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不讀書會是否導致什麼不良結果?如果是,會有哪些?
不讀書的人一點也不可怕。
不讀書卻好為人師的人最可怕。
由於許多不讀書且好為人師的人自稱知識分子,喜歡給別人講大道理,所以不讀書的人藐視知識分子很正常。
我不知道長時間不讀書的人有多可怕,但我知道經常讀書會是一種什麼感覺。從小爸爸就希望我多讀書,但我真正讀書是從大三才開始的。大量的閱讀和思考會讓你發現之前你花費許多時間去思考的問題都是在浪費時間,很多很多的答案都在書中,直接或間接的。人類的智慧其實是相差無幾的,你能想到的問題,你遇到的困惑,在很久很久之前一定有人已經想過遇到過了,你應該去做的,就是去學習,去思考,去借鑒,這裡請注意,思考不等於空想,沒有一點知識背景的思考就是YY。
工作之後我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剛開始寫的時候發現自己拿起筆來甚至表達不清楚自己想要說的內容,這是一件多麼恐怖的事,想想高中時寫的千字議論文,不得不為中國的教育方式嘆口氣。
讀書從來就不是為了向別人炫耀,讀書加思考就是不斷學習的過程,是一個自我完善的過程,等你真正有了一定的閱讀量你就會發現原來的自己是多麼愚蠢,原來那個被自己羨慕的讀書多的人,是多麼的棒,現在你可以羨慕自己了。
讀書多的人,不會向你展示他狂妄的一面,說話的語氣可能會強烈和堅定一些,但他會真誠的告訴你,這個事應該是這樣,而不是你想的那樣,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會狂妄自大的,懂得東西越多,越是發現自己的無知。內心沒有敬畏的人,是永遠都站不到巔峰的。
簡單說一下自己讀書以後發生的改變,漸漸的發現自己以前認為那些很搞笑很幽默的電視,電影,段子,圖片,現在看起來大都無比低俗。大學時有個讀書多的朋友,他每次都會離那些低俗的東西遠遠的,之前的我覺得他有些不解風情,現在看來,那些東西真是垃圾。
讀書多有沒有什麼壞處呢?有的,一定的閱讀量會讓你有一個看待這個世界的不同視角,很多大家以為是這樣的東西,你會發現它們之間細微的差別,拿看電影舉例,新出的一部電影,周圍的朋友覺得還不錯,而你看完以後的第一反應就是,垃圾。這個世界無知的人終究是大多數,知識越多,你會發現你的真正的朋友越少,對待身邊的人,更多的只是一種敷衍的回應,漸漸的,你可能就會變成他們眼中那個「裝逼」的人,我姑且把它稱作讀書多的壞處吧,我慶幸我有幾個不錯的朋友。
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要在路上,這話多少是有些道理的,上學也好,工作也罷,日常的例行公事早已禁錮了我們的身體,我們沒有大塊的時間去旅行,那麼我們能做的就是用零碎的時間,去讀一些書了。求知若飢,永遠懷著一顆求知的心去讀書,千萬不要把讀書也變成一種例行公事。
我很羨慕很多很多的作家,精妙的文筆,深邃的思想,他們眼裡的世界,似乎更加有血有肉。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開始,永遠都不知道起點在哪,拿起一本書,安靜地讀一小會兒,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收穫,你都要好於過去的自己。
對於題主的這個發問,如果你是來看段子的,恐怕讓你失望了,但如果有一丁點的幫助,那我就沒有白寫。單開一帖支持徐不許@徐不許先生的回答。
不讀書不可怕。
可怕的是,
不讀書,而且不自知。
對知識不尊重,對選擇讀書的人不尊重。
甚至因為自己不讀書而且生活尚可,反而回頭問世人:「讀書有什麼用」的人。
我做過類似的事情。
而同樣可怕的人。
是自以為讀了幾本書,自視頗高,看不起這個,看不起那個的人。
或者自以為知道真相,便開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卻不知道自己的無知的人。
我也做過類似的事情。
這個問題看了幾天。也想了幾天,昨天中午和一個姑娘討論了一下
說這些話。權當自省。
我曾自覺讀過一些書,看過一些事情,看過一些世情。
於是在被一個人問起,如何面對侮辱的時候說。
「有些人把沒看過的事情當作是沒發生,便覺得別人說的是假的。」
但我不也是見識淺薄嗎?
