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群為什麼火不起來?
這第一年多新浪微群在百度貼吧,豆瓣小組,QQ群三者之間來回搖擺,定位和規則變來變去,垃圾廣告鋪天蓋地,多數成員自說自話互動少灌水多,近兩億的微博用戶一年多了做不好微群,是產品定位的原因嗎?還是具體運營上的原因?個人認為如果運營好了能火的!
因為缺乏媒體性。
新浪微博從誕生到現在,都是靠的名人策略,走媒體路線。所以新浪微博的媒體性特彆強。加之網路中沒有類似的競爭對手,所以能火。
但微群則不同,它天然的不具備媒體性,而是基於社交性。而且同質化的競爭對手太多了,從QQ群到百度貼吧到校友錄等等,基於社會化關係的小範圍溝通的平台太多太多了,微群又沒有明顯的優勢,所以很難火。
新浪除了微博以外還什麼產品火過?
一方面是對待產品的責任心不夠!請看附圖。
對於一個用戶來說,投入一個產品的時間有限,當他以微博的個人頁面為入口進入微博,第一時間看到的是訂閱的信息流,這些內容按道理說是用戶願意關注的內容。面對已經非常碎片化的信息,用戶看一部分信息流之後,還能再投入多少熱情和精力到一個同樣雜亂而質量不高的微群?
雖然新浪目前在推微群,會第一時間彈出微群的消息框,可是我現在我都是直接叉掉的。。。
微群還沒有足夠厚度的用戶黏度,如果還是老模式上的用戶看信息再篩選這樣的使用場景,與微博本身的重疊太大了。
除了麥田其他回答都是空談,沒有說到點子上。
- 微群是由QQ群而來,QQ群很火,因為QQ是一對一,而QQ群是一對多,很好的互補,能夠形成討論、多面交流,是很好的產品組合。
- 但是微博和微群,微博本身就是一對多,微群也是一對多,兩者都是一個人面對很多人,微博就能夠很好的實現討論交流,用戶的這個需求在微博就能夠很好的解決了,為什麼還要用微群?微群的出現是在YY需求,重複微博的功能,焉能不敗?
- 另外,大家的焦點集中於微博的信息流,是很難轉移的,用同樣的產品妄圖讓用戶移步可笑。
- 微群雖然有電影、音樂等標籤,但這並不是需求的根本,微博通過關注自然形成圈子,當發出微博呈現一個主題(如電影,音樂),這個圈子就可以基於此微博進行交流(評論、轉發)對話,就已然是微群的功能了,為什麼還要移步呢!
- 多說一句,任何產品出現無非就是兩種,一種是一個產品面對一個新的需求,比如Dropbox之於同步;一種是用更好的產品形態解決舊的需求,比如搜狗輸入法之於輸入(對比老的輸入法);更多的產品都是後一種,畢竟完全新的需求不是那麼好挖掘的,So.....如果你的產品不是更好只是在重複現有產品,結果可想而知。
- 用戶需求是一門大學問,做產品的應該盡最大努力去理解,當然這並不容易!
