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詞是否比許嵩歌詞要好?為什麼?

「一直很想問的一個問題...蘇軾的詞究竟比許嵩好在哪裡?別笑,別說我腦殘,我是認真的...誰能從文學的角度分析一下?(如果把蘇軾換成大李杜小李杜李煜柳永李清照辛棄疾等各位巨巨也可以...)想好久了,雖然對文學還算個門外漢,正兒八經的美學書也看了好幾本了,真的想不通。」 ------------------------------------------ 知乎第一次提問,沒想到這麼多人關注。看了評論有一些話想說: 1.這問題是我昨天在微博上看到的,本來想回答一下結果發現自己也給不出很好的答案,所以想發到知乎上請教一下大神,僅此而已。 2.我現在不關注許嵩之流。(只是初中時跟風聽一些許嵩的歌,當時還挺喜歡的,自己沒事總會哼幾句。後來慢慢就沒什麼理由的不怎麼聽了。)但也沒有黑許嵩之流的意思。 3.我沒有任何貶低蘇軾的意思。只是我自己無知想求教而已。 4.我不懂詩詞。只是看到「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等等會感動,又想到自己曾經也經常聽許嵩的歌,覺得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有點探討的價值就提問了。 5.我知道許嵩遠遠遠遠不如蘇軾,提這個問題只是想了解一下這中間的差距到底在哪裡,以便增加對蘇軾的詞以及古代詩詞與當下所謂「中國風」「古詞風」之類的了解,僅此而已。 6.非常感謝所有認真回答問題的網友。 7.感謝所有噴子和說風涼話的。

-----------------------------
被舉報了,說是問題包含主觀個人判斷,那把問題改成這樣應該就不包含了吧?


其實,文字說白了,邏輯佔了很大的一部分,可以說,它是撐起文字的基石。

許嵩寫的詞如何?先不要忙著跟蘇軾比,好好審視許嵩自己寫的詞。其實,單從用詞上來說,算還不錯的。可是,它的詞與詞之間,句與句之間,沒有形成一種行文邏輯,或者說,沒能夠將他們以一種有趣味的方式連接起來。

在一些宋詞或元曲里,有時會出現一些很特別的句子,他們全部是意象的疊加,最著名的是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這種寫法的妙主要有兩點:一有章法,二有新意。有章法是指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不是隨便寫就的,而是有意蘊在此。「枯藤老樹昏鴉」與作者自身的年紀心境遙相呼應,一般情況下會非常懷念家鄉的人,大多不是初離家鄉,躊躇滿志的少年郎,一定是在外漂泊了幾年的人,甚至是長期漂泊在外,志不得、意不滿的人。這點可以從蔣捷的《虞美人·聽雨》里得到應證。「枯藤老樹昏鴉」描述的是秋季傍晚的景象,暗合作者的年紀與心境。再次,「枯藤老樹昏鴉」存在及其緊密的內在聯繫,枯藤纏繞老樹,老樹上面棲息著烏鴉。這十分符合我們看景物的順序,由下往上。(至於說,為什麼不是由上往下,因為,作者當時騎著馬,而不是登上了山頂——一覽眾山小)。黃昏時分,藤繞樹、樹上棲息著鳥,很容易讓人想到依靠,想到家。這也為下句的小橋流水人家埋下了伏筆。至於小橋流水人家,那就更是赤裸裸地表明對家的眷戀了。

我且不說許嵩得詞大多的意象的疊加,單單說他疊加得有章法嗎?有新意嗎?

很多人說許嵩寫得最好的詞是《清明雨上》。既然是跟蘇軾相比,那就挑一首題材相同的比吧,蘇軾恰好有一首悼念亡妻的作品《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我先把兩首詞都貼出來,再對比。

《清明雨上》

窗透初曉 日照西橋 雲自搖

想你當年荷風微擺的衣角

木雕流金 歲月漣漪 七年前封筆

因為我今生揮毫只為你

雨打濕了眼眶 年年倚井盼歸堂

最怕不覺淚已拆兩行

我在人間彷徨 尋不到你的天堂

東瓶西鏡放 恨不能遺忘

又是清明雨上 折菊寄到你身旁

把你最愛的歌來輕輕唱

遠方有琴 愀然空靈 聲聲催天雨

涓涓心事說給自己聽

月影憧憧 煙火幾重 燭花紅

紅塵舊夢 夢斷都成空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短松岡。

越是對比,就越能發現一個問題。許嵩寫的景跟他抒的情是沒有關係的(除了折菊這句還算點題),放在哪兒都適用。「窗透初曉 日照西橋 雲自搖」本身就雜亂無章,祭奠女友沒有什麼關係。你把雲、橋、窗、太陽換成其他景物沒有任何妨礙。
而蘇軾的每一句景物描寫,可以說都是事出有因,甚至無法替換。「塵滿面,鬢如霜」說的是作者現在的樣貌與狀態,正與「小軒窗,正梳妝」相對照。「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與「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相對照,甚至,我們都很能理解,為什麼是腸斷處,是明月夜的短松岡而不是白天的短松岡或者滿天繁星的短松岡。
原諒我不再說許嵩的詞,因為真不知從何說起了。


-

啊哈哈哈哈哈,看見蘑菇、賀瘋,夜小紫都來湊熱鬧了,俺也來玩玩,把水弄得更渾一些,然而都不用估計,從墨要說的肯定沒幾個人懂。

題主要拿許嵩與人比較,其實比錯人了,蘇軾只是文學上的尖子,音律上一直被同時期及後世的人吐槽呢。比如李清照就吐槽地太狠了。但蘇軾並非不懂音律,或者說僅僅是沒精力去做,他只是要把詞的文學地位提高,提高到與詩同列,故意打破了音律規則罷了。就像蘇軾也愛寫拗體詩,杜甫、黃庭堅也愛寫,甚至影響並促成了江西詩派,所以不守規則,試圖創新的人並不適合與規則內的人比較。

什麼是規則內的人呢?有一點就需要先說清了,詞是用來唱的,像現代的通俗流行歌曲一樣(這是比喻,嚴格來講,更像歌劇)。爲何這麼說?因爲詞初生的時候,是有些俗的藝術,教坊裏的老百姓閒來去聽的玩意,比如李白寫的《菩薩蠻》就是「教坊曲」,在當時,這種曲子只有教坊裏才能聽得到。

經過晚唐五代的發展,教坊曲就變成了小詞(這樣說並不嚴謹),所以李白的這首《菩薩蠻》與《憶秦娥》,被稱作百代詞曲之祖,詞曲之祖嘛,因此元曲也是由宋詞發展而來的(同樣不夠嚴謹),菩薩蠻不僅僅是教坊曲與詞牌名,還是曲牌名喔。(是否是李白寫的,存疑。)

小詞雖然出現了,但最初士大夫們並不喜歡,覺得詞是個媚俗的玩意,所謂詩莊詞媚也~。這時喜歡小詞的文人不滿了,開始雅化小詞,並且不斷努力讓小詞地位提高,終於到了清朝,小詞的地位才真正確定下來,就連清朝時,依然有人覺得詞不夠檔次。其中蘇軾也的確起到了作用。

但除了打破規則的人們,也有在規則內玩,並且推陳出新的人,最厲害的當屬姜夔、柳永,周邦彥了。此三人不僅文采非凡,音律更是無人能敵,尤其是姜夔,談到中國音樂史,就不得不提他,如今流傳下來且能復原的宋代歌曲,全靠他的那本《白石道人歌曲》了。

更關鍵的是,那本書裏還記錄了姜夔的自度曲。知道寫宋詞的曲子有多難麼?寫一首小詞的曲子,不是曲子好聽就行,還要考慮能否合上詞的格律,這就像垃圾口水歌與大型交響樂的區別,在這種規則下,姜夔、柳永,周邦彥還能玩出新花樣,你說牛不牛?