我不是一樣曾把我沒見過的人當作是不存在嗎?
我只是在某個角落比別人多看了一些書,明白了一些事情。
然而這個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子的我卻一無所知。
我在大言不慚的說別人不讀書有多可怕。
卻忘記了在真正見過世事無常的人眼中,我這個沒讀過書的人,有多麼的可怕。
面對浩瀚的真理的大海。
我們永遠是渺小的。
而在那些渺小的凡人裡面。
我是那個淺薄的不能再淺薄的淺薄小子。
看到這個題目想起我家以前的保姆周阿姨,她這輩子一個字都不認識。
從小後媽帶大,不許她上學,她來我家時五十多歲,自己的名字也不會寫。
她會在整理書桌的時候把我所有帶字的草稿紙都留下來,因為不知道哪個有用。
要說她在學習方面聰不聰明,我覺得是聰明的。我上小學學的英文單詞,回來教給她,只教了幾遍。過一個禮拜再考她,她都還會說。元宵節我們全家圍在一起猜謎語,有個謎語家裡幾個大學生都沒猜出來,最後是她在一邊說出了答案。
說到家務,她會做很多種麵食,菜做的也挺好吃。織毛衣會很多花樣,我外婆和媽媽都跟她學毛衣樣子。手腳勤快,總是在幹活。剛到我家「面試」那天,一邊談價錢一邊就幫我外婆拆毛衣,價錢談好了,毛衣也拆好了。晚上她問我愛吃什麼,我說愛吃茄盒,那天她炸出了我吃過最好吃的茄盒。
說到對人情的體悟。她平時話少,從不像別人家保姆那樣搬弄僱主家是非。對鄰居從來都是誇我家人對她如何好。有段時間家裡想給她漲工資,她眼睛濕潤地說:不用漲了,夠花,你們家對我都太好了。她一輩子受苦,吃了沒有文化的虧,年輕時就靠乾重體力活賺錢,受了很多不公正地對待。她是發自內心地覺得家裡人都對她太好了。她離開我們家也十餘年了,剛開始幾年每隔一段時間還會坐幾個小時的大巴過來看我們。現在她年齡大了,仍然年年打電話回來拜年。
她這輩子也沒讀過書,但我覺得很多讀書多的人比她可怕多了。
---------------------------------------------
補充一些零散的回憶:
她丈夫在城裡的兩份短工都是我爸媽託人給找的,她兒子生病,爸媽也會帶我去醫院看望。平時吃飯從來都是一桌吃(我知道有些人家不許保姆上桌的),冬天幹活我們都囑咐她開熱水(也是很久以後才知道有人家為了省熱水錢,保姆冬天擦地板都要用冷水)。因為不識字,她在我家打工的錢攢了很久也沒去存銀行,有天跟外婆說起來,外婆就囑咐我媽媽陪她去銀行存錢。打那以後她在銀行存錢、轉賬一類的事情都是我媽媽負責了。總之,我們對待她就跟家裡人一樣。
從小她中午接送我上下學,我就一路講故事給她聽,怕她沒有認真聽,我編完一個故事還會特意考她剛才什麼情節,她居然也都答得出。帶我去菜場買菜,賣糖葫蘆的小販故意問我要不要買,我搖頭,她就對著人家驕傲地說:我們家孩子從來不亂吃零食。有一次她來接我放學,看見我沒帶帽子,問我帽子哪兒去了。我說:忘在教室里了,不要了吧,反正也不值錢。她勸了我一會,我還是不肯回去拿。她有點生氣,說了一句:我回去要告訴你媽。然後回去我就挨揍了。。。
還記得夏天我們一起吃西瓜,她吃西瓜一滴水都不會滴出來,我吃的衣服上全是,我就問她有沒有什麼技巧,她說你長大了就會了。然而我到現在吃西瓜還是會滴得到處都是。。。。。
評論說我煲雞湯我確實沒法反駁,因為我也特別想她,一想起來就全是她的好,長大後經常做夢夢見她。去年有一天她突然打電話過來,一聽她的聲音,我立刻就認出來是她,她很感動:毛毛這麼長時間還記得我.....我們倆都有點哽咽了。
不寫了,已經跑題很多了,就到這吧。謝謝大家喜歡。
—————
因為寫的是家裡事就麻煩不要分享/轉載啦~
謝謝大家~
-----------
這道題的原題是:長時間不讀書的人有多可怕。
我的答案表達的是:不可怕。
真的很可怕,我告訴你!
