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章服之實丨馬山楚墓:坐落在荊州的絲綢寶庫

1982年一個漆黑寒冷的冬夜,100多名解放軍聚集在荊州一處荒涼的崗地,空氣中滿溢著緊張的氣息。王?在當時剛剛發現的戰國楚墓下指揮,而王亞蓉則蹲在墓口逐一拍照記錄,他們選擇了午夜時分開始文物起取的工作,一是怕圍觀人多影響工作,二則擔心絲織品在陽光下受損。

 

當棺罩在考古人員細心呵護下完整地取出後,開棺的關鍵時刻到了。王?指揮將棺蓋一頭慢慢掀起,當在場工作人員都驚訝於滿棺的絲織品時,他迅速命令道:「快蓋上,現場不能開棺。」興奮與緊張讓他的聲音都變了。

 

王?的擔心是有原因的,1975年鳳凰山167號墓被發掘之時,考古人員把文物帶回博物館,開棺一看,當初的精美絲織品竟在途中都在棺液的顫晃中成了碎片。

 

湖北電影製片廠的攝影師張劍輝聽說現場不能開棺,十分激動,急忙跳上吉普車,向王?喊道:「王?!文物出了問題,我到北京告你!」

 

張劍輝是希望能立刻拍到這罕見之寶,但王?作為中國考古界著名的紡織品文物保護專家,他在幾番確認之後,斷定棺內絲織品飽含水分但沒有積液,倘若當時在野外便開棺,紫外線和風沙會嚴重傷害絲織品文物,況且清取絲織品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一番爭論之後,荊州市文化局長選擇相信經驗豐富的王?,做主把文物帶回博物館清取,回到博物館將棺蓋除去,棺內果然毫髮無損。

 

然而,更大的挑戰還在清取工作上,因為這座墓的紡織品需要若干張面積為長3米、寬2.5米的工作台,王?和王亞蓉等考古人員只能跪在地上工作,幾十天時間爬來爬去,膝蓋都起了繭,都凍木了,王?則從此落下了毛病,每到冬天膝關節就疼。

△馬山一號楚墓考古發掘現場

 

這座戰國楚墓坐落在荊州市馬山鎮,絹、羅、錦、紗、綺、綈、組、絛,古代八大類絲織物,在這座墓葬中盡皆囊括,樣樣俱全,出土了35件迄今所見世界上時代最早、保存最好的絲織物,江陵馬山一號楚墓因此被譽為"絲綢寶庫"。

 

三頭鳳紋樣

 

馬山一號楚墓出土的最新奇的刺繡紋樣當屬「三頭鳳圖案」,極顯富態,鳳首雙眼圓睜,喙部尖利,戴著高巍花冠,腹部近似圓形。最讓人驚艷的是,鳳的雙翼兩側招展,翅膀頂部各有一個鳳首,因此被學者稱為三頭鳳。整個畫面五彩繽紛,於溫潤之中散發出奇異詭譎的氣氛,一種楚文化獨有的巫蠱神話意味躍然而出。

 

為何當時楚國人要創作出這樣一個怪誕的形象出來呢?有專家考證後認為,三頭鳳的原型是上古神話中的不死之鳥離朱,其工作是運載太陽,東升西落,象徵著生生不息,因此楚人以這樣的紋綉陪葬,可使親人的靈魂得以重生。

△三頭鳳紋樣

 

蟠龍飛鳳紋樣

 

該座墓葬出土的所有綉品中,紋樣最為複雜的當屬蟠龍飛鳳紋綉淺黃絹面衾,中間是一棵大樹,樹木之上有一個大圓形紋樣,樹下有一對鳳鳥,分別立於左右兩側,鳳鳥的花冠高聳,從鳳鳥的口中,各有一條大龍盤繞而出,大龍身體蜿蜒而上,直至樹頂,大龍身上又有小龍相盤。

 

兩條大龍身上,各有九個圓形紋樣,代表九個太陽,倘若加上樹木之上的大圓形紋樣,則各有十個太陽,隱含著十日神話的原型。《山海經》中有記載: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亦即一個太陽高懸之時,其餘九個太陽則在樹上歇息,象徵著生命輪迴,生生不息。

△蟠龍飛鳳紋樣

 

△蟠龍飛鳳紋樣上的龍

龍鳳虎紋樣

 

另外出土的一件龍鳳虎紋綉同樣十分瑰麗,在這幅綉羅上,一隻鳳鳥頭戴花冠,氣勢逼人,鳳鳥兩翼有力地張開著,一隻翅膀下壓著一條身體扭曲的龍,龍回首張口,似乎在頑死抵抗,另一隻翅膀下壓著一隻紅黑相間的斑斕猛虎,虎仰天咆哮,鳳鳥一隻足下還踩著一隻小龍,小龍彷彿在拚命奔逃。整體空間布局疏朗,圖案構思大膽,鳳鳥把象徵中央集權的龍虎壓制,其實是當時國力強盛的楚國已經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了。

△龍鳳虎紋樣

 

研究人員曾從馬山楚墓出土的絲織品中取出一根極細的絲線,這根肉眼看來細到無法再細的絲,竟是由更多、更細的絲線編成辮子組成的。這座墓葬中密度最大的絹面達到了經度每厘米158根,緯度每厘米70根,甚至超過了今天由現代工業化水平生產的織物的密度。

從馬山一號楚墓出土的文物可看出,戰國刺繡工藝,不論技巧、裝飾設計均已臻於高度成熟。尤其是紋樣的構思創作,充滿抒情幻想和生命力,是我國古代紡織和刺繡技術發展史上的重要一筆。

參考資料:

《千古華裳 馬山一號墓絲織品》

《章服之實:從沈從文先生晚年說起》

《荊州博物館:深閨楚鳳凰》

推薦閱讀:

這種湖北特色美食我們從小吃到大,現在已經紅遍全中國!
貧窮,限制的不止是想像力
荊州WEB:純JS實現「複製」功能

TAG:荊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