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小時代》《匆匆那年》《左耳》等爭議很大的電影?
不喜歡現在贊數最高的答案,前半段觀點我蠻同意的,郭敬明確實拓寬的大陸電影的格局,證明了只要抓住年輕觀眾的需求,拍一部沒什麼劇情的電影也能獲得高票房。但後面竟隱約有給郭敬明洗地的嫌疑,結論我也不認同。大談《左耳》5億票房,中國電影市場就怎麼怎麼滴了,完全只看到票房高低,而忽視了在中國電影高速增長的大背景。要知道現在國內電影票房增速達到了一年25%-35%這麼驚人的速度!14年1年就提高了80億,比2009年全國票房總和還高出20億。這種速度意味著什麼?首先意味著製造一部幾億票房的電影難度越來越小。更關鍵的是意味著《左耳》和它的前輩比票房其實並不算多「高」。
比如2013年《致青春》的票房是7個億,2013年國內總票房是217億,《致青春》佔據當年全國3%的票房。2013年《小時代1》4.8億,占當年全國2.2%的票房。如果算上《小時代2》的2.9億票房,小時代這個系列片在2013年竟佔了全國票房的3.5%!
2014年《同桌的你》4億,《匆匆那年》是5.8億,《小時代3》5億。2014年國內總票房提高到了296億,這3部電影分別佔據當年總票房的1.3%和1.95%,1.68%。像《匆匆》票房只差《致青春》17%,但比重竟差了30%。小時代1和3的票房差不多,看上去是維持了過去的水平,但比重告訴我們3的票房是高,可3的市場份額和1比算是萎縮了。另外14年這3部電影加起來佔5%,還沒有13年2部電影的5.2%比重高,也就是說14年拍3部青春片才趕得上13年拍2部的市場份額。
2015年《左耳》是5億,保守估計今年全國總票房是380億,那左耳佔2015年總票房的1.3%。也就是14年4億票房《同桌的你》和13年3億票房的《小時代2》水平。按照今年的情況來看,15年可能要拍4部才能抵得上2013年拍2部的份額。
最有意思的對比是和國產青春片的高峰《陽光燦爛的日子》進行比較,在1995年大陸上映後《陽光》的票房是5000萬,看起來比什麼《致青春》《左耳》《小時代》少得多吧,但1995年國內總票房只有9.5億,也就是說《陽光燦爛的日子》佔了當年5.26%的票房。這是《致青春》等國產青春片都沒超越的高度。按理說這個時代早就應該有一部超過10億甚至20多億元票房的國產青春片才對。可現在最高的才7個億,後來者的票房還越來越低,如果說超越不了《陽光》還有情有可原,但超越不了《致青春》就說不過去了。不得不說這是非常糟糕的現象。也許是這個市場很殘忍的原因吧,像《獨自等待》05年最多1000萬的票房,1%都不到。13年的《青春派》2300萬票房,都不用算了,比獨自等待還慘。好的青春片不是沒有,但票房就是不高。搞營銷就是搞不過這些拍爛片的。
所以我覺得郭敬明並沒有多偉大,她也只是從國產電影票房激增的大潮中,像商人一樣知道這裡面有商機就去分一杯羹而已,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她把小時代一部分成兩部賣,有人竟然說她業界良心??以後等這個紅利吃完了,自然該幹嘛幹嘛去。你看郭現在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去拍《爵跡》這種動畫CG電影去了,思路轉換很快,總是快對手一步。如果非要說國產青春片有什麼積極意義的話,這些質量很差卻又獲得高票房的電影讓國內投資人懂得了細分市場的重要性。就像郭敬明一定知道她的電影拍出來必然會被幾億國人罵出翔,但她聰明之處就在於她知道利用自己的人氣把幾千萬青少年拉進電影院這點,因為這群人的數量已經足夠讓她的電影輕鬆獲得上億票房,另外幾億成年人怎麼看待她的作品一點關係都沒有,你不來看就不來看,想怎麼罵就怎麼罵,反正你又不是她的核心觀眾。就像全國近14億人,就算13億8000萬人都在咒罵她,可最後還是有2000萬人去看的話,她的電影票房會低嗎?我想她很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
