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与成长,为什么袁郎对成才说你的路还很长,比许三多长的多?
(最近在看一本心理学著作,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士兵突击最后袁郎和成才三多吴哲在皮划艇上的一段对话意味深长。
尤其是对成才的说的那句你的路还很长,比许三多长的多。
这句话表面上的意思是成才来老A还有很多路要走,还有就是对成才的能力的肯定,成才的未来不可限量。他不仅仅可以做一个基础战斗人员,而是可以做个领导者。可是要做领导者成才确实还是需要很多路要走。
为什么袁郎承认成才的能力和潜力,却说他还有很多路要走,甚至比许三多要多的多。
关于这个问题,一百个人也许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最近有点感触,所以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说自己的看法中国有句老话叫做难得糊涂,生活大爆炸里面谢耳朵的so called 女朋友 amy 也对谢耳朵说那些智力低下的人相比于智商高知识丰富的人来说,更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其实不光是控制情绪活的简单幸福。他们做事相比更容易取得成功,因为思维简单所以就容易专注,他们也许就明白和坚持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然后把这个道理做到极致就能活的个人的超越。
就好比士兵突击的里面的许三多,他唯一要做的就是做很多有意义的事,好好活,因为简单所以专注,一条道走到黑,所以后来居上。超过了很多在先天优势上比他强的人,更著名的例子还有美国电影里面的阿甘。
很多有点优势的普通人,因为具备一些基本的天然生存优势,或是因为心理上缺乏追求更高境界的欲望或是因为人生际遇缺乏指导方向的名师于是要么选择了一个很容易过活的营生过着自己的小日子,要么困惑在自己的迷惑里,时间久了失去了自己的信心和年轻时候的豪气和宏大的理想。
在这个问题上,容貌姣好的女子和天生具有其他天赋的人其实一样,我们没必要过分的批评那些靠自己美色和身体获取生存资源的女子。因为这些人不过是利用自己天生的优势来获取最简单的生存之道。我们的世界里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举个NBA的例子,不世出的的奇才特雷西·麦克格雷迪,我之所以喜欢科比,除了科比本身的身体素质性格和外貌跟我或多或少的相似,更重要的是他的执着勤奋,他的身体条件出众,但并不逆天,但是缺能在NBA这个竟争激烈的职业联盟里历经17载,依然是犀利的一把尖刀。他几乎达到了他这个身体素质能到达的极限。
有天赋的人太容易生存,所以缺乏刻苦努力的奋斗不止的紧迫感心态。
小聪明的人太多精力花在勾心斗角算小算盘,取得直接利益上,他们习惯于自己这样的生存状态,并在每次的获得的短期利益中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感。
“聪明的人”可以看到别人怎么使用聪明来获取利益并学习之。因为他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而比较笨的人,知道自己不够聪明,所以不去学习乱七八糟的东西,他们只懂得很简单但是实用的道理,不被别人利用小聪明来获取利益吸引而分心,他就能够专心致志的做自己的事情,把一件事做到精益求精也就获得了成功。
成才具备这样的小聪明,这样的小聪明只能让他在村里当个小支书,有个不错的营生,却不能成长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一旦我们发现我们的这样的小聪明可以为我们获取直接的短期利益,我们就很容易适应这样的习惯,这样的习惯就限制了我们更大的成长。
聪明的人在现实世界里一开始过的都不错,所以经历的东西就更多,人生就更精彩。看的东西更多,知道的事更多,也就更了解外面世界的精彩
精彩的世界容易让人陷入虚幻的假象里。无法专心的追求真实的东西。
年纪青青就经历过世间的繁华的人,很容易迷失自己,再想回归真实,就是一个很难很长的心理路程了。少有人走的路里面说人不可能放弃自己并没有真正拥有过的东西,有个故事说一个小和尚问一个得道的高僧,说:你得道之后和之前有什么不同。那个高僧回答说:得道之前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念经打扫,得道之后的每天的事情是念经打扫。听完之后小和尚很不理解,其实这位高僧虽然做的事情,并没有变化,但是心态却早已不同,以前是在迷茫和应付中生活,而得道之后却是在自然真实的生活。
