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人員在從醫過程中有什麼暖心而感動的故事?

看了朗讀者,裡面的無國界醫生讓我很感動,看知乎上沒有人提過這個問題,所以我想看一些暖心的故事,我覺得醫生是一個辛苦的職業,歡迎來分享讓你感動的醫生,或者你覺得醫生暖心的瞬間?也歡迎醫生們來講述自己拯救生病和死神賽跑的故事?
? (ˊωˋ*) ?
對了,我只想看溫暖而感動的故事,溫暖而感動,溫暖而感動,溫暖而感動,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當年我還在消化科輪轉,那是一個星期天的晚上,我值24小時班,那一天出奇的忙,我一天收了7個病人,全是上消化道出血,其中4個一住院就下了病重,上級醫師從第一個病人來了以後就一直在胃鏡室沒出來,不是他不管我,是他一直在做急診胃鏡,各種套扎,止血。而我就在病房不停的下醫囑,寫病歷,與家屬交待病情,指揮護士抽血查化驗,補液,用藥,找血庫約血。整整一天,我沒有時間吃飯,一直到晚上10點,我可憐的上級大夫才陪著最後一個患者從胃鏡室回來,掙扎著聽我彙報完病房的情況,把該交代的交代完就癱倒在值班室的床上了。我把他交代的事情辦好,把病歷寫完時已經快凌晨1點了。忙碌的一天總算快結束了,我也準備幹完最後一件事就去休息了。

這最後一件事是我要查房,我一直有個習慣,不關多晚,在值班睡覺前,都要轉一圈病房,看看有沒有沒睡的患者,病情重的患者心電監護指標怎麼樣。以防夜裡有突發情況手足無措,那天也不例外,我腳踩棉花般的挨個病房查看,走到15床時,被嚇的清醒了很多——15床患者沒在床上。

我第一時間去病房廁所查看,也沒有人,患者丟了?患者住院期間失蹤可不是好玩的,就在我驚慌失措時,從床邊傳來一個聲音

「大夫,您找我?」。

隨著聲音,我看到15床旁邊蜷著一個瘦小的身影,他特別瘦小,以至於在黑暗的病房裡,我都沒有發現蜷縮在床邊他。「你怎麼了?怎麼蹲在地上,不舒服么?」

「哦,沒事,大夫,我這不是肚子疼么,每天晚上睡不著覺時,我都這麼蹲著,能好受點。」

「來,你躺下讓我看看」

「不用了大夫,我前天做完檢查了,王大夫說我得去外科做手術,他給我開止疼的葯了。」

「那你吃了么?」

「吃了,前天昨天都吃了,不是特別管用,我知道,我這個病不做手術吃藥效果都不會太好,沒事,大夫您去休息吧,我蹲會就好了。」

「你這樣有多久了?」這個病人不自然的淡定讓我產生了興趣,一般來說,肚子疼得睡不了覺的患者,不會讓大夫去休息的。

「兩個多星期了,越來越厲害,吃了好多種止疼葯都不管用,現在飯都不太想吃了。」

「你等等,我去看看你的病例。」很奇怪,一個這麼痛苦的患者,為什麼在病房的存在感這麼低?低到我今天上了一天班,都沒有看過他的情況,帶著疑問,我回到辦公室查看了他的病例,上腹部增強CT的片子上清晰的寫著「胰頭部明顯佔位,胰膽管擴張」。胰腺癌?!如果真的是胰腺癌,那他這兩個星期,是一種多麼痛苦的體驗。

這麼痛苦,為什麼不來找我?口服止痛明明沒有效果,他一個住院病人只要用床頭的呼叫器就可以叫醫生和護士去解決,可是整整一天我都不知道他這麼痛苦。

我叫護士給他打一針強痛定,出於好奇,我和護士一起又來到患者的床邊,這次護士打開了床頭燈,我看清了這個患者的模樣,很瘦,臉色灰黃,模樣有點像王學兵,由於疼痛腦門上有一層汗珠,眉頭擰在一起,艱難的從床邊爬上床,打完針大概5分鐘,看的出疼痛好了一些,他慢慢的挺起身,向我表示感謝。

「肚子疼成這樣,為什麼不叫我?」我好奇的問。

其實我是想讓您看一下的,可是我幾次走到辦公室門口,看您在屋裡要麼和家屬談話,要麼在開藥工作,忙的沒時間吃飯,我就想反正我這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就不湊這個熱鬧了。」

