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和羅丹的人生,你們選擇哪種?

總的來說,我對兩人了解不多。我們大學教授在課堂上提出這個問題。潦倒一生的梵高死後出名,而羅丹在世享受富貴。他讓我們選擇一種人生。很多人選羅丹,但他似乎偏向於鬱郁不得志的梵高,對於選擇羅丹的同學都表示否定態度,我在想,到底有多少人會選擇梵高,理由是?


就算是讓梵高自己選,他也還是會選羅丹


梵高在天才與瘋子兩者間的關係處理的不成熟,後世尊崇也是可憐可幸了。相較另一位,感性又有理智,運氣也好。後世尊崇多是羨慕罷^_^
在普適價值觀下,問喜歡哪一位,覺得有點在考驗人性的味道。不喜歡


人生這事不是你想選就能選。。


梵高的一生帶著悲劇性的傳奇色彩,可是對於梵高來說,他看見個屁的傳奇色彩啊,那些有的沒得杜撰的上色的,他都沒感受到。對他來說是窮困潦倒鬱郁不得志,一生悲苦對旁觀者來說是幾個音節,對於當局者是一分一秒地渡過,割耳是一絲絲穿過每個神經的痛感,自殺必定是對人生徹徹底底的絕望。作為藝術家就算不在乎生活的舒適度,不在乎金錢名望作品評價,對於才華和創造力總算是渴求的吧?可羅丹怎麼看都不比梵高差啊。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如果審美和腦袋都沒有問題,那有可能答主的老師已經超越了人性。。。。。


都是對既有規則的顛覆與再創造,不能說誰的貢獻更多,只能說他們在藝術各自的時間節點上都創造了一個新的紀元,所謂大師,說的就這個。
然而怎麼選,其實沒意義。他們都執著的選擇了自己的表達方式不曾低頭,像一個戰士。但也都在被置疑時向生活低過頭,像一個戰士。畢竟沒糧的話,也打不動仗。
不同的是,一個在世時獲得了認可,一個在離世後獲得了認可。這不是他們能選的,也不是今人在這條路上能選的。他們的本質是一樣的,堅持著自我,無論結果如何,從始至終。
所以,老師這個問題暴露了老師自己的思想深度,而深度的多寡在於了解的深淺。作答的學生也犯了同樣的問題。其實老師選這個例子是想讓學生選擇堅持藝術本身,而這二人放一起,本質相同,並不悖離。但是選擇同時代無名的行畫大手,又不需要比了。也不知道你們老師到底要比個什麼意思。
以上,不謝。


說實話,羅丹。


沒有人想要窮困潦倒 沒有人想要孤獨的死去


我叫羅丹,我選擇做我自己,嗯,就是這樣


1916年,羅丹將其全部作品捐贈給法國政府,以換取政府為他提供住房和工作室。


推薦閱讀:

家庭不富裕的學生應不應該攢錢購買老蜜蠟手串?
是攝影優先還是旅行優先呢?
什麼情況下會讓你放棄一個自己深愛的人?

TAG:人生 | 選擇 | 梵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