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利尼西亞人如何能只靠獨木舟征服太平洋,獨木舟上的吃喝、生火怎麼解決?
北冥有鯤,古人見過鯨么? - 歷史中提到【波利尼西亞人的獨木舟,帶上一籠雞,漂流到一個陌生的島嶼,就能開創一個王國】
肯定要海上航行數天吧,那麼要是一直找不到淡水豈不渴死?吃什麼?
獨木舟啊,我的概念是不能承運很多給養。
.噗噗……你都知道那個帖子是我寫的,直接問我不就好啦
這個問題源於前幾天我在另外一個問題里的回答:北冥有鯤,古人見過鯨么? - 一個男人在流浪的回答。當時原題主問「古代人有沒有可能遇到鯨魚」,我舉這個例子的目的是說古人類是有能力出沒於遠海的,當然也有和鯨接觸的可能。
然後有一些朋友對波利尼西亞人使用獨木舟征服南太平洋很感興趣,也有的朋友對此提出了質疑,所以我這裡大概的說一下,波利尼西亞人是如何坐著獨木舟尋找萬匹絲的。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確概念:哪是波利尼西亞?誰是波利尼西亞人?
波利尼西亞大三角:1為夏威夷,2為紐西蘭,3為復活節島,這是波尼利西亞大三角的3個遠點。4為薩摩亞和湯加,5為社會群島,這是波利尼西亞大三角的核心。三角之內,即為波利尼西亞。三角之內生活的紐西蘭毛利人,夏威夷人,湯加人,薩摩亞人,吐瓦魯人,復活節島土著等即為典型的波利尼西亞人。
波利尼西亞人在南太平洋的擴張,還僅僅是南島人大遷徙的一部分。南島人大遷徙是史前人類海洋探索中最驚天動地的一筆。至少5000年前,源於中國華南的古人類經過台灣(公元前3000年),菲律賓(公元前2000年),印度尼西亞群島(公元前2000年),一路向南挺近。一支轉而向西,在公元300年前後佔領馬達加斯加;一支經新幾內亞向東,在美拉尼西亞(MELANESIE)定居下來,一支經美拉尼西亞北上,在密克羅尼西亞(MICRONESIA)定居下來,一支則繼續向東,佔領了太平洋上剩餘的幾乎所有可以生存的小島,發展為波利尼西亞(POLYNESIA)。
南島人大遷徙路線圖。除此之外,還有一支以印度尼西亞為基地,於公元300年前後橫渡印度洋征服了非洲東南部的馬達加斯加。
在南島人四個分支中,波利尼西亞人的征程最為浩大。波利尼西亞人在美拉尼西亞只是稍作休養,即從斐濟繼續啟程東進,首先佔領了西波利尼西亞的湯加和薩摩亞,繼而發現了社會群島和馬克薩斯群島,一支以馬克薩斯群島為基地,北進佔領了夏威夷,一支以皮特凱恩群島、漢德森島為基地,佔領了世界上最為偏遠的島嶼復活節島,最後的一支,在公元1200年前後,南下佔領了紐西蘭,自此,為波利尼西亞人4000年的殖民旅程畫上句號。
南島人征服的太平洋三大群島:淡藍色區域內為美拉尼西亞(MELANESIA),包括今天的新幾內亞,斐濟,索羅門群島等;粉紅色區域為密克羅尼西亞(MICRONESIA),包括今天的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關島等;淺灰色三角形即為波利尼西亞(POLYNESIA)。
皮糙肉厚、膚色暗淡、身材也很差的波利尼西亞探險者和她們的獨木舟——你們關注的點好奇怪,不是說好了安安靜靜的討論獨木舟嗎?
篇幅原因,我們無法就波利尼西亞人的遷徙進行更多的描述,但有一個問題是大家都關心的:波利尼西亞人即便在今天看來依然是落後和愚昧的土著,那麼在幾千年前,他們又如何才能完成這樣的壯舉呢?
