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創作衝動?什麼又是創作才能?

錢鍾書說「年輕的時候,我們容易把自己的創作衝動理解為創作才能」

它們又有什麼區別呢?
還請高人指點一二。謝過


創作衝動是你覺得你比別人強,創作才華是別人覺得你比別人強。


有一位鋼琴家,孤身一人居住,每到夜幕降臨明月高掛時,悠揚的旋律就從他的房子里徐徐的飄出。
在他家周圍有一隻野貓,它時常會在窗外駐足。
某天,鋼琴家出門辦事,窗戶忘記了關。
貓溜了進去,它在一種莫名情感的驅使之下跳上了鋼琴,在上面蹦跳,竄來竄去。
「它發出聲音了!」貓開心而堅定的說。
這天晚上,貓做了一個夢。鋼琴家為它打開窗戶,它和他同時演奏,而且都發出了聲音。


創作衝動就是:
下雨了我好想寫首詩;
這日出好美我想畫下來;
這故事好浪漫我想把它變成歌......
我想、我想、我想
創作才能就是:
寫下雨別人寫出了《雨巷》我寫成一篇老師只打了八十分的小文章;
畫日出別人畫成了《日出》我畫成鹹鴨蛋黃
把故事寫成歌別人寫出《煙花易冷》我寫出無病呻吟。


簡單的說就是麥霸和歌手的區別


在年輕的時候,
看到優秀的文學作品,會覺得自己也能寫出來。
聽到一首歌、看完一部電影,覺得自己可以寫出一篇精彩的評價。
不時腦海中會冒出一兩個很贊的題材,覺得將其寫成小說會很棒。
這些想法就是創作衝動,這種想法的確讓人覺得自己是有創作才能的。
接著,自然地,會將上述的想法去實踐,發現寫出來的東西完全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甚至東西寫到一半就無法進行下去了。
無法駕馭自己想寫的東西。最後發現自己其實沒有創造才能(真正寫出優秀作品的能力)


如果把創作這個詞曲解下,應用在除了文學的其他方面,會發現在很多地方,年輕人會有這種衝動,卻沒有這種才能。
覺得國產手機丑,賣期貨,發熱嚴重,覺得自己做出來的手機會比那些東西好。
中國幾乎只有仙俠單機,遊戲內容老套,覺得自己做獨立遊戲會比他們好得多的。
有時候,真的會把這些衝動當成自己的才能的。但我覺得這本身沒有錯,畢竟總有年輕人是同時具備創作衝動與才能的,這種衝動可以讓他們發掘出自己的才能。


利益相關:本人是沒有創作才能的年輕人。


創作衝動是喜歡最終的產品,創作才能是享受創作的過程。

顯然,容易證明,這是兩碼事。


打比方的話……

創作衝動——半夜翻淘寶看見一裙子太漂亮,當時就想買買買,基友怎麼噴你你都不聽,錢包不空不痛快斯基。
創作能力——三天以後快遞到,你拆包穿上對著鏡子一照……………………然後沉默地把它脫下來壓在箱底,從此那天晚上沒在QQ群里看你發鏈接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你有過一條這樣的裙子,也有時候你仍然想把它穿出來給大伙兒看看,但是發微博之後,你絕望地發現即使擋上臉,底下的評論也是一溜的「瞎狗眼」。

好吧也可能會有被稱讚的那麼幾回,但是真他喵的太少了。少到你經常會絕望的想:問題其實是出在臉上吧!(不幸的是,與寫作不同,這裡的問題真的很可能出在臉上而不是作品上)

可是你仍然會在很多個夜裡,默默地下很多次單……也許最後變成搭配達人被追著要地址也許最後發誓剁手了事,但是看見那個「加入購物車」的大按鈕時,你總會想要點一點的。就算明知道自己實在沒法變成穿著華麗的美女。


老人家年輕時吐的一個好槽,現代人當名言警句了……


我已經衝動好幾年了,我也沒寫出一個像樣的作品來,所以我覺得我缺少創作才華


楊絳:「他志氣不大,但願竭畢生精力,做做學問」 就是衝動;
「 他酷愛詩,我國的舊體詩外,西洋德、意、英、法原文詩他熟讀的真不少,詩的意境是他深有體會的......」 就是才能——理解融匯的天賦和經驗知識的累計。
也因此錢鍾書寫完《圍城》之後自覺不滿意——基於才能增長後的判斷;而《百合心》遺失之後也沒有興緻再寫——衝動的衰減。


創作衝動是「想」
創作才能是「能」
想做什麼和能做什麼,並不能劃等號,就這意思吧。


創作的衝動可以理解為一種激情,表達的慾望,歌頌的慾望,諷刺的慾望等等。但是激情中創作的作品可能是很爽的作品,但未必是好的作品。

創作的才能是一種綜合能力,包括對事物的見地,表達的技巧,寫作的層次,傳達的觀念等。是一種需要磨練與閱歷的能力。

把衝動看作才能,關鍵在於,見過的人和事都比較少,把自己看得太重了。


創作衝動是我想寫小說,創作才能是我可以寫小說。


不太喜歡創作衝動這個詞。更討喜的說法應該是創作動機。
因為前者更強調外界刺激,而只是一時心血來潮,被動的成分似乎更多,沒有持久性,大有可能來得快消失得也快。後者則同時強調外界刺激力和內部驅動力,帶有自發性和自覺性的因素,而這兩種因素對於一個作家是至關重要的。

