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爸爸和女老師的聊天記錄,揭開中年人一言難盡的崩潰

「老師,睡了沒?」

幾張家長群微信聊天截圖讓當了爹媽的網友炸鍋了。

半夜12點,一個孩子的父親公然「質問」老師睡沒睡,為還沒寫完作業的孩子打抱不平。

「我的孩子還沒睡,你憑什麼睡?」

說完這位家長就被踢出了群。

圖片的來源不能確定,但一眾家長、老師、學生之間的尷尬卻真實存在。

比起房子車子,作為一個孩子家長,最扎心的中年危機,是那道跨不過的小學作業題。

1

被作業壓垮的家長

「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做夢都在羨慕父母的生活,他們可以散步、看電視、拜訪朋友、晚飯後聊天……我以為長大後我會過上和他們一樣的生活,但現實完全不一樣。

我還在寫作業,給我的孩子們。

這是一位父親的「辛酸淚」,也道出了一個反諷式的現實:

這麼多作業,到底是給誰留的?

曾經是教育戰場上的「戰士」們,不得不再次「披掛上陣」,去面對新一輪的浴血奮戰。

可他們萬萬沒想到,自己要面對的,是如此「奇葩」的任務。

小學生和家長要「數一億粒米」,一粒一粒數,家長無奈之下,問老師「需不需要拍照」,得到的回答是:用布袋裝來學校即可。

「作業」裝來之後,老師打算怎麼檢查也成了謎。

小學題太難,再往前看。

一個家長的「自我修養」從娃娃抓起。於是幼兒園推出如下「作業豪華套餐」:

老師讓小朋友連續畫30天的月亮。

家長心疼孩子熬夜,就主動代勞,晚上八點猛灌咖啡,撐到12點,拍照,畫好月亮,精神抖擻睡不著。

睜眼到早上五點,左右眼皮開始打架……

一個月下來,作業完成了,家長也瘦了8斤。

除了鍛煉觀察能力,幼兒園還繞過孩子,直接給家長留作業:

定期觀看一檔網路綜藝,提交一萬字觀後感。

家長徒手靠紙筆碼字到半夜三點。

如果你的朋友圈也有這樣大倒苦水的家長,他們並不孤獨。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對1980名家長進行了調查,37.1%的受訪家長每天都會陪孩子寫作業,44.2%的受訪家長平均一次陪伴時間在30分鐘~1小時,

84%的受訪家長因陪孩子寫作業而頭疼。

有人說,輔導孩子寫作業時,整個小區都能聽到自己的咆哮聲。

因為對孩子的粗心、注意力不集中感到沮喪,有人氣出心梗、腦出血,也有人失去耐心對孩子動手。

上海一名3年級學生的母親艾麗薩·陳每次給孩子輔導作業,都覺得自己是童話故事中「惡毒的後媽」,女兒常常因為她的批評而淚流滿面。

「她太慢了,而且總是犯同樣的錯誤。」艾麗薩告訴記者,「我只是忍不住提醒她細心點。」

在艾麗薩看來,女兒的家庭作業甚至要比自己的工作更繁重,而她難以控制的脾氣卻給家庭、給女兒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事業有成、見慣了大風大浪的家長朋友們,也免不了在作業問題上「翻船」。

即便是親力親為、被作業「逼瘋」,身心俱疲的家長們,依然很可能達不到老師的要求。

有家長吐槽,只是因為沒有及時在孩子作業上簽字,老師深夜一通電話,攪擾了全家人的休息,甚至對家長不斷抱怨責備。

本來要與老師共同協作的家長們,莫名其妙也得完全聽老師的話完成任務。

「家庭參與感」,被奇葩作業逼成了只是「緊跟老師步伐」。

2

家長抱怨

老師有苦難言

無論環境如何改變,學習仍被大多數家庭視為出人頭地的捷徑,老師自然一直都在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為了減負,很多學校三點鐘就放學,以前在學校可以完成的作業都被帶到家裡再做。

這樣就會出現作業到底布置多少才是合適的懸案。

如一位老師吐的槽,應試考試一錘定音,只有成績能反應老師的教學能力,但作業少、訓練少、成績難提高;

作業多、壓力大,又會遭受抱怨。

因為作業多而被家長半夜發微信詰問,就算布置少了也無法避免這樣的困擾。

學生暗暗竊喜作業好少,

家長在群里質問老師,怎麼只布置了幾道題,會不會影響孩子學習進步的進度。

為了既能回答家長的問題,又不會引起衝突,緊張措辭的老師也成了被動的人。

溝通好了萬事大吉,溝通不好惹禍上身。

前不久一位老師因為將學生的古文默寫評語發到了家長微信群里,立刻遭到家長的質疑,甚至有家長表示要上告到教育局。

對學生的教育,老師和家長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但里兩個環境中,家長難免只注意在自己的孩子的身上,無法體會老師一人面對幾十甚至上百學生的難處。

做不來面面俱到,因為不可抗的因素太多。

如果家長不能理解老師,老師會難上加難。

每天在微博上記錄班級學生趣事的王悅微老師,也曾忍不住吐槽:

學生家庭作業質量極差,擔心孩子,想和家長溝通,卻有家長從來不接電話。

所謂的合理有效溝通,你有時間也得看我有沒有心情。

為了方便溝通的微信群,給各種情緒提供了舞台。

家長微信

群里的競爭,不比班級里的、工作中的少。

老師怪家長對孩子不夠上心,家長怪老師給予孩子的壓力過大。

誰的壓力都不小。

神聖的教育,生生成了一場甩鍋大戲,吃虧的總是孩子。

3

瘋狂的作業競賽沒有贏家

孩子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家庭作業的初衷是為了讓孩子回家鞏固課堂的學習成果,增進學習效果。