從產品形態上說,論壇(貼吧、豆瓣小組就是論壇)、微群、QQ群都是主題聚合類產品。
其實歸根結底的不同的聚合產品的特點都是由其依託平台的特點決定:
1、論壇更傾向於主題為中心的內容聚合,優質的內容,信息粒度:有標題有篇幅的(每帖有單獨的頁面),回復要形成樓層的,互動性和傳播性不好;當人想找/發表相關內容來相應的論壇,多數用戶歸屬感不強。
2、QQ群,依託於QQ這個即時通訊平台,本質上還是聊天——群聊,語句為單位,意思更零碎,內容無法沉澱,最終形成的是主題為中心的人的聚合;特定屬性或主題興趣的人聚到一起,交流溝通搞活動,互動性強,靠人為節點向外傳播,內容質量較差,但歸屬感會很強。
(其實兩者並沒有明顯的界限,有了內容自然有了相應的人,有了人,內容也就來了……微群嘛,介於兩者之間…… )
3、微博本質是內容平台,一百多個字的內容粒度,每條微博意思完整,信息瀏覽簡捷,有更強的傳播性和互動性;
微群應該是微博平台的內容主題聚合產品,以泛主題為主,一條微博可以自由的雙向傳播,從微博分享到某個微群,也可以從某個微群分享到微博(本質上微博還是平台上的內容,只是可以聚合(顯示)在某些微群中);用戶需要尋找/分享某主題的內容,去相應的微群。
其特點:重內容,重傳播,可互動,弱關係
這與貼吧更接近,但內容更便於傳播和互動。
(舊版的樂居微群,在正確的方向上做了很多嘗試,比如微博的互通、置頂功能等)
新浪微群的問題就是定位偏了,剛剛上線的時候提出的口號是小圈子,仿照QQ群的思路,限制群成員人數,強調成員活躍,增加在線群聊功能,群內外不能互通。。。。。。
後來,在眾用戶的罵聲中,逐步補足了功能(微博轉發到微群,微群同步/轉發到微博),轉變了微群的定位——找同類的人。
但終歸從最初的產品架構上給予正確的安排,所以微博和微群不能完全打通,只能落得現在的不溫不火的結果。
PS:
記得10年6月末樂居微群上線,7—11月中間,在樂居微群與新浪微博主站隔離如此完全的情況下,仍然有一批微群很紅火,仍然有一批群主充滿熱情地運營著,並對官方微群充滿期待。。
記得11月下旬,新版微群上線,老樂居微群用戶是多麼的失望,在接下來的兩三個月中,多少對微群充滿熱情的人慢慢地失落了。。。。。於是,有了樓主所描述的情況。。。
內容聚合類產品,屬於社會化的產品,需要一定的活躍用戶基礎,只有達到平台量級,才能產生聚合的需求,所以搜狐微群、甚至騰訊微群都沒能火起來,不完全是因為產品做的不好,最不好的還是新浪微群。。。。
微博在信息構架上和SNS本質上一樣的,都是以關係(不管還是ADD還是FOL)組織起來的時間軸(FEED)作為一元信息結構,群組在這種一元信息結構下註定只能淪為配角,被邊緣化。群組以興趣和話題為主體的信息結構和SNS以FEED為主體的信息結構是完全不同而且難以融合的,在同一SNS內只能是一主一次,比如豆瓣就是將群組式信息結構為主,FEED為次,微博和SNS則是以FEED式信息結構為主,群組為次。因此,新浪微群若想運營起來,只有兩條路:1 將微群從微博中獨立出來,僅共用微博的ID,類似於QQ群與QQ客戶端的關係;2 放棄微博現行的時間軸為主體的模式,以微群為基礎框架組織微博上的信息。目前來看,這兩條路,新浪微博不能走,SO,新浪微群就一個字:沒戲!
沒定位好吧。到底是靠人聚合,還是靠內容聚合,還是幫助微博用戶做信息篩選管理。
微博的人際關係是基於互相關注的弱關係,微群的人際關係雖然沒有現實生活中形成的人際關係那麼強,但也算是偏強的關係。微博的用戶出於發布內容和消費內容這個基本目的,弱關係下已經可以完成,何必要再自找麻煩,去微群發,去微群看? 微群又能給用戶額外帶來什麼? 微博本身是靠明星吸引來人氣的,微群靠什麼吸引?
