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不懂藝術嗎?


這真是一個好問題!作為藝術圈子裡面一個絕對的異類──信仰科技的藝術研究者,我非常樂意來花點時間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 世界上界面最不友好的商品

不懂藝術,可以說是這個圈子的一個「老常態」,為什麼呢?

從我的視角來看,藝術品(作為一種商品)可能是這個世界上界面最不友好的了。為什麼這麼說呢?一幅畫,看起來簡簡單單,畫的內容很有趣,不是很友好嗎!?其實絕非如此,因為影響藝術品價值的那些決定性的因素,通通都被「隱藏」了起來,需要觀者自己去理解和發現。如果不了解藝術品背後的一些關鍵信息因素(比如作者的知名度、技法上的難度、是否代表作、在藝術史上的位置等等),光看畫本身,的確看不出來為什麼一張畫可以賣到好幾輛跑車的價格。

然而,我說的這些信息你統統無法簡單地獲得,即便今天網路已經十分普及,信息看起來已經很容易獲得,但是一些關鍵信息仍然沒有公開的渠道可以獲取。

為什麼呢?

如果藝術品的經營者想要給作品賣出高價格,不是應該儘可能地把作品的「功能」說清楚嗎?不是應該讓產品的界面變得友好嗎?對呀!我也是這麼想的,這也是一般經濟學裡面給我們的答案。比如我們去4S店,賣家肯定會拿出各種資料來,並且把汽車的性能給你說得天花亂墜,想盡各種方法讓你了解汽車的性能和特點。那麼藝術品在這方面做得如何呢?

逛畫廊,差不多就是上面這樣一種體驗,大白牆,很大一個空間就掛很少的作品,作品邊上有個標籤,上面寫著作者姓名、作品尺寸、創作年代和名字這種很簡單的信息。你看的時候,一般也沒有人理你,自己隨便看。

這種「界面」友好嗎???很明顯不怎麼友好,但為什麼是這樣呢?這個問題我想了好幾個月。然後在看張五常老師的《賣橘者言》的時候,忽然有了頓悟!

## 稀缺性、信息不對稱和尋價成本

如果你聽過畫廊主和一些資深藝術經紀人講解藝術品,你會發現其實他們在「導購」時候的過程其實和賣車、賣房子也差不多。他們也會向你做各種介紹:作者的情況、哪裡畢業、創作了多少年、作品用了什麼材料、創作時作者的構思、最近被哪個大家收藏了等等,總之是想說明作品的價值。

在推銷的時候,他們會用人肉的方法把產品的「界面」做得清楚。但是藝術品和汽車有一個小小的區別,藝術品的核心商業價值是絕對稀缺,而汽車的商業價值是相對稀缺。說直白一點,藝術品就這一件,汽車每批幾千幾萬件。藝術品所追尋的價格就是蠍子拉的便便 ── 「獨」一份。

作為一種以絕對稀缺為核心價值的商品,在理想當中,賣家都希望銷售的價格儘可能的高,這時,賣方就希望自己盡量處在信息不對稱的強勢一方,因此他們就沒有意願向那些購買意向不明朗的人透露太多的信息,而只會向那些他們認為可能購買的人透露比較關鍵的情報。他們甚至不願意透露藝術品的真實價格,以防範外人發現這其中的玄機。

無論在一級市場(畫廊和藝術家直接銷售)還是二級市場(拍賣)領域,藝術品都是在試圖製造這樣的信息不對稱。覺得自己懂了的人會花費幾百萬、上億去購買藝術品,而由於藝術品背後的信息十分複雜,於是這些交易就需要非常強的信任關係才能維繫,這樣就產生了藝術界的權威文化。掌握大量信息的人成為行業權威後,操縱整個行業的走勢。

久而久之,這就變成了藝術品行業的基本業態 ── 一個非常頑固的傳統行業,一切只能聽權威的,其他人看了熱鬧也沒弄明白是怎麼回事。

## 怎麼辦?

於是,這個問題的結論很簡單:不懂就不懂唄。但如果你真的想弄懂,了解的過程就比較複雜嘍。

真想搞懂藝術品,你的選擇就變得非常狹窄,無非就是一手(自己弄懂)或者二手(聽別人怎麼說)。聽別人怎麼說是常態,自己混進這個行業裡面來老老實實地聽,聽多了就會了解一些門道。

而這裡面喜歡說的,往往就是那些試著自己弄懂的人,通過大量的閱讀文章、書籍,大量的尋價和欣賞藝術品,經過10多年的時間,一些人就成長為了評論家、收藏家、鑒定師、中間商、畫廊主,甚至有的就成了藝術家。

通過多年的混圈子,去了解這裡面充滿著的各種人和人之間的秘密,然後他們也有三種基本的選擇,一種是成為經營者,利用自己的知識來經營取利;一種是成為收藏者;還有一種就是著書立說,通過一種所謂的學術渠道和藝術媒體把自己的發現分享和告訴人們。但這幾方面其實都是不同程度地權威。

