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的出現是否使得教育更為公平?
哈哈哈又一個讓人撕下偽裝露出屁股的問題啊~
很早之前,我也跟人辯過類似的辯題——那時剛大一,腦子不清醒,參加了學校里的辯論賽,打了些無關緊要、很無厘頭的辯題(比如「中國優秀足球運動員到歐洲踢球對中國足球發展:利大於弊vs.弊大於利」什麼的)。一路過關斬將,終於挺進決賽,辯題就是「高校自主招生:利大於弊vs.弊大於利」。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我所在小組抽籤得到的立場是「弊大於利」。抽籤結束之後進行討論時,我所在小組陷入了誰都不願意多說的尷尬狀態,畢竟小組裡就有此政策的受益者。幾周之後勉強上台比賽,果然被對方辯友打得潰不成軍。
賽後評委點評說,打辯論賽要拋開個人的立場。——現在看來,這又談何容易,尤其是在上海西南某高校這樣一個有著不言自明的立場的地方:畢業典禮上,1949年前畢業的那位致辭的學長,在鼓勵我們「笑對生活中的苦難」時,為「苦難」舉的例子是她畢業後不久在夏威夷一家醫院當會計,上班枯燥,生活乏味。
真是苦啊:離開了那片充斥著戰亂與饑荒的大陸,不能繼續當錦衣玉食的大小姐了。好在這位學長面對「生活中的苦難」也沒有放棄夢想,仍然不懈奮鬥,終於打入好萊塢,成了成功的藝術家,多麼勵志啊!
上海西南某高校請這位學長來為畢業生加油鼓勁,這倒也合情合理——不請她的話,難道請那些自己修火車鋪鐵軌一路開到南京城請願示威的學長們來傳授造反經驗么?
扯了那麼遠,回到「自主招生」上來。對以培養菁英——換個說法就是統治階級預備隊——為己任的這部分大學而言,直接以菁英子弟為原材料顯然要方便得多,收益也來得更快、更大。至於什麼「平等」啦、「上升渠道暢通」啦,先一邊涼快去吧,「囗絲就該老老實實搬磚,別想太多」。目前的「自主招生」規模還有限,但既然開了這個口子,接下來會怎麼樣還用得著猜么?從2010年至今,「自主招生」的規模是不是越來越大了?
這就是第二共和國的現實。至於囗絲們會不會老老實實搬磚、尤其是每年新增的超過700萬腦無會不會老老實實搬磚么。。。
呃,我們還是來談談怎麼修火車吧。要討論自招是否公平,首先應該明確一個問題
綜合素質到底是怎麼樣的素質?
答: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在目前社會條件下,一切的服務都已經被商品化,需要金錢來交換。中下層平民家庭子弟一般沒有這個條件。具體可以參照英國社會學家保羅威利斯的《學做工》。舉個例子,中上層或上層家庭子女許多採用的是一種博雅或者准博雅的方式來教育,也就是向Liberal Arts Education靠攏,其家庭經濟條件也支持這樣做,他們從小學習各種樂器與語言,出國參加夏令營,遊歷各國,參加各種社會活動,由於住宅地段好或是社會關係較硬,接受的教育質量也比較高,同時由於消費水準和社會地位較高,接收的信息較多,並且善於包裝自己,處理人際關係水平較高,衣著打扮談吐達到較高的標準,在學生和大人中的相對地位也較高,一般都有些氣場。符合所謂的綜合素質高的標準。可能容易被自招面試的老師所認同,也容易被他人所讚賞
然而,由於父母沒有多餘的錢給他提供高質量的商品與服務,家境較差的孩子可能只是擁有較高的考試分數,但因為穿著打扮談吐不好,知識面不廣博,家庭社會地位較低,信息流通渠道不暢,視野也可能較狹窄,受現在的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同齡人會對這樣的孩子敬而遠之,生活環境中的地位也不是很高。個人也不那麼自信,氣場較弱,可能不符合所謂的綜合素質高的要求
但是,高等教育除對優秀人才進行深加工的功能之外,還有另外一條重要的功能-------階層流動渠道,它是社會公平,穩定的重要保障。換言之,教育的目的是加工潛在的人才,使一塊璞玉散發出光芒,而不是雕刻一個已經成形的藝術品。現在的自主招生和藝術特長生制度本末倒置,片面學習西方教育制度,過度強調綜合素質(看看自主招生的考題,看看校長推薦制度就知道,非重點中學的優秀考生很難符合自主招生的標準),完全從考生的個人素質出發,忽視了璞玉,招了一大堆基本成形的學生,更不用說為許多關係戶開了方便之門,這樣的政策既難以對那些「高素質」的考生進行令人滿意的加工,又使得大量寒門子弟鬱郁不得志。是一個損不足而補有餘的政策,只會加劇馬太效應,加速社會階層固化的趨勢
腦力勞動者無產化,大量有志於學的小知識分子接受不了更高質量的教育,也沒錢出國,被迫繼續沉淪於社會中下層甚至底層,做著低薪而缺少發展前途的工作,是不是有點熟悉的感覺?
