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今揭曉 獎項花落誰家?

北京時間10月1日傍晚,2018年諾貝爾獎「打頭陣」的獎項——生理學或醫學獎將揭曉獲獎人選,由此正式拉開諾貝爾獎「開獎周」的帷幕。這一獎項是最具威望的醫學研究獎項之一,其不少研究成果對於普通人來說也都是「如雷貫耳」:青黴素、試管嬰兒、生物鐘……從獲獎的研究成果中,不難一窺逾百年來醫學發展的軌跡。

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一部「百年醫學發展史」

青黴素是誰發現的?「試管嬰兒之父」是誰?為啥老馬能識途、飛鴿可傳書?在歷年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獲獎名單中,這些問題都能找到答案。

上百年來,該獎項獲獎人的研究領域涵蓋遺傳學、DNA和分子生物學、傳染病等,涉及多項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的研究,幾乎是一部「百年醫學發展史」。

每年,該獎項的獲獎名單由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評定,研究成果的評估工作皆由該學院的諾貝爾委員會承擔。

作為最具威望的醫學研究獎項之一,獲得生理學或醫學獎意味著研究成果得到學界的認可。除此之外,諾獎得主在12月的頒獎典禮上,還能獲得一枚金質獎章、一份證書以及一筆獎金。2017年,諾貝爾單個獎項的獎金為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96萬元)。

被這筆巨額獎金「砸中」可不簡單。事實上,每年諾獎候選人都要經歷約一年時間「錘鍊」。從9月起,第二年的諾獎評選程序就已啟動。之後,候選人都將經過嚴格篩選、審定,以及專家審查,才能成功「晉級」。

想拿獎牌不容易:2017年得獎者等了33年

1945年,亞歷山大?弗萊明在發現青黴素17年後,與另兩名科學家獲得諾獎;2017年,傑弗里?霍爾等3人,在發現人體「生物鐘」原理33年後才獲獎……

追溯至上世紀,諾獎首次頒發後的10年,獲獎者的平均年齡僅56歲。近10年,該獎項得主的平均年齡為67歲。科學家獲諾獎所需等待的時間似乎越來越長,獲獎得主年齡也越來越大。

「科學家並不會在研究獲得突破後,就立即獲獎。」諾貝爾博物館館長古斯塔夫?謝爾斯特蘭德曾指出。

這是因為,通常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會嚴謹地對研究成果進行驗證,部分研究成果有時甚至需要經過數十年的評估,才能確定研究價值,這也是諾獎能延續至今的生命力所在。

當然,謝爾斯特蘭德稱,科學家人數在逾一個世紀內大量增加,這也是科學家獲得諾獎所需的等待時間變長的重要原因。

數說生理學或醫學獎:弗洛伊德「陪跑」32次 117年中頒獎108次

自1901年12月10日諾獎首次頒發至2017年12月,已走過117年。該獎項共頒發了108次——受諾獎評選「寧缺毋濫」的理念和兩次世界大戰的影響,有9年未頒獎。此外,該獎項得主中迄今還未曾有人能獲獎2次或以上。

214位得主中有12名女性

這一獎項共產生了214位諾獎得主,其中包括12位女性。得獎的總人數和女性得獎人數在諾貝爾科學獎項中均「拔得頭籌」。女性得主中,還包括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她於2015年因「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提出了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的療法」獲獎。

提名32次未得獎,弗洛伊德成資深「陪跑」

作為心理學歷史上的「宗師級」人物,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被提名該獎32次,仍未得償所願,成為了該獎項最資深的「陪跑者」之一。1936年,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甚至提名弗洛伊德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但弗洛伊德並未「跨界成功」,依然鎩羽而歸。

2018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的三大猜想

作為科學發展重要的「見證者」之一,每年諾貝爾獎名單的公布都備受關注。今年,誰有機會載譽而歸?不妨通過被視為「諾獎風向標」的2018「引文桂冠獎」獲獎名單,圈定「候選人」:

納波萊奧內?費拉(Napoleone Ferrara),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成就:發現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促進癌症和其他疾病中用於抑制血管生長的藥物的研發。

金久時(Minoru Kanehisa),日本京都大學

成就:對生物信息學做出貢獻,尤其是對《京都基因與基因組百科全書》的完善與發展。

所羅門?斯奈德(Solomon H. Snyder),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成就:識別許多神經遞質和精神藥物的受體。他的研究已應用於許多常見處方葯的開發,如用於止痛藥物。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註:國內為原創研究成果或評論、綜述,國際為在線發表一個月內的最新成果或綜述,字數

500字以上

,並請提供至少一張圖片。

投稿者,請將文章發送至

weixin@im.ac.cn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

中國生物技術網

回復關鍵詞

熱點

」可閱讀

熱點專題文章,包括「施一公」、「腸道菌群」、「腫瘤」、「免疫」和「健康」

近期熱文TOP15(統計周期:2017.2.1-2017.12.20)

直接點擊文字

即可瀏覽!

1、補牙或將成為歷史?

2、科學你慢慢學,中醫我先治病去了

3、科學告訴你應該多久洗一次澡

4、新證據:喝咖啡能延長壽命! 

5、據說,這是生物醫學碩士博士生的真實的生活寫照6、一頓早餐到底有多重要?7、情商也是把雙刃劍!高情商或讓你更脆弱8、施一公: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鼓勵科學家創業!9、「科學禁食法」真能降低重大疾病風險10、睡眠科學家揭示出8種睡好覺的秘訣

11、有志者事竟成!2型糖尿病成功被逆轉

12、每周兩半小時,任何形式的鍛煉都可以使你更長壽

13、喝醉以後,你以為睡一覺就沒事兒了?!

14、仰卧起坐等或將成為延壽運動? 

15、冥想、瑜伽、太極等不僅能夠改善身心健康...


推薦閱讀:

前半生做主婦,80歲當藝術家,她獲得了繪畫最高獎項
第4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頒獎 預測四大重要獎項
關於TopDigital
Young捷報 | 漾設計榮獲2018「鵬鼎獎」兩大獎項

TAG:醫學 | 生理學 | 獎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