誠然,以波利尼西亞人的技術水平來看,他們始終未能掌握類似於龍骨船的建造技術,也沒用發明出羅盤、六分儀、航海鍾等導航工具,僅僅憑藉這一條簡單的獨木舟,居然就征服了南太平洋,確實難以置信。所以 @MC Dree 在我原帖下質疑道「獨木舟?別說太平洋,怕是渤海它也開不出去」。
一條典型的波利尼西亞獨木舟製造過程,可以看到,的確是一整根原木掏制而成,這樣的小船,真的能開出渤海(霧),征服太平洋嗎?
其實,我們遠遠低估了人類對於生存的渴望,和被這種渴望激發出來的勇氣與智慧。
我們可以看到,波利尼西亞三角之內的島嶼,除了夏威夷和紐西蘭之外,其他的簡直都是一丟丟點那麼大,面積小到這個程度,上邊的資源必然不足以支撐人類社會的發展,為了發展,波利尼西亞人只得把眼光投向海洋。
由於文明的積累太有限,波利尼西亞人能拿出手的,就只有一整根原木掏制而成的獨木舟。普通的獨木舟,航行速度慢,穩定性也差,想必真的是不能面對南太平洋上的驚濤駭浪的。這個時候,波利尼西亞人做了一個既簡單,又碉堡發明,那就是——舷外支架技術!
波利尼西亞舷外支架獨木舟。沒錯,就是在船舷外側,用一根浮木輔助平衡,有的會在兩側都有支架。而這正是現代造船業雙體船、三體船的靈感來源。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在無法增加船舶尺寸的情況下,最大可能的提高船舶穩定性和抗風浪能力。
在舷外支架的基礎上,波利尼西亞人還給獨木舟裝上了三角帆,航行速度杠杠的。庫克船長發現波利尼西亞人的時候曾描述到「他們的小舟航速和靈活性遠在我們之上」
而為了承載更多的人和貨物,波利尼西亞人比曹孟德更早的想到了「連環船」,也就是用兩條獨木舟並聯,不僅起到了舷外支架的穩定作用,還可以承載至少一倍的貨物和人,這就是波利尼西亞的雙木獨木舟,是人類最早的雙體船
OK,看到這裡,相信各位看官已經明白,波利尼西亞人為了發現和征服新島嶼,已經把獨木舟魔改的它媽媽都不認識了。這樣的小船,已經有了初步進行遠距離航線的可能。但遠洋航海只有船是不夠的,還需要解決導航的問題。在海上你沒有羅盤和航海鍾,怎麼確定位置和方向?茫茫大海,你又沒有GPS,你怎麼知道哪裡有島嶼或陸地?
如何確定方向呢?波利尼西亞人發現總有一些星星出現在大致差不多的位置,並學會了以此來確定航線方向。而如何尋找島嶼,他們的做法更有開創性,那就是——跟著鳥走!
波利尼西亞人發現,大部分的海鳥,都需要在島嶼築巢,即使外出覓食,也不會離開島嶼太遙遠的距離。傍晚時分,鳥兒總是會朝著一個方向飛去,跟著它們走,就很容易發現島嶼。
真是給這些古人的智慧跪了!
所以,一代又一代的波利尼西亞人,跨上了獨木舟,帶著魚鉤魚線(食物來源),帶著香蕉、木薯、椰子和其他水果(食物和水源),帶著他們飼養的雞、豬和狗(好吧,我上次只說了雞),帶著用黑曜石做的工具,揮別故土——如果那可以算作故土的話——義無反顧的駛向了茫茫大海。每每發現一個新的島嶼,就暫時停下來發展,待到時機成熟,又以此為基地,踏上新的征程。
我們不知道有多少人被驚濤駭浪吞噬,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耗盡了最後的食物和水後依然未能抵達彼岸,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兇猛的鯊魚攻擊致死……但可以肯定的是,波利尼西亞人未曾屈服,波利尼西亞人未曾止步。