所以,作為社會階級流動的一條渠道,高質量的教育對於這批孩子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不但能幫助他們改善收入條件,提高社會地位,還能拓展他們的視野,有助於他們獲得更好的發展前途,這都是他們的生活環境所不能給的。過度強調綜合素質,過於看重擁有國際化視野,多才多藝的「高素質」人才,只會加劇社會不公,激化階級矛盾,造成年青人中普遍的幻滅,絕望之感,埋下社會發展的地雷。這不僅僅是一種懶惰,傲慢,不負責任的行為,並且其造成的結果最終會反噬到他們自己
這個問題之前討論過了。
就是變相的九品中正制。
北約(北大為首的招生集團)和華約(清華為首的招生集團),可能還有上合(上海圈高校),形成內部封閉的高中學生評價體系。這些高校的聯合都是基於自己,而非大一統國家的利益而成立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最終過渡到讓一部分人先聰明,學習起來,高尚起來的未來中。
高校招生老師未來就是類似月旦評的東西,會愈發權威化,油水大大的有,要動員身邊的熟人混進這個圈子,有著無窮的利益。
山區的兄弟們,你們被拋棄了。西部的兄弟們,自求多福。
寒門再難出貴子,世間已無張居正。
帝國已經不能履行他基本的職責——即平衡發達地區和落後地區的教育資源分配問題。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是中國明清五百年最重要的社會契約,現在終於因為生產力的發展而完蛋了。
舊制度與大革命,呵呵呵呵。
當年瘋狂擁戴共和的民眾,總有一天會以更瘋狂的方式把共和國的英雄推上皇位,你想不幹都不可能。這種歷史悖論會在生產力大發展的時代一直發生下去。
眼見三年前笑談的未來,如今都一一變成了現實。
太快了,本來以為至少是十年後的事情呢。
enjoy.個人認為,在中國現有體制下,想靠自主招生實現教育公平是天方夜譚。
為什麼?