最後,說點個人理想,我個人是非常不喜歡藝術圈子的這種權威文化的,可能是因為我是個科技主義者吧,我覺得信息技術如此發達的時代,該有人站出來做點事情。所以我正在通過公司化的運作,將藝術領域的信息收集起來,試著開發出一種界面非常友好的產品,以便讓更多的人可以更輕鬆地了解藝術。


沒有什麼不可以。我不懂藝術,可是我仍舊會被梵高的畫作感動,會被一場舞劇吸引得目不轉睛,會沉浸在一場電影里不可自拔~「懂」是專業人士要做的事,我們這種門外漢,只需要敞開心胸去接受藝術帶來的美就好:街頭的流浪藝人,地鐵里的招貼畫,充滿巧思的小設計……不要對藝術心懷恐懼,有時候只需要多走近哪怕一點點,你的世界也會寬敞(歡樂)許多噠:)

親身經歷

++++++++++++++++++++++++++++++

我曾經以為我默默意淫動漫里兩個毫無關係的男主角就已經是世界上最腦洞大開的事情了,可直到我選了一門叫做『aspects of American photography』的課程的時候,我才知道,我的腦洞和搞藝術評論的人相比,還是太小了。

前幾節課還算正常,介紹了攝影的起源神馬的。當到了開始評論照片的時候,我心裡只有一句話,無窮的回蕩著:「尼瑪這也可以?!」

就從civil war說起吧。
首先老師用一摞照片說明的戰爭的殘酷性。比如:

成堆的屍體啊~構成平行排列的直線給人一種無窮無盡的感覺啊~微微彎曲的膝蓋還帶著動感啊~諸如此類的照片放了一堆講了一堆之後,老師便開始了忽悠。

「童鞋們看呀,這張照片我們該怎麼分析呢?」
各種天真的小童鞋開始回答了:「這位攝影師受雇於聯邦軍,這張照片是為了記錄他們的勝利!」「不對不對,這是為了表現戰爭照成的巨大破壞,展現的是攝影師對人的同情。」「我覺得他是以一種中立客觀的態度記錄戰爭而已……」
老師最後拈花一笑:「其實這張照片不是拍攝於內戰期間啦,只是由於一次意外爆炸而造成的破壞。所以分析照片一定要聯繫情境哦~」

呵呵--!你在逗我么==

「再讓我們看看照片中交談著的兩個人,該作何闡述呢?是擺拍咩?還是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災難之後生命仍舊在繼續呢~到底有什麼意義呢?」看著老師的星星眼,大家又於心不忍地開始了熱烈討論……此處持續15分鐘……各種答案之後眾人期待地看著老師^_^

「其實呢,我們不可能知道這兩個人的出現有什麼用意啦~我只是想說一幅照片沒有什麼意義,是我們去賦予照片意義,照片本身是永遠沉默的……」看著老師陶醉的臉,我只想問:
「那這門課的意義何在啊???!!!你的意思是說其實你都是在胡說八道么!!!這比中國的語文閱讀分析還坑爹好么!!!」

在明確了這門課的中心思想是信口開河之後,我們愉快的開始了接下來的學(hu)習(shuo)~

「呀,這張照片里有個人!是不是很驚喜?!(並沒有……)他在想什麼?他的存在又有什麼意義?我們並不知道哦~~~」

我想打人……

「這個攝影師很喜歡拍火車翻車的場面哦~你們看這個火車,像不像破掉的玩具哦?有沒有感受到這種對死亡的隱喻???」

呵呵--!

然後來到了重點對人物肖像作分析的一堂課。

本來覺得這是一張極其普通的照片,直到觀察無(nao)微(dong)不(da)至(kai)的seisen說了一句:「大家注意林肯所站的這個位置!注意那個支撐帳篷的棍子!和他帽子在畫面上連在一起了哦!這樣看來好像是林肯支撐起了這個帳篷呢!如果我們把他拿走,好像整個畫面都要崩潰了呢!是不是很威嚴???」
…………
呵呵……你這麼一說……我感覺林肯總統像個搞雜耍的呢……

戰爭結束,開始分析戰後風景攝影的興起。sensei說這個時候的風景攝影都是老一套,只有一個天才卓絕的攝影師Thomas O"Sullivan不落窠臼!讓我們來欣賞他的大作!!!

「這張照片為什麼特別?請注意看這個馬車!!!這個馬車駝的不是別的!而是O sullivan的攝影設備!!!著代表什麼???這就代表著O sullivan本人啊!!!這就是一張沒有自己出現的自我肖像啊!!!這就間接地體現了人與自然的互動啊!!!多麼新穎!!!多麼天才!!!」
……
好吧你說什麼就是什麼,畢竟我拉的一坨屎也能代表我嘛……

這幅圖叫做『anxiety』,巴拉巴拉分析了一大堆之後,敬愛的sensei又要語出驚人了:「其實這種焦慮並不完全是由畫面營造的意境產生的,更加是由於觀眾的心理!」seisen開始喝水,此處必有高論!正嚴陣以待準備記下:「因為觀眾不知道他們到底在看什麼東西,這種感覺會讓他們產生焦慮!」
……
我只想說,這個觀眾是處女座的吧--!