柳永,是自度新曲的第一位大家,甚至到了「凡有流水處,即能歌柳詞」的地步,雖然文學性不夠好,但架不住曲子厲害。而周邦彥,真是各種探索呀,先是把曲子弄的更複雜,隨後又走回到五代的老路上,只是大多描寫的是酒色與風花雪月的豔曲,路走的有點歪了。(下劃線是《中國音樂史略》上說的,清真粉別噴從墨。)

但正因爲有了前人的探索,所以才會有姜夔這位集詞調音律之大成的,中國音樂史上的不可能繞過去的大方家。姜夔的曲子傳唱程度如何呢?據姜夔自己講,他十年前在某處曾寫過一首曲子,十年後路過那地方,還聽見有人在唱,他自己都驚訝了,然後又寫了首新的送去。由此可見一斑。(具體詞牌名與創作地點從墨記不清了。- -!)

所以呢,題主要拿許嵩與人比,蘇軾肯定不行,他只填詞,沒有自度曲,要比也是柳周姜三人。但許嵩的歌詞沒什麼文學性,曲子又沒有可以寫進音樂史的,根本無法與宋詞大家們比呢。如果他以後的創作生涯中,有什麼能夠寫進音樂史或文學史的,或許會有那麼一點能拿來比較的地方。因爲大方家能寫進歷史的作品,真是不可勝數呢。

如是,從墨已經盡全力地解釋說明了。傳統音律方面如果沒有學習過,真的很難說清,它不僅僅牽扯音樂,還要懂詩歌的平仄格律,以及文學與音樂交匯出的一種口頭藝術——「吟誦」,而吟誦又包含了誦、吟、歌,唱四種,宋詞,便是最後的那個「唱」了。

秋日順安喵~。

-


我說說我對許嵩的詞的理解,我覺得許嵩的詞風格迥異,大致分為三種,情歌歌詞,上有林夕,中國風歌詞,上有方文山,不得不承認,在《不如吃茶去》之前,許嵩的中國風歌詞很多都很不成熟(不代表全部,如《伴虎》),比如《斷橋殘雪》,除了最後一句精緻點之外,其他都很粗糙,跟方文山完全不是一個量級,至少方文山的詞細膩啊,但在《不如吃茶去》中就很值得玩味了,比如《彈指一揮間》「青絲蘸白雪,來路生雲煙」,也不如方文山細膩,但把玩一下很有味道,當青絲蘸上白雪,回望來時的路,一切皆如過往雲煙,這句在我腦海中形成的畫面十分強烈,許嵩的詞跟方文山的詞的區別是,一個直抒胸臆多,一個借景抒情多,當兩者的毛病都需要你去挑時,你能說出哪種更好嗎?只能看自己更喜歡什麼。

許嵩還有第三種類型的歌詞,黑色諷刺,當今作詞界無人能敵,讓人感到有點「怪」那種,很不湊巧,我喜歡的王小波,文字也很怪,有很多才子都是這樣,典型的「一肚子悲傷,也腦子憤青兒的思想」。但是並不流行,也很少有人寫,因為,這不僅需要才華,還需要思想,而許嵩是在這上面把才華和思想,以及廣博的知識發揮到極致了的,李榮浩的歌詞,有些也帶有點黑色,但跟許嵩的嚴肅認真比起來,李榮浩顯得幽默,許嵩是諷刺,李榮浩是嘲諷,同樣充滿情懷,但是李榮浩的那些跟許嵩那些信息量龐大的歌詞對比,少了點智慧,比如《拆東牆》,深意的拿捏恰到好處,說深了也不會讓人感到是裝逼,我他媽是有理有據啊,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查詢《拆東牆》的解析,雖然曾經風靡一時的那篇解析消失了,mv出來的時候還被和諧過來著,對了,最讓我感慨的是《隱隱約約》,我記得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時候心想,這他媽什麼歌詞,這麼少,全詞基本上都在重複一句隱隱約約,但當我知道許嵩是在諷刺「權色交易」之後,我才真正被這些看起來簡單的歌詞打動:「枕邊,如此隱隱約約,發香綿延,好似江水連天,指尖,如此隱隱約約,肩上紅線,忽明忽暗的墜跌……」一幅沒有色彩的男女交歡之畫面隨之而來,「隱隱約約」這四個字,舍它其誰?

我很多時候在想,何為好?是文字好為好,還是情節生動為好,多數時候,人們更容易被文字打動,「嗯,這句歌詞真好,寫出了我的心聲」,但很少會聽到「這首歌寫出的故事真不錯」,可能寫了個故事,反而會被打上「狗血」的標籤,我們去看小說,一般被主流推崇的小說,基本上都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平鋪直敘比較多,但還是有文字與情節同樣優秀的作品。這就是許嵩和林夕的區別,林夕的文字寫得非常好,常常讓我深受感動,許嵩的文字就比較粗糙,業界平均水平,或者說,直白得有點過分,但故事感非常強烈,最有代表性的《心疼你的過去》,寫的是什麼一聽就知道,但是,詞已經粗糙得有點過分了,再舉一個反例,《醫生》,一聽就知道是備胎的悲哀,單句歌詞也不驚艷,但讓人感覺比《心疼你的過去》好很多,因為在情節處理達到優秀之後,詞也不錯,這個也不能說差,因為直抒胸臆,又沒有其他槽點,可以不喜歡,但憑什麼說別人就是差。許嵩也有把情節和細節結合得非常完美的歌詞,如《幻聽》,絕對是佳作。
那麼,蘇軾的詞比許嵩的好在哪裡?怎麼比呢,時代不同了,一個文言文,一個白話文,有很多形式的東西已經不一樣,比內在情懷?比外在的表現手法?蘇軾固然是大文豪,許嵩也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拿出過最牛逼的作品,或者說,在這個領域,大家都不擅長,畢竟娛樂圈,明星淺薄,關注社會問題也就轉轉微博,有位朋友也說了,許嵩的詞都是小情小愛,我也看得出來他是抱著客觀的態度,有位朋友也說了,許嵩更多的是商業化,為了賺錢,那些諷刺許嵩上不了教科書都是小誤會,而這種才是最大的誤解,10年過後,許嵩基本上就告別小情歌了,多數都反思社會生活,他的大多數歌迷本就是因為小情歌才喜歡他,如今主題突變,很多人並不買帳。並且因為有很多腦殘粉,所以拿許嵩跟蘇軾相比,許嵩當然是非常吃虧的,「幾百年前作的好壞,沒那麼多人來猜」。何況一個經過了時間的沉澱,一個的作品充滿本世紀的烙印,即便是高下立判,一個也會因為深而更深,一個也會因為淺而更淺(當然,許嵩有很多詞並不顯而易懂,即便是白話,如《胡蘿蔔須》)。

