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澤明的《羅生門》講述了一個什麼道理?

鄙人曾看過兩遍的電影,理解不了深層意義。


黑澤明自己說過

「人對於自己的事不會實話實說,談他自己的事的時候,不可能不加虛飾。這個劇本描寫的就是不加虛飾就活不下去的人的本性。甚至可以這樣說:人就算死了也不會放棄虛飾,可見人的罪孽如何之深。這是一幅描繪人與生俱來的罪孽和人難以更改的本性、展示人的利己心的奇妙畫卷。諸位說仍然不懂這個劇本,因為它描寫的人心是最不可理解的。如果把焦點集中在人心的不可理解這一點來讀,那麼,我認為就容易理解這個劇本了。」

出處:《蛤蟆的油》

我覺得看完這段話之後,整個電影已經點的很清楚了吧


劇情是他們都在為自己辯解,同一件事在他們各自的眼裡都不同,相同的是自己都成為了受害者。

其中應該有這麼幾點:1.人會為了利益扭曲事實;2.哪怕你不為了利益,記憶都是會自動轉向你希望的樣子;3.人會受利益、知識結構和偏見的影響,導致真實的和看到的不同。每個人的視角都是不同的,從而導致世上沒有完全客觀,只存在相對客觀。

一部細思極恐的電影。


人的自利性。順便我腦補最後會是個黑暗的結局——農民把孩子抱走,但應該沒有養他,大抵是賣掉或是吃掉了。可以看看芥川龍之介的原著《羅生門》和《竹林中》(也許叫《莽林中》)加深下理解。
順便在電影羅生門的時代,閃回這種電影敘事還是很新奇的。影片的諸多處理也很精彩,具體我也不好說(笑)


建議題主看看芥川的小說。

原作的名字叫《竹林中》,似乎也有翻譯成《莽叢中》的。


你相信什麼,就會看見什麼。外在的一切都只是自己心裡的投射。


1,真相是不存在的。每個人看見的和看到的是不同的東西,看到的和描述的又不相同。人的思維活動會在潛意識中對記憶進行篡改,甚至編造一些謊言,來說服自己使事情看起來像是自己希望的那樣,並騙自己說那就是「真相」。此「真相」往往是對自己有利的。
電影里四個人講述了四個版本的故事,我相信他們都在講自己心裡的「事實」,但並不是「真相」。即使是旁觀者,也不能說他說的就是真實的故事吧。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做了錯事,事後給自己找了好多借口,對事情進行了好多修飾,然後理直氣壯的跟別人講述自己那個版本的故事。是的,錯不在我,都怪別人怎麼怎麼樣。

2,也許有時候好人就是過的慘兮兮吧。。
電影的最後,雨停後三個人發現一個棄嬰,其中一個人把嬰兒的衣服拿走了,另一個好心收留了嬰兒。
誰知道呢,肯定好人自有好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


黑澤明在他的自傳《蛤蟆的油》里說過一句:
「人有這種秉性,對於自己的事情,會因為主觀願望而產生認知偏差。」


Believing is seeing


人生就是處處充滿諷刺,那些你曾經憎恨的討厭的都會變成你自己的影子,沒有人是絕對至善的也沒有人是至惡的,人都會自私膽怯也會有那麼些時刻我們變得心疼軟弱,人性是很複雜的。什麼是真實虛假,什麼是善惡,什麼是愛恨,這個世界上的定義都只是定義,那些東西只是在人們需要的時候就拿來用,可是他們不知道很多東西是矛盾對立的存在著的,而這個世界上的人也是複雜多變的。人都是不完美的。


推薦閱讀:

怎麼評價下圖(關於中國人眼中的亞洲各國)?
如何看待泛太平洋12國TPP貿易協議歷經20年最終達成?
相比歐元 ,「亞元」的產生有哪些阻礙?

TAG:電影 | 亞洲 | 日本電影 | 黑澤明 | 羅生門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