很多时候,我们渴望通过模仿那些真正成熟的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来更快捷的获得成熟的状态。这就好比为赋新词强说愁,我们根本不可能像他们那样放弃自己从来没用拥有过的辉煌繁华多姿多彩的人生,放弃我们没有经历的迷茫困惑挫折和危机。来获得超脱。
具备天赋虽然不是什么坏事,但是并不是完全是好事,因为一旦我们习惯了依赖于我们与生俱来的天赋,那么我们就很可能陷在自我的世界里,封闭,每个人都会绘制自己的人生地图,定位自己的人生,一旦我们开始依赖我们的天赋,我们就是停止了绘制和修改我们的人生地图。这其实是很危险的事情,一旦我们停止绘制修改地图,我们就很难接受新的东西,新的世界观,人生观,新的思维方式,和对问题的更正确更具备发展性的看法。我们这样做的时间越久,我们越难走出来,甚至一旦我们利用的天赋方式不对或者我们的天赋比较单一特殊,我们其实也就是成了心理上的病人和不健全不完整的人。是一个病态的灵魂。缺乏自我完善机制和意志。
当然成才身上还有很多很好的品质,这样的小聪明虽然不完全是优势,但是也不完全是劣势。一旦我们能够克服我们这样的心理问题,不再依赖于我们的天赋,不再被我们自己的思维所局限,不再活在自己构造的世界了,不再是带着过滤镜片看到世界,不会在被不相关的事情迷惑了心智,
不再迷信于某一种能力,某一件事情,我们就能够从更大的局面上考虑和看待问题,不够我们大部分都无法超越这个问题,儒家说内圣外王,
就好比知识的圆圈越大,未知也就是越大,知识越多,有的时候问题也就会越多。你读的书越多,了解到的东西越多,思考的东西也就越多,你的困惑也就越多。如果你什么都不懂,也就什么都不关注,也就少了很多困惑,可是不经历这些困惑也就无法进入跟高的精神层次。
曾国藩 有句话,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有才的人大多容易陷在自我陶醉和满足中,只看到自己擅长的部分,或者拿自己擅长的部分来推脱其他方面的缺陷,
懒惰的毛病只是一种习惯,而傲气是一种习性,要克服傲气远比克服懒惰困难,江上易改,禀性难移嘛
年少气盛时候,总以为自己什么都能做,自己有多了不起,其实这是自己心理的一种虚幻的感觉,就好比婴儿出生的时候以为世界都跟着他的移动在移动,这样的虚幻早晚会消失,我们早晚会陷入对自己的怀疑和对未来的迷茫之中
- &> 老士兵突击迷了。當年在學校里看的熱淚盈眶。
- &> 士兵突擊的最後一集袁朗在小船上的對話讓人耐人尋味。得承認,他對成才,在最後一秒的考驗之前都沒有好感。但他還是給了成才一個機會,他不斷得給成才施壓,無數次的讓他重回自己的那種【利益至上 團隊無用】的價值觀,最後一次考驗就是袁朗說,演習結束就要回老部隊了。如果這個時候成才暴跳如雷,那袁朗就又“贏”了,但是當他說了是的時候,袁朗終於可以放寬眉頭的重新看待成才了。
- &> 袁朗說,成才是年輕時候最像他的人,但是又需要走很多路。究其原因是袁朗一開始就很有可能是將門之後,老虎團的經歷也不是成才能比的,所以袁朗的【耐得住寂寞】可以媲美許三多,但成才心野,家境也不好,他看的比什麽都重的是想通過軍營改變自己命運,其實他的這種性格和目標在現今社會是主流,但在影片中,爲了和許三多的【單蠢】做對比,只能把他寫的很自私,影視劇就是這樣,聰明的人永遠不會是主旋律,這就引申回到袁朗的那句話,【路長的多,比許三多要長,同時你的迷茫也很多】。
- &> 許三多和成才都是普通士官,按照倆人的資歷和榮譽以及部隊表现水平,許三多永遠也就是一兵,鑒於特種兵的身份,他也有可能服役到四期 五期甚至更多,也有可能直接就退伍了。但成才是絕對有機會提幹的,他那麼年輕,在最後一次演習中袁朗故意退出戰鬥讓他扮演指揮官的角色讓他領導吳哲,吳哲雖然不是工兵,但是軍銜比成才高很多,戰鬥中永遠是軍銜高的領導軍銜低的,袁朗爲什麽這麼做,他已經認可了成才可以成為軍官的事實。所以他最後說的迷茫我想指的就是這種兵-官-指揮官-百姓 的這種過度吧,他心思多,多的自己無法控制,雖然他心穩了,可迷茫永遠不會少,患得患失會促使人成長也會讓人迷惑。
- &> Ps《少有人走的路》是部非常好的書,再向題主推薦《奇跡的蘋果》如果日文水平好建議看原版~還有《追風箏的人》。
许三多只是一个好兵,成才会是一个好将!
看你的问题比答案还好
编剧兰晓龙曾经说过,成才和许三多其实是一个人的两面。成才这部分代表了个人目标,这部分需要有,但不能多,最后成才的蜕变其实是和另一个自我的统一,即个人目标与情感和温情相统一,因而才能最终走向成功。
一切捷径都是弯路,成才弯路走太多,需要时间去明白和改正。重新出发就必然落后!
不过那句话是从袁郎角度来看问题的,成才如果把目标换成搞关系搞政治,会比搞技术兵要好的多!(不过政治好像也不是没背景的人能搞的?)
推薦閱讀:
※如果將戀愛結婚生養孩子的精力都省下來,一個人會取得多大的成就?
※單方面的換位思考有意義嗎?
※金庸作品中哪些精神一直或在某一段时间影响着你?
※怎麼評價高曉松?失敗過那麼多次,到底什麼才是他的巔峰?
※個性像賈寶玉的人,將來會有什麼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