中國高等教育資源的分配是國家政府主導的,民辦高校幾乎不成氣候。負責分配資源的人出於各種利益的考量和博弈,有意無意地為大學劃分等級,造成了教育資源分布上的嚴重不平衡狀態。優質教育資源本身就是稀缺的,人人都想享有,但又無法利用市場經濟的力量進行教育資源分配的自動調整,於是必然會引誘把握這些資源分配權力的人把這種權力變現,而且其中的利益巨大。面對著這樣巨大的利益,有幾個人能頂得住這種誘惑?記得新聞報道過,人大某招生辦主任貪污,雖僅一個小官,但涉及金額就有數億之巨。
我個人認為,要實現教育公平,當前最有效的就是「在線教育」,通過互聯網,把沉澱在各高校(特別是優質教育資源集中的名校)中的優質資源共享出去,可以有效地拉平貧寒學子與富裕子弟之間的客觀差距,給社會中下層的優秀人才一個提升自己素質,改變自己人生命運的希望。
在實現教育公平上,與其靠政府,不如靠網路,與其指望各學校「自主招生」的公平公正,不如期望在線教育的開放和共享。
讓所有的有志於學習的人都能享有平等的學習資源和機遇,這是互聯網帶給我們的新的希望,這比「自主招生」靠譜多了。
題主知道一四年華約裡面科大在安徽的線是75/200么?作為對比,清華147/200,上交好像也是130多,你相信科大和上交清華差距這麼大么?那年同樣參加華約考試的科大創新班(面向高二學生)的初試(華約)在安徽分數線是110左右(記不清了但肯定在這個位置)
利益相關:一四年華約安徽考生
我就吐個槽,摺疊我吧~
自主招生是絕對不靠譜的。
這是打開了高度社會不公的大門。
舉個簡單的例子吧,哈佛大學45.6%的學生來自於富裕家庭(年收入20萬美元以上),而這種收入的家庭佔美國家庭比例的多少呢?3.8%。如果把美國家庭按平均收入平均劃分為5個區間。最低的一個區間只為哈佛貢獻了4%的學生。最低的三個區間(60%的美國家庭)為哈佛貢獻了17.8%的生源。
當然,在我國,如清華大學,在嚴重的錄取地域歧視和近年來的自主招生之下,也開始接近這個比例了。2010年(自主招生第一年)清華大學新生抽樣調查顯示,只有17%的考試來自於農村,而當年農村考生佔總考生比例為62%。這是我國亟需改革的問題。
再把範圍放大一點,美國最好的193所學校中,來自於社會收入後一半的家庭的佔14%(http://www.nytimes.com/2013/07/31/education/elite-colleges-differ-on-how-they-aid-poor.html?pagewanted=all_r=0)
而中國,雖然現狀並不樂觀,但情況還是稍好:「南開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閆廣芬,對2003年-2008年各階層子女在優質高等教育資源中的分布情況做過統計,共涉清華、北大等16所「985」高校,發現農業勞動者在社會階層的構成比例達42.90%,但是該階層子女在部分985高校的比例只有23.98%;國家與社會管理者在社會階層中的比例僅有2.10%,其子女在部分985高校中的比例卻達到8.52%。」
根據2009年針對西安交通大學、四川大學、西北大學(西安)、安徽大學的全面普查(中國大學:一家漢族、城市、富人、男性俱樂部?)(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view_op=view_citationhl=enuser=WLxBVGAAAAAJcstart=40sortby=pubdatecitation_for_view=WLxBVGAAAAAJ:raTqNPD5sRQC),並與中國當時14-22歲人口比較,發現來自農村地區的學生比例約為50%,而對應的農村人口則為55%。這四所學校顯然都是在中國排名100位之內的。
相對來說中國的大學招生仍然比美國公平。但趨勢並不令人樂觀。當然,中美都有基礎教育不公平導致高等教育錄取不公平的問題存在。而且都很嚴峻。
————————————————————————————
自主招生,名義上說是全面考核申請者,實際上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
美國頂尖大學,在考核成績之外,還考核體育特長。中產和貧困子弟的體育特長都是大路化的運動。這些大學用明正言數的「校園的多樣性」為借口,拒掉這些學生,而招收特長為擊劍、划艇、馬術、馬球的學生。不用說也知道,只有富裕階層有金錢來培養這些特殊運動。
再比如自主招生可以看你的興趣愛好。貧困子弟有什麼特別的興趣愛好嗎?就算玩個航模,都要大筆的開支。大學恐怕不會因為你會拿稻草編花籃而招收你。
還有的學校自主招生會看社會活動。像飛到非洲去做志願者這麼吸引招生辦注意力的社會活動,是一般家庭能支付得起的么?
更不要說自主招生一般都要收申請費,一般都必需要到學校所在地去考試。貧困子弟哪有這個錢?中產家庭能報幾所學校?
自主招生也有主動派招生人員到中學去的。但是能指望去鄉村中學嗎?
說白了,自主招生就是一條通往教育不公的大門。看看美國什麼樣子就知道了。高考問題再多,公平性也比自主招生高。
富人已經在初等教育中佔據了優勢地位,何必再為他們開另一扇門呢?