這就是我們——人類的故事。何時何地都不應忘記,我們雖然脆弱渺小,卻又堅韌偉大。
出發啦 不要問那路在哪
迎風向前,是唯一的方法
出發啦,不想問那路在哪
運命哎呀,什麼關卡
當車聲隆隆,夢開始陣痛
它捲起了風,重新雕塑每個面孔
夜霧那麼濃,開闊也洶湧
有一種預感,路的終點是彩虹
知乎上有關波利尼西亞人的問題答也只有兩個,有知友都邀我回答這兩個問題,所以就做了一個比較全面的答案,介紹波利尼西亞人的航海前後以及航海技術的問題。希望大家對波利尼西亞了解多一些。
對於波利尼西亞人的海航問題的探討,直接關係探索其起源問題。航海對來源哪裡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所以,首先討論一下波利尼西亞人的起源問題。
一、波利尼西亞人起源問題
波利尼西亞群島是中太平洋的島群。意為「多島群島」,在180°經線以東,南緯30°至北緯30°之間。陸地總面積約20000平方千米。主要包括夏威夷群島、中途島、威克島、吐瓦魯群島、湯加群島等群島。
陸地總面積2.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 142萬,多為波利尼西亞人。居民多信奉基督教,通用波利尼西亞語。官方語言除法屬波利尼西亞為法語外,多為英語。除吐瓦魯、西薩摩亞和湯加已獨立,庫克群島和紐埃島內部自治外,余分屬美、英、法等國。
波利尼西亞群島中,復活島的石雕像,女人以胖為美的湯加,還有風光秀麗的夏威夷就是我們最熟悉的。
波利尼西亞人,身材魁梧,深褐色皮膚,頭髮呈直線形或波浪形。男性一般都在1.80米以上,強壯健碩。美國影星巨石強森就是典型的波利尼西亞人。女性一般也都身材豐滿。特點與別的地方的人種不一樣。
遙遠的的古代,波利尼西亞人在沒有航行儀器,僅靠小舟就能征服廣闊的海洋,到達連飛翔的動物和植物都不能太平洋一些島嶼上,這不僅需要巨大的勇氣和毅力,更需要精湛的航海知識。所以,不能不稱古代的波利尼西亞人是「勇敢而偉大的航海家」。
這些航海家波利尼西亞人又來源哪裡?目前學術上有三種說法:
1、來源於美洲說:
其依據是波利尼西亞人魁偉,這與印第安人更為相近。在血型上,波利尼西亞人和美洲印第安人都缺少B型和AB型血型。另外,人們還發現,波利尼西亞人的神話傳說和傳統習慣中,也有若干與印第安人相似之處。當時印第安人乘木帆船藉助自東向西的南赤道洋流和北赤道洋流,很容易可以從太平洋東部流向太平洋西部。但從太平洋西側逆著這兩股洋流向東以前長久航行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又根據基因庫網站信息,2002年Hurles et al.和2006年Ghiani etal.論文顯示:Y-Q1a3a存在於波利尼西亞群島,包括東部島嶼,顯示是土著美洲印第安人遷徙到這個區域。
但是,美洲大陸的居民在許多方面比波利尼西亞人還要落後,特別是航海的技術,美洲居民從未造出過足以遠航的大型船隻,波利尼西亞人卻能夠在太平洋上來來往往。這一點無法解釋。
2、來源於東南亞說:
語言的承傳和考古發現證實,波利尼西亞人的祖先確是亞洲人。波利尼西亞各島嶼雖然在大洋上星羅棋布,彼此的語言卻十分接近,而且這些語言都與馬來語有親屬關係。波利尼西亞群島上的栽培植物和家畜幾乎都是由亞洲帶來的。所以,學者推論:從公元前300年到公元300年,中國境內發生了大規模的人口移動,漢族人大批遷往江南。南方的少數民族被迫向更南方遷徙,其中一些經過雲南來到中南半島,於是亞馬來語系的人口受到擠壓,波利尼西亞人的祖先被迫開始在東南亞的群島上生活,經過美拉尼西亞或經過密克羅尼西亞,來到了波利尼西亞群島。
