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網媒對新聞題材的選取傾向及文章標題的提煉上是否存在某種引導性?

先自問自答一下,我認為是的。
利益應該是首要因素,而網媒的利益主要來自於廣告,廣告投放平台的價值則來自於點擊率,於是乎,如何博人眼球成為了新聞題材選取、標題提煉、首頁加粗顯示的一個重要原則,但我認為我們作為網媒的「讀者」其實也下意識與之形成了互動,即,我們似乎總是更容易被一些消極的信息所吸引!在一篇新聞里看到有學者提出了「世界陷入大動亂的11個徵兆」,其中第8條即是「網路傳媒的消極作用發酵,網路安全的脆弱性暴露,公民社會利用網路劫持和挑戰國家權力的危險性陡增,網路戰爭與核擴散危險雙雙升級,並列成為最現實的大規模殺傷性威脅。」


是。

我舉幾個例子:

鳳凰首頁的新聞,注意左上角的標題:

到二級頁面是這樣的:

這個標題暗示了上海房產即將崩盤,新聞歸類則是鳳凰上海房產,每個元素都在製造驚悚的經濟氣氛。甚至點進去之後,如果只看標題也很嚇人:

出乎意料,正文談的是半個地球之外一個二級城市的預期:

又一個房地產泡沫破滅了 1/3的房子重返市場 ——鳳凰房產上海

邁阿密房地產市場泡沫正在破滅,尤其是豪華公寓成為了一顆「定時炸彈」。


在一些新建的高樓大廈中,有1/3的房子重返市場。據網站http://CraneSpotters.com追蹤數據,以目前的銷售速度,要消化掉邁阿密市區3397套待售公寓需要29個月的時間。

隨著美元持續走強,南美投資者(特別是巴西投資者)的購買力受到侵蝕,他們不得不選擇拋售新建公寓,導致邁阿密的公寓庫存增加。自2013年來,邁阿密已有9座塔樓完工,目前仍有8000套公寓正在建設中。

再看一個新浪的例子:

如此駭人聽聞的標題,實際如何呢?

英國男子走遍全國性侵女大學生 專挑喝醉的下手

英國一名男子自駕超過1.1萬公里,在全英各地大學中伺機性侵醉酒女學生,27日被判12年監禁。

這名男子名為塔希爾·納齊爾,現年40歲,離過婚,自稱是一家娛樂公司老闆。據檢察官在曼徹斯特刑事法院出庭時說,納齊爾專門從事針對大學本科女生的「性捕獵」活動,他平時就睡在汽車裡,哪裡有學生聚會、酒精飲料促銷活動就去哪,然後伺機對醉酒女學生「下手」。

調查表明,納齊爾的足跡遍布英國各地的大學城,包括牛津、愛丁堡、格拉斯哥、曼徹斯特。警方在納齊爾的汽車內搜出不少「偉哥」的空包裝,以及一張偽造的格拉斯哥大學學生證。檢方說,納齊爾作案前會吞食「偉哥」、吸食可卡因,然後「半夜三更藉助小工具闖入學生住所內,性侵(醉酒)不省人事的女學生」。

今天早上又看到一個標題(其實這是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的原因):

然而昨晚的新聞實際上已經確認是香港男子,首頁的標題依然根據事發地點說是「上海男子」。就算事發在上海,你也不能做如此推斷,何況事實已經很清楚了:

摩拜單車扔進黃浦江 香港男子蘇某被刑拘

東方網記者徐程10月25日報道:昨天,有網友爆料稱一名香港籍男子蘇某把摩拜單車投入黃浦江,引來遊客圍觀。記者今天從黃浦公安部門獲悉,昨天晚上7點50分,這名男子已經在河南路南京路路口落網。蘇某是香港人,砸車是因為他覺得摩拜單車會泄漏租借者的位置等個人隱私信息。


外灘治安派出所執法隊警長金定榮告訴記者:「根據先期掌握的線索,然後根據群眾的舉報,從視頻資料、圖像資料鎖定了這個犯罪嫌疑人,抓獲後對他進行了尿檢,尿檢是一切正常的,排除了吸毒嫌疑也排除了喝酒嫌疑。」

2年前我採訪一位醫生,他在回答問題之餘,明確表達了對網媒的不信任,理由之一就是門戶網站的標題:

