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ra的回答:當你第一次意識到錢可以買來幸福,因為你終於理解了幸福的含義。。。什麼意思?

Q: When do you know your life has changed?

你是什麼時候發現自己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15. The first time you realize that money can buy happiness because you finally understand what the word happiness means. I won"t tell you what it means, only that it doesn"t start with Lamborghini or end with Gucci.

當你第一次意識到錢可以買來幸福,因為你終於理解了幸福的含義。我不會告訴你它的含義,但它不始於蘭博基尼(Lamborghini),亦不止於古馳(Gucci)。


看了好幾遍,還是不明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資料來源:你是什麼時候發現自己的生活發生了很大改變的?【Quora精選】(完成) (國外精選翻譯)

原題:http://www.quora.com/Life-Lessons/When-do-you-know-your-life-has-changed


因為用金錢買經歷比買物品更幸福。
(轉)買買買,購物不如買經歷

絕大部分人都追求幸福。經濟學家認為幸福感是一個社會是否健康的標誌。我們知道錢能讓你快活,但是一旦你的基本需求得到了滿足,錢並不能使你快樂得多。然而,(對於絕大多數的我們來說)錢是有限的,如何使用才能獲取最大的快樂,這是最大的問題。

絕大多數人在花錢時,都有一個聽起來很有道理的觀念:由於具體的物質是持久的,所以比起那些一次過的經歷如一個音樂會或一個假期,它們能給我們帶來更長久的幸福。根據最新的研究,這個觀念大錯特錯。

「幸福感的天敵之一是習以為常。」研究金錢與幸福超過二十年的康奈爾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托馬斯.吉洛維奇(Thomas Gilovich)博士說。「我們用錢買東西,也買開心,這完全可行;不過只是一陣子。新的東西一開始能讓我們興奮,但我們很快就習以為常了」

德國高空跳傘者,來自:Shutterstock

所以,吉洛維奇認為,與其買最新款的iphone或寶馬,不如花錢買經歷:例如去看畫展、進行戶外活動、學習新技能或者旅行。

吉洛維奇的發現綜合了他和其他同行對伊斯特林悖論(Easterlin paradox)的心理學研究。伊斯特林悖論發現金錢可以買來的幸福感是有限度的。吉洛維奇的研究就是測量習以為常如何消減幸福感的,它要求被測報告重金購買的物品和經歷帶給他們的幸福感的程度。一開始,擁有物質和經歷讓人感到同等的幸福。但是隨著時間推移,物質帶來的滿足感逐步下降,而經歷帶來的滿足感卻上升了。

某個你可以長久擁有的物品不能像某次短暫的經歷一樣使你持久地快樂,這一發現違反直覺。而具有諷刺意味的事實卻是:物品總是在那裡,這導致我們對其習以為常,熟視無睹。而在物質帶來的快樂隨著時間流逝的同時,經歷卻慢慢沉澱成為我們自我的一部分。

「對於我們的自我來說,經歷比擁有的物質更重要。」吉洛維奇說。「你可能迷戀你的各種玩物,你甚至可能認為它們與你自我的一部分有關聯,但即使如此,它們仍然是外在於你的。相反,經歷卻的的確確是你的一部分。你是你所有經歷的總和。」

另一個由吉洛維奇主持的研究甚至發現:那些人們認為使他們不快的經歷,過後一旦有機會回想,他們對這一經歷的評價會上升。吉洛維奇認為其原因是:在當時令當事人緊張或恐懼的事件,事後會變成聚會上的一個笑談或者歷練人格的一段寶貴經歷。

另一個原因是,共同經歷比共同消費更能拉近人們之間的距離。有個人跟你一起去波哥大度了一次假,另一個恰巧跟你一起買了台超高清電視,你大概會跟前者更親近吧?

(Greg Brave 來自 Shutterstock)

「我們與某些人一起消費經歷,」吉洛維奇說。「他們離開後,仍然會是我們的故事的一部分。」

而且,與那些跟你一樣戴著Fitbits健身手環的人相比,你更容易與那些跟你一樣喜愛阿伯拉契小徑(the Appalachian Trail)的或同一出歌舞秀的人產生共鳴,即使他們並沒有跟你在一起暴走或看秀。

人們在比較自己和他人的經歷時,也比較不容易攀比;而比較物品時則比較容易那樣做。一個由研究者瑞恩.豪威爾(Ryan Howell)和格漢姆.希爾(Graham Hill)主持的研究發現,與經歷相比,人們很容易找到物品的可比之處(你的鑽戒是多少克拉的?你手提電腦的CPU多快?)。因為容易,所以人們攀比。

「趕時髦的傾向在人們購買東西時比購買經歷時更明顯。」吉洛維奇指出。「當然,我們度假時看到別人住豪華酒店飛頭等艙還是會羨慕嫉妒恨,但程度肯定比看到別人買東西時出手比自己闊綽要低。」

吉洛維奇的研究對那些想最大化投資的幸福感回報率的個人、想創造一個更愉快的工作環境的僱主以及想使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政策制定者都有啟發。

「通過改變社會的資金流動方向以及政策制定趨勢,他們可以引導大量的人進行能夠帶來更高幸福感的經歷型消費,」吉洛維奇及其合作者阿密特.庫瑪(Amit Kumar)在發表於學術期刊《實驗社會心理學》(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的最新論文中寫道。

一個真正理解了這個研究結論的社會,不僅僅關注個人如何改變收入分配方式,更強調僱主提供帶薪假期,政府維護休閑空間。

正如吉洛維奇問及的那樣:「一個社會難道不應該使人們更容易有所經歷嗎?」

[題圖照片: Justin Lewis/Getty Images]


因為,你自己可以滿足自己。

想要的幸福自己可以給自己。

並不是,要去只靠別人,才能獲得幸福。

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通過自己不斷認知到自己真正想要的,自己給自己幸福。

而你努力獲得的物質財富,就是你自己成熟長大的體現。


總而言之,一切都歸於你自身。幸福或是不幸福。

與別人無關。


潛台詞就是擁有了足夠的錢,生活勢必會發生變化


推薦閱讀:

男性身高不到160是不是真的就沒救了?
如何讓一個恐怖故事變得歡樂起來?
男生第一次去夜店,應該注意什麼?

TAG:Quora | 生活 | 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