居然有人說大學教育不公平又有什麼了不起……
大學教育的公平性決定了社會流動性的高低。即便是美國這樣多樣性的國家,上大學仍然是貧困階層最有效的改善家庭收入水平的手段。美國的社會流動性已經低於它曾經鄙視的老歐洲了。社會流動性降低,就會導致上層固步自封,社會脫節,貧富分化加劇,社會動蕩等等一系列問題。大學公平性低,最後會讓整個社會都付出代價。
還有人覺得高等教育資源極大豐富就沒問題了。話說再豐富,高等教育資源也是分三六九等的。不把最優秀的資源交給最優秀的人,只會降低我們整個社會的競爭力和活力。同樣降低社會流動性。本來不準備答的。但是看了答案之後發現寫答案的人在發泄,那我來說。【聲明:本答案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包括知乎日報!請將它留在這裡!謝謝!】
利益相關:父親為清華大學至某省高考招生老師。(知乎上有個朋友知道,希望他為了我的個人隱私保持沉默,為了保證可信性我不匿名,但我不希望被人肉。)
手機無法加黑字體,請注意我「」里特彆強調的字。
這裡首先說明外省【註:即非帝都和魔都】高考招生問題,招生老師通常為當地出身的清華老師,並且,是「隨機抽取的」,抽取後,以「自願形式」,「每三年一換」,在高考前,投入招生工作。食宿費由「清華統一報銷」,但是是有「限額」的。同時,招生老師會有「搶狀元」(我不需要避諱這一點,清北這麼做很多年了)的任務,就家父招生的省,每年清北加起來,有100人左右的名額,以「高考成績加自主招生加分」排名,進行簽約。在這方面絕對不存在舞弊行徑,因為每個省一個工作組,是相互制衡的。
在談「自主招生」之前,咱們先來探討一下,什麼是公平?
我很奇怪的看到,居然有人認為競賽是「不公平」的,因為都給「好學生」了,那合著您的意思是,自主招生的名額,應該傾斜給「成績不好的又沒有某學科特長的學生」才是你的公平么?還有人談到「內部子弟」,內部子弟有競賽成績,比你厲害,難道不應該上清北么?說這話,就是個笑話。
什麼是公平?以不可作弊的結果為依據進行排名,就是公平。有人可以競賽,你不可以,只能說你沒這個競賽的能力,那就去好好高考。清華每年也有很多裸分上的牛人,只不過比較遺憾的是,裸分上的人的確沒有競賽的人在學業上厲害。
大學本來就是精英教育,高考本來就是選拔性考試。不承認這一點,就不必再談下去了。
好,來說說自主招生。自主招生有部分原因是為了收,有在某學科很有天賦但是其他科目瘸腿的學生,這個「天賦」問題,自然只能以「競賽」來看。
自主招生是有報考名額限制的,但「名額」這個是虛的,清華不在乎有「多少人來考試」,因為「通過的人數總數」是有限制的。
自招考試分兩步,筆試加面試,文理肯定是分開考,不贅述。
筆試流水閱卷,面試是在「臨面試」之前,「以抽籤」形式決定分組。所以兩者均不存在作弊問題。
能參加自主招生的人,由各學校推薦,由於「自主招生以競賽內容和少量大學知識為考試內容」,所以參加自主招生的學生必然是「有能力參加競賽」的人。
當然還有一部分的牛人,參加競賽不是為了自主招生,而是「保送」,這就意味著,他們參加了全國性的競賽並且得到了省級以上的一二等獎,進了冬令營,並且脫穎而出。這種牛人,你有什麼可不服的?
考慮到,自主招生全部過程無舞弊問題和可能,所以我沒有看出,「不公平」在哪裡。你競賽不行,你考不過人家,你來說不公平,我覺得很可笑。你難道想說是你素質高嗎?高在哪裡?
真正不公平的在哪裡?