知乎上的評論我差不多都看了,許嵩的粉絲基本上都被嚇著了,他們或許是最了解許嵩的人,蘇軾的粉絲呢,相比之下比許嵩的粉絲,熱愛文學的要多一點,當然,很多還是明星腦殘粉既視感,比明星腦殘粉更low的一點就是太自以為是,以為自己粉的是大文豪,看的是古詩詞,混的是知乎,披上這些外衣就很炫了,起鬨,嘲諷的理由是「許嵩唱歌的怎麼跟大文豪比」,「蘇軾的作品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奉勸你們一句,不要一上來就高潮,搞得就像別人不知道你陽痿似的,文學這個東西,在達到一定的高度之後,依然可以任君評判,但得做足前戲,比如我就不喜歡古詩詞,喜歡白話文,柜子里翻出來的全是白話文文學名著,而你只會背幾十首古詩詞,你他媽哪兒來的自信說我沒文化?雖然我並沒有什麼文化。


真想艾特許嵩來回答一下…… 看許嵩新浪微博的個人說明,是蘇軾的《觀潮》: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跟許嵩的歌相比,我想我更喜歡許嵩這個人
正巧,我喜歡許嵩,也喜歡詩詞,更是欣賞蘇軾的詞。剛看到這個問題,第一反應以為是來黑許嵩的(……即使我是許嵩粉,也不得不承認許嵩的中文風的歌詞寫的的確不能與蘇軾相比)。單看作詞方面,就像許多人回答的那樣,大家寫詞重意境而少浮華,而許嵩的歌詞,說實話我很少去注意,只是聽個調調,因為個人感覺沒必要的修飾太多而失了重點,就比如「紅褪香殘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一句,簡潔簡明卻又恰到好處,而許嵩的詞,就比如清明雨上,木雕流金,歲月漣漪這種太多,浮華而空洞。所以,再去比較許嵩和蘇軾的詞顯然沒有意義(這裡我不得不懷疑一下題主問這個題的初衷)。
現在是想說,為什麼明知道許嵩寫詞功力一般卻還要喜歡他。前面有人說許嵩的詞像一個完美的商業作品,這裡,我得說,許嵩寫歌絕不是為了嘩眾取寵,從08年左右開始寫歌到現在,水平和歌的內容明顯在提升,從一個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少年,到現在開始漸漸關注實際問題,比如違章動物這首歌,建議大家可以聽聽。許嵩的視角明顯在變化,而且他的生活態度也體現在歌里,不能說與世無爭,但至少不是為了生活而生活。記得媒體曾經問過他,不如吃茶去這張專輯寫的頗有出世的味道,不知道下一張專輯會有怎樣的風格,許嵩回復說,出世夠了,就該入世了。
作為一個許嵩粉,我想說,寫詞功力是一方面,但是更值得欣賞的是那種生活態度,一種追求上進的淡泊態度。


大家的答案都已經很完備了。我想從批評方法上談一談。
為什麼說蘇軾比許嵩好?還是對比兩首悼亡。
簡單來區分,傳統對一首詞的批評方法可以分為背景、創作、接受三種。

所謂背景,具體講就是「知人論世」。這個知人論世的前提是文學的功利性。孔子講詩可以興觀群怨,《尚書》講「詩言志歌永言」,這些都是文學的功利性。單純在這一點上,許嵩的清明雨上和蘇軾的江城子區分並不大。許嵩的女朋友得血癌病逝,許嵩在清明的時候寫下這首悼亡。而就作者的社會關係來說,我很難看出許嵩詞作的師承關係,因此這點很難說。唯獨有審美取向可以借時代背景管窺。在當今古風圈的大環境和文藝青年們的話語體系之下,許嵩追求的大概可以概括為:造境真切,抒情沉重,說理深刻;而蘇軾的審美追求則要高得多了。

接下來說說創作模式。這一點可以說是詞學批評的核心內容了。要想分析此人的內在世界,就要分析創作模式,也就是要從詞體文本出發,以文本為中心展開。詞體的發生機制簡單來說就是「情動於中而發於言」的過程,一方面是內在的「情」乃至「意」、「離」(詞體本體論問題不在討論範圍之內,都屬於內在範疇就夠了),另一方面是作為表達介質而存在的中介性的「言」、「歌」、「辭」等。然而詞人並不能保證表達介質能夠完整準確地傳達他所想要表達的內容,這就是文本分析的核心問題。明確了原理之後我們再來看問題。我特意上百度看了一下許嵩的《清明雨上》的創作背景,大概就是許嵩的女朋友患血癌病逝,許嵩為了悼念她而創作的歌曲。從這方面來說,歌詞里的敘事太過於符號化,而缺乏他自身的本事特徵,因此本來可以更好傳達的情緒就一下子被弱化了很多。《江城子悼亡》則不然。蘇詞用本事信手拈來,所以情緒還原和意脈鋪墊可以相當到位。同時,對於基調的渲染鋪墊兩個人也有截然不同的處理。許嵩的造境手法得出的效果很零散,並沒有蘇詞的感染力,因此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許嵩不如蘇軾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語言和聲律系統雖然會影響作者的情感表達,使作者內在的呈現受到束縛,但是一種優秀的模式化的呈現方式可以削弱這種束縛的作用。蘇軾之所以有較好的表達,是因為他主張「以詩為詞」,從而拓寬詞體創作空間。這種消解詩詞邊界的做法對抒情範式的構建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從「寓情」上來看,這兩者似乎都注重個性表達而輕審美表達,但顯然許嵩的結構等各方面的審美效果都遠遜於蘇詞,這也是兩者的差異所在。

最後我們來看看受眾的接受。接受可以分為歷時性接受、共時性接受。歷時性主要強調詞體傳統特徵的接受,主要集中於」本色「論和」正變「論。從詞體本色來看,蘇詞顯然是叛逆的,而許嵩則似乎更加合乎傳統。正變論顯然也是蘇軾的一大焦點,被譽為詞體第一變,發展到了詞體的主流之外。這一點不知道是不是對兩首詞的接受產生一定影響——然而據我所知蘇詞似乎比許嵩的詞接受更加廣泛。共時性強調不同的受眾群體對詞的接受,並且不同群體之間也會相互影響。譬如學界的專業解讀,高中語文老師的解讀,都會影響到文藝小青年對這兩者的選擇與接受。同時每個受眾群體也具有相對獨立性,會有自己的話語體系和約定俗成的審美慣例,因此有些人也許會不喜歡蘇軾而喜歡許嵩,這也是接受的正常規律。