這幅圖拍攝的是槍殺林肯的兇手,分析了一大堆構圖之後,sensei又要放大招了:「關於這個圖,Roland Barthes有個很著名的評論哦。」
羅蘭巴特啊!看來得好好記一下!
「他將死而他已死。」
好深奧啊!!!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拍這個照片的時候他將被行刑,等我們看到這張照片的時候,他已經被處決了。
……
真的是這個意思……
……
是不是只要把顯而易見的事實用文藝一點的話語反覆說幾遍,就變成了大師?他還就這個問題寫了一本書啊!!!美其名曰兩種時態的衝突……但回想起他那篇關於牛排的文章,我也應該認識到,大師的覺悟,不是我等凡人能輕易了解的……

接下來我們來到了pictorialist的時代。這個照片里的jesus是攝影師自己扮演的。

sensei的腦洞再開:「藝術家將自己扮演成救世主,是否意味著藝術承擔著救贖的功能?甚至我們的攝影師,也決心像耶穌殉道一樣,將自己奉獻給藝術呢?」
……
老師你有沒有想過也許他只是一時找不到模特呢?


然而等講到後期,尤其是現代主義出現後,這些腦洞都是小兒科……
比方這張照片。

這張照片拍攝的是巴爾扎克的雕像,看不清?這就對啦!因為這個運動主旨就是拍攝看不清的照片,這體現了攝影對現實的再造!關於這幅圖我們敬愛的seisen又是怎麼說的呢?
「這幅照片有許多層次!」
這麼漆黑的背景你確定?
「因為這是一個攝影師拍攝的一個雕塑家關於一個作者的作品!這意味著什麼呢?這就是多重藝術形式之間的互動啊同學們!!!」
……
想了半天我還是沒有記這句話……
不為什麼,任性……

這副安詳靜謐的照片又得到了怎樣的評價呢?
「你們看這片果園,如此幽靜,人們穿梭其間(雖然明顯是擺拍--!),面目模糊。這是否也意味著我們的生命也如同穿巡於果園間撿拾落下的果實?(不好意思作為一個深受中國文化熏陶的小盆友我想起了猴子拾包穀這個故事……)這靜止的一瞬不禁讓我們想到,生命也是如此幽閉的啊!」
……
尼瑪為什麼任何主題都能扯到生命!!!能不能不要升華的這麼僵硬啊!!!

這張圖片名為repetition,很好理解,有許多幾何圖案是相互呼應重複的。但是如果只分析到這麼膚淺的層面,你就太小看seisen了!
「請注意看畫面右邊撐傘的女士和穿白衣的男士,他們兩個已經相遇並錯身了。再主意右邊兩個西裝男,他們是不是即將要相遇???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
相識相愛相殺?

NON!!!
「他們會像左邊這對男女一樣錯身而過!!!(充滿激情有木有!!!)已經發生在左邊男女身上的事,即將發生在右邊這對男男身上,這是不是一種重複???一種時間,一種命運的重複???!!!」
……
雖然這一段有點唯美,但我還是想說……能想到這份上,評論家為了湊字數也是蠻拼的了。

這是一個沙漠系列照片之一,seisen巴拉一堆之後說:「我們來看這個線條,這個線條像什麼?」
經過一個學期的磨練,我們已經學會了沉默。
seisen有點尷尬,不斷用手比劃。我出於道義回答了個s。
」沒錯!就是S!!!這個S讓你們聯想到什麼???「
……
我聯想到不好的東西了喂老師--!
」S~S!S就是sand啊!!!sand就是沙漠嘛!」
……
我已經失去了用人類的語言描繪我此時心情的能力…

然而最讓我驚嘆的腦洞,還是下面這副肖像。

你們造這個model的原型是誰咩?

鐺鐺鐺鐺!!!


就是維納斯!!!不要懷疑!!!藝術評論真的需要這麼拼么?腦洞開到銀河系好嘛嗎!!!

嘛……雖然吐槽了那麼多,其實我還蠻喜歡這門課的,吐槽是因為愛得深沉呀~覺得真的為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褒義--)。

記得第一節刻上老師展示了一張照片,是世界上第一張daguerreotype

因為早期的照相技術成像能力不太高,無法捕捉移動的物體,所以這張大白天的巴黎街道居然空無一人。可是你仔細看,在道路轉彎的地方,消防栓旁邊,確實有一個小小的人像。那個人因為在消防栓上曬鞋子而停留了三分鐘。就是這短暫的三分鐘,他在世界上第一張照片上留下了他的影子。

所有的人都消失了,只有他模糊不清的側影,歷經時光流轉,永遠地被保存下來。
這種能夠凝固時光的力量,它捕捉命運的偶然,又將這至為短暫的瞬間變成永恆。
實在太美麗了。

-----------------感謝大家的厚愛,其實我真的不懂藝術,其實我什麼也不懂。賣個萌居然有辣么多贊,那就再附贈一副圖吧(好繁瑣的分界線--!)------------------

這也是一幅degrreotype, 那時還是用金屬當底片,然後後期再塗上顏料。這幅作品叫「小鼓手.」 為什麼看起來有點陰森呢?因為這個小孩子已經去世了,這是她的遺像……從此人生恐怖記憶里又添一筆--!