而現實情況是,孩子們陷入「作業的海洋」,家長也得跟著「陪游」,連同老師和學校,共同上演一出出「負和博弈」的舞台劇。

近三成的小學生每天要花2個小時以上的時間來完成作業,初中生中的比例超過半成,高中生則達到七成;

超過一半的中小學生在放學後幾乎沒有和朋友玩耍的時間。

一名記者隨機採訪了多個小學生,問他們平時做作業可以做到幾點?一個小女孩若有所思地說:

「最晚的話是10點吧!」

稱了一個小男孩的書包,

有整整9公斤。

小男孩笑呵呵地說:「我覺得還蠻重的,但也習慣了。」

當問到另一個小女孩書包為什麼這麼重時,小女孩一臉無辜:

「(因為)需要很多科目啊!」

為了配合完成教學任務,孩子們也身心俱疲。在搜索欄輸入:「寫不完作業而自殺」,有1,250,000個搜索結果。

2017年,一名上小學五年級的12歲女孩被作業折磨得苦不堪言,留下遺書試圖割腕自殺: 「媽媽,我好累,睜開眼睛看看,還有一大堆作業沒寫完。」還好經過搶救才有驚無險。

老師有苦難說,家長身心俱憊,而原本天真爛漫的孩子,成了這場「負和博弈」的最大「受害者」。

作業變出來的這場鬧劇,很符合盧梭曾提出的「劇場效應」。

當時的巴黎是個大劇場,每個巴黎人既是觀眾,又是演員;既在觀劇,也在演出;在自覺或不自覺中,人們完成了自我異化。而在經濟學中,假設大劇場忽然起火,每個人都按照個人利益最大化原則迅速逃向求生出口,結果造成擁堵,最終釀成集體慘劇。

當每個人都在追求目標利益的最大化,最終導致破壞彼此的利益,反而適得其反,乃至整體利益最小化。

中學老師郭山曾說,「劇場效應」綁架下的當代教育,到最後,往往沒有一個贏家。

而在這場家庭作業這場舞台劇中,人人都是受害者,而孩子首當其衝。

不堪重負的作業侵佔了孩子們自由成長的時光,影響了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拼作業成熬夜族 / 視覺中國

調查顯示中國青少年近視率全球第一。

90%以上的父母都會和孩子談論學習問題,但有近三成的父母從來不和孩子談論怎麼交朋友。

中國家長的焦慮,並非特例。縱觀國際,家庭作業可謂五花八門。

只是各國家長和老師們擔心的重點,不太一樣。

日本孩子的家庭作業包括「擦洗學校的室內鞋」這樣的生活內務,旨在讓孩子通過完成家庭作業來培養良好的家庭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法國鼓勵家庭作業在學校完成,鼓勵孩子課後自由閱讀和參觀法國眾多的公共博物館和美術館,到生活中去探索、發現、學習。

一份澳大利亞三年級孩子的家庭作業清單曾走紅網路:

1、騎自行車或者玩滑板車

2、看一本書

3、別忘了看你最喜歡的電視節目

4、記得保持微笑

5、美味的小吃也必不可少

6、記得和你最愛的人共度時光

7、試一下笑到肚子疼是什麼感覺

8、不要總在屋子裡待著,去戶外感受自然

9、出門多溜達,沒事到處逛逛

10、多花點時間在你喜歡的愛好上

11、但是要保證休息

12、一定要記得去拜訪你的朋友們

13、試著用盡全力奔跑

14、烹飪美食或者做些手工

15、再吃一些的美味小吃

16、在花園裡玩

17、做一些你從未做過的事情

走心的家庭作業讓孩子不僅僅是關注於學習本身,而是在生活的大課堂中學會生活,學會愛,學會發現和追尋真善美。

家長的參與,也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已。

再看美國孩子的家庭作業,數量不多能卻學到不少。

老師提出一個話題,比如Diversity(文化多樣性),孩子要學會畫思維導圖,自己到圖書館查閱資料,甚至做些小實驗,自主探究問題。

即使本來家庭作業已經很少,卻還是有三四成的美國家長覺得小學生的家庭作業太多了。

美國家長認為學生作業

量偏多 / yougov.com

有趣的是,2016年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一家小學取消了學生作業後,孩子們卻開始想念家庭作業了。

奇葩作業的頻繁出現,暴露了教育中一定的問題。雖然其他國家的教育方式也許並不適合完全借鑒,但有理由相信,中國的孩子們,還可以接受到更合適的成長方案。

作業是鞏固知識的工具,或許也是讓家長參與到教學任務中的一個必備手段。但為了參與而參與,為了創新而創新,才往往會適得其反。

網上有段視頻,一個小學生在寫作業。

題目是:「這麼大的象,

到底

有多重呢?」,用「到底」仿寫句子。

孩子的答案發人深省:

我到底幹什麼寫作業……


網易新聞沸點工作室《談心社》欄目長期招聘

坐班實習生/線上作者

,單篇稿費300元-1500元。點擊

?

招聘

?

即可查看。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任志強商學課。


推薦閱讀:

寄語老師
安蘭老師的基本占星學  太陽在1宮
老師:各家對道的不同認識

TAG:聊天 | 中年 | 記錄 | 深夜 | 中年人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