3、來源於中國說:
哈佛大學考古學家張光直1959年根據出土的早期考古資料,論證認為:從新石器時代起,有個群體由黃河流域開始向中國南部移民,結果分化出「漢藏群」和「南島群」。
法國語言學家沙加爾最早提示福建泉州是波利尼西亞人的出發地,他在1990年的一個漢藏語系國際研討會上提出,漢語與波利尼西亞語、非洲的馬達加斯加語有同源關係,都出自於一種更加古老的「母語」-----南島語系。
中國語言學家們發現,漢語「稻米」一詞在南島語系中有著相同的來源,範圍包括馬來-印尼語、西太平洋上帛琉群島帛琉語,台灣的賽德語、卑南語、魯凱語、巴則海語、道卡斯語、阿美語,越南的雷德語,菲律賓馬諾波語。
浙江河姆渡遺址曾出土了距今約7000年的稻米,長江中下游被認為是稻米的起源地之一。考古學家們分析可能有兩條稻米傳播路線:一條是長江中下游—台灣—菲律賓,一條是長江中下游—雲南—緬甸、泰國。這又和語言學家推斷的南亞語系的發展路線,有許多令人驚奇的重合之處。
南島語系人起源於福建省,這已成為眾多人類學家、語言學家和考古學專家的共識。去年一批操南島語的現代人士,仿造了史前古人獨木舟,從波利尼西亞出發,歷時4個多月,11月乘風划到福建尋根,其船上的許多動物圖案與泉州海外交通史館展出的古船上的圖案相似。波利尼西亞語某些關鍵詞與閩方言相似,甚至於僅一音之別。
廈門大學海洋考古學研究中心教授吳春明曾撰文指出,南島人的「邊駕艇」、「子母舟」與現在生活在西南湘貴一帶的苗族侗族子母獨木舟出奇地相似,證明當初苗侗族曾生活在沿海江湖一帶,後將這一技術帶到了內地江湖。
現在,中國學者通過考古發現,基本推出當時福建人從泉州出發到波利尼西亞群島的時間線路圖。
二、波利尼西亞人的航海技術
就朗博個人來看,這一推論是最靠譜的。那麼古代先民是在沒有發達航海技術條件下, 僅僅憑藉石器時代的技術及所掌握的一套近乎完美的航海知識,以極其簡陋的小船揚帆駛向地平線,最後征服波濤浩瀚的太平洋。他們是如何做到呢?
中、南部太平洋有明顯的雨季、旱季之分,雨季時食品豐富,旱季時則食品缺乏。因而當食品接近枯竭時,群島上勇敢的男兒們,便航海去尋找更豐美的土地,發現新島後便進行遷居。為了生活,他們就不斷的擴大自己生活地域,並能在眾多島嶼中自由穿梭,積累起豐富的航海技巧。
1976年春天,為驗證波利尼西亞人航海術的實際效果,科學家挑選波利尼西亞一名航海家茂·皮艾盧,讓他和夥伴孤舟出海。出海時,他們沒有帶任何現在的航海儀器和地圖,只帶著飲水和乾糧。
茂·皮艾盧非常熟悉星星,能說出100多個星星的名字,以及每顆星的位置、顏色、亮度。他讓小船和風形成一個固定的角度,沿著一顆升起的星星和對面一顆正落下的星星形成的直線航行。晚上靠星星和月亮指方向;他通過船身感受水流波浪從而判斷海岸的方向和距離,通過海水的顏色從而判斷水深,通過天上雲彩判斷遠方的島嶼,通過魚與鳥的活動判斷陸地或島嶼的方向。
就靠著最原始的方法,茂·皮艾盧歷時一個月,從夏威夷到塔希提島,航行2500海里。這次航海試驗,讓我們可以了解到古代波利尼西亞人的一些航海技巧。