但這種細分市場的方式終究還是有局限性,很簡單的道理,因為國內的青少年人數波動不大,這就導致每年也就固定這麼多的人會去看,無法做到突破性的增長。你看郭敬明10年前寫書賺學生的錢,現在還不是拍電影賺學生的錢嗎?她那麼有商業頭腦也無法讓自己的產品突破原有的受眾群。為什麼《致青春》票房難以超越,我估計也有《致青春》受眾群的平均年齡稍稍比《小時代》《左耳》這些青春片高那麼一點點的原因在裡面,小時代的平均受眾好像只有20歲,但《致青春》接近23歲。差1歲意味著在全國差了幾千萬人。我記憶里小時候看《陽光》或是看80年代末張藝謀的電影時,都是和家人一起看的,影院里什麼年齡的觀眾都有,可現在這種景象早已見不到了。
有調查顯示,小時代等劣質青春片在一線城市的票房其實不高,核心觀眾都集中在二三線或是鄉鎮,因為從09年開始,這些地區的電影院建起了一批又一批。票房的增長其實是隨著銀幕數量的增長而帶動的。
但誰都明白這種高速擴張終究要有結束的一天。比如研究下上座率就能發現問題。
(2014年上圖沒有數據 我查到的數據是8.24億人次,場次4000萬)
可以從上圖算出2013年平均每場觀眾人數比2012年下降了許多,2012比2011下降了許多,2011又比2010年低,也就是說票房和熒幕越來越多,但上座率卻在不停的降。
平均每場觀眾人數下降趨勢是這樣的
這說明吃紅利的日子也越來越接近結束了。按照過去的經驗來看,我推斷國產青春片應該會被國內一幫跟風的人玩壞,現在總量是在提高,但是每一部青春片的票房比重越來越低,已經有靠數量才能維持市場份額的趨勢,既然市場無法擴大,同類型片子又多還爛的話,只能讓核心觀眾都要迅速厭煩。所以青春片的市場很快就會飽和,然後迅速下跌,投資人這時候一看沒多少利潤了就一鬨而散,沒人繼續投資青春片,最後這種類型片就徹底被搞死了。並不會像很多人想的那樣出現青春片在市場上鋪天蓋地的情況。錢哪有那麼好賺。
想想都有點小絕望啊。。。不過樂觀點看,等泡沫結束後,國內電影市場也許會變的理性點吧。
-------------------------------------------------------------------------------------------------------------------
我看到回復里很多人對郭敬明的性別有異議,我想說我對四娘沒有任何惡意,她的審美怎麼看怎麼都是完全女性化的,直男不可能有她那樣的審美情趣。她就是一個安安靜靜的小公主嘛!
---------------------------------------------------------------------------------------------------------------------
2016年5月份發現這個答案還有人看就更新下吧,15年國內票房總成績400多億,高於我的估計,但國產青春片2,3部加起來都超不過台灣的《我的少女時代》......16年初幾部更是票房不高,口碑極差,情況比我判斷的還糟糕。不過我倒比較樂觀,這說明國產青春片在迅速被國內觀眾排斥,國內觀眾的觀影品味提高的比我預期的要快。
-
匆匆那年沒看過,所以我只評價小時代和左耳。
老實說,同樣是圈錢賣題材,相對於左耳來說,小時代簡直是誠意+良心巨作。
青春題材爛片還沒有泛濫的時候,大家都在說小時代爛,劇情弱智,情節白痴,演技浮誇。
其實說它爛,無非也就爛在故事白痴,毫無邏輯性,根本不是電影而只是一群傻逼在撕逼。
在那個青春爛片還沒有泛濫的時候,小時代成為眾矢之的,是理所應當的事。
但如今以左耳為代表的青春題材大爛片,讓我深刻的意識到郭敬明說的那句:兩百年之後再來評價我和我的小時代。
是多麼的具有前瞻性,多麼的擲地有聲。
別說兩百年,按照中國電影界目前的尿性,也許明年我就會認為小時代是一部好電影。
為什麼?
