活中做不到這些絢爛與美麗,他們也要呈現。

我覺得在看著公主一揮手,宮殿立地起的時候,
每一聲歌聲的吶喊中我都看到釋放的魅力,

無盡的可能性啊,魔法是什麼,是可能性。
我看見整個屏幕都充滿了可能性帶來的魔力!


我們從小都被告訴,沒有神,沒有鬼,沒有奇蹟,
有的是正確答案。
激勵人的叫雞湯,短的叫抖機靈,迫不及待地去指責,去指出錯誤。

孩子接受的最多就是巴掌:沒用!不可能!錯!高分才行!不許亂來!


就要亂來!
亂來啊!變啊!呼風喚雨啊!變啊!牛鬼蛇神!變啊!五顏六色!
變啊!地動山搖!變啊!違抗一切常識去變啊!變啊!把一切的可能性都變到屏幕上!


你問什麼沒有了西遊記、沒有了葫蘆娃、為什麼?
因為不要亂來,請看背後的答案。
不要亂來,聽老師怎麼說。


我很久以前曾經在在批評教育的聲音中,教育體制扼殺創造力的吶喊聲相當大,「創造力」究竟是什麼? 里說過,創造力,我認為就是可能性,創造力,就是一個人能夠給予自己與這個世界的更多可能

我再次從迪士尼動畫片,明白他們的小孩子,擁有更多絢爛的可能性。

我太感動了,我遺忘了被迪士尼感動的感覺太久了。
以至於當我走出影院,我知道這部動畫片只是迪士尼的一般水平之作,
我也明白在這個市道它的出現必然會被過譽。

但是它還是,治癒了我的心。


會有冰雪奇緣2嗎?
劇情可以是老國王王后之死背後的秘密。總覺得他倆死得蹊蹺。
反派可以有融冰特技,然後騙女王製冰,試圖水淹陸地,讓大海洋帝國統一世界。這樣還可以賺一個高大上的主題呢:地球變暖的危害。
可以設定反派是只魚精,就是反派弄翻了老國王王后的船。
美人魚可以作為正義的一方出來馳援!


迪士尼公主電影系列,一直都很好地體現了美國女性主義的發展,反映了各個時代的價值主流以及最新風向。Frozen不僅繼承了這一傳統,繼續發展女性(公主)的品質和形象,還以隱喻的方式加入了性取向這一新的維度,也契合了近年來逐漸壯大的同性戀平權運動。簡單地說,就是三觀很正,且政治正確。

看到這裡,一些人可能已經在想:「尼瑪女權主義又在過分解讀,想給人洗腦了」。行,為了照顧最廣大知友的感情,我們先退一步講。

看來部分知友們的感情還是很難照顧啊...說明一下吧:本文包括三層解讀,層層遞進,觀眾能看到哪一層、想看到哪一層都行。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解讀又不是答案,又不是高考閱讀題,有些解讀即使你不同意,也不代表就是「錯」的,有相關經歷的人也許會有很大的共鳴。人不能太以自我為中心,要嘗試接受這個多元化世界裡的眾多的可能性。

這部電影講了兩個主題:
一、在個人層面上,人要認識自己,接受自己,解放自己,並發揮自己的能力改變自己和他人的生活;
二、在家庭和社會層面上,人要學會接受那些與自己、與大多數人不同的人,給予愛,接受愛,幫助她們融入社會,造福社會。

兩條合起來就是:
世界上有一些生來就與眾不同的人,他們可能很難被家人、被社會接受和理解,他們會被迫壓抑和隱藏真實的自我,以求不被排斥和傷害,他們時刻害怕自己的與眾不同會傷害到他人,但其實自己卻是最大的受害者,在他人的誤解和憎恨中,他們也開始恨自己。但電影希望鼓勵那些與眾不同的人不再躲在陰影中,而是打開心扉,擁抱真實的自己,認識自己的潛力,做自己的主人,用愛去融化與他人之間的隔閡與誤解。同時,社會,尤其是家人,應該盡量去了解他們,接受他們,鼓勵他們,引導他們發揮自己的能力,用真愛為他們擋下現實殘酷的利劍。這其中的主題:個性和人性的解放,家人的意義,多元化的價值觀,包容和開放的社會,都是符合(包括但不僅限於)美國的主流價值觀、時代潮流和社會前進方向的。這電影非常適合家長帶孩子觀看,一方面提醒家長不要壓抑孩子的天性,不要關上孩子心靈的門窗(否則可是會葬身大海遭報應的哦-_-||),一方面鼓勵孩子敞開心扉,與父母家人進行溝通(說不定會發現自己有很牛逼的魔法哦~)。

