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看國際自行車賽的時候,運動員的腿感覺都很細,而看日常騎友晒圖,感覺腿反而顯得粗的更多?
同樣的在長跑上也是,大部分運動員感覺腿都很纖細,那麼騎車或者長跑鍛煉,到底是有利於細腿還是肌肉發達而顯得腿更粗呢
(圖片來源於百度)
拿我所在城市的騎車環境做個例子
休閑騎環境和場地車訓練的環境類似,當然我指的不是強度,指的是距離。
很多人騎車就是二三十公里就完事了,一次跑個五六十公里基本燒高香,一百公里唯恐跑快了回不來家。
不知別的地方是怎麼回事,至少我所在城市是這樣的。騎公路車從一種長期耐力運動變成了來一波就完事的半耐力半爆發短途運動,相當於是本來該跑全馬可是改成了半馬,或者說四分之一馬,五分之一馬。
騎車習慣也是個重點,有人騎車高踏頻驅動,有人騎車低踏頻力量型驅動,相對而言高踏頻的腿不會太粗,低踏頻力量型驅動的腿會粗一點。
康猴子,他是個典型高踏頻驅動型的車手,他並不需要在平路上重齒比輸出,腿並不粗。
再比如某知名熊孩子,他騎車主要是在平路上用小飛輪大力驅動,相對要粗一點。
加上飲食不可能像某些車手那樣清規戒律,平路為主的騎車環境+略不科學的飲食,腿粗並不稀奇。
有人說:卧艹我能50巡航了!
然而真相是前方有人已經把速度提到了48,然而這夥計充其量也就是稍微提了下速並維持了200米罷了。
這就很多人口中的巡航了...貼吧黨無數人的口中巡航大多都是這個意思
試問就這點距離和耐力有啥關係,純粹就是爆發..
我認為做不到單蹦20公里就不要提巡航這倆字,真正意義上的巡航起碼要單蹦一小時
拿自己做個例子
我是右邊的那個,勉強算是個巡航型的愛好者,小飛輪低踏頻習慣了,只在提速時提高踏頻,加上冬季體能訓練時一直是大強度,腿比一般人要粗一點。
粗一點也沒啥,比因為胖而粗的腿看起來要順眼多了。
繼續無良小廣告:買快客與fsa找我,比淘寶便宜為什麼普通騎友都看起來五大三粗呢?
因為這裡涉及一個體脂率的問題了,簡單來說體脂率就是一個體現你身體脂肪含量的一個數值。
皮下脂肪最大的作用就是保暖,缺點就是越多越顯肥,而且還很重。
有氧運動會消耗脂肪,最重要的是多餘的脂肪會浪費寶貴的能量。
所以很多長跑運動員和大部分自行車運動員都會很瘦,女性胸部還會很平。
如果對於普通人來說的話,有氧運動在合適的心率區間會降低體脂率,也就是減肥。
而搭配一些高區間的訓練,加一些力量訓練就可以增肌。
到底跑步和騎車是會減肥還是增肌,還是要看訓練方法的訓練方向。
就算是國際比賽也有腿粗的啊…
去搜搜場地,大腿圍有你腰圍粗……
大環法是自行車耐力賽。長跑也是耐力,腿都很細。
相對比的話,場地賽選手腿都粗的嚇人。。
可能是樓主哪裡平路比較多?都是衝刺選手?
最大的可能性是,踏平太低。靠蠻力在騎。。
別瞎說,我就腿很細,這和個人體質,還有騎行方式有關,踏頻練習很重要,能提高你的踩踏效率,還能瘦腿
競技騎跟休閑騎不一樣的,競技騎至少是200公里,長距離騎行要求體脂很薄的,這樣才能節省體能,大部分人的肌肉看起來塊頭大,但是然並卵,因為塊頭大是肌肉裡面堆了很多脂肪撐起來的,這種體格拿到競技騎行中跑不過30公里就88了。
肯亞選手擅長長跑,牙買加選手擅長短跑
看看兩個國家運動員體型就知道了
耐力型和爆髮型的區別
騎車也可以瘦腿,前提是提高踏頻
騎車也可以粗腿,場地選手很暴力,腿圍好像有74cm的
看個人了業餘騎友「訓練」不規範,低踏頻重齒比導致腿粗,尤其是小腿。
首先頂尖職業選手選材就會有一定的要求,其次再加上系統科學艱苦的訓練和按摩恢復,這兩點都不是業餘選手能比的
沒有科學的訓練計劃,不能按時按量的執行,加上國人小短腿的屬性~~~胖就對了~~~
你每天騎兩百公里你也細,大部分騎游每天四十公里就不錯了,還動不動拉扯衝刺,肥肉沒下去,肌肉又長起來了
我的的腿也瘦,這也許和騎行方法有關。我一直踩得小盤高踏頻,幾乎不用大盤。騎了一年車腿沒粗還瘦了。有個女騎友一直踩大盤我覺得她腿越來越粗了。。。。
長距離細,短距離粗。
GC車手,計時賽車手,爬坡型車手,都是腿細的,你看錶哥弗魯姆, 身高1.86米,體重69.9kg(環法期間體重為67kg),身體脂肪含量只有9.8%
但你去看看衝刺型車手,特別是見坡死的基特爾的腿。。。呵呵
也不覺得粗啊
推薦閱讀:
※氣動架配鋁輪和爬坡架配50mm刀比哪個更快?
※有哪些關於自行車運動的紀錄片值得推薦?
※如何看待巴黎尼斯第八賽段快步德拉克魯斯一直不領騎最後沖贏康塔多使康塔多沒有拿到減秒總成績輸給埃納奧?
※為什麼公路車胎壓不足反而容易爆胎?
※騎普通自行車,可以健身么?