實名反對高票答案 X2
作為一個藝術史在讀博士



不懂就是不懂 不懂也是一種觀點

這個世界上除了傷害別人的事情可以冠以「不可以」
別的,都可以。

------------------不知不覺積累了那麼多票,我再說兩句--------------------
先引一段哈斯克爾教授的,再引用范景中老師————貢布里希《藝術的故事》最早的中國譯者的一段話,只想說明,不懂一點都不可怕,也不用覺得比那些懂的人要低到哪裡去,甚至,你不懂裝懂都是被允許的

---------------------------------------

每一個被藝術打動的人,經常會覺得觀看經驗本身足以報償,任何分析都味同嚼蠟。——弗朗西斯 哈斯克爾
哈斯克爾(Francis Haskell,1928-2000)被譽為20世紀最富有獨創性的藝術史家。哈斯克爾生前是英國牛津大學教授,歐洲各國皇家學院或科學院院士,美國哲學院院士,曾獲義大利研究塞雷納勳章、 英國文學藝術勳章和法國勛級會榮譽軍團騎士勳章。他的《贊助人與畫家》、《藝術中的再發現》、《趣味與古物》已成為西方藝術史的經典著作,而他的《過去與現在》和《歷史及其圖像》則被視為觀念史和史學史的重要著作。他的研究不但徹底改變了英語國家傳統的藝術史的面貌,而且拓展了對義大利、法國、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文化史探索。

-------------------------------------------
藝術史家范景中(貢布里希爵士《藝術的故事》中文翻譯者 )曾經在題名為「附庸風雅」的講座中講過這樣一段話

從時間上回到18世紀,那是一個高貴風格統攝的世紀。英國皇家學院的首任院長雷諾茲做過一系列著名的講演,他有一個非常美好的願望,他覺得藝術有一個非常偉大的作用,可以把社會改造得更加美好,更加道德化。帶著這種美好的願望,他在最後一次講演中提到人們怎樣才能把自己的藝術欣賞趣味提高的時候,引用了他的同時代批評家哈里斯(James Harris)的一個觀點。這個觀點我們聽起來可能有點吃驚。哈里斯說,想讓一個人進入高雅的藝術,或者說你自己想進入高雅的藝術,有一個辦法,你可以假裝喜歡這種藝術。比如大家都談論萊奧納爾多·達·芬奇的偉大,你看不出來,你就假裝說他確實偉大。雷諾茲把哈里斯的這個辦法介紹給他的聽眾。他說,你現在假裝看出來,直到有一天你確實喜歡上這幅畫,而當喜歡真正來臨的時候,虛構的東西最終變成了現實。當你們聽我引用雷諾茲的這個觀點的時候,大概都會很自然地過渡到我的講演題目,這就是「附庸風雅」。這是不是一種附庸風雅?我想是的。如果說我們進入文明、進入優雅、進入一個高雅社會,或者一個有教養的圈子,我們通過什麼辦法進入的話,那麼這是一個最好的辦法。我想我們可能都程度不同地有過附庸風雅,我承認我有過附庸風雅。


藝術是專業的。
可以不懂量子物理嗎?
可以不懂維特根斯坦嗎?
可以不懂編程嗎?

藝術和審美並不是一回事。
藝術也不是出自對生活的感激熱愛。
它的專業性使得它本身就不太可能被所有人理解。


藝術分門別類包羅萬象,事實上,一個真正「懂藝術」的人也並沒有能力欣賞所有門類的藝術。
不懂藝術是常態
事實上整天感嘆藝術如何如何的(如樓上某些朋友)似乎沒有多懂藝術。