首先要有建造獨木舟的卓越技術,並從建造獨木舟發展為建造遠洋航行的船隻。他們把兩艘長20一30米獨術舟並列起來,中間架上木板作為甲板,甲板上建有小屋。可以載乘數十人,還可以裝載豬、雞、狗等家畜。這科船所能運載的人和家畜,足以構成到新島後開始營新生活的核心。同時,這種船具有非常穩定的優越性,很適用於遠洋航海。
船上的帆布是用椰子果的纖維編織成的。
他們在遠洋航行之前,都預先經過盡量少飲水的訓練。他們在航行過程中,食物以薯類、香蕉、椰子果等為主。特別是椰子成為他們主要的飲水和食物來源。因為這裡島嶼眾多,所以他們遠航採取是「蛙跳」的形式,有眾多小島嶼上的椰子樹可以為其提供飲水和食物,相當於中轉的加油站。這也為其能遠航提供了物質基礎。
他們是如何讓確定航海方向的呢?有一個波利尼西亞的傳說,記述了一艘船在航行中遭遇狂風暴雨的故事。舵手站在船上唱歌,歌中向神祈求的並不是風平浪靜,而是要風把烏雲吹散,好讓他能看見星辰。正是出於對星空的依賴,波利尼西亞人不是按日而是按夜來計算時間。他們把「昨天」稱為「夜之夜」,一個月中的每一個夜,波利尼西亞人對它都有單獨的稱謂。這些航海者能記住幾十個島嶼以及這些島嶼和星星所指引的航線之間的關係。
他們通過雲彩的變化,來推斷出島嶼的方向。
他們甚至可以通過浪波來判斷島的位置。
除此之外,航海者還可以根據海中的某些徵兆,如海底暗礁所造成的旋渦來「讀取」自己的位置。湯加的「吃水者」還通過用手指和嘴唇蘸海水的方法來進行判斷:水的溫度越高,說明他們船的位置越靠北,這還可以判斷海洋的洋流。
就是靠著這些原始的直接方法,波利尼西亞人征服海洋,使人類的足跡遍布了整個太平洋。
三、波利尼西亞文化消亡與發展
波利尼西亞人遷居太平洋後,一些文化因素消失了,而出現了別的東西代替它們。波利尼西亞人的祖先在原來的故土上,種植稻米,懂得金屬加工、制陶、紡織。但是海島沒有給予他們金屬礦石,也沒有給他們陶土;而炎熱的氣候使他們可以拋掉衣服。波利尼西亞人成功地用椰殼、貝殼製成的器皿代替了陶器,用藤草等編織品代替了紡織品。在氣候較冷需要紡織品的地方,如紐西蘭的毛利人紡織又重新出現了。
某些島嶼上的工具和武器是用貝殼、石頭、或木料製成的,但外形和金屬製品極其相似。在薩莫耶群島上,至今還可看見嵌著鯊魚的牙的木劍,它是金屬劍的殘跡。波利尼西亞人還保留了弓箭的形式,他們把木棒削尖,再用火烤硬的,這種箭只能用來射魚或老鼠,在塔希提島發現了一些十五世紀以前的石斧上還有用貝殼做的尖銳鋒刃,手柄上還裝有貝殼做的鑿子、老鼠牙齒做的鑽孔器。就是依靠這些簡單的工具。
太平洋島嶼上的豬、狗和雞也是波利尼西亞人從亞洲帶來的。他們的狗個子小,也不會叫,僅僅是用來吃的,因為這裡缺乏動物,用不著打獵了。波利尼西亞群島上到處都養雞,但他們只吃雞肉,從不知道吃雞蛋。而豬的地位大概是最重要的了,它們被精心照料,舉行部落的儀式後才會宰殺,豬肉都是被等級較高的人吃掉了,普通人和婦女則只見過豬跑,沒吃過豬肉。
這是波利尼西亞人的獨木戰船。現在已經沒有人用這種船打仗,它成為節日時的競賽項目。相當於中國的賽龍舟。從這裡就不難看出南島語系文化的內在聯繫。
環境的變化,導致於文化因素髮生了變化,這也是人類為了適應環境所做出的明智的選擇。當然,生活及其環境的變化也導致人的體型及其容貌的也發生了變化。