我外公!一輩子沒讀過書!
養了四個女兒!
一村子人都讓他把女兒叫回來務農!
不讓讀書!
他說!「只要你能考得上就必須去讀!」
然後我媽每天上學去渡口坐船,在船上看著岸邊的我外公扛著一大捆木頭彎腰馱背的樣子哭了起來。應邀。關於讀書,我已經回了好幾道題了,再廢話啰嗦,被人誤作秀優越就沒意思了。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0163159/answer/60333184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5365245/answer/33134171
您要懶得點開,我簡介一下中心思想。第一個說要讀書就好好讀書,不要求快不要求多;第二個說讀書就是個愛好,別整的那麼高尚,愛讀讀不愛讀拉倒。
所以我關於讀書的觀點已經講的差不多了,今天就說點問題所涉的題外話,一點個人意見。
1、如何看待問題?
看到一個問題,我第一時間起碼會作如下想:這個問題是否表意清晰,提問者意圖何在,問題是否會引起爭議,問題可以從哪些角度、哪個方面去回答等等。那麼針對此問題,我首先看到的是題主的預設:不讀書是件可怕的事。他問的是有多可怕,那麼不才冒昧猜度一下,提問者也是對閱讀持肯定態度的人,他想要的答案多半是對閱讀的各種肯定,對不閱讀的人和行為進行鞭撻。
我覺得回答問題,可以抖機靈可以認真答,倘若認真了,那就不要寫些婦孺皆知的片湯話,要盡量的讓人受用。讓人受用不是順著人家來,而是要提供一個別人沒有細想的角度,或是指出他的思維誤區。在沒有合適語境的情況下,認為不讀書就是「可怕」,這恐怕就是個誤區。為什麼說是誤區呢?再來看一下幾個答案。
2、如何看待答案?
在知乎上找個好答案,如沙中瀝金,許多人腦子基本上不過就Duang的寫幾句扔上來,最後都成了遮蔽真金的垃圾,不如不寫。但是多人答題,有個最妙的好處就是多角度看待問題。於是往往把答案挑出幾個覽一遍,對一個問題就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
首先是最高票答案,貼了篇好文,寫的不錯,以一個不閱讀者的角度,寫出了閱讀者的所得。這種答案肯定會得到提問者和眾多觀者的好評,因為它的作用在於強化讀者本身固有的觀念:讀書是好事。
但這種答案並不能引起反思,不催發提問者的思想衝突和頭腦風暴,所以,我不認為這是個好答案。
然後值得注意的是@徐不許的答案。他注意到了題主的預設,並作了反駁。他的論證是很有根據的,我們在生活中總能遇到很多不讀書的人,但懂道理、講素質,和他們相處很愉快,你要是去和人談些書本上高深晦澀的東西,反而是你面目可憎了。
不讀書,卻不可怕。那麼到底什麼可怕呢?