內容不如論壇,即時不如qq群,微群沒有內容篩選,獎罰一類的制度,最後就會變成灌水區。
或者控制人群質量,或者控制內容質量,缺乏質量控制的手段,就做不好社區,如果不是社區,而是QQ群這樣開放性的溝通群組,那微群和QQ群相比就太不夠流暢易用了。很難重新建立用戶關係與使用習慣。
微群是開放性的溝通工具,還是主題化的交流社區?走工具路線,打不過QQ群,走社區路線,又沒有必要的手段來引導,如果微群能借鑒豆瓣小組的優點,會更好一點,
現在新浪微群放開10萬人成員上限,我覺得不是不可以,步子邁的太大了,垃圾廣告鋪天蓋地,多數微群大群變成了灌水區,人員上限應該一點一點的慢慢放開,群主主動會控制人群質量,大幅放開後公開群里的小的微群會慢慢的枯萎,失去了長尾,新成員流入大群,大群為了爭占成員數前幾名就會不管不顧微群內容的質量,一味的搞人數擴張,最後得到的只是點擊量,內容水化,或許運營人員看到大群首頁瞬間刷屏人氣高漲,就覺得成功了,全然不管是廣告還是灌水,長期下去,多數人都會離開微群。
目前的狀態時,所有群主都在拚命地擴充群員數量,爭取排到分類排行榜前幾名,質量是不管了,嚴重水化!
微博的意義在於 關注 而不在於 組織。
成功不成功看和誰比了,和貼吧Q群肯定比不了。因為微群與微博在信息組織、關係組織、互動方式上都是截然不同的邏輯路線,左右共存的結果就是左手打右手。
微博是關注人,微群是關注事,內容的載體是人,人的表現是內容,兩者是有機結合的,可能只是用戶的入口不同而已,新浪強調的是人為主,通過明星效應聚集人氣,那麼在這裡用戶又怎麼會從內容分類入口呢,況且已經有了搜索功能,進一步削弱了微群的吸引力。
可是象天涯和豆瓣小組這樣的群的價值在哪裡呢?就是為了PV嗎?
1、微群用戶沒有成長機制,用戶積極性調動不起來;
2、發帖的人遠高於回帖的人,不互動,發帖人積極性也會降低
微博和微群,有同質的東西。兩者不是一個互補的關係,對於有的人來說有微博有夠了,微群很沒有必要。微博是以人為主,微群是以內容為主。人們對事的關注往往是希望有深度的,對於深度,微群做不到,而論壇卻可以很好的做到。
產品定位並沒有問題,只是官方對微群的投入力度不夠,譬如一些優秀的微群,官方並沒有進行相關渠道的推廣,並沒有提供相關的資源去展示,只是單一靠群主自行推廣,其實有些微群還是不錯的,如果官方能足夠重視,投入推廣的話,還是能起到不錯效果的
因為微波的人都是弱關係 圍裙需要的是強關係 qq是強關係 所以q裙火了。
q群火了 圍裙去哪裡火的?
再次 圍裙沒有論壇的共享資源功能(除非用外連到網盤)
再再次 本來就夠嗆有搞出個聊天室 懷疑圍裙團隊在幹什麼
作為一個沒有使用過微群的微博用戶,我不使用的原因是:
1. 刷微博已經滿足了我對信息的需求。
2. 我不知道微群究竟有什麼好處,沒聽說周圍有人用,所以也打算了解。
3. 我使用qq時本身很少利用群功能,qq里大部分群都像是發廣告的利器。("群"這個字已經給qq毀了,喜歡群的人當然好,但不喜歡「群」的人,會對這個字眼帶有偏見。)
因為有新浪微博上本身就有一個 微博上的
## 這樣一個話題,很多感興趣的人基本上都弄自己這樣的話題探討看的人還更多,而微群的限制比較大,而且現在估計是對於群類內容的一個疲憊和不新鮮感,所以微群火不了吧。
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產品,肯定會火起來。除了興趣話題類的微群之外,還會吸引專業人員使用微博,在一個微群里討論專業話題,有時還有保密的需要。說白一點,如果進一步提高安全性和擴展功能,可以用於工作交流,成為公司中的討論板,功效遠遠勝於QQ、MSN之類的。新浪微博由弱關係邁向強關係,在媒體屬性的基礎上滲入社交屬性,令人激動,我覺得最後或許會向Google+的方向發展,形成圈子概念,可選擇信息發布範圍。
推薦閱讀:
TAG:社交網路 | 新浪微博 | 騰訊 | 微博 | 互聯網社區 | 網路社區 | 新浪微群 | 群組 | QQ群 | 微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