,當葡萄牙航海探險家麥哲倫、荷蘭的航海家塔斯曼、英國的航海家庫克等,陸續發現了波利尼西亞的其他島嶼時,海島居民還過著氏族生活形式,並以為波利尼西亞人是地道的「土著」。其文化中心的就在塔希提群島一一波利尼西亞文化集中在這個「三角形」的中心地帶。自從法國殖民者到來之後,原本緩慢發展的波利尼西亞文化急速變化,特別是在拿破崙三世統治時期,不許波利尼西亞人游泳、捕魚、文身,禁止唱「異教的」歌曲,禁止舉行「異教的」葬儀和祭祀。適於當地氣候的茅屋被毀壞,島民們被迫住進白鐵皮屋頂的木房內,白天悶熱,晚上寒冷,許多人患肺病死去,那些獨特的生活方式、宗教藝術幾乎全部遭到毀滅。波利尼西亞文化發生了變化,以塔希提島為中心的時代結束了。
1850年,來自美國猶他州鹽湖城的摩門教徒買下了夏威夷群島。後來,許多南太平洋地區年輕的波利尼西亞人來到這裡學習、保護傳統文化,並在夏威夷建起了新的波利尼西亞文化區,由夏威夷村、薩莫耶村、斐濟村、湯加村、塔希提村、馬克薩斯村和紐西蘭毛利村組成,分別代表了太平洋上不同的島嶼文化類型。原先位於「三角形」最北端的夏威夷,成為現在的波利尼西亞文化中心。
有一本書叫《 孤筏重洋(文學作品)》
講的是:
挪威學者托爾·海雅達爾(Thor Heyerdanl)寫他和五位挪威、瑞典的同伴乘木筏橫渡太平洋的紀實作品。為了用事實駁倒對方和證實自己的觀點,他和同伴們籌劃資金並克服了種種困難,完全按照古代印第安人木筏的式樣,造了一隻木筏,於1947年4月從秘魯漂洋西去,他們駕駛的小木筏,在煙波浩渺、一望無際的南太平洋中,經歷了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折磨和驚險,歷時三個多月,橫渡四千多海里的洋面,到達波利尼西亞群島的一個荒島上。
他主要是想證明波利尼西亞人是從拉丁美洲坐木筏划過去的,這個觀點現在來看不是很正確,但他們確實做到了。
木筏跟題主的獨木舟可能有點差別,不過這本書很有意思,可以看看,也有同名電影 孤筏重洋(2012年電影)
波利尼西亞人不止擁有獨木舟,還有長木筏,這樣裝載淡水和食物是足夠從南美洲一個島一個島的逐步征服南太平洋的。
具體可見冒險家托爾海爾達爾寫的冒險遊記《孤舟遠航》,他和五個同伴在四十年代曾按照波利尼西亞人的遠古造船法不用一絲現代技術造出了一個木筏然後一路順利漂流到塔希提。
當然按照現在學術觀點,波利尼西亞人和南美人沒什麼關係,倒是和東南亞人關係頗深,況且秘魯海岸的洋流靠獨木舟,划子也難以划出,所以他的實驗並不嚴謹,但是無論如何,古代人靠簡單設備確實可以遠洋航行。
看完最高票@一個男人在流浪 的答案,恍然大悟原來是海島奇兵裡面土著的船啊
山海經考證帖子提到竹子做木筏裡面的水可以保質的,他們以考察島嶼確定人的地位
大和人自己就生吃,深海魚類,牛沒有寄生蟲可以生吃,豬肉有的,貝殼可能有毒,問題是大海是沒有貝殼的,所以他們生吃沒有健康問題,
東南亞有一種淡水魚寄生蟲無法被消滅,能在人體內爬行有感覺,
BBC的記錄片《南太平洋》第二集里好像提到了這個。
樓上居然說波利尼西亞人能藉助星星導航,這簡直就是來搞笑的。
還有跟著鳥兒跑,更是搞笑,划船能比飛鳥劃的快么?
波利尼西亞人之所以能擴散到這些海島上,主要是藉助信風和帆力,也不是一開始就有了三角帆。而是受到海風吹動遮雨的茅草蓋子,才有了帆的概念。
最開始是吃島上的動植物,人口膨脹之後,才產生出抓魚的需求,近海的魚抓完了之後,才產生了抓遠海的魚的需求。
至於導航,完全就是沒有導航,派出去100條船,可能最終有三五條船瞎貓碰死耗子到了另外的島上,其他的船可能就被淘汰在深海里。
諸位知道蘋果為什麼是5個核么?為什麼不是單核,雙核,四核,六核或者八核?蘋果為什麼喜歡5這個質數?