一些人可能覺得這些說理的東西太無聊太老套,但對於那些親身親歷過的人而言,一定是刻骨銘心的。我相信有不少人看完會希望自己的成長過程能有所不同,會思考那個被禁錮和封存了的自己是否還能被喚醒,會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會下定決心進行那場一直在嘗試迴避的談話。

你也許覺得那些與眾不同的人很少,或與自己無關,但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有類似的遭遇,只不過大多數人早已忘記了那個被埋葬的自己,以為自己向來就和其他人都一樣,其他人也向來和自己一樣。

————————————————————————————————————————

這裡插入一段我同學的解讀:

Elsa和Anna分別代表了女孩內心的兩個側面:前者桀驁孤絕,乃至過於冷峻,後者爛漫柔情,儘管有時花痴懵懂。兩個小公主各自的成長過程和最終的重歸於好,象徵著溫暖和理性相輔相成。Elsa學會了駕馭自己強大的力量造福世界;Anna終於辨清了善惡,還學會了無私的關懷。

所以,這是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從最初的自我傷害、自我封閉,到之後的逃避、衝突,逐漸建立理解,最後自我接受和救贖。這些都是成長和成熟過程中可能會經歷的一些階段,算是一種很經典的文學表現手法和人文關懷。

————————————————————————————————————————

下面加入女性主義解讀:

之前說了,迪士尼的公主電影很好地反映了女性主義思想在美國的發展和社會主流價值觀的逐漸轉變。具體請看豆瓣五喬的文章:八十年後,王子終於露出了真實嘴臉——從迪士尼公主電影看女權主義的發展 (冰雪奇緣 影評)。寫得極好。簡單來說,公主的形象從早期的萬年花瓶、待字閨中、賢妻良母,一輩子就各種等著被高帥富王子愛上,被王子吻醒,被王子娶回宮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到後來慢慢開始女性自我意識覺醒,開始有思想,有主見,有缺點,有叛逆,人物塑造也逐漸立體豐滿有深度,再到後來各種挑戰傳統,公主的生活不再被王子和愛情定義,而是由她想什麼、做什麼來定義。

Frozen繼承了傳統,也邁出了一些新的步子:

  • 主角是兩個公主,王子只有一個,還是個反面角色。
  • 大公主是整個電影里唯一會魔法的角色,氣場跟其他人根本不在一個維度(導演!她的畫風怎麼和我們不一樣!),來一萬個王子也是炮灰...而小公主沒半點公主范兒。
  • 相比以前許多完美的白馬王子,這應該是第一次出現邪惡的王子。Anna從早期刻板印象般的花痴和童話般的愛情,到最後敢於擋下王子的劍,並發出衝擊波把王子彈飛 -_-||,也是一種女性意識的覺醒和成長。換成一些早期公主的話早就從此幸福地生活了好幾輩子了。
  • 麋鹿男的角色很奇妙啊,首先配音演員是gay,然後跟他那頭麋鹿身狗狗心的伴侶長期保持很微妙的關係...反正就是沒有王子,也沒有男主的感覺。
  • Anna尋找真愛救命,大家都以為肯定是麋鹿男一吻英雄救美的狗血,結果突然一個反轉,姐妹親情才是真愛(有人會說是百合,但這裡應該只是親情,後面細說)。麋鹿男跑掉半條命趕過來,好不容易有點白馬王子的感覺了,結果只是前排圍觀了兩姐妹拯救世界,真是最悲催最沒存在感的男主了吧。不一定只有愛情和男主才能拯救女性。
  • Elsa開大招造房子那段代表了釋放girl power,解放自我,不再受到性別角色的拘束和限制,不再做乖乖女,而是蛻變為成熟、自信、強勢、獨立的女性。Let It Go的歌詞跟Katy Perry的Roar有相似的主題,都是從壓抑和沉默到覺醒和爆發,一個是在山巔看太陽升起,一個是讓世界聽到自己的吼聲。【MV】Katy Perry
    -Roar-高清MV在線播放

——————————————————————————————————————————

下面再加入一層關於性取向和出櫃的解讀:

  • Elsa從小是lesbian,與別人不同(會魔法),一開始挺開心的,也很無害,但父母怕她給妹妹帶來不好的影響,把她也帶成女同,就讓她隱藏自己,控制自己(手套),把姐妹倆疏遠隔離(那扇門),而且她父母還怕「家醜」外揚,把門窗都關上,不許Elsa出門(不讓她出櫃)。
  • 關門和開門這兩個意象跟LGBT的關係是非常緊密的。開門——出櫃,英文就叫come out of the closet,簡稱come out. 英文里還有個詞,叫skeleton in the closet,意思是家醜,Elsa爸媽顯然把她的性取向當做家醜,不能讓外人知道。城堡的門窗被關上時的那三聲「哐」,對大多數人來說只是一個普通的音效,但對LGBT人群來說,可能每一聲都重重砸在他們的痛處。
  • Troll部落長老問她爸媽她這能力是天生的還是後天被詛咒的。這影射了關於同性戀成因的重要辯論:到底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的。現在主流觀點是,天生為主,後天為輔,但既不是疾病也不是變異,只是正常的少數派而已。
  • 她爸媽的遺像被黑布蓋上那一幕象徵著恐同的時代將會逝去。
  • 她的性取向在舞會曝光,別人都視她為異端、怪物,她被社會排斥,被迫離開。這與同性戀在歷史上的遭遇非常像。
  • 性取向曝光後,Elsa反而如釋重負,開始真正探索和了解真實的自己(在雪山上開始主動使用魔法),並逐漸接受和喜歡這樣的自己(魔法用得越來越high),開始卸下枷鎖(脫去披風、手套),告別舊的自己(回頭眺望)。接下來,她想看看真實的自由的自己能有多大能耐,於是嘗試挑戰極限(開始放大招),建起了屬於自己的城堡(象徵著自主和獨立,但也象徵著她與社會依然有著深深的隔閡),在放下頭髮換上新裝的那段高潮里,她完全從順從妥協的異性戀乖乖女蛻變成為了真正的女王,掌握自己生活的女王(對比前後的服裝樣式和走路姿態),從陰影中出來(正式出櫃),在日出中迎接新生。
  • 南島王子在對Anna解釋自己動機的時候,提到為什麼不嘗試勾引Elsa:"But no one is getting anywhere with her",這應該算是比較明顯地暗示她的性向了。另外,Elsa的魔法是冰系的。火往往和性感有關,而冰往往意味著性冷淡,當然這是完全從男性視角說的,所以Elsa是女同的話,在男性社會視角看來自然是冷淡無法接近了。
  • 電影從頭到尾,Elsa沒有表現出對男性和婚姻的任何興趣或期望,甚至也沒有任何其他人提起過這件事,這在絕大多數公主電影里都是很難想像的。
  • 結尾,Elsa用愛融化了冰,象徵著社會逐漸被真誠的愛感動,認識到真愛平等地存在與異性與同性之間。

有一種說法認為Anna也是lesbian,跟Elsa一對,我覺得不太可能,畢竟是親姐妹,這條線還是不能碰的,Anna最多可能有點bi-curious,還在探索自己的性向。當然,有意思的一點是,Elsa頭髮是銀色的,但她爸媽頭髮一個黑色一個紅色,好像不太可能生出銀色吧?也許Elsa和Anna不是親姐妹?那貌似還真有百合的可能?怎麼有種天龍八部的感覺...

不得不說,Elsa作為lesbian從受壓迫和排擠到出櫃再到被接受的經歷,是這部電影一種完全可行的解讀。Let It Go簡直就是鼓勵出櫃的集結號,讓同性戀們不要顧及社會的壓力,更不要討厭和憎恨自己,學會欣賞、接受和表達自己。其中的歌詞寫得很好,應該能引起不少共鳴 http://www.metrolyrics.com/disneys-frozen-let-it-go-lyrics-idina-menzel.html

本屆金球獎Frozen力壓《瘋狂原始人》,很可能跟最近LGBT運動勢頭正盛以及電影界同性戀支持者較多較活躍有一定關係。

——————————————————————————————————————————

總之,這部電影至少有以上三層含義。性取向這個相對爭議的話題還是藏得很巧妙的,不是太晦澀,但又不是對孩子的說教,不會引起部分家長過分擔心。觀眾想看到哪一層都行,都算是有教育意義,當然即使是只看看劇情特效聽聽歌,也是有不錯的娛樂價值的。