因為藝術在他們口中似乎是特么一個整體的沒有細分的東西。。。。。。。。。。


人的所知有限,因為生也有涯。這豈不是明白的事情么?
即使虛度,也不容別人置喙。
我是我自己的——魯迅


可以
只要尊重他人,尊重藝術,不因自己不喜歡而隨意嘲諷,貶低藝術就行。
如果遇見裝13怪,請按一般傻13處理。


首先感謝一下題主提的好問題,然後作為一個學了一點皮毛的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我想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題主說的是可以不懂藝術么。這裡的藝術門類太多,包括音樂,繪畫,戲曲,舞蹈,文學等等,我們單說繪畫。
容許我咬文嚼字一下,從全人類的角度來講,藝術伴隨著人類從遠古直到現在(什麼這個文明那個文明的壁畫,紋身,插雞毛畫雞血等等),之後又成為人類文明重要的一部分,可見其意義還是很重要的。
其次,懂藝術到什麼程度,藝術的深度並不是都一樣的,幾乎每種藝術都有通俗的部分,比如羅丹的雕塑,拉斐爾的聖母,徐悲鴻的馬和齊白石的蝦,這我們都知道好,傳神。所以絕大部分人是懂藝術的,不過深度可能不夠,大概停留在欣賞古典繪畫的階段。
那麼題主說的藝術是什麼呢,我臆斷應該是在現代藝術這個階段里,比如印象畫派,野獸畫派,抽象畫派,解構主義和立體主義等等。
那麼為什麼現代繪畫不像古典繪畫那樣易懂呢,主要因為畫家們開始減少客觀感受(形似),而加入主觀感受(神似)。
而繪畫也開始有所側重的強調某一部分,比如莫奈,追求純粹的色彩光影感受,而幾乎放棄外形,因此畫面模糊朦朧。
而抽象派則主張是高度概括和抽象,這個很好理解,比如各種的logo的圖形抽象,幾何形的概括,要是想感受抽象的過程推薦看畢加索畫的牛。
其實簡單的說,看不懂就是因為,就是繪畫進入了一個新的高度。
廢話結束,回答問題。
粗略的了解現代藝術,我們來談談了解的意義。對於現代設計來說,現代藝術可以說舉足輕重。
首先後現代主義,解構主義,立體主義是最明顯受到現代繪畫的影響。或者說相互影響的。
而更為重要的是,這些主義還有很多衍生的風格,比如某些我們覺得雷人的建築,褲衩大樓啥的。而且這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單純形式,更已經成為了一種意識形態。
而其對於平面設計,產品設計,建築設計的影響更是十分重大。以我們現在的建築為例,相當一部分都是受米斯凡德洛,格羅佩茨等人的影響,而他們的風格也很大程度受到結構主義的影響。而且在國內外解構主義的建築已經開始越來越多,說明這種主義正在為人們逐漸接受,普及。其實現在,現代主義繪畫帶來的影響是無處不在的。
再來看普通人了解現代藝術呢,坦白的說,它不能帶來特別實際性的生存價值。不過它作為一種提升修養和審美的方法,還是對精神生活很有幫助的,就像看電影聽音樂會一樣。
它提供一種新的審美觀念,新的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就像加減法會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函數幾何短期看可能沒什麼用,但就長遠的眼光來看是不是也應該掌握學習呢,懂得多一點總是有益無害的。
現代繪畫代表了一種大的方向,一種新的意識形態,它一定會反作用於我們現在的物質生活。因此了解它是遲早的,因為大眾的藝術觀念的進步,是要伴隨著經濟的發展。所以,現在相當一部分人還不理解是正常的。

再說點題外的,畢加索,為什麼他的畫如此牛掰(貴),我認為原因有以下
1,畢加索死了,大家是否覺得這個理由很逗,但恰恰這是藝術品漲價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不能再生產了,換句話說就是產量定了。就這麼多,那麼一下就物以稀為貴了。
2,繪畫有深度,我個人也比較認同這個觀點,就是畢加索的繪畫已經跳出了三維高度,比如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的兩個鼻子,或者全側角度可以看到另一半臉。那麼這就跳到了四維高度,在一幅畫中體現了不同時空。
3,主觀程度奇高,自從照相機的發明,一切寫實的繪畫都很大程度受到打擊,因為不用繪畫,我們有更好的方法將肖像流於後世了。而挑戰照相機的超寫實畫派,我更是不敢苟
同。因此,繪畫開始大量加入畫家的主觀感受,甚至可以面目前非,因為這是畫家主觀的表現。一幅畫畫家加入的主觀感受越多,那麼當然越與眾不同。這多多少少則是現在評判繪畫的一個角度,我們也稱之為有想法,或者用心。
4,當然他的繪畫功底也無懈可擊,後面有圖。
5,釋放天性,這與野獸派有共通之處,追求人對藝術的原始感受,或者叫天賦,這是最寶貴的一部分 ,並非人人都可以。
現在大家知道為什麼畢加索的畫這麼貴了吧,因為他真的不是瞎畫的。

最後引用畢加索本人的一句話:「我14歲就能畫得像拉斐爾一樣好,之後我用一生去學習像小孩子那樣畫畫。」

  所以你能理解這句話,也許你離大師也就更近一步了。


沒有不懂藝術這回事兒存在。

============
其實藝術就是那個藝術家本人的思想,經歷,情緒以及所有的實體體現。

這個藝術家創作這個作品,不是因為某一刻的想法,也不可以用簡單的一句話概括所謂「主旨」,藝術家決定要創作,決定要創作什麼,原因都是極其複雜的。

你不能用簡單的一個經歷來概括這個作品,那樣子的分析很片面。藝術有趣好玩,很大程度就是因為它是一個無法計算和概括的東西。

「不懂藝術」其實就是沒覺得對面前的這個作品有任何共鳴。這個太正常了,街上隨便抓個人你就會對人家有興趣么?如果你不是對所有人都有興趣,為什麼要求自己可以get到所有藝術品的point呢?