「不用考慮我,晚上要是還疼再叫我,趁著現在不疼了趕緊休息吧。」我迅速轉身走出了病房,因為淚水就快要從眼角滑出,讓病人看見一個男大夫哭,太丟臉了。

可是我抑制不住自己,整整一天的忙碌工作,將7個急診患者安排妥當,沒有時間吃飯,干到夜裡1點還沒有睡覺,沒有一個患者的家屬考慮過我是否需要吃飯、休息,我不怪他們,畢竟這都是醫生份內的事,但是一個惡性腫瘤的患者為了讓我少干點活,不惜一直忍受著痛苦,而不去「打擾」我,這讓我一直平靜如水的內心洶湧澎湃。

我至今也忘不了他,姓魯,當年只有45歲。忘不了第二天我下夜班前,特意跑過來告訴我:

「大夫我太感謝你了,整整兩個星期了,昨晚是我睡的最好的一晚。」

「到外科好好治療,做完手術一定會好的,有不舒服一定要告訴醫生。」

後來我再也沒有見過他,手術後他出院了,但是後來沒有回來過,我不知道他現在怎麼樣,但是那一晚的「關懷」讓我至今記憶猶新,一直被這件事溫暖而感動著。


護士可以說嗎?【內容真實無虛構】

監護室曾經住了一個心衰+腎衰+紅斑狼瘡的女人,三十來歲,全身水腫得已經不見人形,就連眼睛也腫成了一條縫。每天都是父母照顧白天,丈夫照顧晚上。身上連著心電監護、氧氣管,靜脈泵,套管針,丈夫為了方便給她翻身,要求不插導尿管,保證2小時翻身日夜不間斷。好在男人身材魁梧,在他的照料下,女人全身上下沒有一個壓瘡。

有次路過病房門口,聽到她的父母勸他「離婚吧,你們結婚沒幾年她就病倒了,這麼多年你都在照顧她這個病人。你們還沒孩子,她也活不了多久了,你還能找個人結婚,這麼多年委屈你了。」男人嘆了口氣緩緩說到「我知道她沒多少天日子,已經很痛苦了,但是在這個時候離開她,我做不到。就是要走,也要陪伴她最後這段日子。」

那天我想了很多,監護室迎來送往那麼多人,薄情寡義的有,孝感動天的有,像這樣不離不棄的,不多。

夜晚,凌晨兩點,病房巡視。地燈微弱的光映在男人臉上,那個他每晚都睡的躺椅,有個什麼東西系在上面。走近,他驚醒了,告訴我,「就算老婆不會說話,也可以隨時叫醒我幫她翻身,你看,就是這個」。

那是一根紅色的毛線,一邊牽著女人的床頭,一邊牽著男人的袖口。


我曾經陪一個心內科的主治醫生值班,他當天連做了八台造影兩台pci,晚上十點半,一口飯還沒吃上,救護車又呼啦啦拉過來一個急診,急性心肌梗死,馬上推上手術台。

等到他回到辦公室讓我幫他搬一張躺椅過來,說腿腫的抬不起來。想休息一會兒。
我幫他把燈關了,卻聽到他聲音有點不對。

大概是去年十一月份某不要臉的媒體爆料說藥品的價格虛高都怪醫生和醫藥公司,醫生收回扣,醫藥公司賄賂醫生。為了博人眼球,大大的新聞標題取為,你花錢買的葯,40%都進了醫生的口袋!


那位醫生捧著頭抽泣,說為什麼回國之後是這個樣子。
當時那個急性心梗的患者,多支病變伴隨糖尿病,高血壓,的併發症,情況危急,有腦梗史。
可是病人家屬卻對醫生展現出來極其不信任感,說,你說要怎麼治,用什麼葯,你告訴我們我們去查,不從你們醫院買葯,不然40%都進了你的口袋!