「但凡外國出了不得不報的壞事,一定會隱掉國家名字,只說嚇人的事實,如果只看標題你會誤以為是國內的事件……國內要是出了什麼不得不報的好事,那就反過來」

事實證明,國內網路媒體,尤其是各大門戶,的確有明確的新聞「自虐」傾向,製造一種國內四處冒煙,歐美形勢一片大好的氣氛,吸引讀者點擊,以增加流量。

而且這種問題不僅僅影響少數新聞的讀者,由於大多數人瀏覽門戶網站,或是看新聞推送的時候,往往只是瀏覽首頁,點擊其中一兩條新聞,這意味著他們對大多數新聞的了解停留在標題——也就是門戶網站刻意營造的氣氛上。雖然我承認現在的中國社會的確存在嚴重的問題和隱患,歐美和港台也的確有不少優點值得大陸學習,但就一部分網民對社會現狀的認識而言,絕對是被網媒的標題給誤導了。


謝邀。

如果這部分網站沒有特殊背景,並必須以廣告求生存,他的第一個選擇便是怎麼吸引眼球怎麼來。

最簡單地說,變化出新聞,變化越大,新聞越大。重大事件,政局變動,調資加薪,以及臨重大變化之前的種種徵兆等等,都極為受人們關注。一是打破了常態,二是與人們的利益可能有密切關切。唯廣告是舉的媒體,當然知道這個道理。

報道此類事,是媒體的天職。但怎麼報,媒體應當有所講究。讀者有知情權。告知是底線,但該怎麼告知呢,多大的事,會有多大的影響,到什麼程度可以過去,人們該有什麼避險準備,都應該告訴。例如,某地有可能發生地震,有多大概率才該報,什麼時候報?要調資加薪,什麼範圍,多大力度,調資理由,這個範圍調了,其他範圍會不會跟進?都得審慎把握。

新聞講時效性、顯著性,當一些網站獲知一些情況時,為吸引眼球,把某一部分突出起來,或抓住一點,或只講時效,不及其餘,並形成惡炒,無非是要爭取更多的廣告,收益雖然上去了,對社會來說,則可能製造諸多麻煩。屬於經驗不足產生的誤導也有,但和此種情況應有所區別。

有惡炒的現象,就有辨析惡炒的自覺。一段時間以來,我們會發現許多網民並不容易輕信,會以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去判斷。這樣的思考和判斷,在知乎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因此,故意聳人聽聞的,也會因網民的成熟和監督,媒體間的相互監督,而有所收斂。

但此種事,總會有的。特別在一些事真假難辨或怎麼看不易把握時。媒體應當是社會公器和社會的良心,也可以掙錢,但不能因要掙錢而喪失公器這一特性。如果自身被金錢左右,那也會成為禍害的。


馬前卒老師在此問題下的回答明顯是個很淺顯的搬運工,都說不清網媒內容編輯者的考慮範疇。

標題黨行為和「引導性」無關,和PV(頁面瀏覽量)有關,而PV的高低可以決定網站頁面廣告收入。網路廣告中的幾種主流付費模式CPM(每千人成本)、CPC(每點擊成本)、CPA(每次關鍵行動成本),如果你建立廣告收入的漏洞模型就會發現一個規律:PV和廣告收入呈正相關關係,PV越高,收入也就越高。

這就和引導性無關,和錢有關。

網媒部門是有KPI制度或者鼓勵提升PV措施的,提升PV不僅能為公司、部門帶來更多的廣告收入,更能為自己帶來獎金,所以網編才會各顯神通思考一個問題:如何讓讀者停留更長時間?如何讓讀者瀏覽更多頁面?

至於「如何讓讀者點擊更多廣告」、「如何讓讀者為商品買單」這都是網媒利益相關方廣告平台(百度網盟、廣告公司)、甲方公司才能決定的因素,網編的任務就是讓更多的讀者看到廣告。

為了達成獲得更多PV的目的,網編不僅學會了「標題黨」,還會掌握基礎的SEO技能。「標題黨」的目的是爭取網站內部流量,產生更多點擊;SEO的目的是爭取搜索引擎的流量,讓更多人通過搜索結果頁面找到此新聞頁面。

「標題黨」只不過是大家所能感知到的最明顯的路徑之一,除此之外的「關聯閱讀」、「頁面SEO優化」、「分享」等等所有相關層面的改動都可以理解為「增加網站流量的具體措施」。

PC時代大型網站之間爭奪流量的情況特別常見,並且大型網站內容由於部門之間也有利益衝突,所以爭奪推薦位的情況也非常常見。網編都想自己弄得新聞能夠獲得更高的流量,讓自己部門所管的頻道獲取更高的流量。

你從網編的角度想一下具體工作:推薦位資源有限,好不容易爭取來推薦位,因為標題不吸引人,導致數據相比以前的情況下降許多,換你你咋想。網站各頁面的數據可都有檢測,標題好,數據就好,換誰在那個位置都會「不折手段」提升PV。

從網編角度思考就非常容易理解他們的動機,理解動機後就要想具體舉措:如何提升點擊率以達到更高的PV?