所以啊,不是不懂藝術,你沒碰到你的「好朋友」而已罷了。


————————————————————————————————————————

可以不懂,也可以一輩子都不懂,就像大多數人不懂高等數學也照樣能活好,但請不要去隨意評論。
你擁有可以不懂的權利,但請不要去評論跟藝術相關的事情,就像我不懂所以不會去評論高等數學一樣。
原因這還用我說嗎?

——————————————————————上面這段話刪除(就是你們不用看了,直接刪除可能導致評論有誤。)

ps:沒有所謂的不懂藝術,我們一般所說的你不懂藝術的意思是說你不懂得如何審美。

當一個人不懂得審美,不懂得感受美,說明這個人對生活沒有愛,不懂得感激生活,不懂得如何享受生活,你要知道,一個能在搖椅上看一下午風景的老人有時候要比一個學藝術專業的學生更懂生活,也更有可能成為藝術家,因為他不急躁,不功利,在那慢慢搖曳的長椅子上能感受到自然之美,而藝術就是來源於對自然的感悟,對生活的熱情。

抽象就是一種情感!它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你們看上去有一種莫名的衝動!!!!

你看著上面這兩張圖是不是給你一種陽光很強烈的感覺(上面比較像意象畫,下面像具象,但這都不影響這幅畫給我們一種陽光強烈的感覺)

不知道你們進入到教堂或者佛廟會不會有一種震撼的感覺,雞皮疙瘩都起來的一種感覺,這就是一種藝術體驗,只不過平常都沒有這麼強烈而已,所以說好畫要掛對地方。

這張具有現代藝術感的畫是不是給你們一種音符在跳躍的感覺,像不像某些手機音樂遊戲的界面?

這兩張倒是一種韻律,第一張給我的感覺的飛鳥在天上划過,第二張是一種微風捲起的感覺。

修改————————以上回答大部分刪除,就當作廢,對不起看的人,我對我的言論表示抱歉,你們都來取消贊吧。以下是修改的回答


只負責說明藝術品價格為何高,避免某些陰謀論


我們一般說的不懂藝術是這不懂藝術的哪些方面呢?

無非就是指價值與價格(價值我不想說,無非就是推動社會發展,體現某某精神這些美術課上就有教,我不想浪費太多時間說,你們自己動手查)


先不要扔雞蛋,我知道價值決定價格,價值大了價格肯定大。

但還是有以下問題:


可是道理我都懂,為什麼這幅畫要這麼貴?到底有什麼樣的價值?

成名作我能理解,但為什麼練習稿和手稿也能這麼貴?

為什麼文學藝術沒有繪畫藝術那麼能賺錢?

為什麼建築師畫個建築稿就能賺的比工程師多?

......


先說一下,藝術品是藝術的載體,就像書籍與電子閱讀器是文學的載體一樣,重要的是藝術而不是載體,但既然記錄在這載體上了,那這載體的價值就是藝術的價值了(但藝術的價值不是體現在錢)

但以下你們要注意:


原稿的畫與原稿小說肯定比照片價值或出版的書價值大


藝術也是指一種技術——雕刻,繪畫,攝影.......


廉價藝術品也是藝術,不要以為你家裡的小畫像就不是藝術品


創作是一種藝術,但賣藝術品是一種商業行為,就像寫作小說是一種藝術創作,但出版社出版就是一種商業行為,如果你的小說沒有能夠暢銷大賣出版社一般不會出版


不是每個從事藝術行業和搞藝術的都能成為藝術家,就像每個商人都不一定能像李嘉誠一樣富有。


先說藝術品的價格有幾點要注意:

1.你可以說這副作品具有什麼什麼樣的價值,但價格不是由這樣來評定的,就像人的生命,有價值但不可以用價格來衡量。

2.藝術作品的價格不是由作者決定的,而是由資本運作(市場)決定的,或者說是由第一個買的人決定的(比如你一個富豪畫1億買了某幅畫,只要這畫不是假的,以後轉賣出去不會低於這個價格)。

3.作者的名氣不會影響作品的藝術價值,但會影響價格(或者說作者的名氣就是靠某作品的藝術價值來提高的)。


有人說藝術品的價值或說藝術的價值不就像哲學,思想等等一樣嗎?但思想哲學的價值你絕對沒法用錢衡量,可為什麼藝術品能呢?


列夫托爾斯泰的小說原稿不值錢嗎?


莎士比亞的劇本原稿不值錢嗎?


馬克思的原稿不值錢嗎?


歷代思想家和文學家的寫作原稿不值錢嗎?你想買還不一定買得起呢!