醫生告訴我,當時,他做了一天的手術,累的雙腿打顫,聽到這個話,整個人從頭涼到腳。
他自認問心無愧,根據病人病情為他開適合的葯,嚴重的總進口的療效好的救命,可控輕微的用醫保的國產的,全方面為患者考慮,結果,怎麼就這樣了呢。

我看著關了燈的辦公室里的他抽泣,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後來見到他,確實淡定多了。跟我說想回美國,不該一腔熱血的回來,想想辦法怎麼再出去深造,把家人都帶出去。
然後昨天晚上,又是一個急性心梗的患者,拉過來做急p,很不幸,病人的情況實在是太嚴重了,好幾位主任拼了命的救了很長時間,想盡辦法,還是失敗了。當時就死在了手術台上。

這是非常非常非常嚴重的情況了,嚴格來說一般這種情況醫鬧一鬧一個準,一般情況下主治醫生是要停止上手術台一段時間的。辦公室的醫生一個個神情緊張,唉聲嘆氣。

大概晚上十二點半,靈車停在醫院門口,壯實魁梧的患者兒子來拿死亡證明。當時,說句實話醫生這邊膽戰心驚,隔著患者家屬一個辦公桌遠。生怕一言不合大打出手。


然後那個看起來像黑社會的兒子跟家人朝著膽戰心驚的醫生們,鞠了一躬,說,我知道你們儘力了,辛苦了。


說真的,當時那個嚷嚷著要回美國的醫生,眼眶又紅了。
真的委屈了。


想起我出國前的一個故事
師妹是麻醉科的醫生,那幾個月正好輪轉到重症ICU,她的床上有一個8歲的患漏斗胸的男孩。孩子來自湘西山區農村,家裡確實貧困,湊了好幾年的錢才送他來我們醫院手術。因為孩子體質太差,術後合併了嚴重的肺部感染,所以送進了ICU。
本來治病的錢就不寬裕,儘管師妹跟ICU的同事們儘可能的給他省著用,沒兩天家屬的錢就花完了,家屬選擇放棄治療,出院回家等死。師妹真的不忍心看著孩子就這麼放棄,她自己跟老公商量後先掏了1W塊給孩子父親,要他再堅持兩天,然後在微信朋友圈裡發起了募捐,1天時間就收到了3W多的善款。不只是醫護人員捐的,還有不少其他的朋友。
我朋友圈裡有媒體的朋友,看到我的轉發,捐了錢後想要來採訪報道我師妹。師妹說千萬別,我就是個人行為,要報道出去了說不定還會挨批評,咱只要把孩子治好了就行。現在治療的錢也夠了,大家不要再給我打錢過來了
孩子最後順利康復出院,住院費還剩餘1W左右,全部給孩子作為回家的調養費用
講真,對於病人,你要相信其實最希望你能好起來的,很多時候是你的醫生


謝邀!前段時間剛好發生過一件:有一老者在我們科手術,最後因為術後併發症不幸死亡,這個時候來了很多家屬,按照現今的醫療環境,我們所有的人都覺得,這下要大鬧醫院了!可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出乎了我們的意料::所有的家屬站成了一排,向所有在場參與了搶救的醫護人員深深的鞠了一躬!!!那一刻世間變的單純了,單純的只有付出和感激!…………………………………………………………………………………
又有一個故事:一個連續值班27小時沒有睡覺還半夜去開了一個刀的我,剛剛去給昨晚急診裝ECMO病人換藥的時候,她拉住我的手說,醫生,昨天晚上我迷迷糊糊的感覺到自己正慢慢的死去,突然有個醫生「從天而降」把我救了,謝謝你!救了我的命!其實我也不知道她說的「從天而降」的那個醫生是不是我了,畢竟我這體重,「從天而降」的話,慢慢死去的首先會是我自己,但是,還是有一種莫名的感動啊!


我的一個病人,腦瘤,低度惡性,手術切除的很徹底,病人一直不放心。我跟病人說,如果5年沒複發,基本就不會有事了,到時候記得給我打個電話。後來我工作調動,沒有繼續干外科了。有一天中午接到一個陌生電話,是那個病人,他說今天剛好5年,核磁掃描沒有複發。那一天,我心情很好


主治醫生去上門診了,我一個人要管十幾個病人的術後複查,還有八九個新入院病人的一切安排。因為一個術後患者效果不明顯,再加上本身因為嫌單人間太貴,大通鋪人太多,又要去門診找醫生複診,終於忍無可忍,堵著我一男一女開罵,周圍的人都只是在圍觀,護士長死命攔著我不讓我懟回去,罵完了,病人家屬走了,人群散了,只有我的新病人的家屬還記得遞給我一包紙巾,然後見到我的老師之後還把這件事說了,術後又特別指名送了我一捧花。老師也特地來安慰了,發了紅包,過年的時候在我拜年之前就發了消息發了紅包~~