以上。


挺有代表性的問題,文字和文學的區別

許嵩老師的歌詞和東坡居士的詩詞,能不能互相比較呢?我看能。雖然離得比較遠,還是能比的,路線選對了就好。結尾有答案。

先談所謂文學:且不說布局謀篇、氣質神韻這些不大好閑言碎語就談清楚的東西,光從詞句上來說,可以簡單分為三個境界:

1,第一層:文字。

普通人說秋天,人家說金風振翅、說秋高馬肥,說秋水長天,說林寒澗素,甚至說素秋、說素商、說金天,等等。這些拽文都是會引起崇拜一片的。如果能夠綴句成篇,那就更牛了。

但是很遺憾,這種水平還停留在文字上,為了好看,戴上各種大金鏈子,然並卵,扒掉了借來的外衣還是沒什麼東西。

許嵩老師基本上就在此處。

2,第二層:文趣。

還是說秋天,有人不用那些熟詞,他寫道:「滿頭金髮的秋天」,這就有點意思了,寫得秋天像是一個朋友,而你還踩在他的頭上。

雖然用語還很簡單,但是不俗套,有趣味,不是詞語拼盤,有自己的語言,這已經比前一種遙遙領先了,至少多出來六扔多遠。

進至此處,也算是尋到門徑了。這也應該是一個詩人的自我修養,的底線。

3,第三層:文學。

光有趣味還不行,黛玉對香菱說,切莫要「見了這淺近的就愛」,只能看到表面,仍是「不知詩」也。所以,連陸遊的「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都被pass掉了——有趣而無情,仍然是不行。

仍然是說秋天,有人就寫,「她秋天時飛去大洋彼岸/將會收穫一頭金髮」。秋天的金髮和米帝的金髮混搭在一起,關係微妙,同樣的秋天,此金髮非彼金髮,她的收穫也反是他的兩手空空,從情感中找到戲劇化的那個點,就是所謂文學了。

到這一層,以情馭字,而並非借字抒情,本就不易,能做得好的就不多了。

——東坡當然在此等高手一列,我們來具體看看許嵩老師為什麼到不了這一層,隨便找了一首許老師的《燕歸巢》,夾批如下:

雨後江岸天破曉
老舟新客知多少

有字詞沒內容,只有「老舟新客」還有點意思,但又太泛泛,是寫詩的初級筆法。

人家東坡居士寫的是「春風百日吹不消,五月行人如凍蟻」,行人們又寒冷又渺小,「凍蟻」這比喻是東坡首創,旅途之難才引出思念之切。不是像許嵩老師那樣,看見些個行人就思念家鄉,每天不用干別的了。

東坡另有名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寫得精彩,解讀可參看:
【可抒讀詩】人生如逆旅,我亦是灰塵 - 可能的抒情 - 知乎專欄

遠山見竹林芳草
晨風撫綠了芭蕉

蔣竹山「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自有時間的大感慨在其中;韓文公「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梔子肥」,心足氣滿,寫出悠閑之趣。再看看許老師,何異於霄壤之別?

寒梅落盡把冬了
銜春的燕想歸巢

此前五句都是詞語拼盤,第六句點到主旨,燕歸巢當然值得一寫,只是如此平平寫來,實在毫無妙趣,俗不可耐。

袁枚先生的女弟子袁棠寫道:「燕啄新泥覓舊家」,生活一點一點都是新的,精神家園卻不會變,永遠在那裡,敝帚自珍,潤物無聲,這樣細微的感受,更比前面的「老舟新客」如何?
【可抒讀詩】燕啄新泥覓舊家 - 可能的抒情 - 知乎專欄

沿途的景
牽掛的人
兩情迢迢
柳葉槳濺桃花浪
汀州里鶴眺遠方

詞語的修飾再繁複,也不見得能寫出格調,從工資卡上支錢再多,也難以扮出富貴。

李白寫「岸夾桃花錦浪生」,正因為岸夾桃花,桃花都快把河填滿了,灼灼迎人,所以生成了錦浪,心思雀躍。前後關聯,因果相生,情真理順,如臨其境。

許老師就湊了個柳葉槳和桃花浪,要照這種寫法,還可以錦筵啊、流鶯啊、彩雲啊、青城啊,無限加,畝產一千八。

飲一盞歲月留香
唱一曲往事飛揚

這種鬼不用說了吧,比汪國真老師都還差點。

山水間歌聲回蕩
回蕩思念的滾燙
去年的家書兩行
讀來又熱了眼眶

讀信讀得熱淚盈眶,這種描寫恐怕是俗到極點了,小學生才寫自己熱淚盈眶呢。老杜有詩云,「病中吾見弟,書到汝為人」,可謂是長吁一口氣的感覺,那麼,戰亂頻仍,書信未到之時,觀弟卻究竟是人是鬼?不敢想又不能不想,情真辭切。高下立判。

東坡也有詩云「人遠寄情書字小,柳絲低日晚庭空」,人已遠,使人相思,盼來情字一片,稍生慰藉,書字卻又嫌小,其實是嫌人遠情微,反而更愁。短短七字間,三種感情,轉折兩回,此種書寫豈是湊點漂亮的字就能比的?

雲水邊靜沐暖陽
煙波里久違的故鄉

光是晒晒太陽,寫的人太多了。東坡寫的是,「鳴鳩乳燕寂無聲,日射西窗潑眼明」,「潑眼明」三字寫得辣,寫得霸道,陽光如水一般潑過來,又有一個「明」字,彷彿霎那間世界一下乾淨了。

別來無恙
你在心上
兒時的窗
蒼老的牆
是否偷換了方向
堂前的你和我相逢時
會沉默還是會訴盡衷腸

就到這兒吧,要是真的吐起槽來,三年五年也寫不完。何況壓倒性的優勢,說多了也沒意思。題主的比較挺嚇人,主要是越級太多。至少也要拿陳濤、刁寒、馮曉泉這樣的先比比再說,往上還有高人,林汝為、喬羽、李叔同,都寫出來過很贊的古典風的作品,說著說著就到民國了,作品更不少,而且這個時候您還經常能聽到單弦岔曲,《醜末寅初》、《風雨歸舟》等等,一代名票溥叔明先生,很多岔曲改自有名的宋詞——好了,雖然說溥先生改的宋詞多是花間一派,離真正的好詩詞還是有些距離,但到了這時候,總算是能對上一點邊兒了

總之,能把這些都一級一級捯飭清楚了,再拿許老師與東坡居士等人去比較,也不為遲。

----------------
又:

為什麼說許嵩老師的作品大多都是拼盤呢?完全可以驗證:您只要選個主題,把相關的一些漂亮字詞收集起來,再隨便抽籤、排列、組合、稍加修飾。包您至多三天寫一首,一年准能出詩集,保准靈,卦卦靈。這也正是作詩機不能取代寫詩的原因。

索性提供個小案例:謝榛先生曾經一口氣寫了三十四個燈,雖然沒什麼意思,但按照樓主的標準,隨便抄一炒也能差不多拿得出手了,文字控的朋友們可以借鑒:

煙葦出漁燈,書聲半夜燈。山扉樹里燈,風幢閃佛燈。竹院靜禪燈,蛾影隔籠燈。星懸寶塔燈,心空一慧燈。風雨異鄉燈,倦客望村燈。鬼火戰場燈,除夜兩年燈。雪市減春燈,茅屋只書燈。樹隱酒樓燈,穴鼠暗窺燈。殿列九華燈,星聚廣陵燈。棋罷暗篝燈,疏林見遠燈。蛩吟半壁燈,農談共瓦燈。屋漏夜移燈,明滅幾風燈。窗昏夢後燈,流螢不避燈。寒閨織錦燈,形影共寒燈。調鷹徹夜燈,海舶浪遊燈。夜泊聚船燈,霜風逼旅燈。靈焰鳳膏燈,春宮萬戶燈。

對,謝榛先生就是那個年代的作詩機。

----
詩是藝術的大門,細緻講詩,微信公眾號:可能的抒情

http://weixin.qq.com/r/R0P07FLEvQ-CrRaP9xZV (二維碼自動識別)


文學角度沒得比,這個是實話。
許嵩是構思一個故事框架,在一些地方化用一些詩詞,做為點睛之處。這一點可以看出,他的文學修養高,但和蘇軾比還是差的太遠了。真的太遠了。
只不過蘇軾的作品,介於我們的文學水平,沒有辦法理解詩詞後的精妙和情感。許嵩把其中自己看到的精妙處,化用在整個故事框架中,淺顯易懂。於是,你看懂了許嵩歌詞的精妙處,可是還是看不懂蘇軾的詩詞。於是就覺得,蘇軾比許嵩強在哪裡。。。
做個比喻,蘇軾的詩詞是濃縮的咖啡粉,可是沒有一定的文學水平,看不出咖啡的好壞。許嵩是取了一些咖啡粉,用水沖開(故事框架),直接讓你品嘗。你很容易的就品出了咖啡的好壞。
最後,我也喜歡許嵩的歌,畢竟充滿了回憶。但是希望許嵩粉絲能夠理智些,因為有一個詞語,叫做捧殺。。。


這是蘇軾在知乎上被黑得最狠的一次。
這是許嵩在知乎上被黑得最狠的一次。


樓主問題提的好。

這問題實際上是質疑了文學界的水平標準問題。這歷來是爭議頗大的。現在做文學評論的,大多隻做評述而避免比較,因為缺少(公認的或者主流的)比較的基點和尺度。沒有這個是無法比較的。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和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那個更好呢?按照評述而不做比較的方式,你是分不清的。前者固然想像奇詭,高遠若仙,後者也可評為平實真切,以微知著。褒義的形容詞,片語總是有的,只要文思在,便可用之不竭,所以明月幾時有和白狗身上腫,不比較看不出什麼高下。

這是黑狗身上白

這是明月幾時有。
看起來呢,這兩種景象本身並沒有高下之分。

但是,用這些描述景象的詩句來比較,就有了高下之分-------至少我們大多數人認為,蘇軾寫的比張打油的要好。究竟為什麼好呢?
說一個人們不愛聽的--------蘇軾名氣大。人們會傾向於更有名的,虞訥和張士簡的故事可以證明。另外,年代越古的在中國人心目中越有優勢。這兩者都源於從眾心理。
拋開這兩者----直接看文字的比較--------如我前面所說,比較文字的基點和尺度在那裡?古人對此也做過一些闡述,產生了N多的詩話詞話主要就是說這些的。這裡不引用了,直接上我認為的標準。
第一------避免重字。打油詩重字很明顯,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狗身上「三個字重複使用。
第二------一氣呵成。一氣呵成就是一首詩詞表現的情緒上前後銜接,不至於突兀跳躍。五月黃梅天,三星白蘭地是一個經典的無情對,它表現不出什麼情緒,但作為詩句它是不合適的,因為前後情緒上有巨大的跳躍或者中斷。 就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來說,它的情緒接近於無,於是再次失分。
第三------三觀正不正,古代的三觀和現在當然相差甚遠,當然也有相似之處。好在明月幾時有和黑狗身上白都不涉及三觀(只評水調歌頭前兩句,全詩詞的三觀還是正的)。」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是好詩句,可惜三觀不對。
第四-----格律押韻 這點打油詩再次失分,只有基本韻腳。

從這幾點看,我們能看出來蘇軾的句子更好一點。至於許嵩,他的歌詞已經超出古詩詞的範圍,我不知道應該用什麼標準,如果有達人能開列出來某個標準,那真是文學界的重要貢獻了。


蟹妖。

老賀說的就很好了,我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其實這個問題,是評價體系的問題,體系不一樣,就沒有可比性,硬要比就顯得很奇怪。打個比方,你可以這麼比:

倫勃朗的《夜巡》比諫山創漫畫《進擊的巨人》好在哪裡?

莫扎特的《安魂曲》比花兒樂隊的《窮開心》好在哪裡?

好不好呢?都好,但是這麼一比,就串味了。

對頭,道理就是這麼個道理。很多時候並不是好不好的問題,而是不是一個評價標準的東西被放在一個標準內評判導致的思路混亂。《聶隱娘》好不好?說好的好到天上去,說不好的那簡直是坑錢都嫌砢磣,一個意思。

回到這個題,你是要以流行歌曲歌詞的標準討論呢,還是以古典文學的標準討論呢?

沒有預設標準,就是耍流氓。

一首當代的流行歌曲,其歌詞的標準,首先並不是滿足所謂的「文學性」,而是滿足「流行」這兩個字,流行的不一定是文學上無瑕疵的,文學上造詣高超的,並不一定能導致流行。

說蘇軾,多少年了,除了一首《明月幾時有》傳唱,其實也並沒有多少成為流行曲的,這說明蘇軾的文學造詣不高么?並不是,只是因為這一首簡單直白,說的感情又直擊人心,滿足了「流行」的要求。

不信你把蘇大鬍子這首譜個曲唱起來,看看能火不。

戚氏

玉龜山。東皇靈媲統群山。絳闕岧嶢,翠房深迥,倚霏煙。幽閑。志蕭然。金城千里鎖嬋娟。當時穆滿巡狩,翠華曾到海西邊。風露明霽,鯨波極目,勢浮輿蓋方圓。正迢迢麗日,玄圃清寂,瓊草芊綿。爭解綉勒香韉。鸞輅駐蹕,八馬戲芝田。瑤池近、畫樓隱隱,翠鳥翩翩。肆華筵。間作脆管鳴弦。宛若帝所鈞天。稚顏皓齒,綠髮方瞳,圓極恬淡高妍。

盡倒瓊壺酒,獻金鼎葯,固大椿年。縹緲飛瓊妙舞,命雙成、奏曲醉留連。雲璈韻響瀉寒泉。浩歌暢飲,斜月低河漢。漸漸綺霞、天際紅深淺。動歸思、回首塵寰。爛漫遊、玉輦東還。杏花風、數里響鳴鞭。望長安路,依稀柳色,翠點春妍。

所以咯。

不知道以前大家想過一個問題沒,中華浩浩湯湯幾千年文學史,為什麼並無多少詩詞進入現代流行音樂這個語境中來?