解決途徑經實踐證明最有效的就是「標題黨」,能撩撥人的分類並不多啊:
1、獵奇:兒媳舉報公公貪污;
2、地域罵戰:黑河南
3、恐嚇:房地產崩盤
4、大眾笑點:金三胖、印度阿三

等等。

既安全(能帶來穩定流量還沒政治風險)又能完成KPI的標題選擇餘地真的不多,你弄個冷僻高雅的詩詞歌句當標題,倒是高端,但是完不成KPI啊。互聯網大眾的G點在哪,網編就會主打那個點,人家都是從「人性層次」入手的。當幾年網編說深刻了解整個互聯網網民的關注點、深諳人性這點是不會錯的。


「解放軍報: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
這個標題在網上抓了不少眼球,也給tg招了不少黑。但是這根本不是文章原標題!看過原文就知道,宇宙真理那句話在原文里處在一個不顯眼的位置而且還是帶引號的,屬於放在閱讀題選項里,第一個排除的那類。


黑一下 今日頭條 的 文本致遠,每次筆記本推薦新聞都是這個


大學狗,學新聞。專業課老師在課堂上告訴我們,作為新聞從業者,我們可以不說全事實,但一定不能說謊。呵,不能說謊,多麼擲地有聲。

可以不說全。

跨專業考研有人推薦一個專業嗎,在線等,挺急的。


前幾年還沒有要求規範標題的時候
河南某地發生負面新聞
某易 某訊
河南一男子XXXXXXX
河南一女子XXXXXXX
河南官員說XXXXXXX
河南強拆XXXXXXXX

評論: 河南!
果然。。。
看見河南就釋懷了。。。。
犯我河南,有井無蓋。。。。

東北某地發生負面新聞 東北口音的人負面新聞

東北一女子XXXXXXXX
東北大媽和老外XXXXXXXX
東北經濟XXXXXXXXXXX
東北國企XXXXXXXXX

評論: 東北人去三亞了。。
全國到處都是東北人。。。。
我去XX都是東北的。。。。。

其他地方負面新聞

一男子與一女子XXXXXX
XX不知名地名發生XXXXX
詐騙犯XXX今日落網

評論: 這種人應該XXXX
我是xxx人,這種事情都是xxx村乾的。
詐騙犯全家死光


前幾年這種情況十分明顯。
最近詐騙犯頻發的省份你看到有人說xx省都是騙子了嗎? 當然沒有,因為輿論指向了其中某某縣某某村了,河南省一個不佔還要背鍋,東北經濟裡面吉林省表現還可以也要跟著遼寧背鍋。遼寧總量不低,可是最近兩年增速很低,媒體就故意誇大成整個東北不行了。
說到底 媒體總要博眼球,樹立一個靶子,或者背後有人送錢要求寫軟文。比如四川 河南 湖南那個人口流出少?為什麼偏偏盯著東北說你人口流失經濟差呢?秋招開始了唄,很多崗位用人短缺,東北大學資源多還是個軟柿子,不捏你捏誰。講道理,內陸省份比遼寧發展均衡人均GDP高的省份很少。

中國國內怎麼看待河南和東北,世界上很多發達國家也是這樣看中國人的。


垃圾媒體,垃圾記者,對噴的就是你們!


從鳳凰到網易,然後再從騰訊到新浪,最後還是用觀察者了。雖然新聞速度沒他們的快,但起碼文章很中立,評論理性溝通的多。

還有請問下觀察者沒廣告是怎樣運營的?


網易,一個有態度的新聞媒體。


一定有。
小學語文老師在教我寫作文的時候曾教過一個定律:題好文一半。
打個比方,比如說去逛書店,在對一本書的內容完全不了解的情況下拿起了這本書,那一定是被書名引起了興趣。
所以,同理可證。