二十多年來收到的第一束花~~


精神病學的老師說的。
一個農業大學的老教授得了老年痴呆,完全認不出自己的任何親人,到了後來連自己也不知道是誰了。

但是他卻一直牽著他老伴的衣角,老伴走到哪,他就跟到哪,緊緊地,不願意鬆開。

醫生問他,你牽的這個人是誰啊?他說,不認得。 那你幹嘛要一直牽著人家的衣角咧?
他答到: 我感覺她是個好人。

不知她老伴聽到這句話,是難過,還是感動。

老師說,他看到這一幕,感到很悲哀,但也有點羨慕。


說起來這件事還是我以前在醫院做護士的時候發生的一件事情。一個婦科病人因為沒有家屬陪護,自己又沒有訂中午的盒飯(後來才得知是身上沒有現金)。可是都已經中午了,那人很餓了跑到護士站問我們哪裡可以買飯,要幫忙先給她墊付,後面等家屬來了再還錢,當班的護士說現在已經訂不了了(因為食堂訂飯是要在十一點之前電話預定的)。後來中午連班的醫生端著一碗盒飯出來了,說:你拿去吃吧,這個是中午多下來的一份飯。病人感激不盡,接過醫生手上的盒飯,連連說了幾聲謝謝。後來我們才知道那位醫生(由於是同事就不在此透露姓名了)其實自己根本沒吃,她說那位病人很可憐,家裡家屬也不怎麼管她,經常是飽一餐餓一餐的。醫生是看她可憐,就忍著餓把自己的那份盒飯給她吃了,自己一直撐到下午三點才出醫院到外面的小吃店裡面買了飯吃。可能這個事情不夠起眼,也不夠轟動,但是至少說明了一點:醫生在很多時候是在為病人著想的,哪怕病人的家屬都沒有那麼關心病人。


說一個小小的感動,之前也回答過,放這裡了

我是超聲醫生,主要做胎兒畸形篩查,我們每天工作量都很大,經常從早上開始在小黑屋一坐一天,為了不上廁所就不喝水爭取多點時間檢查病號,每天如此習以為常,同行很多知道畸形篩查風險很大,你發現了問題患者也不會感謝你,如果沒發現你就要自求多福,就算不在你看的範圍內,也會被要求負責,甚至我們碰過患者叫了一堆黑社會把我們所有彩超大夫堵到屋裡要說法,而實際不是我們的問題孩子也沒事。有些時候真是百口莫辯,每個大夫都有過被患者刁難的記憶,所以我們跟患者也保持適當距離不敢過多投入感情
還記得那天我們病號特別多,幾個大夫輪著倒,忙的頭暈腦脹,很多患者等不及催促好幾遍,我們安撫不過來,沖著我們辱罵的也有,一直干到快下班,我叫到之前出去轉的四維回來接著做,我記得她跟我說了一句,大夫你歇一下吧,你太累了,我其實五分鐘前就回來了,不想再進來讓你接著忙,然後她就出去和另外幾個四維說,我們讓大夫都休息休息,過十分鐘再進去吧。不說別的,當時在那種精神飽和的情況下,發自內心真的很感動,當時覺得不管我們曾經多麼不被理解尊重,總是有人是關心醫生的,心裡是感激我們的付出的,願意犧牲自己的就診時間體諒我們的(╥﹏╥)
各位讀者,其實醫生這個行業真的是個奉獻的行業,我們的生活很單一,我們的工作責任重大,我們渴求更多的理解,包容,甚至關心,我們可能有時候態度不好,誰也不是聖人,放在中國這個醫療體制下,每個大夫一天看一百多個病號,真的沒有太多力氣,我們有的時候回到家甚至一句話也不想說,患者很多時候覺得我花了錢你就得給我看出來,我想說醫療行業不是交易,人的生命 健康永遠不可能靠錢就能買到,我們也是普通人,我們也在盡自己最大的能量,甚至不斷消耗自己的健康去拯救患者,所有這一切,我只是呼籲更多的人提到醫生能有更多的體諒尊重與信任,少一些刁難辱罵甚至生命威脅^_^,大家一起塑造一個更好的醫患關係.^_^