@趙頭頭:不讀書,不學習知識的人,不可悲,可悲的是這種人永遠自信,她得到新鮮事物的途徑都是聽說,並且只能接受聽她一個水平的人們所說的。
@關毛的看法是:不讀書卻好為人師的人最可怕。
@王狗蛋:不讀書,而且不自知;讀書的,自以為知。
等等諸多看法,都說的不錯。那麼看到這裡,應該有個問題可以達成比較廣泛的一致:
各人因為生活經歷不同而展現出千姿百態的面貌,無論愛不愛讀書,都有好相處的一些人,也都有操蛋的一些人。
我們很容易便可找到反例,歷史上多的是飽讀詩書或文藝、科學素養極高的人,犯下了反人類的駭人罪行。 就像@三角說的,這個世界多得是不認字兒的哲學家和識字兒的大混蛋。
你非要較真閱讀或不閱讀的人中「可怕」、「不可怕」的人是如何比例,我覺得沒有意義,算不了。這個世界的問題,不是靠數據就可以分析一切的。
這個問題的關鍵點來了。雖然誰也無法計算這比例,但仍有非常非常多的人認為,多讀點書總歸是有好處的,那麼愛閱讀的人總歸比不愛閱讀的人更值得去高看一眼。
這種推論成立的基礎在於:閱讀是有用的。大家看重的是,閱讀在某些方面對閱讀者的品性有矯正作用,例如讀史知興亡,生悲憫之心;讀詩見意趣,生溫柔之意;讀自然科學和哲學,便對這世界有所敬畏。
然而並不盡如此。
正如@方十一所指出的,讀書跟學習是兩回事;以及@王澤程:這些人需要的不是多讀書,這些人需要的恰恰學會思考這件事。
那麼答案看到這裡,基本上可以對這個問題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了。但不要停留在「哇,這個答案有道理;卧槽,這個說的也不錯」,不要停止自己的思考。
我再提供一種意見。書本這個東西,是中性的,知識這個東西,也是中性的,所以讀書最本質的特點在於從書本里累積知識,讀書本身也是中性的,不過是個愛好。但是有三點會使讀書這事脫離中性,使之不單單停留在積累知識上。
一是大部分書都要帶著作者的主觀情感,對閱讀者可能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也可能帶來陰暗的東西。
二是大部分書傳達的不是「元知識」,而是加工過的二手產品,閱讀者對這些二手貨的處理態度,決定了他的收效。
三是閱讀者抱著什麼樣的態度去讀書。讀流行網文就想意淫一下,讀名家經典想領略一番大師的遣詞用句,這都合適。要是反過來,恐怕就不得其法了。
所以我常說,一切問題都是三觀問題。讀書可以影響三觀,但不能純用讀書去構建三觀。我們生活中的一切,父母的教育、經歷的挫折、平常的自然景觀、社會的繁雜事務,所有的所有,無時無刻不在一點點的塑造我們的三觀,讀書只是其中一個手段。我們立足於什麼樣的三觀,就會選擇什麼樣的書來閱讀,然後再通過閱讀繼續去構建三觀,這是個動態的過程,其動力主要來源於思辨。所以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既是整個構建過程中的基礎,也是閱讀所希冀達到的境界,只有對浩如星辰的知識進行比較論證、去蕪存精、加工整理,最後填補到自己的體系里,才能真正有益於閱讀者。
我沒有正面答這題,是因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願朋友們看完這一題,可以看明白許多類似的問題、問法和答法,知乎上畢竟爛題雲集,濫答無算,倘若看明白一些,也可節省點時間。以上提到的答主,如有冒犯請通知貧道刪除。
欽此。我覺得,我看過最好的文案是奧美寫的一篇《我害怕閱讀的人》轉給各位,本人是一位文案愛好者,營銷人,崇拜文字的力量,喜歡文案的朋友可以關注在下的微信公眾號「營銷新人」,裡面有很多我整理的案例。
我害怕閱讀的人。不知何時開始,我害怕閱讀的人。就像我們不知道冬天從哪天開始,只會感覺夜的黑越來越漫長。
我害怕閱讀的人。一跟他們談話,我就像一個透明的人,蒼白的腦袋無法隱藏。我所擁有的內涵是什麼?不就是人人能脫口而出,遊盪在空氣中最通俗的認知嗎?像心臟在身體的左邊。春天之後是夏天。美國總統是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但閱讀的人在知識里遨遊,能從食譜論及管理學,八卦周刊講到社會趨勢,甚至空中躍下的貓,都能讓他們對建築防震理論侃侃而談。相較之下,我只是一台在MP3世代的錄音機;過氣、無法調整。我最引以為傲的論述,恐怕只是他多年前書架上某本書里的某段文字,而且,還是不被熒光筆畫線註記的那一段。
我害怕閱讀的人。當他們閱讀時,臉就藏匿在書後面。書一放下,就以貴族王者的形象在我面前閃耀。舉手投足都是自在風采。讓我明了,閱讀不只是知識,更是魔力。他們是懂美學的牛頓。懂人類學的梵谷。懂孫子兵法的甘地。血液里充滿答案,越來越少的問題能讓他們恐懼。彷佛站在巨人的肩牓上,習慣俯視一切。那自信從容,是這世上最好看的一張臉。
我害怕閱讀的人。因為他們很幸運;當眾人擁抱孤獨、或被寂寞擁抱時,他們的生命卻毫不封閉,不缺乏朋友的忠實、不缺少安慰者的溫柔,甚至連互相較勁的對手,都不至匱乏。他們一翻開書,有時會因心有靈犀,而大聲讚歎,有時又會因立場不同而陷入激辨,有時會獲得勸導或慰藉。這一切毫無保留,又不帶條件,是帶親情的愛情,是熱戀中的友誼。一本一本的書,就像一節節的脊椎,穩穩的支持著閱讀的人。你看,書一打開,就成為一個擁抱的姿式。這一切,不正是我們畢生苦苦找尋的?