在幾個「計劃」
1.校長推薦計劃,即領袖計劃。
帝都魔都也許還好,其他小地方就呵呵了。大家都懂,找你們校長去吧。因為這,就是所謂的「看素質」
2.翱翔計劃
所謂的看「科技創新」能力,這應該跟外省關係不大了。我說說帝都的情況。這事兒就是,拼家長人脈。有的家長厲害,能找到各個厲害的導師,研究所,比如中科院,的人,讓孩子去做所謂的研究。當然能「出論文」。我不是說出論文的人有「差」,事實上他們大都非常優秀,但談不上優異。畢竟拼人脈的事兒,無論如何也談不上公平二字。父母有時候都會拜託同事朋友「幫忙」,不多說,大家都懂。
3.藝術特長生
特長生是有清華審核的。有六十分加分。這部分水的有點大。比如,知乎上某著名的清華校友,當年就是因為這麼進的清華的文科院系。
由於當年這位校友不爭氣的把高考考的實在有點砸,再加上由於一些眾所周知的爭議,就我所知,清華的特長生加分限定在了可以評判的藝術特長生方面。比如吹拉彈唱等等的。
4,美術特長生
一向為人詬病。因為清華的美術特長生不像音樂方面,有證書可言,主觀性較大。很多人會高價請清華的美術學院老師做指導老師。更多的因為不甚清楚,不說了。
5,體育特長生
這個其實還好,因為這是需要幾級運動員證書,體育競賽成績為保證的。做不得假。只是因為可以低分保送,所以為人詬病。
由此看來,「自主招生考試」絕對是最公平的一環了。
剩下的,所謂教育制度的問題,請跟國家說去,不要賴到自主招生上。
以上。
【再次聲明,嚴禁任何形式轉載,本人保留追究權力】
首先,自主招生的目的肯定不是照顧條件不好的學生的,希望條件不那麼優越的同學能夠珍惜高考這個當今世界上最為公平的選拔模式。
其次,自主招生照顧的是具有非高考特長的學生,這種特長可以是天生具備的,也可以是後天習得的。考慮到多數人的天資並不足以強到可以不經訓練得以展現的程度,這種特長生往往也都是後天培養出來的。很顯然,基本的客觀條件是保障這種特長得以發展的前提。雖然不一定非要斥以巨資,但是太窮的人家一般是不會選擇發展這類特長的,所以它肯定不是用來照顧底層群眾的。
自主招生可以招收體育、藝術、學科競賽等特長的學生——比如一個嚴重偏科的物理天才,當然也可能包括家裡用錢砸出來的「健美操特長生」。對前者而言,我們是歡迎的,畢竟偏科(不一定非是偏考試科目)的天才大家也喜歡;對後者而言,我們是見仁見智的,因為這就是社會不公。
總的來說,自主招生有利有弊。自主招生所促進的公平,是具備不同能力和特長的人之間的公平,卻不是窮人和富人之間的公平,這就是問題的關鍵。這個問題問的方向不大對頭,以至於怎麼回答都覺得彆扭。「自主招生的出現是否使得教育更為公平?」當然不是,自主招生本來也不是為教育更為公平而生,因為我國的高考制度(至少在一個地區內)已經很公平了。那麼自主招生的出現對教育的公平會不會有影響?原則上如果監督足夠充分的話,可以不降低公平程度。我猜測樓主真正想問的是不是會影響教育機會的均等。一定會,因為自主招生擴大了大學的決定權,也就是向自由這一塊傾斜了,那麼在平等這一塊一定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這有什麼問題嗎?其實沒什麼大問題。真正進行高等教育的是大學,大學最起碼對於招生標準應該有自己的決定權,大學決定自己招什麼人更好。也只有這樣,大學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導中學的教學內容,避免升學過程中知識的斷代。(關於知識斷代這一點,小學與初中、初中與高中的銜接多少都會出問題,高中與大學的銜接問題更是可大可小,而問題是大是小則直接受高中生源地的高考制度影響。)而自主招生正是在招生的問題上賦予了大學本身一個權重,目前來看大學的權重雖然有擴大話的趨勢,但並不是很大,可是無論如何總比大學招生讓一幫中學老師牽著鼻子走要強吧。老美有SAT考試,而且全世界的人都可以考(貌似吧),這說明什麼問題??統考最公平,但要考的有水平,,,不過貌似以試卷論總難免被人搞應試教育。