我在放射科工作,這裡因為醫療資源緊缺,患者等待時間長,更易產生矛盾。工作了一段時間,見識了不少,成長了許多。
要說溫暖,也不少。
在一次磁共振檢查中,一個十九歲的男孩兒讓我印象深刻。
頭部檢查,智力問題。男孩兒一開始死活都不願意上機器,家裡怎麼都勸不住,在外面鬧了好一會兒。
我的聲線比較柔,外加說普通話,很多人說我聲音好聽。我出去安慰男孩兒,其實不算男孩兒了,比我還高一個頭。男孩兒很快安靜,終於願意將就著嘗試一下。躺在床上,他和我約好,一定不會動,我告訴他不要怕這些聲音,我一直會看著你。他很相信我。做檢查時很乖,一動不動,比很多智力正常的病人都配合。檢查很快做完,我把他當小孩子,去誇獎他,放他出來的時候,他笑得很開心,帶點膽怯害羞和驕傲的拉了一下我的手。真的只是拉了一下,然後笑得很開心。在那個時候,真的感覺那股暖流在心頭流過。我突然有點理解,為什麼兒科這種出名累的科室,我一個臨八的朋友還會奮不顧身的選擇。我當時問她,你怎麼選了這個,她說就是覺得環境比較單純,喜歡小孩子。當時的我不以為然,小孩兒是單純,背後的家長呢。可是到這一刻,我覺得這種溫暖與成就感,真的會上癮,會迷戀。
醫療行業,沒點情懷做不下來的。其實哪個行業,人們得不到成就感都會心灰意冷。這也就是為什麼醫生碰到了無理取鬧,或者心懷鬼胎的患者反應會如此激動。因為我們的成就感來自患者啊,是你們給的醫生成就感啊!所以有的人會覺得醫生抱團玻璃心,都是成年人社會有多殘酷怎麼會不清楚。醫生和患者不是陌生人的關係。患者要是陌生人,醫生何必如此在乎放不下。患者在醫生心中的重量是不一樣的,患者不只是陌生人,患者是醫生的事業,是成果,是醫生存在的價值。所以我們更在乎你們的看法。代碼錯了可以改到正確,方案不對可以修到完美,但是患者的傷害是來的實實在在的啊。世界上最難的工作,就是與人打交道了。這條路,挑戰太多,太多的人知難而退,畢竟這個世界上,傻子不多。


也不算「暖心」吧,只是覺得很有趣的一件事。

剛去婦產科那會兒,有一次來了個孕婦,妊高症,預產期到了來住院做剖宮產。

醫院也不大,二甲,下午如果沒手術的話就比較閑,於是過去冒著被白眼的風險(我是男的)打算借著這個病人練練四步觸診。

想像一下,隔著一層肚皮,摸到胎兒小小的頭、小小的背,和小小的四肢,聽到他/她怦怦的心跳聲,溫柔地感受一個正在醞釀即將綻放的新生命,世上還有比這更棒的事嗎?

第二天上午手術,主任像倒拔蘿蔔一樣把新生兒接出來的一瞬間,我下意識地扶(或者說托)了一下。

然後內心不知怎的冒出來一句:「你好呀小朋友,終於見到你啦。」

~(≧▽≦)/~

那句電影台詞怎麼說的來著,I can do anything for u!!


謝邀!是時候吹一波我媽了
http://mp.weixin.qq.com/s/mhgCvSv5Dcs6zRCOLiQxkw
雖然我嘴上沒和她說,但是我心裡超為我媽媽感到驕傲的,不管她作為醫生還是我的母親。
當然,這件事里讓我感動的不僅僅是因為主角是我的媽媽,她和患者和家屬之間建立的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醫患關係也是非常溫暖的。

附上全文:

新年伊始,新的一期《人文中大》又跟大家見面了。在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麻醉科,有這樣一位麻醉師,她不僅技術過硬,更是有著知心大姐般的溫暖與貼心,她就是中大醫院麻醉科楊天琴副主任醫師。關於她的醫患故事,要從一封誤拆的來信說起……

前不久,一封從山西寄給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麻醉科楊主任的信件,被該科主任楊建軍教授拆開了,打開一看,信封上所寫的楊主任並非自己,而是科里的楊天琴副主任醫師。楊建軍主任趕緊向楊天琴主任表示歉意,然而,正是這次誤拆,才發現了這位麻醉專家熱情待患的故事。信中寫道:

楊主任:
您好!
術後三年多了,我能恢復到今天這個樣子,而且一天比一天好,這都是你們賜予我的幸福啊!
楊主任,你親自給我施術麻醉,使我在術前術中術後竟無疼痛感,真是神奇極了。你不僅醫術高明,你的醫德醫風也給我留下了永遠不會忘記的深刻印象。術前你詳細詢診了我的病情,術後又光臨病房巡查,並反覆熱情叮囑注意事項,鼓勵我戰勝病痛的信心,這確實也給了戰勝疾病無窮力量!
去年你給我發來的微信指導,我反覆看了,一一銘記在心,太感謝你的貼心關懷了!
在這新春將臨之際,祝福你身體康健,工作順利,全家快樂吉祥!
山西患者 李某
2017年1月20日

寫信者李爺爺,三年多前已經80多歲,但不幸患上賁門癌。由於年事已高,並存在一些基礎病變,所要進行的手術又是開胸的大手術,在當地多家大型三甲醫院,都因其麻醉風險較高,而屢吃閉門羹。最後,經人介紹找到了中大醫院麻醉科楊天琴副主任醫師。楊天琴成了李爺爺的手術麻醉師,就是因為這場手術,楊天琴副主任醫師與李爺爺一家人相識,結下了不解之緣。

但是由於李爺爺一家人在當地大醫院多次碰壁,對於是否可以全身麻醉,還是存有一定的擔心與顧慮。楊天琴副主任醫師了解患者情況後,職業敏感度提示她,這個病人內心恐懼感比一般病人更強。而麻醉前,即將上手術台時,病人的恐懼感「爆棚」,必須要積極引導,舒緩情緒。

楊天琴副主任醫師走到李爺爺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叔叔,你好,我是你的麻醉師楊天琴,將會給您做手術麻醉。雖然您年事已高,但是以你的現在的身體狀況,還是可以全麻的。但是也要跟您說明一下,手術都是有風險的,您也不要太擔心,我會全程都陪著您的……」

然而一句兩句的話語,卻還是無法讓李爺爺那顆憂慮的心放鬆下來。李爺爺將擔憂的問題,一一向楊天琴副主任醫師提出,而楊主任總是微笑著耐心解答。這樣一來一去,術前麻醉談話,竟然進行了一個小時左右。

術中,楊天琴副主任醫師密切監控李爺爺的生命體徵狀況。術後更是多次到李爺爺病床前看望。「術後,只有到病房裡看到病人情況,我才放心」楊天琴告訴記者。她還時常鼓勵李爺爺,要學會咳痰、學著慢慢下床活動……字字句句,如同照顧自己的父母般貼心。


在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李爺爺康復出院。但是故事並沒因此而停止,醫患真情繼續上演。2014年新年,楊天琴副主任醫師收到了李爺爺親手寫的新年明信片,講述著這位「醫術高明又貼心的麻醉師」在住院期間,對他的悉心照料,並送上新年祝福。
同樣,楊天琴也在挂念著這位「老」病人,與患者家屬保持交流。2016年春節,在給李爺爺一家送上節日祝福簡訊的同時,也在詢問李爺爺的身體狀況。當得知李爺爺有反酸的癥狀後,給他們做出相應的生活用藥等指導。知道李爺爺來複查時,只要時間允許,總要見上一面,如同許久未見的老友般噓寒問暖。

在患者眼裡,她不僅是麻醉師還是知心大姐,楊天琴是腫瘤病人家屬,感同身受的經歷,讓她時常去安撫腫瘤患者緊張與焦慮的內心。在同事眼裡,她不僅對待工作一絲不苟,容不得半點差錯。還是個嚴厲的帶教老師,無論是在麻醉操作還是在病歷文書或者教導學生方面,都仔細異常。在眾人眼裡,一直奔波於手術台上的麻醉師,卻有這樣一段醫患情。
楊天琴說:
我覺得作為一名麻醉師,不僅要對工作認真負責,對患者還有更多的人文關懷,這樣才更暖心。特別是對於即將上手術台的患者來說,術前的交流,在交代注意事項的同時,更多的是幫助他們放下包袱,一同對抗疾病。


我所在地區的老百姓有的習慣稱醫生為「先生」。很多患者和家屬用善意的眼神看著我說,我們聽先生的,您儘力就好。
聽得我真的很感動。我何德何能,配的上「先生」這個詞。


病房一個病重的病人,肝癌終末期,肝性腦病,腎功能不全,重症感染。
今天血壓70+/30+mmHg,血氧92%。家屬想出院回家。
病人兒子說,希望爸爸可以多活一兩個月,家裡還有肺癌的奶奶,怕奶奶傷心,不想白髮人送黑髮人。
值班醫生告訴他,現在的狀況,一兩個月是不可能了。
談完話,簽完字。拿了一袋蘋果,走到每個醫生旁邊,發了兩個,說了聲,謝謝。
發完蘋果,又在辦公室門口鞠了個躬,說謝謝。
聯繫的救護車來接病人回老家,他媽媽跟著擔架先下樓了,他一個人默默的把病床旁,抽屜里所有的垃圾收到了一個袋子,丟到了垃圾桶。
謝謝你,祝福你