小時代爛是爛,但它捨得花錢啊。
帥的美的丑的各種類型的吃顏演員純演技派演員全都找上,華麗的炫酷的昂貴的禮服輪流穿,上海的每個場景都租過來讓你看,上海看膩了?再帶著一幫帥哥美女去羅馬旅遊一圈。
別墅有別墅的樣子,玻璃房子有玻璃房子的樣子,富家聚會也搞得有模有樣,晚禮服西服也都下了本錢。
觀眾們買票進去看完之後,雖然會覺得很不爽看了一部爛片,但至少爛片裡面那麼多美景美男美女,索性就當花錢是看了一場時裝秀,心理這道坎就那麼翻過去。
而理智一點的人會想也會看得出來,別人郭敬明是花了錢出了血來拍這部電影的,某種意義上來,至少別人郭敬明沒把所有觀眾都當成傻逼,至少別人郭敬明誠意和良心擺在那裡。
至少郭敬明光明正大的擺出態度:我的電影爛就是爛,但我的爛得有逼格,有水平,有高度,有良心。
其實在左耳和何以笙消磨出來之前,我並不是這樣想的。
我和大家一樣也在痛罵小時代,痛罵它圈錢,痛罵郭敬明不厚道不會拍電影這種垃圾也敢上映。
但如今我看到《左耳》的票房快五億,《何以笙簫默》也三點五億。
我才深刻的明白了,原來《小時代》賺的,其實是辛苦錢。
別人長得丑當雞還要玩COSPLAY,玩SM,玩制服誘惑,戴面具,躺在天鵝絨床上,化著濃淡適宜的妝,各種挑逗各種口活各種技巧就為了討好觀眾老爺,觀眾老爺完事後雖然還是會嫌棄她長得丑,但事後想起她的敬業態度卻還是會豎起大拇指。
而有些人長得丑當雞卻就那麼不負責任的穿一身校服躺在破爛的彈簧床上玩著手機張著腿,告訴觀眾老爺愛草不草,而觀眾老爺花了錢又沒辦法退,只有捏著鼻子閉著眼反胃的草完後,邊提褲子邊罵自己是個傻逼落荒而逃,甚至不敢向別人提起自己這次失敗的叫雞歷程。
各位。
《左耳》快五億了。
這意味著什麼呢。
我來告訴你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接下來如果找TFBOY去演《右耳》,再配幾個網路小哥小妹,還是同樣的故事劇情,還是同樣的噁心人演技,還是同樣的青春無極限,再生死湊活個八十分鐘,那就又能撈幾億的錢了。
這意味著中國電影人拍電影甚至都不需要動動腦子,反正我們錢多,人傻。
這意味著接下來我們或許會看到更多比《左耳》還爛的電影輪番上線圈錢。
《左耳》這接近五億的票房簡直是在瘋狂的抽打我們這些電影愛好者的臉,逼著我們再也不敢看國產電影。
《左耳》這種電影的出現,暗示著中國電影這麼多年不但沒有進步,甚至還在瘋狂的走下坡路。
如何看待?
我也不知道。
因為最近這一系列青春高票房爛片的出現,讓我被上天遮住了眼忘了掀開(抱歉不小心唱出來了),越來越看不到中國電影有任何能夠提升能夠騰飛能夠獨立與世的跡象,和曙光。
真是悲哀。對於垃圾片,討論都是浪費時間
不是別人請你看,一般不建議去看;
不是閑的蛋疼的,一般不建議看槍版;
不是實在沒事幹,一般不建議討論這些片子。
電影的好壞跟票房並沒有什麼卵關係。
我講個故事。
小明是一個很想要賺大錢當武林盟主的孩子,他分別去了K國和C國了解要當武林盟主的途徑。K國告訴他,不管你是誰,你都要先沉寂一段時間,潛心修鍊學習十八般武藝,每天沒空吃飯沒空睡覺整天學習練習,還有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的boss要打,打不過你前段時間都嗝屁了。這段時間你不僅沒錢賺還得自己掏錢,過非人的生活。然後你練到滿級了之後還需要每天在地圖上晃來晃去來觸發劇情,這樣才能被傳送到武林爭霸賽擂台上。到了擂台立刻消級重來,此時你可以選擇賄賂賣身賣腎找乾爹撿肥皂等途徑快速升級,也可以每天晃地圖打小怪慢慢升級。到你終於到頂峰了,系統獎勵你可以給自己立碑立傳,這時候會有很多百姓來看你的碑你的傳,你就賺大錢了。over。
C國說,沒事啊,你不聾不瞎長得好就行了,剩下的我來,我能開外掛瞬間幫你招攬一大批百姓追捧者,你瞬間就能賺大錢,然而你自己的級別我沒辦法幫你。over。
小明顯然選擇了C,不僅小明選擇了C,小蘇小趙這一對也選擇了C。他們立了一畝的碑,邊上就有一萬畝的人潮。
他們的選擇是錯的嗎?反正目的都是賺大錢他們目的很純善啊。
百姓們的追捧是錯的嗎?他們只是被外掛拉進來的無辜平民啊。
C國的特色C國主義道路是錯的嗎?是?你好,我查水表。
這個故事並不只講了電影。
怎麼看?