波利尼西亞人的思維,應該按照猴子的邏輯來理解,而不是按照現代人的邏輯來理解。
很多時候,一些看起來不可思議的事情,用進化論來解釋是最能自圓其說的。
我是貝爾格里爾斯,曾在英國特種部隊服役,我曾登上珠穆朗瑪峰頂,也曾穿越冰冷刺骨的北冰洋。這次我來到波利尼西亞某個陌生的島嶼。史上記載波利尼西亞人利用獨木舟,帶上一籠雞,漂流到一個陌生的島嶼,就能開創一個王國,而我要做的和他們一樣體驗海上漂流生活。
我隨身攜帶的只有水壺、小刀和一塊打火石。
你這個印象是錯誤的 他們搬家用的是雙體船 如果你看過未來水世界就明白了 而且造起來也簡單 兩個獨木舟放一起或者一個獨木舟兩邊帶兩個架子 中間就變成個很大空間了
另外根據 "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 典型的玻利尼西亞人出去征服會帶的四大物品是 豬 狗 雞 椰子 一般用椰子解渴 吃飯靠事先收集的食物 如果運氣好 吃完前到達目的地 就可以按計劃開闢 如果運氣不好 就要吃動物了 所以有些島嶼在歐洲人去的時候會缺一兩個動物品種請見劍橋雅思10,test 3,reading passage 3: Beyond the Blue Horizon---Ancient voyagers who settled the far-flung islands of the Pacific Ocean
看到題目感覺像瞬間打開了托福閱讀和聽力題庫……請摺疊
紀錄片《南太平洋》,看就懂
餓死、渴死之前還有雞和雞血,沒有植被的小島算不上島,充其量算礁;既然有植被,雞就餓不死,雞蛋可以吃,他也有體力挖井,或者種植蔬菜水果、造淡水、拾柴生火。
但如果雞吃完後還是沒到達小島,就看他造化了。
雞腸可以釣魚喔說實話,西方文學作品裡也有很多有關這方面的敘述。
我小時候讀過的?勇敢的心?,完全就是波利尼西亞航海求生的描述,包括如何造船,如何加支架,如何縫帆,如何根據星座,類似海市蜃樓的反射光,洋流等等定方位。
?哈利羅傑歷險記?里南海奇遇那一章的敘述,也能看出在太平洋上飄泊,就算是DIY也有很大的存活幾率的。跟著洋流走,淡水和魚不是特別缺。
總體上說,這種航行如果距離過長,對個體來說風險很大,但對集體來說,在付出一定代價後,跨島移民是可行的前一個正在做筆記,先回答吃喝問題。
水可以用葫蘆裝了帶上船,但一般是等到雨季來臨時開始遠航,這樣可以輕鬆得獲得充足的淡水,然後用不透水的席子儲存起來(至少可以存放上好幾天)
至於他們必需的食物,首先要說明的是,波利尼西亞人是一個節制的種族,他們每個人的食量僅為一個歐洲水手的五分之一,其次,他們尋找陸地非常在行。
尋找陸地大概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後期研究的專家提出,也是最高贊的答主有提到的,波利尼西亞人看得懂星空圖,靠星空引航。
第二種就是:波利尼西亞人遠航都是大規模出動,通常是10隻,15隻,20隻大木船一起行動。假定他們的船隊排成一行前進,船與船之間在彼此可以看見的情況下盡量拉開距離。假設其船隊由15艘木舟組成,船與船之間保持1英里的距離,那麼船隊的觀察範圍就能達到15英里。船隊兩側的瞭望員一旦看到陸地,便會將觀察結果通報給鄰船,就這樣繼續下去,最後整個船隊就會改變航向,向指示的地點駛去。茹毛飲血這四個字明白不?
船上為什麼要生火呢?
帶好能生吃的給養,出發吧,剩下的就是賭命看天了,一場風浪,甚至是鯊魚、鯨魚的活動都可能讓人喪身大海,這就是先祖們的生活方式啊。從非洲被迫走出來,一路往太平洋上遷移,鬥爭的失敗者們慢慢就被趕到了島上
關於這個,有專門的紀錄片,閱兵那會看的好像。。他們的導航是靠星星。別的樓主百度一下那個紀錄片就可以全都知道了。
——————
樓上已經有答主回答到這個紀錄片的名字了,《南太平洋》,去贊梁默川吧。
夏威夷人吃poke,就是腌制的生魚。太平洋上幾乎天天下午都下雨,淡水不是問題。實在不行魚肉和椰子里都有水。
只要帶上勇氣。
而勇氣只需要想活下去。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