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為何在《三國演義》中變成既生瑜何生亮的小氣鬼?

史書上的周瑜「性度恢廓」,文武雙全,蘇軾的《念奴嬌》中也是盛譽,為何到演義中就被刻畫抹黑成那樣了?


作為都督的多年忠實腦殘粉,怒答
首先,眾所周知《三國演義》中嚴重的擁劉擁漢立場,同樣身負大才的諸葛亮偏偏是蜀漢的大軍師政治軍事上的核心人物,偏偏參與過的最大規模的戰爭中有周瑜在其中,偏偏這場戰爭的主導人物還是周瑜,偏偏周瑜也具有不輸於諸葛亮的超高人格,偏偏周瑜也長得特別特別帥而且帥到眾所周知交口稱讚,偏偏周瑜還娶了個大美女簡直人生贏家,羅貫中要美化蜀漢就得美化諸葛亮,要美化諸葛亮就得從大事件中入手,要從大事件入手。。。那就黑都督吧。於是都督就成了這樣。
(為了美化諸葛亮,而諸葛亮在赤壁之戰的參與度實在有限,就編出了草船借箭、借東風等等玄乎事件,若不是出於英雄主義的描寫,真是在內心中抵觸《三國演義》了)
羅貫中將一個雅量高致、與之交若飲醇醪的君子醜化成了心胸狹隘的嫉妒小人,個人認為這是三國演義最大的敗筆之一。
其次,從小說的角度來講,私以為出於人物形象的深刻塑造,兩個形象相近的角色(周瑜、諸葛亮)同時參與一個事件,形象的光輝度相對就會被暗化,而出於設置情結矛盾,大敵當前內部矛盾必須要有的,若是各自從孫、劉兩個政治集團內部來描寫,一來劇情會拖沓不前、繁複紛亂,二來也不能實現個人英雄主義表現。相比之下,醜化其中一個人來塑造人物、設計矛盾就容易多了。個人認為,小時候初讀三國演義的時候就覺得赤壁之戰寫得「不舒服」,明明周瑜是那麼「狹隘」的」壞人「,為什麼赤壁之戰還要他」指手畫腳「呢。現在稍微有了些歷史知識和文學常識,就覺得這裡寫得像」革命電視劇「了。
再而,周瑜是東漢末年少有的幾近完美的人。士族出身高官後人(從祖父景,景子忠,皆為漢太尉),政治、軍事能力出眾(居巢長、赤壁),有較高的名望(吳中皆呼為周郎),外形俊美(瑜長壯有姿貌),受主公倚重(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娶的女人美(不解釋),品性高尚(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除了英年早逝之外幾乎沒什麼缺點(好吧,後來受主公猜忌也可以算一個)。周瑜的人生經歷那麼多彩,甚至昂揚、得意,而羅貫中的人生就沒那麼美好了,有一顆圖王之心卻沒有成王之命,僅是猜測,羅貫中出於個人或許對這樣的經歷這樣的人物有些不能接受,正好周瑜也非蜀漢之人,在其他方面抹黑相比在性格上抹黑更明顯更易被史料推翻,於是就這麼醜化了周瑜。
最後,附一張個人認為比較好不那麼陰柔的都督圖片(三國志12)

(圖片來自網路)


因為他娶了小喬唄,強東娶了奶茶後不也被狂黑么


曹天人不服


元代《三國志平話》里就有三氣周瑜的故事了。三國演義是在民間傳說的基礎上寫定的,這個鍋不能全扣在羅貫中頭上。
至於為啥……民間傳說需要什麼邏輯么?徐世績都能給傳成老道了,OOC個把人物有嘛大不了的……


題外話,說實在的,三國里周瑜抹黑的有點過,不僅我們,毛宗崗也看不下去,在批語里一個勁往回找補,強調赤壁之戰時周瑜要殺諸葛亮,不是因為嫉妒他的才能,而是因為諸葛亮的才能會成為江東的後患:

周瑜謝出,暗忖曰:「孔明早已料著吳侯之心,其計畫又高我一頭,久必為江東之患,不如殺之。」【周郎欲殺孔明,正是孔明知己。】乃令人連夜請魯肅入帳,言欲殺孔明之事。肅曰:「不可。今操賊未破,先殺賢士,是自去其助也。」【周瑜患孔明,子敬只患曹操。】瑜曰:「此人助劉備,必為江東之患。」【不是患孔明,乃患玄德之得孔明耳。】肅曰:「諸葛瑾乃其親兄,可令招此人同事東吳,豈不妙哉?」瑜善其言。【可見周郎非忌勝己者,特忌勝己者之為敵用耳。】

(【】內為毛批)

不過大體框架是改不過來了。


其實,我並不覺得演義中的周瑜是小氣鬼。當時縱使是孫劉聯合,可諸葛亮這樣的人才若不能為東吳所用,只能除掉,尤其演義中的諸葛亮神鬼莫測,留他豈非後患?若周瑜真是嫉賢妒能,也不會讓諸葛瑾勸諸葛亮投靠東吳。感覺羅貫中真的是背了個黑鍋......看著很多人把「周瑜嫉賢妒能」看作演義的敗筆,我只能嘆氣了。


羅貫中這個卑鄙小人的錯


羅貫中的政治需要,寫三國演義一定程度上就是為了抒發政治抱負順帶影射現實


襯托唄,三國演義里劉備那頭都是好人,完人


推薦閱讀:

三國殺里如果加入嵇康,他應該有什麼技能?
孫策與周瑜 孫權與周瑜 哪對情誼更深?

TAG:歷史 | 三國 | 三國演義書籍 | 周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