千萬別看。
這些都是爛片,還有爭議?
題目中的作品大部分我都是在中央六台看的...
有的還是在"優秀"國產作品展映系列...
我只能說"有關部門"底線深不可測 ...如何看待?看了十分鐘小時代,從此不再看青春類電影,只要有這幾個字,一定不看。
就像當初看了爸爸去哪兒大電影之後,但凡電影前面加個大字的,就不看了。果然跑男火了之後出了大電影。每期跑男我都看,周末圖個樂,但大電影,呵呵,我還不如去給我女朋友買點鴨脖子啃。
說到這裡似乎跑題了,我真的就是不明白,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這麼爛的電影,還會有那麼多人去看,看完了有那麼多人罵。誰來告訴我為什麼。或者告訴我這些爛片講的是什麼,因為我壓根就沒看啊。
最後想起知乎以前一個非常經典的問答。
問,為什麼我會覺得何以笙蕭默這個劇名非常唯美?
答,因為讀書少。
哪裡有爭議了,我看到的全是罵聲,清一色能和牌了。
不看
怎麼說呢,前幾天看到這個帖子就大半夜三點多不睡寫評論。。。結果手一滑打了那麼多字全沒了。。。哭了一夜。。。言歸正傳,來說說我對左耳的看法。
首先,開場不久的那個籃球賽,我真是想不通為什麼號稱當地好高中的一個學校校長老師會讓自己的學生去跟小混混打籃球,不是瞧不起那些沒有好好上學的孩子,只是以正常觀點和現在家長老師的做法來說,這不就是扯淡么!
其次,那個高中好像連家長看孩子都得在規定時間裡才能看吧,搞得跟現在幼兒園門口接孩子的家長一樣,還能讓不是自己本校的學生光天化日之下站在校牆上表白?完了人還大步流星就走了,校長和老師們是出門的時候把腦子丟家裡了嗎!
第三,我只想問一句,誰的高中就這麼富有傳奇色彩?不是父母離異不要娃了,就是車禍父母雙亡沒人管了。結果最後恨了那麼久人還不是親爹親媽。最主要人家還都湊一塊了,這倒霉勁兒的。
第四,就像導演說的,確實是沒有打胎了,人都掛了到哪打去還。
第五,最重要的,請問演技都去哪兒了???以前看過不少關曉彤的,覺得人姑娘長的又美演的又好。結果左耳終結了,裡邊蔣姣乾脆就一隻會歪著脖子罵人的潑婦,恕我直言,真的看完就這個感覺。。。主角演技就更不用說了,雖說女主不是學表演的,背台詞也就算了,可男主真的感覺就一個二愣子,僵硬呆板一點沒有靈氣。說是新人沒經驗但也不能這麼騙觀眾吧!