先拋答案出來:
公平,但不正義。
首先擴展一下@影夜 中對於公平的定義,即在自主招生時所有的考生都能被公正、一致的對待,具體體現為向他們在參加筆試的時候所有的考卷都是一樣的,在面試的時候所有的面試考官的態度是保持一致的,在錄取的時候標準也是一致的。再詳細一點就是說,在自主招生時並不發生腐敗,作弊,徇私舞弊的現象,那麼我們就能說自主招生是公平的。
但是無論是從美國的經驗還是我們中國的實際上來看,結果並不正義。這種不正義主要體現為,來自不同階層的孩子他們通過自主招生進入大學的可能性並不一致。再詳細一點說,主要表現為來自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孩子通過自主招生的可能性大,來自中等收入階層或富裕階層家庭的孩子比低收入階層家庭的孩子可能性大。
具體表現為下圖:
——————————下面是私貨時間——————————
個人認為高等教育存在雙重目的,一方面,高等教育需要為社會提供高端人才,高校的研究所要研究最新的科技,另一方面,很多學生會通過高等教育改變自身命運。後者在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中表現尤甚。
假如僅以高考為錄取的唯一途徑的話,很多院校是無法獲得他所需要的人才的。我在大學期間,文科老師上課最經常說的一句話是,大學在為高中補課。很多應該在高中時期看的書,應該在高中時期養成的學習習慣,應該在高中甚至初中就掌握的技能,很多人都是在大學期間惡補,而浪費了很多不該浪費的精力和時間。
因此大學試圖通過自主招生的形式來試圖獲得他們所需要的人。
但我完全同意@冷哲所說的自主招生將會加大社會壁壘,凍結社會階層流動的可能性。
因為自主招生考察的學生的很多特質並不是每個家庭都能給孩子提供的,比如孩子們的課餘愛好,比如孩子的課業外的經歷,甚至看一些能在面試時候加分的書等等,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一般很難獲得。
舉最簡單的例子,你在自主招生面試的時候說自己能把字體、全半形、Word排版基礎搞清楚,這絕對是一個大大的加分項。但是顯然,並不是所有人有條件有精力去搞這些東西的。
所以到最後就是大學本身對於「雙重目的」兩者間自身取捨的問題了。
在美國名牌大學招生存在嚴重的「合法腐敗」嗎? 的答案中綜合一下@冷哲和@陸雨奇的回答,你會看到美國大學所給出的答案。
那麼綜合一下中國大學中自主招生的人數比和招生方式,你就會看到中國大學所給出的答案。
當然,這都是以招生中不存在巨大非法腐敗為前提的。
話說回來,雖然自主招生盡量在招攬優秀的生源,但是這些人發展究竟如何,恐怕要等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才能知道。
利益聲明:本人通過自主招生進入大學。1、素質是主觀的,分數是客觀的。
2、現在這個發展趨勢,想學什麼都是要錢的——沒有免費獲得的素質。 沒錢?回家玩泥巴去吧。
3、自主招生是從集權那裡要權力,大一統的計劃分配雖然諸多詬病,但是至少他考慮問題的利益基礎面要大於自主招生:北大自己招生的話,是不太可能願意招收來自貧困地區的學生的。
4、高考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選拔人才的考試,高考是這個時代最大的階級流動通道,教育資源是有限的,推廣自主招生必然會導致高考的份額縮小——階級流通的通道,就這樣一點點被關閉。
怎麼可能?