其實,不管是利益還是什麼,媒體發布的信息都是會經過選擇,我學新聞四年下來有些名詞還是略有印象,但不是學霸,只是大概有幾個概念,也許可以幫助到題主…第一次回,不是很懂,見諒
1??看到題目,我首先想到的是「擬態環境」
美國李普曼《公眾輿論》里提出,大概就是說,我們大部分人所認識的現實都是通過各種媒體通過對新聞和信息的選擇加工和報道,再重新加以結構化的虛擬現實,強調一下這也區別於客觀環境的鏡子式再現。(這點應該容易理解,畢竟誰都無法做到親身經歷世界上發生的一切事情,另外如果媒介傳播中會加入主觀因素,這點分布於傳播整個過程,做不到絕對的客觀,即便是絕對客觀,但在它選擇把這條信息發布的過程就已經有主觀因素存在了…希望我解釋清楚了)
網路是新媒體的代表,促使「擬態環境」非結構化趨勢,相對於傳統媒體,受眾可以更加自由的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這有點扯遠了,因為這又跟受眾相關理論有關係,比如,受眾也不是媒介給啥就看啥的,我們都是有選擇的不是么?「使用與滿足」理論~然而手機打字太累…略過吧,感興趣可以搜一下,會發現新世界的。
2??「媒介生態環境」
可以說廣告利益是影響選擇的因素,從傳播學的控制分析上說,任何傳播機構都不能隨心所欲的傳播,行為會受到社會特定政治文化等潛網的深層控制。媒介作為社會系統的一部分,與其他社會系統有密切聯繫,總稱為媒介生態環境。(背)
3??「把關人」
對信息加工過濾的過程。把關行為可分為疏導和抑制,就是准許信息流通或禁止信息流通。我們所看到的信息就是媒介把關後的信息。(背) 燒腦
4??「有限效果論」—「意見領袖」「兩極傳播」
我個人認為這個和「把關」是有聯繫的,一般我們所說的傳播,是兩級傳播,媒介—意見領袖—受眾,大眾傳播不是直接流向受眾的,而是經過意見領袖這個中間環節。也就是說,到你這的信息已經不再是原來最原始的信息了,它已經不純粹了。
比如,平常微博上看有些大V發布的信息,自己不知覺就會受到影響…嗯…我不是很懂舉例子,大概體會下吧…意見領袖,聽名字就覺得很霸氣,在傳播中的作用而言也是很重要的,大V就相當於意見領袖。意見領袖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組織機構、媒介等。
5??還有,「培養理論」「議程設置」
其實都是說,傳播都是有目的選擇,受眾所收到的信息並不是媒介隨意選擇傳播的或是僅僅出於利益目的,畢竟,這裡面包含了很多,原諒我真的打不下去了,而且,我學的也不是很好,只能大概說一些,大致明白就行,專業問題還是給頂尖學霸高材生來回答吧…
自從學了新聞,才知道原來很多人都覺得新聞…難以描述,反正伴有負面評價…我承認是會有陰暗面,但是,沒有新聞這個世界會怎樣?著名記者普利策說過:「倘若一個國家是一條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聞記者就是船頭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觀察一切,審視海上的不測風雲和淺灘暗礁,及時發出警報。」(我複製的,這麼長我實在懶得打)
6??扯回來,最後關於媒介的負影響,還有一個「麻醉理論」
該理論認為,大眾傳播具有明顯的負面功能,將現代人淹沒在表層信息和通俗娛樂的洪水中,每天花費在接觸媒介上,過度沉溺媒介提供的表層信息和通俗娛樂中,不知覺失去社會行動力,滿足於「被動的知識積累」。
這就是現在很多上網病,很多人對於網路過於迷戀喪失社會交往的行為。面對信息一味接受不自己思考長久以往肯定就有負面影響。媒介肯定是樂於傳遞負面的畢竟可以吸引眼球嘛,「黃色新聞」就是典例,可以自行搜索…總之,這些低俗、暴力、黃色的東西不可否認會讓你沉迷。因為這個過程不需要動腦,特別輕鬆…
最後,回答很粗範圍也廣語言混亂,例子少得可憐,也不知道達到點了沒,這樣答題考試的話可能會被扣分吧哈哈,因為我學的也不是很溜兒,怕教壞小朋友,所以只能點到為止,借鑒就好


這是網路信息時代滋生的因利益驅使而造成的互聯網亂象之一。
除此利用獵奇心理誘導點擊之外,歪曲事實、惡意造謠中傷誹謗、煽動輿論等層出不窮。如果沒有極高的網路辨識能力,極易被這些標題或所謂的好壞之評所誤導。文章可編寫、圖片可PS、視頻可拼接。技術手段和對人心的把握讓廣大受眾極易被利用。
水軍的存在是這類現狀發生的直接操作者。互聯網上的好壞可信度均可刷。還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的好,遇事多冷靜理智想一想前後邏輯是否矛盾,可最大限度地防止被利用。


想正兒八經的看新聞還是看報紙吧,我都懷疑門戶網站的編輯有沒有學過新聞寫作。


回應點贊最多的那條答案。
首先,作者截取的這個欄目是鳳凰房產,並不能歸到嚴格意義上的新聞版塊。房產頻道也能算新聞?