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總是不知足。有人說,女人學會閱讀,世界上才冒出婦女問題,也因為她們開始有了問題,女人更加讀書。就連愛因斯坦;這個世界上智者中的最聰明者,臨終前都曾說:「我看我自己,就像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孩子,找到一塊光滑的小石頭,就覺得開心。後來我才知道自己面對的,還有一片真理的大海,那沒有盡頭」。讀書人總是低頭看書,忙著澆灌自己的饑渴,他們讓自己是敞開的桶子,隨時準備裝入更多、更多、更多。而我呢?手中抓住小石頭,只為了無聊地打水漂而已。有個笑話這樣說:人每天早上起床,只要強迫自己吞一隻蟾蜍,不管發生什麼,都不再害怕。我想,我快知道蟾蜍的味道。
我害怕閱讀的人。我祈禱他們永遠不知道我的不安,免得他們會更輕易擊垮我,甚至連打敗我的意願都沒有。我如此害怕閱讀的人,因為他們的榜樣是偉人,就算做不到,退一步也還是一個,我遠不及的成功者。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知道「無知」在小孩身上才可愛,而我已經是一個成年的人。我害怕閱讀的人,因為大家都喜歡有智慧人。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能避免我要經歷的失敗。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懂得生命太短,人總是聰明得太遲。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的一小時,就是我的一生。我害怕閱讀的人,
尤其是,還在閱讀的人。
不讀書不可怕,讀書無用論和瞧不起沒讀過書的才可怕。
還有,好為人師也挺可怕的。
一直在讀書而喪失了感知外部生活環境能力的人才可怕。
1.最怕的就是終日讀書不去實踐,只是夸夸其談。只在頭腦中想,從來不去做。
2.最怕的就是終日讀書且好為人師,每天到處灌輸價值觀(其實別人沒有興趣),提建設性意見,得罪別人。
3.最怕的就是終日讀書且沒有克製表現欲,暴露了自己的優勢,不給自己留後路,把自己逼上了梁山,最後承受不了,喪失了原有的優勢。
4.最怕的就是終日讀書且固執己見自以為是,讀書變的能言善辯,周圍人即使給自己提了意見,自己也能自圓其說,陷入邏輯上的死循環,喪失了更改錯誤的機會。
最怕的不是你錯了,而且你錯了你還以為自己對了。相當於變相被「捧殺」。
謝謝邀請。
人知己飢,焉能不強?