——————————————

為什麼藝術家的作品比一般從事藝術的人要高?


因為藝術家所付出的努力肯定比一般人要高,在藝術創作上所付出的時間肯定比一般人要高,當然你不要以為你付出跟藝術家一樣的時間去努力就能成為藝術家,這是要靠天賦的,有些人80歲了還窮的要死,而比爾蓋茨早已是世界首富。


額好像扯遠了,你去請一個高級技師和一個學徒那工資能一樣嗎?一個讀過大學博士的機器專家做出來的機器價格可能比一個玩具要便宜嗎?不可能,這就是原因。


為什麼藝術品能賣到好幾億呢?——我想這才是最關心的問題。

為什麼推動了世界發展的藝術品就能賣這麼多錢?

為什麼藝術家一死作品價格就會上漲?

答:一副藝術品的價格能賣好幾萬你們那些不關心藝術的人肯定都要覺得貴,但如果說這些都是莫奈啊,達芬奇啊,梵高啊你們可能就覺得幾十萬差不多(當然某些人覺得貴),但結果賣出了好幾億,卧槽!!!各種陰謀論各種嫉妒各種罵娘出口,就像上面的截圖裡的人所表現的一樣,你說太貴了,但某些作品推動了世界藝術審美乃至某些大運動的發展,為人類的思想文化發展起來重要的作用,賣幾億你們居然覺得貴,後面再加幾個零我都覺得是在侮辱藝術價值啊!!!但不可能賣到這麼貴,上面有說,賣是一種商業行為,必須得賣出去才行,價格當然要合理。


為什麼藝術家一死作品價格上漲?

答:因為作者一死就表明他無法再創作,也就是說他的作品存世數量只會少不會多,而物以稀為貴,所以價格上漲是正常的。


2016年7月22日: 此回答非常業餘且錯誤百出,受多位專業人士指出,自己感覺很羞恥,就像看以前的空間言論一樣。但刪除恐怕會讓各位批評我的回答作廢,所以留下此回答,作為自我提醒,勿要再點贊。


但還是強調:不要對於你不懂的專業加以點評,要不就會犯跟我一樣的錯誤。


換個角度講,藝術希望每個人都懂嗎?當然不。小眾藝術並不追求對全社會的影響。而大眾藝術,必須能讓絕大多數人都懂,因為藝術家的追求就是影響每個人。
綜上,題目是個偽命題。


不可以,已經不存在完全不與藝術接觸的生存環境了。


不懂藝術沒什麼丟臉的,最丟臉的是真心被一段交響樂感動了,感動的一塌糊塗,差不多快要熱淚盈眶了。

後來,看了一下背景資料和作者的初衷,發現自己感動錯了!感動錯了!感動錯了!


不說了,說多了都是淚。


當然可以,但是不了解一點藝術真的挺浪費生命的。浪費可能不太恰當差不多那意思


這個題目以及 @張錫鑫的回答使我想起了一個很老掉牙的故事:
1963年12月,動物學家亞瑞安.卡特目睹了一幅動人的畫面:那是非洲雨林的日落時分,落日景象非常壯麗。有一隻黑猩猩單手抱著它的點心——一顆木瓜,邊走邊看這幅景象。結果,黑猩猩放下了木瓜,整整十五分鐘內,它就像被不斷變換色彩的華麗晚霞念了魔咒,完全無法動彈。夕陽西下後,它默默的回到灌木叢里,把木瓜遺忘在原地……

這段文位元組選於《一個地球,一顆心》。不得不說大自然的魅力讓一個黑猩猩的靈魂所為之傾倒,而我在讀到這段文字的時候也對文中所描繪的景象心懷神往……作為一個理科生的死腦筋,因為強迫症的關係開始考慮一個逼格甚高的問題:究竟是什麼令我們怦然心動?

可以說我們中有很多人,時不時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早上摸黑起床打著手電筒爬上泰山之巔,就為了目睹「會當凌絕頂」的日出的壯美;喜歡整天爬在河岸上面收集千奇百怪的石頭或者在沙灘上撿拾五顏六色、奇形怪狀的貝殼並將它們視若珍寶;偶爾會對著晴朗的夜空中的流行雨許願;花費重金去斯德哥爾摩只為在晚上看到變幻莫測的極光……被阿蘭圖靈咬過的蘋果儘管價格令人唏噓但依然憑藉其產品如邪教一般統領著全世界數量最多的科技粉絲;蘭博基尼標誌性的流線型車身也不僅僅是為了迎合空氣動力學的需要;悉尼歌劇院儘管比第一高樓哈利法塔整整矮了700餘米但卻依然聞名世界;男孩們為了帥氣不停地擺弄著自己的髮型,而姑娘們為了贏得異性的青睞無休止的挑選著漂亮時髦的衣物……