其實道理一樣的,這些東西,除了極少數如《明月幾時有》直接用原詞,其他大多數的使用,採取了其他一些方式。

比如化作營養,若方文山之《菊花台》,是古典文學中來的營養,但是為了能流行,刻意採用了一種看上去漂亮煽情的方式,而並不在文學性的高低做過多的考慮。

你的淚光柔弱中帶傷
慘白的月彎彎勾住過往
夜太漫長凝結成了霜
是誰在閣樓上冰冷的絕望
雨輕輕彈硃紅色的窗
我一生在紙上被風吹亂
夢在遠方化成一縷香
隨風飄散你的模樣

菊花殘滿地傷
你的笑容已泛黃
花落人斷腸我心事靜靜淌
北風亂夜未央
你的影子剪不斷
徒留我孤單在湖面成雙

花已向晚飄落了燦爛
凋謝的世道上命運不堪
愁莫渡江秋心拆兩半
怕你上不了岸一輩子搖晃
誰的江山馬蹄聲狂亂
我一身的戎裝呼嘯滄桑
天微微亮你輕聲地嘆
一夜惆悵如此委婉

菊花殘滿地傷
你的笑容已泛黃
花落人斷腸我心事靜靜淌
北風亂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斷
徒留我孤單在湖面成雙

要麼被翻譯成現代文唱,若瓊瑤變改《蒹葭》以為《在水一方》,為什麼?《蒹葭》已經是最爛大街的詩經篇目了,尚且要考慮受眾的文化底蘊是不是hold住,所以才改成了更直白的翻譯:

綠草蒼蒼 白霧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綠草萋萋 白霧迷離
有位佳人 靠水而居

我願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無奈前有險灘 道路又遠又長

我願順流而下 找尋她的方向
卻見依稀彷彿 她在水的中央

我願逆流而上 與她輕言細語
無奈前有險灘 道路曲折無已

我願順流而下 找尋她的足跡
卻見彷彿依稀 她在水中佇立

綠草蒼蒼 白霧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這些例子,都是我們司空見慣的,爛大街的。但是一定要思考,為什麼會這樣處理。一首歌能流行到全國傳唱,其實背後的團隊都是很厲害的人,聰明人做事,從來不會是無來由的,譬如王麟女士在知乎被問及神曲,人家精明著呢,自己知道是神曲啊,但是頂不住大眾喜歡啊。

對,賺的就是大眾的錢,能不花心思么?這麼一來,生僻一點的,pass,不煽情嚴肅臉的,pass……甚至連古詩十九首這種抒情之典範,都沒有見過什麼大範圍的傳唱。

那麼說回許嵩,他的身份是什麼?他寫詞的目的是什麼?

很明白啊,為了賺錢,這個出發點導致他只能去創作一些「易於流行」的詞,而絕不可能在文學性上鑽多深。當然,他的文學造詣不高,也寫不出來文從字順的詩歌,但這不影響流行,當代詩壇那麼多牛氣的詩人,很少有人能讓那麼多人知道。

目的不一,路徑不一,大家都是好的,但這個都好,是在各自語境和評價體系之下的好。

所以,其實這個問題的結論很明顯,許嵩從文學上講,可以被吐槽幾天,但是人家傳唱度高啊。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把你最愛的歌來輕輕唱。這東西其實放在傳統詩詞的語境下,是很濫俗的東西,但是大眾卻喜歡。

而蘇軾,從文學上講,從文學史上講,都是飛機中的戰鬥機,自有歷史公論,許嵩這種段位的在文學方面想與之抗衡,是任何人都會覺得荒謬的。(理由?等你讀點書自己就知道了,要進入古典文學的語境,比方看我這個答案: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519214/answer/63142138)但,他的大部分東西,你想在今天以流行音樂的形式傳播,絕對干不過方文山。

以上。


許嵩《清明雨上》與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之對比

感謝這麼多人的評論,無論是來贊我的還是覺得我多此一舉的。

我相信沒有人問問題的目的是想獲得大家的嘲笑。題主的態度很真誠,這已經值得尊重。

或許他心中已有答案,也或許他真的不知道問題的答案;

或許他已經有獨立的思考能力,也或許他只是一個孩子。

如果題主是個小學生,我相信曾經嘲笑題主的人會默默閉嘴;如果題主是自己的親兒子,我相信嘲笑題主的人會很耐心的幫他分析。

我們應該尊重每一個與自己不同的聲音——當一種觀念形成主流,而且並不容許其他觀點的存在,這真的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9月12日補充)

我的答案引起了一些許粉的不滿,我只能哈哈了。

我如果想黑許嵩的話,也不用打下面這麼多字,就像其他答案一樣,嘲笑題主,嘲笑許嵩一通,擦屁股走人。

不知道有些同學憤憤什麼,你們不覺得把許嵩和蘇軾放在一起對比,這應該算是對他莫大的抬舉么?

(9月13日補充)

初看題目,我承認我譏笑了題主的智商。不過笑過之後,我又深深鄙視自己。

蘇軾又怎樣?蘇軾的作品就必須是神作?必須是權威?就不許後起之秀來挑戰?不許質疑?