好吧。說完了。這才不枉我這幾天都沒睡好。。。跑題了明顯。
哪有什麼爭議,分別是在一邊倒的狂罵,那些爭議的假象不過是水軍造成的罷了。
這些電影根本不是電影,而是類似房地產那種專門用來錢生錢的投資理財道具罷了。他們有著顏值高符合目標客戶的演員,瞄準一群肯定來看電影的客戶群,然後開源節流,植入廣告,炒掉編劇讓演員現編對話節約成本。不過,無論如何宣傳絕對不能少。大V,公眾號,頭條紛紛刷起來,哪怕你再不想看在網路上也會充斥著他們的宣傳轟炸,然後壟斷排場。電影在我國有龐大的剛性需求,是目前唯一方便性交的低成本低風險文化娛樂,再加上本身這類電影定位明確,便一定會有人看,一定會賺大錢。
哪怕這種電影已經變成第二房地產,強姦了其他導演和我的眼睛。
然而這種電影霸佔院線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這種電影充分體現了工業化流水線大生產的威力,是資本主義文化的完美詮釋,而諸如王小帥一類還停留在手工業時代的導演,是必然被這些電影碾死的。只要王小帥還拍闖入者這種電影,他就一定沒有檔期會虧損,他早晚會一哭二鬧三上吊。
不看
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都沒看過怎麼破!!抵制爛片,從我做起
左耳沒看過,不評價。小時代跟《致青春》《匆匆那年》題材不一樣啊,我認為就是偶像電影。
特地到影院支持了小時代,其實之前對郭敬明並不感冒,去電影純粹是為了支持年輕導演。很多人都在罵小時代,我一路支持,頂煩很多檯面上的電影人三不五時講社會民族的脊樑,講道統,講電影作為「藝術」的高雅。呵呵,巴赫貝多芬是殿堂級,不過從市場上看,賣的最好的還是流行樂。我鼓勵電影市場的商業化,郭敬明人家明確表明就是商業片,就不是深刻藝術的定位啊,大家工作累了,去影院看看帥哥美女談情說愛,看看漂亮的時裝,就是一種休閑。我就搞不明白了,某大導還說什麼看這種片會帶壞觀眾口味,實質就是一種自矜,觀眾不買他的票房的時候,更是說觀眾不懂欣賞,噴了。
另外小時代三觀哪裡不正了,哪個少年人不是這樣幻想的呢?有兩三個可以兩肋插刀的朋友,有一個知心愛人,有可以獨當一面的事業,比起歐美的某些影視作品三觀不能再正。我是真的沒看出哪裡是「拜金」價值觀了,如果真的拜金,那麼楊冪面對自己有錢老闆的告白應該立馬跪舔啊,事實上,影片人物仍然崇尚自我奮鬥的。
我希望中國電影能夠更加多元化,市場化,檯面上的人不要總是打壓年輕人,讓更多的年輕人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能,只有量上去了,質才能有保證,不要看到人家票房好,自己票房不好就各種打擊,這個意義上,我支持郭敬明。
其他的青春片,呵呵,基本可以定義為老一輩的導演如何看待八零後青春的,說的刻薄些,也許是他們經歷了壓抑的青春,面對開放的時代不知所措,於是認為所有人的青春都是猥瑣的,女神一定要經歷墮胎的洗禮才能長大,他們根本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能夠理性規劃好自己的人生,並且為了自己的夢想不斷努力的人,不相信一直優秀一直努力的人也可以笑傲情場,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人的愛一直是有尊嚴有自我的,他們似乎想證明一點,每個人在愛情里都可以低到塵埃里,都可以奮不顧身,其實沒有尊嚴與自我的愛,都不是健康的長久的愛。並不是一定要撞到南牆頭破血流之後才知道什麼是愛,你得承認,有很多人一開始就是這樣健康地愛著自己的愛人的。有錢不掙?!
至少&<匆匆那年&>這首歌還不錯
都是爛片。你怎麼說都是爛片。郭敬明要是有正確價值觀拍完小時代就別再拍了!可你看他,拍不夠一樣。找一堆腦殘粉大堆的明星又接著下一步圈錢計划了。照這種情況下去,中國電影好導演拍出來的有意義的電影可就真的更難有票房了。沒辦法,年輕一代的價值觀不買你的賬了。反正我們只要美、只要炫…無語。
推薦閱讀:
※《名偵探柯南》最優秀的劇場版是哪部?
※《大魚·海棠》是爛片嗎?
※大家如何看《百鸟朝凤》这部电影?
※《碟中諜5》因何獲得高於前幾作的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