春節期間,《冰雪奇緣》等電影先後上映,各大電影院排行榜上榜中,《冰雪奇緣》成為了佼佼者。它以動畫片的形式,用實際情景無法表達的方法,講訴了一個王國的公主擁有魔法,因為無法控制這種魔力,傷害到了自己的妹妹,被與世隔絕,隨著時間流逝,擁有魔法的公主被加冕稱王這天,因為憤怒讓魔力爆發,把夏天的世界變成了冰雪王國,隨後,發現了能控制魔法的能力就是真愛。這種愛不限於愛情,它可以是親情,可以是友情,甚至可以是對子民的厚愛。沒有一顆愛的心,就只有寒心了。

在整個故事編排結構上,一環接著一環,前面所有的情節都只是一種鋪墊,都只是為最後為什麼夏天變成了冬天,要怎麼結束這種冬天,為什麼叫奇緣,為什麼穿插那麼多的鏡頭造勢,直到最後真愛能解凍,化解了我們心頭的疑惑,也一下子把每個人的心扣住回到現實,令人深省,令人回味無窮。公主愛上了王子,似乎天經地義,但也只有賣冰塊為生的窮小子,作對比,才讓公主明白真愛不是一見鍾情時的欣喜,更不是甜言蜜語時的歡欣鼓舞,而是在你面對困境時伸出雙手,在你囂張時跟你鬥嘴,在你受傷時緊張焦急,……,是能為了你不顧一切。兩位公主的隔膜,姐姐是關愛,妹妹是不理解,由愛產生了隔膜,也因為愛化解了災難。子民們對於公主的魔法剛開始視為妖魔,直到明白苦衷,直到冰雪融化,直到彼此被接受,才有了在夏天瞬間能享有冬天的奇妙,才有了其樂融融和諧的畫面。至於那些乘人之危,落井下石的無名小輩,也終會得到世界最公平的評判和處罰,這是我們人類共同的期許和願望,我想我們都希望是這樣。

在整個視覺效果上,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也因為這個逼真的畫面刻畫了人物最真實的反應。擁有魔法的公主慌慌張張逃往森林的時候,走到哪裡,哪裡就成了冰天雪地,無疑她無法控制自己的魔力,就像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一樣,也更加突出她內心的孤獨,也許只有奔跑才能發泄它內心多年來壓抑的恐懼吧,也許只有不停奔跑才能讓她去冷靜面對結果吧。電影插曲《let it go》,在她施展魔力弄得冰雪城堡,各種冰雕時奏起,也讓我們看到她有多想釋放這積攢多年的內傷,她多想輕鬆地活著,多想不被外人視為怪物,多想能控制魔力不傷害到他人,多想只想好好地活著,與凡人一樣,多想活出自己的樣子。有很多內心的東西,實實在在的場景里,無法達到淋漓盡致的效果,也只有動畫才更揪住觀眾的心,更讓我們清醒的認識,或許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人群,在面對他們時,只有愛和理解才能把人與人之間的這種冰封的冷漠破解,我們更需要像一首歌《相親相愛一家人》,更需要去寬容和諒解他們被迫的錯。大到一個民族,我們更需要團結去振興我們的家園。

為《冰雪奇緣》點32個贊!


迪斯尼當之無愧的新經典。


這是一部,必須帶小朋友(特別是女孩子)來看的電影。
什麼百合,女權,真是YY的夠夠的了。

從前的王子公主在一起,之後怎麼生活的梗已經被講爛了。
大部分女生都有公主情結。
大家敢說從前的動畫片沒有誤導嗎?
這部真是對小朋友輸出正確價值觀的電影。
1、王子情結:這裡面的設定告訴大家,一開始就什麼都很好,什麼都和你一樣,對你特別好,熱情似火的人,不一定是真愛,很有可能是有所圖(現實中可以解讀為:權力,地位,金錢,美貌,性伴侶,甚至是老婆的功能)。
相信很多涉世未深的姑娘都會遇到一些渣男,進入感情誤區,以為這就是真愛,在一開始判斷不好,容易耽誤終生。特別是有時候逆反心理重,不顧家人反對,一定要在一起。這樣的例子在,天涯豆瓣,甚至是知乎,一抓一大把。
電影里,姐姐反對的原因,也不是別的外在條件,而是這不是真愛。
2、弱化父母的權威,承接第一點來說,就是,裡面姐妹、閨蜜的形象,童年一起玩耍,父母故去後相互依靠。非常符合現在時代的情況,現在年輕人,由於互聯網的發達,接觸的事物多,了解的信息寬,對世界的看法,更多的來源於外在(電影中的畫),父母更多的是提供物質的支持(電影中的王位,地位,金錢),成年後三觀的基本塑造,更多的靠姐妹自身去感知。