相信蘇東坡也不會沒這氣度。


很多人的回答都有點取笑樓主的味道,但卻拿不出任何證據。只是單純的被自己的「經驗」欺騙,認為樓主不該提這樣的low的問題。但知乎的平台是包容的,允許各色問題的存在。無論怎樣,我們都應該為題主的勇氣點贊,向這種愛知求真的精神,致以深深的敬意。

那我就用證據說話,通過對比二位的代表作向題主說明,許嵩和蘇軾的差距在哪裡。

進入乾貨時間。

我之前對許嵩無感,為了回答這個問題,還特意請教了一位許嵩的鐵粉——我弟。他愛許嵩有些瘋狂。他曾經說過:大哥,當今之世有才一石,許嵩獨佔八斗,你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他推薦說,許嵩歌詞最棒的作品是《清明雨上》,於是我百度來看,網易來聽。果然,在當今以「狼愛上羊啊」「怎麼愛你都不嫌多」為主旋律的樂壇,許嵩的這首這歌詞寫得確實不錯。

(等我弟弟招新完畢,我再貼他的賞析)


《清明雨上》歌詞如下:

窗透初曉 日照西橋雲自搖
想你當年荷風微擺的衣角
木雕流金 歲月漣漪七年前封筆

因為我今生揮毫只為你
雨打濕了眼眶 年年倚井盼歸堂

最怕不覺淚已拆兩行

我在人間彷徨 尋不到你的天堂
東瓶西鏡放 恨不能遺忘
又是清明雨上 折菊寄到你身旁

把你最愛的歌來輕輕唱

遠方有琴 愀然空靈 聲聲催天雨

涓涓心事說給自己聽
月影憧憧 煙火幾重燭花紅
紅塵舊夢 夢斷都成空
雨打濕了眼眶 年年倚井盼歸堂

最怕不覺淚已拆兩行
我在人間彷徨 尋不到你的天堂
東瓶西鏡放 恨不能遺忘
又是清明雨上 折菊寄到你身旁
把你最愛的歌來輕輕唱

聽完這首歌,大概能明白歌詞寫得是作者在懷念一位心中無法遺忘的女子,而這位女子已經死去,可以從「清明雨上」「折菊放在你身旁」推斷而出。(評論中, @南客 同學對「清明節如何折到菊花」產生了疑問。

很巧的是,我們熟知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也是一首類似的作品。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短松岡。

那麼,蘇軾的這首詞與許嵩的清明雨上相比,強在哪裡呢?關於體裁、韻律等這些模式化的東西就不對比了(完全無可比性),我們只看敘述方式和表達內涵。【我先聲明:我只站在文學作品的角度談下,不把許嵩的作品當歌詞。大家有意見請補充。】


敘述:許嵩拐彎抹角,蘇軾平鋪直敘:

從敘述方式來看,清明雨上像一篇散文。由景而入情,曲曲折折,告訴大家一個哀婉的故事,有些形散而神不散的意味,說得不好聽點,有些故作高深的味道;而蘇軾這首詞像是日記,直接記錄剛才發生了什麼,至於讀者怎樣想,蘇軾不管。即,許嵩創作的時候,考慮的是粉絲聽了、讀了之後會如何評價他;而蘇軾沒有考慮其他人,文由心生,心中怎樣想,他就怎樣寫。

其實清明雨上的關鍵內容,讓蘇軾寫的話,用一首五言絕句就能表達清楚。但許嵩將主要內容又加了很多廢話。其實,我覺得唐磊那首著名的《丁香花》的水平比許嵩要高。丁香花(唐磊演唱的歌曲)


內容:許嵩做加法,蘇軾做減法

從內容來看,許嵩的故事很簡單,只是單純的懷念一位已經不在的姑娘,卻用了很多算是唯美的辭彙,比如窗透初曉、日照西橋 、荷風微擺、木雕流金、歲月漣漪、年年倚井、人間彷徨、東瓶西鏡、遠方有琴、愀然空靈……好了,不列了。他的這些修飾辭彙字數,已經和江城子匹敵。

而蘇軾呢,又讀了兩遍,我真的在努力挑廢話,但好像去掉哪一句,都不行。大家幫忙挑一挑。

說得更加直白一些,許嵩的作品像一個中學生面對著各種流派的名家作品,還不知道模仿誰,於是矯揉造作,刻意用一些別人平常用不到的綺麗辭藻,目的是讓人看到自己的文學造詣很高。這是在做加法。

而蘇軾是做減法,屬於極簡主義美學。他的文學造詣已經從幼稚走向成熟,從當年亂用辭藻到如今洗盡鉛華,返璞歸真。蘇軾不用去學誰,他已經是別人模仿的標杆。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抒情:許嵩靠想像,蘇軾有生活

許嵩之所以用了過多修飾,主要是想為大家營造一個真實的環境,有時間,有地點,有回憶,有雨有花有琴有淚……創作這麼多畫面感,想要取得MV的效果。為什麼要這樣,因為假。就像寫小說,為了帶入讀者,就要從時間地點人物交代清楚,讓讀者以為是真的。

男人說謊騙老婆也是,為了讓老婆相信自己,會用很多旁證:比如,我昨晚一直在加班;我某某同事也在,大家很努力啦;昨天老王還誇我這條新領帶了;昨晚的外賣好難吃,不如你做得好哦,等等。

許嵩是不是真有個心愛的女人七年前死了,我們不知道。但這首歌詞,寫的假,所以建立在不存在的事件上的感情也是空中樓閣。

而蘇軾呢,他的老婆是真的死了,他有真情實感的,他紀錄的是自己的心境,當時寫作的初心是紀錄,而不是拿給別人看,沒有功利性的創作才能融入真感情。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這些感情,不是普通人能夠憑空捏造得出的。

所以呢,前者是想像,後者是真實的真情實感,是生活。許嵩缺少這樣的生活,所以欲蓋彌彰,反而禁不住推敲;而蘇軾呢,他創作時沒想過讓人去推敲。

許嵩像個小說家,而蘇軾像個記者。


綜上所述,許嵩不僅是在文筆才情上比蘇軾差,更重要的是,在生活感悟上也比離蘇東坡很遙遠。

原來過得很快樂 只我一人未發覺
如能忘掉渴望 歲月長 衣裳薄
無論於什麼角落 不假設你或會在旁
我也可暢遊異國 放心吃喝

林夕在《再見二丁目》里「原來過得很快樂,只我一人未發覺」等句,是有自己的人生感悟在內的,因為真實,必然能觸動很多人。

藝術還是要來源於生活的。

希望隨著歲月生活的沉澱,未來的許嵩,能為我們奉上傳唱個十年百年的作品。


分析到此結束。不過我還想嘮叨兩句。

許嵩的這首歌詞,讓我想起了高中時候曾經盛極一時的"好作文"風格。

「秋風掠過,葉子晃了晃,悠悠的落下,它們飄啊,盪啊,像是金色的蝴蝶。蝴蝶輕輕的,輕輕的,在風中跳舞,瘋狂著,凄美著,表演著,一部絕唱。

夜來了,月亮升起來了……」

當年很多同學這樣寫作文,現在這些同學長大了,基本不寫文章了。


最後,附上我弟弟的回復。


倒覺得評論區有些反應過激了。
題主的意思不是許嵩可以與蘇軾相提並論,而是蘇軾的文章比許嵩強在哪裡,可以看出題主是明白蘇軾文章強於許嵩但只是自己只能感受個大概,希望得到具體的對詞的分析。
建議題主可以搜一下如何評價蘇軾的xxx之類的問題,可以得到一個大概的答案。