講一個親眼見到的事情吧,不過和醫生沒啥關係。
一位老人因病每天要來我們這邊輸液,某天來了之後,跟當班護士說:昨天給我扎針的小姑娘今天還在嗎?我還想讓她給我扎。
護士:在呢,您為什麼要讓他扎啊,是覺得她扎的好嗎?
老人:不是,我看她是個實習生,不太熟練,想讓她好好練習一下,反正我這麼大歲數了多挨幾針也無所謂。
護士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趕緊跟老人說謝謝,這年頭這樣的人真的不多了,我這就去把她找來。
當時我就在旁邊寫病歷,聽了這樣的對話,心裡感到一陣溫暖。


婦產科小護士一枚 偷偷答一個

某天來住院一妊娠期高血壓孕婦 情況緊急當時選擇急診剖宮產 我領命去給她做術前 拿著備皮刀歡快的在肚子上刮啊刮啊刮
突然
肚子里的娃特別用力的動了一下 看見患者肚子上突出的一塊小包我就在想 還沒出來呢就要踹我一腳 看你出來怎麼收拾你 摸了摸他我就繼續了
一個小時後
產房的姐抱著他就回來了 七斤八兩的大胖小子
我緊忙迎著去看了看他
喲 這麼大嘴的娃就是剛才踹我那個小伙啊
真帥
在婦產科待了半年 第一次覺得離我這麼近的小生命


護士可以嗎?我同事遇到過一位媽媽帶著7 8歲的小男孩來掛水,小男孩的手肉比較多,靜脈不好找,然後扎一針沒紮上就準備去喊年長一點的護士來扎針,然後那位小男孩的媽媽說:不用喊別人來,就你扎,你不練就永遠都不會。
我要是遇到這種事,肯定當場淚奔。
我覺得,不是每個剛上班的護士都能做到一針見血,這是技術,需要日積月累的練習,所以我們必須在磨練中不斷成長。
最後,希望你們去醫院看病時可以理解一下我們做護士心情。


一天早上,接到一個患者家屬打來的電話,拿起電話,對方已是泣不成聲,她一遍抽泣,一邊斷續地告訴我「孫醫生,我愛人昨日在ICU去世,臨終前他反覆告訴我,讓我們轉達你們七年以來對他的關照和愛護,謝謝你們」。七年前那位患者來診時已經是肝硬化晚期,反覆多次因肝硬化併發症住院治療,時間久了與科室的醫護人員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常常和我們的小護士開玩笑。醫護人員也給了他無微不至的關懷。放下電話,遇到的很多委屈都釋然了。


來碗毒雞湯,雞年大吉吧。

我在病房的經歷不長,但足以影響一生。

在外科病房,特別是有腫瘤患者的病房,只要你心思足夠細膩,你很快就會習慣生死這件事。對個體來說,生死是最大的事了。但從上帝視角,生死實在是一件極其普通的事情。

醫院裡,有很多人生命的極限是醫學的極限。也有很多人的極限只是他擁有的金錢的極限。這也是一件平常事。

很多醫生談到患者對自己的感激帶來很大的成就感、滿足感,甚至達到「感動」的地步。很懷疑這是一些年輕的小醫生,為賦新詞強說愁。我遇到過好幾位患者當面對你感恩戴德,轉身、第二天就對你橫眉冷對。開始我也不能理解這種複雜的人性,甚至現在也理解不了,只是習慣了。對所有人的感激保持禮貌的微笑、謹慎的「感動」;對所有的不信任不尊重甚至咒罵一笑而過。

醫生不需要情懷。醫生需要的是理性思考,規範操作,盡人事,聽天命。

哪有那麼多的感動呢。


推薦閱讀:

怎麼樣看待南周對「綠茶驗尿」的後續報道?該如何回應?
戴塑形鏡會瞎么?

TAG:疾病 | 醫生 | 醫院 | 感動 | 心理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