從2003年起,教育部在維持統招統考制度主體地位的同時,開始在一些重點大學試點「自主招生」制度。試點高校在招生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跳出傳統統招統考制度的限制,更為靈活地招收學生。考慮到這一新制度的試驗性質,教育部最初非常謹慎地將整個高校招生中自主招生的比例控制在5%左右,但由於被視為新的教改方向,同時又暗含著多種利益,中國的精英高校在隨後幾年裡紛紛努力提升了自主招生的比例,有的高校甚至達到了1/3左右。這種新制度對具有文化資本優勢或有產者家庭子弟更為有利。以北大2007、2008兩年的自主招生為例,從最初的20548名申請者到簡歷篩檢後剩下5003名筆試參加者,再到筆試淘汰後剩下的2189名面試參加者,直到1602名最終錄取者,來自有產者家庭的子弟比例越來越高,幾乎成為壟斷者(Liu etal.,2014)。不管是人數占明顯優勢的來自北大賦予「校薦」資格學校的學生,還是人數很少的自我申報者,最終能夠「過關斬將」順利通過自主招生制度進入北大的學生,其家長來源都明顯集中於行政管理與專業技術人員(見圖1)。「自主招生」比例一再提高對教育精英中無產者子弟的壓縮效果相當明顯。
數據來源:劉麗敏基於北大自主招生學生信息所做的資料庫,更多數據分析結果見Liu etal.2014。
圖1 北大兩類自主招生學生家長的職業構成(2007-2008年)
總的來說,21世紀以來的中國精英教育呈現出不平等擴大的趨勢,但隨著政策調整,其未來走向如何還需進一步觀察。比如對於自主招生政策,隨著學界與教育主管單位從解放高校自主權、招收特殊才能者的追求中冷靜下來以及自主招生相關問題的暴露,國家加強了對自主招生的管理。自主招生名額比例再次被嚴格控制在5%以內,考試被安排在統一高考之後(新華網,2016),大大限制了自主招生對大學生社會來源的影響。隨著國家在高考招生中推行「貧困地區專項計劃」,加之越來越多的精英大學開始採用直接名額分配的辦法對貧困地區、農村地區給予招生照顧,相信教育精英的地理來源分布將會出現變化,但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家庭來源,尤其是對處於社會中下層的工農子弟予以優惠,可能還需要謹慎觀察。
——《江山代有才人出——中國教育精英的來源與轉變(1865-2014)》
上文出自2017年第3期《社會學研究》,結論沒什麼可爭議的。
作為既得利益者本來不方便在這裡回答,但是看了各位V們大談公平不公平真是跑偏得忍不了了啊…
重要的話說三遍:
自主招生的動機在於提高效率而非促進公平
自主招生的動機在於提高效率而非促進公平
自主招生的動機在於提高效率而非促進公平
所以各位批判自主招生不公平的洗洗睡吧。自招本來就是高校在高考這個相對公平的平台之外拓出一條進一步提高生源質量的路徑。沒錯,這不公平,對山區的孩子不公平,對埋頭高考的孩子不公平,對一部分窮人家的孩子們不公平,這本質上是一種基於高校主體的利己行為——
然而校長和教授們並不care。
校長們翻看了近幾年自招、保送和高考生源在本科階段表現和畢業去向的統計之後,愉快地決定繼續增加自主招生名額。
教授們發現自己的孩子更容易考上好大學了,以及發現某個自招上來的學生很好用,於是當然表示資慈啦!
欸~這位同志表示這不公平?
抱歉,公平這件事,並不是大學的業務。
--------------------------------------------------------------------------------------------------------------------------------------
那是政府的業務
---
你們要明確一點,高等教育過去和現在都屬於奢侈品,不是誰都可以享有的。所謂「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權利」聽聽就行了,那個指的是九年義務教育。高等教育只有擁有資源的人才配享有。而錢就是重要的資源中的一種。
也正因為明了這一點,中國的家長對於教育的投入是最大的,有的家境並不寬裕的家庭就算省吃儉用也要給子女提供高端的高等教育機會。(當然覺得上大學不如打工的愚昧之徒也是有的,不過越來越少)在錢這種資源不夠的時候,教育水平也是資源的一種,不如拿手頭擁有的錢去換取教育水平,日後再用其換取其它的資源。
自主招生從功能上來講就不是為了「公平」設置的,高考才是。讓自主招生背負「公平」,我覺得是錯誤理解了它本身存在的意義。
1.自主招生相比高考來說更像是一種選拔性考試,裡面的考題絕非高考所能比,面試也是高考里所沒有的。
2.不像高考這種分層級錄取,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接受相應的高等教育的考試,自主招生結果只有通過和不過兩種。智商和情商符合學校的要求的學生,學校才會發放降分資格。
3.自主招生對於部分學生來說是多了一條進入不錯大學學習的通道,或者說在高考的道路上添加了助力。對於有資格看展自主的招生的學校來說,是多了一條搶佔優秀生源的途徑。
不用說得那麼複雜。
如果一個考試足夠公平,那就應該讓所有人都有資格參考。只要高中畢業了,任何人,任何年齡,只要自認為有一技之長的就能夠報名參考。
但是現在自主招生並不是如此。非重點高中的,有幾個人能獲得筆試和面試資格?