3、【核心】自我的認知與對個性化的寬容。
姐姐走向雪山的那段,很多人說是出櫃,狹隘了。
要知道,人是獨立存在的個體,每個人都不一樣,本身有的屬性和特質,天賦等,因為和其他人不同,被妖魔化,認為會傷害到他人。而父母以及姐姐加冕後,被發現操控冰雪天賦時大家的反應,隱喻了,社會對於陌生天賦技能的恐懼。目前很多反人類的群體,本身是具有很強大的技能,很好的天賦和才華,因為被排斥指責羞辱,那些恐懼憤怒激發了陰暗面(寒冷的冬天)。
女王逃到大雪山,接受了自身的個性,並且在當時的環境里,並不會傷害到其他人,可是她仍然是孤獨的,恐懼的,無法控制自己的,最後妹妹的寬容,信任,義無反顧地保護,讓這一切得到了消解,讓她最終明白,「愛」才能讓一切變得溫暖,才能讓自己解放。而自身的與眾不同,並不是邪惡的變態的,只要認可自己,善加運用,也是能為大家帶來快樂和幸福的(滑冰場,雪寶的雲)。

一個雪人,擁有想過夏天的夢想(不傷害他人的),即使荒謬,一定程度上可能性很低,最後,因為女王的特殊技能也實現了。而電影中,沒有體現一點點的對雪寶夢想的嘲弄,否定,只有擔心與幫助。
自我的認可與寬容的環境,是電影所提倡的,這樣一部電影,當然值得稱讚。

4、【有關愛情】
從最開始的王子一見鍾情,到與麋鹿俠的相互誤會到幫助,共同經歷困難危險,在意對方勝過自己。
麋鹿俠的定位,也不是另外一個國家的王子,連騎士都不是,只是一個普通的人,有自己的朋友,家人,工作,會受到外在環境影響收入,自己的掙錢工具損壞了,也會惱怒,但內心總歸是善良的。
這樣更有意義,要知道,一個國家只有一個王子,也並不是每個王子都是好人。
普通人,也能愛你,保護你,為你劈荊斬棘,為救你性命放手。
公主也發現,在相處過程中愛上了麋鹿俠,愛情的力量讓她支撐走出城堡,尋找他。
最後,她看見姐姐(家人)有危險,選擇去救姐姐。
姐妹並沒有真愛之吻,反而是擁抱讓妹妹復活了,也就是,說百合的真是想太多…
當時內心第一反應是,百合,後來一想沒接吻,再細想突然覺得:
也許人生中,不只有愛情最重要,也不光是愛情才能拯救你,親情一樣可以。

近些年,大家誇大了愛情,夢想的力量作用份量,讓很多年輕人特別盲目,為了這些,不惜一切代價,傷害了家人,來不及與家人相處。
這樣突出親情的動漫電影也是非常難得可貴的。

有個小細節很喜歡:
妹妹復活後,拉了輛新款雪橇給麋鹿俠。這個事,一是重承諾,二是在意男人最珍視的東西,而麋鹿俠的反饋自然也是非常感動。

5、想好再加,手機打字(′?_?`)


基礎故事還是迪士尼最擅長的類型,橫向對比迪士尼的動畫,這部確實不錯,畫面細膩,故事流暢。但是,如果和其他公司的那些想像力無敵的動畫比,還是有明顯的差距的。另外,這個故事有點兒偏低齡了,更加適合家長陪同小朋友觀看。最後,看過電影才知道《Let it go》這歌為啥這麼火,這歌必須配合電影的影像聽才能完全展現這歌的優勢,如果沒看過電影,單聽這歌,旋律其實並不足以使它爆紅。


推薦閱讀:

TAG:電影 | 皮克斯 (Pixar Animation Studios) | 迪士尼(Disney) | 冰雪奇緣(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