先說一個大家可能都知道的例子。
余華在談及《活著》的創作動機時說到(記得好像是寫在序言中),他聽到一首黑人的歌曲,歌曲中的黑人在失去所有親人之後,仍寬容且平和地對待這個世界。
於是他有了寫一個人與他的命運和平相處的故事的想法。那個人便是後來的富貴,而富貴痛失了所有親人,但始終對他的命運以及這個世界毫無怨言。

那時候余華應該已經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在細雨中呼喊》。也就是說,在經過第一部長篇小說數年的折磨之後,小說創作這個意識已經植入余華的大腦。

也許他時刻都保持著尋找素材,然後創作成小說的習慣性想法。只是外界的刺激尚未到來,或者尚未搜尋到滿意的材料,創作小說的念頭還只在潛意識中蠢蠢欲動。直到聽到關於黑人的歌曲,創作大門便順理成章地徐徐打開。

如果題主曾關注過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的話,那一定對畢飛宇及他的小說《推拿》不陌生。
如果題主看了《推拿》還曾關注過小說的作者的話,那應該也看過一些關於畢飛宇的訪談視頻。

在最開始,畢飛宇還曾否認《推拿》的創作動機來源。也不知道他出於什麼心理。後來他又非常細緻地談起了他想寫一本關於盲人的小說時心裡瞬間產生的某種觸動。

在成為專職作家之前,畢飛宇還在一所學校教書,與一群推拿店的盲人是非常好的朋友。因中篇小說《玉米》在中央廣播電台的閱讀欄目播放過(這裡記憶有點模糊了,如有錯誤,請及時指正),畢飛宇當時已算得名聲在外了,所有他的盲人朋友都知道他寫小說,是個作家。

於是在平常聊天時,經常(算得開玩笑吧)跟畢飛宇說,讓他寫個關於他們這群盲人的小說。畢飛宇自然是口上答應,但從未放在心上。

直到有一天,他去推拿店,請一對年輕的盲人情侶吃飯。
因那個男的還有點事兒,他就和那個女盲人先下樓。但恰因樓道里的燈泡壞了,黑漆漆一團。
畢飛宇想著看不見路,怕那個女盲人摔跤,就拉起她的手說,他帶她下樓。

可正因為他眼睛看得見,而在一片漆黑中又什麼都看不見,下樓時反倒有些猶猶豫豫。
這時,那個女盲人就跟畢飛宇說,還是讓她帶他下樓吧。於是就反過來拉著畢飛宇的手,蹭蹭蹭,就很快地從四樓還是幾樓下到一樓了。

這時畢飛宇就產生了一種很奇妙的感覺,原本打算幫助盲人正常人的他反過來卻在黑暗中下樓梯時得到了盲人的幫助。盲人雖眼睛看不見,但心裡卻有一雙眼睛。
那一刻,畢飛宇便有了寫一個關於盲人的小說的想法,即後來的《推拿》。

你瞧,關於作家的創作動機看起來似乎很神秘,但實際上稀鬆平常。
不過只是在經過長期的寫作過程中,或自覺或不自覺地養成了一種將生活材料加工成小說的思維習慣,於是當外界的刺激足夠令人顫動時,即便關於小說的題材、故事的框架、敘事的方式頭腦仍是一片空白,但一切已成水到渠成的態勢,彷彿只等著作家用他那隻勤勞卓越的筆將其代述出來。

至於創作才能,雖然真的存在天賦秉異,但通過多看多想多寫還是能在某種程度上補拙。要知道,真正做到了勤寫勤看勤想,想成為一名作家也並非不可能。與此同時也要知道,作家還有不入流作家,三流作家,一流作家,作家中的作家之分。你的勤奮可以使你變成一名作家,而你的天分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可以成為一名怎樣級別的作家。


我90後 看我的簽名 這就是創作衝動 但我覺得我還蠻理智的 因為我沒說在25歲前寫出來


只有我一人把題目看成了錢錘書嗎


剛好看到馮唐一段話:「如果為了自己的精神健康,百分之一百該寫,如果為了記錄不能被其他方式記錄的人類經驗,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該寫。」


請參考性衝動與性能力


「有創作才能」是指一個人在沒有「創作衝動」時也能創作。


羅永浩 喬布斯


推薦閱讀:

為什麼大家對央視陸小鳳傳奇系列評價比較高?
女生為什麼會痛經?痛經又該怎麼預防,減輕疼痛?
從備孕到孩子出生,你覺得最值得分享的經驗或者技巧是什麼?

TAG:生活 | 文化 | 寫作 | 作家 | 錢鍾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