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法國電影《心房客》?
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是如何產生的?片中那永遠也關不上的垃圾箱,修不好的破水管具有哪些象徵意義?對於孤獨,如何去定義?本片於2015年上映,看過的來聊聊。
這部處處滲透著孤單寂寞的電影,精心挑選了六個孤獨的人,碰撞成三段故事。看完回味起來,發現孤獨根本一點都不可怕。既然人生來就是孤獨,是不著邊際的爛塘,那走出的每一步,就都是在向前走。
故事中人物給出的力量是,無論生活已經被你過成了什麼樣子,只要你願意打開一點點心門,自然會有光照進來。
影片的名字《心房客》,我的理解是片中那幢公寓投射在人的內心,人因心門緊閉而孤獨,因孤獨而緊閉。可,當片中少年查理透過貓眼觀察新搬來的鄰居,當瘸腿男伯科威茨在門縫中用小本子記錄鄰居們使用電梯的時間,當老太太哈密達的房門被宇航員敲開,一切就已經在改變了。
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人們說起這句話的時候常常附贈著重重的嘆息,好像是吐出了一個重大發現。這句話的另一個意思就是說,孤獨並沒什麼稀奇的,它像你的鼻子,每人都有一個。
電影里他們孤獨的成因多種多樣。少年查理沒人看管,他的父母在整部電影中就只出現在一張紙上,上面寫著「你的午餐錢」,這種被拋棄的狀態他沒奈何,只是在和人聊天時開玩笑說父母死了、自己在等待收養,算作抵抗;瘸腿男在沒瘸腿的時候就是一個執拗的人,他敢於頂著巨大的人群壓力堅持自己的選擇,做不交電梯費「怪人」,當然執拗的代價也必須自己承擔;哈密達已經老了,兒子在服刑,自己的生活除了去看望兒子,很大比重就是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劇。
比抵抗孤獨更讓人難過的,是獨自抵抗。我知道即使在人群中,人也會常常感到孤獨,覺得自己格格不入。可真正獨自面對,去做一絲絲無謂掙扎時,還是免不了有些悲壯的意味。
有一個場景很觸動我。少年查理有一次騎自行車回公寓樓門前,看到「真·無所事事」二人組時,主動跟他們打個招呼,看起來很想隨口聊兩句。二人組像個道具一樣,沒什麼反應,於是查理和他們一起發了幾秒鐘的呆,在一輛動此打次的車開過後,又和二人組打了個招呼返身上樓去。
這感覺就像有年夏天,我窩了一肚子的苦悶,又百無聊賴,想來想去只想去找一個朋友說會話。可去了後他在專心打遊戲,專心到你只能選擇在旁邊晃晃悠悠一會,再走開。敗興而去,敗興而回。於是掙扎個什麼勁呢。
那獨居男人去買動感單車,也許是出於一種補償心理。他在影片的最開頭結結實實地與人群對立了一把,既然沒有人可以擁抱,那當時場景中的物件,總可以歸自己吧。諷刺的是,就是這個動感單車,讓他變成了瘸腿男。
而老太太看電視劇,她不是像打發時間那樣去看,而是眼神里滿滿透出關切,全情投入進別人的——演的——人生。以至於後來宇航員向她劇透後,因為對劇中人物命運安排的不滿,她就不想繼續看了。
但這仍有葯可醫,因為一旦和什麼人「相遇」,孤獨就消失不見了。
宇航員、夜班護士、過氣演員,和「每個人」一樣,有著自己的孤獨。在片中,他們被導演安排與前面三人捉對成戲,連瑣事都變得有意思起來。
宇航員像天空里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老太的波心。天外來客帶來的不僅僅是兒子的投射,還充滿了未知。他們聊天、吃飯、修理水管、看電視,像一對真正的母子那樣。老太問宇航員,太空是什麼樣的?宇航員告訴她,就像在海中,一望無際,環繞著你。宇航員在這片海中時,孤獨嗎?他在太空漫步、跑步、聽音樂時,不知是不是也期待過一片飄來的雲。
夜班護士每天最悠哉的時光就是半夜出來抽煙,這天遇到了一個衰到不能再衰、為擔心鄰居擠兌只好半夜坐電梯出來買食物的瘸腿男人。這男人白天看了《廊橋遺夢》,晚上就信口胡謅自己是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並期待一段像《廊橋遺夢》中那樣的偶遇。夜班護士何嘗不期待呢?不然她不會「盛裝」等待一整個晚上,等冒牌攝影師來給自己拍照。