許嵩的百度搜索相關結果是12100000(一千兩百一十萬) 個

蘇大肘子則是24100000(兩千四百一十萬)個

薛之謙許嵩華晨宇和李白蘇軾誰才是詩歌圈最火熱的超級IP? - 知乎專欄

所以,就這個結果來說,大多數對蘇軾的關注更多一點。


首先,蘇軾寫出來我們熟知的詞的時候是多大?許嵩的歌火遍大江南北的時候他又是多大?
蘇軾寫那首《江城子》悼亡詞的時候,是三十九歲,並且是有真情實感的經歷的。當然我認為蘇軾寫的最好的一句悼亡的句子,是很多年後為朝雲寫的「傷心一念償前債,彈指三生斷後緣」。
許嵩寫《清明雨上》的時候是十九歲,說白了少年一時心血來潮寫的東西,所以這首歌我一直以為並不能代表許嵩的水平。就像辛棄疾寫的「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多偉大的文人,也有故作傷感,強寫文章,亂用感情之時 尤其是少年時代。認為這首歌寫的好的,也大多是情竇初開的少年。
還有《雁歸巢》等也不能代表許嵩的水平,畢竟那首歌主要是作為流行樂推出的,大佬們,並不難理解,但即使這樣結尾那句
「兒時的窗,蒼老的牆,是否偷換了方向」。比之辛棄疾的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現」也是可以一比的。
你要是看的古詩詞多了,對於這些中國風的歌曲當然就是會心一笑了,現在的中國風歌曲多是古人好詞好句好意象的疊加。
但拿中國風的歌詞對比兩人,未免太不公平了吧?古人是什麼文學環境?現代又是什麼環境?該用的意象古文人用的都差不多了,中國風寫的再好,也無非是化用的好。「柳」「長亭」「紅葯」那你怎麼說古人都寫膩了,這有什麼好對比的?就連李叔同的「長亭外 古道邊」那首歌,裡面寫的離別,也不可落俗的用了「長亭」「柳」「濁酒」「別時的夢」,那你就說這個寫的不好?
許嵩的《塵世美》前幾句還全部化用蘇軾的「綠槐高柳咽新蟬,熏風初入弦」那首詞呢。。。
而且,你他媽不覺得蘇軾寫的詞就是中國風么,一個古人,何況是大才子蘇軾,寫出來的詞天然就帶著中國風,你拿現在的人寫的做對比,大哥,還用你分析啊?那沒什麼可比的好不好。
另一方面,蘇軾是文學史上的全才,詩詞書畫賦 樣樣精通,詞,說白了,只是蘇軾的一小部分,而且是略微有隨意的風格的。蘇軾的詩寫的也很漂亮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這種喻理詩,在文學史上,也是一流的。但是,蘇軾。。。對音律。。。並。。不。。擅。。。長,李清照還詬病過這一點。所以蘇軾的詞僅就詞的格律那些來講,是不如很多人的。當然 我覺得格律是最不重要的一部分。就像有人說的,太刻意了反而略顯笨拙,有時候隨意寫下的東西反而令人欣賞 。
千載之下,有幾個創作者敢寫出《拆東牆》《違章動物》這種作品?能不能寫出來另當別論,有幾個人敢寫?就憑這一點,許嵩足以留名千古好不好!還有《毀人不倦》《伴虎》這種隱喻頗深的。
各位仁兄,請你們懷著「不薄今人愛古人」的態度,好不好?
即使是杜甫,早年也寫過不少干謁詩,但後來安史之亂後看的太多了,就開始轉變了,那之後的作品才是杜甫的精品。
而李白風格則是瀟洒飄逸,李杜也難分上下的,因為風格不同。
而蘇軾最擅長的是清新明麗的作品(並不是豪放 豪放詞並不是蘇軾最擅長的詞!),「林斷山明竹隱牆,亂拆衰草小池塘」「榴花開欲燃」「暮雲收盡益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一蓑煙雨任平生」這些話,即使是李白杜甫也寫不出來,好不好?
許嵩當然寫不出來,個人擅長領域不同。並不能見高下。
另一方面,「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李白能寫出來?
許嵩的歌詞長處是敘事。
你要是拿許嵩和白居易和杜甫對比還有可比性。
白居易有《觀刈麥》《賣炭翁》,杜甫寫的《石壕吏》,這兩首詩,你別告我文學觀賞性要比李白的《將進酒》高,然後呢?白居易,杜甫低俗下流了?比較low了?更別說白居易本來就是提倡「文章合為時而作」了。白居易會白話文的話,他恐怕寫的更直白。
許嵩寫的《拆東牆》,嗯哼?都是敘事,或者說夾敘夾議。直刺現實,有這勇氣的,古往今來的並不多。
從早期的情歌開始,許嵩一直以來擅長的都是講故事,哪怕是抒情歌,我們聽完之後,也彷彿是經歷了一場故事。《內線》《星座書上》《灰色頭像》等等,不是純講故事,就是抒情中夾雜情節。到了2011年後,許嵩更是如此,《拆東牆》尤其為最,我都說過了,不再贅述,沒聽過的可以聽聽。抒情歌也有,就是我很喜歡的《幻聽》《平行宇宙》。
再次懇請你們分析的時候,不要拿人家擅長的東西去和另一個人不擅長的東西比。
我找幾句我欣賞的許嵩的歌詞
「若流芳千古,愛的人卻反目,錯過了幸福,誰又為我在乎?」
「青絲蘸白雪,來路生雲煙」
「夏末秋涼裡帶一點溫熱,有換季的顏色」
「滿樹玉瓣多傲然,江南煙雨卻痴纏,花飛雨追一如塵緣理還亂」(這句細細品味一下,意象不亞於蘇軾的很多詞)
「不戀紅塵卻難捨回憶,每一段都有你。」
「往事凄艷,用情淺,兩手緣」(這句仔細品品)
「總在盼望,總在失望,日子還不都這樣?」
等等。。。
另外再次強調,許嵩擅長的是寫事!!!
一首《拆東牆》足以讓許嵩留名千古啦!
另外另外,蘇軾是我的最大的偶像,啦啦啦。
另外提示。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
有空再更 如有疑問,請評論。


不好比。許是通俗文學,他的受眾和蘇詞受眾不太一樣。我估計,很喜歡蘇的人都不會太喜歡許。


我已經好多年沒有這麼生氣了!!!!!!!!!


這是蘇學士在知乎上被黑的最狠的一次


在這個問題中,最無辜的就是許嵩了。平白無故被一群人黑。


看過幾本蘇軾的傳,對蘇軾比較了解。

首先蘇東坡是個樂天派,所以他的詞、詩、散文,都流露出他的本性,亦莊亦諧,放蕩不羈。而且他又是一個佛教徒,所以他偏後期的作品都是在討論生命、永恆、宇宙之類的東西。早期作品全是一些即興創作,但也膾炙人口,使他名揚四海。
當他成為東坡居士以後,他的詞就偏向于田園風格……
操,想想還要說許嵩的詞,不想打下去了…
愛看不看


推薦閱讀:

評價一下這首浣溪沙?

TAG:詩詞 | 許嵩人物 | 蘇軾 | 詞文學 | 釣魚廣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