自主招生渠道一般通過網上發布,貧寒子弟根本沒條件上網
自主招生名額,校長實名推薦名額,一般集中在省重點高中,二流中學根本沒名額
自主招生的考題,偏,怪,有可能考個連鎖互換定律而這個只有競賽教材上有
自主招生考題考察學生的思辨性,對於農村只會死讀書的學生不公平,還會考察時事,對於農村沒條件上網看新聞刷微博的更加不公平了。
但是,自主招生本來就不是為了公平而出現的。
自主招生的手段,能夠幫助學校招到智商情商素質都符合學校要求的學生。
===================下面說說公平
要說絕對公平,高考都是沒辦法做到的,最簡單的,英語發達地區和發展中地區的教學水平就差很遠,要不然為什麼全國卷II沒聽力呢。這些都是不得不承認的事實。
要說公平,不同地方的高中教育資源就不公平,地方一般都是給市中最好的教育資源招最好的學生,二流中學二流師資二流學生,三流中學三流師資三流學生。
環境能造就一個人,能決定一個人的上限。
在一流中學一個班全都是一本最差蘇大,大家都是學霸,你只要按部就班跟著老師再差也能考個一本。你不幸到了個三流中學一個班都未必能考個二本,老師教的差大家學的不認真好好學習受排擠,你再努力也惘然。
要說解決不公平,唯一的辦法就是讓教育資源極大豐富,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在蛋糕不夠大的情況下,不想著如何擴大蛋糕,想著照顧到每個人,本來就是個偽命題
深刻感受到有時候出生會決定一個人百分之八十的命運,剩下來的百分之二十才在你手裡。你想從這個階層躍遷到那個階層本來就難上加難。當你越來越認識到這個事實就越發覺得可悲。
其實那些家裡有很多弟弟妹妹窮得揭不開鍋,上完初中就被迫輟學,在電子廠打工透支身體和青春掙血汗錢養家的女孩子們,她們中間未必沒有聰明人,給她們足夠好的條件,她們也能考個985 甚至申到ivy league的offer
Whenever you feel like criticizing any one,』 he told me, 『just remember that all the people in this world haven』t had the advantages that you』ve had.
對這個世界保持謙卑
=======================補充下吧
其實我覺得如果條件不夠好,就不要和有錢人擠了,軍隊院校是個不錯的選擇,四年啥費用都不要還免費醫療,就算平時訓練苦點好歹吃得飽穿的暖,畢業後包分配。軍官再不好找對象,也比普通高校畢業欠一大筆助學貸款找工作舉步維艱還被城裡人譏諷為鳳凰男的好找。如果條件稍微好點能有更多選擇,比如進普通高校比如出國,軍隊院校就不是最佳選擇了,因為進去之後就放棄了至少未來十年的自由。
難道大家真的把自主招生理解成考察學生綜合能力,利用多次筆試面試來增加應試者表現自己機會而不是像高考一樣一紙定終生的招生手段?別鬧了,只是給那些家庭條件優越的人一次在高考之外交易的一次機會罷了。不是所有自招的人都有黑色交易,但是對於想花錢的人,自招是最便捷最廣泛的途徑。
自主招生本來就不是為了公平 而是為了高效而生的制度
推薦閱讀:
※什麼是「少年心」?
※如果父母中的父親太強勢,母親太懦弱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兒子或者女兒?
※是哪個瞬間,哪件事讓你突然感覺自己開始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