一般而言,我們說的新聞版塊僅包括幾大門戶首頁中心位置的那一坨,以及新聞欄目中心的一大坨。如圖:

所以,探討新聞標題應該從這裡選取樣本,而不是去什麼房產、女人、親子頻道。
作者所說「男子走遍全國性侵女大學生」,新浪標題起得確有不妥。
首先,國外社會新聞不點明國籍,這是門戶的慣用策略,一旦點明國籍點擊量會很受影響,不過有些門戶總編室會明令禁止不要這麼干。
其次,並不是所有的國外社會新聞都可以不寫國籍。只有具有普世意義的純粹社會類新聞可以這樣,比如「漁民捕獲XX公斤金槍魚,總價XX萬」之類的。一旦涉及政府、警民衝突一類的、極度惡劣事件一類、有明顯地域色彩類的,絕對不會這麼干。
比如:

新浪「男子走遍全國性侵女大學生」,標題里的「全國」會讓人產生誤解,所以並不妥當。
網易的標題是這樣的:

而「上海男子將摩拜單車扔進黃浦江」,純粹是業務不精,改成「上海一男子」就沒問題了。
至於作者所說的

實在無法苟同,四大門戶雖是私企,但新聞編輯多少還有些新聞理想。
新聞是什麼?不是報喜不報憂,國內形勢一片大好?作者你信嗎?

至於有人說報紙標題比門戶網站好,呵呵。
報紙與網路門戶,是兩種不同的載體。
報紙上一篇新聞很可能佔有完整一版甚至好幾版,除了有主標題,還可能有副標題、小標題、摘要、配圖,而且這些完全就在一個版面之內。門戶呢?一篇新聞在首頁只有20字左右的標題。

「他從沒離開過邊境線」,放在人民日報可以,你放在騰訊、鳳凰首頁試試?
完全莫名其妙,用戶根本不知道是啥意思。
所以門戶的標題必然要用20左右的字提煉出一篇文章最有看點的地方。當然,是有看點,而不是總結中心思想。一篇新聞通篇談論的是A事情,但是也提到了B事情,B事情十分好看,A事情很無聊,那麼標題必然會寫B事情,而不是泛泛而談A事情。
比較一下報紙原標題與門戶標題:

門戶的標題新聞要素實際上更多。
這篇極其明顯:

原文確實提到老鼠自殺:
「南海艦隊副參謀長張文旦回憶,多年前出訪經西太平洋比什開灣,遇上著名的三角浪。上下縱橫同時翻湧,像座座山體四下合圍,全無確定方向。全艦皆暈,有老鼠跳海自殺。」瞭望的原標是:「貼身觀察海軍西太平洋演習」。
孰優孰劣?


沒辦法,為了點擊率然後斷章取義的寫標題技巧幾乎是必備,畢竟人都會對更負面或者極端的東西感興趣,於是久而久之就存在了這種狀況,一般情況下負責任的都會換個語氣改標題,不會讓整個文章的主題失真,當然因為這個職業其實門檻挺低的,於是有些不道德或者不負責的就會寫得十分失真去吸引點擊率,這點本人倒是非常反感,敗壞了行業的名聲


我也發現有這些問題,我換過好多新聞客戶端都有這個問題,最煩的是往往這些垃圾新聞都處於首頁,果斷換成bbc fox 之類的 加上人民日報等作為補充


個人才疏學淺,以上權當是拋磚,希望看到專業深入分析,尤其是從網媒運營角度和社會心理學方面。


所有的都有引導或部分過濾。事實是看媒體的背景,國外的媒體大戰略看背後支持的財團和代表的社會階層利益 。天朝的 ,呵呵 dang想所有的都成為喉舌,要姓dang,如果被詔安,說明你還有點實力;如果靠標題吸引眼球,那麼你還在路上。


網路上的很多新聞的標題與內容不符,等大家點擊進去一看往往是很失望,期望有關部門能夠出台相關的規定來禁止出現類似的情況。


推薦閱讀:

有哪些好看的 ICT 類廣告?
孩子一般到幾歲開始有性別意識?
如何看待中國科學家建成世界首台光量子計算機?
讓魏則西事件爆發的契機是什麼?是哪篇文章火了嗎?

TAG:媒體 | 互聯網 | 新聞 | 互聯網媒體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