怕的是某天餓死了,還以為自己是累死、戰死、撐死的。
那真可謂「糊塗鬼」了。可能會比較容易缺失反思生活的能力。
可能也會比較容易喪失生活的自主性。這裡不是主要指物質上的。
雖然讀書多也不能保證有這兩種能力。但,相對而言。
當然了,所謂「可怕」也是對自己而言(可怕這詞用來自警會好點)。至於讀書多少和人好人壞,我覺得沒有多大關係。絕對是細思極恐,長時間不讀書,看起來並不怎樣,尤其是有豐富生活閱歷的人。很多人事事洞明,人情達練,但是長時間不讀書,獲取知識的來源是微信和新聞,在文學藝術等其他方面的認識很少,和別人討論的話題也僅限於家長里短,說話的內容和思想也是停留在日常生活。現在很多人都是這樣,認知範圍是快餐文化。雖然豐富的人生閱歷使之在社會各層都生活的不錯,彷彿常常讀書也無可厚非,但是缺少了可貴的東西,思想。他們討論話題很難深入,話題的範圍也很單一,看問題的方面有很大局限性,總是以自己的主觀意志為主。舉例,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觸,在學生階段最討厭的是作文和歷史,這兩個學科是最能體現你思想的,文章總是停留在膚淺的表面,缺乏鮮明的特點。歷史主觀題抓不住重點,領悟不到精髓,總的來說就是讀書與思考的問題。讀書是讓你有思考的基礎,長時間的忽視閱讀,會讓你的思考範圍停留在一定的空間里,築成思想的圍城,別人無法撼動你,你也不能走出去。而讀書是讓你思想時時更替,不至於變得僵化。讀書是生活,不讀書,生活就缺少了頭顱,變得越來越難以有靈性地行走。一日兩日不讀書不會影響和改變什麼,但長久的不閱讀帶來的是最致命的後果。
個人鄙見 並無批判之意
會嘲笑讀書的人。那種風涼話。。。
認真誠懇生活的人,不會變可怕。
我們選擇讀書,他們也許選擇勞作,畢竟人有不同的際遇。
遇到了接觸了,你會發現有些人很美,和你想像中不同。
和自己不一樣的人很多啊,這樣很好。我不是來回答問題的,我是看不下去回答了。
長時間讀書的人和長時間不讀書的人的分類實在太不科學了。
長時間讀小說和長時間讀文獻的人是一群人么?
長時間讀武俠小說和長時間讀言情小說的是一群人么?
長時間讀暢銷書和長時間讀教科書的人是一群人么?
長時間看地攤文學的和長時間讀資料史實的是一群人么?
看書做筆記的,用自己語言再重編複述的,和讀走馬燈的是一群人么?
在莫言出名前看他書的,和在他出名後看他書的是一群人么?
……
這下面回答都是隨機挑出個稻草人然後拚命打。
如果這樣強行回答自認為是讀書人的話,不是書沒讀對,就是書沒讀夠,總之,你打開書的方式不對。
==========================================================================
我這裡也是要幫一批不讀書的人說幾句:
但他們的比較明顯的弱項就是他的人際圈子決定了他的思維高度,而且有些在聊天裡面無法表述的內容,或者比較繁複的內容,他們可能就不會掌握的太仔細。但他們大多數也是實用主義者,太過精細的內容的不了解對於他們來說,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不會成為致命傷。只是可能不是更好罷了。
卧槽,這個叼
卧槽,那個叼
你知道,讀書跟學習是兩回事。讀書不一定是在學習,可能是在消遣娛樂,而學習則不局限於書本。
所以不讀書的人不一定就落後陳腐,讀書的人也有可能一張口全是道聽途說,說著別人的話卻以為是自己的思想。
當然,很多人會拿這個作借口而不去讀書,這是另一碼事。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永遠是學習知識的最佳道路之一。
(說著便打開了篇yy文看了起來)
長時間不讀書的人,容易陷入經驗主義的泥沼,對事物的認識缺乏理論甚至邏輯的支持。
這樣並沒有什麼錯,但是對於自身而言,卻是一個很難彌補的東西,一兩句的道理雖然門檻低,容易記,但是難以形成自己的觀念,對待事物的認識很局限。總是覺得自己做到一兩條就是掌握了人間真理。
讀書既是學習大段知識的能力,也可以幫助人在過程中靜靜地思考。
當然,不會思考的人,再多的書,也會是照本宣科
你跟他們說什麼,都覺得你在裝逼,賣弄。
我一直認為,人們的秉性是由行為和慣性決定,愛讀書是一種秉性,愛讀書的人,幾乎很難出現長時間不讀書這種情況,哪怕特別忙,肯定也要見縫插針的讀一點的。不愛讀書的人,給他再好再吸引人的作品也讀不進去。所以長時間不讀書對人真的沒什麼影響,因為你已經是你。
推薦閱讀:
※數字 12 為何如此特殊?
※外國人能欣賞漢字書法么?
※魯迅「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妙在哪裡?
※古今中外哪些藝術家或作家終其一生貧困潦倒而死後被納入至尊藝術殿堂,哪些在世已經名利雙收甚至富甲一方?
※聾人如何提高文化水平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