過氣女演員搬家過來連箱子都懶得拆,根本不打算在這個破屋子久待,盼望著說不定哪天接個大片子就走了。信心滿滿出門又被懟得面目全非滾回來時,有鄰家少年查理在旁陪伴,是不是寬慰許多?而這個導演的兒子竟然還隨口點撥,讓她能夠調整對自己的認知,從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倒霉境地,一下變成了接受現在渴望未來,誰能說這相遇不是奇遇。
像他們這樣,有對另一個人的在意,有對一種相遇的期待,孤獨就真的消失不見了。沒勁極了的男人可以翻箱倒櫃去找相機,去對著天空、對著電視拍照,可以在被困電梯後仍有無限動力站起來,邁著喪屍一樣的步伐長途跋涉,穿越重重險阻去找她。這鬥爭說容易倒也容易。
放棄了抵抗又會怎樣呢,大概就是「真·無所事事」二人組那樣,坐在樓梯口發獃,有人打招呼只是機械回應;坐在樓頂發獃,縱使天外有來客,太空艙直落到眼前,也沒有太大反應,沒有任何期待。
貫穿了整部電影的奇怪聲音,片中人對這聲音的看法都不相同。於是有人說,即使是這麼小一件事,人們的看法分歧都如此巨大,可見人真是無法理解另一個人。這說法未免殘酷,不如說,即使在這樣一種無聊逼仄的生活里,出現了這樣一種無聊透頂的聲音,人們竟然可以就著它去討論、去猜測、去幻想,多有趣的一件事。
有時候,支持著你的,不就是這些本質並不怎麼樣的小事。
孤獨當然還是會不斷重來,可抵抗絕不是無謂的。就像老太家中漏水的水管,修好了,它還會壞,再修,它再壞。漏起來倒也不嚴重,可你就打算讓它漏著,還是選擇一次次去修好?
階級差異,建築隔離,語言不同,和名身隕落等因素造成的孤獨患者們,通過連接,逐步找回「語言力」的故事。
導演Samuel Benchetrit這部戲安靜,簡單。只是對空間與場景的設計,初看微新鮮,實際其他導演的影子,無所不在……
在豆瓣「2016冷門佳片」中找到的這部片。說實話,影片結束得讓人覺得莫名其妙,失落至極。但細細回想品味,卻品出自以為是的人生哲理。
回想整部影片,唯一可以將整部劇的人物串起來的,就是那個奇怪的聲音。在影片的開始,像片中的人物一樣,我對這個聲音也是充滿著各種想像,也和片中人物神同步地往靈異事件方面去想,往與現實脫軌的方面去想。這不就像片中的人物與我自己,每個人,都在期待著自己平淡的生活中有一顆石頭,能來打破日子的寂靜無聊,我想,這就是影片的主題——我們每個人都喜歡那顆打破日常平淡的石頭,並能為之重燃激情。
正如影片的人物中的那個女演員,在沒戲的平淡日子裡,雖然不愁吃不愁穿,但是在影片的開始,卻是一臉無精打采,似乎生活失去了色彩。隨著她與小男孩的見面,從她消極地拒絕小男孩觀看自己的影片要求,到主動去敲小男孩的門,要求小男孩幫助自己拍攝短片,都可以看出來,那顆打破平靜如水的生活的石頭,讓人們再次復活,激起了內心的喜悅,人們喜歡這些「石頭」。
天外來客的到來,老奶奶的熱情開始讓我覺得有些誇張,甚至吐槽影片的真實性,覺得有些做做。後來也逐漸明白了編輯的用心,老奶奶越誇張的熱情,也越反映出她對這個打破她寂靜生活的宇航員的喜愛——她的生活重新有趣了起來。
平淡的情節,有些灰色的情調,也彷彿訴說著殘酷的現實——平淡生活中那些不平凡的東西,雖暫時帶來了激情,但也終究難逃變成平凡的命運。就像新婚夫婦,熱戀給原先平淡的生活帶來了激情,所以人人嚮往愛情。但隨著日子的流逝,當愛情變成了親情,當生活歸於平淡,那些婚姻誓言與海誓山盟,似乎也被歲月沖淡。所以生活,好像就像是個死循環,必須要激情、不平凡,才能開心起來。但其實不然,就像女演員,年輕時拍過了那麼多優秀的影片,雖說如今年老沒戲拍,但也比常人的人生豐富很多,可年老的她,生活卻不及常人。這或許,就是不知足。
或許唯有知足,才能真正地快樂 ;激情而樂,沒那麼多,有也終將歸為平淡。這部影片,我想,看一遍就夠了。
多不同,主動和配合會成全彼此。
溫暖都是來自闖入人生的陌生人
感覺心要被這部影片融化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