這樣生活中的例子不勝枚舉,而這一切的終極目標:
而藝術,以鄙人拙見,就是一個關於對美的追求的過程。
單這區區一個字,是原因,也是結果。
人也許對特定的藝術種類比如說繪畫,音樂知之甚少。但是任何一個人,甚至任何一種生物都有一個自己的審美價值,並且我們會為了這個價值發起至死不渝的追求。

也許人在不受教育的情況下,不會識字,不會進行數學運算。但是無論如何,當紫色的夕陽把餘暉灑向他的時候,他依然會從內心發出在他自己看來最崇高的讚歎……

這就是藝術,是大自然對我們人類最美好的饋贈之一。
//=====================================================
理科生文筆粗獷拙劣,因才疏學淺而妄加發表的觀點若有不妥之處,還望諸位海涵。
//===============14/5/2015更新==========================
這個問題下面的答案現在看來基本分成「大成藝術」和「小成藝術」。
「大成藝術」的倡導者堅持藝術是專業的,認為藝術是一門學科,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懂~
而「小成藝術」的倡導者堅持認為藝術和生活相輔相成,沒有人不懂藝術~
妙哉~


說白了,樓上一群都在竭力表明自己是一個懂藝術的人……

你們獨自一人在沙漠里觀察過日出嗎?你們有花一個月時間只研究故宮裡那對銅獅嗎?你們親手雕刻過木雕、親手製作過陶器、親手模仿過蘭亭集序嗎?你們呆在深山裡拍攝過各種鳥嗎?你們有徒步走遍中國嗎?

你們,唯一做的就是消費別人的藝術成果,偽裝自我並自我標榜:我是一個懂藝術的人!

然而事實是這樣的:你們只不過是一群藝術消費者,每天朝九晚五的奔波在苦逼工作上,你們對於藝術從來不懂裝懂,最可憐的是你們的知乎頭像都是那麼醜陋……

你們唯一可以拿來炫耀的學歷也是值得商討的,因為你們內心也清楚:其實畢業論文都是東拼西湊而已,而期刊論文是花了錢的,你們的導師是個無名小卒……藝術史上都不會留下他的名字……而你們會跟他一樣成為一個為生活奔波的無名小卒……

可憐蟲!甚至你們還要親手製作一些所謂的藝術產品,而你們內心完全清楚:只是在模仿,沒有一點品味可言,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老闆給了錢的……

有時候一起吃飯,你們還要對朋友自我謙虛一番:其實我什麼都不懂,運氣而已!實際上你們內心都是這樣想的:我簡直是個天才,我是地球乃至全宇宙偉大的藝術家!之所以沒有出名只不過是因為大家都沒有品味而已!

500年後,一位作家寫了本書,摘抄一段給你們看一下:由於當時互聯網發達,導致21世紀的人們都以為自己是個藝術家,或者至少也是個有品味的人吧。他們整天討論藝術,讀過一點文藝書籍或者看過幾幅名畫(大多是通過互聯網虛擬圖片的形式)就敢以藝術來標榜自我,因為他們實在是找不出什麼可以值得標榜的東西了……他們每天兩點一線、朝九晚五、生活乏味,唯有互聯網虛擬世界給他們稍許安慰,他們嘴上重視藝術,實際上他們把藝術圈在一個個博物館、藝術館裡乃至大學裡,因為他們實在缺乏對生活中藝術性靈感!

呼……寫完了,感覺自己頗有一種當代馬克·吐溫似的感覺……哈哈哈!


當然可以
借用韓美林的一段話

「 藝術的目的在於把美給予人們,它讓人們說不出、道不明、抓耳撓腮、捶胸頓足、靈魂出竅就夠了。 」


實名反對最高票答案。提問者又不是你兒子,教訓人家幹啥?
人家問不懂可以嗎,潛台詞里就是承認自己不懂了,不懂自然就不會亂評論,你的回答太不友好了。再說啦,你也未必真懂嘛。人家未必不尊重藝術嘛。
不懂藝術就是不懂審美嗎?兩三歲的小孩都能分辨醜女美女噠!這帽子扣的。

不懂藝術,可以啊。
能提出這個問題,就很值得尊重。
世界上的藝術品類,千千萬萬,哪能懂得過來。不懂畢加索不丟人啊。不懂交響樂、歌劇、京劇、二人轉、相聲、魯迅、茨威格、捏糖人、剪紙、做拉麵等等,都無所謂啊。不懂就是不懂嘛。對藝術不感興趣就不感興趣嘛。沒什麼大不了的嘛。

答完了。


可以啊,不懂裝懂都行。
最煩不懂還尼瑪不準別人懂的。


可以不懂,但不能裝懂。


可以。但沒有美的人生還有什麼意義?


推薦閱讀:

戀人長著一張明星臉是怎樣的體驗?
那些非常美卻不常有人知道的古詩句?
字寫的好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你見過哪些照片讓你頓悟原來老去也可以這麼美?
如何形容湯唯的氣質?

TAG:藝術 | 哲學 | | 藝術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